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1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urpose lies in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to benefit the people. Only fully saving the water resources to maximum exert the effect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can it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Zhongwei City.
Key words: high—efficie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results;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22—02
0 引言
我市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很少,干旱严重。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没有水源,工业和其他行业就无从谈起。境内虽有黄河干流经过,但自治区分配年引黄初始水权指标与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仅有的水权指标内,如何快速发展中卫经济,是我们从事水利技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农业走高效节水灌溉的路子,不仅仅局限于山区新发展的扬黄灌区,还应着眼于引黄灌区如何实现高效节灌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水权指标下,调剂余缺,农业方面建设新灌区,工业方面上新项目,实现中卫经济快速增长。本文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为探索我市(区)抗旱节水,如何实现共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蒙、甘交界地带,东临中宁,南临同心、海原及甘肃省靖远县,西接甘肃景泰县,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地处东经104°17′—105°37′、北纬36°59′—37°43′之间。行政区划面积6619km2。下辖12个镇(乡),18个居民委员会,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159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近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46885hm2。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84.21亿元,第一产业13.87亿元,第二产业32.82亿元,第三产业37.52亿元。各产业所占比重依次分别为16.5%、39%、44.5%。粮食产量14.25万t,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8元。
1.2 水文、气象 沙坡头区境内地表径流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因干旱少雨,沙坡头区引黄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79.6mm,地表径流十分缺乏,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黄河左、右岸诸沟均为季节性干沟。沙坡头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0.251亿m3,径流深4.8mm。地表径流中,因多为暴雨引起的山洪径流,难以利用,年利用量约为0.097亿m3。黄河是沙坡头区最主要的过境河流。沙坡头区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少,黄河过境水便成了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据下河沿水文站实测,黄河年过境水量260亿m3左右。沙坡头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585亿m3,90%以上的量分布在引黄灌区平原。沙坡头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和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深居内陆,靠近沙漠,不仅有大陆性气候特征,而且具有沙漠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多沙大,日照充足,积温较高,光能丰富。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暖迟,气候温暖,降水稀少,风大沙多;夏季炎热,光照充足,蒸发强烈;秋季凉爽,降温快,降水多于其它三季;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干旱少雨雪,多西北风。
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沙坡头区现有灌溉面积45.66万亩(不包括硒砂瓜补灌区),其中引黄自流灌区25.65万亩、南山台扬灌区9.58万亩、碱碱湖扬水灌区1.34万亩、小型扬水灌区4.73万亩、同心扬水灌区2.1万亩、库井灌区2.26万亩。灌区有干渠(支干渠)9条188km,已砌护80.18km,砌护率42.55%;支渠180条453km,已砌护287.81km,砌护率65.32%;斗渠992条1523km、农渠11587条3235km,已砌护601.49km,砌护率13.08%;配套建筑物24657座。
灌区内(包括七星渠灌区)有干沟9条170.61km,建筑物1835座;支斗沟170条264.07km,建筑物2837座;农沟2698条1285.63km。排水干沟年均排水能力1.60亿立方米,与支、斗、农沟交织成网,汇集排水入黄河。
3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取得的成效
中卫经济要发展,水利要先行。境内主要依托黄河水资源实现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但黄河取水指标有限,新上工业项目我们在设计规划要求方面强调走重复循环利用水资源节水的路子,农业发展要上高效节水灌溉的项目,中卫建市以来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1 建设了不同类型高效节水灌区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的资料和经验进行勘察,但是众多工作人员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工程现场勘察过程中过分依赖以往的资料,忽视了最新信息的采集,最终导致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出现许多漏洞。比如工作人员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中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对工程区域内的土壤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节水灌溉工程中水资源的水质也没有进行调查和了解,进而影响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工作。此外,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没有经过现场勘查,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设计,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导致工程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实际,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勘察,以获得准确的资料,才能够进行精准的设计,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日后的投入使用中正常发挥作用。
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种植结构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是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是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种植观念的思维方式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目前很多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作物种植结构依然是玉米,尽管已经有一部分土地正在进行高效的生产种植,但是这种种植结构的面积并不大,依然无法实现节水灌溉工程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更无从谈起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范围内,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刷新广大农民群众的传统思维,积极引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致力于农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传播方式,才能够在节水灌溉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3.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忽视了管理工作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工艺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众多需要使用灌溉工程工艺的阶段,都会引起上级领导和工程施工人员的重视。然而随着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完毕,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工程中的缺乏使用管理的现象,甚至有的节水灌溉工程在投入使用的当天全部人员就全部撤离,从此无人问津,更无从工程的维护,最终无法正常使用节水灌溉工程,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最初的节水灌溉工程的产权不够明确,不仅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工程的使用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适当投入资金,节水灌溉工程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1.水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由于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设计人员一定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水资源设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过程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农田水利的发展得以持续发展,以此为工程建设的基本路线,生产生活和水资源的使用加以统筹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都要加大力度,在分配水资源的问题上要对水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分配上也要做好管理工作,不同的灌溉区域有不同的用水量,所以要在高效用水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实现节水灌溉有着重要作用。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在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引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以利用,同时随时关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更新情况。最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建立在智能技术上的灌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机械自动化、生物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全程监控农作物的成长情况。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示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与节水灌溉地区的特点相结合,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标准,在示范工程区域集中起来,对建设的地区进行严格选择,以确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作用的发挥。
3.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而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实现最终效益为目的,所以为了已经完工的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首先就要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以确保工程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同时明确承包工程中各方的责任,这样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结语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到国家安全。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 70%以上,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作者:吾热古丽•肉孜 单位:库尔勒市水事务管理局水管总站
参考文献: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农业是否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在我国很多县镇村,农田灌溉主要是通过地面灌溉浇水的方法来实现农田用水的,从这个层面讲,农田水利工程是有效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关系,我们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保证农田用水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科学实施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1.河北省河间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分析
河北省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东西横距63km,南北纵距36km,总面积1333km2。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61mm,导致该市地下水超采比较严重,使该市早在2014年就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按照《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规划》要求,该市的总压采指标为6200万m3(农业和水利压采总指标)。为此,该市水务局定下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目标:到2017年,除生活用水外,全市基本停采深层承压水,农田灌溉基本依靠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解决,使全市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该市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分为地表水灌溉工程和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两部分。地表水灌溉工程涉及兴村乡、瀛州镇和郭家村乡3个乡镇29个村。项目总投资4844.06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地下水压采量268.41万m3。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全市14个乡27个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835。项目总投资2315.92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85.76万m3。截稿前,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的70%。
2.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导致节水灌溉效率低。就目前的我国多数县镇村地区种植结构不均衡,由于大多都是那个时候分开独立小地块经营模式,农民的观念很传统,给大范围农田灌溉带来制约,传统的种植结构导致农田灌溉效率低下,先进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建议尽快调整县镇村地区的种植结构,改革原有的经营模式,纳入到节水灌溉工程统一实施管理的模式上来。(2) 农田灌溉节水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目前我国县镇村农田水利灌溉的现存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也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但是,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一些固有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节水灌溉工程质量缺乏监管,作用的发挥不能到位。再加上很多问题往往在农村,管理有时会滞后,这也是造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3)节水灌溉规划不够科学。目前,很多县镇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设计的初始就没有全盘考虑,存在着短期行为的弊端,要么地质勘探资料不全面,要么设计存在缺陷,有的就是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照搬照抄,其行为就是简单地复制,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不科学,给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和作用的发挥埋下了隐患,造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性不强。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问题解决的策略
(1)改变过去的种植模式,适应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针对部分县镇村地区植结构均不合理的问题,要深入基层县镇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大科学种植的宣传力度,彻底调整种植结构,使种植结构适应新型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此外,要对节水灌溉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是要符合当地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实际,二是解决生产领域的技术性问题。(2)完善节水灌溉管理机制,推广农业节水措施。要不断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进行改革,使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节水灌溉更加高效节能。改革农田节水灌溉模式,如采用滴灌、或喷灌等灌溉模式,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标准化运行,使水资源充分得以利用。与此同时,要推广农业节水工程,采取措施解决灌溉效率低下问题。在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过程中,要注重设备及施工管理。要针对设计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如地面管道开裂、阀门开关不严等问题,要请专业工作人员定期维护维修,禁止私自改装调控。加强管理力度,定期清理泥沙,保证节水灌溉设施的供水安全。(3)科学规划节水灌溉,探索水资源多渠道利用模式。一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切实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精心勘探地质地形,科学设计,科学实施,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发挥特有的效力。二是多渠道拓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有效利用降水水资源,对污水科学处理丰富水资源。三是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修复、开发、充分利用。四是抓住雨季大好时机,以蓄为主,合理科学排涝,保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用水。五是引进抗旱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结语
总之,要客观地面对水资源比较匮乏的现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保证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5
关键词:高效性;高效性节水灌溉;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高效性节水灌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大程度地减小城乡贫富差距,保证农村地区现代化工农业高速发展,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收益,高效性的节水灌溉已俨然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1 发展高效性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1 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需要实施高效性的节水灌溉
宁夏地区虽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却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在宁夏的农业生产中扬黄、机井和水库灌区更是尤为重要的基地,实施节水灌溉应该符合中央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提倡精神,以节水为中心的工程改造,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保证农民的收入和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减小我国东西部的差距,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2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
水浇地的面积过小以及涝旱保收是宁夏现有耕地的问题,农业生产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宁夏又十分缺水,少雨干旱,农业生产与灌溉息息相关,没有灌溉,就自然不会有农业生产。同时,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还有灌区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年久失修和严重浪费水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合理地去调配不多的水资源,通过高效性节水灌溉将旱地变为水浇地。
1.3 为了贯彻落实“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退耕还林,以粮食换生态的指示,要大力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
大力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提升灌区的经济实力,增加灌区的粮食产量,还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改良土壤,保证了山区的退耕还林的进行,其生态环境也会日益改善。[1]
1.4 要想缓解宁夏区的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就应该选择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
在发展速度以及规模上来说,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相关技术和优点也没有深入民心,因此该项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要想建设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就需要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持久并且艰难的任务,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越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就会更好。[2]
高效性节水灌溉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高效性节水灌溉归根到底是一种科学灌溉和现代灌溉。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的过程,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根本。建立节水型的种植结构,是一种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约束来优化生产的配置,要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保护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这是一种战略选择。将高效性节水灌溉推广到农业节水工作中,可以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
2 高效性节水灌溉发展路线
2.1切实结合我国现状,使农业发展与优质水资源配置得到结合
目前我国在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上还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部分地区已实现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但是结合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现状,相关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进行综合考虑,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实行分质供水。
2.2 明确出发点
相关的建设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明确,大力加强高校的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快速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者在进行相关的设计时,要努力结合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的真题特点,建立相对完善的工程指标,在完善工程利益的同时,在农业分布区较为密集的地区,努力快速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化高效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对于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的选址问题,必须得坚持几个原则性问题:
2.2.1对于那些相对缺水严重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不是很高的地区,优先选择自流灌溉;
2.2.2对于那些相对的经济发展较快,种植作物多为经济类作物地区优先考虑;
2.2.3干部包括党员在内地区思想较为先进,能过努力积极地支持建设的地区实行优先选择;
2.2.4相对的社会治安较稳定,没有发生过恶性刑事案件的地区优先考虑。在以上地区实现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工作,会得到地方的群众支持,对于加快相对的建设工作有益的一面。[3]
2.3因地制宜
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差别很大,所以当我们在大力发展高效性节水灌溉时,切记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发展速度上应采用“宜快则快,宜慢则慢”的理念,而且要不能超过当地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选取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时,可以使用高标准、先进的技术,例如管道式喷灌、微喷灌、固定式滴灌等。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科技含量一般的常规技术,例如:膜上灌、坐水种等,总的来说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取适合的灌溉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其高效性。
3 总结
结合当前中国现状,建立相对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以及先进的现代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加强这一民生工程的建设,这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生产效益,节约当前我国相对贫乏的水资源,对于环境的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高静萍,姚萍.对农业高效性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1) : 259.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文6
[关键词]节水灌溉 发展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东昌府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东经115°41″至116°08″,北纬36°16″至36°42″之间,南北长约50km,东西宽约40km,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东昌府区是聊城市政府驻地,东临东阿、茌平、西接冠县、莘县,南与阳谷相接,北与临清交界。东昌府区位于位山引黄灌区,属井渠结合灌区,农业灌溉以“井渠结合,以黄补源,以井保丰”为基本特点,在沿黄县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耕地面积115.13万亩,灌溉水源为地下浅层淡水和引黄水。我区现有浅机井(深50m左右)13800眼,全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1.7658亿立方米。位山引黄三条干渠从境内穿过,全区多年平均引黄水量2.3亿立方米。灌溉输水方式主要为“小白龙”、地下输水管道和少量土渠三种型式;田间灌溉方式为畦田灌溉及小面积喷、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左右。
东昌府区是资源性重度缺水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75mm,当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有170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400 m3的十三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水量连年递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针对我区水资源现状及供需矛盾,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把节水灌溉工程纳入全区千分考核目标之中,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想结合,把节约用水作为全区水利的基本指导思想,有利地推动了我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1、东昌府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历程
为了解决我区农业灌溉困难,我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推广,按照工程发展情况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验研究与推广阶段。我区自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先后完成水泥土管、水泥炉渣管及薄壁混凝土管等低压管材研制,并进行了灰土软管的试验与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80年代后,全区开始大面积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第二阶段为高速发展阶段:为了解决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的困难,我区先后利用节水贷款6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在进行工程推广的同时注重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研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省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任务。但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冒进”现象,有些乡镇为了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采用了部分再生塑料管,造成了运行几年就报废。第三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根据我区的经济情况,结合省财政支持资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和黄淮海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重点推广群众十分欢迎的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截至到目前,全区已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28.6万亩,其中渠道衬砌面积2.5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24.1万亩,喷灌面积0.8万亩,微灌面积1.2万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节水灌溉建设要适应农村种植作物的需要
目前,由于农村各家各户的种植作物不同,灌水周期不同,发展节水灌溉工程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农民利益的节水灌溉形式。
2.2测水设施不齐全,建管制度不完善
地表水用水管理测水量水设施仅配套到干渠,支渠或斗渠还未配套,地表水还已人口数收缴,不能按水量收费,造成了大水漫灌、喝大锅水的现象。地下水仅有项目的的安装水表或移动式水表,多数尚无计量设备,造成抗旱时大量开采地下水。另外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水平较低,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2.3工程建设标准低
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较大,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取得的主要效益是节水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农民得到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小,因而仅靠群众自筹资金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不高。国家投入资金仅占总投资的1/3左右,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不能到位,造成工程建设标准低。
3、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水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要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节水灌溉刻不容缓。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以井保丰,以河补源,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把节水工作作为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各项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区针对不同项目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农委、改革和发展局、水务局、财政局、审计局及项目所在乡镇长为成员的节水灌溉工程领导小组。各有关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在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区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工程技术组,负责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材料、设备购置、施工安装及建后工程管理措施的制定等工作。这些组织的建立,有效地把节水灌溉工作真正落实到了实处,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加大宣传力度,已项目示范推动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本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贴近工程”的原则,开展以新闻媒体宣传为重点,社会宣传、广告宣传标语、信息简报、公示牌为辅的宣传活动,努力改变几千年来传统的“灌溉就是浇地,灌溉要灌足”的旧观念,推广灌溉就是浇作物,灌溉要讲科学,讲节水的意识。同时水务局技术人员通过送科技下乡镇把节水灌溉知识宣传到田间地头,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调动了干部群众发展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几年来我区采取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深耕蓄水、秸杆覆盖、地膜覆盖、喷施抗旱剂的农艺措施,通过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措施,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通过对黄河水、地下水联合调控,提出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工程体系,并实现了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的有机结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用了自动化微机控制大棚蔬菜滴灌技术,引进了激光平地技术,利用了喷灌带微喷技术解决了露地蔬菜的灌溉困难。通过该项目的示范带动,建成了遍及全区多个项目区等,带动了我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3.3高点定位,建设精品工程。
在工程设计方面,为切实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性和可行性,坚持"三为先"原则。一是民意为先。规划前让受益农民参与其中,了解农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共同确定工程建设类型、实施模式、投工投劳和工程建后管理方式等。二是科学为先。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按照"高点定位、方田起步"的要求,以"节水灌溉、田间排涝、道路畅通、林网健全"为重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建设内容。三是实效为先。结合群众要求,建设群众最需要的节水灌溉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打造优质精品工程。管道灌溉工程积极采用新型给水栓、无井房地埋电缆、IC卡计量技术等,同时还采用了信息化监控灌溉技术。为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我区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田间进行实地测量,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进行规划,编制了《东昌府区节水灌溉规划》和《东昌府区“十二五”农田水利规划》。在工程设计上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当前实际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优化工程材料,发展当前群众易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在工程布局上照顾到满足当前管灌的要求,但在建设标准上又要适应以后节水工程的发展,避免设备的重新投入而造成浪费。
3.4多渠道统筹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一次投入较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多年的实践证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光靠农民自己投入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示范县建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促进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在资金措施上,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前提下,区 乡财政积极筹措,发动农民用水户协会收益农户积极参与投资投劳。由于多方筹集资金,较好地促进了我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在资金管理上:一是对所有建设材料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实行政府招标采购,确保材料质量。二是项目建设资金由区财政局进行专户管理,工程支出采取报帐制,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由于采取了这两条措施,我区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进展顺利,
3.5强化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管理节水是农业节水中的重要一环,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只有靠良好的运行管理才能得到最大体现。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最大效益,针对各种工程形式及各村的实际情况,我区出台了《东昌府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办法》、《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意见》、《节水灌溉工程使用考核办法》,在政策、技术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建立健全了《节水灌溉工程岗位职责》、《管灌、喷灌和滴灌工程操作规程》,从制度上规范了工程管理,确保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长效运行。
为了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对不同的节水工程形式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形式。如温室大棚自动化滴灌工程采用集体通管、专人管理的形式;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喷灌带喷灌工程,根据各个村庄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集体管理、个体管理、承包管理和联户管理三种管理形式,在工程建设中引进了IC卡智能管理技术,实行了先交费后浇水,避免了拖欠水费的现象,延长了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节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3.6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
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宣传和项目区节水工程的管理培训。在培训方面,由区水务局技术人员和水利站人员,采取举办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技术培训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管道工程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节水技术知识、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技术、机泵管道的维修及养护等。为推广节水灌溉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和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