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本学期的努力方向是学生的作文训练。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四年级二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作文习作的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用最俊秀的字在黑板上抄写好词好句和学生一起朗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做课文预习作业,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2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本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体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
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本学期语文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学校远程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本期,我们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练,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大作文紧扣课标一单元一写,既有章法,又有创新。
四、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本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挖掘学生多方面潜力,通过各类活动与比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本学期我们除了组织学生参加了县、镇有关活动外,我们还举行了缅怀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观看“中央电视台2010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写观后感、古诗文背诵默写竟赛等活动。把每次活动作为每个学生学习、锻炼、培养兴趣的机会,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综合素质。
五、把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本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师形成了一个共识:通过培优辅差工作,大面积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组里每位教师都拟订出培优辅差的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把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六、以公开课为平台,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本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每位语文教师承担了校级公开课,教师们互相听课,并及时点评,指出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各位老师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老师甚至上了多节公开课,如郑老师为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几乎上遍所有的班级,每上一次都有很大的提高,参加县优质课获二等奖。王主任带头给老师们上示范课。王主任不管是哪节课,每节课都是对外开放的,也可以说每节课也都是公开的,每节课也都是很考究的。由于各位老师潜心钻研,精心设计,本期“同课异教”活动开得比较成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向老师的课激情充沛、温馨亲切、循循善诱;宋老师的课舒展自如、洒脱奔放,并有衔接拓展创新……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周老师自从担任七(5)班语文教学工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研读教材、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上。每天早上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给我们年轻老师做了很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周老师快要退休了,但是从不以老教师自居,不论是老课文还是新课文,都认真对待。教学个案详细,不仅备内容而且备教法;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从字、词到阅读,从课内到拓展,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备课。上课充满激情,下课落实到位,工作顾全大局、雷厉风行、兢兢业业。值得大家学习,值得大家钦佩。?
七、加强备课组活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组内活动,研讨教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本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以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每周星期一的第六、七节课我们七年级语文组老师聚在一起,确定单元目标,探讨课文主旨,研究〖1〗
课文教法、学法,探究课文疑难盲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扎实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八、继续实现“三清”策略,扎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洋思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也是一种精神的写照,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爱岗敬业,同时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还需要把教学和教科研扎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学生身上。本期继续实现“三清”,要求语文教师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扎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天天只见老师忙碌的身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3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语文的教学的阶段性任务也随之完成。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将语文教学工作做好,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4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应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
2 网络阅读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为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为学生开辟了自由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教学手段上,那么,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它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交互性,为课外阅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网络阅读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阅读信息的丰富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在百度还是谷歌中键入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相关的网页,资源之丰富是其他阅读资源无法相比的。
阅读的兴趣强 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阅读比读教材等传统阅读方式的兴趣高,这主要是因为网络阅读的新鲜感。而且网络阅读资源图文声情并茂,时代性强,更易于学生接受。
阅读的成本低 这个成本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劳动代价。有一位教师这样描述网络资源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集中一批网络资源供几十人同时研读讨论,却不会让几十人都买到或借阅到同样的书籍。的确,有了网络资源,就不需要花很多钱去购买书籍,在需要阅读时,打开网络、搜索、下载、阅读,一气呵成,避免了许多的资源浪费,节省了相关的费用。同时可以通过“链接”,轻松地从中了解相应的一些阅读方法、他人的阅读评价,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这些优势,将信息技术手段和语文学科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并有条理地指导学生的网上阅读。在传统语文学科的教学车上装上信息时代的轮子,让语文学科在信息化高速路上奔驰。
3 如何有效实施网络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网上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把学生课外阅读的视线引到网上阅读,使他们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
1)推荐一些网络美文,吸引学生目光,培养网上阅读习惯。从七年级开始,在班级开辟“美文品读角”,从网上下载一些美文段落,师生共同品读。同时进行美文推荐比赛,让学生自主搜索网络美文,阐明推荐的理由。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上的阅读资源,有利于网上阅读习惯的培养。
2)通过教材选文,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提升网上阅读的品位。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知道,真正要让学生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仅仅靠读一些美文是远远不够的,经典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网上阅读有了一定的关注后,教师就应引导他们由阅读短小精悍的美文转到阅读经典作品上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出自名家名篇,如《智取生辰纲》节选自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杨志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将何去何从?从而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水浒传》这部原著。这样,教材与网上阅读的链接就形成了。
加强网上阅读的指导,提高网上阅读的效率 学生的网上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自主阅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要放任自流,相反,要加强网上阅读的指导。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
1)要依据年龄特征进行指导。阅读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才能取得最大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推荐阅读书籍,使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有目的地选择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对七年级,向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格林童话》《繁星》《春水》《西游记》等童话性、趣味性、情节性比较浓的作品;对八年级,建议学生阅读有关人物成长历程的作品,如《草房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对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可以让他们阅读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性浓的作品。
2)要根据阅读的阶段特点进行指导。阅读的阶段可以划分为阅读的初始阶段(感知文本)——阅读的深入阶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意思)——阅读的反思阶段(反思文本、质疑文本)——阅读的内化阶段(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根据阅读阶段的特点加以指导,使学生阅读有序,使网上阅读落到实处。其具体的做法是:每推荐一本书,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个痕迹包括摘抄佳句、概括内容、对作品的质疑、自己的反思或体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这些痕迹及时进行指导、沟通。
3)要构建网上阅读平台,规范网络阅读的内容。当今的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也良莠不齐,特别是网络中的一些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在指导学生网络阅读时,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手中的资源帮学生构建网上阅读的平台,规范他们网络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主动摒弃网络文化的成人化、信息泛滥等缺点。
加强网上阅读效果的评价和检测 为了让学生对网上课外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交流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价,能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能使学生把握网上课外阅读的方法和原则。所以,一般会安排一些活动,如交流阅读心得、读书演讲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唱主角,收获网上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喜悦。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主体;效果
我们在阐述语文教学诸因素关系时,常常进行着这样的界定,即教师主导、教材媒介及学生主体,这表明了决定语文教学发展方向及效果的主要支撑因素仍然是教师、教材及学生,因此,我们在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时,应该把目光更多体现在对这三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知识的积淀与智慧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开发与利用好教师资源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突出以下两点,首先,内外兼修树形象。学科教学中的移情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往往会从喜欢一个老师转向对这个老师所任教学科的重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塑造自己外在良好形象向学生展示个人无穷的魅力;通过形成并丰富自己的内在教学个性,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期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学科。鉴于以上认识,教师平时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水平,注重提高自己品位,科学界定师生关系,自觉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主导下师生互动的教学局面,以自己得体的言行感染学生,引导并形成学生一定的“向师性”。同时,教师要针对语文课程涉及面广、综合性特征明显的特点,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语文教学策论研究,始终体现教师学习者的角色,为自己有效驾驭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顺水推舟应趋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诸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教材建设意图的变化、主体参与模式的变化、教学评价机制的变化等等,其中的诸多变化甚至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范围,这给教师教学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强烈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作出相应、合理的调整,因此,教师要勇于教学反思,善于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巧,以便更好适应语文教学对自己的要求,并最终使自己在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方面产生积极体验。
二、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桥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载体,开发和利用好教材资源符合教学双方的共同需要。语文教学中,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体现两个原则。首先,教材内容次序的灵活把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按部就班,一味依据教材编写顺序进行教学的做法,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喜欢津津乐道的话题进行教材篇章次序的调整,突显开放、包容的教材使用观,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教学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初中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普遍心理,尝试将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一文进行教学前移,力争通过本课教学提高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真正贯彻教材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其次,教材篇章文字的删减有别。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简单的传送,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和加工,变抽象、静止的文字资源为生动、灵活的文字资源,不断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诚然,语文教材建设的优点不言而喻,教材中所囊括的篇章也是经过专家审慎精选得来的,但是,在教材建设时效性及教材使用地域性特征仍然存在的前提下,我们教师还要对教材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把能够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直接影响,或者对语文教学能够起推动作用的篇章进行适时的补充,相反,则进行必要的删减,从而增强教材文字的可读性,当然,教师任何对教材文字的增减都应该结合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实际、情感需要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加到语文学习中来,又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作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普遍共性及因人而异的各种特质丰富着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一般而言,初中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找准切入点。首先,迎合学生心理。新课程背景下,宽松的课堂氛围、开放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逐步表现出“我口说我心”的情形,初中学生本来敢想、敢说、敢做的特征得到了有效的满足,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时,应该迎合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过程,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通过运用诸如提问式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培养学生勇于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初中学生好动及好奇的心理还表明,我们教师还必须拥有宽广的视野,择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自然,给予学生亲近社会和自然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感悟,领略自然的美妙,让学生对自然充满遐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其次,挖掘学生潜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探究发现、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机械的教学做法,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繁星》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包括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包括通过网络搜寻等方式罗列作者巴金曾经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童话以及杂文等作品,以便使学生通过此过程更加认识作者及其创作思想,提高语文学习效能。
四、结语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改;校本课程;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72-01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巧妙地渗透地方课程,大胆地进行课改实验,加大校本课程的应用。
一、深入实验学校,了解校本课程
2015年平襄学区教研室申报立项了省级课题,并确定了课题实验学校,研究并确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同时也选定了七年级和九年级为实施班级。学区教研室人员在2016年10月走进了平襄镇徐川中学(课题承担学校)、平襄镇店子学校(新课改示范学校)、平襄镇安家川学校(课题延伸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教师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校初中语文课改上。这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有一定的特点:徐川中学的“小主人”教育,培养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形成了该校独有的语文教改体系;店子学校互动式电子教学全面展开,教师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编写教材课件,七年级~九年级都开展了网上作文课,电脑动画是学生的选修热门,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安川学校则利用社区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在社区“通渭小曲”的发源地――安川学校所在地和其他学校互动开办了民乐班、通渭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班,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曲艺文化,激发了学生崇尚生活、欣赏艺术、表演艺术的积极性。通过对这些学校的学习,校本课程的实验已全面展开,新课改的研究由表及里,为学区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成立壮大课题组,开发校本课程
学区教研室通过对辖区学校的走访调研,了解了各学校的不同做法,历练成钢。平襄学区决定成立辖区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壮大课题研究力量,组织各校精干的教师队伍从事这方面的攻关,把校本课程的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到课题的研究中,如发掘校本课程资源的渠道、办法,校本课程资源的内容、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及属性等。同时致力于研究校本课程资源如何课程化,怎样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结构、实验步骤,以及校本课程资源的配套师资队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教研室充分发挥各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所处社区资源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农家书屋、工厂、农村等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利用互动式信息化资源。在挖掘资源的过程中,课题组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挥黄土地的特点,把地方产业特色列为校本课程资源。课题组还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把网上求知作为校本课程的资源,编写与本校相适宜的初中校本课程丛书,为教师开拓性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便利。
三、依目标开设实验课,实施校本课程
课题组将各校初中八年级作为实验班开设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在七年级和九年级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实验观摩和公开课。学校协同课题组成员对每一节公开课都进行研讨,不仅研究教法是否得当,而且研究该校本教材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探究需要。在安川学校八年级开设的“通渭小曲的演变”课,以学生逐步掌握曲艺的演唱技巧、乐器的弹奏为前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曲艺文化对心灵的润泽,养成了一种心态明亮、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七年级和九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中,课题组除按课程表上课外,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听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校本教材的热情。同时,要求学校中青年教师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多搞调查研讨活动,每一节校本课程都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四、有效地实践总结,提升校本课程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学之后,学区教研室进行了阶段总结和反思。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课程,是教学和课题研究的崭新领域,已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建构的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以往学科的教法模式相比更具有优势,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研究的一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从实施情况看,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开展极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安川学校的“通渭小曲”演艺班,其内容紧贴地方文化,唱腔曲调是学生耳濡目染的家常调,学生能很轻松地融入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校本课程的运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而且在课题的研究中还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法,通过校本课程去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推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努力で笥镂男1究纬炭发的生长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合理利用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形式多样的语文校本课程,以满足学习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