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网练习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纬网练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纬网练习题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有这样一节内容为《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经纬网”,这节课主要讲述的内容不是地球上真实存在的,空间思维感很强,还要利用不存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太不好理解了,以往的学生都是学得一知半解,最后也不能够理解透彻。今年我校新购进一台数字星球系统,我们就利用先进的设备给学生上课了,反响还不错,一堂课下来就有80%的学生看明白了,并且能够做题了。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数字星球系统在“经纬网”一节中的应用。

一、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把经纬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经纬网”一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经线和纬线,包括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还要做经纬线的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平面的多媒体把经线和纬线打在屏幕上,让学生看看,纬线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经线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即可。呈现的图像都是平面的,而经纬线是立体的,学生缺乏想象力,不能想象出立体是个什么样子的,听的时候还能含含糊糊地明白点,一遇到做题的实际应用上,就不会了,错误百出,状况不断,不是这错就是那错,讲好几遍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数字星球系统就不一样了,它所呈现的画面是立体的、多元的、动态的,教师只要打开球形投影仪,经纬线的特点就都显现出来了,学生只要通过观察一看便知经纬线的形状、方向、长度的这些特点。这让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有利于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把经纬网的知识立体、全方位呈现,突破难点

学生在认识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之后,进入到了学习的难点,就是利用经线和纬线交织的经纬网定位。这是利用地球上不存在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纬网的定位实际就是在地球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方便查找事物,应用于航海、军事、勘测、测绘、计时等等方面,用途较广。但要想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普通的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经纬线的平面图,描点定位,说出经纬度。这种方法是学生不能把平面想象成在地球上的立体的位置,所以定位总会出现错误。

数字星球系统立体、动态地呈现出经纬网,学生就能利用看到的立体图像,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为做好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打开球形投影仪,图像开始转动,经纬和纬线交织的网清晰地呈现,这时学生的思路也是清晰明了的,让学生过目不忘。例如,我们做了这样一道题。

判断图1中M点的经纬度是( )

A.40°N,20°E

B.23.5°N,0°

C.40°S,20°W

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可以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呈现的图像完成,一是找0°纬线,按照上北纬下南纬来确定,有0°经线就按照左西经右东经判断。二是看变化,如果图中没有0°,我们就通过观察度数的变化来确定,对于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对于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经纬网的应用实际就是判断所在的半球,判断所在温度带。立体、动态的数字星球系统画面把这些知识点整体呈现,学生一看就会了,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也大大地增加了。

三、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提升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学生对于新知识会学以致用是关键,新知识的学习完成后加以巩固是必要的,在做练习题时,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形成空间概念,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可事先把题目按小组分好,然后各小组分别到数字星球系统的球形投影仪前观察,找出答案。用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弥补个体间的差异和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新知识,都有进步。

经过数字星球系统在“经纬网”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会程度由以前的67%上升到现在的98%,这是可喜可贺的,成绩的取得不忘数字星球系统的功劳。

(责编 田彩霞)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2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亟待改革,不但要解决师资问题,引入专业的地理教师,或者让现有的地理任课老师多接受培训,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解决教学上的方向问题,改变地理教学中太强的功利性目的,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功利性目的 学以致用

 

我本不是地理专业的老师,只因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我曾经教过一学年的八年级地理,所以,我一来到这所地处乡村的中学,就担任九年级的地理教师。九年级本来没有地理课程,只是中考科目的综合科包含有30%的地理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我县才特意开设了一周一节的地理课。

在这一节的地理课堂上,主要是复习七八年级的地理内容。七年级是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大洲地理,八年级主要是中国地理。这个似乎不会成为什么难事。但上了几节课下来,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实在是少之又少,就连基本的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如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很多学生还不会看经纬网,还会混淆经度、纬度等知识点。他们是记得“横纬竖经”的规律,但就是不能把它应用到地图上,就是不会看图、读图。这不是个别现象,有几个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也有同样的困惑。那天,还有一个成绩排在全级前三的学生问我这样一题目:从清远运1000只清远鸡去广州,应该选哪种运输方式?当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怎么了?难道学生们已经把七八年级的地理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还是这些现象里隐藏着一些问题?我决心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回顾一下,当年我们读初中时,地理是不用纳入中考范围的,后来初中升学考试改革,把地理也列入到考试范围,并把历史、地理、生物合为综合科。同时,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地理科目一般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课。看看我所教过的两所乡镇中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专业的地理教师。他们要不找几个不够课时的老师,一人教一个班;要不找几个行政领导把整个级的地理课“瓜分”了;要不就找个别年纪比较大的教师把整个级的地理课“吞”了。之前的那所中学,更是找了两个代课老师,分别负责七、八年级的共14个班别的课程。现在的大部分乡村中学,也是找了其他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窃以为,这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了——师资不足。

虽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上地理课,但不一定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了。回顾一下这几年来我校的地理成绩,也不赖呀。每次期末考试,地理成绩都在县的中等稍上的水平。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所乡镇中学,还是可以的。这个成绩,有赖于老师们的勤快,他们经常印一些试卷、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把题目做熟、记熟。特别是个别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更是让学生把单元测试卷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因为根据这几年的期末考试出题规律,地理期末考试的内容就是从单测卷上抽取下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成绩自然就上去了。不过,学生们的成绩鲜有满分的,因为他们只是靠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稍微把题目变一变型,需要转转弯的题目,学生就不会了。更有甚者,我们的上级领导也在开学大会上强调“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用教了,以免浪费时间。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更是让地理老师的课堂围绕单测卷来转了。老师教学的方向,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是软性问题,那么地理教具问题就是硬性问题了。在我们学校,地理教具也很缺乏,连基本的地理教学挂图也不配备,不用说地理教学演示道具了,更不用说在校园内建一个“地理园”了。同时,学生们的《地理填图册》也不能一人一本了,只是三个学生配一本了,以致有些学生想做做读图、填图练习也不能了。或许,三人配一本《地理填图册》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商有量,互相探讨,互相帮助。但是,现在农村的地理教学,很少取用这种教学模式的。

地理教学,不但需要合作式教学,更需要直观性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教学地图了,单纯去读地理书本上的地图是不足够的。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理原理,有了教学地图的帮助,学生们就能容易理解了。如讲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时,只要把东南亚的政区图展示给学生看,就可以看出东南亚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位置了。老师不用多费口舌,学生也能直观地从图上看到。同时,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点时,需要把知识点与地图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学生能够多练习读图、填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也需要用到《地图册》或《地理填图册》,但现在,这些资料都不足。记得几年前我在另一所乡村中学教八年级中国地理,那时候是有教学挂图的,我每节课都借助挂图让学生认识中国地理中具体的每个地理事物,或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与位置,或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我国的气温分布、降水分布,或具体到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或某一地区的交通情况等等。甚至让学生出来讲台,先听老师说出某一地理事物,然后让他在挂图上指出其具置。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地理填图册》的相应练习题。上课时,我还把相应的地理趣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到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成绩也上去了,在期末全县统一考试中,有五个学生获得了满分,在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也获得优异的成绩。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3

一、小专题板块化复习的方法

学习地理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思维模式,思维建模就是构建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的科学思维模式,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培养地理思维模式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搞清楚基本的思维模式,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从而让学生知道应从哪些角度去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并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如进行区位分析时,思维建模如图1。

方法1:建构学科模型

(1)利用已有的地理模型。师生之间必须通过交流、讨论、归纳、综合,积累、熟悉、理解这些常见的地理模型,建立学生心中的知识模型,提升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心中会形成一个牢固的知识模型。

(2)运用推理的方法,由浅入深,有效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遵循“理想一现实”“单因素分析一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逐级叠加)”的模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如下页表1)。

(3)注重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建模。真正有效的建模是应用过程中自主建模,而变式训练是实现学生自主建模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固有的模型,通过适量的变式练习,通过交流互动,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让学生熟知已有模型中的差异因素,完善已有的地理模型,提高对模型的应用能力。

方法2:运用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如图2)

二、小专题板块化复习的模块选择与教学处理

小专题板块复习一般是在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同于第一轮复习。这时很多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这些弱点既有知识层面的,也有能力层面的。因此,制订专题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专题内容中体现出来,以保证专题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研读新考纲和新课标,以及新课程下的考题

2. 在知识板块框架内整合考纲考点

把考纲上分散在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以及初中地理中的相关考点整理归纳到相应的知识板块中,这是高考小专题板块化复习策略与方法的关键。

3. 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专题板块

在这一点上,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可以不尽相同。但必须关注“四点”:常考点、能力点、热点、错误点。

4. 高考复习中可供选择的主要专题

知识重心专题。专题1:晨昏线;专题2:太阳高度;专题3:大气运动;专题4:气候形成;专题5:地壳运动;专题6:地域分异;专题7:河流(以XX河为例);专题8:洋流分布;专题9:自然资源利用;专题10:自然灾害;专题11:人口再生产与迁移;专题12:城市形成与发展;专题13:区位分析(以XX为例);专题14:交通点线布局;专题15:环境问题分析范式(以XX问题为例);专题16:可持续发展之行动;专题17:世界重要地区;专题18:世界重要国家;专题19:中国区域差异;专题20: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专题21:跨区域资源调配。

方法技能专题。专题22:经纬网地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23: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24: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25:区域比较的方法。

解题指导专题。专题26:试题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专题27:思维过程的环节与线索;专题28:地理事象的阐释与表述;专题29:地理问题的论证与探讨;专题30:选择题答题技巧;专题31:综合题答题技巧。

三、小专题板块化复习的典型例题讲解与专题训练

1. 精选精编例题和练习题

选取的试题应该具备知识的广度和立意的多角度性,并着力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认真领悟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解题方法、答题规范和评分要求等。改编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三种:改变试题立意,改变试题情境,改变试题设问方式。

2. 采用“说题”的方式评讲试题

(1)说题意。让学生领会试题的命题意图。

(2)说条件。在解题时,使学生明确题中各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挖掘隐含条件,是展开思维的基础。

(3)说思路。掌握合理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规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4

关键词:地图串联;启发式;效果;综合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在初中阶段,地理不是中考科目,长期被视为小学科,相当多的学校是把主科教不好的老师当地理老师使用,专业性可以想象,还要求地理老师不能留课外作业;学生受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对日常地理学科的学习不重视、不参与,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几天、临急开坑、临时抱佛脚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想法在当前的中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

然而,如何在平时课堂效果几乎为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欠缺、考核范围又广泛、时间又非常紧迫的状况下(复习时间大约只有4~5周,共8~10节课),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备考工作,考出优异成绩,成为摆在我们初中地理老师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因此,地图是地理考试中不变的主题。在初中地理毕业会考中,为了与高考接轨,近几年来,读图分析题型所占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为此,我在复习中结合影响学生复习效果的原因,实施了地图串联启发式复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影响学生复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1.读图分析综合能力不高是影响学生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大部分学生在读图、用图过程中,由于地图技能没学好,往往在遇到读图分析综合题的时候不知所措,不能把图例信息转化为一些实际的信息,即不能提取有效的信息来答题,尤其在一些叠加图中,学生的问题表现得更严重。如,等高线地形图叠加海拔高度判断、叠加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叠加方向判读。

2.空间思维能力的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复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空间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过程,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因素,答题的关键需依靠学生的地理观察与形象思维能力。

3.图像的迁移能力障碍也是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图像的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图像的转化、知识的迁移能力,由直观的图像引导出事物的原理及应用。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部门把中学地理学科列为是文科,故此,一贯的看法认为地理和历史、政治学科一样就看记忆力,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可事实上,地理试题的解答,必须要理解透知识点原理,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需要由一图联想到多图及知识点,因此,图像迁移能力低下成为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地图串联启发式复习法在复习课上的应用实践

1.地理分布图要尽可能地获取多种地理信息

地理分布图是多考、常考的一类图,在复习中必须重点加强。此类地图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尽可能地获取多种地理信息:(1)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交通位置、经纬网范围等;(2)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城市、地形区、山脉、河流、铁路等;(3)读出重要物产;(4)读出工农业、人口等要素的分布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2.复习地理等值线图,着重引导学生找数字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好各种知识

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人口密度分布等均属于常见的等值线图,用以表现地理现象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

这种等值线图的复习,我采用的是讲练结合法,由于等值线图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形态变化等,判断出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这时候带领学生复习有关的知识要点:如,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1月和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400 mm和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等,认真分析题目,选用适当的知识点得出答案。

3.统计图的关键是关注数据的大小和图形的变化

统计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地理统计图可以分为线状图、柱状图、扇形图、饼状图等类型。

在这些图片的复习中,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析的一般思路:(1)线状图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对曲线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2)柱状图看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3)扇形图、饼状图要看图例或文字说明,对图片呈现的地理项目进行“内容再现”,看清图中的比例排序关系,思考图例对应的地理项目,找出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做出科学的解决办法。

三、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策略

1.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偏科现象明显严重。

(2)读图用图的观念意识还没有养成。

(3)学习方法落后,复习的方法单一。

(4)教师对考点和重难点把握不到位。

2.处理策略

(1)端正思想,强化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我在接新班后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跟学生上一堂学习态度纠正课,用大量的事实告诉学生,这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有意义、终身有用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环境问题,结合新闻时事,及时指导学生将这些事件落实在地图上,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有关的自然地理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学习运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强化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在期末复习阶段,再一次强调学科的实用性,并结合读图串联启发式复习法,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2)进行读图技能指导,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提高读图能力。

在复习评讲读图练习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程序: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地理界线,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来龙去脉,准确地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提高学生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

(3)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对同一幅图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多图并用,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多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要站在命题者的角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去设计复习练习题。

有心观察的老师都会发现,一般三年内的考试命题方向大致是相似的,在已经深刻理解、吃透教材重难点的情况下,可以“猜题”,即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估猜考点,然后进行练习题设计,做到重点训练、人人过关。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学生平时测验、练习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漏洞和缺陷。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保证知识结构框架的牢固性。

参考文献:

[1]张秀萍.浅谈初中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3).

[2]张君燕.利用参照物“一线相连”巧妙串记地理知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1).

[3]张海亮.简析中学生地图学习的障碍.地理教学,2011(22).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5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实施过程;有效性

回顾以前的高三地理教学,感觉在复习过程中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而凌乱,覆盖范围广。由于知识、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所以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完了也忘光了。如何做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复习工作,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地理复习的有效教学。

一、注重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应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做到胸有成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地基和骨架,对于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掌握,切忌死记硬背,而应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高考出题的重要特点,通常是引用一些素材和课外知识,构成新问题的背景素材,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无论怎么考,其考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综合的思维网络,才能适应高考,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地图学习,抓住地理的核心内容

地图是地理的无形语言,只有学会看图、读图、析图,才能够在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背景素材解答地理问题,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而且信息量更大,可以说学会看图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时一定要有一本比较权威的地图册,最好全校用同一版本地图册,这样就可以把地理要素的分布、地理规律的体现都落实在地图上。例如,在中国地理复习过程中,可以看以下几种地图,即:中国的政区图、中国的气候图、中国的地形图、中国的水系图、中国的资源图、中国的农业分布图、中国的工业中心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图、中国的民族、人口、城市、商业中心图等。逐一看图、识图、记图、画图,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还要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地图的练习。例如,地理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理景观示意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地质构造图等一系列,只有熟悉这些图的特征和解读方法,才能够学好地理。

三、注重空间思维,加强地理的能力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是大多数文科考生所缺少的能力之一,而地理学科对于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成为制约考生成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等值线及其应用,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大气运动规律和原因分析(三圈环流),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学习方法。例如,对空间定位和地球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条重要经纬线去记忆,通过这些在脑海中形成的完整经纬网,想象地球运动起来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运动特征等。

四、做好全面复习,掌握地理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成功、有效学习的保障,那么,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复习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有重点地去复习,做到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和纠错。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有针对性,有重点,才会提高学习成绩。

五、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整合训练。基础知识为学生答题提供依据,专题复习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整合训练,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知识体系,促使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六、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高三复习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

1.讲,要有针对性,除了讲重点、难点、考点、热点问题,同时还侧重复习过程中易错点和混淆点的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

2.练,以限时训练、周练、阶段测试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训练的试题要抓住考点,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间的渗透能力。

3.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考后及时讲评试卷,讲评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考点。考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既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技能,但不要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精选试题,目的是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题目类型,研究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和解题规律,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题型,迅速确定答题思路。

七、建立“错题本”,分析失分原因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测试很多,因此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有错误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这样,教师每讲完一份试卷,学生就在“错题本”上将错误改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学生再重新看一下自己曾经做错的题加深印象,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长此以往,对于做错的题,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审题、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测试中获悉,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易错、易混知识点没有落实好;

2.审题能力欠缺,阅读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其中审题不清导致的失分居于失分原因之首;

3.对教材的内容不够熟悉,知识网络不健全;

4.知识迁移能力较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

5.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书写不规范,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完整性;

6.考试中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答题技巧欠缺。

八、注重考试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最终都要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虽然高考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就目前来说,高考依然是我国选拔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1.提高审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重点的字词要划出标记,只有读懂题意,解答问题的落脚点才正确,因此审题能力很重要。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教学和考试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地理术语表达,不能太过口语化,尤其是一些学科专用名词。

3.培养书写规范能力

往往有不少学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经常出现错字、别字、拼音字等,这也是高考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书写答案时缺乏条理性,主次颠倒,因此,在平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答题的习惯,尽可能用数字把要点标记出来,先主后次。

九、注意高考相关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收集准确,我们复习才会有针对性,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历年高考地理试题和省内各地区的一模考试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使复习目标与高考命题最大限度的接近,并从中发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核心知识点出现的频率、分布等,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相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对于辅导内容的删减、复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更加准确,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完善、改进、交流,制订可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教学,从容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谢春燕.浅谈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09(05).

[2]王智力.高中地理教学第二语言运用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