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1

1、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有优势。愿人们更明智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的精神。

2、这是现实世界的美景。每个人都在发展,都在进步;每个公司,每个单位都在发展,都在竞争。在商品市场竞争的大潮里,没有欺诈,没有假冒伪劣,都在出真品,出精品,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品味。大家各呈绝技,互相取长补短,充满了人文关怀。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人情使竞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竞争中的温情与关爱,竞争中的亲情与友情,使人们的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竞争中大家互相提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竞争的结果是,水涨船高,提高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

3、彼此之间的正当竞争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不择手段地去竞争,恐怕这就不是竞争的真正含义了。真正的竞争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彼此竞争,在比赛中互相进步。然而某些人的不当竞争,甚至会触犯法律。

4、“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蕴涵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竞争不排斥合作。

5、我感觉到了竞争给万事万物各行各业带来的活力,我体会到了人情对竞争的催化作用,我看到了竞争与人情的完美统一创造的美好的世界。

6、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

7、竞争无所不在,压力也无处不存。只要你有所作为,只要别人对你有期望,你就会有压力,就要去竞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你就会进步!

8、竞争不论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言,他都起着促进作用。所以,大家快行动起来吧,拿出你的信心勇气和实力来,与你身边的强者斗一斗,尽全力去战胜他。

9、竞争使人积极向上;一个人在竞争的最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至少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他必定会拿出自己所有的实力,拼尽全力去竞争,去拼搏,从始至终,他始终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奋进。所以说他始终在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梦想,在不断的进步。

10、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和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意。

11、生活显然不像斑马与豹子般弱肉强食,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你看江河湖海,到处都是千帆竞渡。你看城市乡村,处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众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驿站,每一瞬间,我们若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得老远,或是淘汰出局。因此,无论你是斑马还是豹子,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向前奔跑。

12、竞争,你是一只无声而又充满激情的乐曲!我想: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可以在竞争的赛场上奏出华丽的乐章。

13、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4、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句话充分地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谈起竞争,也许你会想到的是残酷,友谊的破碎,事业的衰败。但这仅仅是停留在其的负面影响上。想想,若世间没有竞争,人们的惰性就会显现无疑。

15、一定的竞争可以激励我们,让我们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6、弦竞争如同一台榨汁机,当你启动开关,竞争的酸甜苦辣就会混合。滤出竞争中产生的恶意与烦恼,留下一杯清醇甘美的果汁。

17、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不管结果如何,快乐的竞争才是最重要的。

18、胆小的人无法体会到竞争那惊心动魄的魅力,永远都感觉不到冒险的乐趣;胆小的人视冒险为人生之大忌。其实,不敢冒险,才是人生最大的忧患。

19、敢于面对竞争,才能充分展现实力,战胜自我,向着自己的缺陷,奋勇前进,展现胜利的希望。

20、竞争使人勇敢;当一个人在与他人竞争时,总会遇到相应的困难和阻碍,但在这时,他必然会拿出自己的实力,尽全力去克服困难与挫折。经过无数次的挑战后,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变的坚强了,至少与以前相比,他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他勇敢了许多。

21、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向上的不竭动力,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竞争是完善自我,实现民族自强的根本途径。

22、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在竞争中,都会看到自己坚强的一面,相信自己有实力战胜一切困难,克服重重挫折,走向胜利,取得成功。

23、不要只喜欢看着别人去竞争,而自己却不敢去和别人竞争;不要只喜欢与比自己弱的对手竞争,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对手竞争。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2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成长的必经阶段。就学习而言,小学是基础阶段,而初中是最关键的阶段,厌学心里也最容易在此时产生,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厌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纠其因,学生的厌学,有其内在的因素,也其外在的因素。

内在因素:(1)动机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远大理想,学业基础差,成绩差,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2)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外在因素:(1)社会因素。主要有:①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2)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3)学校因素。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特别是有逃学、厌学行为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淡化,要使孩子学习兴趣萌发和强化的确不容易,引导学生树立大学习的观念,笔者认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唱歌是学习、打球是学习、练字是学习、画画是学习,只要用心,一切皆可学习,只要快乐,一切皆可学进。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能够愉快的生活,轻松摘到属于自己的“苹果”。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原则是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让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以质取胜。

2.1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

2.2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2.3练习反思的习惯。学习过程中总要做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类习题?(一题多变促进思维发展)。同样,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目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错误?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3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相对独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每学习一个单元,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4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从而构造一个和谐的大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交流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交流能够使很多不良情绪在团体中得以消除掉。与老师交流,一方面能够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让老师对学生有所了解,从而在“暗示”心理的作用下调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家长交流,可以让家长真正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项情况,从而使家长不断调整对子女的要求和评价,有利于超我与本我的和谐统一。与同学交流,能够让学生在群体中体验各种各样的快乐,从而使本我与自我和超我相适应。

5树立远大理想,充分自信,珍惜时间,在行动和痛苦中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3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高尔基),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其中启发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习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所以,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才能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相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教师的“差使”,上课是混日子,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缺乏深刻认识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揭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实用价值,使学生弄懂、弄清,搞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究竟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和指导。只有使学生觉得学习思想政治课是有意思有价值的,他们才会渴望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才会产生对知识占有的欲望,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教育才会持久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才会始终不变。

二、多种激励手段并用

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它能使懦弱变为坚强,使自卑变为自尊,使消沉变为激昂。所以,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能激起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不稳定,可塑性大,特别是中学生意志行动的发展有两重性。一方面表现为他们既有意志行为的目的性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为他们又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说明他们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意志行动还脆弱,独立性还未成熟,受暗示性较大,可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根据学生意志坚强的特点,不断地向学生加强学习训练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学生理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保持持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自觉化。还可根据学生意志带有脆弱性的特点来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比如,教师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来启发学生不断追求进步,传授格言警句或把名人名言抄写成条幅通过美化教室来激励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帮助学生在集体中通过种种竞赛活动立典型树榜样,然后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和宣传活动,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追求上进。各种激励法的合理运用和在不同场合巧妙布置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引导自我激励

从外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诱发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使学生真正转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肯学”到“我能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平时在政治课堂上要经常激励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学生心中真正能喊出“我能行”,建立成功的人生态度。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判断。肯定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引起积极的自我反应,否定的评价和判断则可能引起消极的反应,老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正确归因理论来分析问题,以求下次的成功。此外,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判断,把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联系起来,使良好的自我的有效感成为学习动机的有效调节器,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水平。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4

1、坚持两个原则

校长实施对德育课程的有效领导,须把握德育对象的基本状况,根据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让德育成为和谐教育中的重要音符。

一是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近,即德育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要倾注真情实感,讲述真实情形,做诚实守信的人;亲,就是亲切融合,可亲可信,亲身践行,这样的德育课程才能给学生亲近感,学生才能在无痕教育中得到自然成长。

二是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知,即认知,指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感知和理解;情,即情感,是指在教育者影响下,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态度;意,即意志,指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与实践。坚持了德育工作“知、情、意、行”的统一,德育工作就能达到教育规律指导下的和谐。

2、强化三条措施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还在于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德育实践。

一是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美好的校园,良好的环境,不仅给人生活的愉悦,视觉的享受,而且能发挥其环境对孩子的熏陶功能,对心灵的陶冶功能。多年来,我校就注重了和谐校园的形象策划,重视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达到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使学校成了美丽多姿的花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探索求知的学园。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高大的液晶显示屏上那一条条关于做人的格言、助人生活的警句,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显示屏前,是鲁迅先生的大理石雕像,他那慈祥的面庞,深邃的目光,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深思。校园廊壁上、楼梯间,悬挂了多幅名人画像和经典名言,形成了浓浓的文化氛围。这样的德育环境,能促进学生智慧能源的深层挖掘,情感能源的充分释放。

二是发挥为人师表的影响功能。在家中,家长是孩子的课程;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课程。经过社会化、专业化训练的教师,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要遵照一定的模式去规范人、塑造人。可见,校长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还在于促使每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树起前行的路标。为此,多年来我校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文明蒋小,从我做起”“文明学生,教师引领”的活动,还把每年九月定为行风建设活动月,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实行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使全体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发挥班队活动的导向功能。事实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乐观幽默的性格,是关心社会、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修养,是善于相处、善于合作、善于把握自己与他人情感的能力,这里的情操、性格、修养和能力,只有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校长对德育课程的领导,还在于引领教师,拓展德育时空,丰富德育内涵。班队活动要在拓展空间、丰富内容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中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完善他们的个性品格。比如以“德育星级队员”评选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扬民主,引入激励机制,采取自我展示,进行民主选举,队员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推介,师生评定,授予星级。这样,变德育活动由肤浅到深入,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说教到亲身体验,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引领学生享受德育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可让学生自行创办红领巾广播电台或红领巾电视台,栏目让他们自行设计,主题让他们自行选择,稿子让他们自行采写,播音让他们自行主持。这样,就能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机融合。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意志品质;培养

意志品质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内涵,在教育中对个体起着维持动力、调节和补偿等的显著作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成功和成才,其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力为30%,而性格、心理素质、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可达到70%。由此可见,性格、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人的意志品质和行为特征的形成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与教育初中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生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1.初中生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

初中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意志品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具有双重特征。

(2)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

(3)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4)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易波动。

(5)缺乏果断性。

2.影响初中生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原因

(1)不能正确对待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意志,包括尊重学生的优点和宽容学生的缺点。但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初中生单纯、无知、年龄小的特点,总觉得这一时期学生还是孩子,过分地严厉管教,忽视了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生当成工具来操纵、控制。同时,认为学生只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成熟的,没有思想的,是需要教育来“管”的,师生关系是上下级的从属关系,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忽略了“尊重”这一原则。教育者要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要么放任自流,致使学生失去自主性、自制性,不能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3]。

(2)社会舆论的误导。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浓缩了社会空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但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而影视剧作及其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为一些生活中不切实际的非凡场景大肆渲染,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忽视了自己的能力,试图坐享其成。社会舆论的导向往往只注重对成功者的光辉形象宣传,而对成功之前的刻苦勤奋、顽强拼搏的精神缺乏关注,易使初中生产生成功源于家庭背景、运气等客观因素而非来源于刻苦勤奋等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不利于初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3)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念。自古以来,中国式的传统教育观念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非凡的能力,出人头地,拒绝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上某些腐败现象,已经侵蚀到广大初中学生,使他们在个人价值取向上出现种种误区。胸无理想、急功近利,崇尚自由、唯我独尊,贪图享乐、不图奋斗,这些都对学生坚韧、自制的意志品质培养和形成产生强烈的冲击。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

1.竞赛提高法。竞赛提高法是指在教学中进行比赛,在规则的要求下来增强学生激烈的对抗性,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比赛过程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要求学生要善于、敢于把握机会,果断处置,这有利于学生果断品质的培养。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克服自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困难,以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胜利、赢得尊重,这都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2.条件限制法和疲劳负荷法。针对初中生适应能力差、自制性弱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适应能力,培养其果敢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意在通过此项控制练习,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而制定实施。

3.说服解释法和挫折教育法。名言、警句或著名人物的体育行为可以激励学生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作好迎接困难的准备,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目的。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首先是批评法,是指对那些总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其的不足,必要时候让他们尝试失败和批评的滋味。其次是说服教育法,面对遇到挫折不能处理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对挫折有正确的理解,化消极为积极。此外,疲劳负荷法和条件限制法也是挫折教育可以采用的办法。

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范文6

论文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去实践语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从而灵活自如地应用语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用英语进行交际,就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地使用英语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积累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初步探索了一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

1 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积极追索的心理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1 要灵活新颖地揭示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氛围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what’s in ...? there is / are ... .句型时,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猜测表演:一个学生手拿一个里面装有几种物品的盒子,向其他同学发问:what’s in this box? guess, please! 学生可以用there is / are ... .或is /are there ...? 进行猜测,每人五次机会,先猜对者可以得到小奖品,并给予掌声祝贺。这样做,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娱乐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1.2 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如:在教“make a telephone call”话题时,请学生说出自己,同学、亲朋的电话号码,然后呈现有关打电话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操练活动。虽然操练的基本框架是稳定的,但由于操练的内容是源于周围的人或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乐意在真实的情景操练中展现生活,在展现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

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

2 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2.1 要用爱心去贴近学生。因为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有情有义的、活生生的学生,只有用自己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引导他们,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2.2 要更多的激励启发学生。对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新鲜事物,充满新鲜感、好奇感,同时又有一种生疏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坚定的信心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耐心地进行引导、启发和帮助。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们,多一些“well done!(做得好)” “you did a good job (干的很好)”“go for it!(试试看!)”,“not bad!(不错!)”,“very good!(很好!)”之类的评价,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切忌冷漠、讽刺或严厉批评。

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要避免形式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诸方面受到教育。

3.1 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加进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补牢,犹未为晚),he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车到山前必有路)。类似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

3.2 重视教材里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在英语教材中,许多对话、短文都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例如,仁爱版英语unit 6 enjoy cycling,学习该单元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体育明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由此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压力等,在小组讨论进行中,教师可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然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法,同时他们也学会使用适当的句子和语气提意见,如“you should... you’d better...”等,从而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 建构协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直接作为课堂心理气氛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当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有关。鉴于此,我认为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英语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2)正确评价学生。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争取发言,当他们的回答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所以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素养之一,我们要利用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