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1
我不知道他已经在这里趴多久了,我看见他的时候,他就趴在地上聚精会神的看书。他看着看着,脸上不时路出会意的笑容,显得很开心的样子。
看书看出笑容来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过的。这种笑,是一种心领神会的笑,是怡然自得的笑,这种笑虽然很孤独,很寂静,却是发自骨子里的本能的笑,是真笑。让我倍感奇怪的是,这样的笑居然荡漾在一个残疾乞丐的脸上,而且是那么悠然,那么闲适。
按理说,此刻正是吃晚饭的时候,他不太应该有这样的笑,因为他是个残疾乞丐,他得努力沿街乞讨,得拼命做出可怜的神情来才对,但是,他没有这样,而是旁若无人地看着书,那么专注,那么怡然,而且还露出了惟有将整个身心融入到书本之中后才能有的会心笑意。
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很旧的铁皮罐子,里面有些零钞,不多,估计还不到十元钱。我想,这些零钱多半是他一天的乞讨所得。这一天的所得还不到十元,我估计他要维持一天的生计,可能有些困难。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艰难困苦中,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地上看书。从他看书露出笑容的神态来看,他完全把乞讨一事撂在一边了,完全把饥肠辘辘的事抛诸脑后了。否则,他不可能如此休闲地看书,更不可能随着书中的描述而发出会心的笑意。
他捧着的书,很厚,如果按字数计算,我估计起码有四十万字。这样一本厚厚的书,按如今的市场价,起码要三十元。他是乞丐,我想他不可能花三十元去购买一本书的,因为他一天的所得还不到十元钱。那么,是他偷的?但这个闪念立即被我否决。理由是,他根本站立不起来,哪里还有灵敏的动作去偷书?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本书是被人丢弃的。那么,是什么人把这本书丢弃了呢?那丢弃书的人,一定想不到自己扔掉的书现在正被一个残疾乞丐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阅读着。
那么,他读着的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出于好奇,我蹲下来看。不看不要紧,一看,我吃惊不小,他读着的居然是一部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
在这一瞬间,我被眼前的情景彻底震撼了。眼前这个聚精会神捧读世界名著的,不是富家子弟,不是大学学生,不是学者教授,不是白领金领,不是业界精英,不是机关职员,而是一个蓬头垢面的残疾乞丐!
一个十二三岁的残疾乞丐在捧读世界名著,是乞丐们的文化水准提高了吗?显然不是。是如今的鲍鱼已经低贱到田螺的地步了吗?当然也不是。那是什么?我想,合乎情理的解释应该是他太寂寞了,惟有用看书来打发时光,消解饥饿。
从他那铁皮罐子里的几张零钞就知道,他的乞讨,其实是受尽了冷漠,尝尽了艰辛。既然不能在经济上获得维持生计的基本要求,那就在寂寞与无聊中给心灵补充一点养分。
正是这样一种心灵养分的补充,让我陷入沉思。就算他受尽冷漠,百无聊奈,他可以选择躺在街边睡大觉呀,或者,即便想读一点什么,在街边捡一张报纸读读,也是不错的呀,何至于手捧一本沉甸甸的书,还趴着阅读?但是,他选择了这本沉甸甸的书,而且把书置于头的前面,用一种朝圣者匍匐的姿态潜心地读着。
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2
那天,我光荣地站在校级优秀作文的领奖台上,这是我平生拿到的分量最重的一个奖项。忽然,连咳带喘的牛连生闯上领奖台,对着话筒说:“我宣布,这次比赛的结果无效,因为她的文章是抄的!”他把一本书摔在领奖台上后,便“得意”地走下台去。这个意外的举动让嘈杂的会场霎时间变得沉寂。
我不知道那天我是怎样在一片唏嘘声中从台上走下来的,满脑子的懊恼和羞辱让我一整天都觉得天旋地转。从那以后,我很少与周围的同学说话。我成了一只落单的角马。
我的外号叫“角马妹”,从小我的皮肤就很黝黑,身体就很壮实。你应该知道,角马并不是马,而是一种体壮如牛的羚羊,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牛羚。我叫牛玲,刚好和牛羚谐音。
你不会知道,那点小小的虚荣对于一个体态笨拙、家境又不好的女孩来说有多重要。而我更想不明白,如此残忍地伤害一个女孩的自尊心究竟会给牛连生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我在心里发誓:“牛连生,走着瞧!”
有一次,我听到一条小道消息,说他谈恋爱了。牛连生,我终于可以报仇了。很快,牛连生在两周后的公开课上出糗了――他的数学公式软件被篡改成他和女友的私人电子信件,投放在了大屏幕上。一星期后,牛连生给同学们逐个发喜糖,我偷偷地把喜糖踩了个稀巴烂。
初三的紧张生活让我没时间和牛连生作对,这一年我要用尽全力考入重点高中,我不想让别人看不起,尤其是牛连生。
不知怎么回事,牛连生的身体日渐消瘦,有时会在课堂上咳得喘不过气来。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会突然生出一丝难过和怜悯,其实牛老师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坏。我的文化课成绩一路飙升,可体育加试却是我的致命伤。我厚着脸皮找牛连生,求他给我走走关系,牛连生拒绝了。体育加试当天,他还亲自到场监督。最终,我的体育成绩比平均分低30多分,和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我跑到母亲的坟头,诉说着满心的委屈。
事后牛连生找到我,说那所重点高中看上了我的文化课成绩,想给我一次体育补考的机会。暑假里,我白天顶着烈日练习长跑,晚上织毛衣。
老牛最终没能看到我要送他的礼物――那件毛衣和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他已经不在了。为了不让我分心,他把肺癌晚期的病情隐瞒了整整一年。
牛连生曾在我早逝的母亲坟前给我讲过一个有关角马过河的故事:
角马为了生存,会随季节迁徙,每次迁徙它们都会遭遇湍急的马拉河。有一年十月,马拉河的一段河水异常浅。当小角马从浅处涉水时,它们就会被老角马死死挡住,小角马不得不从深水处过河,老角马眼看着一只只小角马被河水冲走也不心软。它们知道,这种清浅的河水是百年不遇的,如果小角马从浅处过河,来年根本没有渡过湍流的能力。
老牛,请相信我这只小角马一定会穿过一道道湍急的河流。在河的对岸,我要向你说:“爸爸,我爱你!”
巴黎的忧伤:看到最后我才知道,牛连生原来是角马妹的爸爸。我很感动,但也觉得很遗憾,爸爸对女儿这份深沉的爱直到他生命结束后才被理解,这让我很难过。
向日葵的春天:我和牛玲一样,曾固执地不愿接受一个严父的爱。我不能接受他爱我的方式――蛮横、霸道和不可抗拒,于是我叛逆,我处处与他针锋相对。现在我住校,自以为摆脱了他的掌控,可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能没有他。牛玲,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相信你会像角马一样,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冷月:有人说父亲像一本书,年幼的我们常常读不懂父亲,读不懂牛连生为什么让女儿当众出丑,读不懂他为什么让角马妹落单。我们真正长大后回过头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时,似乎才读懂了父亲那颗真心。而这份爱也会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3
“这些努力的背后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史蒂芬・怀特说,“这个想法在我开始收藏时并不明朗,后来才逐渐清晰起来。 50年代,当我还年轻时,我没有我朋友苏珊・桑塔格那样的智慧,也没有拉夫・吉普森的眼力,我想找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我常常问我自己许多无解的问题。”
那个世纪人们想要稳定,每个人都想要平凡。在大学,我读赫尔曼・黑塞, 洛特雷阿蒙和阿尔贝・加缪。通过黑塞,我了解到了原始文明。然而,我却对我现在生活的世界所知甚少。古代文明让我眼花缭乱,最后事情发展到一个非预期的结果:我对中国道教发生了兴趣。这个哲学理论对我证实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幻想,尽管这显然和摄影并无关系,然而这却使我走上了这条路。
我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在洛杉矶开了一间小画廊。我想要独立,我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但是我有对历史的激情。这个想法是从我对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森的收藏开始的,他1860年在中国生活过,我通过一个朋友发现了他的作品。道教的中心思想是地球和天堂是一个,这也正是汤姆森的风景摄影所描述的。1970年我开始收藏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平衡稳固,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当我的收藏有了一定数量时,我发表了一本书,并办了一个展览。汤姆森的作品具有一种最简单的尊严,它们让十九世纪看起来很不寻常。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记录,它们是那个时代的化身。与此同时,其他的摄影师也开始让我产生了兴趣,我是第一批去欧洲淘照片的美国人。
那时价格开始涨了。比如说:在巴黎跳蚤市场一幅作品卖10法郎。在伦敦我可能得花100镑。摄影师的签名并没有出现在他的作品上,我总是想,哪些作者会拍出如此棒的作品,却懒得在上面签名?我着迷了。我问我自己,为什么有些照片在视觉上如此丰富,为什么照片却很乏味?
收藏家塞缪尔・瓦格斯塔夫(Sam Wagstaff)当时也在做与我一样的事情,但他想成为先锋收藏者之一,所以他只对知名作品感兴趣。他的收藏兴趣比我更广泛,当他买了摄影作品之后,他又开始收藏油画赚钱。这样的收藏在今天不太可能。
我从来不去想我拥有了什么。我也从不自封为收藏大家。我的品位很多样,从刘易斯・海因到韦斯顿或阿尔弗烈德・施蒂格利茨。而无名摄影师更使我着迷。当我看到一辆机车,尼亚加拉大瀑布,抽象,或是意大利乡村照片时,我感到无限快乐。我喜欢神秘的,迷人的,梦幻的风景从这些老照片中呈现出来,同时我也欣赏纪实摄影。看我的收藏是一个很棒的学习过程。
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4
由海湾战争辐射带来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症”使唐师曾成为一只病鸭,人生不可挽回的失去了当初的风华,但病鸭并不放弃特立独行。《Secret World Of Giant Pandas》、《我从战场归来》、《我的诺曼底》等。唐师曾的十本书,从1989年一直写到2008年,他从未停止业余的创作。
2008年,唐师曾开着自己的越野车探访黄河古道,将记录黄河历史文明和人们生活的照片集结成册,出版《唐师曾:黄河的联想》。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捧笔记本,唐师曾向记者展示这本书的封面:他自己和一个无头的兵马俑站在一起,兵马俑的头上,是自己最喜欢的那台Think Pad。“那是人的另外一个大脑”,这是他的解释,思行合一是唐师曾最信奉的准则。而接下来他所讲述的是自己所坚持的生活。
Q:你用过的相机都是哪些?新书《唐师曾:黄河的联想》里的照片是用什么机器拍摄的?
A:之前用的是尼康,1993年回国之后换了佳能。2003年,我把胶片的相机换成了数码的。1999年去南极的时候,我自己花钱买了个佳能的G20,拍回来的照片《人民画报》发了对开版。大家在乎的不是照片的像素,而是南极。《唐师曾:黄河的联想》里的照片有好多都是用很普通的机器拍的,什么相机都有,200万像素的都有,都没问题。
Q:你对Think Pad情有独钟,笔记本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我个人认为活在世界上就是两个点:时间和空间,对我来说,时间就是手表,空间就是相机,然后就是活在中间的我,我戴着表拿着相机照相,然后把他们综合在一起放到我的Think Pad里,整合了我所遇见的时空。然后,我把这些记录加工成一本书,一捆捆放在那儿就成了过去,我再开始新的一切。人生太短,来不及干小事。
我奉行思行合一,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在办公室思考的东西,可以放在笔记本里,带在身上走。Think Pad对我来说,是思想、大脑的延伸,所以在新书里拍那样一张封面照片,也是要表达这个。我选择笔记本电脑的标准是,内存够大,2G以上,独立显卡,可靠,轻便,比例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即可。人类窗户没有特别细长的,都是尊重一定比例的,电脑屏幕的边框也是一样。Think Pad的哑光表面也很朴实,符合我的审美。
Q:你很喜欢谈装备,是否意味着你是一个比较崇尚物质的人?
A:可以这么说,我做记者有3点和别人不一样。第一,除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外,每年我要求自己完成一件大事。第二是做人,所有的事情和我的人性连在一起,包括所有的机器,都要符合我的人性。第三,我做物,我和别的记者不一样,有很明显的个人特征,写字必须是钢笔,派克45,钢眼,结实。电脑必须是Think Pad。相机更钟情佳能G9。如果没有这三点,或者说没有第三点物性,我不会是今天的唐师曾。不管是照片还是写书,唐师曾之所以被大家认识,都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八匹马车。我从来不抗拒这种物的东西。我是一个三足鼎立的人。
最赞偶像――像卡帕一样去生活
唐师曾有个著名的段子流传甚广,他在耶路撒冷的哭墙下许过三个愿――做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小超人。这三个愿望他都实现过了,很幸福,尽管后来他离婚了,尽管病魔夺走了他很多精力。但唐师曾不满意自己的生活,至少他认为离偶像卡帕还很远。
Q:大家都知道你以卡帕为偶像,你的电子邮箱现在仍是capa开头的。卡帕为什么让你那么向往?
A:人们都说卡帕是战地摄影记者,但他不是只摄影。他是匈牙利人,德国留学,法国谋生,西班牙内战,北非跳伞,诺曼底登陆,巴黎和英格丽・褒曼恋爱,去莫斯科冒险,在日本上班,在越南炸死,埋在纽约。他是一个国际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他遵循这个,走了一生。他酗酒、赌博、追女孩、一辈子没家,这才是他完整的一生。美国政府雇他,他也不干,他不愿意为政治卖力。他很自我,和干爹海明威都闹翻过。我崇拜他,是向往这种自由的生活。
Q: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是否接近偶像?
A:有人说我穿越枪林弹雨,人生仿佛很豪迈,但是健康和婚姻却不免让我的生活显得凄惨。其实我自己并不这么想,人生不是做买卖,哪一件事做得值,哪一件做得不值。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了,那就无所谓值不值了。我不满意现在的状态,完全不满意。我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一个人没有脾气那就像一个发动机没有排气管,如果我不是一个有脾气的人,那我可能不会总是一个人远行,一个执着的人,必定有一些执着的追求,偏执就是一种脾气。我还是会带着自己的一些偏执继续上路。我会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向自由主义者卡帕靠拢。
最大梦想――把“语像”坚持到底
唐师曾说,人活着有三件事,也许能留下些痕迹。其中一条便是:“捕风捉影,把瞬间的思想记录下来,印刷到纸上。”如今的他正在做这件事情,让自己的照片说话。害羞的性格注定了唐师曾在摄影作品的表达中欲言又止,而思想对摄影的介入,让他发明了“语像”。
Q:你如何定义“语像”?
A:过去的图片新闻是读图,但是我所发明的这个词“语像”,其实是图像展示,是主动的展示和分析。“语像”不同于单纯读图,更强调的是一种摄影师和读者之间的思想互动。《黄河的联想》的图片说明不是我自己强迫介绍给读者,而是由别人来发表的读图看法,不同于以前的新华社通稿,这是多元的,活动的,开放的,互动的,绝不僵化。有很多人的图说写的很棒,这种交流拓展了照片本身的含义,给读者的空间也更大了。
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5
《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海底两万里全书读后感范文大全,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古老的大海是一片灰白而忧郁的原野——布赖恩特。
这是布莱恩特对大海的描述,海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人们说,海是巨大的宝藏,因为多,更因为大。只是从现在开始,我才知道,哦!大海!原来你如此奥妙!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海之魅的领略微乎其微,因为视觉的狭窄,我们对海洋了解太少,他那么神秘,那么神奇,那么不可思议,如果你还是那样固执认为,海洋就是数不胜数的水滴汇成的话,那我真替你感到遗憾。我第一次与海相遇,他的开阔,就让我忘掉了所有的不愉快,但是这一点只是喜,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惊喜在后面。因为他,我好像才认识了海,原来海最美的是在水之深处。
他其实就是一本书——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是一部生动神秘的海洋百科总汇,是他用巧手解开了海洋挡在世人面前的帷幕,望见了还有面纱遮掩的神秘,海洋奥秘无穷,至今也是有未解之谜,或许在等“有缘人”吧。
《海底两万里》是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因偶然机遇登上了尼摩艇长的“鹦鹉螺号”,并开始环游海洋,饱览海洋的无穷奥秘。最后不告而别的传奇故事。
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因为在那样一个先进的潜水艇里,畅游世界,将海洋一览无余,即使是所写下的文字也没有亲眼所见的更深刻,恐书中只是一星半点。海的蔚蓝,海的色彩,五光十色全部被笼罩在了透明的蔚蓝之下,梦幻而又真实,朦胧而又确切,哦,海洋你如此美丽!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成群结队的小丑鱼,这是热带的海洋;或是庞然大物却仍然一批批一群群的抹香鲸,这是高纬度的海;当那枪乌贼侵袭“鹦鹉螺号”时,我才知道原来章鱼竟然可以有6尺长,有250个吸盘,在靠近南极大陆时,一群抹香鲸袭击长须鲸时,我才明白海洋也存在生物之间为生存的残酷与血腥,庞大的章鱼与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别看珊瑚的美丽,当船只遇上暗礁,可就是晦暗了。这就好像晴空万里中的海洋,怡人而又可爱,暴风雨中的海洋就似发了脾气,使人心中一颤。哦,海洋你如此多变。
人们知晓海的魅力,更是知晓海的利用价值,所以大肆开发,过量的捕捉生物,诸多生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这对人们,对海洋是多么巨大的损失!日久夜长,我们的海还会可爱吗?还会使丰富多彩,拥有无穷奥秘吗?所以,保护海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那一句公益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海,是河流交汇处,生灵的家园,我们爱他,更要呵护他,让世人永远都会叹一句:哦,大海!原来你如此的奥秘、可爱!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风从东方而来,徐徐拂过我的脸庞,带来了海的气息。你说,是不是有一艘“鹦鹉螺号”在那片蔚蓝的王国之中自由畅游?
尼摩船长说:“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如果非要说什么主子的话,那应该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国王,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嚣张跋扈、为所欲为。
在1867年第二届巴黎世博会,凡尔纳第一次见到了潜艇。从此,一本风靡全球的《海底两万里》诞生了。
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个天才。他连同少数志同道合的同志,制造了“鹦鹉螺号”,驰骋大海。
他彬彬有礼,对待俘虏相当优越。他带着阿龙纳斯教授、康纳斯和尼德进行海底探险,给他们展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对待他们,他像是他们的朋友,一个博学的朋友。
在采珠场,他帮助可怜的采珠人回到陆地,并赠送给他一大袋珍珠。他帮助长须鲸,与狡诈的抹香鲸搏斗……他的怜悯之心在这些地方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让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对他改变了看法。
他对自由万分崇尚,为此,他甚至不愿靠近他所谓的“肮脏的大陆”一步。然而,这自由也只是建立在小集体的利益上,他也有他自私的一面。如在“水中人”一节中,尼摩船长对阿龙纳斯等人说:“你们来到我的艇上知道了我的秘密,那是我一生的秘密!您以为我会再把你们送回到陆地上去吗?那永不可能!现在我所以要把你们留在这儿,并不是为了你们,实在是为我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自私是永远不被认可的。世博会上,各国文化、科技的交流也都是想借鉴些许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
世博会上展现的各种新奇发明,如同尼摩船长,带领着我们去探索各种不同的领域。即使“鹦鹉螺号”潜入1600米的海底,潜艇的钢板和厚玻璃全被压弯了,他也依然选择前进。
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实际上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他们之间的对话都很富有哲理。无论其他人怎样看待尼摩船长,他对自由的向往与他的探索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这个寒假,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 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他所写的内容很夸张,动人又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奇的是,这本书中所写的故事,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是不足为奇,但在他那个时代里,还没有潜水艇呢!但凡尔纳以他惊人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知识底蕴在《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 鹦鹉螺号” 潜水艇,还有兰可夫探照灯。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闪现着永恒的魅力。所以凡尔纳被誉为“ 科幻小说之父” 是当之无愧的。
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教授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同伴康塞尔与尼德· 兰,一起乘坐“ 鹦鹉螺号” 开始了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是尼摩船长,他是个性格古怪,性情忧郁,知识渊博的人,船上的人都以一种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同伴听不懂的语言交流,阿龙纳斯先生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只有尼摩船长听得懂三个人的语言。尼摩船长邀请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极与北极。遇见了许多见也没见过的海底动植物、海底洞穴、暗道与人们至今没发现的遗址。
书中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地理、文化、地质学,这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都有,作者通过阿龙纳斯先生的仆人,知识面很广的,爱给动物分类的康塞尔,告诉我们海洋的知识,与海洋里的奥妙。如红海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
出的黏液是造成红海的颜色像血一样的红的原因。还有许多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本书我都知道了。阿龙纳斯先生对尼摩船长的无可伦比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钦佩,我也同样对尼摩船长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敬佩,并且我下定决心多看海洋知识的书,体会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探索深海的宝藏与财富。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搭上这艘奇妙的潜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国、神秘的出国留学网宝藏和沉船,并且勇敢地和大章鱼作战,设法从南极冰壁间脱险。还有很多很多新鲜、刺激的遭遇等着我们去领略。来吧!我们一起去探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海底,是人类奋斗几千年才得以接触的一片神奇空间,提到海底,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片死气沉沉、了无生机的生命荒原。其实不然,目前已发现21万种海洋生物,实际数量,应为210万种!如果你还没有感受到海洋世界的魅力,这本《海底两万里》一定能让你对神奇的海底世界魂牵梦萦。
《海底两万里》中,作者用科学家敏锐的目光和文学家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其中关于潜艇等高新科技高瞻远瞩的目光以及精彩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海底两万里》一经出版,被多国竞相翻译,一时洛阳纸贵。
初看《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吸引我的是海洋世界中多种多样的生物:长达五百多米的墨角藻、浑身散发莹光的磷虾、性情残暴的抹香鲸。每一种海底的神奇生物都让我难以忘怀。
如今,再度拾起《海底两万里》,我的目光被莫奈艇长—一个“不存在的人”吸引了。一开始,莫奈那种不苟言笑的严肃感和“故弄玄虚”的神秘感让我对这个角色有点迷茫甚至是厌恶,。但故事情节继续推进后,我对奈莫艇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剥开他冷漠的外表,这位艇长先生在与章鱼搏斗时的勇猛、对革命者的慷慨资助、追求正义和自由的精神都让我无比钦佩,尤其是在珊瑚墓地,当他的船员重伤致死时,他从心底流露出的悲伤,更是令我动容。但就在我对奈莫艇长肃然起敬时,他又用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树立起了他残暴的“复仇者”形象。
奈莫艇长对一艘不知国籍的军舰发动了一场惨无人道的进攻,致使整整一船官兵葬身海底。正如阿罗纳克斯教授所言“不管他在世人那边受到过何种痛苦,他也没有权利这样惩罚人。”奈莫艇长在被奴役者面前是仁慈的,面对“压迫者”他又是冷血无情的。“但愿仇恨在他凶狠的心中平息下来,但愿观看到这么多的奇迹使他的复仇思想泯灭!”这声感叹不仅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想法,也是作者儒勒.凡尔纳以及万千读者的共同心声。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一朵文学史上的奇葩,不管你是喜欢海底世界还是喜欢奈莫艇长、阿罗纳克斯教授,内德.兰德、贡塞伊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都可以乘起我们的“鹦鹉螺号”一起去乘风破浪!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海底两万里》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每当有空余时间时,我都禁不住拿起书,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书中海底世界的奥妙。
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是在1866年,海上经常出现有怪物袭击船只的事情。于是,生物学家阿龙纳猜想这可能是一只大的独角鲸,他便带着自己仆人和一名捕鱼手去追捕海上“独角鲸”。不过在追捕过程中出了意外,阿龙纳教 授和他的助手、捕鱼手被冲进了大海,进入了那个“独角鲸”。通过那里的主人了解到这是一艘潜水艇,外面全部是钢板,所以捕鱼手的鱼叉才会变弯。船长自称尼 摩,这艘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原来一系列的船受袭击的事故都是鹦鹉螺号造成的。而尼摩船长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复仇。船长尼摩便带着他们周游海底世 界,途中遇到许多有趣、奇怪、惊险的事情,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足足有两万里。
这本书的科学性是最令人喜欢的。凡尔纳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作品中,让人喜欢读,读的进去。书中涉及了许多生物知识和部分物理知识,例如说:动物的分类、鱼类之间的天敌……故事情节非常精彩,不仅使我们开了眼界,还让我们对不熟悉的海底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让我爱上了科学,真是受益匪浅啊!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在海底。那天,尼摩船长带阿龙纳教 授潜入印度海底去采珍珠,正当他们高高兴兴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个印度人也在一旁采珠。突然间,一只目光贪婪、张牙舞爪的巨鲨出现在印度人的上方,猛地向他 直扑过去,他往旁边一闪,鲨鱼的尾巴向他一扫,他摔到了地上。正当鲨鱼想吃掉他时,尼摩船长主动出击,展开了一场人鲨大战。他拿起一把鱼叉,向鲨鱼进行攻 击。却一直没有刺中要害部位,而鲨鱼张开它那如同大剪刀一样的大口,将船长掀倒在地上。这令我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尼摩船长说过,他已经跟大陆断绝关系,但 在关键时刻,却为一位普通的印度采珠人和鲨鱼搏斗。我有些怀疑尼摩船长是个不诚实的人。但他后来对阿龙纳教授说:“那片土地就是我的家园。”这时候,尼摩船长的身世之谜已经水落石出了,从他的那句话可以看出他是印度人,所以,教授和助手上船时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从这件事表现了尼摩船长对自己家乡有很深的感情。
带一本书去巴黎范文6
身形小巧、快人快语、对生人不设防。
中国的沙发客知道“MOMO”比知道她的本名“毛译敏”的要多的多,她用couch surflng(沙发冲浪)的独特方式旅行、冒险,收集有趣的事与人分享。她的旅行故事,与旅行相关,却又游离于旅行之外,体验勇气、信任,探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些才永远是她旅途的主题。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在北京一家Gulness酒吧见到MOMO。酒吧是她选的,爱尔兰风格。她很“老顾客”地点了一盘沙拉。“没吃午饭?”“是啊,上午去一个朋友办的沙龙,聊我的《沙发旅行》。这几天一直这样,后天就要去英国了,好多事还没处理完。”《沙发旅行》是MOMO第一本自传书,写着她一个人在法国、西班牙睡陌生人沙发、到处旅行的经历。不过这书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迅速带动了沙发旅行这种理念在国内的流行。英国是MOMO的下一站,但不是沙发旅行,而是更长更深入的游学。
在沙发旅行之前,MOMO原本没想写这本书,只是带着好奇心,还想做一个试验。因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方式比较危险,去到一个陌生人家里住,而且她那时还从来没有去过欧洲,想试验一下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危险。中国人一般还是戒备心比较重的,如果能完全丢开这些“常识性”的观念,试一下完全信任别人,看看自己到底会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她就去做这个试验。
这个过程令MOMO很开心,带给她快乐的同时又令她产生很多思考,所以整个过程下来变得有点和预想不一样了。她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活,可以不像一些同龄人那么焦灼地生活在北京这个大城市,考虑房子等等。这次去英国,她差不多拿出了所有积蓄。听起来是件挺危险的事儿,但她一点都不担心,还用自己的理解和逻辑算过一笔人生账如果二三十岁时在北京买套房子,起码要挣l万月薪,再至少掏5000月供。等15年20年房子到手了,可以放心决定出去旅行了,但是,你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过了你的感受力最新鲜、对周围最好奇的年纪了。
MOMO把她沙发冲浪旅行的原因归于自己充沛的好奇心,而并不完全为了省钱和省旅馆费,其实是对这个人群的好奇,所以才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旅行。在选人的时候,她好像做社会学调查的标本一样,会就把每个类别的人都选一遍。比如说,她会选择单身的男性,单身的女性,或一群年轻人住在一起,他们都没有结婚,就是很开心地住在一起分享。有一次在三个房间睡了七个人,她睡在地上,旁边还睡了个男生。她还住过像别墅一样、有空中花园的房子。MOMO选人的标准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足够吸引自己的,她不会挑选那些住宿条件最好的沙发主。最主要的,因为Couchsurfing(沙发冲浪)不是为省钱、便利,是为了交流。
MOMO说自己是那种一提到旅行浑身细胞就立即活跃起来的人,就像树一定要是绿色,花朵会散发香气……同时,她希望每次出去不要只是去沙滩晒晒太阳就好了,希望它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还有思考。其实在选择这种旅行之前,她没有听过任何人介绍说Couchsurfing这个网站好还是不好,也没有听到任何人说危险还是不危险,只是觉得自己足够成熟,也有足够的心智去应付各种状况,而且会很享受应付状况的感觉,有点儿像小时候玩儿电子游戏过关的感觉。那些未知的东西是最有意思的,在旅途当中,包括从计划买机票,到计划花多少钱什么的,也没有刻意去省钱,但是这一个月走下来并没有花费太多。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所有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其实内心都挺孤独的。MOMO自己也是,可能有特别多的朋友,包括她的家人,如果在起住的时间太长,会觉得私人空间很受打扰,自己很难接受。MOMO特好奇为什么有人能够接受别人住到自己家里,你如果突然进到一个人的家里,你跟他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会不会把人家搞得鸡犬不宁,你自己也很不舒服?或者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可以相处得又很舒服?这一切都太刺激了,一定要去试一试这个方式,就是这样。
一个人有好的东西,他一定特别愿意跟别人分享。MOMO去纽约前,在沙发>中浪网站上联系到一个男生。跟他见面第一天,她说纽约一点都没有意思,太吵了,所有人都太忙了,所有好玩的地方那么贵。因为他是纽约本地人,一定让MOMO给他七天时间,证明给她看她是错的。他就每天晚上工作,白天带MOMO出去走他喜欢的街道,去他喜欢的餐厅。因为他,最终MOMO改变了对纽约的看法。所以沙发旅行对她来说,是一种旅行方式的尝试,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她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阻碍人们,为什么有时候接纳彼此会那么困难。
沙发旅行基本回答了她的问题。在巴黎,她遇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女孩铃铛,她睡过火车站,跟流浪汉一起喝啤酒。她让MOMO看到,当什么阶级、观念都不能束缚你的时候,是多么的自在。住沙发的一家主人,浴缸就在卧室内,而卧室是上不了锁的,洗澡的时候就思想斗争,要是他推门进来怎么办?可是又想就算被看到又怎么样呢?自己失去什么了么?她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会礼貌对待自己。所以,信任就是从不要猜测别人总是觊觎你或者你的东西开始。她在旅途中基本形成这样一个观念,除了头脑中的思想,其他都是身外之物,都不能代表你个人的存在。这也是她勇气的根源。她觉得自己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长期生活过的经历,没有任何户外经验,身材既不高大,智商也不过人,不懂防狼术也不会咏春拳,唯一的优点就是愿意把心露在外面,没有障碍地感受温度,也传递信息。MOMO说,她很想用她这本书跟大家探讨关于心和家的距离以及开放度的问题。中国的传统理念,几乎我们只能接受家人住在一起,包括教女孩子含蓄、矜持、自我保护等等。所以“沙发冲浪”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简单理解为一个旅行方式,就是友好地尽量和每个人相处,相处周期也不用那么长,三天以内:另外
种方式,尝试看你有没有尺度能够信任个人。进入异性主人家里的时候,第一个要想的就是他对自己会不会有意思,或者自己对他有没有意思。如果他对自己没有异性的吸引力,是不是住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实人跟人的交流是不同层面的,想象你跟这个人的交流要多广阔、层次多深,你就不用那么惧怕了。他可能对你感兴趣,也许不是对身体感兴趣,而是对你的想法,或者对你的文化,或者对你的性格。MOMO觉得所有的这些加起来都可以是美好的经历。
MOMO怀旧,旧的东西让她想到很多故事,她喜欢从事情看到背后的故事,喜欢认识些人,并试图从表面的样子去猜他的后面是什么。也喜欢“漂”的状态,欣赏和向往有创造力的生活,如果人活得太现实,很多 想象力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所以她比较赞同人活在游离的状态里面,做事情很脚踏实地,但想象力和生活状态可能比较游离在现实生活之上。
她直认为沙发旅行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多的是一个社交或者生活方式。出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地打开思想里面一些屏障或者偏见。其实她的英语水平很普通,在沙发旅行之前,她没有在国外长期生活和留学的经历。但是,这毫不影响她,有些事情只要你去做就可以做到。所以回来后她觉得自己更勇敢了。之前她的朋友圈子是由同学、同事、朋友介绍的朋友组成的,可是现在如果发现在互联网或沙发冲浪网上对一个人有兴趣,她就会直接给他写邮件,说自己想约他出来喝杯咖啡,一起聊一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欢迎的。沙发旅行让MOMO跳出了原本的层面,自己以前很紧张的东西放开了,对亲密的人放开了,对生活的要求放开了。因为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张面孔,如此多的活法,精彩的东西太多了,不一定去追求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认同的标准,也无需用这些标准来苦恼和约束别人。
MOMO在商业区租住的公寓,深入里巷,闹中取静。有点像她本人的状态,在各种生活风潮中,独立、自省,同时,又可以很快地走进各种风潮,并以此为快乐。
五问MOMO
1.做沙发旅行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说要给沙发主带些礼物,或者你回去以后给他发照片之类的?
MOMO,每次去我都尽可能带点小礼物,也算礼尚往来吧。这也是为什么往大的概念去说,我把沙发旅行看成是一个文化交流,不是说简单找个住的地方。我每次去到一个主人家时,都会带我觉得在北京能买到的、带着心思的,但绝不是什么京剧脸谱、文房四宝,应该体现年轻的有意思的东西,这样主人会觉得你很用心。
2.沙发旅行是不是要遵从一种“沙发精神”?
MOMO.没错,我理解它的实质就是接纳、信任、自由。家庭、亲情、爱情,这些关系都是长期的,需要不断付出责任的,但沙发关系是短期的。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比较真实的样子,也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来,比如因为性格不合,我可以离开一个沙发主的家,他也会尊重沙发精神,让我走。
3.艳遇过么?
MOMO.生活就是一场艳遇,你在城市里面不出去旅行,在书店,在街上,在办公室,难道就没有艳遇的可能了吗?所以旅行的时候不要想一定要有艳遇,或者说一定要拒绝艳遇。我就是抱着感受美和看“真、善、美”这三个很土的字的,感受这三样东西存在就好了。其实在我的个人经历里,艳遇是什么呢?我跟一个谈的来的人,坐下来,交流一本书,我们在一个观点上达到一个默契,我觉得那就是艳遇。
4.沙发旅行中你觉得什么时刻最愉悦?
MOMOMOMO白天去观光,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慢悠悠搭地铁“回家”,去菜市场买点菜,拎着菜到住处慢慢煮好饭等“他”回来两个人一起吃。感觉好像有一个家的空间,一个熟悉的人在这里,不会让你有那么强烈的旅途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