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知识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1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学知识 专业课程 有效结合
在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专业课与数学课的教授中有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地衔接。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影响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的因素
1.数学课和专业课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
在初中时,学生们都学习过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但是时间长了有些知识忘记了,而且现有的数学教材上也没有这部分知识,可是在《电工基础》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复杂电路的支路电流时,需要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又如在单相交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中均用到三角函数,其中包括正弦交流电的绘制、根据图像求解函数的表达式等,涉及数学的热萦杏谩拔宓惴ā弊龀稣弦型函数的图像等。
2.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和交流比较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为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上的沟通相对较少,数学教师既不能了解专业的发展情况,又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课教师应深入专业课教师的课堂了解专业所需,随时解决问题。
3.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较少,而且针对性较差
多数的技工院校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开设的专业偏多。目前,学校所用的教材并不是针对每个专业的,即使有这样的教材,针对性也不是太强。这样就导致了数学知识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也感觉不到数学的用途。
二、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1.在教师和学生当中树立数学课与专业课紧密联系的思想
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但是专业课的教授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只有考虑到这个层面,才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很多人认为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技能型人才,文化基础课对其不重要。即便是数学老师讲得很全面、透彻,但终究是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都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技工院校教学中“应用为主、适用为度”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能从数学的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也能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比较明确,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专业课的积极主动性。
2.适当调整数学教学内容的顺序
在授课中,笔者明显感觉到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的授课进度不匹配。例如,电工专业中用到正弦波形的画法和函数分析时,数学课还没开始讲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还没讲立体几何,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机械制图;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需要二次函数的一些知识,所以需要先复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等等。所以笔者认为适当调整数学课的教学内容的顺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作为“工具课程”的用途。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互相听课、教研活动等形式,让有经验的数学课教师和不同专业课的教师进行讲课交流,进而让专业课和数学课授课内容、计划联系能更加紧密。
3.开发适合不同专业的数学校本教材,使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做到真正融合
为了真正地实现专业课与数学课的有效融合,笔者认为应该把专业课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作为数学课程的教学重点。笔者所说的这种做法并不是让数学课教师把数学课按照专业课去讲,而是专业课教师要主动将一些专业上所需的数学知识提供给数学教师,使数学课教师对自已授课范围内的专业课知识有所了解,讲课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开发适合学生基础的数学校本教材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知识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使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三、小结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2
1、点 线 面 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受光面:光源直射处(向光)是受光面,也叫亮部。
背光面:光源不能直接照射之处(背光)是背光面,也叫暗部。
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的分界线(光线和球成0度角的位址)。
投影:球体挡住光线在桌面上形成的阴影。
反光:桌面反射光照射球体所形成的偏亮部分。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2.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26.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27.点 线 面 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8.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
29.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0.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31.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32.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33.装置艺术是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在一个新的标题下,呈现出新的形象。
34.用色彩和笔触表现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时,一般近处色彩偏暖,远处偏冷,近处色彩鲜艳,远处灰暗,近处色彩笔触强烈些,远处笔触柔和些。
35.自然界的一头牛,在毕加索笔下,简化、夸长、改造,被加工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形象。
36.现代绘画设计,更是广泛运用简化、变形。
3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38.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多数飞机由机身、机翼、 机尾、起落等装置组成。
39.人类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穿编有关,用多种材料编织的东西,有时它们是生活用品,有时它们却成为艺术佳作。
40.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41.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的程度。
42.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谨严,S形构图流动,对角线构图爽利。
43.动物的脚比人类的脚更灵敏、更能干、更重要。
44.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45.以古代雕刻为主体的非洲艺术、与西方艺术、东方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宝库的三大瑰宝。
46.非洲雕刻造型粗犷夸张,线条简洁概括,不单纯追求形似,更强调作品的节奏感。
47..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制陶的过程分为:练泥、制胚、施釉、烧制。
48.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49.立纸造型的创作方法与绳线浮雕基本相同,只是粘贴造型的材料改用了纸条。
50..制作纸版的常用材料有:棉花、窗纱、树叶、纤维板、帆布,以及各种不同的纸张等。
51.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版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画品种。
5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53.夜晚、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静谧而幽深。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54.荷兰画家埃舍尔的《引水渠》描绘的是渠水倒流的奇妙景象。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学段;数学知识;规则教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原因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于理性。回想一下数学知识的学习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种种的公式、定理、法则等等。所以说,数学学习中贯穿着规则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感性知识易理解,对于理性知识的学习能力缺乏,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能力实现对学生的辅助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对小学阶段规则教学的认识。
一、对规则教学的认识
(一)数学学习即规则学习
回想数学知识的学习,不难发现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规则学习。规则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制定的,普遍适用的一种行为规范。在数学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等,它们是客观的、真实的,是人们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四则运算等。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就是规则的世界,学习数学也就是学习规则,养成规则意识。
(二)可遵循的学习原则
任何学习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遵循的,这些规律和原则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契机。首先,要帮助学生严格使用法则、定律、公式的运用。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其实是一种工具,并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在推理和运算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无形中遵守了规则,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根据法则、定律解题,每一个步骤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样学生在应用定义、定理时会提高规则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例如,在计算1+2×3时要先算乘积,后算加减,有的学生没有按照按照规则,会先算1+2,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像这种类型的练习题,教师要经常有意识的设置,让学生经常练习,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其次,要为学生揭示数学定义、定理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揭示定义、定理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要选取日程生活中的例子,如蝴蝶、书本等,让学生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为学生解决类似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或者举出一些特殊的例子,如圆、长方形等,让学生判断他们对称轴的数量。这样,让学生对所学的定义、定理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教学策略分享
(一)立足教材把握“规则”
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资源,也是教育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吃透教材才能把握原则。在小学数学的12册教材中,每一册教材都有一定数量的数学规则。教师在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从整个小学数学的内容体系出发,认识每个规则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站在全局解读教材。在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教师要根据所学规则与内容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学习。如果所学的知识比原有的知识结构复杂,需要归纳、概括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为学生概括、归纳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要先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即V=abh,推理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Sh。另外,还有所学的知识的水平较低或与原有的知识水平相当,这时教师就要寻找新规则与原有知识中法则、规律、性质的结合点,在对比分析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则。
(二)尊重学生培养“规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重视“规则”学会“规则”。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重要的规则。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必须要重视重要的规则,要采取逐步深化的方式呈现规则。例如,例如,乘法题(2+5)×3=?,可以先算2×3,再算5×3,两个结果相加为21,再根据其他的例子,可以总结出(a+b)×c=a×c+b×c,从而让学生重视重要的规则,对重要规则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要强化隐性规则。在小学数学中,有的规则是通过习题给出的,例如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材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结论,但在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一个数除以两个不为0的数时,可以让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50÷2÷5可以转化为50÷(2×5),结果都为5,。强化隐性规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多样的规则,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有规则可用,从而提高规则意识。
(三)指导学生掌握“规则”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批改方式;评语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25-02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体验到利用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在数学作业中使用评语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1.利用评语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指点迷津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8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需要多少小时完成?有些学生这样列式:(8+10)÷2=9(小时)针对这种错误,我批到:工作时间如何求?各表示什么?通过点拨,促使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会思考、改正。学生在老师提示下,不仅找到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可以说此时的评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等。通过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方法,而且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解应用题及利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候,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这时,老师在边上写上那么几个字,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第二步该干什么""你的简便法的依据是什么呢?"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改正、找错,从而真正明白掌握该类型的题目。
2.利用评语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肯定独特见解
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作业中常会出现巧思妙解。激励性的评语这时在作业上出现,对孩子思维的激发会起到良好的作用。我班有位同学非常善于动脑筋,作业里解题方法常常与众不同,思维独特。虽有时与正确答案有些差异,但我没有简单给予评价,而是常肯定其独特见解,尤其当他出现巧妙解答时,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上:"你真聪明,解答巧妙!"而后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让他介绍解题思路。如解答:"李师傅每天做一批零件,要5天完成,张师傅做这批零件只要 4 天,如果张师傅每天做 480 个零件,求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
一般解法,先求出李师傅每天做的个数( 480 × 4 ÷ 5 ),再求出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的个数:480 - 480 × 4 ÷ 5=96 (个)。但这个学生这样解答:因为张师傅和李师傅做的零件总数相等,假设张师傅做5天,则比李师傅多做 480 个,平均每天多做480 ÷ 5 = 96 (个)。对他的解法,我即在题边加上批语:"解法巧妙!",他看了之后非常高兴,课后还把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总结出来给我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发散思维,而且也极好地激励和启发了其他同学。对作业做得正确,书写又漂亮的学生也不能不理,只打个"优"了事,还更应该使这部分学生保持下去,不妨也写上一些"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继续保持,好极了!"对于这些亲切而温暖的评语,学生不仅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迁移。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在表扬优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差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只要你用心,没有做不好的,加油u你一定会进步更快"这样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记得我班另一位同学的妈妈对我说"焦老师,您真有招儿,我们家孩子以前最害怕的就是写数学作业,自从您在作业中给她写了"你近来作业进步很大,书写非常认真,若能继续努力,错题也一定会越来越少!"之后,不但作业写得越来越好了,而且还特别爱学数学。"由此可见,老师几句简单的评语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3.利用评语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学校饭堂买进了一些疏菜,买白菜用去196元,比买豆角多用了65元,比买豆角和萝卜所用的总数少26元,买萝卜用了多少钱?"一般解法都是196+26-(196-65)=91(元)。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还写了解法二:26+65=91(元)。我在这道题旁边打了大大的"",并写到:"解得巧,真聪明!"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和独特性,对"一题多解"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则写上"开动脑筋,想想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除了以上评价外,还经常会在学生的作业中批:"富有创造,思路清晰,肯动脑筋"等简明评语。从而肯定了学生的成绩,鼓励进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利用评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批改学生的作业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竟赛。如"你真棒!" "真聪明""好极了""贴上一张笑脸"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得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贴上"一张笑脸",期末在看看谁得的笑脸最多。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5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应用
一、精心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精心创设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创设了如下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下,将一个绿色环绕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在微风吹拂下频频“点头”示意的美丽画面展现在屏幕上。然后,打出一首诗:“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坐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我进而适时提问:通过这首诗,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能知道湖水的深度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顿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开始思考、讨论、演算,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
二、积极调动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往往是在教室里左顾右盼,思维局限性很大,实际上一方面学生在其生活中已经经历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只是这些数学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混沌的、表象的、粗糙的或者是无序的。另一方面数学无处不在,这一点必须让学生体会到。为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数学化”。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充分挖掘鲜活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数学教学资源的巨大宝库。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例如,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将与2008年奥运会有关的资料编写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背景材料;在讲到“确定与不确定”时,教师可以联系当前大家关注的汶川大地震;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结合当前的塑料袋收费情况,让学生做抽样调查等。这都激起了学生极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新闻,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信手拈来,既新鲜又有亲切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情境掌握数量关系。
四、巧妙迁移数学的生活运用
新教材非常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知识,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将“破镜重圆”(出示一块圆镜,故意失手,将镜子掉在地上,摔成了几块碎片,现在要划一块同样大的圆镜,你能想办法帮助我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利用拼凑的办法确定圆镜的大小,有的利用垂径定理确定圆镜的圆心与半径,有的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来确定圆心和半径,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解决了过去的数学题目与其赖以生存一些实际问题相脱离的状况,使人们不再感觉到数学就是对一些题目的计算和证明,数学的学习枯燥无味,与现实没有关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丰富多彩,数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到有实用价值的数学,让数学教学从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中解脱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开放数学课堂,带领学生走出狭窄的教室,到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开展多样的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如,利用相似原理测量旗杆的高度,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实践;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图案设计比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利用样本来估计整体,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调查本地在实行塑料袋收费后塑料袋的使用状况等。
数学知识小结范文6
——商河县玉皇庙镇杨庄铺小学“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读书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开启心灵之窗,感悟成长的快乐与生活的五彩缤纷,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一、活动目的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了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师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为了培养审美情趣,让同学们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特制订本方案。
二、活动宗旨
1.通过读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
2.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
3.通过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4.通过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读书氛围,为建设书香校园奠定良好基础。
三、活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书润童年”阅读活动领导小组,规划部署各项具体活动:
组 长:赵新民
副组长:董法贵、王荣峰、王建飞
成 员:贾丽英、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2019年4月19—25日
五、具体活动规划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启动仪式
(1)借助周一(4月22日)升旗仪式,举行启动仪式,董法贵老师面向全校师生发出阅读倡议,营造创建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拉开读书活动的序幕。
(2)明确本届读书活动主题,活动口号“书润童年”。
(3)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4)鼓励班级开展好书推荐会等创意活动。
2.做好环境布置,营造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1.名言书签征集。
指导学生把优美的名言制作成漂亮的书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每班推荐2张优秀作品交到大队部。
2.阅读手抄报展评。
每各班出5份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介绍读书格言、摘抄名篇名段、抒发读书感受等。制作完成后,上交教导处。
3.共享读书收获。
各班创新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教师、学生展示读书心得。借助“阅读主题班会”“班级诗词大会”“班级听写大赛”等形式,开展宣传、推动、网上读书、交流,使教师、学生、家长在交流读书心得,共享阅读快乐。
4. 家校互动阅读。
积极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以读书活动为纽带,促进家校沟通,开展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在班级群里晒“读书靓照”“亲子读书时刻”图片,以此带动班级、全校、家庭的读书热情,并常态化,形成良好习惯与风气。
(三)第三阶段,活动评比总结。
1.评比学校、班级两级“读书之星”(各班在“班级读书之星”中推选1名校级“阅读明星”,学校颁发证书。)
2.由学校领导小组评比确定3个“书香集体”。
3.表彰优秀书签设计者、优秀手抄报编辑者若干名。
4.表彰 “书香集体”“书香家庭”。
5.做好本次读书专项活动的总结梳理与反思。
六、读书时间建议
(一)每天上午“畅读”时段,时间为20分钟。
(二)晚上回家与家人共读30分钟左右。
(三)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和交流。
(四)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借助阅览室、图书角阅读,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
七、相关活动要求
1.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报道信息,渲染阅读氛围,指导阅读推进,报道阅读典型事迹。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要用自己的儒雅教风、阅读风范去影响、感染、带动学生。
3.班主任要做好指导、设计、组织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