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的路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的路口范文1

——专业选择

顾先生生于1934年,读中学时,他就为自己确立了将来要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的梦想。他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是崇高的,既能帮助他人,又被老百姓尊重。当时他家里很穷,无力承担他继续学习的费用。于是,当正在读高一的他获知有个“中级医师班”要在当地招生时,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最终,在1/30的录取率中,顾先生幸运地迈出了梦想路上的第一步。

在中级医师班的很多课程都是学习前苏联的,所以学校决定从11个班级各选1名学生去专门学习俄语。顾先生作为班级的唯一被选中了。后来,国家决定从这批学生中选出最优秀的,派往前苏联继续深造。在那次选拔考试中,顾先生和另外一名同学从这11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踌躇满志地奔赴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学习。

命运总是在和人们开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就在出国的前两天,高教部宣布了新的调整计划。有一部分学生根据国家的需要,必须去学习林业、地质、矿产、石油等专业。在调整名单里,顾先生被分配到了列宁格勒林学院,学习林学。用他自己的话讲,当时就像一瓢冷水泼到身上,从头到脚的凉。已经学了两年半的医学,自己的医生梦想,都只能放弃了。五十年代的年轻人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服从分配。顾先生后来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顾先生来到列宁格勒林学院后,发现这所学校竟然有160多年的历史,建筑就像古城堡一样,陈列的植物、树木标本很多是200多年前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顾先生发现自己此前在医学学习中培养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可以直接用在植物学的学习中,这让他对新专业很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时国内林业机械行业处于一片空白,国家建设急需培养林业机械方面的专家。根据这个需要,学校就开始动员林学专业的留学生报名转入林业机械专业学习。这一刻,顾先生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从林学转到机械,需要在短时间内补学制图、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难度很大;自己已经对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要不要变;林业机械国内没有,按说物以稀为贵,将来应该有好的发展;自己已经从喜欢的医学转到了林学,再转一次也没什么,转专业难不倒我。

经过这番思想斗争,顾先生选择了林业机械专业,一学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他拿下了车工、钳工、拖拉机驾驶、油锯操作、汽车驾驶五个技能证书。而且利用假期到工厂参加生产实践,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这五年里,他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包括把木屑压缩成原料块,作为燃料的研究;不用手接触树木就能把树砍倒、打枝、截断、装车的联合机械研究等,研究实践为他一生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的第二个十字路口

——职业选择

大学毕业时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很不容易。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顾先生在前苏联的学习结束时,他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两个选择:科研机构或生产单位。顾先生觉得做出这样的选择,才能实现他在大学期间再次确立的梦想。那个梦想来自于他最敬佩的一位老师的一句话,那个梦想在他心里已经装了好几年。

1950~1960年,木材的产出地都在大北方,采伐的季节在冬季。林业产业工人拿着锯子和斧头,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顾先生的老师对他说,作为一名林业机械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林业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坐在驾驶室里,只需要按动按钮,工作就完成了。把林业工人的工作简化成只需按动按钮,这就是顾先生的梦想。

但回国后,顾先生没能如愿以偿。他被高教部分配到了北京林学院的森林工程系。一干就是44年。由于没能实现自己想去科研机构或生产单位的选择,工作之初,顾先生还是有些失落。但当他开始筹建实验室、编写教材,尤其是当他走上讲台,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学生时,他发现,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有意义的。不知不觉中,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顾先生教过的学生近千人,有的已经成了省部级领导,有的担任了大企业的负责人。顾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有的学生毕业多年,还念念不忘当年顾先生的指教,他们都从先生的严格教学中获益。

人生的第三个十字路口

——迎接职业发展的新挑战

每个人在几十年的职业发展中,都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不同的人应对机遇和挑战的方式也非常不同。1993年,顾先生遇到了他职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挑战。林业部决定由他来担任北京林业大学的党委书记。当上级领导第一次找他谈话时,他婉言谢绝了。那几天,他又在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尽管此前担任过森工系系主任、学校副校长等职,但顾先生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教师,从没想过要从事党务工作。林业部的决定是经过民主评议的,学校的干部、教工已经投票把自己选出来的,如果硬顶着不做,那会给组织带来很多麻烦。思前想后,顾先生接过了学校党委书记这个重任。

教育部刚刚启动“211工程”建设,为了保证学校能顺利通过“211工程”初审,顾先生带领全校师生加班加点,查问题、找差距、想办法、定措施、搞建设……短短的几个月,学校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个阶段,顾先生带领班子成员,走访一个个实验室,整天楼上楼下跑着,过度的劳累造成他的血压直线上升。

记得有一天,我陪他到北医三院做检查,医生给他开了药,建议他休息。为了不影响工作,他让我替他保密,回学校不要和其他领导说。就这样,他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二十几岁的我,也是非常听话,真的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都替他保守着这个秘密。现在想来当然很后悔,幸亏没事,不然我很难原谅自己的。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进了“211”。直到今天,北林的师生仍然能从这项工作中获益。

可造化弄人,次年清明,慈父见背。有一天,姐姐告诉我,家里来了个陌生男人,一脸凶相,会织斗篷和蓑衣,夜里还出去捉蛇。我问她欢喜不欢喜,她说不知道。日子一长,他便不再陌生,成了我们的继父。

继父是个噩梦。他抽烟酗酒,打牌家暴,门门在行,而且懒得抽筋。母亲低三下气从外面求来的工作,他从来都不做。为了糊口,母亲只得代夫做工,终日在工地上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累得两手堆茧,双脚起泡。而我成了家里主要的男丁。砍柴,刈草,挖土,犁田,喂猪,担水,洒扫,掰苞谷,挑红薯,都是我的日常作业。村里人因此把我唤作“老女人”,意思是什么都能干。我也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个有童年的孩子。但是看着别人嬉戏打闹,你奔我逐,我的心里也会觉着空落。

我希望家里买一头牛,这样放学后就可以跟别人一块去山里牧牛,顺带摘野果采蘑菇,三伏天还能跳塘里游泳;我希望我也有周末,可以圈地为阵打弹珠,可以三五成伙躲猫猫,可以拎只蛇皮袋站在塘畔钓青蛙;我希望当我在学校被人打的时候,也会有一个爸爸骑着摩托怒气冲天地赶来,用食指指着对方的脸说:“你,给老子住手!”;我希望每回走亲戚的时候,母亲不要一吃完晌饭就叫我回家,能让我在那多耍一会儿,多待一会儿……

那是我儿时的梦想。

十五岁那年,我瞒着母亲,兜里揣着祖母给的五百块钱跑到了县城。在这之前,我从一个村医口里得知,有个老乡在县城当老师,所以决定投奔他。经老乡引荐,我被安排在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三班。班主任复姓欧阳,她把我放在最后一排。我又黑又矮,一身土气,将近一个多月都没有同学愿意和我说话。而我竟没有觉得尴尬,也没有难过的意思,只盼家人不要来学校找我就好。

等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班里的座位就任我选了,因为我考了年级第一。欧阳老师找我谈话,她听完我的故事,只字未言。第二天中午,她托班长递给我一张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孩子,以后我就是你的干娘。从那以后,我食宿都在干娘家。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欧阳老师视我如己出,她对我全面敞开,毫无保留。她胸中的万千人格,她世界图景中的万千气象,深深打动了我,激励我在“十有五而志于学。”

初中毕业,我考了720分(总分750),长沙雅礼中学派老师来找过我,我瞒着干娘婉拒了他们,选择了县城一中,这样可以离干娘近一些。高中三年故事多,恕我不能一一说。此间令我痛苦的有二:一是大姐姐的远嫁(大姐于我最亲,她远嫁云南,因难产而殁),一是干娘的离开(高二上学期,干娘患乳腺癌,晚期,腊月二十四小年夜辞世)。

我曾经一度埋怨大姐的远嫁,她怎么舍得抛下我去那么远那么远的地方呢?孤身一女子,凄凄何所恃?但等到我自己填报志愿那一刻,我才理解,她是厌倦了这个家,她想走,走得远远的,越远越好。扪心自问,这何尝不是我心所想?所以09年9月,我不顾姑伯的反对,一个人负笈内蒙。

本科四年,我心无旁骛,整日价在图书馆。从古希腊三哲,到当代鸿儒,一路都有我的倾心。我有困惑,有挣扎,有神往,有推开一扇窗的喜悦,有心魂交战的酣畅,有为国家、为农民、为诗、为艺术、为思想、为学术和为抱负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暗夜的宁静中呐喊的充实。去年底学院有意保送我到某名牌大学高教所读研,不得不承认,以我的卑微出身,这条路算得锦绣康庄——博士毕业在高校任教、访学、发文章、评职称、当教授,但诗骚李杜、孔孟老庄于我的人格及性情熏染过久,甚至有一段时间,无论在课堂、在餐厅、在宿舍,还是在嘈杂拥挤的列车里,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我满脑满心都是“君子忧道不忧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类的古语,尤其是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联,无论如何,我都绕不开。这也是我的迂腐之处吧。

相较于枯坐在书房里研究教育理论,我更愿意投身鲜活的教育实践,所以我放弃保研,跨专业报考中文系研究生,梦想以后回老家当一名语文老师,办一所真正的学校,藉文化、情怀、知识和眼界去影响更多农家青年的生活。幸运的是,我竟然被公费录取了。

如今,“知识改变命运”变数加多,“读书无用论”尘嚣甚上。据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有用的只是权势和金钱,关系和背景。“穷矮矬”们以“某丝”自嘲,以魏晋名士自居,以无所事事为荣,还颇有自鸣得意的味道。殊不知,“某丝”充其量是阿Q的现代版,激进的言语暴力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空虚和软弱,“某丝”跟欧美“垮掉的一代”有质的差异,他们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同样肩负着推卸不开的家庭责任和人伦礼仪。

前不久,我回老家给祖母庆寿,村里一个孩子对我说:女人还有二次翻身的机会(他一个姐姐嫁到市里,男方有车有房,还经营着两家超市),男人一出生就完蛋了。他初中毕业在即,可考试每科都不到六十分,拿不上毕业证,技校都没法读。他想去深圳打工,问我那里有没有熟人,因为听说那里工资最高。

临行前,祖母告诉我,村里有一大批这样的孩子,而且好多初中都没念完就南下广东了,可没过几月又回来,在村里混几天又出去,来来回回这样子。她还叮嘱我不要同他们有什么交际,“头发染红,男娃还戴耳环,穿得像妖怪,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偷鸡摸狗,坏得很呢!”祖母乜斜着眼提醒我。

我想,他们是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他们在十岁时已能看穿一生:无非是父兄辈打工漂泊的命。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最充沛的干劲、最美好的憧憬献给城市,又将劳动所得悉数转移到当地的第三产业。他们一看见书就头疼,在抱怨和牢骚中,在贫穷和懒惰中,仇富和仇官的民粹情绪像野草一样燎原、像青苔一样疯长。

人生的路口范文2

譬如在年少时立下的一个志向,这是我们对理想的选择。从那时那刻起,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实现梦想。但世界上人人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并不知道这种选择是否适合我们,我们能否会有所成就。于是,我们就要有发现事物的慧心,敏锐的洞察力。

歌德年轻时侯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0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与彷徨中,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选择,的确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上占了一定的分量。也许,在最初的选择时,我们犯了错误。但毕竟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改变方向,也许我们最终就能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歌德,尽管他前半生的努力毫无教训,但他及时调整了奋斗目标,作出了正确选择。于是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因此,人生茫茫。我们只有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中,无论我们做怎样一件事,我们都需要问心无愧地去作出选择,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最终,你将发现,那焕然一新的感觉不仅赏心悦目,神清气爽,更让人在欣喜之余感到泉水般的滋润和浓浓的诗意。

人生的路口范文3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做报告,一位听众就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只是没有把圆画圆满,留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七嘴八舌地答道。

这位企业家对这些回答不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缺口”,在常人眼里就是遗憾、缺陷或不完美,但在这位企业家的眼里却是下属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成了沟通的纽带,成为自我实现的平台。在实际的学生教育中,设置类似的“缺口”就是设置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空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一、教育“缺口”的内涵

所谓教育“缺口”是指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克服包办和控制,恰当创造教育时机,为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机会,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育空间。

学生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为创设教育空间提供了可能。由于教育本身的负向功能的存在,使得学校的德育作用是有限的。首先,德育的工具性使得德育不仅要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且承载着社会教化的功能,又承担心理教育的任务,导致学校德育变成了万能的“机器”,其结果是所谓学生自身的道德发展成了空壳。其次,德育效果的迟效性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滞后的,它与教学工作相比较而言,学校的收益十分明显,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主导作用,必然会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必须要留有足够的教育空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空间拓展了学生的发展视域。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追求完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但现实的教育过程总是有空白,如何利用这些空白创设有效的机会则是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意或无意间留下的教育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使得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产生了动摇,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积极探究这些空白处的教育资源优势,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解放,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发展。其次,教育空间意味着发展的空间。教育对于师生来说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教育过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这样的空间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而教育空间使得师生有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个教育空间里,教师和学生既能相互促进,又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

教育空间创造了师生的发展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空间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育平台。首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可以对自己已经采用的教育策略进行有效的教育反思,并能根据教育标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维,对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其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留有教育空间,学生有了发展个性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并根据学习任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益。第三,为进一步拓展知识内涵提供了可能。留有空间使得师生对自己的教与学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使得知识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具体,对先前的知识结构以及传授方式进行科学调整,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缺口”设置的原则

人本性原则。所谓人本性原则是指预留教育空间过程中,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其出发点,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为最终目标。首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由于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教育机会的认识和把握有不同理解,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年级制定相应的教育要求。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设置教育空间,不是单一针对学生的个别学习行为,而是针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同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要求,采用科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第三,充分发扬教育民主。要设立有效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争取广泛参与机会,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更能加深他们对教育机会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教育空间设计必须明确、具体、实在,对实际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引导作用,便于学生对照实施,自我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习惯。首先,教育意图必须明确。教师设立教育空间,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空间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是非常有益的,经过自己努力之后就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对空间要求有正确认识,便于学生掌握教育意图,规范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其次,空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空间目的不是简单的形式存在,而是通过空间设计,提高学生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保证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有益体验。

层次性原则。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教育空间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设计,保证教育既有统一的要求,也体现人文关怀。首先,教育目标的阶层性。教育空间的设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差异,对教育空间的设置方式、呈现方式、展示时间、参与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差异性的设计,从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空间的设置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提高教育空间的层次性。其次,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对学生实施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权,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对教育空间内涵的理解,当然,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和事件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要帮助学生认识空间,更要采取有利于学生利用空间的教育措施,也要体现教师充分的关注程度,但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不能挫伤其自尊心。

自动性原则。所谓自动性原则是指设置“教育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实现学生的自我调节、控制、协商。首先,肯定学生在空间中的中心地位。人本原理指导我们在学生教育中,要依靠学生主体,做好人的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学生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融合)。其次,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仅仅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教育对象,看不到他们自身具备解决冲突的潜力,就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社会化发展,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明确“教育空间”的价值和目标,使他们懂得教育的理想境界,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第三,采取切实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激励的方法主要是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强化他们的行为可取性,调动积极性,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得更多的学生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

三、引用教育“缺口”对学生教育的应然取向

教育空间既是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必须从教育资源实际出发,积极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再占支配、统治地位,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宗旨,师生形成教育默切,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有义务和权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权利和义务享受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师生之间既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也不是商场上的等价交换(适度的功利主义是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循环的基础),强调师生真正、沟通和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转变观念,不能用单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当今社会中,在信息量和信息渠道方面很多学生优于教师的现实。

启迪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质。教育空间的设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更主要的则是学生在有效的教育空间中得到了自主发展的机会。通过预留教育空间,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活动,并在主动参与中促进他们的个性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加深了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凸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空间的预置是教师教育教学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是前瞻性的预测出学生的中远期发展趋势,并给予相应诱导使之成才的能力,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在学生教育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复杂的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过程,用睿智的教育思维解读教育空间的作用和影响,机智地化解矛盾,理智地协调各种教育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预置教育“缺口”必须关注的问题

教育空间在教育结构上来说,必须从教育工作实际出发,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要尊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空间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空间设计的初衷往往是留有更大的教育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能,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也是相对缺失的内容,许多教师往往只见事情而不见人,有的教师为了确保自己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本不会给学生有任何自由发展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公平的,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的定位则是学生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空间”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师留下的教育空间里进行自己的设计和创建,提高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话语权。其次,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科学设计。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多元化特征,教师在设计“空间”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问题如何选定学生或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面对生成的教育问题。

教育空间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教育空间的存在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问题而设定。首先,关注问题的可接受程度。对于问题的设定是进行设计空间的基础,教师必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设计空间的大小以及位置,根据问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而设计空间的形状,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决定空间的呈现方式和时间。其次,关注问题的可操作性。对于空间的设计不能因为学要这样的形式就随意设定,这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从问题本身进行合理的教育定位,问题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解决问题是空间的最终目的。由于问题的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品质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从学生发展实际进行有机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关键。因此,空间的设置必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陈述语言、呈现方式进行合理定位,进一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教育空间是动态的。教育空间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深刻挖掘教育空间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必须从教育实际出发,提高教育空间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关注教育空间的生成。教育空间设置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可能发展的空间,以及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挖掘的可能。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认知取向,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学习的发展性为切入点,选择适度的教育时机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空间。其次,关注教育内容的生成。教育内容的预设性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然取向,但不是唯一取向,由于学生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差异、教育内容的发展,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内容的生成,积极调整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并能够根据教育内容的不断生成而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教育空间必须把握好“度”。教育空间的设置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如何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建构有效的教育空间则是空间设置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空间设置的广度。这是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判断形成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相应的知识宽度,针对学生在“空间”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实际,加强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综合化的途径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厘清自己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实效。其次,空间设置的深度。空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深度和学习品质形成,学生在解决空间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思维特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育空间必须要有利于学生深刻解读教育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

人生的路口范文4

我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字路口遇见了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在人生一路上陪伴我们把我们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具的人,指引我们切勿走入歧途。

我在人生的第三个十字路口遇到了我的友人,他们用自己的高尚的品行鞭策我,使的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我对人生“旅途”迷茫时拉我一把,拯救了差点迷失方向的我;

我在人生的第四个十字路口遇见了我身边的人。他们无处不在的教导我,教育我,为的就是随时告诫我不论在哪里,言行举止都要谦恭、诚恳,切莫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正是他们教会我如何做人。

在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十字路口,我遇到了一个和我长得一摸一样的人,那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倘若我没做亏心事,他就友好地向我笑,而只要我问心有愧,他就冷冷的看着我,眼神中似乎带有瞧不起我的感觉。所以为了让他天天朝我真诚的笑,清除我心里的不愉快,我得随时随地地管住自己,让自己不做亏心事,否则只能十分无奈被他蔑视。

人生的路口范文5

眼前的路口,是否能够徘徊?错过的路口,是否可以回首?下一个路口,我们到底怎样走?低下头,继续走,路没有尽头只是拥有岔路口。同一个终点,不同的路径,一样是走,年轻的我们,不在乎远近,无所谓结果,只注重追求的过程。

路永远是向前的,不会因为今日的叹息而惋而终断。无论怎样,都是要继续向前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它整日提心吊胆、小心翼翼我们应该用一颗真挚的心,一个完美的微笑去面对。当你鼓起勇气面对时,也许,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即使再前行的路上受了伤,也因该笑着流泪······

这路是我们人生的情感,是我们的学业,是我们的······

路口是我们人生中的选择,是我们情感上的矛盾,是我们对学业的态度······

下一个路口,让我们充满信心的再见。

人生的路口范文6

其实有些时候的懦弱只是内心的恐惧罢了。

不是不敢,而是缺乏那一刹那的勇气,缺乏那一刹那面对现实的勇气。

但是,落落说过“逃避的话,现实是不会出现的”。

所以……试着去尝试。

红灯

繁华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的街头,60秒钟的等待,是没有选择的。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什么?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或许友情不在一帆风顺,或许亲情不在温馨甜蜜,或许职场上的自己不再光鲜亮丽……

现实的街口带给我们那么那么多的不适应,但是“逃避的话,现实是不会出现的”。你要明白要想拥有未来就应该充满勇气,那些不适应与挫折是懦弱对你的挑衅,就像60秒钟的红灯是十字路口没有选择的等待。

所以……试着去尝试。

为了属于自己的未来而勇敢面对那么多的不适应。

黄灯

繁华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的街头,2秒钟的等待,是必不可少的。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什么?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或许你不再觉得自己还是那么聪明,或许你不再期待未来生活的美丽,或许你的家人再也没有曾经的那一份骄傲……

现实的街口带给我们那么那么多的不适应,但是“逃避的话,现实是不会出现的”。你需要明白只有拥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才有资格挑战自己的明天,勇气是未来的通行证,就像2秒钟的黄灯是十字路口必不可少的等待。

所以……试着去尝试。

为了属于自己的未来而勇敢抗拒那么多的不适应。

绿灯

繁华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的街头,60秒钟的通行,是幸福的见证。

站在胜利的十字路口,需要什么?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不要再为了友情不再一帆风顺、亲情不再甜蜜温馨、自己不再光鲜亮丽而苦恼;不要再为了自己的显现出来的小缺点而失落,不要再为了别人的议论而自卑……

胜利的街口必然也不会完美无缺,必然也会存在瑕疵。但是“逃避的话,现实是不会出现的”。你要明白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胜利街口,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是自己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的现实。

所以……试着去尝试,尝试享受自己胜利果实的方式。

为了属于自己的未来而勇敢压倒那么多的不适应。

其实有些时候的懦弱只是内心的恐惧罢了。

但是现在的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克服那些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