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说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说课范文1
一、依据说课的基本特点,阐述清楚整体教学的思维流程
1.说理性
说课者在说课时,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问题。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序,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3.完美性
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于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要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
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
对于说课,除了要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么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技术问题外,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说课所写的课稿,只需对教学方案作纲目式、摘要式、论理性的述说,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说明的问题可少说或者不说(如例题的演示等),所述说的内容也不应都在课堂上重现,反对课堂上导演式的说教方式。
二、掌握说课的基本要素,阐述清楚数学教学内容关键之处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说课应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结构,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和板书、说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1.说教材
说教材是说课首先要涉及的要素。因为说教材的过程是说课教师说明自己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某一内容及其设置的依据,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编排依据。
2.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可以合在一起进行说明,还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说课。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3.说教学程序
这就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4.说练习和板书
这就是要谈谈教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诸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
5.说评价分析
这一内容是针对教师教学元认知的能力要求而提出的。它能更好地反映教师认识教学、反思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 ,是说课本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在说课时一定要阐述清楚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小数的性质”一课为例,我们可按照上述的说课流程要说清楚如下的内容:(1)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课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3)教学目标。识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我们如果将上述内容阐述清楚,也就抓住了该说课的教学内容。说课旨在强化教师教学的理性思考,督促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它是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密切联系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一种教研活动。
三、注意说课的语言运用,体现教者的业务素养
说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养的具体展现。教师除了注意上述两个方面外,还应该注意说课时的语言运用。我们在说课时,在语言方面应注意以下要求:
1.独白语言
说课时,我们用的大部分是独白语言。切忌自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教师要用足够高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清楚楚;语速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学生从你的独白语言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具体地说,要做到: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教学重点、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2.教学语言
小学数学说课范文2
1、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
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2、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数学说课范文3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一旦有个好的开头,总会带来成功的结果。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如此。良好的开端总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中。也有人说上课像“舞龙”,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龙头;还有人说上课像“种树”,树长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春天是否播下了优良的种子。为此,很多教师为教学能开一个好头,深思熟虑。下面就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体会导入的魅力,分享教者的智慧。
一、教师要善于做“魔术师”,让新奇“引人入胜”
经过热闹的课间活动,如何让学生及时收心,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在课始就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做“魔术师”,用新奇牢牢吸引学生,使教学“引人入胜”。有位教师教学“比例尺”是这样的。
师:上课前,我来考考同学们。问题很简单,是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架飞机从广州飞往北京约花100分钟。然而,一只蚂蚁从广州爬到北京却只用30秒,你们知道原因吗?
生: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你说得真好。地图实际上把原有的距离进行了缩小,同时,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细小的东西放大,制成图纸,使我们看得更清楚。这些都要用到“比例尺”这个新知识。
有趣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不平衡”,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的已有经验不仅被唤醒了,而且学生对新知识也产生了好奇。
二、教师要善于做“火把手”,让热情“星火燎原”
课堂导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教师饱含激情地讲述,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一旦激起,教师和学生会随着交流的深入,情感随之升华,于是课堂上就会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就会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勇于攻克数学难题的心理氛围悄然到来。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对圆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计算圆的周长。我们都知道可以很容易地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但是圆是一条封闭曲线,很难测量,怎么办呢?
自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古今中外的数学家都做出了辛勤的探索。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经过无数次的计算,他们的发现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当时的西方国家早了1千年。这样伟大的发现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圆周率又是什么呢?人们又是如何计算的?这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得到进一步解答。
教师只用寥寥数语,便把学生的数学“胃口”被吊了起来,把他们带上了探究之路,熔铸了教学智慧,浸润着教学主张,也彰显了专业素养。
三、教师要善于做“筑路工”,为教学“铺路搭桥”
学习新课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及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把潜能激发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做“筑路工”,为教学“铺桥搭路”,导入要做到简单明了、高效。
例如,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当用肉眼看不出,用重叠的方法也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学生不自然地就想到要用测量周长的办法来比较面积,他们认为周长长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为了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周长的长短与面积并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儿,可是就在公主16岁时,公主却被一个巫师诅咒并施了法术,此后公主一直就昏迷不醒,国王焦急万分。后来有两位兄弟打败了巫师解救了公主。国王为了表示感谢,拿出两根同样长的绳子,赐给兄弟俩人,每人一根,让他们各自去圈土地,被谁的绳子圈住,那块地就归谁所有。哥哥是这样圈的( ),弟弟是这样圈的()。
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弟弟圈的地面大。
师:弟弟圈的地面比哥哥圈的地面“大”,看来研究“面”的大小是很有价值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 “面”的知识。
故事不仅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也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埋下了伏笔。如果有学生提出要用比周长的方法来比面积的话,就再次出示兄弟俩圈的土地,让学生来观察思考。
小学数学说课范文4
【关键词】生本教育步骤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本文从小学高段数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有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可谓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第二个环节: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交流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新时期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前置性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好的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种理念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智慧各放异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个原则。我的教学流程是: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2、4人小组成员开始小组学习课前小研究,结合本组成员感受最深的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准备好上台向全班汇报。小组成员以4人小组为宜,组成一般按优良中差或优良中中搭配。选出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有分工、协调、帮助、评价等。所谓分工就是当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学生会不知所措。比如确定一、二、三、四发言人的任务,小组交流后选择一个问题再进行讨论准备上台汇报时每个同学的发言任务等。小组的第一发言人一般为不善于发言或程度较差的学生,优秀者一般最后发言。协调是指在分工的过程中,有的任务不能充分发挥某个同学的特长,他有要求承担其它任务的愿望时,这时组长要协调,当组内同学长期承担一种类似的任务,还须要培养他其它方面的特长时,组长要协调。所以隔一段时间我会要求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调换组员所承担的任务,让每位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小组面向全班发言的任务一般有:1.我的例子是什么?2.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3.解题时要注意的是什么?4.我不懂的问题是什么?
第四个环节:小组汇报
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是一堂课重要的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小组汇报时的要求是:。1.组内每个小学都要发言。2.发言完毕,组长要承担和台下的同学交流互动的任务。发言完,组长要问: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疑问?然后,组长要走下讲台,代表整个小组和其他同学或小组进行交流。3.组长还要承担或指定其他同学提炼出发言内容的中心词在黑板上板书的任务。4.每个小组要认真倾听其听发言,及时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补充或质疑,补充时切忌重复。在小组向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点拨。点拨要掌握以下两点。
1.点拨的语言要尽量精炼,尽量少点用时间。
2.点拨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放”“引”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师生评价
生本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是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任何的极端运用都会导致教学生态的破坏与教学的低率。而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提到了: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学中,通常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口述式:我常常会在孩子们有进步或表现优秀时,及时鼓励。
2、文字式:除了口头上的表扬,我还习惯在他们的书上或本子里写下一、两句由衷的赞美,如:你真棒! 等等;还可以用发放表扬信、奖励卡、我们特做的魔术棒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努力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去学习、去表现自己。
3、评“星”式:我一般一个月(或两个月)会评奖一次,选出诸如“自信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等,并把那些孩子的照片作为桌面放在电脑上。
4、称号式:另外,还可以采用称号的方式来表扬学生,例如:可以给表演生动的孩子一个“优秀小演员”的称号,也可以给评别人的表演最中肯的孩子“小小评论家”的称号。
第六个环节:自我挑战
小学数学说课范文5
一、在和谐的氛围中“说数学”
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问,吐露自己的心声,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
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前课后多在学生中看一看、坐一坐,与他们交心谈心,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他们的朋友,解除学生怕老师,觉得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勤学好问,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顾忌,能畅所欲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中要多质疑、多启发、多给学生关爱鼓励的眼神,不同的眼神,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能扼杀学生的自尊。特别是学困生,对于他们的言行,我从不妄加指责,而是正面引导,同时给每个学生关注的眼神,使所有的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敢说善思。对学生留心观察,全面关爱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表现欲望,因材施教,因人质疑释疑,发现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亮点,给予肯定,使用多种评价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二、在问题的探究中“说数学”
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大胆质疑。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质疑不止于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说明他在思考;学生有想法,说明他在创新。我们教师千万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说数学”能力,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质疑,再引起知识的迁移,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堂上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促发学思维碰撞的导火线。我在教学时常运用争辩说理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促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在实践的操作中“说数学”
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剪拼,如何折叠……内部语言也由此悄悄地展开。要使学生的知识内化,必须借助于操作过程的语言向概括结论的语言转化。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归根到底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暴露思维过程,将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内化。学生在数学交流传达信息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言语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现在有的课堂上,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时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动手操作时热热闹闹,但问学生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时,学生则结结巴巴,更难以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充当“操作工”而忽视操作后的思考、交流、提升,致使学生的操作活动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状态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应注重操作前的任务布置外,更应注重操作后的口头交流。
四、在互动的交流中“说数学”
现在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共同探究的合作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角色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非常重要。在生生互动方面,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力释深怕学生不会说、说不准的疑念,把全班学生按基础能力的差异搭配成若干个小组,依靠学生发现疑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释疑解难。这样一来,每节数学课,学生绝大多数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口动脑。正是全体生的参与带来了整个课堂的开放。从问题的提出到解题策略的形成,我尽力不去妄加肯定与否定,尽力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群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相互碰撞和促进,在动态激昂、思维飞扬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学生从无序的猜想到有层次的探究,到有序的反思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说课范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 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是本节 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 =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 首先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2、接着课件展示:小明去公园买门票场景儿童每张8元,用100元买12张门票,
能找回多少钱?学生根据信息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2. “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让学生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