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队课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队课作文范文1
今天在班队课上,我们玩了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某某人唱一首歌曲,一些人围着凳子走,歌声一停,抢椅子的人就马上抢椅子,如果两人同时坐下一个椅子,要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方法,三局两胜,输的人自动退出。
人都选好了,其中也包括我在内。开始是钱佳运一边唱歌,我们一边走,钱佳运总是在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停,我看他还是在耍我们。这是歌声停止了,我还没有听清楚,我看到前面的人都坐到了椅子上,我一看,真幸运!我旁边正好有一张椅子,所以后面一个人被淘汰了。我就这样一直拼到了最后,男孩子都喊到:“孙梓阳,加油!而女孩子都说:“叶晗雪,加油!”记得上次抢椅子,我也是和叶晗雪拼到最后,可是歌声一停,我却坐到了地上,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可是这次我吸取了教训,顿时信心满满,歌声一停我立马坐在了椅子上,男生都为我呐喊:“哦,孙梓阳赢啦,耶!”老师还给我敲了一个梅花章,这可是我们石梅小学独有的标志哦!
通过这次抢椅子的游戏,让我对自己更加充满了自信。
江苏苏州常熟市石梅小学四年级:孙梓阳
班队课作文范文2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课……
班队课一开始,胡老师布置完作业就神神秘秘地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纸,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胡老师前面说要做贺卡,那先在一定是让我们做贺卡。”这时,胡老师说:“下面我们听写。”大家便叫苦连天,都觉得胡老师一定又要出难题考我们了。第一个:姜骁。随着胡老师的话一出,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大家都在一声惊奇的“咦”之后,开始埋头苦干。一共五个名字,虽然说默写的都是同学的名字,可默写对的只有寥寥无几12个人。看完自己的“成绩单”,每个人的脸上都哭笑不得。
最后,胡老师说:“这几个人大家熟悉吗?”“熟悉!”大家不好意思地回答。“可这熟悉的人怎么连名字都不会写呢?好了,今天的作文就写这个。”
我记录下了这次班队活动课。
这次别开生面的班队课……
班队课作文范文3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合理安排时间,快上课时我想:今天一定又是讨论,我应付一下吧
“叮铃铃”上课了,奚老师出乎预料地说:“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个个两眼放光,好像饿了三天三夜,现在可以吃到山珍海味似的。我们争先恐后希望能参加比赛。
“下面请第一排同学参加比赛。”奚老师说,“我们到一个整时开始吧”哦耶!我可以参加比赛!我兴奋地想。
“10、9、8、7、6……”同学们大声喊了起来,好似火箭发射中心。“5、4、3、2、1!”我一个箭步冲向书包柜,不管三七二十一,揪起书包就冲向座位,坐在后面的杨盛开还推了我一把,想让我快点。
我一个劲儿地把书本塞进书包,然后向外面冲去,但是出乎我的预料的是赵颖薇竟然在我前面。她用了57秒,我用了58秒,而最慢的戴新竟用了1分28秒!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为此我们展开了一次讨论。
班队课作文范文4
一个上午,我都没有安心过,在我脑子里反复的出现“班队课怎么搞?”这个问题。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上网来索取些资料,可是好像今天网络也和我作对似的,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任何合适的内容。唉,只能靠自己了!
今天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一转眼,下午就已经到了。经过我反复的考虑,我准备搞一次“打开心扉的畅谈”,让同学们来谈谈心里话,弄一次座谈会。
第二节课的音乐铃声响了,我的心也突然跟着紧了起来,站在讲台上,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紧张极了!我曾经不止一次上过台,当过主持人,可是,这是头一次的紧张。因为,心里没底呀!
班队课作文范文5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文化休克;适应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开始践行“师夷长技”的一种全新方式――中外合作办学。2003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对“中外合作办学”定义为:“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即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通过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的共同作用,中国公民接受外国先进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教育兼容中外优势,趋于国际化,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并存。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都会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出国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现象。“文化休克”是大部分赴外留学的学生必经历的一个过程,如果能顺利克服文化碰撞,达到文化适应,则对发展成为一名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将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造成心理上的极大焦虑,严重者甚至影响自身的求学进程。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文化休克的产生
“休克”一词原为医学术语,指人的重要功能的丧失。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引入文化领域,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Kim则认为克服“文化休克“的过程即是人们的适应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学习如何交流、理解和获取新文化的交流方式的过程。对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具备积极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中必然会涉及到学生赴外留学或者教师赴外教学的情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两种价值观念的不同。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形成的、在某一类人群中所共识的观点或思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国学生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的谦卑恭让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西方教师看来却是一种“不积极、不主动”;相反,西方学生的行为在中国学生看来则是一种“爱表现”、“冷漠”和“威胁”的行为。
(2)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在书写、发音、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懂一国语言,那么对于后期更好地融入这个新的社会和文化无疑是一个绊脚石。但是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并不就完全等同于能够避免“文化休克”的产生。中外合作办学中对派出人员的要求首先是要掌握派入国的基本语言,其次就要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社会文化。
(3)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大部分人们都以自己的国家民族的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而其他民族文化则是围绕在本民族文化的次级文化。人们下意识地去用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去评判别的文化及别国的行为方式,当自己的文化在异国受到否定时,就会引起心理上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由此“文化休克”不再避免。
三、文化适应对策及建议
“文化休克”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影响既有消极的影响又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远赴他国留学,离开了自己从小生长的文化环境,心理上会产生某种不适应感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休克”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师生也有积极的影响。“文化休克”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锻炼人的适应能力。师生的“文化休克”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文化适应”对策,尽量减少“文化休克”的消极影响。Lysgaard在1955年提出了文化适应的“U型曲线假说”。根据该假说旅居者在文化适应过程的过程中会经历调整阶段、危机阶段和再度调整阶段,文化适应的过程依据文化适应者的满意度的变化(从高到低再到高)呈现为一个U型曲线。1963年,Gullahorn John T.和Gullahorn Jeanne E.将该该假说进一步完善为“W型曲线假说”,补充了旅居者从异国回归到本国之后的类似的文化适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一 文化适应“U型曲线假说”和“W型曲线假说”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如果能够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或培训,那么将会大大缩短“危机阶段”的时间长度,使得赴外教/求学的师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以及归国后的“文化复原”,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针对文化适应的措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语言和文化培训:中外合作办学中赴外的教师及学生首先应该基本掌握所赴国家的语言,办学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师生的语言培训和严格考核标准。同时,应该普及所赴国家的文化知识。培训方式可以是授课、讲座、电影等各种形式。通过这些知识的预先学习,减少由于突然进入一种陌生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造成的心理落差。
(2)转变思想观念:在对外交往中要严格摒弃民族中心主义和思维定势,正确定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坚持文化相对主义。主动接纳不同于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避免以本民族的文化去衡量其他的文化。
(3)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赴外师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和了解其他文化,把“文化休克”看做是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在赴外之前主动了解异域文化,减少盲目性,在外国期间,积极主动地与外国友人交流和学习,接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展与他们之间的友谊。只有这样,才能不但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而且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许多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国门学习深造,优秀教师还被选拔至国外教学。在赴外求/教学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在国外以及归国后的“文化休克”是很难规避的。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赴外人员的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化等,以及转变赴外人员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文化休克”的时间,提高文化适应的进程。
项目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发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CEYP6007)及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研究课题:质量管理理论视角下天津市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123q189)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Gullahorn J.T.&Gullahorn J.E.(1963).An extension of the U―curve hypothesi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J],19,33―47.
[2] Kim Y.Y. (1991).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 integrative theory[M]. Exeter: Multilingual Maters,Ltd.,Short Run Press.
[3] Oberg K. (1960). Culture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J]. Practical Anthropology,7 (4).
班队课作文范文6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14-01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与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合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2+2”模式、“4+0”模式等合作模式在各合作项目中都十分常见。这些模式为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使学生在不离开本土环境的情况下,以较少的留学成本,达到接受到国内和国外两种文化的混合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合作双方院校的要求协商制定,大部分专业课程用外语授课(英语居多)或双语授课。这种授课方式虽然使外语与专业知识可以同步获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英语水平不能满足授课需要,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材选用困难等。本文将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概述
双语教学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及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双语教学是在学校应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特定课程的教学。根据目前我国中外古今合作办学的具体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是以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提高外语水平。
目前,国内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双语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没有发挥双语教学的最大优势,也达不到理想状态。大部分院校采取了外国合作院校教师全英文授课+国内院校教师中英双语授课的模式,教师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配备相关课程中文教材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在实践中也很难把握中英文的使用比例,难以确保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二、中外合作项目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英语水平制约双语教学效果提高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的对象或者录取的对象大部分是三表及专科学生,学生基础稍差,学习自觉性差,学生薄弱的英语水平很难理解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专业课程涉及的专业词汇导致理解的难度加大,即使使用母语授课都有难度,使用双语后让学生觉得更加困难。
2.双语教师资源有限,整体素质不高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中外合作项目中专业课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国合作院校委派的外籍专业课教师和我国高校中英语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外籍教师虽然在专业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上都可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他们很难把握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模式,很难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国内的年轻教师虽然英语水平较高,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而国内的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英语使用能力有所欠缺,很难胜任双语教学任务。师资不足、语言交流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好,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3.适用教材选择难度大
目前,合作办学中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基本分为两类,一是从国外原版引进的教材,二是国内学者编写的全英教材或者中英对照双语教材。国外原版教材理念新颖,案例更新速度快,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英语使用氛围,但是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对于英文表述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都存在较大难度,而且原版教材费用较高,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负担。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虽然接近中国思维方式,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但是缺少了国际性的内容和原版教材在英语书写上的规范性。
4.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偏离
语言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的制约,使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目标偏离到了英语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如何用英语表达,忽视了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也以英语学习作为重点,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理解。这些都偏离了双语教学培养和塑造专业人才和英语使用人才这一目标。
三、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融合英语学习与专业课学习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理解能力低等缺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专业课程与英语技能培训课程的优化组合,在一年级课程中开设英语技能培训课程(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侧重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灌输。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同样参照一年的设置方式,增加专业课程数量,作为过渡到双语教学的阶段。从三年级开始,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有之前两学年的基础积累,学生可以用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英语技能理解、吸收、消化专业课程知识。
2.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
针对双语师资缺乏、整体素质低下的问题,各高校应该加强双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点,请进外籍教师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进行培训;请进国内外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在双语教学方面给予方法的传授,对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到国外合作院校进修。
3.完善双语教学教材和资料的储备
教材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理念,结合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并加大专业相关书籍、杂志、期刊等读物的订阅,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学生扩大视野。
4.明确双语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即使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双语教学的目标不能改变,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应因为双语教学的推进而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式。对英语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逐步过渡到全英授课,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卢艳青,李成威,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 辽宁教育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