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范文1
【关键词】 写作;语文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经过我们艰苦摸索与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课堂阅读教学的状貌也大为改观。但写作这一块存在不足,不成系统,并难以操作,致使作文教学不能有序进行,作文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有必要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一番分析,寻找对策,走一条弥补教材不足,符合写作教学规律、振兴写作教学、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我在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针对此现状,我在每接一个新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神秘感,使学生找到榜样和信心。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心理上重视,态度上端正,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某些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三、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任何完美的理论若不同实践结合起来也是徒劳而无益的。因此,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教学之中。“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师“作文网络”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为此,我一改原来两周作一次文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一小文,两周一大文”,“小文”即“点”,“大文”即“面”。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文路畅通,取材广泛,能保持高昂的写作兴趣而不感到厌倦,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在班内创办“手抄报”等第二课堂,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班内形成人人爱好写作、人人参与写作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在教学调研时发现,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作文教学的定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序列的设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安排,作文的指导与评改。如果处理不当,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提出以下作文教学的要则,供实际操作中借鉴。
1、作文教学要有指导序列,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为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研组、教师应对初中的作文教学有整体筹划,各年段,每册应有作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重点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要求,训练范围与题型,作文训练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各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有训练的侧重点,扎实、有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的个性。
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再现,这是作文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依据生活有感而发,抒写心灵,再现思想。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思想观点,构思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通过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与议论,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表达有此引发的思想与情感。最高境界是学生鲜活的个性跃上纸面,读其文而见其人。
3、作文教学要注重素材积累与思想锤炼。
初中语文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4-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从而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兴趣是纽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初一时,学生的课业较为轻松,课外时间也较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既可以作为消遣休息缓解学习压力的娱乐方式,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掌握量以及知识面增长于无形。而这种阅读的鼓励,他们也是十分乐意的,会互相交流感想,这便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做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作品在全班朗读,由大家点评。有的学生写的篇幅较长,写得也很有意思的,就会连续几天被同学们要求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越发有写作热情了,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就越发努力了,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审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为是任务,而是当做一种娱乐,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厌烦,所收到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2.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新旧青春:一堂好的作文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写作是教学中的重要一块,但仅仅靠一支粉、一张嘴巴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创设各种有利于写作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写以"父亲"、"母亲"为题目的作文时,学生所选材料往往过于陈旧,感情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让学生回忆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想想父亲平时为自己做过的难忘的事情。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父爱是深沉的。虽然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却让我们永难忘怀――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3.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写作热情
中"写作真难!"这是农村初中学生发自内心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其在W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怕写作文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一种通病,很多学生害怕作文写不好,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评,而不乐于动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作文教学课中,耐心开导学生写作文的用意,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清楚,把自己觉得感动的人物描绘出来,在写作中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就可以了。我并不需要给学生很多理论性的指导,"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如何,中心怎样怎样……更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只是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中心明确,目的清楚就够了,这样学生不但会产生轻松感,而且会对作文充满信心。贪玩是农村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在"玩"中写,在"玩"中积累材料,在"玩"中收获。这种"玩"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4.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4.1 重视教材中的素材积累。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其中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样,而在这些丰富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篇章中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为我们所用。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浪费教材中的这些宝贵资源,而要把这些资源都积累起来,以便为我们的写作服务。
4.2 重视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书籍是知识的海洋,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人们获得的知识不可能都是从直接的经验积累中获得的,大部分的知识还是通过书籍这样的方式间接获得的。因此,我们要想积累写作素材,阅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好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并且在阅读的时候养成做读书笔记、写随笔等习惯,这样会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有利于素材的积累。
4.3 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语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文章里处处都能看出虚伪、造作的痕迹,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由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不懂得观察生活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活气息。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这样,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可用。
5.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初中语文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魅力课堂 文学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呈现良好势头,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都大有改观,课堂语文教学优势明显增多,如何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彰显语文魅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措施。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着装打扮
服饰是教师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反映教师个人品位的镜子,教师的着装打扮能对学生起到心理暗示作用。教师教学使用的是语言,而教师的着装打扮则是非语言教学手段。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的日常着装打扮要有选择性。需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体现生活化,为中学生所欣赏。不仅要考虑自身感觉,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尊重教师职业,尊重学生。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若老师都不关注自身着装打扮,又怎么热爱本职工作?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自然会影响学习兴趣,语文课堂魅力就无从谈起。
二、课堂语文要现代、激情、富有文采
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在不同阶段是变化的,教师要根据不同情景选择教学语言及语言内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服务于学生的,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应该是幽默风趣的,从而打动学生,体现课堂魅力。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权威性,做到以理服人,为学生创建和谐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语言是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语言表达,也可以加一些网络语言。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可以用“我的眼里只有你”形容课文中人物对金钱的观念。
教师的语言若有激情文采,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学生创建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降低,享受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得当,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感情基础上产生共鸣,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感受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学生注意力集中,则不会在课堂上走神,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不再是难事。
三、增加课堂亲和度。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的人格和素养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老师人格高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这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之一,是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就的基础条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角色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能量。语文学科充满艺术性和文学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富有亲和性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老师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亲和度,为学生打造彰显语文特色、教师人格魅力的和谐环境。
四、强化参与互动,积极采用竞赛手段
初中生在心理上还未成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争先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班级中进行比赛,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增加互动。例如,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可以让学生模仿本文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优美的作品,可以选,让“小作家”上台朗诵,让大家共享。初中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很多古代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创作和想象把故事表演出来,并评选出较好的节目进行奖励。竞赛互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师生往往处于不平等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地讲述知识,学生努力吸取知识,教师与学生处于主动和被动的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有效接受并不在教师的思考范围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情感及兴趣被忽略,教师是强有力的“权威者”,不可被“挑战”。长此以往,这种状态和关系会阻碍学生想象力、主观能动性思维发展,课堂将会变得沉寂和枯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和教师教学情绪,需要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从学生日程生活入手,深入学生中了解和关爱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为了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延伸语文知识学习和探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究中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和分享,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魅力需要有意识地打造,感受语文的本质特点和独特之处,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也需要学生的共同配合,在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展示自我,打造充满魅力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胡玲玉.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袁喜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
[3]吴京鸽.关于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1).
[4]田艳菊.探究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6(13).
初中语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移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94
在教学方面,移植应该作何解释呢?移植就是把已知的概念、方法、内容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对象当中,使之相互渗透、交叉或综合,从而使之产生新的突破或效应。初中语文的教学如果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相信给学生们的感觉还是沉闷的,固然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们能够适当地移植教学,为语文教学添加新的元素,使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注意力,这样必然会获得学生们的共鸣,带来不同的语文教学风味。就个人角度出发,我觉得教师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移植教学。
一、移植学科教学优点
中国有句古话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原理正好应证了移植其他学科教学优点的教学方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通过语文的学习与分析,才有助于其他学科的诠释与思考,才利于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掌握复杂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移植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学方法或者特色的教学,将其合理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例如,初中美术引起学生们兴趣的是美术的意境表达。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欣赏美术作品,正因为有实际的参照物才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语文教学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为什么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时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古文的表达逻辑、字字斟酌这些都让学生们觉得深奥,同时在背诵记忆时也就增加了难度,即使是能背诵了,也只是暂时的记忆。利用美术教学的方法,将诗句中的意境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在《天净沙》中就能很好地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与记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画面都可以从学生们自己的笔下构造。这样的实体感不仅仅展现了古诗词的意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带领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当然,教师们还可以不断地挖掘其他学科的教学优点,再演变成恰当的形式表达在语文教学中。移植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还是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改进,切忌东施效颦。
二、移植教学情感
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没能引起广大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经过总结与分析,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们的教学情感。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们的课堂上并没有体现出情感。情感是教学中的剂,也是教师们与学生们沟通的桥梁。失去情感的课堂可以说就失去了灵魂,行尸走肉的教学只是知识的传递,形式的走过场。因此,将教学情感移植到课堂上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学情感不仅仅是要求教师们在讲解文章时声情并茂,激情昂意,还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情感参与。一方面是文章作者的情感信息。这种情感信息的获得是经过教师的教学揣摩过程和经验总结的。因此,这种情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在课堂上,教师们需要从自己的角度阐述文章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发生与发展。当然,教师的分析并不代表一定就是对的,学生们也可以有不同的见地。这也就是另一方面情感,学生们的情感。通过情感才能抓住和控制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本身就需要情感这种介质的表达,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们的交流、了解,从而产生共鸣。教学情感的移植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力量,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学习。
三、移植教学重心
的确,无论我们教学的是哪门学科,教师们都殷切地希望学生们能够牢固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也正是朝着这个教学目标,教师们在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知识本身的讲解,想利用一切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记忆知识点。也正是这样的教学压力,让学生们喘不过气,让学生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移植教学从新提醒教师们,将教学的本质从知识移植到学生们的身上,教学本应该是先育人,后育识。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与学识二合一,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育人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生们结束了小学生活,进入初中时代的他们褪去了些许无知、烂漫与幼稚,但同时也迎来了叛逆、自尊、虚荣等等。而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可以说语文是最为接近生活、情感、道德、行为的教学。因此,教师们应当将教学的重心移植到学生们的身上,而不是选择一味地传导知识。将重心移植到学生们身上后,教师们开始注重观察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情绪变化等,这样才能主动地与学生们交流,从中得知学生们的问题与想法。面对问题,教师们以教师或者朋友的身份给他们建议,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面对想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进行、总结,从中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始终觉得,教师的身份不仅如此,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改变,一起进步。
四、移植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技巧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教师出题是要选材得当,目的明确
随着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语文阅读材料篇幅也逐渐的增长,内容增多,所以有些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而老师以往出的阅读材料无非是课本中的课文,这些材料还会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老师要让学生能独立的思考,捋顺思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开阔视野,扩大知识增强能力。所以教师选材一定要有目的性。1.选取细节描写的文章比如《背景》,选取景色的文章《春》等,文章通过运用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表述作者感情。教师要自己讲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那份情感。2.在说明文的阅读选文上多选用现代热点和前沿科技像人类基因组计划、蛟龙号潜艇、天宫一号等等。选用的文章一定要有明确表明说明方法和清晰的结构和层次。让学生认识到说明文层次清晰词语准确的特点。3.在议论文选文上,要选用激励学生意志,带动学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这些议论文时找到中心论点,以及文章中的结构层次、论证实例和论证方法。
二、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制定明确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
(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留白 想象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48-01
留白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法,绘画讲究水墨留白,以虚衬实,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此才能令人遐想万千,余味无穷。书法讲究留白艺术,虚实相生,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如此才能气韵生动,富有灵动感和空灵美。音乐讲究留白艺术,休止或停顿,有张有弛,无声胜有声。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大凡优秀之作,无不讲究留白艺术,“笔中藏锋”,如此才能让读者在空白中凭借想象进行再创造,用心感受作品意境的深邃隽永。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享受美的诗篇,教师要重视“留白”艺术,讲究留白技巧,巧用留白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巧借插图想“留白”,再造想象,探得风雅无穷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扩展读者的想象。”在现行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借助形象直观、富有启发和趣味性的插图,巧妙运用留白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图文,认真揣摩思索,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文本留白,更好地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古诗文教学为例,要想让学生更深刻地、有创造地感受古诗文的诗情画意,领略其深远而韵味无穷的意境美,则需要结合画面,挖掘空白点,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联想,进入诗境,领悟留白所蕴含的空灵与韵味。比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别具匠心,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学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先引导学生欣赏插图:近处是一张石桌,“醉翁”手持折扇,边自酌自饮,边欣赏美景。远处山石层峦,林壑尤美,迤逦连绵,醉翁亭中人影散乱,瀑布飞泉从山谷中倾泻而出,水声潺潺,浪花拍击岩石……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与图中对应的文字,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通过图文对照,想象再造,体味“纵情林木,醉意山水之意”,领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感受文本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二、挖掘标点补“留白”,联想思索,此时无声胜有声
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胞,其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为文章增添了内涵,使表情达意更为生动,更具韵味。尤其在有些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会巧妙地运用省略号留下艺术空白,语断意留,语意含蓄,给读者无限的情感想象和思考空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标点符合,深入挖掘标点符号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联想,积极思索,进行艺术再创作,有效填补留白,将静止的标点符号变为朵朵思维火花,从而发掘文本更深远的意义,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本内涵,把握文本文本思想主旨。例如,鲁迅《故乡》一文中当“我”听母亲说分别二十多年的少年好友闰土要来时,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好极!他,――怎
样?……”短短七字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表现出了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颇具艺术张力,让人无限遐想。此时,笔者是这样设置留白的:“我”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请在各标点处加一句话,以反映“我”当时的心情,,从而引导学生对每个标点符号进行分析探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这样,通过标点符合填补空白,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想象力,又深化了学生知识理解,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把握。
三、抓住结尾悟“空白”,拓展延伸,余音绕梁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