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课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案范文1

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肢体运动较多,更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尽量把各种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考虑得周密一些,尽可能地杜绝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但是,强调学生安全固然重要,如果做过了头未必就是好事。学生的安全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是一辈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规避危险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抗危险和保安全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谈几点看法。

一、是要强化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也应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等,要求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规避由于随意性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二、是要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程序,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每次课前,活动场地安排合理。课中,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要始终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教育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练习中教师除讲明动作要领外,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学生不合理的或者错误的动作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意外受伤。

三、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四、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

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

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五、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德育课教案范文2

(一)是打破传统教学弊端,促进教学效果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德育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课堂学以致用的功能、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法与教授式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就体现在教学载体上,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把生动、鲜活、典型的正反案例展示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意义的真实、典型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相当于引导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实现了校园小课堂与生活大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是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注重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1.精心选择案例,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因此,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案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二是案例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三是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案例要与学生专业相联系。2.深入研读案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自己要深入研读案例,力求尽可能多的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首先要熟知案例发生的背景、观点,熟练掌握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其次,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达到理论知识点的升华

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对知识的领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的观点相互补充,再由教师修正,共同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联系中职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实际,给学生布置“行为作业”,让学生们依据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注重德育课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德育课教案范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

二、初读课文

1、正音

掺(ch1n)假水泡(p1o)舀(y3o)鱼

2、理解词语

情不自禁——激动的感情,自己抑制不住。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恋恋不舍——形容依依不舍,非常不愿意分离。

犹豫——拿不定主意。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在了解写作顺序后进行分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3、学生讨论交流:

第一段(1—4):“我”初到北大荒,“感到一切都不习惯”,“时间一长,觉得没有意思”,小丽要领“我”出去散心。

第二段(5):“我”在草塘边上看到草塘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6—13):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第四段(14—19):“我”在水泡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在河水里的美丽景色。

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刚来北大荒时觉得这里没意思,后来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四、讨论交流。

通过读课文,北大荒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此处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就可以了,不需要有细节的描述。学生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草塘非常美丽可爱。②草塘冬春两季的景象很有趣。③草塘的倒影也是美丽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3、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为文章分了段,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新授课

(一)自学讨论

1、出示自学题目,进行自学:

为什么说北大荒的草塘是美丽可爱的?

2、提出自学要求:(在投影上出示)

(1)以小组为单位先集体读课文。

(2)在书中划出体现草塘美丽可爱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草塘的美丽可爱的。

(3)有感情地朗读体现草塘可爱的语句。

(4)每组选一位重点发言人,其余同学作补充发言。

3、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自学讨论,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

(二)交流总结

1、从课文第二段草塘美景可以看出草塘是可爱的,文中写到“这么大这么美丽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从这可以看出,草塘景色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板书:景色优美)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草塘的美丽可爱的?

①草塘面积很大:从“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可以体会出草塘的可爱与美丽。

②草塘的颜色很绿:句子中的浪花实际指的是草塘中的芦苇、蒲草等。它们绿得发光,鲜亮,一层一层地涌向远方。

③草塘绿的有变化:文章从近处、稍远处、更远处写了色彩的变化。

(板书:大、绿、变)

(2)指导朗读。课文对草塘做了生动的描写,把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小丽的话中可以体会出草塘是美丽可爱的。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草塘的美丽可爱的?

小丽的话中给“我”介绍了开春瓢舀鱼,冬天捉野鸭、打狍子三件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乐趣、令人神往。“我”是从这里体会草塘的美丽可爱的。

(板书:物产丰富)

(2)分角色读小丽与“我”的对话,注意读出其中的乐趣,读出小丽作为北大荒人的自豪感,同时也读出自己的喜爱、自豪之情。

3、从“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到河水里的美景,也可以看出北大荒的草塘是可爱的。

(板书:逮鱼倒映在河水中的草塘)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注意读出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小河里所构成的美丽画面,注意仔细体会这美的境界,从中认识美、感受美。

三、小结

1、指名读全篇文章,思考讨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开始“我”对北大荒不了解,觉得没意思;见到草塘这么大这么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听了小丽的介绍,再亲自在水泡子里逮鱼,由看到倒映在小河里的草塘美景,深深爱上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也深深地爱上北大荒这美丽的地方。)

(板书:不习惯没意思——赞叹——了解——爱上)

2、在结束语中观看北大荒今昔对比的图片投影。

北大荒过去有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所以被人们称为“北大荒”。这里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解放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一九五八年,数万复员官兵进军北大荒,谱写了北大荒开发史上辉煌的一章。之后无数的开发建设者带着建设祖国的激情向荒原挺进,征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北大荒变成米粮仓。如今,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们怎能不爱这个这美丽的北大荒呢!

附:板书设计

可爱的草塘

不习惯觉得没意思

景色优美:大、美、绿赞叹

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鸭飞到饭锅里了解

逮鱼,倒映在河水中的草塘爱上

教案点评: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思想感情上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觉得没意思”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领会草塘的可爱与美丽。并使学生体会到“我”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对草塘的爱也逐步加深的过程。

德育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德育课堂 案例教学法 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阐释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于德育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笔者在教学时,通过幻灯、多媒体等手段呈现案例,利用图、文、声、色等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分析、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升华出理论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更清晰,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刻,收获更大。譬如在经济政治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农民弃耕打工”“我国的家具、彩电、打火机在美国、欧洲遭遇反倾销” 等案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商品的价值、价格、价值规律及作用等商品经济内容;利用“西气东输”“国家对粮食主产区进行补贴”等案例,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更有力”的结论。又如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掌握“商标是无形资产”的知识点,笔者用以下案例点缀说明:一个有良好信誉的公司,它的著名商品的品牌一般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如可口可乐这个品牌的价值就达360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假设,即使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所有工厂一夜之间被全部焚毁,第二天还会东山再起,原因是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会得到银行支持,是无形资产。在学习税法内容时,可以同学们熟悉的与影星相关的“晓庆文化公司偷税案”为例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或观看案例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学习用口头或笔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学会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能自圆其说,学会以一种有说服力的、令人信服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班上其他同学的反驳、挑剔,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如有一次笔者在11数控高职(1)班上课时,发现一位女同学眼部轻微受伤,于是立即结合当堂课要学习的民事责任的内容,组织同学们就“人与责任,谁应承担责任和如何承担责任”展开讨论,同学们都十分踊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负有自己的责任,人人都该尽职尽责,只不过这些责任是基于道德和合法行为等因素产生的,若是违约或侵权行为,无论有意无意,都该承担民事责任,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抓住学生身边的案例,巧妙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讨论气氛中,让学生见识、领略了不同的思维之道,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有理有据、入情入理的案例分析,老师虽然讲得不多,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收获很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德育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形象、逼真的正反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同时,在学生大胆交流、讨论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探讨,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合作意识。与时俱进地选择最新的、大家都关注的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例如在“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教学中,教材就只有西部大开发的内容,若加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更好。

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置学生于案例环境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或工作岗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同身受。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准备发言稿,除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外,还会自觉地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查找资料,甚至必须几人合作,来完成案例的分析、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全力以赴的参与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的能力,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启发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讨论使真理越辩越明。这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案例所描述的仅仅是事实,需要学生去讨论、分析。而案例讨论的结果有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事实,应用相关知识,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中,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笔者引用了“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的案例。

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您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通过苏格拉底与青年学生关于道德问题的辩论,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怀疑和批判精神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德育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中体育;目标课课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15-02

“课课练”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九十年代的体育教学大纲上称为“发展身体素质练习”,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上,对这一块没有说明。课改十年,学生的体质连续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课课练”的遗忘是其中原因之一。总结十年来的体会,发展体能、增强体质仍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而手段简单、易操作、用时少的“课课练”,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替代内容之前,还需保留在课堂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选取“课课练”内容,选好的内容如何分配到每节课中,分配在课中的“课课练”安排在课的哪一部分最合适,都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现将我校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安排思路介绍如下,供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课课练”内容选取的依据

1.“课课练”的定义

“课课练”从它的出现、界定和作用来看,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在内容选取上,以“形式多样、简单易学、易激发兴趣、便于操作”为选取依据。因此,“课课练”的内容往往都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做完不累的简单动作,但能够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学生年龄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在心理发展上趋于成人化,由于系统知识的学习,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观察事物已知道区分主次,理解能力加强,这时,教学中内容的细微变化,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性。布卢姆(Bloom,B.S.)曾用纵向法研究不同年龄人的认识能力,并根据研究结果,绘出了认识发展曲线图,图中显示15岁前后,即高中阶段学生,其视觉和听觉的敏感度超过成人。根据青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骨骼、肺活量、血压、脉搏等发育接近成人,关节肌肉运动感觉也得到了发展,但肌肉力量相对薄弱。因此,高中学生能够承受一定身体素质练习的强度。

3.男女性别特点

高中阶段,男女学生的冲动性减少,意志行动表现得日趋成熟,但男女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如男生表现出极大的坚强与刚毅,充满着创造未来的雄心斗志,而女生却变得文静,不爱剧烈活动,胆量显得特别小,力量、速度、耐力素质较差,对跳跃、攀爬等动作表现胆怯,而对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表现出更强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内容选取时,应该做到男女内容有别,男生应大力量、爆发力多些,而女生以小力量、形态美为主。即使内容相同,也可依据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去区分男女性别的特点。如左右单脚跳练习,男生20米×2,女生则可安排15米×2。

4.场地器械情况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场地、器械配备情况,有的学校场地充足、器械齐全,而有的学校场地不足、器械不齐也很正常。因此选取“课课练”内容,就需要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情况进行选取,以满足现有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需要。比如,引体向上或悬垂举腿是发展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好方法,但如果学校没有单杠或肋木,就要把这类“课课练”内容换成不用器械也能完成的俯卧撑、推小车、俯卧收腿等内容,以达到增强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目的。因此,“课课练”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械情况进行安排。

二、“课课练”的分配策略

将选取好的“课课练”内容,科学分配到三年的课堂教学中,每学期安排多少课次,每课次安排在哪一部分,“课课练”发挥的作用是什么,都需要老师们用心思考。以下介绍我校“课课练”的分配策略。

1.先分类,后分块

高中教学有必修、有选修,在必修教材上分配“固定课课练”,在选修内容上分配“目标课课练”,是我们分配“课课练”的策略之一。

为了更好地安排课课练内容,将在必修课上的课课练称为“固定课课练”,在选项教学课上进行的课课练称为“目标课课练”。因为“固定课课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练习的内容,如立定跳远12次或30米往返跑×2等,其主要目的是弥补必修内容运动量的不足,如单杠的翻上课上,安排两组下肢的往返跑或单腿跳的内容,其目的是做到上下肢的均衡发展;而在选项教学课上,由于学生选的教学内容不一样,因此,“课课练”内容也不尽相同。因为我们的“目标课课练”在安排时,不具体到内容、次数、组数等,而是只确定“目标”,各模块根据目标要求,确定独立的“课课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比如在第3节课上我们的课课练目标是“上肢力量”2组。不同的模块选项都安排2组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但具体内容自定,这样既保证了各选项模块“课课练”的针对性,又保证了各选项模块素质练习的一致性。表1是我校第4节课“目标课课练”的示例。

有了以上原则,我们的课课练在分配时就非常明确了,高一的必修课,全部安排固定课课练,从高二开始选项教学后,就安排目标课课练,这样各教学模块的教师根据计划自己确定具体内容。

2.总目标,巧搭配

“课课练”内容也需要制定总体的目标,巧妙地搭配到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而由于受理论课、天气课、占用课的影响,我们建议“课课练”的三年总课次以120次为宜,三年六个学期按22∶22∶22∶22∶22∶10的方案进行分配。从分配时数就可推算出固定课课练与目标课课练的具体课次,即44∶76。有了总时数、分配比、课时数,还要制定出分类比,以力量素质为例,力量素质占分配总额的25,高一占三年总量的40,上下学期各占一半,上肢力量再占高一上学期的30,也就是3课次左右。

3.综合考虑,合理分配

⑴根据季节、气候分配

山东气候四季分明,如果速度耐力安排在夏季,学生练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甚至影响下一节课教学,而安排在天冷时比较合适。单杠的翻上,在夏季手易打滑,在冬季就会伸不出手来,那么,春秋两季安排较合理。因此,分配“课课练”内容,要根据季节、气候去分配。所以在发展学生的六大素质时,我校的力量、速度、耐力性练习基本安排在冷季,而灵敏、协调、柔韧性内容安排在暖季。

⑵根据项目,区别对待

虽说力量性练习安排在冬季较好,但像在室外拉引体向上,单杠在天冷时伸不出手,不宜安排在冬季,而安排在春、秋季节最合适。因此,在“课课练”的安排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4.因势利导,灵活掌握

德育课教案范文6

我们在第2期讨论了教案中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这期将深入探讨几个理论问题:(1)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2)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如何?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4)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大家议一议学情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三种假设: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江苏苏州·凌志雄】: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应包括两大部分:①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等进行分析。②分析学生的技能储备。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时间逻辑上说,学情分析是即时的,而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因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有了准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而教学重难点应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江西南昌·胡敏】:(1)“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这个假设理念我不赞同。要完成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光需要对教材做好分析,同时也需要对所要授课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好课的设计,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这句话也不全面。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会有影响,但不能片面地认为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要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对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他们,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良性的“蝴蝶效应”。(3)“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赞同。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体育教师要多关注,由于他们基础较差,会有自卑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更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有目的地将他们的目标降低,帮助他们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寻回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福建泉州·郑钦漂】:我认为,首先,分清三者主次关系即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有的放矢: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作为主体的他们,学情尤为重要,设计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切中学情,就犹如对牛弹琴,如果没有因人而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要把好脉。第三,教案文本应该追求底部深厚,中部坚挺,顶部开花。一份有份量的文本教案,不要面面俱到,唯有切合实际,专注关键,理清顺序,关注过程,重视结果,教学的最终领悟才能实现最大化。

【甘肃兰州·瞿学维】: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任课老师多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班级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对备课和上课很重要。大的方面,有助于制定教学目标,细节方面,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去考虑如何分组?需要多少器材?等等。

【山东临沂·于松峰】: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此年龄段的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的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2)课堂教学目标:我们通常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确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地针对性与可测量性;在技能目标中,大致分两个层次,一部分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掌握程度,另一部分又会达到什么程度。(3)在全面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教材教学的重难点,有了学情分析与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4)教法与教学目标对应并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法既有导入、启发、辅助练习等,也有难点突破、提高动作技术质量的方法。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1)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分析;学理情况分析;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分析;教学环境情况分析;教学天气因素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本身情况分析。(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的学理、教材本身、教学保障、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其次,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教材教法来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的关系:教材教法当中实质上涵盖了某个技能动作的正确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所能采取的针对性、实效性纠错策略、教法建议。因此,教学目标在前,教学方法在后。先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再选取出适合学生学练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乌龟赛跑

二、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50人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这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项热门的体育活动。它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但简简单单的跑枯燥无味,可运用情境导入以及多种渠道设计这堂课,主要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注重强调如何让学生赛跑,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辅助练习中掌握技能,整节都是腿部活动,结合游戏(保龄球赛)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拥有健康。

四、教学目标:⑴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展示自己;⑵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快速跑辅助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⑶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快速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喜悦;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流程:集合情境导入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其中快速跑练习为: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三个动作的要领示范讲解清楚,摆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击掌的节奏性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胸前贴纸跑是跑时将闪光纸贴于胸前,严禁纸掉落在地面,所以学生意识到只有拼命的跑才能不让纸掉落,以便来锻炼学生的跑速,但要强调学生跑时的正确姿势和安全问题。

【浙江省温州·项为人】: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来看,不适宜进行后蹬跑教学,建议利用跨步跑或单换跳作为跑的辅助练习较为妥当。另外,正确的摆臂姿势只能通过走—慢跑—中速跑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逐渐建立与掌握摆臂的概念与技术,而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90%的学生初步掌握,况且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贴纸跑中早已忘乎所以了,还管什么正确的摆臂,跑得快就行。建议技能目标为:通过跑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跑的正确姿势,体验与感受快速跑的方法与乐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

【山东·李登云】:我认为这个教案至少有5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快速跑不是热门的体育活动,很少人用快速跑去锻炼,采用慢跑的较多。其次,快速跑运动并不简单,要有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内容很多,每一项学起来都不是那么简单,以著名的飞人“迈克尔·约翰逊”为例,他的跑步姿势则非常的怪异,挺胸、撅屁股、梗脖子等,这是非常标准的错误动作。第三,保龄球对快速跑要求不高,换句话说,这个游戏对本节课的教材没有帮助作用。第四,单纯的摆臂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专业运动员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非常枯燥,建议换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方法。第五,学生贴纸跑,有的老师采用贴报纸跑,我在上课的时候用过几次,确实,学生为了不让纸掉下来拼命的跑,但是在跑的时候,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纸别掉下来,采用各种身体姿势进行保护,这样就忽略了跑的姿势,导致动作变形。

三、初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第2次课);变向跑(复习)。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学校初二年级男生,二(3)班,共40人。该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在鱼跃前滚翻第一课次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鱼跃前滚翻”基本技术动作,为本课次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优美流畅,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学习变向跑提高快跑过程中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学练法

1.前滚翻练习,2次;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2.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3~4次;要求:双手远撑。3.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4.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5.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6.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按照练习难度分为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7.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8.反应跑练习:背对或面对前进方向,从不同预备姿势开始,听信号转身跑2次。9.复习各种形式的变向跑:“之”字形跑、绕圈跑、折返跑各2次。10.变向跑接力游戏。

【河北石家庄·翟国胜】:我认为该教案有以下几个问题:(1)鱼跃前滚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多方面要求比较高,是否可以将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一下位置,先进行复习内容变向跑练习,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组织,再进行新授鱼跃前滚翻的教学;(2)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是理论,它与技能是有区别的,而技能是完成该动作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掌握的是鱼跃前滚翻技术,而不是该动作的技能;(3)教学目标定的高了。两次课让25%的同学比较熟练优美的完成动作,80%的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可能困难一些,因为每次课主教材的有效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因此建议在目标上降低一些,当然如果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能,达成目标可能容易些;(4)根据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无论是远撑前滚翻还是鱼跃前滚翻,动力的来源都是摆臂前伸及下肢的快速蹬地,做鱼跃前滚翻的目的是假想越过障碍物及遇到危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可以借助跳箱的最上面一层或者折叠的小体操垫子。作者采取钻过呼啦圈的设计很好,也可以由一位或两位同伴在练习者前面手臂拉在一起,起到辅助与保护的作用;(5)教师把学生分为完成、达标、创新三个组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考虑到技术的难度,练习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分组过多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巡回指导,建议分为两个组即可,可以命名为达标创优组(基本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或学困生)和勇攀高峰组(比较熟练完成动作的同学)。

【江西南昌·胡敏】:从上述教案部分内容看,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还是较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翟国胜老师提出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我也觉得会好些。另外,有些学校由于垫子不多,在“学练法”内容中,要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在时间上会比较紧(关键是要看这个案例设计中器材的安排);在通过辅助器材练习鱼跃前滚翻时,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例如毛巾、书等也可以。安全保护和帮助非常重要。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教学目标与学练法应改为如下表述: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跳跃腾空前滚翻是区别于蹲撑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健身意义。②技能目标:5~10名男生有明显的高度和远度,同时滚动圆滑、流畅、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优美这样的优秀评价标准;3~5名男生能有跳起动作,同时滚动不够圆滑,动作不够流畅稳定、协调轻松和不够优美的合格评价标准;其他所有的男生有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同时能具有圆滑滚动、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比较优美的良好评价标准。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2)学练法:①兔跳接前滚翻,体会身体跳跃起、直臂顶肩的动作。②从高处向下做远撑前滚翻,体会手支撑与顶肩的动作。③越过红横幅做鱼跃前滚翻,体会蹬摆充分、身体腾起要有一定高度。④越过不同距离的鱼跃前滚翻,体会手向远处支撑。⑤组合动作:侧手翻—鱼跃前滚翻,体会身体侧向翻转与腾空、滚动的身体感觉。⑥向学生传授一下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现场示范、学生模仿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技能,保护者站(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低头、前滚。

四、高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学习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教学比赛。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足球班男生,共45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法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练习用脚内侧接、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浙江湖州·张万永】:我认为,第一,教材内容应改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一点误区很大。第二,学情分析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谈。第三,运动技能目标不够具体,是否能按照“内容、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第四,教法阐述相对简单,无法看出成效,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未作表述。

【浙江宁波·andychar】:这份高中足球选项课教案类似于我们平时上课的一份简案。总的来说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没有明确本次课的课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笼统,没有突出本课次重点和解决本课次难点的教学策略。该教案细化了本课的学情分析,简化了该课的教法与学法。该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观察、纠错辅导、学生反复练习,建议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既然该课是高中足球选项课,那么,最好能增加“课课练”这个项目,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第四部分的“教法”可改为“教学过程”,且每个教学步骤应明确相应的组织形式。

【江西赣州·廖全胜】: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思考:(1)学情分析那一段,后半部分可以不要,改成学生对足球学习情况的介绍。(2)教学目标中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可以发展灵敏性,加强合作。至于能不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靠某一节课来完成好像不可能。

【浙江金华·邵伟德】:该教案中“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学法是:(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这个学法安排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练习1与练习2似乎颠倒了,应先进行“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后踢“固定球”;其二,这个技术中有三个分解的较为固定的技术关键:一是支撑脚离球的位置;二是摆动腿运行的轨迹;三是触球脚内侧的部位与球体的部位。就这两个练习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吗?

【点评与总结】:在上期讨论的基础上,本期着重“学情分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网路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小学、初中、高中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学情分析而言,有的老师提出了学情分析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的储备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是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还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学理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教学环境、教学天气因素;教师教学本身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观点主要的差异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天气等,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只指来自学生方面的情况。到底哪一种视角较为正确?我们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学情分析若涉及的面太广,就会造成教案各个要素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学情较为客观;其次,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应面面俱到,而要着重围绕与结合上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