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魏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魏征范文1
1、为了报李世民的不杀之恩,忠君爱国。
2、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能纳谏,因此魏征敢直言上谏。
3、魏征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李世民不会杀他,若李世民杀害魏征,李世民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昏君,不爱忠臣,因此他敢于直言上谏。
(来源:文章屋网 )
魏征范文2
一、识人知人,勤于教养。古人认为,用人的前提是识人知人,而识人知人很难,因为人常有假象。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指出:“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那么,怎样才能识别真伪,正确识人呢?唐代魏征提出了《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这是让人在地位、处境的不断变化中,观察他们的举止、修养、爱好、言谈、品行和追求,从而认识人的本质与德行,达到识人知人的最终目的。三国东吴孙权是识人知人的高手,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识潘濬于系虏”,深为臣下所折服。
人才一旦选定,就要精心地教育、培养和训练,勤于教养,百年树人,这是人才开发的关键。《管子·权修》中有一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的,都要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精心开发过程。如东吴的吕蒙,粗疏而又身微,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掌管重任后,孙权就力劝他学文读书,后来果然智慧大增,成长为一员儒将。汉代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指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意为对人应教之学问,养以礼法,取以贤能,任以专职,任何一个环节上如果不精心而偏离了方向,都足以损毁一个有用之才。
二、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在用人问题上,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历来是个热点问题。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自然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即在其位,谋其政,必须修其德,养其才。汉代王符在《潜夫论·忠贵》中云:“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这是说若一个人的品德与职务不相称,或其才能与所任的职务不适应,只能殃其自身,甚至祸国殃民,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清代的康熙帝认为:“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主张“必才德兼优为准”。什么是“德”?他也提出了一个标准——“以公胜私”;唐太宗也有类似的主张:“须灭私徇公,坚走直道。”虽然他们说的“公”指的都是朝廷的利益,但实际上也是说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
对于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他把人分成了四类:圣人、愚人、君子与小人,并用历史的教训告诫人们:自古以来,大到国家的乱臣贼子,小到家庭里的败家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小人。
三、扬长避短,用人所长。知人之后如何任用?正确的用人原则就是用其所长。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无终废,人皆有才”。古人对于如何用人所长同样有许多精僻的论述。孔子说:“无求备于一人。”孔子论其弟子,总以其一长,断其有为。东方朔也有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者无徒。”唐代的陆贽则说:“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开创辉煌盛世基业的唐太宗,在《帝范·审官》中更是精僻地指出:“明主之任人,如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难觅,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正如有高山也必有低谷一样,“峰谷并存”是人才的普遍规律。因此,在用人问题上最忌求全责备。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委任》中指出:“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而非求其全”。提倡因材施用,用人所长。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专门为用人所长云:“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好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韩愈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汉高祖刘邦让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出谋划策;让深通带兵和指挥艺术的韩信统帅大军,以期收到战必胜、攻必克的奇效;让萧何在战时筹集军粮,保障军粮供应,建立汉朝后又让他任相国,制订法度,安抚百姓,让国家早日走上民富国强的道路。
四、任人之道,要在不疑。用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用人不疑”。宋代政治家欧阳修在其《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中有句名言:“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意思是讲在用人上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在用人不疑上,唐太宗可说是个典范。他有句名言:“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所谓“推心待士”就是指对任用的人才要推心置腹,充分信任。他更是吸取了隋文帝用人“多疑”的教训,深感“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说大害也。”于是他采取了“洞然不疑”的做法。武德年间,他收降了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不久,敬德手下的两个将领叛逃了。于是有人认为敬德必叛,力劝他杀掉敬德。他非但不杀,反而把尉迟敬德召入卧室,温语相慰,使之宽心,临别还赠送金宝。尉迟敬德被他的推心待士,赤诚相见所感动,发誓“以德报国”。后来,敬德果然为李唐王朝打天下,为秦王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昔仇”隋臣魏征成为阶下囚。唐太宗慕其才华出众,不报私仇,出以公心,反而日见亲重。初授谏议大夫,后擢侍中,不到七年时间,魏征由“仇虏”而至位极人臣,唐太宗对其的信任不亚于房、杜,如此“推心待士”,大度用人,这在古代的帝王中极为罕见。当然魏征也没有辜负太宗的厚望,频加忠谏,劝以从善,治国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难怪唐太宗在一次赏月夜宴中说出“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之语。公元634年魏征病死,太宗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范文3
一、整改内容
(一)关注科技创新发展、用好用足国家帮扶政策存在不足;
(二)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三)党务、政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
二、整改措施
(一)关于“关注科技创新发展、用好用足国家帮扶政策存在不足”的整改措施
1.结合“双学双用双服务”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手册、在县城和部分农村圩镇开展咨询活动,聘请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巡回讲课。
2.邀请清华大学范玉顺教授,就《传统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十”时代的变革》来县实地讲课,帮助我县企业更好地在“互联网十”时代中寻找新的机遇。同时,结合科技富民强县和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等项目的实施,举办培训班2-3期。
3.全面调查摸底,关注科技创新。一是组成两个调研组,由分管领导带队,了解全县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联系相关人才予以解决。二是配合全省林化香料、家禽和知识产权等3个特派团,入园入企,点对点地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壮大中存在的问题。
4.完善相关扶持奖励政策。一是继续按照XX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兑现科技成果、授权专利等奖励。二是完善《XX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报经县政府批准执行。
(二)关于“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的整改措施
1.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一是利用XX县人民政府与井冈山大学合作协议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局职能,牵线搭桥,继续推进园区企业与井大合作,组织申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二是根据行业特点,推动企业与其他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科技协同创新。
2.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和跟踪问效工作。认真挖掘、筛选、包装科技项目并组织申报,对已申报的项目做好跟踪问效工作。
3.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做好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协同创新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势创新团队等创新载体建设,夯实创新基础。
4.继续抓好科技服务工作。把科技入园、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抓好抓实。
(三)关于“党务、政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的整改措施
魏征范文4
前方未知,终点未知。与盛夏的未知莫名其妙的完美融合。
有些人我从,没见过,他们对我是未知。
有了未知,才有了已知。
阳光残留在苍穹不落的孤寂。
我呼吸着从不同的地点传来的空气。
那些地点对我也是未知。
或许那里有长长的草地,不同的人群散落在着背景布上。
或许那里有高大的楼房,寂寞顺着人潮的缝隙溜进了空旷的房间。
总有一天,我要拉着你的手,带你去看看这些未知。
你不许想家,你应该听我的话,两个朋友,去寻找会变成已知的未知。
前方未知,地点未知。
呵,怎么走下去呢?
别急。闭上眼睛,走你的第一步,只要你走了,你便能顺着它走到另一个未知。
也有未知的记忆,藏在大脑的角落里,内容未知。名字未知。却真实的潜藏在记忆中。
别急。总有一天,我们会看见的。
看见与大地絮语的天空绚烂的幻。
看见我们未知的故事发生在未知的土地。
看见清晰的画面突现在原来未知的记忆中。
到那个时候,我们便坐在草地上,回忆我们寻找的未知,
到那个时候,你还会记得我吗?
会,只是,和太多的曾经一切尘封在旧日的记忆中了。
是不是以后,你还记得我的名字,我的模样,却再也回忆不出,我们的故事了?
在尘埃中,我便变成了一个曾经的未知。
未。知。
魏征范文5
“考试如战场教室如阵地“,前排的同学自然是“前沿“的士兵,一不小心碰上个“飞沫四溅“的老师,第一位挨“子弹“的非你莫属。要是黑板一挥,那纷纷扬扬的“白雪“定会“光顾到你的身上,虽然有这么多的缺点,但如果细细想来,第一排还是梃有好处的,如老师说的话可以听得再清楚不过了,黑板上的字一看就明了。当然,你看清楚了老师,老师也看清楚了你,什么搞点小动作,搞点“副业“,这等于是往子弹是撞。
比起第一排,最后一排简直就是风水宝地。困了,小寐一会儿,茫茫人海,没人会注意你的;累了,讲点闲话,人声鼎沸,无人会理会你的。但是,每次发新书,最破的一本绝对是你的!
坐在后门的那几个位子,真是肩负着通风报信的重任,每当铃声一响,他们就回探出头,看老师来了没有,第一时间向我们“报警“,我们就像鱼需要水一样需要他们。
但不管坐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否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子”。
魏征范文6
至今没有人进行过统计,有多少雄才伟男奋起于困苦和危难,但了解黄伟的人都知道,在黄伟内心深处铭刻的童年是多么的艰苦。
1969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栾川县鱼库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小黄伟出生了。黄家有后了,但对于仅靠几分山地勉强度日的家人而言,小黄伟的出生同时也给父亲黄留富增添了更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养家糊口,一只黄留富和往日一样上山伐木。一棵被他砍伐的长在悬崖边的树突然倒地,翘起的树干把他甩下了山崖……噩耗传来,母亲喊着父亲的名字哭成泪人,哇哇大哭的黄伟就在母亲的怀里开始了自己苦涩的童年。
在黄伟成长中对贫穷最深刻的记忆是那6元钱。在学校看到同学们买零食,黄伟就回到家从爷爷柜子里偷偷拿出了用三层旧布包着的6元钱。没想到由于丢了全家唯一的积蓄,爷爷一下子病倒了,黄伟吓得赶紧回家跪倒在爷爷面前认了错,把那6元钱还给了爷爷,爷爷的病好了,但要过上美好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的梦却扎根在了黄伟的心里……
许多年后,回想起那段艰难的生活,黄伟还深有感触地说:“从小时候起,我就有了坚定的信念――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在拼搏中进取
一离开学校,黄伟首先就把目光瞄准了当地的矿山,把当地的矿石背到几里外的选矿厂每斤可以挣l元钱,十五六岁的黄伟一次能扛100多斤:县矿产公司看他有灵气,是棵好苗子,就把他招进了工厂。到工厂后,他不仅本职工作干得好,还学会了驾驶,后来又出人意料地辞职搞起了个体运输,收入很快有了增加。但是,每当黄伟看着村里那些贫穷又无事可做的乡邻,他就再也找不到任何满足感,他又开始了新的期待……
1990年冬。决定黄伟一生命运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出现了:开矿井的高成远宣布要将鱼库村老洞沟处已经打了40多米未见矿的铅锌矿口向外转让。黄伟听说后,血气方刚的他倾尽所有积蓄,又东挪西借了几万元钱买下了这个矿口――他坚信这个老洞沟有矿,消息传到村里,全村人惊奇得不敢相信;开矿打井投资大,风险大,世世代代“本分”的山里人谁敢干这个?
经过千难万险的挖掘,经历百转千回的磨砺,黄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应有的回报。千年洪荒的老裥沟出矿了!
老洞沟出矿是黄伟人生奋斗中的转折点,既伴着艰难凶险,又使他的人生显得瑰丽传奇!
在共富路上飞跃
老洞沟出矿了,当一车车的铅锌矿石变成一沓沓的百元大钞时,黄伟首先还完了40万元的贷款,同时两倍发放了所欠工友们的工资。工友们拿着厚厚的百元大钞欢呼雀跃,高兴地说:“没有走就对了,跟着伟哥干没错!”
但是,黄伟并没有忘记自己开矿打井的初衷,没有忘记自己家人和乡亲们曾经的贫困生活,他心中始终想着:“自己致富的背后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自己也应带富一方,以此来回报党和政府及社会!”
有了共富的理想,黄伟的目标更加明确:他首先从不断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确保职工的利益做起。1995年鑫川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刚刚成立。就在黄伟的主持下成立了党支部、工会等党群组织,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为公司和职工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对公司员工实施规范管理,确保职工工资发放到位,奖惩分明,对于优秀员工发放年终奖金:五年以上职工可以对新设公司参股分红,并且为了降低职工参股的风险。有风险的企业不让职工参股,没风险或者风险低的公司鼓励职工参股。
要实现共同富裕,还要不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鑫川公司目前已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600多个。除此之外,黄伟还资助和救济贫困乡亲们,同时也出资帮他们上项目。
在奉献中走向新辉煌
近几年来,黄伟先后向国家上缴了3000多万元税款,资助和救济弱势群体2000多人,达600万元,还拿出1200多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栾川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贫困地区的学校不少。黄伟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对该县庙子乡的庙子村小学、黄石砭村小学、北凹村小学,对合峪镇的合峪村小学、陶湾镇的陶湾中学,栾川的堂上小学等20多所中小学实施资助,先后捐款130多万元,使这些贫困地区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黄伟还先后帮助了180多名濒临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资助18名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