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部门预算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1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会计;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作为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政府支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其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延伸财政支出监督职能,规范政府消费行为,从源头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宏观经济改革的一个兴奋点。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需实行配套联动式的改革,尤其是要完善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
一、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弊端
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使得现行的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致使政府采购难以实行规范化管理。
1政府采购资金运动过程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不适应
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是根据机构设置与经费领拨关系制定的。每年财政部门按预算指标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分解与下拨,年末又层层上报经费的使用情况以编制决算,同现行国库制度共同实现对经费的拨付和支出。这种方法在政府采购方面没有实现采购人和结算人的相互独立,使合同的订立与执行过程中缺乏对资金流动必要的外部监督,容易出现资金挪用、拖延支付等问题。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操作程序,财政部门不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而是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方拨付货款,此规定完全改变了政府采购资金的运动过程,将过去的财政拨款———用款单位采购———财政审查,这种事后监督模式改为了用款单位申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用款单位验收———财政结算。由于现行会计制度还没有和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实现一致,也没有对相应的会计业务进行统一口径的核算,从而导致各地的采购实体在账务处理上不统一。
2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滞后于会计实务
近年来,作为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政府采购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这势必影响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方法,但预算会计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新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政府采购都缺乏规定,政府采购如何列报支出,是否应在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中增设有关政府采购内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从而使各单位难以真实、准确、完整地全面核算和反映本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政府采购会计管理滞后于政府采购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3预算会计体系下的现收现付制影响政府采购会计核算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入账的依据,但在实际的政府采购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弊端:一是政府采购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完成后,要保留一部分尚欠由以后支付等方式。在现收现付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却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二是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尤其是对项目工程,通常是集中进行决算,当年拨入的专项经费,如果不能及时付款,只好当作“结余”转入下年,使年终结余出现虚增。这种做法极不规范,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三是不利于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不利于对政府采购效率和绩效的考核。四是不能预警某些决策的长期影响,难以全面地反映政府采购状况和提供关于政府采购行为的长期持续能力的信息,不能将政府采购的成本与绩效配比,难以满足更加注重成果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4没有建立科学衡量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政府采购既要讲究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讲究经济效益。研究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内涵和外延,制定政府采购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对于科学地评价政府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采购效益,促进政府采购向纵深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衡量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5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采购状况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没有提供政府采购的营运业绩及会计信息,相应的财务报告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数据,不利于对政府采购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单位会计报告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组成,其格式未涉及政府采购的有关项目,从报表中无法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金额、所用资金性质等,在固定资产报表中也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情况,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政府采购的情况,无法披露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和调整方向
1实行政府采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资金不再层层下拨给用款单位,而是直接支付给供货商。因此,需要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直接支付及其核算办法,以适应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需要。要增设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目前政府采购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与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等,但实践中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在短时期内无法完成。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设置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因为所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都要存入财政设立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所有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都只能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中支付,这样财政就能对政府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2政府采购引用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为标准。因而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水平,是国际公认的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预算会计体系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还未制订,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因而在我国现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地将预算会计基础全部转为权责发生制,而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先从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过渡。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准确地核算采购货物的支出情况,尤其是对跨年度的工程支出能进行更准确地核算,更好地实现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配比和协调。超级秘书网
3制定更完整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应在现行的月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采购的项目和内容,以全面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和金额,更好地进行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4建立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指标体系
成本效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减。政府采购成本既包括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也包括间接的、无形的成本。因此,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义深远。与政府采购成本分析相对应,政府采购效益也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效益。为了准确地反映政府采购的成本和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成本效益体系,既反映政府采购过程本身直接的、有形的微观成本效益,又能囊括政府采购广泛而深远的宏观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不合理费用开支,提高政府采购的成本效益比。
[参考文献]
[1]张弘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新机制[J]中国财政,2004,(11)。
[2]阕辉论政府采购财政效益及其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03,(4)。
[3]张凯军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几个相关问题的再认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5)。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因其特殊的性质和地位,在国家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会计电算化是高校更好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高校会计电算化水平的高低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会计信息能否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提供,以及财务管理水平和财会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前期准备、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控制的有机融合、财会人员电算化知识培、会计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等四方面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财务预算控制,会计数据安全
一、重视会计电算化前期准备工作
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和进行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的准备工作包括:
(一)科学设置会计科目体系
会计科目体系,包括会计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会计科目体系设置得是否科学、合理,是会计核算电算化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高校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一般有以下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即高校会计核算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必须严格国家级财政部的法律和法规设置,以便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财务决算时能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准确、方便地编制统一会计决算报表。
二是相关性原则,即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要考虑能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准确、快捷地提供分类明细的决策信息。如水电费支出项目,必须分设水费和电费明细项目,以便分别能掌握水费和电费的消耗信息。
三是实用性原则,即根据各高校规模、内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等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置会计明细科目。
(二)科学设置部门、往来和项目及其编码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不仅要提供整个学校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要根据管理的需要提供分部门和项目的会计信息,以及应收应付往来会计信息,为此需要科学设置部门、往来和项目及其编码。部门设置应结合经费预算管理需要,也可以按管理职能细化设置部门。
(三)仔细整理出年初余额数据
根据以前年度的会计账簿资料,按照事先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部门、往来及项目表,整理出年初余额数据。会计电算化是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事先必须对账务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应先对上年度会计账簿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按照事先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部门、往来及项目表,整理出下年度年初余额数据。
(四)建立健全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和内控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同时也给会计系统带来了新的控制问题,它改变了传统手工账下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在岗位设置、工作权限、数据存储、会计信息生成、预算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基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特有的风险,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面、规范的岗位职责和内控管理制度,重新构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
二、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控制有机融合
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控制有机融合,实现会计记录的同时,实施财务预算时时控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部门两项重要且相互关联的工作,其中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编制与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财务预算的有效控制,需要会计核算系统时时提供各部门各项预算指标的使用和结存余额。这就需要将学校、部门或项目的财务预算指标事先置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在使用财务预算经费时,一方面进行会计记录,另一方面减少相应财务预算指标数额,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控制有机融合,尽量减少或杜绝人为因素干扰财务预算的执行。
三、加强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业务培训
虽然现在许多高校的会计人员已经理解和适应了电算化操作,但是业务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误操作。而且对会计软件的功能了解也不全面,一般只使用了报账功能.对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管理知之甚少,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所以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会计电算化水平势在必行。
四、做好会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由于利用计算机的舞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被发现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意义重大。由于财会人员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不够等人为原因,及一些非预期的不正常的程序结束、电源故障等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故障甚至是瘫痪。如果造成财务数据永久丢失,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上述状况,高校应该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意识,把会计数据安全问题放在财会工作首位,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多级备份机制。对于会计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并且备份数据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多个存储介质上,必要时应对备份数据压缩、加密,通过多种手段确保数据在损坏后可以及时恢复。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制定合理的数据访问的用户账号、权限设置、密码,保证数据的安全。不使用简单的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防止泄漏账号及密码。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财务软件本身有安全漏洞,要及时安装的补丁程序或升级,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
综上所述,高校如果能够做到以上的要求,就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促进高校的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中国法制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 敬采云,仕宏.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如何编制预算
(1)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编制预算,高校的发展涉及到许多的部门,资金的收入和之处也就涉及的众多的领域,这都是需要预算部门进行统一进行筹划,做到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做到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支出,坚持将每一笔钱都用到有用的地方,使每一笔资金发挥其作用,制定好预算计划,严格按照要求,分清主次,紧抓主要矛盾;
(2)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以收入作为支出的标准,做到量力而为,保持收支平衡,保障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合理安排支出。同时在预算时要注意权钱分离,避免一些、贪污受贿现象的出现,加强分权制衡,提高预算的透明程度,保障预算的民主性。
(3)改变传统的做法,采用新的会计统计办法进行财务预算,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程序,不断的核实成本,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为相关部门制定预算收集材料,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预算时要注意发扬民主,在教师大会上,要公示预算方案。同时要缩减高校预算部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这样可以全面的了解学校财务开支情况,并且可以有效的加强监督,避免出现扯皮现象,使学校的工作走向正常的轨道,实现学校的规划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管理预算执行
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状况,因此对于财务预算的执行必须要加强管理,提高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收入和支出的监督,保证学校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是合法的、合理的,并且要把情况及时反映,保证其透明度;这样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些贪污受贿问题,保证学校廉政建设。具体的有以下一些措施:
(1)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控制功能,进行系统的预算,对于预算支出要加强控制,设立专门的、固定账本,方便有关部门管理收支账目,这样不仅可以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也可以有一份详细的资料以供日后参考,从而积累详细的历史资料,可以在以后翻阅;
(2)加强对预算收入的管理,建立系统的资金控制机制,确保学校的每一份收入资金都可以按照计划落实到位,并且要慎重的处理学校的每一份收入和支出,尤其对于支出,要做充分的调查,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闲置的资金,要进行慎重的操作,采用最优的方案,提高其价值,同时一定要避免出现类似于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3)积极加强预算支出的过程管理,财务人员要走出办公室,参与学校基建项目,设备采购,大型维修的市场调查及招、投标的过程,及时地向政府采购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也能增强财务人员综合管理能力。
(4)要进行财务分析,在高校预算中,这个环节是比较薄弱的,要尽快进行改革,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此项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每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防止出现浪费情况,力求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防止不切实际的高投入行为发生;
(5)学校预算也会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这时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进行预算和决算调整,对学校的规划进行变动,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调整,将其对学校的发展影响降到最低,对于一些计划可以将其进行延时处理,在这一环节中,要使全校人员参与其中,使所有人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能加强透明度,加强监督,稳定人心,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认真全面分析财务决算
对于财务决算要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事前的预算,才能对财务的收支做到心中有数,对决算进行分析,才会看到高校工作的业绩,看到学校的发展情况,才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认真分析决算是学校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在决算时,要做好对账工作,全面的核算预算收入和支出,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基础材料,这样既可以总结经验,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找到问题所在,从中吸取教训,为日后提供经验。决算报告是预算完成情况的直观表现,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而且要注意及时性,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并提出修改建议,以供日后参考。
小结:我认为高线间预算的管理模式可以相互借鉴,,结合自己的切实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ERP,企业,预算
一、企业预算管理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开始,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即:生产
(一)生产技术财务
生产技术财务计划阶段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技术计划是对生产计划的保证,而财务计划是主产计划的附属品,生产和技术计划确定以后,产品、材料和人力的价格和数量也是
(二)目标利润—目标
在这一管理阶段,企业根据内部单位的经营状况,核定其收入、费用等指标,确定经营目标利润。在计划期开始之前签订经济责任状,到年终时,若管理责任人所负责的企业完成了责任书中明确的利润和成本指标,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将针对未完
(三)初步全面预算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推广,预算管理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也从经营
二、当前预算管理中
(一)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不集成,不能方便地存储和获取。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的周期较长,预算涉及的内容广、部门多、预算指标之间的钩稽关系复杂,致使预算编制工作往往被简化为一种在过去基础上的外推和追加的过程,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一方面无法将历史
(二)缺乏 IT 环境的支持,预算执行和实时控制难度更大,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不能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无法按照各部门、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预算标准进行实
(三)对于预算的事后分析,一方面是收集信息费时费力,不仅需要编制许多分析报表,而且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
(四)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是薄弱环节,监督和考核管理手段还不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善,对预
三、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
(一)以财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是ERP中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表达,包括销售、生产、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等,这些企业的总目标,通过预算被分解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体现在ERP上就是“事先计划”;其次,计划一经确定,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上的重心转入控制,即设法使经济活
(二) ERP系统的基本框架与预算管理很相似。ERP系统将企业的基本流程联结在一起,各种资料通过会计、制造或材料管理系统,ERP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执行计划并产生报表财务管理论文,使企业能及时掌握内部资源运转的信息。ERP系统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能有效地即时整合,通过延伸的升级系统,可以联结
四、预算管理与ERP系统
(一)实现了企业经济业务、预算、会计控制与计算机的有机融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各项经济收支及资源耗费业务是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预算是各项经济业务在执行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导向,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事中、事后的核算反映以及与预算目标的比较分析,发挥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业务的间接监控作用。因此,具体经济业务、预算、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流转的时滞、管理执行人员观念的分歧等原因使得各职能部门在预算控制、业务执行和会计核算这三个环节很难协调一致。例如,预算编制严重滞后,在经济业
(二)使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得到真正实现。通过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融合,使得预算管理不再简单是企业经营的目标,而成为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起点,是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成为整个企业管理活动的起点。没有充足的预算余额,相关业务在申请环节即不可以获准通过,相应的管理行为也不会发生;其次,预算己成为引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为了将企业发展战略在具体执行的层面上加以落实,将预算分别分为中长期、年度和月度预算,使得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够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功能“自动”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基本要求,而日常的内部控制工作只集中在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事后控制只会加大财务部门的压力,不仅难以实现业务控制的目标,而且还人为地给企业财务上作带来很多矛盾,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企业业务目标的达成有赖于以下三个内控层次的贯彻落实:第一,以条文形式规定各项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制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种行为规范,它构成对业务的制度控制层次;第二,建立操作性强的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办事程序,对业务的制度控制加以落实,形成程序控制层次;第三,会计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核及处理,它构成了对经济业务的结果控制层次。实际上,如果前两个层次的控制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监控的压力将大为减轻,内部控制的效果也可以得到充分
(四)实现了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如何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加以统一是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棘手难题,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有效的实现“单轨制”核算的问题。长期以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双轨制”运行带来的巨大的核算工作量,也制约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层次和范围。通过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这种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基本上可以实现“单轨制”核算。首先,预算管理是业务处理的核心和导向。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以预算为前提,细化分解后的预算项目与明细的会计科目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预算编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预算才能流转下去,任何可能的超支必须经过预算调整后才能进行,预算控制将深入到企业几乎所有可能的经济业务,对各责任中心的考核也是依据对预算执行的分析进行的。总之,以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为中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都围绕着它进行,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其次,在IT环境下,原始信息一经输入即可充分共享,使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有机融合,即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相关部门的员工负责录入业务信息,当信息进入系统后,立即存储在指定的数据库,在业务流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执行、审批信息以及流转结束后形成的核算信息也相应地在数据库予以记录,满足对外公布信息和内部管理相关要求,从而在信息共享方面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
的保证。通过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对企业的各种业务从政策法规、权限金额、标准流程、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且将这些规定固化在软件程序中,解决了制度控制的问题核心期刊目录。对于企业的大多数业务,它们要受到预算的事前控制,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申请的业务若超出预算,业务就无法继续流转,而立即被驳回;预算的调整也决不再是领导者同意即可,而要经历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多级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各项业务要依据权限金额,经主办部门、会办部门、总会计师或分管副经理、经理和财务部门的审核审批,绝对不可能跳越任何一个环节,从而可以避免越权处理情况的发生,解决了程序控制的问题。这种分层的控制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自然会树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观念,会自觉地提高自身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内部控制的认识,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开,此外,在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业务环节都要受到预算信息的引导和制约,它成为经济业务能否顺利流转的重要标准;最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评成为协调企业各方关系的重要手段。整个预算管理过程是涉及企业各部门、各项具体业务的全面管理过程,它使得企业各部门职能协调行使,企业内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有机统一、合理作用,减少了因各部门工作不协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综上所述,预算己不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方法,而是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管理流程再造和组织关系调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务核算时预算才能编制出来,完全丧失了预算事前控制的作用;而会计核算只是经济业务执行结果的反映财务管理论文,信息流转的空间障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监控作用。强化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效地协调这三个环节的职能活动,通过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融合不仅能有效协调业务、预算、会计三大职能,而且把这三大职能有机地整合于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成为具有互相配合、协调和组织功能的新型管理模式。概而言之,两者的融合将预算、具体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了计算机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职能部门整合为一体,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的融合优势
外部信息,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相互调节,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的整合效益。相比而言,ERP系统不仅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同时也将每日运营资源予以及时汇总整理,使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以便于拟定适应竞争发展的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动按计划进行。ERP能在“事中”实时监控整个过程。控制过程包括经济活动状态的计量、实际状态和标准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等。预算是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当实际状态和预算有了较大差异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通过ERP软件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消除了企业原先各种的“信息孤岛”,形成了一个集成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完全以市场为驱动、以主生产计划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使企业信息化。
融合基础
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是每季度或半年一次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控制基本上是事后控制。
能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数据收集的不足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
时控制。无法进行预算的及时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存在着信息难以集成与共享,不支持预算跟踪,协调性弱等,难以有效的做到“事中控制”等问题。
资料加总、存取和及时运用,对企业现有资料进行整合,信息之间是孤立的,难以融合应用,不能有效的对历史资料交互融合,预算编制只能对资金进行交换分配,缺乏建设性和发展性,使预算失去原有的实质内涵。因而无法动态及时地取得需要的数据,实现“事先计划”的思想。
存在的问题
成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对强化企业管理,确保主要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阶段
成的部分相应扣减该单位的工资总额。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推动了企业效益的提高,但还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管理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注重的主要是总体的利润指标,而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成本管理阶段
确定的,只要通过财务核算,成本和利润就可以确定。由于生产经营成果与职工没有直接厉害关系,因此存在成本效益观念淡薄、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计划管理阶段
技术财务计划模式、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和目前初具规模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模式的演进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晓红,赵永强,朱霞.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第七届海峡两岸资讯管理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1
[3]谢松林.企业经营与财务概论.中国出版社,2000
[4]程控、革扬.MRPⅡ/ERP 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王玟.数字会说话—ERP 中的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曾垂壁、李慧敏.集成化ERP 管理模式,科研管理1999(5)
[7]胡小龙、华中生.ERP 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华东经济管理,2001(6)
[8]王旗林.ERP 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计算机应用系统,1999(10)
[9]罗扬.关于我国企业选择ERP 系统的思考,商业研究,2001(6)
[10]秦荪涛.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构建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1999(1)
[11]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5
会计职称论文高级会计师,高会评审,财会论文,工业企业制造企业商业外贸房地产建筑施工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高校财务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论文论文写作指导。
公路部门的养路支出类别分为公路养路工程部分、公路事业部分和养路其他费,地方财政部门预算支出预算实际上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两大部分;项目支出与公路养路工程部分支出对应,基本支出与公路事业支出和养路其他费支出之和对应。按照国家计划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财政部(87)交公字64号文“关于《公路养路费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规定,公路养护养路工程费不低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80%、养路事业费和养路其他费不高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20%。对比要求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遵循上述支出控制指标,即项目支出应不低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80%、基本支出应不高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20%。
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划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三大类。一般来说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应与养路其他费支出对应,基本支出的范围及对象应为县级以上公路部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的退离休人员的人员支出和为开展管理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为适应地方财政部门对公路部门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适当调整部分支出类二级及二级以下会计核算科目。
中山市财政部门要求中山市公路局每季度报送除公路行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应报送的有关会计报表外,按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须报送《事业单位基本数字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事业单位收入总表》、《经费支出明细表》等。《事业单位基本数字表》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路部门一定时期的单位人员、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静态报表,《事业单位收入总表》和《经费支出明细表》是反映公路部门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报表。显然,地方财政部门要求公路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现行的《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信息编制与披露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衔接的问题。由此,在现行会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对支出类会计科目进行适当调整,既保证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又满足财政部门所需的较明细的会计信息。
第一部分 养路事业费
一级科目为养路事业费。在一级科目下设专项业务费和行政管理费等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专项业务费下设科研及技术管理开发费、路况及交通量调查费、路政管理费、征稽管理费等三级科目。在二级科目行政管理费下设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办公用固定资产购置维修费等三级科目;在三级科目人员经费下设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支出等四级科目;在四级科目下还可以按照财政会计报表的需要设置五级科目,如:工资、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支出等四级科目下设置五级明细科目;在三级科目日常公用经费下设办公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水电费、邮寄费、电话通信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车辆维修及使用费、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其他费等四级科目。
第二部分 养路其他费
一级科目为养路其他费。在一级科目下设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在二级科目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下设医疗费、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抚恤和生活补助费、离退休费、其他费等;在三级科目离退休费下设离休费、退休费、离休公用经费、退休公用经费、离退休费社会保险费等。
公路养护会计报表与财政会计报表编制取数与衔接。
在编制行业部门会计报表和财政会计报表时,主要涉及行业部门会计报表的《资金平衡表》与财政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转化,这两表间的转化较为简单,这里不在赘述。较为复杂的是行业部门《养路支出计划执行表》(03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与财政部门《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总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如何转化衔接。按照调整后第一、第二部分会计科目,财政部门《经费支出明细表》和《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总表》可以在会计账套中建立勾稽关系直接取数;对于行业部门的《养路支出计划执行表》(03表)和《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同样也可以在会计账套中建立勾稽关系直接取数。例如:在编制财政会计报表《经费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经费——工资——基本工资及岗位津贴、预算外津贴及节支奖、工作实绩考核奖、奖金及其他栏,可以直接在相对应的科目直接取数填表;同理在编制公路养护会计报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工资栏只需在行政管理费下的人员经费——工资四级科目、其他人员支出中的临时人员工资和长休人员工资五级科目直接取数填表。值得一提的是:在账套中建立勾稽关系直接取数填制财政部门会计报表和行业部门会计报表时要注意有的明细科目的归类。如:日常公用费——培训费科目,在编制行业部门会计报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时应扣除该项费用,而将其填入《养路支出计划执行表》(03表)教育培训费栏。
由于日常的公用经费是依照各地级市财政部门所规定的标准编制支出预算的,大额的会议费、专项接待费,应作专项业务费编制支出预算,在会计核算时应与日常公用费分别核算,在编制行业部门会计报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时可将大额的会议费、专项接待费与日常公用费中的一般会议费、接待费分别并入会议费、接待费栏。
在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下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6
【关键词】政府采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政府采购的涵义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或政府借款.从开放的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及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又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一般来说,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采购的资金主要表现为政府性资金;采购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政府的职能;采购的范围广、规模大,政府是最大的市场用户;采购的过程要求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购的市场存在软约束;采购资金的支出是稳定而且具有刚性。
二、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国家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政府采购可以节约财政资金施政府采购制度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节省大量的财政资金,这是因为政府集中采购能带来规模效应。国外的实际经验证明.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大大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节约财政资金,平均可节约10%。据我国推行政府采购以来的资料表明,我国政府采购的资盎节约率都是在10%以上,少数项目可达到30%~50%。
2.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促进廉政建设,有效地抑制腐败行为。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采购环节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抑制各种腐败现象,树立政府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使老百姓放心并从中受益。
3 政府采购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公平竞争,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还可以支持国内忧势企业.扩大国内优势企业的市场。政府采购政簧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绢成部分,支持本国企业的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是实行招标采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规范化程序运作,为供应商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促使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去占领市场,靠实力去竞争,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供应商的企业能否在招投标采购中脱颖而出,取决于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联接点应该在市场,政府对企业的限制与支持应通过市场来实现。政府通过鹦买国内优势企业产品或重点购买优势国有企业的产品,来保护民族产业,支持国内企业,从整体上提高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起到支持国内优势企业、扩大国内优势企业市场的作用。
三、采购预算编制阶段
招标前主要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阶段,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源头环节,既牵涉到采购范围的宽窄,也关乎采购起步阶段的规范。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预算编制不全、不细,导致预算的作用没能发挥,财政部门难以监管、采购人与监管部门的矛盾加深;预算编制的程序上先编制部门预算,后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导致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两张皮”,采购预算流于形式等问题,在某些预算的执行上,特别是资金来自多个部门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
1、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好预算,保证政府采购预算的质量,必须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2、预算编制的程序上要“有上有下”。各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预算建议数,主管部门审查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对预算单位汇总上报的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政府采购预算),由财政部门的主管处室初审并送预算处(有的地方财政部门成立了预算评审小组)审核后,向各单位下达预算控制数;各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本单位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特别是财政补助数变动情况。本着“量入为出、不留缺口”的原则,对相关收支项目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正式的单位预算。单位在调整政府采购预算时.应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计划,提出具体采购项目的实施时间。
3、预算执行中的资金管理。实行集中采购项目的采购资金,应通过财政部门开设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进行归集和支付。属于单位留用收入和其他收入用于政府采购资金,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根据政府采购预算和实施计划。于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前,通知采购单位将采购资金直接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四、招投标阶段管理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政府采购法》要求适用于招标投标的采购项目(或在数额限额标准范围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符合与适用招标投标等)必须无条件纳入招标投标范畴,并自觉遵守和执行《招标投标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只要符合法定招标和投标的采购项目,无论是有多少供应商(或企业法人、合法的经纪人代表等)参加竞标,其过程不容省略,更不许变通。有时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半公开、半阳光”和半透明式的评标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采购需方主体或其他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促使同其有关联的供方一个幕后指挥者操纵多个投标人或以多个投标人的身份参与投标(其实质就是同一人所为),达到垄断和包标的目的;二是与多方投标主体串通,私下达成共盟和心照不宣(一人中标、成交多入得利)的协议。实现投标时个个压价或同标底线价,造成标随其人转和标非他莫属的态势。一般情况下招标过程主要有如下阶段:招标公告、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在这些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招标公告的有效时间和空间范围太窄,把很多有资格参加竞标的单位有意排除在外,以减少竞争对某些特殊的竞争者有利;由于招标时.同类产品的不同生产厂家的资质不同,招标单位在企业资质上做文章,提高进入门槛以为特定产品减少竞争或降低门槛为某特定产品进入;在投标时,把其他已投标竞争者的标书的信息泄漏给某个特定的企业以使该企业给出更有利的标书;在评标时,大多数情况是以产品的性价比为标准,即是多种因素的加权平均值的大小,权重的变化会使得结果发生很大的变化,往往对某些特定的产品的优点赋予较大的权重,最后导致结果在开始前已经确定了。另外在评标时,若某些特定的产品没有中标时,则以有效标数不够为由重新招标。
五、采购验收阶段
采购验收阶段是检验整个采购成果的重要步骤。也是政府采购程序中最后的检验步骤。采购合同到底履行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既定要求,只有在此阶段才能得到验证。因此,履约验收是政府采购最后的守护者。然而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许多采购单位和机构只重视采购阶段,而对履约验收阶段很不重视,使采购验收成为了政府采购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问题如下:验收人员敷衍了事,验收结果缺少准确性;验收方案科学性差;采购验收环节缺失。为改善验收环节效率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深入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明确政府采购验收环节的地位。有针对性地成立验收小组。政府采购履约验收小组的构成一般涉及到如下人员: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机构人员、质量检测机构人员、供应商代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代表,另外如有必要还可以邀请纪检部门代表参加验收。
结论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财政支出的一种方式,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它打破财政支出体系的计划经济堡垒,搭起了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系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桥粱。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谢宁 对政府采购中招投标存在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工程建设20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