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艺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一、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原则
1、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首要条件是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其次是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园林景观的养护费用及其生态价值。为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信息和材料,生态廊道要使用自然光、自然风和自然水来建立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所以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追求其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2、要创作生活美,再创作自然美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生活美和自然美二者要协调一致,而不能相互对抗,创造生活美的目的是为自然美增色,而不能破坏和压倒自然美。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功能性创造的源泉是大自然,创作的方法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创造其功能性时要以人的基本行为为出发点。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安全、刺激和认同要融合在一起。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开放空间,要能够满足人们的三种基本活动,即生存必须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尺度、场所和领域。景观的空间尺度不能超出20-25米见方,不然则会影响大家的自由交流。
二、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水体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水体的设计要考虑到噪声、气味、深度、流向。水体可以存在于小区的绿地环境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单体景观存在,为了丰富水面的景色,水体中可适当的点缀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现代科技我们可将其进行塑造,产生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效果。水在静态下形成一个静谧的艺术空间,能将四周的景物、树木、建筑甚至天空都映照在水面上,丰富了视觉,动态水景可以利用技术由喷泉,人工瀑布来营造。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水体景观设计自然离不开人造堆石,石岸、假山,每一块石料的选择、摆置都需要经过设计师的思考,而不能简单堆砌而就,对这些细微处的推敲处理,达到“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景观效果,应是设计师的最大追求。
3、亭的庇荫设计
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普遍存在,其形式多种多样,选址灵活,或伫立山岗,或依附建筑物,或临水,与植物配合形成各种生动的画面,产生种种诗情。在亭的四面广植林木,使亭在林中,令人有深幽之感,使在亭中之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质朴感。也可在亭的旁边种植少数大乔木作亭的陪衬,稍远处配以低矮的观赏性强的木本草木花卉,人在亭中既可观赏花,又可庇荫休息。树木少而精,以亭为重点配置,树形挺拔,枝展美丽,保持树木在亭四面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三株以上应注重错落层次,这样乔木花卉与亭形成一幅图画。
三、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4、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其它
山、石、河、林,它们都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将它们合理重组,设计出形式各异的园林景观。从面一直分解到点,每一个细部设计,都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的精致。细节决定成败,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软硬景观结合处、铺装花纹衔接处材料拼合、建筑的立面种植设计等,每一个小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每一点都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这些设计都不是简单的几张图纸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设计师、建设者很好的沟通合作。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2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1园林景观设计的概述
城市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面貌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可以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园林艺术对植被、景物组合以及各种生态因素进行重组后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就是园林景观设计,加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把绿色植物的自然美与城市的环境相互融合,为城市美化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环境。
2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2.1园林景观表现形式单一
园林景观设计和简单绿化是不一样的,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时,使用简单的绿化方式是不能满足人们要求的。如果在城市建设中只是使用常见的树种和植物进行绿化,就不能称之为景观设计,进行多样、丰富、规模的选择树木的种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在一起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园林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从目前的现状中看,问题是非常多的。与现代园林景观相比,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形式、种类过于单一,设计观念上缺少创新性,不能适应城市景观设计对园林景观艺术的需求。
2.2园林艺术设计观念与时展不符
因为受到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园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较多,这就导致园林设计师们对视觉元素不够重视,应用较少。对植物只是进行简单的配置,体现不出设计林,达不到预想效果,因为对树木生长以后的状态没有考虑全面,有时还因为树木的生长形态导致的杂乱无章,完全没有将美学效果体现出来,根本体现不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准则。基于此,我们要是想让城市建设变得更好,就要尊重和谐统一的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有实用性,还要有视觉美感,这样才可以满足城市建设从可持续发展。
3园林艺术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几点建议
3.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上,重要的就是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城市发展离不开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方面,要注意多样性的选择,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因此达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3.2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景观设计是以满足人民喜欢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只有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大家的心理诉求和精神愿望才会被吸引,景观园林中真实的艺术欣赏价值才能很好的实现。将人文思想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第一要把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整合,只有可以把空间和景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的大潮中形成了自己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因此只有在景观设计上将文化和艺术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景观和建筑环境的结合,重要更符合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带来舒适、置身大自然的感觉,增加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
3.3园林景观设计中现代艺术气息
现代化城市景观的建设,要以城市发展的脚步为前提,其中既要包含传统文化元素,还要体现现代的设计要素和形式美法则。而且还要参考西方发达股国家的艺术要素,将设计美感发挥到最好,将最好的效果呈现给世人。
3.4因地制宜植物配置的选用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师要考虑到气候、水土、地势等因素,将地域性的因素考虑好并结合空间、艺术设计进行应用。园林景观的建设轮廓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要与当地的地势和地形融合为一。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3
关键词:建筑景观;建筑环境设计;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前进,我国城市居民也稳步身高,需要的城市建筑也相应逐年增多。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带来了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等各式各样的垃圾,植被被广场、公路、建筑群等所替代。这些问题给城市建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土壤失去了保水能力。雨水很难再回到土地,地下水位极度降低,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城市的严重缺水。给人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不便,甚至有些城市出现用水危机,给城市的发展空间带来潜在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逐年增加,基础设施更是不堪重负。而且,城市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无法排除,柏油公路吸收的热量无法散去,因此形成了“温室效应”也难以解除。城市内部更是噪音连连,夏天闷热无比,城市里的粉尘颗粒也无法通过流通的空气顺利排出。人们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更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严重低下,这将会毁掉一片土地。
城市建筑环境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
2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
2.1以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为基础
宏观环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自然条件等,它们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大体走向。而微观环境则指建筑所处的基地情况、周围的建筑物及自然风貌、以及精神环境和文脉关系等.这些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大体。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设计建筑,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避免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好的建筑环境的设计要以一个好的环境保护体系为基础,做到既美观。又不失自然环境保护的艺术设计。拥有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系统,城市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会出现各类资源污染问题导致的资源短缺状况。
2.2注重追求设计的个性
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除了注意环境保护,与周围的建筑物合而为一.具有功能上、外观上的和谐一致,更要重视的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与独特。
一位优秀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将人文情感、自然科学、社会信息、审美情趣等各种有关居住者的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需要了解历史文化古迹、异国风情、原始文化、海底世界、热带丛林、民族遗风、动物世界等各类能够促进灵感产生的知识。从这样丰富的素材里,才能够挖掘出更具特色、更有个性的设计作品。可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要有好的作品,必须深入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建筑环境设计考虑。
2.3突出现代的科技技术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有特色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涉及到了城市的规划、平面功能的划分、结构体系的确定、设备的选型等等方面,是一项十分精致的工作。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在结构上、技术上也要求更高。现在正是出于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与高艺术特色相融合成为目前设计者的发展趋势。建筑师也朝着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科技手段发展设计。适应人们在智慧和情感上的需要。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假如现在的人们只就使用原始的石块建造房屋,那又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术才能设计出美观的适应人的需要的建筑呢?而正是由于社会高科技的发展,才有了更优秀的材料供人们使用,这样才能够建造出优秀的艺术品。也能有一番优美的建筑环境。因此,不断地向高科技、深领域发展建筑设计才会使建筑环境艺术五彩纷呈,才能探索出新的局面。
2.4回顾自然人性
除了高超现代的技术、注重环境保护,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还要注意回顾自然,注意体现大自然给的美好温馨。现代城市的居民常年居住在人口众多的喧嚣的城市。难免有对大自然的崇尚之情。更有一些对大自然持有特殊的审美观,他们喜欢大自然的这种人性已经变得格外普遍。我国有很多建筑师就是从体现自然人性审美情趣的中国山水画中感悟出、激发出不朽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例如,桂林等地岩洞里的钟乳石的照片被放大为宣传广告画;苏州园林的人造山、水、亭榭构成的小中见大的意境等。这些种种现象都表明人性回归自然的追求。
这种人类的回顾自然人性成为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面旗帜,人们已经被飞速科技的发展撕裂了人性。追求这样一种美也就成为了人类情感与欲望的转移。设计者的建筑就要多从这方面考虑。比如取风向而不取阳光。人们喜欢大自然景观。喜欢有自然景观的陪伴。
2.5重视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的整体性是建筑创作中的环境意识的核心。建筑和建筑、建筑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中的建筑物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需要相互的交流对话。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将建筑的功能以及外界一切事物衔接成为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体系,从而实现环境的整体性。
建筑创作设计不仅要创造和谐统一的“环境建筑”,更要造就出“建筑环境”的多彩整体,这样有利于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带动环境艺术的整体提升。
3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实现
设计出了同时满足使用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后,才能完全的实现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目标。通过施工者的认真努力作业.一张完美的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图纸就将变成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环境艺术品了。
4 结束语
自建筑事业飞速发展以来,建筑物对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植被的破坏、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不断地产生。我们应该注重时城市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共存。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考虑,探索出多姿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让我们把握住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轨迹.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方向吧。建筑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建筑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一个好的建筑环境才会让人们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对于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就更应该深入研究。让建筑环境设计变得科学化、系统化、精致化、人性化,才能实现拥有更合理的建筑景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责任更是重大,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甚至需要深入的探究。
通过以上论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从各个方面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地域和历史文化等条件,并结合各个学科,整体构建与周围环境统一和谐的城市建筑环境。“以人为本”的环境意识让人们想要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会让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求更高。
参考文献:
[1]陈世坤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田.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15)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4
【关键词】公共艺术;景观艺术现象;人文创意;文化环境
设计伴随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已成为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生活之需。由于现在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人们日益注重自己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其中的公共景观艺术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新型艺术设计。
公共景观艺术,在古时便已有了发展,故宫、江浙庭园、岭南民居、那些华丽隆重的雕龙画凤,雅致精巧的装饰局部,富于人情味的生活用具,与使用者的现实生活交揉在一起,它们都证明公共景观艺术在那个个性纷呈的时代已经硕果累累。中国历来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艺术遗产也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光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如商周青铜礼器,汉唐陵墓和明代永乐宫壁画,还有四大石窟的壁画与雕塑等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为公众活动而创作,像祭祀、装饰黄陵以及进行宗教活动,因此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都能被当时的公众广为接受。
“公共”一词是相对于“私密”而言,私密之外的所有领域和场所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领域,是公众可以自由进出、交换和享受新鲜的地方。只有具备公共性的地方才真正具有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这儿更多的是强调“公共”的性质。尤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
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天的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工业化所带来的人文建设和环境景观问题显得日益尖锐,现在的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单纯的实用功能,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舒适享受,这时就应该通过景观的有机整合,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建筑、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能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的需求。
一、理论上的公共艺术
从理论上来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公众参与的程度是艺术的公共性的重要方面,建筑、设计、雕塑、壁画等是具有大众性的艺术,他们直接向公众展开,不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它们都与公众构成一个共同的公共空间。公众的艺术经验以通俗的艺术趣味反映出来,这种经验是与其生活世界是相一致的,在当今社会,生活的艺术趣味不是由专门的艺术教育和艺术训练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与生活之中。在艺术的公共领域,做为公共景观的设计艺术应该面对公众的反应,它是大众的、通俗的。正因为如此,公共艺术在形式上要迎合公众的趣味,力求使公众在通俗趣味的潜意识中实现其功利性的目的,并注重宣传、教育、感化的功能,这样正好映证了格林伯格的说法,任何古典的艺术都是通俗艺术。
由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艺术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城市文化景观艺术的环境建设,它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看到巴黎、汉堡、纽约的美景,都无不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其中城市公共景观艺术创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国际上,户外大型公共艺术通常称为景观艺术,像大地艺术、纪念性大型构筑等,许多优秀的景观公共艺术作品也成为该地区或国家的标志之一。欧洲人是很懂得环境与生活关系的“一群人”,包括平常市民也懂这方面的道理和要求。他们追求一种生活环境的卓越和愉快并把“美术”放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周围的环境很有诗意也很惬意。
二、中国范围内现阶段的设计
从中国社会情况来看,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艺术设计属于初级阶段。由于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公共景观艺术实践开始较前活跃,各地文化广场的相继建立就是明显的例子,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都相继建成文化广场,但很多公共景观艺术实践却处于零敲碎打的无序的个体状态,在我们的周边都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何使之更愉快、舒适、有意义,是我们的艺术应该扮演好的角色和任务。艺术应对环境服务——对人的服务,并通过此,使自我能为别人服务。这在东西方,情况都是一致的。
北京市民都很喜欢王府井大街上的一些反映老北京风情的雕塑景点,他们为什么会喜欢呢?原因就是满足了老百姓们怀旧的心理,还有就是可以和雕塑“零距离”接触。“因此艺术家、媒体如何引导市民欣赏各种风格的公共艺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老百姓不一定欣赏抽象艺术,因此设计师的作品应该引导市民深入关注环境。
公共景观的艺术设计能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但是我国的许多城市和地方在追求经济发展中,常出于一些官员们的追求表面“政绩”,或由于开发商们的利欲心,快速建造出大量既无景观艺术价值,又无长远文化价值的建筑垃圾,那些所谓的景观艺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一种是人为的破坏,许多广场群雕像被人为损坏多处,这已经司空见惯,这些都是对景观的一种破坏,我们应该杜绝这种现象,尤其要提高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让不好的现象不再发生。
三、世界范围内现阶段的设计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城市化能够直接引发社会公共景观艺术建设的迅猛发展,而作为艺术性的创造物,公共景观艺术或多或少地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精神品质,不会完全附属于城市肌体中起支配性作用的经济力量。对于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人们在大体上都是有共识的,就是希望用公共艺术来装扮我们的城市,美化城市、增添城市的亲和力。这种共识还可以做进一步的阐释,比如有助于营造现代都市良好的环境氛围,调节人的精神与情感世界,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公共艺术其实不仅仅是把较大尺度的艺术作品展露于可供公众出入的公共空间之中,客观上,它还要求艺术具有对许多“同质性”较高的社会群体进行对话的可能,并要求可以用诉诸大众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来予以沟通。另一方面,公共艺术并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或样式上的前卫性,它同样可以表达人间恒常的理性与普通情怀,而并非要显示精英的孤芳自赏或对大众的训导。在多层次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尤是如此。如果说,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的文化价值的话,恰恰是它与它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一起,被社会公众引伸出更为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的核心之中。而非只作为公众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当然,在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民主社会中,公共艺术极易受到来自不同文化取向或政治见解的社群的异议和论争,这已被国外公共艺术的实践所证明。然而,这正是其“公共性”及“公共参与”的真实反映,也正是公共艺术与社会产生双向互动的必然表现。它往往起着培养一个民族的公共意识,锻造市民社会的品格及其公共精神的潜在作用。
四、对景观艺术设计的思考
公共艺术在推进城市化的物质进程中是具有自己独特作用的,它能够为城市的经济搭起桥梁。然而,有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就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给这些城市增添魅力的公共艺术作品是某种功能性考虑的直接产物,具体到单个的作品,它的产生必定有它的特定的上下文关系。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气氛的塑造从来就是自然和历史地形成的,以为依据某种高明的政策就可以在短暂的几年时间里创造出奇迹,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事实上,一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风貌的形成要远比建筑一大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或立体交通系统来得复杂,科学论证、专家权威的讨论以及发动市民参与之类的办法在处理这类问题并不是总能得心应手的。对此,我们在思想上应有充分的估计。
在进行本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中,我们正在呼唤着公共艺术时代的到来,这首先需要大众的自身意识和行动。应该说,在当今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不能仅停留在某种宏大的纪念性、歌颂和宣传的模式中,而应该使公共艺术与景观的设计,更多地深入到市民百姓的社区生活空间中去,并以亲和、自然、愉悦的伴侣的姿态公众对话,引发互动的审美效应。城市的发展意味着人与自然的疏离,人的生存与环境、生态、资源的冲突。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根本上也反映着人与文明的关系。文明的进程不应以家园的失落为代价,家园不仅意味着适宜生存的环境,也意味着人类为寻找和谐的生存状态的精神需求。只有在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家园才能与文明和谐共存与发展。艺术作品的精神性首先是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体现出来的。
“伟大的艺术家从来不是迎合观众,而是征服观众。”这句话可以用来评价美术史上的历代大师,但公共空间面对的并不是主动接受艺术的观众,而是任何可以进入特定场所的普通市民,他们的意见足以毁掉任何和他们的趣味相违背的东西。在这儿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与公众的集体经验的冲突;艺术家在画室里思考的东西,个性的追求、自我的表现、材料的实验、形式的探索,都远远超出了公众对公共景观艺术的传统知识所能容纳的程度。事实上,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并不都是公众的责任,艺术家完全沉浸在自我表现中的这种前卫意识注定只是一种实验室的艺术,如果要进入公共空间,一定要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
五、小结
总之,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要倡导艺术对公众社会深度的人文关怀,以及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长远维护相结合,从而逐步建立起无愧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艺术形态。公共景观的艺术设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不要让市民觉得那是一种他们遥不可及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J].1997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5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商业化设计;多元化思维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类造物与创形而派生出来的概念。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要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和谐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离不开对造物的冥思苦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借此调节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到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经济的繁荣,社会从各个方面对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会生活时时刻刻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思潮和观念影响着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的设计文化思想领域,也在经济趋同的潮流下,向着文化趋同的方向发展。如何借鉴和发展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传统,以建立多元化的设计思维格局,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思考,也成为设计界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叛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相随,到处可见。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同哲学、宗教等一样,都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则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也同样如此。当代的设计是否也应该这样,使得若干年后,后人看待当代设计时,认识到它体现了文化的演进和发展。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或“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概念。因为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是人类中某个民族所创造的,同时,民族的特性也较多地集中在文化中。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的活动,正因为这种特质,使设计受市场和技术的制约,经历了设计流派的更迭,设计文化的变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调节,社会导向的双重制约之下,现代设计始终以“创新”为法宝而完美着生活。
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设计也在延伸,是否可以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从设计的客观存在与设计师的主观意识上,转移到把设计本身置于文化领域内,从客观的文化价值形态中进行分析。设计作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一些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方面都可称之为设计。微观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囊括其中。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其中的人可分2种:主观形态方面的人(即设计师)和客观形态方面的人(即大众群体)。
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文化还存有一定的差异,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地方,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总会遇到困难,做好一项设计与大众接触时却得不到认可,最终结果是设计被改的面目全非,使得设计师在做设计时索然无味。紧跟着是庸俗不堪的设计,严重污染了文化视野。大众群体认为在接受设计师作品时,往往感到很多地方不尽人意,殊不知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下。经济发达的地方,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设计师耳濡目染,带有一点崇洋思想,加之大众群体也有类似思想,一拍即合,经济的地域性差异,设计的这2种影响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代文化浪潮夹杂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乡差别加大,传统工业中,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群体和工业商品经济对市场的无情打击,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高耗薄利导致了民间工艺的萎缩,民族艺人的流失,这一切都在继续。
从价值观的角度上,也同样使得设计师在变。现在说设计圈里能解决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设计的人就是大师。陈汗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看到这个标志时,即有中国的文化情结,又具现代设计特点。靳埭强先生在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水墨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律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他在现代建筑中融入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
设计的成功,本就在于应有“根”、有“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深植于每个中华人心中,不管承认与否,它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创作观和审美观。有根有意的设计可以枝繁叶茂,无根无意只是浮萍一叶,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设计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扎根于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生活和文化是2方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设计要提高,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念,将2者有机融合。民族文化仍是在创造新时代时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着明天的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终结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影响力。当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与大众沟通配合的问题,寻找相同的切入点,即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商业化设计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不是相抵触的。
在现代设计中,在这个物质繁盛的时代,商业的需要似乎成了一切的需要,只要看看周围车站、路边、公交车身,便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新形象取代了交流的目光,设计如果仅仅为了造型和金钱而去改变甚至是扭曲设计本来的面目与初衷,很难想象每天生活在繁杂的视觉噪音中的人们会愉快放松吗?设计还能称之为设计吗?如果设计只是为了促销,满足现在大多数商家自私利益的话,那就太埋没设计师的智慧了,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思想,不仅仅是喧嚣的叫卖和一坛死水般的模式。而是向人们传达一种充满人性的关怀,让设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设计者的初衷应是紧系着交流与沟通,无论是传播者也好,接受者也好,我们共享着的不仅是物质的空间,也同样共享着视觉空间。即使是商业设计也一样承担着一种与社会文化沟通的作用,因为对于设计而言,内容是给定的,必须经过设计者的头脑思绪加工创造,以一种大众都能接受和喜爱的方式传达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片面的把设计看作是商业化的附载体,仅仅与商业挂钩,更应运用一些元素,来体现一种文化,而文化本身就意味着生活。设计的完善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在不断探索寻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塑造着自己,体味着各种和谐与矛盾。物性的昭示与束缚,人性的领悟与抗争交织在一起,在摇摆中交错着前行,寻找着光明。
参考文献
景观艺术设计范文6
1 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优秀的景观作用。
1.2 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 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 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