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美的妈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娇美的妈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娇美的妈妈范文1

是的,三角梅的花像叶子一样有明显的脉络形状,而苞片远看就像叶子。

三角梅:光叶子花,别名:宝巾、簕杜鹃、小叶九重葛、三角花、紫三角、紫亚兰、三角梅。紫荣莉科、叶子花属藤状灌木。茎粗壮,枝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刺腋生,长5到15毫米。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充足光照。品种多样,植株适应性强,不仅在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在寒冷的北方也可栽培。原产巴西。我国南方栽植于庭院、公园,北方栽培于温室,是美丽的观赏植物。花入药,调和气血,治白带、调经。

(来源:文章屋网 )

娇美的妈妈范文2

善于“发现”,是魅力之“源”。宋老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不忽视教育的任何细节,并能将之巧妙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室墙那角边那几盆不起眼的花,因为花朵干枯,只剩下一根茎;叶子黄黄的,耷拉在盆沿上,当这些几乎奄奄一息的花被一个叫鲁瑶的孩子请求要带回家养时,宋老师敏锐地觉察到:“只有学生具有了人性的时候,我们的读、写、算才显得更为重要。”于是,顺应儿童的请求,满足儿童的美好愿望。当宋老师看到教室墙边有纸屑和痰迹时,他决定改变正常学科教学计划,以习作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于是以“我眼中的陋习”为题,引导学生把在校园或生活中观察到的陋习一桩桩一幕幕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陋习会给自己、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从而让我们生活在文明生活环境之中。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话题,怎能不赢得学生的赞许?在民主平等的氛围场中,师生、生生以坦诚的心态解剖自我、交流他人生活之陋习。既进行了听说读写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学生的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滋养。

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只有在尊重和挚爱中的孩子,身心才能是舒展的、和谐的,宋老师善于发现的眼睛让他的课堂生命时时在场。

敢于“创造”,是魅力之“质”。说起宋老师,大家无不对他的“傻瓜作文”交口称赞。基于儿童立场,他构建了独特的童漫作文教学体系。“童漫作文”是“儿童漫画作文”的简称。儿童漫画是漫画的一种,它具有漫画艺术表现的一切特性,以儿童为对象,题材往往取材于儿童或儿童感兴趣的动物、神话及幻想等;它往往运用“异常”“失误”“巧合”“出乎意料”等喜剧性的手法将自然、生活、社会等现象予以夸张描绘。当把儿童漫画作为习作资源引入作文教学中,便创造着属于儿童的习作课程。他的作文课型很简单,在黑板上信手几笔简单的线条,就能勾出学生言说的欲望,或者观赏一幅妙趣横生的儿童漫画,巧加点拨,就让儿童欲写不停。有这么一节令人难忘的一节课,宋老师画了几个光秃秃的树桩,两只小鸟,一轮新月,而后和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时而引导学生描绘着小鸟对着光秃秃的树桩时的苦痛心酸,时而引导学生想象着树木被砍伐前小鸟们生活美好的情景。学生全神贯注,因为宋老师画的漫画上的每一个符号、每一处景都在表达着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能引导学生从词到句,再到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进行言语训练,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力。

通过漫画作文教学,宋老师教学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彰显。正当我们面对作文教学一筹莫展时,宋老师的“童漫作文”如一抹春风打开了我们闭塞的视野,让我们领略了作文教学独特的美。让我们懂得了漫画作文不是就画来说画,或说清画意就算完事,而是跳出传统看图说话的窠臼,把它当做习作教学的一个有趣的话题“引子”。

勤于“书写”,是魅力之“本”。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离不开写作,宋老师提倡要想在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些,还需要“让阅读在笔尖行走”。元人程端礼说过,读书如冶炉熔铜,要鼓大风,是极费力的事情,但必须熔化,不化不止。读书必须经过自己消化,读书“化”了,才能把人家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继承、发展、创新,才能去陈、出新、入妙。宋老师不仅读书,而且勤于书写,在他的书桌上经常能看到他书写的阅读感悟,有的是理论依据,有的是联系实际。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近年来,宋老师收获累累,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江苏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教研文章180余篇。多篇文章被《教育文摘周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等刊物转载。主编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名师特色课堂研习》、《做有策略的校长》、《品牌学校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儿童漫画与作文赏析》等数十本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娇美的妈妈范文3

如何判断包粽子的叶子呢?

一看外观。“返青粽叶”看上去虽然很漂亮,但色泽过于青绿;而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颜色会发暗发黄。

二闻味道。正常粽叶包的粽子,煮熟后会散发出粽叶的清香;而“返青粽叶粽”包的粽子,煮熟后粽叶香不浓,还有淡淡的硫黄味。市民包好粽子后,可以先做实验,若有硫磺味,要果断弃用。

三看煮粽子的水。正常粽叶煮后水呈淡黄色,“返青粽叶”煮后水会呈现淡绿色。

娇美的妈妈范文4

那么,《酷爸俏妈》的剧情都呈现了些什么问题呢?孙大雷和父亲――矛盾父子;黄新华和黄晓颖――单亲父女;孙大雷和苏芸以度他们的孩子――离异家庭……。这么多的矛盾和问题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甚至是身陷其中的吗?既然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就成了人们必额正视的事情。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都会有各自的人生追求。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很难界定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对或错,更不能强求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和自己的想法、做法保持一致。那么,或许就是面对各种家庭问题的基本原则了。

就拿剧情中孙大雷和苏芸的两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来说,由于父母离异,造成两个孩子从心里产生害怕失去家的感觉,可是现实生活又让他们总是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他们的成长一定是不利的,却又无法回避。围绕这个问题,与苏芸恋爱的黄新华以准继父的身份尝试解决问题却又遭到孙大雷强烈的抵触,由此闹出的一系列笑料也在教育着这两个大男人。怎样做父亲,这个看似不该有的问题,此时在他们的身上则显得格外突出。那么,如果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看待和解决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这本身就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解决家庭问题中,人们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视角来看问题,忽视换位思考。由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更可能让这些矛盾升级,以致让矛盾更加尖锐无法化解。

凡事如果能够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尝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那么我们的所见、所感就会多一些合情合理。可是有些时候,面对家庭问题,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为啥对方不能站在我的立场?为啥不替我想?这种情绪和想法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似乎带有一点强求的意思呢?换句话说,任何情况下,在解决家庭矛盾上,以恶对恶、以暴制暴都属于缺乏理智的做法。

娇美的妈妈范文5

    海德格尔在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就说道:“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并提出,既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那就必须为双方寻求一个“第三者”,即“艺术”,作为两者的共同本源,“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第1页)。但由于“艺术”这个词太抽象,它的意思“恐怕也只能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存在”(同上),他又许诺说,他将“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第2页)。由此观之,读者一定会以为他将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讨论艺术本身的本质问题。然而接下来,他一直讲的只是艺术作品是什么的问题,而对艺术家如何体现艺术这个本源的问题置之不顾。在他看来,艺术作品是一独立自存的“纯然物”,作为“物”(Ding),它“物着”(dingt,或译“物起来”);固然,“作品要通过艺术家进入自身而纯粹自立”,但“正是在伟大的艺术中(本文只谈论这种艺术),艺术家与作品相比才是无足轻重的,为了作品的产生,他就像一条在创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第24页)。这种“没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观点对后来的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巨大,但实际上混淆了两个不同层次上的问题,即对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评价问题和这种艺术价值的来源问题。评价作品时我们可以把艺术家撇在一边,但被评价的作品(及其价值)是如何造成的,即所谓“被创作存在”(Geschaffensein,亦可译作“被创作”),毕竟也是一个撇不开的重要问题。海德格尔此后也勉强承认:“甚至看来几乎是,在我们追求尽可能纯粹地把握作品自身的自立时,我们完全忽略了一件事情,即作品始终是作品——宁可说是一个被创造的东西”(第40页),“无论我们多么热诚地追问作品的自立,如果我们不领会艺术作品是一个制成品,就不会找到它的现实性……作品的作品因素,就在于它的由艺术家所赋予的被创作存在之中”,“在这一事实的强迫下,我们不得不深入领会艺术家的活动,以便达到艺术作品的本源。完全根据作品自身来描述作品的作品存在,这种做法已证明是行不通的”(第41—42页)。

    但海德格尔的一切论证都说明,他仍然是立足于艺术作品的立场来附带地讨论艺术家的问题。“创作的本质却是由作品的本质决定的”(第44页)。他不是问:谁创作了艺术品?而只是以被动态的方式问:艺术品是如何被创作的?他轻描淡写地说:“从作品中浮现出来的被创作存在并不能表明这作品一定出自名家大师之手。创作品是否能被当作大师的杰作,其创作者是否因此而为众目所望,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并非要查清姓名不详的作者。……正是在艺术家和这作品问世的过程、条件都尚无人知晓的时候,这一冲力,被创作存在的这件‘事’(即Daβ,中译本作“此一”,意思不明确,似可译为“事”或“情况”)就已在作品中最纯粹地出现了”(第49页)。似乎问题只涉及作者的“名声”这种不重要的小事。但其实,艺术家之成为艺术家,并不在于他是否有名,而在于他凭什么及如何创作出他的作品来。归根结底,即使艺术家并不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甚至是“匿名”的,我们在作品中所看到的不是艺术家本人又是什么呢?海德格尔在文章中通篇致力于一方面把艺术品与“器具”的制作区分开来,另方面把作品中所生发的真理(“解蔽”或“去蔽”)与通常的“真理”概念(“符合”)区分开来。但什么是“好”的(伟大的)艺术品与“拙劣的”艺术品的区别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好”的艺术品中的“器具”因素更少,或是“真理”因素更多?如果是前者,那就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越是真诚地(不带器具性地)创作就越能出好作品,而一个儿童的信手涂鸦无疑就是最真诚(最“好”)的作品了;如果是后者,那就更加使人连态度也无所适从了,因为他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出衡量真理“多少”的标准。试问,何谓“去蔽”?如何才叫“敞开”?是否只要有决心和勇气(里尔克所谓“秉气勇毅”而不“贪营私利”,见海德格尔:《诗人何为?》,载《林中路》第281页)就能生发真理?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包括海德格尔自己)曾为建立纳粹的“国家”而作出“本质性的牺牲”(第45页),后来不是都发现自己受了奥斯威辛最大的“蒙蔽”吗?谁能担保艺术中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他选中梵高和荷尔德林作他的“伟大艺术家”的例子,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名气的缘故?梵高的“农鞋”和任何别人画的一双鞋、甚至和一双鞋的照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显然,当海德格尔为了把自己和人本主义(及与此相连的“存在主义”、“浪漫主义”)区别开来,而从现象学的立场上把艺术家和主体都放到“括号”里去时,他已经堵塞了回答上述问题的道路。艺术的标准(包括艺术和非艺术的标准及好艺术和差艺术的标准)只能是人性的标准,离开人来谈艺术(艺术品)必然会落入空谈。海德格尔当然也没有完全抛开人,他也谈到在他的艺术的本质定义“艺术是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中,“谁”或者以何种方式“设置”是一个“始终未曾规定但可规定的”问题,因而其中“隐含着存在和人之本质的关联”(第70页);但他把人(艺术家)仅仅看作艺术品本身实现自己的“作品性”的工具(正如“此在”仅仅是窥视那个绝对“存在”的“窗口”);艺术作品的存在虽然是借助于艺术家而“被创作存在”,但根本说来却并不在艺术家身上,也不在别的人身上,而是独立地另有所在。这是一种超于人的“存在”、超于人的“真理”和超于人的“历史”:“艺术乃是根本性意义上的历史”(第61页),即“真理”本身的“历史”。把握这一点,是从总体上领会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入口。

    不难发现,海德格尔这种立场与黑格尔的立场是何其相似!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学派的话也完全可以适用于海德格尔:“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页。)的确,海德格尔的“艺术”和“艺术作品”、“存在”、“历史”(“历史性民族

娇美的妈妈范文6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高校多媒体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202-02

信息时代的到来完全改变了现代教学模式,尤其是高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考试方面均能够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活相关设备予以实现。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实现为现代教学提升了效率与教学质量,但在长期的应用下也显示出一些缺陷之处,包括互联网教学平台发展速度不匹配、与课堂融合性不足等。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高校学生多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在此环境下是否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互联网与课堂的相互融合,将是下文中将要阐述的内容。

1 二维码相关概念分析

二维码所指的是利用排列特殊的图形,根据一定的规律排列出不同的图形。利用二维码能够识别获取到先关设备或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其实现原理为利用计算机语言对二维码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的基础代码来表达文字数值信息,利用图像输入设备或扫描设备实现自动识别,实现信息自动处理效果。二维码的特点在于可编码的范围较广、识别率较高、识别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可靠性强等,能够直接将其图形进行打印,张贴与任何位置,利用移动设备对其进行扫描即可识别或获取信息[1]。

2 二维码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基于二维码的特点进行考量,二维码比较实用与教学应用。首先二维码为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巨大,一个载体中能够可以存在几个二维码,而二维码能够在多媒体课件或教材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或重点内容放置多个二维码,学生在上课或自习期间,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扫码识别,获取相关信息[2]。其次,二维码的编码范围较广,能够将图片、音频、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编码,用条码进行展示,能够代表多种文字语言或图像数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特定的知识点利用文字或图像等形式存储于二维码中,同时也能够将网络教学平台的连接存储于二维码重,学生能够更为方面的利用二维码实现多种渠道信息的获取。另外二维码对设备的要求较低,现代高校中普遍学生都持有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下,学生多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移动网络覆盖,因此二维码在高校中的实现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条件[3]。

3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应用价值分析

3.1 二维码技术识别速度快可靠性强

二维码的识别速度仅在0.3-1秒,而误码率仅为千分之一,读取信息不仅速度快切可靠性更强。任何形式的信息数据编制到二维码中后则不能够进行更改,进而加强了二维码中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同时手机二维码具有自动纠错功能,也就是几遍是二维码基于损坏、摩擦、污渍等原因导致其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信息的识别,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相关课业资料存储于二维码中,能够有效起到保护作用,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或任意位置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读取。现代学生多应用移动客户端,而二维码在移动客户端属于常见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连接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获取,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体验,且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到相关教学资源[4]。

3.2 二维码技术应用方便

移动设备二维码的应用较为灵活,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利用移动客户端直接进行二维码识别与读取信息。也就是在高校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二维码技术的灵活性,实现多种途径的信息获取[5]。2)能够将手机二维码与识别设备一同组成一个自动识别系统。所指的是将二维码与某个教学设备进行连接,可以实现自动识别某个设备,学生能够直接快捷的对该设备进行访问,而教师或相关管理人员也能够利用手机二维码对该设备进行操作与管理[6]。3)能够将手机二维码与无线技术进行结合,对接GPS定位、视频、语音等应用。手机二维码不仅仅具有应用灵活性特点,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储存,同时也能够与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无缝对接,丰富现代教学资源的展现形式,为高校课堂教学提供多种选择[7]。

3.3 制作简单控制成本

收集二维码的制作较为简单,利用二维码生成器与草料二维码等方式均可实现,在几秒钟的时间即可自动生成用户所制定的二维码。另外收集二维码对硬件设备没有过多的要求,任何具备摄像头且安装二维码扫描软件的收集或移动设备均可实现识别。二维码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将其打印成纸张,印刷与书面或其他位置[8]。二维码的制作成本较低不需要较为复杂的工序或设备,仅需要客户端即可自动实现二维码的生成,后对其进行下载或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即可达到应用效果。另一个方面现代收集或移动设备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因此在高校中实现二维码应用没有增加过多的经济分担。

4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4.1 实现课堂与网络同步教学

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矛盾便是网络与课堂的融合性,而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则改善了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识别教材知识点位置或多媒体课件中所存在的二维码,能够快速的是现实识别与访问,进而实现实时授课同步多媒体课件,直接用移动设备阅读相关内容[9]。

如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能够有效的突破平面文字的限制,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实际价值,扩展学生所获取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实施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避免了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节奏而错失部分知识点的问题,而学生也可以将教学课件进行下载,回家之后也可以重复播放,实现自学,而坐在后排或相κ盗Σ缓玫难生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实时播放,跟随教学节奏。应用二维码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是利用学生都具有移动设备的优势,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基于学生对移动设备的热爱,让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参与到学习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学生移动设备的应用有效性,对其是否在进行学习实现有效的管理。

4.2 实现教学设备快捷应用与管理

部分试验设备或教学设备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或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对于初学者而言,操作比较生疏,部分学生不敢直接操作,也不知如何入手。针对试验教学而言,教师在阶段内的讲解与示范所能够达到的效果有限,多数学生不能够及时的理解或掌握教师所提供的知识点,在操作中不知所措,甚至在操作中出现失误发生事故等。二维码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可靠性高等特点,如将试验设备的相关信息存储于二维码中,并将其张贴与对应的设备中,学生在对该设备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对其进行识别,对该设备的相关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阅读,结合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便可以有效掌握与运用该设备与明确实验步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3 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

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自主学习性与协作学习等特征,基于学习载体与学习环境的转变,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也发生着转变,因此,需要利用多种激发因子,激发网络学习。手机二维码能够巧妙将现代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现状,应用到网络教学中与学习中,学生能够快捷进入网络,及时的参与互动与实时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有效的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任何学生都能够在准守一定的规则下,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与意愿进行网络学习。学生可能结合自己的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学任务,选择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与教学材料,组成各自不同的课本,并从中生成知识。此种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觉与生成教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5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教学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维码技术在现代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试与发展阶段,将其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进行结合仍需要不断去磨合与调整。二维码技术在现代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从优化网络平台建设、统一识别质量、建立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逐渐完善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其中优化平台建设所指的是在多媒体课程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是主要内容之一,多数课程教学网站建立还不够完善,甚至部分课程不存在相关信息平台,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用二维码获取更多同步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多媒体平台建设的主要优化方向。建立管理体系所指的是,实现移动设备与课堂互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学生普遍在课堂中利用移动设备是否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没有办法监控,因此在未来应用中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辅助修正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任务。

6 结论

综合上文所述,二维码技术引起识别速度快、可靠性高、制作成本低、应用便捷等优势,比较适合应用于现代高校多媒体教学中。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变现在,加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教学设备的便捷操作与管理、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等。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二维码技术,能够有效的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限制与时间限制等,学生能够在任意时刻对二维码中所存储的教学内容进行访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靳玉军.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2(3):72-74+82.

[2] 崔婷,唐燕儿.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8):66-69.

[3] 李静.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音乐时空,2015,9(24):125-126.

[4] 范文翔,马燕.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教育,2015,7(6):35-40.

[5] 陈宏涛,张耀.浅析二维码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5(5):141-142.

[6] 陈慧芬,彭玲.虚拟化云计算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07(05):51-53+58.

[7] 王梦芝,王洪荣,喻礼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9(S5):250-252.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