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证明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证明格式范文1
贵校学生 xxx 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 x 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 000 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xxxxxxxxxxx (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乡、镇(含)或 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学生证明格式范文2
【关键词】题设 结论 分析 画图 证明
俗话说:"几何学、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众所周知,几何证明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很多同学对几何证明题,不知从何做起,谈到几何学习就头痛,甚至部分同学知道了答案,不知道怎么书写解题过程,叙述不清楚,说不出理由,这使大部分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思考、摸索,得出了一些感悟,在几何证明题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 培养学生学会划分几何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
1.1 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要求学生从命题的结构特征进行划分,掌握重要的相关联词句。例:"如果……那么……""若……,则……"等等。用"如果"或"若"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用"那么"或"则"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题设),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结论)。但有的命题,它的题设和结论不十分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可要求学生将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如:"对顶角相等"可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题设),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结论)"。
以上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划分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记忆,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划分命题的"题设"、"结论"的实质问题,例如:"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学生会认为这个命题较难划分题设和结论,认为只有题设部分,没有结论部分,或者因为找不到"如果……那么……"的词句,或者不会写成"如果……那么……"等的形式而无法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2 正确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必须使学生理解每个数学命题都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句子,是对数学的一定内容和一定本质属性的判断。而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在一个命题中被判断的"对象"是命题的"题设",也就是"已知"。判断出来的"结果"就是命题的"结论",也就是"求证"。总之,正确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就是要分清什么是命题中被判断的"对象",什么是命题中被判断出来的"结果"。在教学中,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深学生对数学命题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将文字叙述的命题改写成数学式子,并画出图形
2.1 按命题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标注字母。
2.2 根据命题的题意结合相应的几何图形,把命题中每一个确切的数学概念用它的定义,数学符合或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命题中的题设部分即被判断的"对象"写在"已知"一项中,结论部分即判断出来的"结果"写在"求证"一项中。
例: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C+∠BOC=180°, OE、OF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
求证:OEOF
3. 培养学生学会推理证明
3.1 几何证明的意义和要求。
对于几何命题的证明,就是需要作出一判断,这个判断不是仅靠观察和猜想,或反通过实验和测量感性的判断,而必须是经过一系列的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作出的理性判断。推理论证的过程要符合客观实际,论证要有充分的根据,不能凭主观想象。证明中的每一点推理论证的根据就是命题中给出的题设和已证事项,定义、公理和定理。换言之,几何命题的证明,就是要把给出的结论,用充分的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加以证明。
3.2 加强分析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由于命题的类型各异,要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要重视问题的分析,执果索因、进而证明,这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好途径,也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证明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证明开始时,首先对命题粗审、分析、推理,并在草稿纸上把分析的过程写出来。初中几何证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①顺推法:即由条件至目标的定向思考方法。在探究解题途径时,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推理。顺次逐步推向目标,直到达到目标的思考过程。如,试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倒推法:即由目标至条件的定向思考方法。在探究证题途径时,我们不是从已知条件着手,而是从求证的目标着手进行分析推理,并推究由什么条件可获得这样的结果,然后再把这些条件作结果,继续推究由什么条件,可以获得这样的结果,直至推究的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合为止。
③倒推-顺推法:就是先从倒推入手,把目探究到一定程度,再回到条件着手顺推,如果两个方向汇合了,问题的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清楚了,与此同时解题途径就明确了。
3.3 学会分析。
在几何证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添辅助线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机智能力;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几何证明题中,辅助线引导适当,可使较难的证明题转为较易证明题。但辅助线不能乱引,而且有一定目的,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怎样引辅助线是依据命题的分析而确定的。
例: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和OEFG的边长都是a,其中点O交ABCD的中心,OG、OE分别交CD、BC于H、K.
求:四边形OKCH的面积。
分析:四边形OKCH不是特殊的四边形,直接计算其面积比较困难,连 OC把它分别割成两部分,考虑到ABCD为正方形,把OCK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ODH,易证OCK≌ODH
4. 培养学生证题时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学生证明格式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板书;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数学教学板书的设计至关重要。一节好课自然离不开构思完美的精妙板书。科技的高速发展,虽然电教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课堂,而板书却仍然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一、数学教学中板书的调控功能
板书要根据教材,高度概括和浓缩,科学有序,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数学知识体系和设计好讲课的广度、深度。板书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班情,注意适度、适中、适应原则,处理好板书的内容,充分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师类学校学生基础差、能力差,板书要调控教材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让学生听得进,愿意学,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目的。数学证明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较难,在指导学生证明时,在黑板上写下“论据,切题,结论”六个字。要求学生回答每一道证明题都要遵循这六字。从学过的数学理论、定理、定义、公式中找论据,针对题目所问,问什么、答什么,切合题意。得出明确的结论。调动并控制学生的思路。板书不要太多,应简捷好记,便于储存在学生头脑中,可随时提取出来作指导。
二、在数学教学中板书的导向作用
在数学教材中有重点、也有难点,怎样处理它们,以“点”带面。数学板书设计要选择恰当的字词、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突出感知对象,强化刺激的教法对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学好知识非常有利。在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要求学生记忆比较难,公式多,符号变化也多,学生难以掌握和运用。作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还要让学生能运用它们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在教学时板书了“纵变横不变,符号看原先”作为这节内容的“灵魂”,并在教学中重复、强化。提纲掣领的“点”带活了整节内容的“面”,教学内容讲完,多数学生能得心应手地求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这就证明了板书导向作用的重要,教师要抓得准,方能有效。
三、在数学教学中板书的分析综合价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推理形式是一般要求,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内隐的,板书能把这些内隐的思维活动显现出来,操作、强化和重复。因数学学科的特点,需要把段落之间,章节之间的有关知识有机综合起来,溶于一体,通过比较、对照、图示、区分等形式充分体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异同关系、内在关系、发展关系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例如:在总结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时,边讲述、边板书描述出下列格式。(图1)
板书可层次分明地显现感知对象的整体和局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还可以揭示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更便于学生分辨、咀嚼,发展智力。
四、在数学教学中板书的识记作用
例如:三角函数的八个基本恒等式表明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用这八个基本恒等式可以由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该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在运用时根据定义推导,浪费时间和精力。要让学生理解和识记某个概念或公式,仅凭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记忆,进行下列板书(图2 )。
数学板书可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有利于教师讲解分析。
五、数学教学中板书的美育效果
学生证明格式范文4
一、不恰当的读法给学生造成误区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大多数数学知识点的读法是一样的,但有个别知识点我们存在不同的读法,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读法,我们要选择最佳的读法这样会帮助学生的理解,同时减少我们学生的错误率,如我们在教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时候接触负数,如:—2我们读作:负2,也可以读作:2的相反数,但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读作负2比较恰当,而不读作2的相反数,但并不是读作负2都是最好的选择,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上课老师上的是浙教版七年级下5.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件上面打出这样一个题目:计算(—2)11和(—2)12,结果分别为—211和212,但发现学生在读第一个答案的时候读作:负的2的11方,课后我们听课的老师评课时候展开了讨论是读作:负的2的11方还是读作2的11方的相反数更恰当,其实这两种读法应该都对,最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但我认为学生很容易把(—2)11和—211搞混,特别是学生有些学生对本知识点不是理解很透彻的时候,更容易把这类题目的答案张冠李戴.
二、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给学生造成误区
我们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关注课本上面的几个题目或者课本上面的几种方法,更有很多教师自认为自己是老教师了,课本都背得去,所以往往造成上课之前备课不仔细,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刻,更有老师上课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上到哪里,没有遵循数学知识和思想成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对知识点也没有考虑深刻,所以上课的时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考虑不够仔细,造成答案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今年镇海区的教坛新秀比武的过程中,一个老师上浙教版八年级下5.1《多边形》多媒体出现一个这样的题目:证明任意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有学生证明思路是这样:延长ba与cd交于点e,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来证明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360°,但这位老师忽略了一点,任意四边形,如果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延长ba与cd不可能交于一点,所以说,我们教师有时候钻研教材不够深刻,也会在教学中产生误区,甚至会产生误导学生,如果该题老师能够再引导一下学生,我们还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渗透到教学中去了,那么在这堂课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上面起了经典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师在编制习题存在歧义给学生造成的误区
我们学生每天都要做一些习题来巩固当天学的知识点,这样加深学生对当天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如果我们在编制习题的时候,命题的语言叙述、概念、含义、图形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这是对命题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但是许多老师命题时没有再三推敲,使得命题的题意不清,理解困难,甚至无法解题,就会导致学生误解产生误区.如这么一道题: 某宾馆底层客房比二楼少5间,某旅游团有48人,若全安排住底层,每间住4人,房间不够;每间住5人,有房间没住满5人.又若全安排住二楼,每间住3人,房间不够;每间住4人,有房间没住满4人.问该宾馆底层有客房多少间?在这个题目中“有房间没住满5人”、“有房间没住满4人”这样的话是不明确的,可以理解成是一间没住满,也可以理解成是多间没住满.所以说我们编题一定要反复推敲,以免误导学生,数学要求的就是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做题而编题,而是要注意编出来的题目科学性和明确性.
四、机械记忆给学生造成的误区
我们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图简单,也没有注意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反正觉得只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学生究竟理解没有和会应用没有,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如一次大型的考试有这么一个填空题:用反证法证明题目时应先假设 ,有答案大致分为这么三种,有假设命题不成立,有假设结论不成立,有假设求证不成立等等,我们改卷的几个教师也在讨论:课本上是写着应该假设命题不成立,假设结论不成立也能表达这个意思,但假设求证不成立有点脱节,至少要写成假设求证内容不成立,所以假设求证不成立的不给分,刚好我们学校有一个班老师统计他们班有一半以上的人写的是假设求证不成立,我们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给我回答是这样的:“在平时学生用反证法做题的时候,总是有学生会把已知的条件不成立,为了他们好记,我就说假设求证部分不成立,这样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了,而且基本都记住了,但没有想到这次考概念的时候考砸了”.当然这位老师的做法面对具体的题目的时候减少了学生的错误,但学生没有反证法真真的理解才造成这样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盲目追求学生做题时候的正确率,要让每一个学生真真的学到必须的数学,数学是靠理解的,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五、教师的板书随意性给学生造成的误区
学生证明格式范文5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训练 有效性 任务驱动法
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应用文体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写作能力之一。但是不管是对于何种写作能力,其提升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也进行了大量写作训练,但是其效果却极为有限,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并没有因为大量的训练而得到有效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应用文训练有效性不高,制约了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找到可以提升应用文训练有效性的措施就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了。
一、提升学生对应用文实用性的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现阶段,我国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也针对应用文写作课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进行了改革,但是在进行大量写作训练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应用文的实用性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是一门普通的写作课。由于认识不足,因而在训练过程中也不会认真训练,对教学任务也不会认真完成,其训练效果有限就不足为奇了。为此,为了可以有效地提升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从思想上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实用性。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对应用文写作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到应用文是任何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都会经常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使其感受到应用文与日常生产与工作密切相关,从而使其可以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二是以实际例子与经验来说明应用文的实用性。大量的宣传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认识,但是其效果有限。要想真正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还需要老师以实际的例子与经验来向学生证明应用文极为重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非无稽之谈,更不是夸大其词。例如:老师可以请一些工作了的学长、学姐或者是企业的一些职工、领导来学校向学生讲述应用文写作在工作中的用途,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应用文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对应用文的实用性有更高的认识,从而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认真训练。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应用文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自然不必多言,但是由于应用文格式固定、理论枯燥,缺乏新奇,使得老师教起来也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更是毫无兴趣,更不会主动与积极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学习任务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法主要是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中心,其最大的目的是希望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现阶段,针对学生将来岗位能力要求和应用文教学现状,为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训练的效果,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可以采用“讲课任务”的方式,即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讲课任务,在上课之前,事先分配好任务,每个小组可推荐一人到前面讲课,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或评议,老师再根据每一个小组的讲课效果给出教学点评、讲解与成绩。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写作教学取得较高的效果。
三、明确应用文写作训练的目的
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如果写作训练漫无目的,不仅浪费教学资源,更会使得写作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应用文训练中,应该要明确应用文写作训练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高校中,应用文写作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可以撰写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格式规范、语言简练的常用应用文。但是,在应用文写作中,要想使写作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并非易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由于应用文实用性极强,其写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例如通用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等。因此,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要想使写作训练取得实效,老师就需对教学的课时多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文种的使用频率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老师在写作训练教学中制定明确而有效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二是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训练的主要目的。由于应用文内容枯燥、格式固定,很多学生都对应用文不感兴趣,从而也导致应用文写作训练效果极为有限。因此,为了可以改变这个现状,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喜爱写作。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效果,使训练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可以喜爱上写作,使学生可以将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乐趣,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参考文献】
[1]由娜.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J].中国电力教育,2011 (13).
学生证明格式范文6
关键词:思维;创造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要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经和方法。
一、创设思维情景,启发创造性思维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但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它继续不中断呢?
1. 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思考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时是需要通过思考的,而思考是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因此,当教师提问时,应该给学生多少时间是值得研究的。实践证明,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越短,思考的答案通常就比较短,但如果时间延长,一些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更加全面,回答问}比较完整,问题回答的准确率也相对会提高。因此,教师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长短要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几乎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立即回答,一旦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就会继续重复这个问题,甚至不断催促学生回答或者干脆直接给出答案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恰恰是在干扰学生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活跃的思维过程。
2. 教师启发要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步
当教师提问时,应该先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如有需要,教师可给予适当指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不能强迫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和方式思考问题,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以下的例子。
例:如图1: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CD中点,APPM于P,CM平分∠BCE,点D、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AP=PM.
如果有的教师没有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径直提出在AD上截取AD中点N,让学生证明APN≌PMC,那么就可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没能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步。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在备课时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对于这道例题,学生可能会过点M作MNDE于N,证明ADP≌PNM。教师应让学生多讨论,发现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如此一来,就为学生滤去了疑惑。此时,再启发学生,利用CM平分∠BCE,你得到PM在什么三角形中?接着,再启发学生你认为AP能溶入这样的三角形中吗?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办法构造一个有135°角的三角形,这样命题就易证了。
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如何通过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关键是问题是否有启发式,是否能触及问题的本质?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和教学思维的力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
1. 创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一块玻璃被打碎成三块的情景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带第一块碎片回去,包括三角形的那几个元素?”带第二块碎片回去,包括三角形的那几个元素?“带第三块碎片回去,包括三角形的那几个元素?”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触动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为学生学习运用“ASA”定理奠定了基础。
2. 巧妙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引出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上面例题中,教师在学生认知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个新的问题:当点P在DC之间运动(不包括D和C两点)其他条件不变,AP与PM相等是否还成立?学生在问题1的基础上基本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多角度的问题变形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
三、一题多解,激活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例题的讲解可以对解题起到示范性作用,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可以掌握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格式,从而掌握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好的例题还会隐含着一题多解,如果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例如: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时,课本提供的证明方法: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2个三角形 3个三角形 4个三角形
总结规律: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当学完这种解法后,还可以启迪学生多动脑筋,认真思考有没其他解法,尽量拓广思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探索出很多种方法:如: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1)×180°-180°,
(2)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360°。
经过一题多解的讲授方法,学生对考点的理解更透彻,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