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紫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花紫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花紫菊范文1

关键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顶菊(Flaveria bindentis);化感作用

中图分类号:Q949.783.5;S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123-03

Study on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Medicago sativa on Flaveria bindentis

BAI Li-rong,ZHAO Dan,LIU Guo-jie,ZUO Gui-huan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Abstract: Flaveria bindentis is an invasive weed with strong reproductive and survival abilities; while Medicago sativa is a kind of perennial forage legume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 The mutual allelopathic effects between M. sativa and F. bidebties wer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s of M. sativa to F. bidebties.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extracts of two plants was 0.010, 0.025, 0.050, 0.075 and 0.100 g/mL; and distilled water was used as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F. bidebties extract could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M. sativa. Meanwhile, M. sativa extrac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F. bidebtie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 sativa extract concentration. The allelopathic effect of M. sativa extract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F. bidebties extract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Key words: Medicago sativa; Flaveria bindentis; allelopathy

收稿日期:2012-10-18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276712D)

作者简介:白丽荣(1963-),女,河北武邑人,教授,主要从事遗传学研究,(电话)0318-6908565(电子信箱)。

黄顶菊(Flavera bidentis)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堆心菊族黄菊属。原产于南美洲,黄顶菊适应性极强,根系发达,耐盐碱且耐贫瘠,繁殖能力强、种子产量大、种子小容易扩散,因此能够成为入侵种,有“生态杀手”之称[1]。2001年在河北省衡水湖畔首次发现黄顶菊,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黄顶菊在中国的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以及天津市大肆扩散、蔓延,造成生态破坏[2-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适应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紫花苜蓿含有苜蓿素,对一些杂草有控制作用[6-8]。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为黄顶菊的替代控制研究材料,探索其替代控制效果,为黄顶菊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中紫花苜蓿种子购于衡水市种子站,紫花苜蓿植株于2011年10月采自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清洗晾干,备用。

黄顶菊种子于2011年11月采自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黄顶菊植株于2011年9月采自衡水湖自然保护区106国道以东黄顶菊重度发生区,清洗晾干,备用。

1.2 受体处理

选取颗粒饱满、大小均一的种子作为试验的受体,用0.1% HgCl2溶液分别将选取的黄顶菊和紫花苜蓿的种子浸泡10 min消毒,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并浸泡24 h,使种子充分吸胀。

1.3 提取液的制备

分别将阴干的黄顶菊、紫花苜蓿剪成小段,按每10 mL去离子水1 g干物质的比例浸泡48 h,期间不断摇晃,双层纱布过滤2次后即得0.100 g/mL的水提取母液,再用去离子水稀释至0.075、0.050、0.025、0.010 g/mL,加上水提取母液共5个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保存在4 ℃冰箱中备用。

1.4 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

种子发芽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2],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放入双层滤纸,将大小均一、子粒饱满的供试种子放入培养皿中,每皿放置50粒紫花苜蓿种子,加入3 mL各浓度的黄顶菊提取液,每个处理3个重复,对照组加等量的去离子水,放在25 ℃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记录发芽种子的数量,直到种子不再萌发,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1.5 黄顶菊种子的萌发

方法同“1.4”。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在每个浓度中随机选取10株幼苗,测量根长、芽长,并计算出发芽率和化感抑制率,求平均值。发芽率=(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化感抑制率RI=(Ti-To)/To×100%。其中Ti为处理值,To为对照值,RI≥0表示处理具有促进作用,RI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顶菊水提取液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由表1可知,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在黄顶菊提取液浓度低于0.050 g/mL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在0.075和0.100 g/mL的黄顶菊提取液作用下分别为73.3%和65.3%,其化感抑制率分别为-14.1%和-2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低浓度黄顶菊提取液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不具有抑制作用,而高浓度黄顶菊提取液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在低浓度黄顶菊提取液中没有影响,在高浓度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花苜蓿幼苗芽长的生长不受黄顶菊提取液的抑制(图1)。

2.2 紫花苜蓿提取液对黄顶菊的影响

由表2可知,紫花苜蓿提取液浓度在0.025 g/mL以下时,黄顶菊种子的发芽率受到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提取液浓度为0.075 g/mL时,黄顶菊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提取液浓度为0.100 g/mL时,黄顶菊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明显差异。表明紫花苜蓿提取液对黄顶菊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且在较高浓度时作用十分显著;在较低浓度时,根长受到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紫花苜蓿提取液浓度为0.05、0.075 g/m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在紫花苜蓿提取液浓度为0.100 g/mL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明显差异;在紫花苜蓿提取液浓度为0.075 g/mL及以下时,黄顶菊幼苗的芽长变化不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0.100 g/mL的紫花苜蓿提取液作用下,黄顶菊幼苗芽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紫花苜蓿提取液对黄顶菊幼苗的芽长仅在高浓度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图2)。

2.3 紫花苜蓿与黄顶菊的互感作用

由图3、图4、图5可知,在相同浓度的提取液作用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化感抑制率、幼苗根长的化感抑制率和幼苗芽长的化感抑制率明显高于黄顶菊种子发芽率的化感抑制率、幼苗根长的化感抑制率和幼苗芽长的化感抑制率,说明黄顶菊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的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比同浓度提取液作用下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受到的抑制作用强烈。

由以上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提取液对黄顶菊的化感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抑制了黄顶菊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芽长的生长,从而影响幼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黄顶菊提取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不明显,仅在高浓度时会影响部分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芽长的生长。所以,以紫花苜蓿作为替代植物来控制黄顶菊的生长具有可行性。

3 小结与讨论

外来植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绝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长势难以控制,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11]。黄顶菊作为入侵植物的一种典型代表,严重地影响了本地的生态系统。黄顶菊产生的化感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 而紫花苜蓿也能分泌化感物质,并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经济价值[12]。黄顶菊目前主要出现在天津、河北、山东一带,紫花苜蓿在这些地区已得到大面积的种植推广,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因此,研究用紫花苜蓿对黄顶菊进行生物防除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经济价值。

本试验中紫花苜蓿提取液对黄顶菊的化感抑制作用很强,说明紫花苜蓿分泌的化感物质可强烈地抑制黄顶菊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而黄顶菊提取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说明黄顶菊分泌的化感物质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影响不大;通过对比两者的化感抑制率可看出,紫花苜蓿提取液对黄顶菊的抑制作用强于黄顶菊提取液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试验数据为以后用紫花苜蓿来替代控制黄顶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全儒.中国菊科植物—新归化属—黄菊属[J]. 植物分类学报,2005,4(2):178-180.

[2] 李香菊,张米茹,李咏军,等.黄顶菊水提取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作用研究[J].杂草科学,2007(4):15-19.

[3] 刘 佳,谭万忠.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增刊):49-53.

[4] 唐秀丽,谭万忠,付卫东,等.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的发生特性与综合控制技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6(6):694-699.

[5] 皇甫超河,陈冬青,杨殿林.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与四种牧草间化感互作[J].草业学报, 2010,19(4):22-32.

[6] 朱晓红,王 朋,梁文举,等.苜蓿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3(3):128-130.

[7] ABDUL R A. HABIB S A. Alielopathy effect of alfalfa on bladygrass[J]. J Chem Ecol, 1989,15(9):2289-2300.

[8] CHUNG I M, MILLER D A. Natural herbicide potential of alfalfa residue on selected weed species[J]. Agronomy Journal,1995,87(5):920-925.

[9] 张瑞海,付卫东,张国良,等. 紫花苜蓿和向日葵对黄顶菊的替代控制机理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4(2):33-38.

[10] 高汝勇,时丽冉,郭晓丽.圆叶牵牛对小麦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132-1134.

黄花紫菊范文2

【经典的重阳节对联】

延寿;

登高。

黄花宴;

红叶诗。

三三令节;

九九芳辰。

凤岭设赏;

龙山落冠。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登高赋诗;

含饴弄孙。

三三迎节令;

九九乐芳辰。

东篱开寿菊;

南陌献嘉禾。

有人来送酒;

容我去题糕。

冒雨先寻菊;

迎晴便插萸。

临风乌帽落;

送酒白衣香。

院闭青霞入;

松高老鹤寻。

黄花开正好;

秋雨落宜时。

黄花如有约;

秋雨即时开。

秋奉椿萱茂;

菊同兰桂馨。

敬老成时尚;

举贤传德风。

拈菊欣忆旧;

抚幼励承先。

观菊来瑞鹤;

绕膝戏玄孙。

题糕惊僻字;

飞屐发豪情。

避恶茱萸囊;

延年酒。

鼓琴仙度曲;

种杏客传书。

熟是题糕手;

徒夸赐菊荣。

一片秋香世界;

几层凉雨阑干。

金秋傲霜;

梅花隆冬斗雪。

三径归时秋菊在;

满城近日雨风多。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时风雨多。

三径就荒菊绽蕊;

一堂大喜雁来宾。

小雨酿寒侵白纻;

西风怜醉避乌纱。

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乌台好仿黄花宴;

凤笛催成红叶诗。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有度喜重阳。

夏至酉逢三伏热;

重阳戊遇一冬晴。

靖节排冠归隐去;

孟生落帽快登临。

孟参军龙山落帽;

陶居士三径衔杯。

何处题糕酬锦句;

有人送酒对黄花。

黄菊绮风村酒熟;

紫门临水稻花香。

年高喜赏登高节;

秋老还添不老春。

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

登高喜度老年节;

赏秋畅饮酒。

乌帽凌风,参军举止;

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败兴无端,满城风雨;

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习射谈经,天高地爽;

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

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

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孟参军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

陶处士风流不朽,三秋赋归隐,栖迟栗里,正逢佳节乐衔杯。

黄花宴; 红叶诗。 三三令节; 九九芳辰。 凤岭设赏; 龙山落冠。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登高赋诗; 含饴弄孙。 三三迎节令; 九九乐芳辰。 东篱开寿菊; 南陌献嘉禾。 有人来送酒; 容我去题糕。 冒雨先寻菊; 迎晴便插萸。 临风乌帽落; 送酒白衣香。 院闭青霞入; 松高老鹤寻。

黄花开正好; 秋雨落宜时。 黄花如有约; 秋雨即时开。 秋奉椿萱茂; 菊同兰桂馨。 敬老成时尚; 举贤传德风。 拈菊欣忆旧; 抚幼励承先。 观菊来瑞鹤; 绕膝戏玄孙。 题糕惊僻字; 飞屐发豪情。 避恶茱萸囊; 延年酒。 鼓琴仙度曲; 种杏客传书。 熟是题糕手; 徒夸赐菊荣。 一片秋香世界; 几层凉雨阑干。

金秋傲霜; 梅花隆冬斗雪。 三径归时秋菊在; 满城近日雨风多。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时风雨多。 三径就荒菊绽蕊; 一堂大喜雁来宾。 小雨酿寒侵白纻; 西风怜醉避乌纱。 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乌台好仿黄花宴; 凤笛催成红叶诗。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有度喜重阳。 夏至酉逢三伏热; 重阳戊遇一冬晴。 靖节排冠归隐去; 孟生落帽快登临。

黄花紫菊范文3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作者:苏轼)

开,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作者:李煜)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李清照)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作者:元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陶渊明)

黄花紫菊范文4

耐寒的树有很多。

例如:

雪松、黑松、白皮松、紫杉、白杨、国槐、栾树、海棠白腊、玉兰、大叶女贞、黄杨、柏类、冬青蜡梅、山茶、竹类杜鹃、苹果、、草类、红松、杜松、紫椴、丁香、绢毛锈线菊、兴安落叶松、兴安桧、香杨、赤扬、柳叶蓝靛果、红皮云杉、白桦、矮桦、秦子、狭叶杜香、黄花松、黑桦、朝鲜柳、兴安杜鹃、糠椴、鱼鳞松。

(来源:文章屋网 )

黄花紫菊范文5

关键词:;审美意蕴;花会节庆

原产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被中国古人所认识和喜爱,从屈原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到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无不折射出诗人们对的赞赏和偏爱。正如宋人范成大在《范村菊谱》中所言:“名胜之士未有不爱菊者。”是中国传统名花,从古至今没有一种花卉像这样能够融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和使用价值于一身。千百年来,人们在种菊、赏菊、画菊、颂菊的过程中,构建起了独具内涵的文化。作为花卉文化的精粹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加以开发利用,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当前花卉节庆举办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及其资源分布

,又名秋菊、延年、更生、帝女花、治蔷、节花、女节、黄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最早是由多种野生菊杂交而成的,后经几千年的培养、驯化,已发展成拥有3 000多个品种的花卉。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花期分,有夏菊、秋菊和寒菊;按花朵的大小分,有大菊、中菊和小菊;按花形分,有5个类别30种花形;按颜色分,则有红、黄、紫、白、墨、绿等,但以黄色为正宗。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野除新疆外,各省区广为分布;岩香菊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省、四川、云南等地;紫花野菊(又称札菊)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北、山西、内蒙古及东北诸省;小红菊分布于甘肃、内蒙古、河北及东北三省。

自晋代起,在陶渊明的反复歌咏下成为人们观赏对象;至唐代(公元618~907年),人们开始培植,并出现几个不同花色的品种;到了宋代,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并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品种有了较大的发展。艺菊专著也相继问世,有刘蒙的《菊谱》、史正志的《菊谱》、范成大的《范村菊谱》,沈竞的《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1242年),黄省曾的《菊谱》,陈溴子的《花镜》,陆廷粲的《艺菊说》等。在众多的花卉中,中国人对情有独钟,早在秦代,都城咸阳便形成了大范围交易的市场。至汉代起有重阳赏菊、饮酒之说嘲。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盛会。《东京梦华录》记载道:“重九都下赏菊,菊有数种,无处无之,酒家皆以缚成洞户。”可见赏菊之盛况。

二、的审美意蕴

的美在于它的色、形、德、操、功。正如三国・魏・钟会在《赋》中所言:“菊有五美焉,圆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1.的花型多为球形,它那高悬于茎端的圆形花苞,象征着天圆地方以及天道自然的终极界限,即钟会所谓“圆华高悬,准天极也”。“天极”指天之正中,《太玄经・太玄莹》:天圆地方,极植中央。于天地之间傲然挺立,正象征着古代君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孟子・滕文公下》)的道德追求,因而成为高洁人格和不屈风骨的象征。

2.的颜色虽然繁多,但以黄色为正色。《礼记・月令篇》云:“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说明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秋天黄菊盛开的现象。李煜有诗日:“菊是去年依旧黄”(《翰府名谈》);齐己也在《对菊》中写道:“无艳无妖别有香,载多不为待重阳。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澹黄。”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以中央代表黄色。所以钟会说“纯黄不杂,后土色也”,这种明艳的黄色,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深得人们的喜爱。所以陶渊明说“秋菊有佳色”,林少颖在《和洪教菊》中也说“况兹中央色,独许此君占”。所以后世也称为黄花,如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最为人称道的是它“早植晚登”,具有不与百花争艳、恬然自处、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所以,菊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正如明朝・贾如鲁《爱菊论》中所言:红粉笑风,桃李茂于春矣,菊不与之争艳;朱锦映日,葵榴畅于夏矣,菊不与之竞芳;唯恬淡以自居,镇静以侯时而已矣……不争艳而未尝不艳,不竞芳而未尝不芳,德足于己,富贵可也,贫贱可也……认为“人之爱菊,非爱之可爱之容,实以其可爱之德”。故而很多文人与惺惺相惜,引为佳友。

黄花紫菊范文6

关键词:化感作用;杂草;粮食作物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14

1 化感作用概述

化感作用是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由植物所释放并能对其他生物产生生理效应的次生代谢物质称为“化感物质”,这些物质主要通过植物地上部的淋溶和挥发、根的分泌以及植物残体的腐解等途径排至环境中,并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大量研究证明化感物质对细胞结构、细胞膜透性、矿质离子和水分吸收、植物激素、酶功能和活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具有影响[1]。

2 杂草与粮食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化感作用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了植物学、生态学、农学和林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化感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田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比较广泛,对合理耕作具有重大意义。

2.1 粮食作物对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表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具有化感潜力,作为化感作用研究的基本材料,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众多探索。有研究证明,小麦残体植株能够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千金子的生长[2];小麦秸秆的水提液对裂叶牵牛等6种杂草具有抑制作用[3];小麦残留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抑制棉苗的生长[4];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对稻田杂草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水稻化感品种的根系分泌释放出的非酚酸类物质是水稻主要的化感物质,在低磷条件下水稻化感抑草能力与酚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均有增强[6]。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粮食作物的化感作用指导作物间的耕作模式、培育优良的化感品种、防除田间杂草等,对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2.2 杂草对粮食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黄顶菊、银胶菊、黄花蒿、播娘蒿、曼陀罗、紫茎泽兰、青蒿、灰绿藜等是农田中常见的杂草,给粮食作物造成很大损失,通过研究这些杂草的化感作用有利于认识农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并对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杂草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物防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黄顶菊能够抑制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根长和苗高[7];银胶菊的花能够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光合作用,提高MDA含量,并降低SOD、POD和CAT的活性[8];黄花蒿能够抑制小麦幼苗根长、根毛和苗高的生长[9];播娘蒿、荠菜、野燕麦、婆婆纳、泽漆能够抑制小麦的发芽[10];曼陀罗的根、果皮和种子化感物质可抑制大豆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分解[11]。越来越多植物保护学者研究杂草化感作用,目的就是有效防除杂草的同时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3 展望

我国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对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农田杂草,杂草与粮食作物相互竞争资源,又会释放某些化感物质干涉竞争对手的生殖、生长和存活。因此关注杂草的化感作用,为有效的防除杂草、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孔垂华,胡飞.植物化感(相生相克)作用及其应用[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61-70.

[2]董立尧,王鸣华,武淑文,等.小麦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分离鉴定[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6): 551-555.

[3]Kimber R W. Phytotoxicity from plant residues III. The relative effect of toxins and nitrogen immobilization o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wheat[J]. Plant and Soil, 1973, 38: 543-555

[4]孙磊,陈兵林,周治国.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区化感物质对棉苗生长的影响[J].棉花学报, 2006, 18(4): 213-215.

[5]Dilday, R. H., Yan, W. G., Moldenhauer, K. A. K. y Gravois, K. A. 1998. Allelophatic activity in rice for controlling major aquatic weeds. En: Olofsdotter, M., ed Allelopathy in rice. Manila, Filipinas: Int.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p. 7-26.

[6]王海斌,俞振明,何海斌,等.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化感效应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 20(1): 75-79.

[7]芦站根,周文杰,黄顶菊对小麦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1, 31(06): 1173-1176.

[8]陈业兵,王金信,吴小虎,等.银胶菊的花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机制[J]. 植物保护学报, 2010, 37(06): 552-556.

[9]王硕,慕小倩,杨超,等.黄花蒿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4(6): 106-110.

[10]张军林,慕小倩,李晓玲,等. 伴生杂草对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06,(07): 458-461.

上一篇食品原料

下一篇经济发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