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民道德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民道德建设范文1

 

关键词:社会公正 道德 道德建设  

  

“从现代伦理学意义讲,社会公正是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是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公平分配,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和秩序的公平合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成员的普遍公正要求和行为规范。”(李萍:《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页)可见,社会公正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重要社会因素。因而,探讨社会公正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于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公正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社会公正是一个复杂概念,它涉及多个领域,就公正类别来看,有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法律公正、道德公正等。但任何一个公正都蕴含着道德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究社会公正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尼布尔认为:“社会将公正而不是无私作为它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它的目标是为所有人寻找机会的均等。”(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把公正看成是社会的第一德性。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者库柏认为:“公民的品德的总则是‘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广泛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德不可能仅仅是一种道德境界的倡导,也不是对自我利益的简单超越和否定,而是一种在恰当的机制下达成的公共和个人的‘双赢’。”(王云萍:《库柏对公民品德的研究及启示》,《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而麦金太尔则直接把公正理解为是一种美德。从上述理论路径思考,我们不难得出社会公正乃是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社会公正对于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形成和社会美德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公正观念一开始就塑造着人们是非善恶的观念。一个缺乏公正观念的人,也必然缺乏是非善恶观念,没有友谊、情感和信赖,往往唯利是图,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道德人格的基础。公正作为一种社会的力量和道德力量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一种纠正和激励,作为观念的社会公正并不是苍白无力的,相反,它对人们的生存世界常常具有扳道者的功能,它对人们行为动机的形成、价值观念的选择和道德目标的达成是有直接的浸润作用。现实生活诸多事例已经表明,由公正体现的正义感,是道德人格的脊梁。其实,公正不仅是人们道德观念的生长点,同时也是建立社会道德新秩序,即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社会伦理的秩序往往因公正的衰退而式微,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始终与公正观念的确立和公正制度的建立联系在一起。可见,从人们伦理道德观念形成的角度看,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二、社会不公正现象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  

公民道德建设范文2

 

关键词: 公民社会、公民道德、道德权利、   

 

一、道德权利:公民道德的题中之义 

“公民”(citizen)这一概念来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制国家,其原意就是“市民”。在古希腊,公民就是住在城邦中的自由民,他们着重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界定公民权利。对古希腊人而言,权利就是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的资格,公民权利主要是政治权利,它是公民社会的根本。而在古罗马时期的公民,则强调法律对公民个人和公民团体利益的保障,特别看重个人私有权或公民权利的私人性,这对近代以来西方公民权概念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从自然法的理论出发,把公民权看成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自由平等权利,而在社会中实现这种自由平等,就必须使国家保障人们自由支配自己的意志和行动。资产阶级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之后,就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了“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的原则。全体公民在法律上都是国家的主人,因而也是国家的公民,所以,在西方形成了“公民意识即权利意识”的传统。

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上是属于臣民社会,即没有实现国家与社会、个人的分离,个人是从属于国家的,是国家中的“子民”,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公民概念。臣民社会的基本构架是单向度的国家权利与个人义务,即国家拥有无限度的权力,而个人则有尽不完的义务,从“五伦”“十义”到“三纲五常”,都是义务性规范。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专制造成了权利与义务的严重失衡,而这种失衡反过来又强化了封建的专制统治。因为一个社会的人民,如果没有权利意识,就没有自保意识;没有自保意识,就只能企盼“青天大老爷”的出现,统治者就可以为所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真正保障公民权益的社会,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路线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范项目“法治社会中的德治问题研究”(01JA72004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建华(1959——)男,湖南桃江人,哲学博士,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周蓉(1979——)女,湖南衡阳人,中南大学哲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们对公民社会的特性缺泛应有的认识,甚至出现过公民权利普遍遭践踏的局面。因为经济上的高度计划性指令和政治上的绝对服从,使得在道德生活领域也是主体性丧失,尤其是无权利可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不仅在法的意识上而且在伦理意识上,都明确了权利意识。现代法把保障公民的权利看作是法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与现代社会的公民伦理意识相一致的。所以公民的权利意识,不但是公民社会的法治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伦理要求。

权利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首先体现着保持个体人格之独立性。现代文化环境使个体人格通过法律权利的保障而从社会整合中独立出来。在依法治国中,不管是与自然人人格相关的一些权利诸如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婚姻自主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择业自主权等,还是和法人人格相关的一些权利如企业(公司)名称权、所有权(经营权)、产品的商标权等都以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下来。这些权利规定,从本质上讲是使各种法律主体更加个体化,突出其个体存在及其能量的释放,从而也使个体在法律权利的营养中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可见,倘没有法律权利的营养,则自然人与法人便无法以独立的人格生存和发展,从而也很难保持个体人格之独立性。 

    其次,权利精神体现人的尊严实现和人格的完善。权利的道德意义就在于依据道德应该得到的东西,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应享有的道德自由、利益和对待,包括道德选择的自由,人们在一定道德关系中的地位、尊严和受惠性以及道德行为的公正评价。从而使道德主体因行为高尚动机和社会的公正评价而产生生命崇高感,产生被尊重的愉悦和满足感。R·冯·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举例说,一个英国游客为了保卫古老的英格兰权利,为抵制旅店老板和车夫的过分要求,宁愿为此花费十倍于他被索要的钱财,也要讨个公道,索回自身在精神上的利得。这样的争权利难道不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怀吗?相反,在侵权者面前一味地容忍退让或者任意地割让权利,尽管也可以说是“自我牺牲”行为,但决不属于高尚的道德精神,而是出卖或牺牲公正的卑鄙!权利的品德和作风不仅直接表现为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还表现为对肆意侵犯权利现象的反抗和斗争。一个人对自身正当权益的追求本身就是对善的、幸福的期待和向往。而如果他是出于对肆意剥夺自身权利行为的反抗,那么他就具有抗恶的意义,从而道出了“为权利而斗争”——权利精神的道德意义之所在。 

公民道德建设范文3

群众文化指代的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工作之余将自身作为主体和对象的基础上,使用到社会活动这样一种形式,积极的开展群众文化性艺术活动和娱乐活动。其所涉及到的领域是比较多的,也具有比较强的渗透性,内容较为丰富,是一种以自我欣赏为主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群众文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载体

在现代化城市中,社区是基础和细胞,在开展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的推行社区文化建设是具有一定的现实以的,与此同时它也是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功德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在开展这一项活动的基础上可以使得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某些层面之上也是可以对社会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的,所以就应当在社区中开展具有群众性的公德教育活动,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为了能够使得社区中成员的社会公德自觉性得以提升。在社区当中,只有构建起来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氛围,社区成员才有可能自居的遵守有关的社会宫格,从而也就能够在实现社区团结友爱、民主法治以及安定有序这几个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精神调节作用。为了可以使得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公民自身的参与性占据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群众文化可以使得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到的群众文化起到的精神调节作用。只有在公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将道德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之上,让数量众多的人民群众从中获得一定的益处,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陶冶身心这样一个目的。由此可以见得,群众文化本身具有的精神调节作用,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

另外一个层面上,榜样起到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崇备至的。人民群众在工作之余,开展的一系列身边模范人物学习学习等活动,其实是可以在某些层面上促进道德文化建设的发展的。模范起到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单单是可以给人们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的,也是能够师爹公民自身的意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也就能够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各级政府组织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去。

宣传教育作用。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公民展开的道德建设工作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为了可以使得工作的质量水平及其发挥的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一定需要充分的应用到群众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既然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及到了群众文化活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载体,那么如果可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并使得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想要使得公民道德建设工作逐渐的完善起来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呈现出一种日渐提升的态势,这和群众文化互动在基础知识普及领域中起到的作用是存在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群众文化活动是具有一定的宣传和引导性的,也是可以使得参与到活动中的人们接触到很多以往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从而也就可以在传达我国各级政府在某一个时期颁布的政策方针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范文4

关键词 伦理观 小悦悦 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02-02 文献标识码:A

1 伦理观基本内涵

伦理观又称道德学说,这一关于道德的科学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伦理观的另一个理论特色是它与近代“劝善的”伦理观相反,把社会关系放在首位,这是道德理论的根本性变革,因为有了这一规定,道德理论才具有了彻底性的可能。伦理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的根源和本质决定了在当今社会重塑伦理观的重要性。恩格斯曾指出,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不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更是经济关系的产物。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为解决这些矛盾冲突,调节社会关系,逐步产生了一些行为准则和观念,这些行为准则和观念就逐步构成了道德。归根到底道德是人们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2)论述了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道德原则。恩格斯认为,爱情应以男女双方的平等互爱为基础,因此决不能将它仅仅归结于或体态美。现代爱情、婚姻、家庭方面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就是“互爱”原则。

(3) 道德观念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决定了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独立存在,同时又能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恩格斯指出,道德观念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后,会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而存在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方面来说,道德观念并不一定与经济、政治发展总是相一致。另一方面说,道德对经济基础甚至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能动的反作用,这一能动反作用就是道德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 当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现状

2.1 当今我国伦理状况缺失的表现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尚不健全,在中国连续十年GDP增长9%的高速发展情况下,却发现在经济发达的背后,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国民伦理危机。南京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案例的发生警示着当前社会伦理缺失的现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引起了社会上一系列的讨论与思考,反思者或是归咎于媒体,或是责难于制度,或是不满社会麻木,或是批评法律不够周全,独从自身的角度对此事进行自省和反思者极之罕见。

2.2 缓解当今我国伦理状况缺失的必要性

通过我们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伦理状况的缺失问题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价值实现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的有机结合体。前者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对社会的正当索取:后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每个人必须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自身价值的真正实现。而现在诸多违伦理,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增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当前要进一步加大道德建设研究力度。

3 伦理观对当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

3.1 伦理观提出要正视社会道德的缺失

当今我国经济虽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形成利益团体,每一个团体的利益又与其他团体的利益具有不一致性。为了实现团体利益的最大化,每个团体都形成了自己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也就难免会出现道德观念上的碰撞与冲突。伦理观的相关理论科学地论述了这一思想。那么,在面对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道德缺失现象,一方面要重视它,认识到道德缺失是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地看待,不要过分夸大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影响。要充分的认识到我国现存的道德缺失现象是经济社会不发达的表现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倡导,我国道德建设会有长足的发展。

3.2 伦理观提出要理性对待公民道德缺失问题

当前社会因为各种冲突的存在,伦理缺失,但是这一问题不会永久存在,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指出道德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道德是随着经济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恩格斯曾在当时存在的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特殊的道德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这三种道德代表同一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民道德缺失问题也必将得到解决。

3.3 伦理观提出要重视道德建设

伦理观提示我们要重视道德建设,因为道德对经济基础及整个社会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满足了人们为了自身生存和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需要,同时道德的激励功能又满足了人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人格升华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现今阶段,全社会要从新树立马恩的伦理观,在正确的马恩伦理观指导下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人生行为,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具有崇高道德追求的整体行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利于我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姜迎春.伦理观的理论特色与实践意义[J].学海,2005(3).

公民道德建设范文5

*市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过程中,以建设“信用*”为目标,以宣传《纲要》为核心,分解层块抓教育,创新载体促深入,健全机制保实效,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全方位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公民道德建设。

分解层块抓教育。*市从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门、各乡镇,级级设立教育领导小组,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划分出多个重点教育层块,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一是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了“从政为民、讲究官德”教育。从市委理论中心组到各部门、单位,全部制订学习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开展全面、系统的学习教育。二是在工业企业中开展了“诚实立身,信誉兴企”的主题教育。在企业中组织开展了一次学习《纲要》大讨论,并对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了全面推广。三是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争做四有新人”教育。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进书本、进课堂、进学校的“三进”活动;组织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联谊活动;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公民道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开展了“小公民在行动”、“小帮手在行动”等活动。四是在城镇中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市里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事情做起,用实例教育市民。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常抓不懈,唤起市民的公德意识,促进市民道德规范的养成。五是率先在服务业开展了“放心工程”创建活动。教育从业人员诚信为本,文明服务,守法经营,做到让消费者放心、让群众放心、让社会放心,形成了打造“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创新载体促深入。为了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营造浓厚氛围,增强教育效果,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通过出动宣传队、宣传车,设立宣传“一条街”,设置宣传板、散发宣传单,利用公交车进行流动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中宣传。为了扩大宣传层面,市委宣传部组织有关部门制作了公民道德宣传板,深入到农村各乡镇、村屯进行巡回宣传。在市区的主要街路上设置了公民道德宣传灯箱和永久性公益广告牌。市新闻媒体也从多角度开辟“道德”宣传专栏,挖掘典型人和事开展宣传,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扩大教育效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推荐、宣传公民道德先进典型活动,使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市还将公民道德建设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在“三下乡”活动中增设了公民道德宣传内容,在文贸夜市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公民道德建设有关内容加入其中,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利用兴办中国北方白鹅交易会的有利时机,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争做文明市民,诚邀八方来客的热潮。

健全机制保实效。为保证公民道德建设有序地进行,*市从健全运行机制抓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强化督导,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一是健全责任机制。首先解决了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力求抓实抓好。其次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发挥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作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肩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助推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二是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并完善了《市民守则》、《市民日常行为规范》,使之更具有实有性、操作性。农村各乡镇、村也完善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一些部门和单位也相应制定和完善了行业道德规范。三是健全督导机制。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抓出实效,加大了检查和考核力度。由成立了督查组,对各单位、各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情况,限期整改,严防走过场,搞形式。通过督查,增强了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实践,目前,*市贯彻落实《纲要》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公民道德教育效果正在凸现。各行各业及广大人民群众既成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又成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受益者,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传播者,道德素质的提升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公民道德建设范文6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按照《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解决当前道德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为保障,从基本道德规范入手,从具体问题抓起,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以后,我局把学习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职责,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周密部署。结合我局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措施,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把公民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形成一个全体人员关心、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道德建设营造浓厚的氛围去年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纲要》内容,深入地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充分利用标语、画报、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各种宣传阵地和多种宣传形式,形成了有效的道德教育平台,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探索机关干部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重视道德实践,为群众参与道德建设提供平台 道德建设溶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行为当中,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我们通过实践的教育,来提高大家的道德素质。近年来,我们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当中,进一步地突出道德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我们组织了“文明执法”、“与社区共建”、“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还利用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爱护环境卫生、争当文明市民的责任意识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干部职工道德意识的增强,有力地推动了道德建设的稳步发展。

四、解决突出问题,为实际工作提供助推力我局在道德建设的问题上,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宣传,更重要的是关注在群众当中反映强烈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社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为整个社会文明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极大地增强了干部职工对道德的认识。

五、完善行为准则,为干部职工日常行为提供规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当中,我局结合实际,细化具体化公民道德纲要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使我们的道德由完全的自我的一种修养变为由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职工日常行为,使机关公民道德建设持续地向前发展。总之,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全局党员干部的道德风尚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