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家我的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1

    昨日回家,听妹说叶儿死了,犯疯病掉井里淹死了。我的心一阵抽搐,继而坦然。她的生命也该画个句号了,如此苦不堪言地活着。

    叶儿是我的小学同学,只记得那时的她微胖,脖子常缩着,腰弯着,比别人似乎总矮一截。下课了,同学们疯跑﹑玩沙包﹑踢房﹑跳绳,她只远远地看着。她一跑就喘,呼吸困难。同学们知道她有病,很少和她玩。她很孤独

    叶儿长大了,虽然面皮仍黄黄的,仍一跑就喘但周身洋溢着少女特有的芬芳。我们聚一块谈论谁找好了婆家,谁的女婿给她买了一块手表……叶儿从不插言,手托着腮静静地听着,满脸憧憬。

    叶儿有个妹妹叫花儿,论身材长相都在叶儿之上。说媒的踏破门槛,都冲着花儿来。很少有人为叶儿提媒,虽然她母亲背地里央求过很多媒人。叶儿日渐憔悴。母亲可怜她,就想了一条“妙计”——给花儿介绍的男朋友她让叶儿去相,但一见面就吹灯。左邻右舍暗地里笑疯了,挤眉弄眼地嘲笑“那老女人,想拿次品卖个好价钱!”如此折腾来折腾去,也未说成一个。直到有一天︰

    叶儿山里的姨妈为花儿说了个对象,虽说是个代课教师,但在山里也算个文化人了。花儿很满意,相亲﹑交接见面礼﹑定亲﹑领结婚证,并选了结婚的好日子——腊月二十六 。

    好日子越来越近,人们发现花儿撅着嘴,谁也不答理;叶儿喜迷迷的,难有的好心情。

    腊月二十六。一大早,迎亲的车队就浩浩荡荡地驶来,看热闹的人立即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人们吃惊地看到︰新娘——花枝招展的叶儿被扶上喜车。送走迎亲队伍,叶儿的母亲长舒一口气。

    四十几里外的小山村里,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阵阵喧闹声如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一个年轻人边跑边喊“快﹑快﹑新媳妇回来了,快准备鞭炮!”滴滴答答的唢呐声由远而近,放鞭炮的﹑撒喜钱的都严阵以待。

    叶儿在喜娘的搀扶下缓缓地 钻出车。拥拥挤挤的人流像一条河,冲击得叶儿站不稳脚跟,叶儿挣脱喜娘的手想快点钻进洞房。“慢着,”新郎一声炸喝,惊呆了在场的人,“这婚先不结哩!”说完气冲冲夺门而出。叶儿的脸由红而白,继而紫胀,她发疯似的挤出人群,奔向村外。

    娘家人找到叶儿时,她已疯了。红缎子棉袄敞开着,头上的花被扯得七零八落,鞋掉了一只,站在路边撕扯住每一位过路的行人怒而质问“你为啥不要我?”

    娘家人把叶儿接回家,虽倒贴许多嫁妆,但自知理亏也不敢去婆家搅闹。但那男青年却不依不饶,去媒人——叶儿的大姨家闹了个天翻地覆,还扬言要告这老女人骗婚︰拿姐姐顶替妹妹。

    叶儿的母亲请神婆给叶儿瞧病,说有鬼附身,耍了几回驱鬼的大刀,叶儿的病情反而愈发严重了;又领她做了基督教徒,四处聚会祷告,终不见效。叶儿反而学会骂人了。不骂别人,就骂生养自己的爹娘,骂到兴致高时还掂把菜刀满院子追着他们乱砍。有人劝,“赶紧把孩子送精神病院吧!”

    叶儿出院了,看见我还说“阿俊,来家里玩吧。”但眼睛直直的,让人心生恐惧。

    叶儿的母亲逢人就说“俺叶儿病好了!”叶儿很快又说好了婆家,不再挑拣,爹娘马上把她嫁了出去。

    婆家穷,女婿老实巴脚。叶儿不如意,就常犯病,一犯病就往娘家跑,婆家也不去寻找。她娘给取药治病,病好后叶儿悄悄地又回了婆家。一年后,叶儿生一男孩,一落地,就被婆婆抱进自己屋里,不让叶儿照管。从此,为婆家延续了香火的叶儿更显得无足轻重。犯病的频率越来越高,往娘家跑的次数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叶儿的娘忍无可忍,一只手拽着怯生生的叶儿气势汹汹地找她婆婆讲理“老少爷们都听听,自己的儿媳妇,有病了连管都不管,坏良心不坏?”叶儿的娘扯着嗓门吆喝。“问问您闺女的病是从娘家带来的还是进俺家门才得的?”叶儿的婆婆毫不示弱,一句话噎得叶儿的娘光瞪眼说不出话来。一肚子窝囊火的叶儿的娘发誓不再给叶儿看病,她觉得不能再便宜那一窝鳖孙了!

    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暑热已稍稍退去,人们趁着凉意扛着锄头去玉米地忙活。叶儿睡西屋,叶儿的小侄睡东屋,午睡还未醒,叶儿的娘在厨房做晚饭。“哇……哇……”叶儿的娘猛听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啼哭,掂着擀面杖跑进东屋。她做梦也没想到:叶儿双手卡着两岁小侄的脖子,面目狰狞。叶儿的娘用擀面杖劈头盖脸地一阵狠打,叶儿才松开手,躲到一边。叶儿的娘抱着孙子边哭边骂“你个死妮子,你咋恁狠哩,他是你亲侄啊!”晚上,全家人一合计,决定不能再把这个祸害 留家里了。

    这天晚上,熟睡中的叶儿被绳捆索绑,破布塞了嘴扔三轮车上。她两个弟弟开三轮车沿公路一直往西跑了一百多里,将她解开绳子推下车就跑,任凭她在身后又哭又叫!

    几天后,叶儿又立在自家门口,村里一个经常在外做小生意的老王爷把她领回来了。“这孩子,咋跑恁远哩!我就把她捎回来了。”老王爷对一脸苦笑的叶儿的爹娘唠唠叨叨地说。叶儿瘦了,面色更黄了,脖子更短了,腰也更弯了。叶儿安生了许多,不再骂人,不再打人,脸上却时时写满害怕。

    一连几天,叶儿不见了,她娘以为她回婆家了。

    这天晚上,叶儿的娘做了个梦︰叶儿坐在井里,井水刚好没过她的腰。叶儿快活的对她说“娘,我饿了就吃青蛙,青蛙肉可好吃了,你尝尝,你尝尝!”还抓个活蹦乱跳的青蛙硬往她嘴里塞。她娘差点吐,就醒了。“莫不是有事?”她娘喃喃自语。

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2

文章讲的是:一个女疯子四处流浪,被一家讨不起老婆的穷困男子娶养,以延续香火。一年后,女疯子为男人生了个儿子——树儿,在树儿几个月大时,男人的母亲以供养不起女疯子为由,将她赶出家门。六年后,女疯子凭着对儿子的思念,依照模糊的记忆,找到了赶走她的婆家门前,重复着儿子名字“shu”发音,男人和男人的母亲受不了良心的折磨,把女疯子领进了家门。

我永远忘不了:在树儿被奶奶打时,是她的疯子娘展开双臂挡在他身前,叫着:“打我,打我。”在树儿被同学欺负时,是他的疯子娘不计后果,保护儿子不受伤害。可最后,正是儿子一句“桃好甜”,使女疯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爬到峭壁上去摘桃,结果摔死了。

读完着篇文章后,我想:一个女疯子,她没有正常的思想和意识,可是她却知道保护自己的儿子,让儿子不受伤害。难道着就是母爱的伟大吗?是的!一定是的!

我不禁想到:我的妈妈也会因为害怕我感冒而担心,总是在寒冷时为我准备衣服。我的妈妈也会因为我忘带出入证而十分着急,总是火速的放下家事给我送来。我的妈妈也会因为我学校没吃饭而心疼,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我留着……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为了儿女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志趣、事业……甚至生命。这就是母亲!

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3

那是半夜,爹从外婆家带回来的,我们姐妹几个一人一块。剥开,舔了两口,很甜。瞧,姐姐们很夸张地大口地吃着,看得我的口水都能流下来。尽管如此,我还是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舔了两口后,又把糖裹好,放进兜里。就这样,实在想甜一下了,忍不住了,剥开,舔两口,再包裹好。

我一直舔了半个多月,还是一块糖。而姐姐们呢,在那一天就报销了。我最爱做的事就是当着她们的面,说“我要开始吃糖了”,而后把玻璃纸的声音弄得很响亮,剥开,夸张地舔两口,而后一副陶醉的样子。那时,姐姐们看我的目光能杀死人,恨不得将我一把揪起来扔进太平洋!娘就说话了,说:“凌子这就叫‘细水长流’,一块糖能甜半年呢。”好吧,我会努力让它甜半年。

那块包着玻璃纸的洋糖是我的骄傲。我把它给好多小伙伴都看了,看得她们拉直了目光。我经常察觉到她们有意无意地将目光落在我装糖的衣兜上。

每次玩耍时,我总会说,谁跟我好,我就让她舔我的洋糖。事实是,我从来没让别人舔过。一次,我们正玩得起劲,胖丫被谁绊了一下,摔倒了。玩耍时摔倒是常事,关键是倒得太奇葩了,嘴唇破了,连门牙也磕出了个不小的豁口。

胖丫扯着嗓子大哭,口水里混合着血流了下来。其他玩耍的孩子都吓蒙了,撒腿跑散了。因为胖丫的娘是个男人婆,骂起人不倒茬,挥手就敢打。她娘还有双顺风耳,胖丫一哭准赶到。胖丫哭得肩膀一抖一抖的,我也终于看不下去了,摸出我的洋糖,剥开玻璃纸,递给胖丫。我说:“你……你舔两口就不疼了。”

胖丫是哭晕了头没听见,还是我的声音太小没听见,反正,我塞给她后,她填进嘴里就“咯嘣咯嘣”咬了起来,又咧开嘴巴笑了,嘴角还流着带血的口水……

我心疼得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掉在了玻璃纸上。过了好久胖丫才察觉到了,她捂住了自己的嘴巴,一脸歉意。

我很沮丧地说给娘时,她拍着我的小脑袋笑了。过了几天,胖丫跑到我家,给了我一支带橡皮的铅笔。我第一次见到橡皮那么小,还粘在铅笔屁股后面。胖丫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舅舅从天津带回来的,送给你。”

娘笑着说:“胖丫,你拿这洋东西过来你娘知道不?”胖丫说:“这就是我娘让我来的,说我吃了凌子的糖,还说我不爱学习,凌子学习好,凌子用了就不是糟蹋。”

娘揽着胖丫笑了,说:“胖丫是个俊丫头,胖丫不笨,跟着凌子一块好好学习吧。”

那天晚上,娘拿着带橡皮的铅笔说:“自家的东西跟人分享行,人家太珍贵的东西不能随便要的。”

那张玻璃纸呢,我就压在课本里,打开书就能闻到香甜味儿。

一年后我又有了各种色彩的玻璃糖纸,还是胖丫寒假时去了一趟天津从她舅舅家带回来的。胖丫不好意思地说:“人家把糖吃完了,我把玻璃纸给你收起来。”

我们便又多了新的玩法――玩玻璃纸。

对着太阳举起一张,闪闪发光,将单调的阳光打扮成喜欢的色彩;两张、三张,或更多的错开举起来,观察颜色变幻的神奇;我跟胖丫一人分一半,看谁贴的玻璃纸画好看……

后来呀,我将它们折成小鸟或飞机悬挂在房子里。

一块小小的水果糖真是神奇,给年幼时的我带来那么多的欢喜与收获。今天,我依旧坚信,分享真的可以将小欢喜扩散成大快乐。

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4

那时我刚念初中,住在外婆家,外公孤僻,外婆古怪,我则不多说话。这样的组合,在一起有时很闷。

有一天,外公对我说,不如养只小动物,可好?我觉得奇怪,他从来不用商量的口气跟我说话。

哦,好吧。我说。

当天叫来父母商量,很正式的感觉。

我喜欢狗,外婆说。

那就养狗好了。

好吧。我说。

于是,就是她了。

是我妈选中的,虽然一家都去了宠物市场当参谋,但最后拍定就是她的还是妈一人。

“我当时一眼看中它啦!”妈事后说,“那么多小狗,数它最白,老板娘一摇碗,说开工啦开工啦,碗里面的狗饼哐啷哐啷响,它闻声一下就跳起来了,然后就跟着老板娘跑啊。它打头阵,跑起来还跌跌撞撞的,我一看,哟,真可爱,就是它吧。”

老板娘介绍,它的爸妈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它也一定不会差,六个月,已经断奶了,当然牛奶还是要给喝的。

老板娘一一交待完毕。付了钱,爸抱起它一把往我怀里丢。是母的,他说。我赶紧接住它搂住。外公在旁边艳羡:母的?那算你的狗。从此就叫“她”了。

一路走,我单手举起她察看,除了眼珠鼻子,一眼看上去都是白的。再转过来看她屁股,一小撮尾巴卷着,在微微颤抖。原来,她整个身子都在抖。我有些慌,本能地拉开自己的衣服,将她往里面藏,被外婆看见,她说:它不是冷,是紧张。

外婆啊,她一直是一个懂得照顾小生命的人。

回家路上,一家人坐了满满一车子。忽然听见她的叫声,有些诧异,其实那根本也不算叫,充其量是呜咽声。有那么几下,听见她在轻微叹息。“她在叹气呢。”我说。不记得谁回答:没有的事,那是作。我坐在车上沉默不语,眼朝窗外看,只用手感受她的重量。呵,我的小狗儿。

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5

关键词:婚俗;文化;土族婚礼

《礼记》中讲:“夫妇者,万世之始也。”作为“万世之始”的婚姻所产生的习俗,人们称之为婚俗,一切关于婚俗所产生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由此所辐射出来的活动就称为婚俗文化。婚俗文化带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它展示了民族社会群体的生活面貌,带有明显的价值观、宗教观、审美观,为研究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了素材和视角。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必然会与其他文化、理念、事物相联系。法律文化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是法的制度、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民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习惯。在朝代更迭、生产发展、风俗承袭中,土族婚俗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体现了法律文化的一些内涵。

一、土族婚俗中体现的媒约文化

中国人的男女婚嫁非常讲究“明媒正娶”。古人认为只有通过媒人说合而结成的姻缘,才算是合乎道德标准的,否则会受到社会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在土族男女联姻中,媒人是必不可少的。土族婚姻中的媒妁之言,是通过媒人实现的。媒人在整个婚礼的程序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男女双方之间的出现彩礼的争议、订婚习俗等方面的矛盾时,媒人会从中进行劝说、调解,从而化解矛盾,促成一对姻缘。[1]有的媒人已经很职业化了,男女双方也愿意听从媒人的建议,因此媒约之言有利于婚恋的促成、家庭的和睦。

土族婚俗的这种媒约文化与我传统的法律心理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法律心理文化讲求的是息事宁人,平争止讼的法律心理。一方面,“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造就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追求秩序和谐,从而带来无讼的法律心理。土族男女在出现彩礼争议、家庭纠纷的时候,一般不会通过法律的途径如诉讼、仲裁等解决婚姻家庭纠纷,而是听从媒人的建议。另一方面,以家庭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人的社会义务,而忽视个人的权利;重视集体、大局的利益,使得个体成员的诉讼必然会受到社会、家族和家庭观念的抑制。在土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离婚的时候,通常媒人会从中调和,化解矛盾。媒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男女双方也比较信任媒人。如果夫妻去法院诉讼离婚,将会受到同族人的质疑甚至嘲笑。

二、土族婚俗中体现的男尊女卑文化

土族的妇女社会地位都比较低,在对于配偶的选择上,她们毫无婚姻自由,任由他人摆布。新娘在出嫁之后,在夫家要听从婆婆和丈夫的安排,在婆家也没有地位可言。因此,她们通过哭嫁歌一方面表达对家庭亲情的不舍,另一方面则是控诉对婚姻的不满和对婚后生活的担忧。在新娘唱哭嫁歌的时候 ,会有她的好姐妹陪哭,据说,这些陪哭的妇女当中哭的最厉害的就是已经出嫁的并且在婆家生活不幸福,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妇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陪哭的妇女还是新娘,哭嫁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民族习俗的需要而进行的演唱,也是广大妇女对男权社会和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的一种情感宣泄。土族妇女们经过多个环节的哭答程序,对封建的家长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控诉了男权制度下妇女所受到的性别歧视。如土族哭嫁歌《卡日卡吉盖》中就唱道:“我的亲爷爷的心像棉花一样温暖,婆家爷爷的心像黑刺一样扎,我的亲哥哥的心像棉花一样温暖,婆家哥哥的心像黑刺一样扎,我的泪水像泉一样涌出,像河水一样流淌。像海眼里流出的眼泪呀,淌成大河,漫成大海。”[2]

从上述可以看出,父母的主婚权始终为土族婚姻的第一要素,子女个人同意与否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更谈不上有什么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直系尊亲属,尤其是男性的直系尊亲属,有绝对的主婚权。他的意志可以命令他的子女与任何一定的人结婚,社会和法律都承认他在这方面的权威,予以强有力的支持,不容子女违抗。于是父母的意志在法律上成为婚姻成立的要件,子女即是成年以后,也没有婚姻自,除非得了父母的同意。

三、土族婚俗中体现的伦理道德文化

婚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属于社会的集体行为,具有约定俗称性。婚姻习俗一经形成,便制约着人们的婚姻行为,并且作为一种人人遵守的伦理准则代代相传。在法律观念文化上,强调“礼法合一”,“德主刑辅”,而“礼”作为一种差别性的规则体系,被奉为治国之道。土族婚姻非常强调“礼”,土族人尊老爱幼、讲究礼仪,这种思想在土族婚俗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土族自古以来有对“天格热”的崇拜,即男女成亲的第一个仪式就是拜天,拜天之后就要拜父母了。在土族的婚宴的抬针线仪式上有专门的“谢娘恩”、“谢喜客”的歌曲。另外,土族婚礼中全程除了体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外,还有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对娘舅媒人的感激,如土族的婚宴上专门有“敬娘舅”、“谢媒公”、“至亲翁”等歌舞曲,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尊敬,体现了土族人民礼让三分、孝老尊亲的良好美德。歌舞是土族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婚礼的程序,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表演。歌舞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土族人热情好客、以诚相待的民族品格。

而且在土族婚礼中不同身份的人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演唱与之相符的婚礼曲,每一个婚礼细节处都有特定的演唱曲调、风格和内容。从土族阿姑们的“纳什金斯果”,到庭院安昭舞歌舞无处不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其观赏性、娱乐性融为一体,给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3]再如土族的戏谑类歌舞,它是新郎去迎娶女方的时候,女方家的人会表演一些戏弄媒人和娶亲人的歌舞。这些歌舞内容丰富,风趣幽默,曲调悠扬悦耳,边歌边舞,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土族人用歌舞表演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从中也折射出土族人积极乐观、大方开朗、追求幸福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蒲生华.青海婚俗中的媒约文化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我的婆家我的娘范文6

这不年轻人就问我了——明星问我,老赵,哪天添土?我说,今天!同在一个屋里的老迟说,我今天不去了,老的也知道我忙,就等着清明放假一块儿干了,扫墓,添土,烧纸,一趟就完成了!我们几个离家远的也和老迟一个想法了,这不今天,清明放假的第一天,我们早早地起床了,我们得跑两家上坟祭祖的。

我的母亲去世了,每年都是哥哥和侄子们给她上坟,而且上坟的时候都是给老祖宗们一起上。一般情况下,哥哥和侄子们上了我就不去了,在我们农村,有儿孙的儿孙负责上坟的,女儿家是不用上坟的。可是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哥哥侄子没时间,在节日里赶不回来,那是我这个女儿就要顶上去,接替他们做这个事了。今年还不一定能回来,侄子是在家里的,总不能让个孩子去吧?我决定先到我家看看,正当我们还不到六点吃早饭的时候,哥哥来电话了,说他已经来家了,问要不要等我去上坟,我说我就不去了,他和侄子去上就可以了。我还得回家看看老父亲顺便见见哥哥和家人们,于是我们就启程回我的老家了,7点,我们就到达了我的老家,我见着了父亲,陪老人家说了一会话儿,哥哥让我们晚上回来吃饭,我们就拉着嫂子嫂子走了,嫂子也要回娘家看她的父亲,我们顺路将她放下。

我们从城里往娘家走的时候,可能是时间早的原因,路上车辆并不多,再从娘家王婆家走的时候,车辆就多起来了。

我们9点就到了婆家,交上养老费,放下食物,我们就去二哥家帮助干活了,已经习惯了,在婆家都是我们做饭,今年上坟又需要做饭,因为我的公公婆婆还活着,我丈夫的叔叔大爷婶婶大娘也都还活着,以前都是各自上坟,自从14年给老公公竖上了碑,三个大家的爷们就一起上坟了,离家远的回家就得吃饭,那几年有饭店,都在饭店里吃,轮到谁家谁花钱订桌,今年就不同了,村里的饭店关门了,又该大爷家管饭了,大爷家都不在村里住了,怎么办呢?

为此,我家的这个人早就想好了对策,就等大哥二哥承办了,二月二回家的时候在老人炕上和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吃饭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哥二哥主动邀请到他们家里办理此事,俩哥哥表现都很好,都答应了,二哥当场就打电话邀请了,只等大爷家的回应了。

昨天就接到了大爷家的回复,这是就这么办了。

做饭菜自然就要以二嫂为主了,三十年来,大家的事,二嫂还是第一次接手,我们也是十分的不放心,其他的人都指望不上,这已经是多次试验证明了的,我们就必须早去帮助二嫂了,就在我们到达不久,大爷家的二兄弟夫妇二人也来了,他们也等得得早来帮忙做了,后来陆续来了,我们都忙起来,烧火的,拌凉菜的,炒菜的,油炸的,等等,四个媳妇子在各饭屋里忙起来了,十二点的时候,我们炕上这桌就吃饱了。堂屋里那桌男士喝的正欢呢,他们又约定了明年的事情!

我们返回娘家的时候是3点多,一路上经过了很多村庄,有胶南的,有诸城的,村庄里街道上的车辆很多,有的路边都停了两行,还有不少到卖店里买纸的,他们还没来得及感到祖宗的坟场呢!路上而车辆也是很多,这个点走在路上,应该是那些长途的人家,要么是早回来上完了坟往回归了,要么是从外地往回赶还没到达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