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1

事实上,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所用的策略可以看出其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强弱。青岛版数学教材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采用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在这套教材中,小学数学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

一、画图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画图是必要的方法。关于画图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1.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列举出所有的情况

例如,提供星期五菜谱,其中有蔬菜和水果两种,蔬菜是豆角和菠菜两种,水果有葡萄、苹果和梨三种,要求:一份盒饭含一种蔬菜和一种水果。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的搭配

方法。

2.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

比如十进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以及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呈现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图像,要求学生说出公共汽车从一站到另一站行驶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像会一目

了然。

3.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混合运算”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问题:第十届动物车展中,第一天的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两倍,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这时学生画的图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

二、列表法

列表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可以将问题中的各要素条理化,找到数量关系;或通过一一列举,将所有情况有序地写出来。关于列表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1.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

例如,在教学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笑笑不喜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我们可以画一个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2.列表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如,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中,当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列表呈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三、猜想与尝试法

尝试法即通过观察,根据原有知识,不断试误,最后解决问题。如:填写除法竖式里的空格。

在五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中,是通过类比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从而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然后对猜想进行验证。实际上,归纳、类比是获取猜想的重要方式。

比较典型的是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应用中“猜想与尝试”中

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原来是用假设法去解,但这套教材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具体的解上,而是放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上,体现了“猜想与尝试”的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并运用列表的形式加以呈现。学生可以通过逐一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分别进行检验,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也可以在检验中加以调整,如果“发现腿数还差得很多,多增加些兔子”,又如从一半开始检验(假设有一半是鸡)。这部分内容不仅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还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和估计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自己的判断能力。

四、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这种策略体现了数学中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退”

的思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在问题复杂时,我们可以退一步去考查它最简单的情形,由最简单问题解决的方法,推广至较复杂的问题的情形,最终总结出规律,使复杂的问题得以解决。例如:五年级数学上册有一个问题:五(1)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2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事实上这个情境具有代表性,如计算握手次数等,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一策略加以解决。

五、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随着儿童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而逐渐发展起来。如,小红比小军高,小军比小玲低,小玲比小红高,谁最高谁最低?

六、动手操作法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长方体后,学生自己动手,用土豆或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刀垂直切土豆或萝卜得到一个面,再切第二刀得到两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依此类推。学生在切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是一种长方体特征的提前渗透,起到了巧切土豆或萝卜妙引思路,以此引导学生发现特征,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抓住事物本质的特征,形成牢固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36-01

俗话说,备课有效,则教学有效;学案有效,则课堂高效。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使教学情景更能贴近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学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更能贴近学生的成长实际。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实施科学学习教学方案,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有了粗浅的见解,现与同仁商榷。

一、洞悉学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学会科学学习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发探究兴趣,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形成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深入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和长、宽、高的内涵,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两选一”的预习任务,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完成。一道题是让学生收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哪些相同的方面与不同的方面;另一道题是让学生参考书中示意图,利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种预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初步理解和感知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优化过程,生动情景导学,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日常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和探究情况,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融会贯通。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规律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笔者在课前精心制作集电影院场景、电影票式样于一体的PPT,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当画面停留在第5排1~10号的10张电影票上时,笔者提出如果要从这10张电影票中拿2张连号的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得出有9种不同拿法,笔者用PPT配合演示。接着笔者又把10张电影票抽象成1~10的10个数字,让学生小组合作:①动手框一框,框2个连续的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3个数、4个数呢?②根据框的结果总结:“框的总次数与数的总个数、每次框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亲历了新知的探索过程,概括、总结规律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精讲多练,巩固新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新课标指出: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精讲多练,更要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寻找新知识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和自我的感知来尝试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获得新知,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一课的巩固练习时,笔者先通过“试一试”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再把“练一练”中美丽花边这道题利用PPT进行了重新设计:先出示13朵花组成的花边。每次给相邻的2朵花盖上红色透明纸,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得出13-2+1=12(种);第一次变题,把“2朵”改为“3朵”,得出13-3+1=11(种);第二次变题,把“13朵”改为“n朵”,得出:n-2+1(种);第三次变题,不仅把“13朵”改为“n朵”还把“2朵”改为“a朵”,得出:n-a+1(种)。这组巩固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度,由具体的数逐步抽象成字母,让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四、衔接生活,引导参与实践,让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衔接现实生活进行施教,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通过测量、观察、计算、思考,增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发展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3

苏教版国标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了一题多问的习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就题论题,以为一题多问的习题和其他一题一问的题目教学价值没有什么差别,只起到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用,所以常引导和帮助学生解答了这类题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一题多问的习题教学价值远远不止这一些。通过对高年级书本解决问题中一题多问习题的整理与分类,发现这类习题的教学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概念辨析

1.概念区别――比较两问,防止混淆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8页第8题: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8米,深是3.5米。(1)在这个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1立方米水重1吨)

这一题在学生解答后,还要组织学生比较两个问题,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什么情况下是求表面积(几个面的面积和)”“什么情况下是求体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有效地防止了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混淆。

再如,学习分数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对比性的题组让学生在练习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已知单位“1”的量可以用乘法解答;如果单位“1”的量不知道,就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采用对比式题组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比较两个问题,使学生明白了概念间的区别,从而防止了概念的混淆,有利于概念的辨析。

2.概念联系――归纳两问,帮助总结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3页第11题:两台拖拉机共同耕完一块麦地,大拖拉机耕了9公顷,小拖拉机耕了4公顷。(1)小拖拉机的耕地面积是大拖拉机的几分之几?(2)大拖拉机的耕地面积是小拖拉机的多少倍?(用带分数表示)(3)这两台拖拉机各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在学生做完前面两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从而沟通倍与率的联系。

在让学生做完三问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这三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从而沟通了联系,有利于概念辨析。

二、技能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提高解题技巧

1.审题技巧――解决不同问题,学会选择相关条件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3页第12题:幼儿园买来4箱苹果,一共60千克,平均分给5个班。(1)每个班分到多少千克?(2)每个班分到几分之几箱?

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分析解题思路及学生解答完毕后,还要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问在选择信息时的异同点和注意点,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这两问都是从三个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来解答问题的。“4箱苹果”这个信息对于解答第一问来说,它是个多余条件;同样,“60千克”对于解答第二问来说,也只是个多余条件。因此,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仔细分析,根据解决不同问题,学会选择相关信息来解答,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用上去。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设计这样的习题让学生学会选择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5页第7题:一条毛巾6元,一个水瓶15元,一个茶杯4元,一个茶盘15元。(1)妈妈买2个水瓶和6个茶杯,一共要多少元?(2)新安招待所买了32个水瓶和12个茶盘,买水瓶比买茶盘多用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一题重点要指导学生根据所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相关的已知信息,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分步思考、分解问题技巧――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8页第6题: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40厘米,深是50厘米。(1)它的容积是多少升?(2)如果1升柴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

本题第一问是为第二问做铺垫,有利于第二问的正确解答。通过此题的解答,要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如果把第一问去掉,又怎样求第二问呢?让学生明白要求这个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始终要先求出它的容积,然后才能求出它的质量。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台阶,让学生分步思考和分步解答问题,逐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再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02页第10题:有两个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1)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2)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3)如果像这样在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这9个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你发现了什么?

由于此题设计时注意到了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设计了让学生分步思考、分步解答问题的台阶,学生能很快解决了问题,从而有利于形成解题技巧。因此,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三、方法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思维培养

1.数学问题意识――抽象符号转化为问题情境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第10题: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途中经过6个停靠站,最后到达终点站。下表记录了这辆公共汽车全程载客数量的变化情况。

(1)说说中间6个站的上、下车人数各是多少。

(2)中间的6个站,哪个站没有人上车?哪个站没有人下车?

(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本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正负数后练习的,要让学生明确表中的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而且让学生看懂表中的数据表示的含义,并能回答问题。第1、第2问是为第3问提供范式,学生从第1、第2问中得到启发,培养了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提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2.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4页第3题:妈妈喝了升牛奶,爸爸喝了升,小军喝了升。(1)三人一共喝了多少升牛奶?(2)这盒1升的牛奶还剩多少升?(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了分数加减法后,除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多提问题。

例如,教学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巩固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设计以下类型题目。

小芳要做20朵花,第一天做了朵,第二天做了朵。(1)她第一天做了多少朵?(2)她第二天做了多少朵?(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朵?还剩多少朵没做?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做多少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做多少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做几分之几?两天一共做了几分之几……

通过对这样一题多问练习题的解答,学生不仅充分体会理解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使学生从多角度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4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82-01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更多是要求学生思维的反复操练和强化,而不是对公式、概念、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可以说,“主动思考”是小学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依属,是建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情感和素养的本质特征和途径。可见,主动思考和自我建构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和方式,还是实现“数学现实”“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一、激活思维,让个性表征成为学生思考的“活载体”

小学数学作为偏向数理逻辑思考的课程,必须充分借助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思维精神,才能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寻得平衡,求得联结。因此,要发挥学生主动思考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的动能,教师应当心怀个性形象,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表征和张力,改变刚性传输数学知识经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个性表达和思考意识得到解脱,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活载体功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时,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并不是直接通过例子的讲演,将结论“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来掌握,而是精心创设一个情境,设置一个问题探究情境来教学。如,西天取经路上,悟空找来了12个苹果,师徒四人一人吃2个后,还剩4个。你能根据题目列出关系式吗?你列的算式是否正确?实际上,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我能力和个性的环节,解题的核心在于学生的独特思考,看学生是否能明白其中的关系式。

二、精益求精,让问题场域成为学生思考的“动力源”

没有思考,没有质疑,人类将永存于本能时代。思考的动机和欲望来源于问题的存在和刺激,小学数学是一门侧重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学科,内生的逻辑和结构化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没有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便无从下手。因此,为了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热情,教师应当精益求精,对各种数学问题事先进行精心创设和组合,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提供思考所需的问题域,在询问中了解学生的数学需求,在设问中引导学生的数学认知和冲突,在反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和能力,在追问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时,教师先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体验“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和程序,再出示例题“■-■”,但教师已退出课堂的主动角色,以“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难题,那我们首先应当做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通分”,再以“请大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通分呢”,让学生陷入沉思并作出各种回答,在学生得出答案“■”和“■”时,教师还应当再设置一个问题“这两个得数哪一个最简便,你认为应实现怎么的转化,才能让“■”转换为“■”呢?这一系列的问题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问题场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有关知识。

三、循循善诱,让启发教学成为学生思考的“启明星”

实践表明,如果以陈述方式向学生硬性灌输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那一般只会导致一种结果,即学生只通晓按部就班之理,对于知识的迁移,对于疑问的思索意识等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有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建构中体验基本的演算流程、计算技巧、解题思路、错误思维及矫正,学生才能明晰其中的本质特征,摆脱教师依附的定势心理,激发自身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质疑的意识。而要达到此目的,则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优秀品质,做好预设,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盲点冲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动机和思维,并帮助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假设,在自我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总结,以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中真正明晰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性方式和思维法则。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出示例题“123×36”,“235×46”和“152×25”,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一道题进行笔算竞赛,教师当竞赛的引领者和组织者,一步步指引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实践,在教师的层层启发中明白其中的运算程序。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论》中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增加趣味元素,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视,而数学又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来看,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属于优势策略,这无疑要求教师不可深陷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分别进行探析,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将具体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但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经历中进入知识的世界,同时也亲切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可谓知识的源泉与根基,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完整的教学目标。以实际教学为例,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由于本次课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换算比例,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问学生“我们在书店喜欢上一本书,应该用什么把它买回家呀?”以此作为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回答“钱”,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书本的标价是十三块五毛,我们应该怎么给售货员钱呢?”引导学生讨论提出不同的方案。在本课知识点教学完成后,教师创设情境,模拟日常生活中交易买卖的情境,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一步熟悉所学知识。

2.设游戏情境

儿童最易接受和喜爱的活动是什么?游戏!如若将知识点融入有趣味的游戏当中,充分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用猜想、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边玩边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这一课时,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竞赛游戏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出十道一个小数乘10或100的算式和十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始口算,比赛哪组算得快,使学生在竞争中巩固知识。

3.创设操作情境

从学科特性上讲,数学的探究性、实用性较强,动手操作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探究意识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以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为例,让学生熟知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创设操作场景,让学生分小组用硬纸动手制作长方体,然后指导观察,使学生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它的六个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把长方体展开,引导学生算出每一面的面积,相加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达成本次的课程目标。

二、有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设置问题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进入困而好学的状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掌握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了然于胸,并掌握恰当的时机,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这些是有效地提出问题的核心要求。课堂上的问题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培养,同时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个问题“在测量铅笔、粉笔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什么长度单位呀?但是量较远的距离如黑板的长、较长的物体如爸爸的身高时,我们又该用什么单位呢?”以问题的方式导入课堂,然后让两名学生拿着厘米刻度尺,一人量黑板的长,一人量小朋友的身高,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刻度尺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并不方便,进而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适应新课改和新要求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50-01

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有幸给同行们上小学数学探讨课,课后观摩者常常这样评价我的课:“柳老师上课善于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四维目标实现最大化。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力得到有效创新,效果显著……”道出了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笔者现就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谈一些个人的实践体会,与同行分享,并请指正。

一、开发双手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后,为检查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达到的程度,我在一条直线上画了5个端点,要求学生数一数直线上一共有多少条线段?由于端点较多,学生难以数清线段的条数。面对学生焦急的神情和听课老师关注的目光,我灵机一动,笑吟吟地对学生谁:“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这道题。请伸出你的左手,把5个手指看作5个端点,把指与指之间的距离看作线段的间隔,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一阵讨论声过后,小组代表依次回答:“一共有5条线段。”

“ok!现在我把直线上的端点增加到10个,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我说道。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依次答道:“一共有45条线段。”“大家越来越聪明!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有什么窍门和规律?”我继续诱导鼓励学生。又过了一会儿,一名优秀生举手回答说:“我把10个手指并排,看作10个端点,并给10个手指从①―⑩编了号码。数完①号指开头的线段,接着数②号指开头的线段……依此类推。①号指开头的线段共9条,②号指开头的线段共8条,③号指开头的线段共7条……同样依此类推。写成算式是10×(10-1)÷2。”“说得真棒!其实用公式来表示就是n×(n-1)÷2,n指端点的个数。大家今后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线段的条数。”我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老师的循循诱导和亲切鼓励下,学生掌握了“捕渔术”,自己总结出了计算线段的科学方法,这与我开发和利用学生双手资源有着密切和直接的关系。

二、开发校名资源,巧妙导入新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八个方位名词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伊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大屏幕出示自制的简易平面图a后,直接对学生说:“这幅图是我们信都镇的简易平面图。看平面图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现在请大家跟老师找一找我们镇的北源小学在镇政府的什么方向?”“在镇政府的东北面。”学生答道。“非常聪明!”我给予肯定。接着,我在大屏幕出示自制简易平面图b,告诉学生说:“这幅图是距我们50千米远的贺街镇平面图,请你在图上找出该镇的东球小学、西塘小学、西南小学分别在镇政府的什么方向?”一阵议论声过后,学生纷纷举手答道:“东球小学在镇政府的东面,西塘小学在镇政府的西面,西南小学在镇政府的西南方向。”“对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首先学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开发利用方位名词作校名的资源导入新课《位置与方向》,贴切自然,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能迅速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走进文本并与文本对话。

三、开发听课者资源,拓展数学知识

上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名平时喜欢篮球运动的男生抛出了一个令我意想不到的体育常识问题:“老师,我发现篮球队中没有奇数1号队员、质数2号队员、质数3号队员,为什么是从合数4号队员开始呢?”

“你很会动脑筋和善于观察!说明篮球队员编号含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你的问题我请在场听课的李老师回答,他是我们镇的篮球裁判员。”我把问题抛给李老师。李老师走到讲台前侃侃而谈:“篮球队中没有1、2、3队员,是因为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罚球一个裁判要伸1个指头,罚球2个裁判要伸2个指头,3秒违规裁判要伸出3个指头;队员犯规,队员的编号又要用手势表示。为了避免误会,队员的编号就不用1、2、3号,而改为从4号开始。”男生与其他听课者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开发利用听课老师的资源,及时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惑,促进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提高,延伸和拓展了知识,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

四、开发字母资源,体验知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