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掷出窗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掷出窗外范文1
近期,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吴恒创办的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在网上迅速走红,“掷出窗外”网站收罗了2004年至2011年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包括有明确来源和受害者的新闻报道,并提供地区、食品名、关键词等查询服务。
5月15日,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阎祖强和相关人员来到复旦大学,表达了对“掷出窗外”网站的肯定和支持。
点评:有人曾在微博上写下这样的诗句:“才饮地沟油,又食瘦肉精。万里蔬果农药,极目皮鞋胶囊。不管三聚氰胺,胜似皮革奶,七日丧命散。子在川上曰:苏丹红好处多!漂白粉、吊白块,三鹿飞越南北,结实变结石!更喜福尔马林,截断水产海鲜,当惊世界殊!”
“掷出窗外”网站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让我们弄清楚在已有的报道中,都有哪些产品是有问题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政府不来做这事呢?按理说,政府资料更详实,证据也更确凿。
电商爆发价格战 将降到7.5折以下
五一期间的价格战还没有烟消云散,新一轮价格战已在电商中爆发。
5月7日,天猫电器城宣布,首次以给商家补贴的方法支持平台上商家打3C数码电器价格战,补贴额度达到2亿元。
5月8日,京东商城表示拿出5亿元对家电产品进行促销;5月8日,苏宁易购宣布,将在本月16日~18日启动“E18五月季”大型促销活动,计划投入20亿元特价货源和4亿元让利额度。
5月10日,当当网对外宣布5月底将针对图书、3C发起新一轮价格战;5月10日,国美网上商城宣布,全面启动“刷新全网低价”的新一轮促销……
一淘网的检测数据显示,从4月中旬开始3C数码及电器商品的价格就不断下降,预计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包括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商品的价格将持续走低。而随着价格战的继续深入,3C数码及电器商品的价格网购平均折扣率可能会降到7.5折以下。
点评:电商竞争越来越惨烈,这是一场必须有人出局的争夺,也是一场押宝未来的豪赌,我们就静看结局吧。
EMS上市 或成今年A股最大IPO
5月4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顺利通过发行上市审核。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6月成立的中邮速递由于设立时间未满三年,按规定不具有IPO资格,其“破格”上市系国务院特批。招股说明书显示,中邮速递首发拟募集资金99.7亿元。如一切顺利,中邮速递将成为今年以来低迷不振的A股市场募资最大的IPO。
在国内业务中,EMS的业务额是国内最大的,占三成左右,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市场份额每年在以2%左右的速度下滑。在淘宝上,EMS因为“又贵又慢”仅占据快递单子的1%~2%。尽管EMS看似四面楚歌,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从市场细分来看,中邮速递并不和民营快递公司在一个层面竞争。
分析人士指出,EMS未来的发展优势主要在四方面:一是网点覆盖面广;二是高端企业客户支持;三是全产业链物流;四是国家政策支持。许多国家企事业单位寄件都只用EMS,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大单业务也只有EMS能拿到。
而从国家政策支持层面来看,EMS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邮政法》第55条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在《邮政法》第八次修改稿中还规定,150克以下信件寄送由邮政专营。曾经有民营快递企业的老总表示,这一规定把民营快递企业一半左右的利润划给了中国邮政。
掷出窗外范文2
关键词:自动痔疮套扎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utomatic external hemorrhoids hemorrhoid ligation with resec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mixed hemorrhoids.Methods 60 cases of mixed hemorrhoid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0 cases in the,group using a traditional,observatio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wound complication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ostoperative wound recovery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External hemorrhoids resection; Mixed hemorrhoids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部位的临床上常见疾病,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又称为混合痔[1]。混合痔会引起瘙痒、大便出血、疼痛、痣块脱垂、黏液外溢等临床症状。自动痔疮套扎术由中国传统结扎法发展而来,是以肛垫下移学说为理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治疗痔疮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便捷[2]。近年来,自动痔疮套扎术在临床治疗内外痔疮上应用较为广泛。我院对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治疗,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1.35±5.36)岁;病程13~29年,平均病程(16.03±3.46)年;合并肛裂12例,低位肛瘘10例,肛肥大8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2.37±4.98)岁;病程13~28年,平均病程(15.38±3.04)年;合并肛裂13例,低位肛瘘9例,肛肥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在手术前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用组织钳取反"v"形切口,先将混合痔的外痔组织剥离至齿线上约0.3cm处,保留三角形皮瓣,然后于内痔基底部进行双重结扎,将部分痔核切除。观察组则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在镜下,显露齿状线及内痔块,固定需要处理的内痔,用碘伏棉球进行消毒后,在肛管齿状线上方1.5~3cm的位置在痔块基底部进行套扎,或将痔块上方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组织进行套扎。内痔套扎之后,在肛缘外取"v"形切口,对残留的外痔进行彻底切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失禁和直肠狭窄情况。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35±1.89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01±1.04)d,在创面愈合恢复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在我国,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女性的痔疮发病率比男性要高很多。引起痔疮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饮酒过量、经常吃刺激性食物、久坐、长时间站立及便秘等[4]。
自动痔疮套扎术自20世纪50~60年代引入临床医学,无需手术治疗,安全简便,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自动痔疮套扎术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出血,可完整保留结构,避免麻醉和住院,术后不会发生后遗症。自动痔疮套扎术通过特制的自动痔疮套扎器在齿线上方1.5~3cm的适当位置,将胶圈套于痔或痔上粘膜的基底部,利用胶圈的紧缩和绞勒减少静脉倒流或供血,减少痔疮淤血或充血肥大,使痔疮缺血、萎缩,使之脱落,从而使痔疮创口快速愈合[5]。自动痔疮套扎术通常用于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但由于内痔外痔兼有的混合痔较多,所以临床上多采用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根据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出血及水肿等现象,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研究表明,治疗混合痔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能使患者尽可能快地恢复健康,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向锋,冯静娟,黄安清.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90例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05):575-577.
[2]刘别影,代述东.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55-56.
[3]周伟进,方芳,戴秋安,等.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2,12(04):348-349.
掷出窗外范文3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性59例,女性37例;20~30岁10例,31~40岁23例,41~50岁31例,51岁以上32例;就诊时间: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在24h内72例,3~5d24例;十二指肠溃疡47例,门静脉高压症21例,胃肿瘤19例,原因不明9例。
1.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同时有呕吐和柏油样便,仅少数只有柏油样便。大部分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而急症手术。
2 方法与结果
急症手术者64例,保守观察治疗32例,其中中转手术19例。(1)急症手术组:64例均有1~2次出血性休克病史。对此类患者采用手术方式为:溃疡病出血采用I期胃大部切除术;切除困难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先行出血处缝扎止血,再行遮断式胃大部切除术;情况极差者行单纯切开缝扎止血术(83例中仅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一般情况均较差,大部分采用各种断流术加局部缝扎及脾切除术;本组无1例行急症分流术。(2)保守观察组:32例休克症状体征不明显,发病时间较长,经保守缓解后再度出现大出血行中转手术19例。本组83例手术中有2例死亡,1例为晚期胃肿瘤术后继续出血,另1例为溃疡病合并门脉高压症出血性胃炎。本组有2例术中未发现明显出血部位,术后继续出血经保守治疗缓解。另1例十二指肠球后壁溃疡出血点经缝扎止血术和局部旷置术,术后仍有出血,经保守治疗得控制。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溃疡病、门脉高压症、胃肿瘤最多见。对此类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是非常重要的。(1)出血量大而急,短时间内即有明显症状体征甚至休克的;(2)反复出现休克征兆和休克的;(3)既往有大出血病史的;(4)内窥镜检查有明确活动出血点或胃腔内大量积血块的。均为手术适应症。
掷出窗外范文4
【关键词】普外科;胃部手术;术后出血;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42-02 胃部手术后所发生的近期大出血是普外科胃手术患者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该病的诊断和处理也都非常困难,经常出现处理结束后再次出血的情况。为了对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本次研究以2005年~2010年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5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05年一2010年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5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9~64周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0例。
在原发病方面,有23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大出血、13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12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胆囊结石并胃溃疡、6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胃癌穿孔、5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胃窦癌。
在手术方式方面,有23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14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12例患者行胆囊切除及胃大部切除术、10例患者行胃窦癌根治术。
在出血与首次手术之间间隔方面,有29例患者在48小时之内接受手术治疗,有30例患者在3—7天内接受手术治疗。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保守治疗方式。其中,有19例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占患者总数的35.2%。15例患者为1次手术,3例患者为2次手术,1例患者为3次手术。另外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只进行了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占患者总数的67.7% 。
2结果
在接受再次手术的l9例患者中,有16例成功治愈,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4.2% ;在接受非手术治疗的4O例患者中,有34例被成功治愈,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5%。
3讨论
掷出窗外范文5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十二指肠成人长度为20~25cm,管径 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外瘘多为外伤及上腹部手术后并发症,属高位、高流量瘘和外科危重症,临床处理困难,病死率在20%左右[1]。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十二指肠外瘘28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8.3岁。本组均经瘘管造影、胃肠造影、B超、CT或手术探查确诊。瘘口位于十二指肠残端7例,球部4例,水平部4例,降部11例,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2例。医源性肠瘘16例,外伤性损伤12例。其中合并胰腺损伤3例,肝脏破裂1例,脾脏破裂2例,横结肠损伤2例,失血性休克4例,四肢骨折3例。伤后24 h内手术5例,超过24 h手术4例。未手术患者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抗生素,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2 临床表现
患者突发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并牵涉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热、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脉搏增快、外周血WBC计数>10.0×109 L-1。其中9例自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样或浑浊淡黄色液体引出,引流量不减少反而增加。4例出现中毒症状和休克,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患者禁食、胃肠减压、控制感染、胆汁回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生长抑素等治疗,10例(35.7%)非手术治疗获自愈;18例(64.3%)手术治疗,早期采用瘘口缝合加空肠浆膜补片和大网膜覆盖处理,建立通畅的胃、十二指肠减压引流,空肠营养造口术,后期作单纯肠瘘修补术、肠袢浆肌瓣覆盖修补等术式。本组28例中并发腹腔脓肿4例,反复腹腔内大出血1例,肠粘连、肠梗阻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system organ dysfuction syndrome,MODS)2例,切口感染4例。23例痊愈出院,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MODS,病死率17.9%。
3 讨论
3.1 十二指肠外瘘形成的原因
本组资料表明,十二指肠外瘘的形成主要是医源性和外伤。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无浆膜覆盖,位置较固定,从脊柱的前方通过,肠管内压力高,肠壁薄,无血管弓,易发生动脉痉挛,外伤及十二指肠邻近脏器的手术后易造成十二指肠损伤而导致瘘的形成,加之胆汁、胰液的浸泡,使十二指肠损伤后更易发生瘘。另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腹腔内大量胰液渗出,进行胰床引流和坏死组织清除时,一旦有十二指肠的过度牵拉挤压甚至撕裂,均可造成肠壁出血坏死而形成十二指肠瘘。
3.2 早期诊断
对有右中上腹部损伤史,出现局限性甚至弥漫性腹膜炎者,应高度警惕十二指肠损伤。B超、CT示腹膜后血肿、积气、腹腔积液,腹腔穿刺液呈血性或胆汁色有助于诊断。文献报道,对胃十二指肠及胆道手术后2~5 d出现右上腹痛伴有压痛及肌紧张,持续发热及白细胞升高,背部疼痛,超过正常术后反应时限和程度时,尤其是经切口或腹腔引流见胆汁色引流液,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应考虑十二指肠瘘。本组有3例死亡患者为复合伤,他院未能及时诊断转诊较晚所致。
3.3 控制感染
感染是导致肠外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引流不畅是导致患者持续腹膜炎、高病死率的根本原因,感染的控制主要在于建立通畅的引流,将高酶、高腐蚀性的十二指肠液引出体外,使弥漫性瘘变为可控制的局限性外瘘。不管何种术式,十二指肠肠腔的有效减压及瘘口周围通畅引流非常重要。此外,还应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根据腹腔感染为混合感染的特点,选用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厌氧菌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后根据治疗反应,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3.4 十二指肠外瘘的处理
十二指肠外瘘是一种高位瘘,在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的基础上,经过早、中期治疗,约10%~50%的瘘口可自愈[2]。本组有10例(35.7%)自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把握手术时机,尽量简化手术,对术后1~2 d发生瘘者,行瘘口修补、空肠浆膜补片和大网膜覆盖,其他行造瘘,均以引流为主。笔者在手术中通常放置以下管道:1)破裂处附近放置腹腔引流管负压吸引。2)经破裂处置十二指肠造瘘管。将一蕈型管通过胃窦部或十二指肠残端、侧壁置入十二指肠腔,放入8~10 cm为宜,并以带蒂大网膜覆盖固定,利用大网膜的吸收修复作用,吸收部分渗液,促进瘘口愈合。3)置空肠营养管。上述3管能够起到充分引流作用,同时能早期从营养管中灌注营养液或从空肠上段逆行置管到十二指肠作引流,起支持治疗作用。在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技术操作中,造瘘管固定用合成线,因其不易被十二指肠液消化,又能在3个月内逐渐被吸收而不影响拔管。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可稍长些,以2周为宜。
3.5 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疾病早期,由于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加上感染致组织水肿、渗出,往往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和负氮平衡。每例患者均建立颈内深静脉插管通道,予全胃肠外营养(TPN),通过3 L袋静滴;另外血浆及人血清蛋白交替输入,维持患者的营养支持,可使患者的胃肠道分泌液量减少,这样既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又增强免疫力,促进瘘闭合。但长期TPN会带来代谢紊乱,导管感染,肠黏膜屏障损害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而肠内营养则可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故一旦瘘得到控制,应尽快过渡至肠内营养,早期经鼻肠管或空肠营养管滴入,约72 h给予能全力500~1 000 mL,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滴注速度,缓慢24 h维持或用泵注射,患者均能耐受。胆汁通过外瘘收集后,双层过滤,回输到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管内。
3.6 并发症处理
对真菌感染和伪膜性肠炎,若患者病情允许,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等选用较窄谱抗生素。停用或调整抗生素,同时加用抗真菌药物。对伴有高热、腹痛、腹胀等中毒症状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减轻毒血症。健康人粪便悬液灌肠能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本组1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经停用抗生素及应用灭滴灵后症状控制。十二指肠残端瘘其瘘出液为强碱性,久之易腐蚀皮肤,应注意保护引流口皮肤,本组予氧化锌软膏涂抹引流口周围,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早期诊断、及时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是全身治疗的基础,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和方式,充分引流和瘘口的处理可以使瘘口自行愈合,提高十二指肠外瘘的治愈率。彻底引流,是提高肠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Li JS, Ren JA, Zhu WM, et al. Management of enterocutaneous fistula 30-year clinical experience[J]. Chin Med J(Engl), 2003,116 (2):171-175.
[2] 秦新裕,雷勇.十二指肠瘘的处理[J]. 临床外科杂志,2001,9(5):271.
作者单位:115000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
(上接第95页)
注: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T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3]。特步他林是一种选择性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兴奋β2受体,扩张支气管,可增加由于气道阻力降低的黏液纤毛清洁能力,从而加速黏液分泌物的清除,其扩张支气管的效果优于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无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显效率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57.5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咳喘症状、哮鸣音、肺部湿音、住院时间等指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吸入特步他林雾化液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96-1397.
[2] 许力军,彭丽萍,唐颖,等.盐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COPD患者气道高反应的临床反应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2103-2104.
[3] 普含信,田杰.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11):21-23.
掷出窗外范文6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也是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基层医院条件的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准确诊断率明显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我院自2005年5月~2008年5月应用微创血肿抽吸术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3 例,女7 例,年龄45~72,平均52岁。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 3~5分1例,GCS 6~9分5例,GCS 10~13分24例。
1.2血肿部位及出血量本组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例,皮层下28例,25 例有不同程度中线移位。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30~50ml 23例,51~100m l6 例,100ml以上1例,平均出血量55ml。发病4h以内手术者9 例,8~12h内手术者16例,12~36h内手术者5例。
1.3手术方法根据CT扫描结果定位血肿部位,以其最大径面为靶点平面,确定颅表穿刺点,穿刺点应选在血肿距头皮最近、无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处。选择合适长度穿刺套管针,局麻后用微型电钻携带穿刺套管针钻透颅骨及硬膜,将套管针送入血肿中央区域。缓慢抽吸液体成分。用低温血肿冲洗液反复冲洗血肿中凝块部分,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1~2万U,夹闭引流4h后开放,冲洗2~3次/d。术后随时复查颅脑CT,脑内血肿清除80%以上时即可拔管。
1.4结果判定计算血肿缩小率(血肿缩小体积/血肿原始体积),以x±s表示。按ADL评分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时机手术后的血肿缩小率、ADL分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血肿清除情况,见表1。
4h内手术者术后第1d血肿缩小率明显高于12h以后手术者(F值为3.84,P
2.2患者恢复情况本组均得到随访,3~30个月,平均21个月。恢复情况:ADL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3例(均为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由Ⅳ级恢复),Ⅳ级1例,死亡2例。术后恢复总满意率90%(ADLⅠ~Ⅲ级者占总例数比) 。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起病急、病死率高、后遗症重,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干预手段。
3.1 手术的时机高血压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min内形成血肿,然后自行停止。6h后由血肿压迫及释放的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损害,是血肿周围正常的脑组织由近及远地坏死、血管周围性出血、海绵样变性及水肿等病理生理改变[1]。这一时期内,如患者呕吐等脑压增加会再次发生出血,形成更大的血肿,迅速加重病情[2]。
因此,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3~4h内进行治疗有可能防止继续出血和减少出血量。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可以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物理压迫和化学损伤作用,防止继发性脑水肿的出现[3],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3.2微创血肿抽吸术的优点微创血肿抽吸术简便安全、时间短,手术准备简单,采用局麻,可在急诊室内快速、早期实施。损伤小,对脑皮质功能区的损害小。创伤小,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利于观察,随时观察血肿变化,随时冲洗。适应症宽,适合体质不良的老年患者。费用低廉,免去去骨瓣手术的二期治疗[4]。
3.3微创血肿抽吸术的缺点对于脑疝、中线结构严重偏移等减压效果不如去骨瓣手术。血肿内凝块较多、大者,需应用尿激酶多日,早期减压效果不可靠。对于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者,术中容易造成出血,应谨慎[5]。
总之,微创血肿抽吸术操作简便、快速易行、可病后早期应用。可有效的阻止血肿在发展过程中对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为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者的进一步治疗、减少并发症提供宝贵时机。特别适用于高龄危重患者,同时也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文,兰万成,陈绍宏.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时间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0(13):747-750.
[2]汪远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8(10):42-43.
[3]穆峰,李小刚,冯健.不同时机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7(6):359-362.
[4]Migneault JP, Dedier JJ, Wright JA,A culturally adapte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diet quality,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hypertensive African-America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n Behav Med,2012,43(1):62-73.
[5]李建华.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7(5):73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