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1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为生活。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家乡景物特点和乡村生活的各方面情况。(2)学会说、写有关家乡景物和生活情况及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2、过程、方法目标:(1) 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2)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田园景物特点。(3)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带领孩子们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为自己是一个乡下孩子而感到无比庆幸,无比自豪,去搜寻乡村的美,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活动重点:1、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2、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围绕主题的综合性学习。2、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综合性学习。3、第二课时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
教学准备:1、教师了解学生对田园的认知情况,设计建议学生活动范围和形式;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2、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中了解各方面田园资料,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并收集资料。3、准备表演汇报时的各种用品。
活动过程:
奏响一曲动人的田园交响乐──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眼下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当我们看到大地绽放的第一抹新绿,闻到春日里的第一缕花香的时候,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纷纷走出家门,走进田园,开展了一次《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综合性学习活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分享美丽田园带给我们的乐趣吧!首先有请我们的主持人闪亮登场!
小主持人:
1、我喜爱“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我向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我佩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我渴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1老师们,2同学们,
合:下面我宣布 “奏响一曲动人的田园交响乐”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会现在开始!
这次活动我们分成了四个乐章,它们是:
第一乐章 田园风光无限美
第二乐章 谁不说咱家乡好
第三乐章 乡村生活趣事多
第四乐章 田园诗歌齐分享
第五乐章 你写我画赞家乡
二、展示活动:
1、田园风光组:(田园风光无限美)
这是我们小组收集整理的家乡美景图片,请大家欣赏。
小主持人:观看了图片,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咱们农村美如画,做一个农村人,天天都生活在大花@里!
2、农家作物组:(谁不说咱家乡好)
我们小组收集了许多农家产品,请同学们一睹为快吧!
小主持人:家乡美,家乡好,家乡的水果蔬菜真不少!田园里果蔬飘香,酸甜苦辣应有尽有!感谢这个小组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积累!
3、趣味生活组:(乡村生活趣事多)
我们小组给大家带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小玩具!
小组成员(齐):大家觉得我们小组的玩具好玩吗?请把你的农家玩具和我们分享吧!
小主持人:在乡村生活的孩子,可以随时随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信手取材于大自然,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创造和惊喜,这样的童年才是最有意义的!
4、诗情画意组:(田园诗歌齐分享)
小主持人:我知道诗情画意组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习古诗,还收集了很多关于田园的诗和我们分享呢! 下面掌声欢迎他们为我们表演“美丽的田园我的家园”诗文朗诵。
背诵《24节气歌》和农谚。
小主持人:诗情画意组的表演真精彩!
5、手抄报小组:(你写我画赞家乡)
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作简单的介绍。
小主持人:我们的汇报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下面请谢老师对我们的展示活动做一小结吧!
三、总结活动,回归文本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丽可爱,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的人民。她是孕育和哺育我们的母亲,她是我们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的摇篮。家乡的一草一木,无处不飘逸着可爱的情丝。家乡的蓝图更是绚烂多彩,我们谁不为此骄傲自豪!让我们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为家乡的腾飞贡献力量吧!
(板书: 热爱乡村)
四、在演唱《我们的田野》歌声中结束活动
本次“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但我们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止,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板书设计:
田园交响乐
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2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3
一、拓展同一诗人的诗歌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多是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点,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雄奇奔放,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真实、生动,田园诗人王维笔下恬静的田园风光,爱国诗人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拓展。如教王维的《鹿柴》,可引入《鸟鸣涧》、《山居秋暝》;教陆游的《示儿》,可引入《秋夜将至出篱门迎凉有感》;教白居易的《忆江南》,可引入《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教韩愈的《早春》,可引入《晚春》……这样拓展,作者相同、内容相关、风格相似,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课堂上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主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拓展同一主题的诗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组古诗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主题却是相近的。教学时将同一主题的多首诗进行有效组合,注重其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主次适当,可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的效果。笔者上过一堂“送别组诗”,课堂上引导学生学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重点引导学习《赠汪伦》,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读释疑——角色扮演——感情吟诵”的过程中读懂诗歌,领悟诗歌“以歌相送”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一诗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理解诗意后很快归纳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是“以目相送”;《别董大》中诗人是“以话相送”。学完这三首诗后,又让学生根据译文自学《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进一步归纳出诗人是“以酒相送”。最后,学生总结得出诗人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情真意切。
整合主题相近的古诗,还可以是作者的对比、景物的对比、语言的对比、情感的对比、表现手法的对比等。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会贯通,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三、拓展诗歌的空白处
诗歌是言志抒情的艺术,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人或有意或无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必须借助这个空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诗歌空白处的完整意象,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下面是我教《泊船瓜洲》中的片段。
师:明月何时照我还,照我还故乡。故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此时此刻,也许诗人又想起了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同学们,诗人在家乡度过怎样美好的时光呢?请你想象一下,拿起笔,用三五句话写一个小小的场景。
(学生开始写,写好后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也许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带着全家去郊游……也许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扶着老母亲去看花……也许那是一个日暖风轻的日子,他和老朋友一块儿谈天……
我启发学生在诗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想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领学生联想诗人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为孩子们体验诗人思乡的愁绪做了很好的铺垫。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已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
此外,还可以采用吟诵诗歌、唱诗、诗句接龙、诗配画、题诗书签赠送等方式对古诗的空白处进行拓展,以此丰富诗歌的内涵。
在古诗拓展教学中,我巧妙地依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课标”推荐篇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特点,不就诗教诗,而是把课堂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精读一首,带读几首,用古诗引古诗,借古诗悟古诗,增加阅读容量,倡导学生多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4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1古诗词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2日积月累
(1)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②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③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关于诚信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农业谚语
1、农时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气象谚语: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②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③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④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⑤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关于战争的成语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5)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6)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
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秋天)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秋天)(王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苏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天)(赵师秀)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
(7)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
1、褒义: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2、贬义: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8)歇后语: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歇后语造句: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小明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你因为考了一百分就马上骄傲起来了,所以这次又落后了,真是又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9)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10)课外积累:
1、关于诚信的名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2、农时谚语:①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②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3、气象谚语:
①有雨山戴帽 无雨山没腰
②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③泥鳅跳,风雨到
4、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歇后语:
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②芝麻开花——节节高
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7、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3近义词、反义词总汇
一、近义词
1、观赏—欣赏
蜿蜒—绵延
精湛—精深 安慰—安抚
耽误—耽搁 均匀—匀称
2、款待—接待
鼓动—鼓舞
启示—启迪 隐蔽—躲藏
沉寂—寂静 凶恶--凶狠
3、执行—履行
打破—突破
偶尔—偶然 约摸—大概
流畅—通畅 安静—宁静
4、给予—赋予
沉稳—深沉
开阔—广阔 装饰—点缀
耀眼—刺眼 违背—违反
5、鲜艳—鲜丽
伺候—侍候
请教—领教 断定—确定
安闲—清闲 饶恕—宽恕
6、肥沃—肥美
遥望—眺望
罗列—排列 游览—游玩
明丽—明媚 缓缓—慢慢
7、馈赠—赠送
维持—坚持
器重—重视 教导—教诲
损伤—损坏 朴实—淳朴
8、羡慕—仰慕
企图—妄想
情愿—愿意 踌躇—犹豫
似乎—好像 忧患—忧虑
9、焦急—着急
深重—沉重
媲美—比美 侵蚀—腐蚀
灵巧—灵活 避开—躲开
10、敏锐—敏捷
揭开—掀开
立刻—马上 顿时—立刻
洁净—干净 隐蔽—隐藏
11、繁殖—繁衍
启发—启示
阴沉—阴森 宛转—悠扬
盘问—询问 沉寂—沉静
12、注视—凝视
轻蔑—蔑视
黝黑—油黑 劫难—灾难
趔趄—踉跄 防备—防范
13、素质—素养
弥漫—充满
卓越—杰出 流连—留恋
惊讶—惊奇 仿佛—好像
14、飞翔—翱翔
惊动—打扰
权利—权益 神奇—神秘
痛快—爽快 珍贵—宝贵
15、照顾—照料
酷爱—热爱
骄傲—自豪 鼓动—扇动
骚扰—扰乱 震撼—震动
16、珍惜—爱惜
寂寞—孤寂
辽阔—广阔 清晰—清楚
居然—竟然 温暖—暖和
17、装扮—打扮
照例—惯例
瞧见—看见 率领—带领
倘若—假设 辛苦—辛劳
18、专注—专心
尊严—威严
遮掩—遮挡 赞许—称赞
寂静—安静 更改—更换
19、责备—批评
寻常—平常
公开—公布 固执—顽固
聚集—聚拢 唯一—唯独
20、赞叹—称赞
舒服—舒畅
疑惑—疑问 坚毅—坚决
气馁—丧气 伺候—侍侯
21、满意—中意
断定—肯定
请求—要求 可恶—厌恶
接见—会见 悲惨—凄惨
22、情景—情形
吩咐—嘱咐
饶恕—宽恕 违抗—违背
应付—应对 凶恶—凶狠
24、兴致勃勃—津津有味
嘟嘟嚷嚷—唠唠叨叨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25、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笑逐颜开—喜笑颜开
争先恐后—不甘后人
二、反义词
1、前进—后退
拥挤—松散
保护--破坏 干净—肮脏
善良—丑恶 沉重—轻便
2、踌躇—果断
忧患—安乐
灵巧—呆板 创造—模仿
黝黑—白净 赞扬—批评
3、平稳—波动
偶尔—经常
安静—喧哗 平静—激动
糟蹋—爱惜 乏味—有趣
4、可爱—可恨
赞许—指责
清凉—闷热 怀疑—相信
清澈—浑浊 舒畅—郁闷
5、容易—困难
感激—抱怨
承认—抵赖 扩散—聚集
微波—巨浪 聚集—分散
6、明艳—暗淡
蜿蜒—笔直
精湛—生疏 马虎—认真
生疏—熟练 善良—凶恶
7、朴实—华丽
安全—危险
冷淡—热情 伤害—保护
踌躇—果断 松散—紧凑
8、频繁—稀少
减产—增产
破坏—保护 容易—困难
灵巧—笨重 敏锐—迟钝
9、揭开—覆盖
立刻—迟缓
清楚—模糊 宽敞—狭窄
平衡—倾斜 提高—降低
10、和平—战争
卓越—普遍
沉寂—喧闹 黝黑—白皙
流畅—阻塞 遵从—违反
11、骄傲—谦虚
完整—残缺
坚硬—柔软 糟蹋—爱惜
有限—无限 失望—希望
12、宽阔—狭窄
清晰—模糊
温暖—寒冷 明白—疑惑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13、微弱—强烈
漆黑—明亮
消失—出现 责备—表扬
公开—秘密 固执—随和
14、特别—一般
明亮—暗淡
细致—粗糙 舒畅—难受
坚毅—动摇 容易—困难
15、成功—失败
悲惨—幸福
错误—正确 坚定—动摇
凶恶—善良 违背—遵从
16、明白—糊涂
下降—上升
伸—缩 闲—忙 稀—密
17、垂头丧气—昂首挺胸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花繁叶茂—枯枝败叶
18、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5
一、通过诵读感知古诗文的美
古诗文的语言是一种凝练、贴切、含蓄、优美的艺术语言。它具有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的特点,需要学生悉心揣摩,反复诵读、精读方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文,要从诵读开始,诵读方法主要是仿读、范读、齐读、分组读。语文老师可以先播放教材录音,再给学生范读,让学生掌握字音、分清句词,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强调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通过熟读甚至背诵,让他们读出作者的语气、情感,读出诗词的意境,感知诗词的内涵,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还可以让他们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陶冶情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增添文化积淀。例如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导学生诵读时把重音读在“今朝”一词上,并反复朗读整句诗就能体会到诗的意境,“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表达诗人作为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和伟大抱负。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对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语引入法。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能很快吸引学生,引人入胜。2.竞争法。根据初中生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如古诗文朗读比赛,古诗文成语比赛,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3.想象法。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映入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4.质疑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有兴趣学习。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
古诗文的学习枯燥乏味,也是初中语文最难学的部分。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我据多年探究,总结为以下六个方法:1.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古诗文的理解包括由字词到语句的理解,由段落到全文的理解。理解要做到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词解字,因字释词,因段解句,因篇解段。2.增加词汇的积累。 “词汇”的积累是学好古诗文的关键,是文言文必须跨越的门槛。古诗文的词汇包括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训练,把词汇归类让学生多读多背。3.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古诗文句式特点是学习古诗文必须攻克的难题。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学生熟练掌握句式特点,句意的理解就很容易。4.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古诗文的句子成分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古诗文大多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或是数量词后置,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学会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5.学会补充省略成分。古诗文一些语句有时会省略主语、省略宾语或是省略量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6.掌握一些常用的古诗文文学常识。如: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文名家的生平简历,古诗文中的一些典故。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6
《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两首诗和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展现了儿童在菜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刻画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这三首诗词从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角度描写了农村生活,展现了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乡村风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乡村景色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插图和导语代入诗的意境、画面和体悟诗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性学习,再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2.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诗词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在读中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三首诗词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词中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在诗和词的形式上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诗词时眼前浮出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感悟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看注释和插图,朗读背诵,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三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的生活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诗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感知诗词大意。
【课时安排】
3课时
1.认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的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一、释题导入,初读感知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大胆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4.指名读诗,理解词语。
5.指名说出每句诗的大意。
第一句: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第二句:麦子的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第三句:白天变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走动。
第四句: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二、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地方给了你启发?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出了幽静的景象。第四句写“蜻蜓蛱蝶飞”显得门前静悄悄的,以动衬静。)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点面结合,动静相衬)
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三、拓展阅读
搜集并阅读欣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1.认读《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生字,理解句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3.联想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复习引入解诗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2.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初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3.认读“宿、店”。(注意指导学生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4.解题。你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户外广告牌上见过“宿”,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指住宿的客店,相当于现在的旅馆、酒店。)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二、看图初读知大意
1.故事入诗。
那一天,杨万里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了解景物。自由朗读,杨万里在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黄蝶”;从图中还能想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读通顺。
三、难点理解明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黄蝶
(
)的树头
(
)的菜花
2.读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深”的意思;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诗中的意思就是跑。)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四、吟吟诵诵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交流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路,树上叶子还没成荫。儿童追赶黄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无法找寻。)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把你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预测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色彩明艳,景色美丽;儿童天真,黄蝶活泼,生机盎然;径深人少,田园清幽)
3.配乐读诗。(播放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诗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图文对照背古诗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字外却包含着丰富画面。仔细体会,你能想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桌听听。(交流)
2.同桌互背古诗。
六、学习生字做诗卡
1.指导书写“宿、徐、篱、疏”。
2.制作“诗画卡”(一首诗,一幅画,制作成可随身携带的“诗画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
一径
树头 菜花——静
儿童
黄蝶
——动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亡赖、卧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背诵课文。
3.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3.指导朗读: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一边看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你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句子?
2.生交流:
(1)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①古诗词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锄豆”指的是给豆松土或除草。
②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么样?该怎么夸他们?
③练习朗读。
(2)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①亡赖。
从“亡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②“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练习说话: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
④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子该怎么读出来呢?
(3)感悟景美。
师点拨:
①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想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③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④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村,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呀。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4)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①“翁媪”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什么?(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②理解“相媚好“。
③理解“醉里吴音”。师相机讲解“吴音”,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四、生成画面,读悟结合
1.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边读这首词边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1.浏览资料幻灯片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宋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却遭受奸臣排挤,被贬到偏远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到这里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乡村之景,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直到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来读一读。
清平乐·村居
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