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下历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下历史总结

八下历史总结范文1

期末来临,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加强质量的过程性监控,做好各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和要求说明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监测时间

2016年1月15日——16日。

二、监测科目及分值

七年级为思品、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共7科;

八年级为思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共8科;

九年级为思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共7科;

七、八、九年级的语、数、英均为120分钟120分,其余学科均为60分钟100分。

各年级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考查科目,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开设实际,自行确定考查方式。

四、监测范围及内容

按学期初下发的教学进度执行,其中思想品德有10%左右的时政内容;初二生物考八上和八下第七单元的全部内容。

五、监测要求

1、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期末考试所有工作由各学校组织实施。

2、要进一步明确考试的作用和意义,加强对师生的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结果真实客观。

3、要认真筹备召开考务工作会,明确各类人员工作职责,按照考试工作流程,严格考试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考试各环节不出任何纰漏。

4、要确保试题安全,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在考试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调动考试科目的顺序及时间。

5、考场安排同桌异题,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单人单桌。

6、学校内部年级之间调换监场、阅卷,监考教师不得跨学校监场。

7、要严格执行省《规范》要求,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名次。

8、各单位要做好考试分析、总结工作。

八下历史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文献资料;历史与社会教学;作用

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新课改后,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所含文献资料的比重大为增加,近年来中考命题中文献材料也大幅度增多,阅读量和难度也相应增大。教材中文献资料的类型主要有制造情景型、知识补充型和知识归纳型三种类型,而且这些文献资料具有典型性、精辟性、教育性、感染性、权威性的特点,这些图文资料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课本知识,并且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所以,如何发挥文献资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文献资料,对不同的文献资料做到物尽其用,越发显得重要。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平时备课经常舍近求远,脱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花费大量时间去搜集课外资料,导致现成教材资源的闲置。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文献资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情景型文献资料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考力生长起来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创设情景型文献资料往往语言讲究,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某些还具有一定的情感启迪作用,使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感到一种精神震撼。特别是图片情景型文献资料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手段。

二、利用知识补充型文献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知识补充型文献资料往往是学生已经通过书本的学习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文献资料的编入起到对课本知识补充说明作用,这种文献资料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部分。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最终目的应不在于让学生熟知和牢记具体的史实,而在于引导他们利用历史知识这个厚重的载体,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他们作为一代新人的思维能力。所以,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这一课时,引用了下列教材中的知识补充型文献资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在中中国清政府战败的因素有哪些?从中得出了哪些启示?

清朝开国后与西方通商近二百年,始终不知地球为圆形,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统治者死抱着祖宗成法“骑射为先”,长期轻视枪炮。清军入关200年后,半数士兵还使用着弓箭,刀矛。——节选自八下《历史与社会》教材P68页

学生通过上述材料分析得出:清政府愚昧无知,思想保守,军事技术落后,西方国家已使用枪炮等热兵器,我们国家还停留在使用弓箭、刀矛等冷兵器的阶段,最终导致英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导致双方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屈辱的历史结果。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和学习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深刻启迪。

通过对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对当时背景和有关内容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多了解,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习惯。

三、利用知识归纳型文献资料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知识归纳型文献资料也经常在教材中出现,它把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或者事物的前因后果都已总结归纳出来,一目了然,不用老师教学生一看就懂了,遇到这样的文献资料我们该怎样处理?每一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时间上与前后史实有纵向关联,在空间上与其它地区(或国家)的史实有横向关联,在性质上与其它现象也有内在的关联。首先,在教学中要站在文综的角度启导学生的思维。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全面地综合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要从点发展到线到面的立体思维,才能完整地掌握和记忆所学的历史知识。第二,站在学科内综合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揭示历史事件内在本质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多视角、多层次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比较、归类。把相似、相近的知识归纳在一起,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一般认识,加深对历史事物本质的理解,并应用于此后历史学习中同类事物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达到一个创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广华.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4.

[2] 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1988年版.

[3] 谢玉杰,王继光.中国历史文献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5]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4-27页.

八下历史总结范文3

第一次月考还是来了,它真的是一面镜子把这段时间的学习都照得清清楚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次月考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第一次月考的总结范文1刚升入初中的我,对一切新事物都很好奇。而初中的学习也改变了很多。政治地理以及小学从未接触过的生物历史,也变成了主要的科目。

还记得上学大概一个多月了,我们要进行一次月考,老师一周前就对我们说了,可我的“读书”方法,只是大概的浏览一边,作业写完了就睡觉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一切重点知识,我只记在了一个本子上,大概意思不是很明白。地理课,我是一点也不明白,老师留作业,我都是照同学抄的,除了地理外,别的课都还行。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月考的前一晚,我先看了看语文书,看了古文部分,每篇文章的作者朝代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例如《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是宋代郭茂倩等等,这些文学常识我都会背。所以,由只会文学常识的语文有转向了数学。数学可以说是我的强项,因为我是数学课代表,所以数学我没总复习,只是翻了几页。该到英语了,英语我是一点也不会,可以这么说,英语认识我,我不认识英语,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背了单词。之后的时间我看了看小说等。月考的前一天我是这么度过的。

到了月考这一天,我有一些紧张。有什么我会的题也答错了,可能因为紧张的关系,也可能因为我没复习好埃数学题我太过自信,而算错很多题。成绩下来后我真的很失望。

月考让我明白了,考试之前要好好复习。

第一次月考的总结范文21.失去信心

“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上数学课就觉得没劲,但又觉得自己应该认真听讲,所以有些惧怕。上数学课感觉心里很烦躁,上课效率也减半了。”

“多次以来,数学考试成绩都很不如意,我对数学失去信心了。甚至开始害怕数学,有时也对老师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

2.不努力,不认真

“上课没有好好抓进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课后没有好好复习,做作业马马虎虎,课外辅导书更是没有认真做过,纯属应付。”

3.知识点梳理不够

“我固然做到了学,但没有做到想,甚至从来不思考。”

“我现在终于发现思路、思维比解题更重要。”

4.时间不够

“当我决定中午问老师问题时,可不巧,英语老师来了!而且整整三节晚自修家作都来不及做,更何况解决疑难呢?”

5.不能、不会问问题

“还是和以前一样,有问题没有问老师,因为我怕我问的问题太简单,可能由于这样想,使我的困难越积越厚,可我就是不敢问。有这心,没这胆。”

6.“失误”不断

“每次考试我都很紧张。又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或式子我也看很多遍,如12 + 36 = 48我都要算两遍,就怕算错。”

事情过了好久了,好在我这次期末又扳了回来,耶!我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第一次月考的总结范文3一阵揪心的铃声响过,我的心也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咚咚,咚咚……”老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这时老师走进了教室。喧闹的教室里马上变得鸦雀无声,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突然,月考试卷就如雪花一般飞来。这是自从我转学以来的第一次月考,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考试时,我心中就如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不停地奔跑着、跳着,使我的心砰砰的跳,心里七上八下,如激荡的湖水一样不平静。我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自己: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正当我写完基础题和阅读题要开始写作文时,笔突然没墨了,我的心慌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呢?我停了下来。猛然间,我才发觉我应该还有一只备用的,我忙打开铅笔袋,将那只备用的笔拿了出来。我慌慌忙忙地写着,生怕马上要收卷了,不一会儿就收了笔。望着前面的字迹,这才发觉我写的字太过于潦草、太小,又用了修正带,这肯定又会扣个一分两分的。心中充满内疚,后悔得不得了。

考试时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全神贯注的写着试卷,教室里没有声音,只有沙沙写字声,人人都“埋头苦干”,有的咬着笔头思考问题,有的正文思如泉,把想好的答案写在试卷上,有的因为想不出答案而双眉紧锁,有的为大功告成而欣喜若狂。

“收卷。”突然,老师一声令下,我颤抖得交了卷,坐在位子上回忆着考试试卷上内容和题目。我的耳朵中灌满同学们议论考试试卷答案的声音,我听不下去,也不想去同他们一起讨论。生怕我会提前知道我要考砸了的消息。

第一次月考的总结范文4初中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已经出炉,语文92分全班第一,数学98分居次席,英语100,综合91,第一次月考的反思。这看似良好的成绩,其中还藏着小小的遗憾,这些遗憾都是由疏忽大意造成的。

先说语文,除去作文扣的四分,其余的四分丢的真不就应,两道题回答不完整各扣一分,一道没加引号扣一分,一道“画蛇添足”扣掉一分。我如果能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它们,语文成绩岂不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

数学的马虎更不就应,一失手成千古恨,把x的绝对值当成了x,虽说一个是对的,但把绝对值弄成个负数,简直心里后悔地像老鼠在挠。唉,只能怪自我太大意了吧。

历史部分更是大伤元气,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如何一题,标准答案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可我粗劣加工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鼎,这还不算,我在后面加上了四个字——用于祭祀,本该扣一分,因为它们四个又扣掉一分。

生物别提,43分,要不是历史的的顽强抵抗,综合否则失守90分,生物课代表没戏了。

月考的一系列失误,由于马虎失分的多,把自我会做的做错,不后悔才怪呢!以后类似的错误不要再犯,无论做什么马虎总会耽误大局。第二“画蛇添足”让我吃亏不少,复习资料的时候,要把每个知识点弄清、搞明白,每一天学过的知识要及时温习。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月考,其实并不是多么难,认真、细心的态度会造就一切。

第一次月考的总结范文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第一次月考落下帷幕。排名和不理想的成绩,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

在枫杨的第一个月里,完全可以说我在学习上一点没有用心!教师布置的作业,我仅仅按照最低标准完成。我没有做到预习复习,课堂上也没有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听讲,大脑死气沉沉。这样的听课状态,我的学习效率能高吗?对于平日的练习,我丝毫没放在心上,总会有一两个小错误。所以到月考时,我与那些认真的同学的差距就很明显。在空余的时间里,我不是跟同学说话,就是想着该怎么玩。于是,我又浪费掉不少时间。就连月考前的国庆长假里,我依旧沉迷于欢乐之中,书本没有碰过一下。我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我的成绩如坐滑滑梯般直线下滑,我被远远地甩在了第40名!

语文是我这次月考最不理想的一门。79分,让我明显感到自己的差距。我必须端正我的学习态度!课内知识一定要记牢,下次绝对不能再错。阅读理解失掉13分!教师讲的做题方法要用心记,用心体会。93分的数学卷子完全没考出我的水平。我还有很大提分的空间。要复习错题,重视平时练习。英语,我认为是最不该错的,下次考试要考100分。学习时要注意力集中,提高效率。对于“史地政生”4门课,我以为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学好。这4门课的学习方法是把知识背下来,记牢。

八下历史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关联翻译理论;商标翻译;交际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引言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显著,各国都想方设法把本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商标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与其他知识产权一样是企业的一项核心投资。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涉及到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 而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其本质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关联理论针对翻译的解释力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是在原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

二、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在继承和发展了Grice(1967)“会话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认知科学、语言哲学和人类行为科学提出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它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各种翻译理论以及各种看似矛盾的翻译现象。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主要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翻译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示意-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对话语的理解完全取决于语言交际的关联性。用关联理论的视角研究翻译,其实就是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翻译这一特殊的交际其中肯定会牵扯原交际者和译者,他们构成了交际的双方。原交际者把文本输入给译者,译者通过关联进行推理分析,之后就形成一种交际的图示文本,从而译者和目的语接受者又构成了交际的双方。由此可见,关联翻译主要是为了满足原作者、 译者及译语接受者间交际的语用效果需要,其对象不是纯粹的语言, 而是借助语言表达信息内容和实现交际。

三、关联翻译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商标翻译并不是由原语到译语的单项文本内容的替换,而是要在明确原语商标命名符号所指关系的前提下,结合译语的语言特点和命名的语境因素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译者在这种二度创作中享有较大的自由度,需遵从最佳关联的原则即根据商家对产品的推广意图,努力使潜在消费者以最小认知努力获取足够的信息,并唤起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促成商家译者和消费者三者间的交际。

㈠音译关联

就目前的商标翻译中,音译是常用的方法。所谓的音译并不是简单地将原语言的发音用目的语相应文字表现,而是应当将其与目的语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与认知框架相吻合,同时尽量避免消费者对商标名称产生怪异感及不好的联想。因为商标词都是极为简单的词汇,所以商标词在语言层面上对译者的影响远甚于句子段落篇章的语言层次,因而对翻译者的要求会更高。商标的音译法,译者要顺应译语受众者的认知背景,采用汉语传统音韵手法从而体现原语商标符号的语音物理特征,通过语音关联增强认知语境效果。卡夫食品国际公司里的Maxwell House (麦斯威尔)、Nabisco(纳贝斯克)系列产品风靡中国就归根于产品的商标名翻译。此音译关联并没有强调词本身的意义 ,而是通过保留原文的音韵美, 听起来洋味十足, 充满异国情调, 新颖别致, 从而迎合消费者标新立异和猎奇的心理。

㈡意译关联

商标翻译中的意译关联是译者用同等语义的语言符号来替代原语商标符号的语义内涵。这种关联要求译文不失真,能传达原文所表达的语义内涵并可以保留原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情感。因为商品的商标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所以这种意译关联翻译除了能够反映商品的性能外,还能引发消费者的联想,从而产生兴趣以利于商品的销售。直译法适用大多数商标词的翻译。如皇朝牌葡萄酒的英译名为Dynasty, 这个词会给人一种贵族的气息,让人有欲望去品尝这种历史悠久的陈年好酒。“长城” (GreatWal1)这个词的译法既指明产品由中国制造,又让人联想到气势宏伟的中国象征。有些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适当地进行调整,以利于沟通消费者的民族心理认同感,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新奇、尝试心理和购买欲望。比如著名饮料Seven Up(七喜)在刚进人中国市场时从表面意思直译为“七上”,但是在中国的销量却不佳,这是因为“七上”很容易让中国人联想到不太好的成语“七上八下”。基于文化上的特性,后来“七上”改成了“七喜”,从此在中国很受欢迎。

㈢音译和意译相结合

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译法也是传达商标神韵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译法既兼顾了音韵上的相似, 也传递了商品的关键信息。商标译名求得神似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商品类别、特性有所了解, 再应用意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紧扣商标主题,灵活处理。BMW是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缩写,是全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BMW被译为 “宝马”是源于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式。这个音基本上来自英语的发音,意思在中国有胯下良驹之意。这里译者顺应了译语受众者的认知背景,通过语音与语义双重关联增强了认知语境效果。Goldlion原来译为 “金狮” ,但在中国谐音为“金失”,所以该商品在中国滞销。后来把这个词又改译为“金利来”,将gold(金)保留原意,而lion一词采取音译手法,两者结合的翻译便有了“金利来”。这个词不但气派,而且在中国有钱与利双收之意。

四、总结

商标语是一种竞争性的语言,其目的不只是单纯语言所具有的指称功能,更重要的是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同时也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让消费者有购买欲。因而商标翻译也不只是单纯强调产品内容的简单对应转换。译者应考虑到译文具有的宣传和营销功能。翻译时既要考虑到商品销售的方向和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也要充分做到目的语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与认知框架相吻合,同时也要满足原作者、 译者及译语接受者间交际的语用效果需要。总之,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译商标可使目的语像原商标名一样独特而简明,并且也要符合译语接受者的表达习惯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算得上好的商标翻译。

参考文献

八下历史总结范文5

【关键词】唐朝;理欲观;理欲之辨

提及古人理欲观,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先秦诸子的节欲说,无欲说;先秦魏晋的说;宋明理学的存理去欲说;宋明清的理存于欲说等 [1],尤其是宋代以后涌现出许多理欲之辨的代表人物。而唐朝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理欲思想的论述,在理欲观研究问题上也常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其实不然,正是由于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大多借助其他形式来论述他们的理欲观,更确切地说是他们对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统治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史》一书中提到:在先秦时代,与欲相对应的范畴是道;在汉至唐时代,与欲相对应的范畴是性;宋代以来,与欲相对应的范畴是理,由此展开了持久的理欲之辨。它为我们研究唐代的理欲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仔细推敲的话,就会发现这一观点认为理欲之辨是由宋代开启的。虽然理欲之辨是宋明理学理论价值体系的核心,但我们不能否认宋明以前理欲思想的存在。因此,唐朝的理欲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理欲的基本含义

关于“理”,许慎在《说文解字》卷一中解释:“理,治玉也,从玉,里声。顺玉之文而剖析之。”君子治理天下就像治玉一样使其条理有序化。“理”的一般哲学抽象含义是规律,而在规律义中又有“规则”义和“条理”义。先看规律义。“盖人之心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有不理”(《大学》),人有认知能力,“物”有可知之“理 ”,这个“理”即是规律;韩非子认为,有“理”,事物才能成其“宜”,事物各有其“理”,故不会相互冲突,因而“理”反过来可以规范约束事物。再看“理”的规则之义。规则实际上是事物的规律在人的社会实践领域的体现,“理”是规则、规范。《通书·礼乐》中说:“礼,理也。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它很好地反映了“理”的功能,即维护社会秩序和协调人际关系。循理而行,社会就会有秩序、和谐;如果一味遂情,人与人之间就会有冲突,社会也会出现矛盾。作为事物规律的“理”,在程朱理学中被原则化、本体化,成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朱熹在《朱子文集》卷七十《易六》写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而陈淳在《北溪字义·理》中强调:“理无形状,如何见得,只是事物上一个当然之则便是理。古人格物穷理,要就事物上穷个当然之则,亦不过只是穷到那合做处、恰好处而已。”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含义,“理”都涉及到恰好、秩序,应当等意思,而这些含义又都具有使事物受约束、抑制之义。因此,“理”演变为后来的制“欲”之“理”,是有一定的意义基础的。

在古代书籍中,关于“欲”字的记载是很多的。《论语·卫灵公》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现在人们经常听到和使用到的一句古语。《管子·牧民》中记载:“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着孤;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以上提到的“欲”的用法相同,都是“想要”之义,是人的欲望。而《说文解字》卷八中对“欲”的解释是:“欲,贪欲也,从欠,谷声。”《论语·里仁》中也提到这一思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些讲的则都是贪欲之义。与“理”相比,“欲”的含义较为集中,主要欲望,贪欲。

对理欲的基本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隋唐时期的理欲观。

二、韩愈、李翱的理欲思想

在唐代,虽然没有采用汉代的“独尊儒术”的思想方针,但儒学的地位还是相对稳定的。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创兴使儒学独占仕途。唐朝初年又以政治的权力统一了儒家的经典解释,结束了汉朝以来儒家内部的派系之争,并同时完成了从解释章句的“汉学”到阐述义理的“宋学”的过度[2]。前文中有提到,在这一时期,与欲相对应的范畴是性,而韩愈、李翱则通过对性情的阐述,来表明他们的理欲观。

韩愈在人的本性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董仲舒的性三品之说,并对秦汉时期的人性论进行了修正。他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 [3] 认为性是先天生成的,而情则是人们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对“性”与“情”作了区别,也是对董仲舒性情之辨的肯定。但他同时又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俱、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于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4]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改造儒家传统文化,提倡“性阳情阴”“性仁情贪”,即“性善情恶”说。韩愈却使性情统一起来,提出情决定性,认为欲和性不存在善恶的对立。

唐朝时期的儒、佛、道三教在存在着一定的地位之争。韩愈的性情之论主要是为维护儒家传统地位、反对佛教和道教而发的。佛教主张出世,宣扬灭情以见性,把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都视为累赘;道教主张无情无欲、排斥仁义。因此,韩愈主张因情而见性,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只有以儒家的社会规范作为标准,才能使人们的“情”能“动而处其中”,人们才能近善而远恶。由此可见,韩愈的性情之论也离不开上文提到的理欲的基本含义,而且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韩愈所提出的“性三品”思想,对李翱的心性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翱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儒学家,面对当时佛、道发展迅猛而儒学发展不利的局面,他一方面挖掘和发展儒家传统的心性论,一方面吸收佛家、道家先进的心性思想,援佛、道入儒,创作了《复性书》上、中、下三篇。《复性书》以儒家经典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对天台宗“止观思想”、“无性有情说”;禅宗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明心见性”思想;道教司马承祯的《坐忘论》都进行了吸收、改造,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心性论思想体系。

《复性书》开篇就提出了性和情的关系和复性思想:“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俱、爱、恶、欲,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 [5] 李翱认为先天本性纯洁的性视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基础条件,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由于先天本性纯洁的性被后天的所浸染、破坏,而使先天所具备的善性得不到充分的扩充和发展。这就如同水、火和沙、烟的关系一样。由于泥沙的浑浊,烟的浓盛,使水失去了清澈的本性,火失去了明亮的本性,要想水清火明就要使泥沙沉淀,烟雾散掉,这就叫“复性”。同样,人的本性是至善的,由于七情循环不断的侵袭、扰乱,而使人的本性不能充实。为了恢复人的善性,就要去掉,这就叫“去情复性”。进而得出“性善情恶”的思想,认为全是恶,主张把排列在人性之外。而也是欲的一种。

纵观韩愈的“性三品”和李翱的《复性书》中的“性善情恶”论,虽然没有像先秦、秦汉以及之后的宋明思想家们那样提出明确的理欲观,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其中蕴涵了这一思想。韩李二人的思想对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司马承祯、无能子的理欲思想

与前期相比,在唐朝时期儒、佛、道三教的社会地位是有一定变化的。北周武帝“兴道灭佛”,而在唐朝,佛教要比道教占优势。唐朝初年,由于道教推崇的鼻祖李耳与李渊同姓,所以三教次序的排列为道一、儒二、佛三,从整个唐朝来观察,似乎佛教所受压制更多一些。[6] 作为这一时期道教的代表思想家,司马承祯和无能子则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他们的理欲观。

司马承祯最著名的思想,是他的“守静去欲”、“收心”、“坐忘”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坐忘论》一书中。在他看来,“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成混。” [7] 就是说,心是人身的主宰和精神的统帅,动和静则是心的两种状态,心静则智慧生,,心动则愚昧起。而道士得道就需修炼,修炼则要修心,修心先收心,收心在主静。这就自然要求人们得心无杂念,应该接近“节欲论”了。他的“坐忘论”也被认为是“典型的心性论” [8] ,对宋代周敦颐提出“无欲则诚立明通,至于圣道”的主静去欲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司马承祯相比,无能子的理欲思想则更加的直接。他与皮日休、罗隐被称为晚唐思想界“三杰”。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无能子》一书中,该书被收入《道藏·太玄部》。

无能子认为,“天下之所共趋之而不知止者,富贵与美名尔” [9],人们为了追求富贵和美名,都在进行不知疲倦地奔波,而富贵的实质就是物质利益。这应该是总结的一般人的理欲观。而关于美名,他说:“夫所谓美名者,岂不以居家孝,事上忠,朋友信,临财廉,充乎才,足乎艺之类耶?此皆所谓‘圣人’者尚之以拘愚人也。” [10] 人们给那些模范的遵守社会规范的人加上好的名声,哪里知道,这些社会规范都是所谓的“圣人”们有意崇尚而用来限制和愚弄人们行为的人。还认为人们追求富贵、美名,是丧失了“自然正性”的表现,而使人们“莫不失自然正性而趋之,以至于诈欺激者”,都是那些所谓“圣人”们的罪过。可见,在他看来人们是不该有任何欲望或社会需求的。这已经是很明确的“无欲论”。在《无能子·答通问》,他更是明确地表明了这种思想。虽然在《无能子》一书中,对理欲的态度十分的明确,但是有些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前面提到的“美名”,与许多传统的看法相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今天都被“圣人”愚弄了。无能子的思想似乎有一点矛盾。百姓没有任何欲望,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但是给那些遵守社会规范的人加以好的名声符合一定的社会心理需要,毕竟榜样能发挥很大的引导作用。

四、天台宗、禅宗的理欲思想

唐朝时期的佛学思想家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宗教禁欲主义思想,本文主要以天台宗、禅宗为代表。

天台宗的主要依据是《法华经》,其教旨主要是“三谛圆融”、“一念三千” [11],认为世界万物和“尘世”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心一念的产物。它的代表人物智顗认为:“行心从受生,受心从想生,想心从识生,识从过去行生,过去行从无明生,无明从妄想生,妄想还从妄想生。” [12]由于世俗社会中的人们都被“无名”所困惑,他们就产生许多妄想,妄想又发生连锁反应,产生出更多的新的妄想。这些妄想的恶性循环,就使人们越来越愚昧、贪得而不能自拔,并由此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想心”、“受心”和“行心”。这势必会引起社会问题和冲突。在天台宗看来,解决社会秩序失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一个“空”字。[13]这种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强调无欲,要求人们放弃现实社会中的是非,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是一种为了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秩序的宗教社会思想模式。

禅宗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慧能。慧能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有佛性,一个人只要有主观的信仰,相信自己本来就有佛性,接受佛教的社会价值观,就可以顿悟成佛;自己的佛性不能显现是由于那些逾越社会规范的行为和妄想的存在,因此他劝人们奉行恩、义、让、忍。[14]由此可见,禅宗也是主张放弃妄想、贪恋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唐朝时期的理欲观基本是一致的,即是无欲或节欲。儒、道、佛三教在理欲观方面相互影响,但是各自具有自己的理论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隋唐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韩李二人是从性情、角度来分析问题,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道家在在理欲观上的论述最为直接,也主张静心;而唐代的佛教学说则是一种佛性理论,它在思想内容上强调心性,这与儒家的心性思想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说这一时期三教在地位上虽存在一定的斗争,但在思想上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不但表明了各自的理欲思想,甚至进一步提出了禁欲的途径,即主要通过内修。这也形成了唐欲观独有的特点。

注释:

[1]张应杭.新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52-55.

[2][13][14]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282,284,288.

[3][4]《韩昌黎集·原性》

[5]《全唐文》(637卷),李翱《复性书》(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3:6433.

[6]详见汤用彤《隋唐佛教散史稿》第一章.

[7] 司马承祯.坐忘论[M].道藏(三家本),第22册第892-893页.

[8]任继愈.中国道教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67.

[9][10]《无能子·质妄》(《道藏》本)

[11]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35.

[12]《摩诃观之》(卷八下).

【参考文献】

[1]杨光.再辩理欲--关于理欲关系的哲学新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4(2).

[2]周立斌,祁润兴.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与制度转换[J].管子学刊,2004(1).

[3]肖群忠.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2-154.

[4]高会霞.韩愈性论思想研究[J].兰州学刊,2006(6).

[5]刘真伦.韩愈“性三品”理论的现代诠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49(4).

[6]杲元祥.李翱心性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7]吴丹.试论李翱的心性思想[D].苏州大学,2004.

[8]罗中枢.论司马承祯的修道思想和方法[J].社会科学研究,2003(3).

[9]赵俊.晚唐思想界三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99(6).

[10]曾其海.禅宗与天台宗关系之探讨[J].台州师专学报,2000,22(4).

八下历史总结范文6

阴霾初现

时间过去三个月,满面豪情和副市长握手的巨幅照片下,马炳璋正细心翻阅着这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对面坐着他的贤内助——苏英,老板娘同时管理福牌的财务、人事和行政。好久没看到这样的财务报表了,出货量连续三个月萎缩,库存剧增,现金收入下降。同时,流水线改造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现金……按照苏英的测算,考虑到年底的公关、奖金等支出项目,如果继续目前的趋势,入不敷出就会成为必然——在福牌的创业史上,尤其是高歌猛进的最近三年,这还是第一次。马炳璋紧蹙着眉,和苏英交换了一个眼神,“怎么回事?”

“我和许锦财联系过了,南美的不景气在继续,批发商的压力很大,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信用证结算了,大都在做延期付款。银行的小吴告诉我,这样的风险太大,估计货款回收的难度比做内销还要大,所以我已经把往南美的货给停发了。”马炳璋赞许地点点头——没有好的付款,再高的价格,再大的生意也不做,这是福牌销售的纪律,“不做内销”是这条纪律的延伸。这两条是马炳璋创业之初在内销延期付款业务上摔得头破血流后总结的教训。

东南亚的情况又怎么样呢?马炳璋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大客户帕猜的电话,询问这一季度的订货量下降的原因。帕猜的中文很好:“马,你是假糊涂吧!你们都快成为全世界的中低档成衣制造中心了,我们这里越来越多的服装厂因为竞争不过你们转行了,再加上9.11,我真的不知道下个月会怎样,我这里还有很多你们的电机库存,马,如果卖不出去的话,可不可以退给你?”

放下电话,马炳璋让苏英马上召集董事会成员开会,商量对策。两天以后,家族成员就齐齐地坐在马炳璋面前。

马炳明:马炳璋的亲弟弟,在家里和厂里都排第二,现任福牌副厂长,主管销售。

阿雄:苏英的弟弟,马炳璋的小舅子,受姐夫的邀请从国营的电机厂下海后,一直负责福牌电机的生产。

马超:马炳璋的独生子,是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四年级的学生。

上面三个人,加上马炳璋和苏英,组成了福牌血浓于水的“董事会”,如此郑重其事地召集,马炳璋显然是急了。

互不相让

马炳璋开门见山,毫不隐讳,“种种迹象都表明电机的外销市场正在萎缩,所以我们福牌一定要突围!”这一点董事们都认同,可是向哪里突围?怎样突围?董事们分歧之大超出了马炳璋的预期。

做销售的马炳明:最近两年内销回暖,我们可以转向内地市场,总不能在外销这一棵树上吊死吧。而且,无论做不做内销,产品线都要拓宽。在这个行业里面福牌还是响当当的,可以做缝纫机、电脑绣花机、缝纫设备什么的。我很多做外贸的朋友都说,只要我们做,他们一定支持,客户也都是现成的!

主管生产的苏雄:老二的想法很好,但不现实。不能够因为人头熟,就异想天开,还要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实际的生产能力。依我看,无论是缝纫机、电脑绣花机,还是别的什么缝纫设备,我们都做不了,道理很简单:一无技术、二无设备、更无人才。

要拓宽产品线,我建议还是做电机,我们也只能做电机。要记得我们刚刚投入2000万改造流水线!前一段时间我一个同学问福牌对摩托车起动马达感不感兴趣,我可以再和他联系一下。

看着两个人又要开始急眼,苏英适时打断:老二和阿雄的想法都很好,但我觉得时机不成熟:第一,我们多年的积累都压在新流水线上了,如果有新的投资项目,能不能贷到款是个问题;第二,如果短期内用上新的流水线,现在的工人可能要辞掉一大批。你看这年关马上要到了,让别人怎么办?市长还刚来过我们厂,表扬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马上把库存处理掉。如果我们把价格往下压,明年再拼一下广交会和华交会,也许能有些用。

马炳璋看了看聚精会神的儿子:马超你说说看。

马超红了脸,有点结巴:我觉得老叔、老舅和妈的意见都没错。我倒是建议组建一个市场部,多方销售,能接到的单子先接进来,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就外包。厂子小的时候只靠老叔一个人销售还可以,可现在这么重的担子老叔能扛多久?另外,我还建议多尝试新的营销渠道,比如建一个企业网站……

顾虑重重

在经历了两天一轮又一轮的争论后,筋疲力尽的大家都把眼光投向了马炳璋,但显然马炳璋也是七上八下。刚开始他赞同老二的看法,老客户是一批宝,绝对不能说扔就扔!可是为了保住老客户,盲目上马新产品,未免太过草率。苏雄的顾虑很实在,做新产品的话,刚刚上马的流水线、工人、技师都会不合用,得考虑到现有的各方资源。苏英的提醒也有道理,不管是老二还是苏雄的建议,都要资金。可是新上马的流水线押了这么多资金,外销又走不动,短期的周转都成问题,更别说上马新项目、开拓新市场这样的长期持续投入了。

想到这里,马炳璋很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贸然行事。上流水线的事原来只在讨论之中,一直没有决定。可厂庆那天的气氛那么热烈,好像不应承下这个流水线工程,就非常不配合市长工作似的。现在流水线上了一半,市长也一直关注着,总不能没有下文吧。

马超的说法不是小孩之见。马炳璋很清楚,网站今后也要做。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最着急的好像又不是这个。马炳璋觉得什么都一团糟。

不过,马炳璋能够从几百块钱起家到现在,绝对不是头脑简单的人。他静下心来细细的将目前的困扰一一列出:

1.市场单一:锁定海外的南非和东南亚市场,一旦当地局势变化,对市场基本没有任何主动权。可是当初选择海外市场是有原因的,创业之初卖出去几批货,回款拖了整整半年。初创企业根本经不起拖,当时公司只五六个人,连续三个月没钱发工资。幸亏都是家里人,大家咬咬牙熬了过来。所以毅然决然专注海外市场。可现在南非和东南亚的市场状况不明朗,不知道何时好转。转做其他市场,都要重新开拓市场,初期投入也非常可观,随即而来的就是生产线、工厂相关设备的整体更换。又是一大笔开销!

2.产品单一:缝纫机电机是惟一产品,虽然改进了现有的工艺流程,但要上马的新产品,丝毫没有前期的考察和准备。市场变化真快,当初拿到出口许可证,能做外贸就基本能赚钱。现在外贸难做,内销反而市场潜力巨大。几年以前谁能料到?当时的世界制衣工厂在南非、在东南亚,谁能想到,现在中国成了制衣工厂?要是当初多点这样的忧患意识就好了。

3.资金周转受限:苏英说的要降价出售存货,能行当然不错。可是正如阿雄和老二担心的,成本低了,弄得竞争对手非常不满,说不定真的上门来拼命。而且价格这次调低了,下次想要调高就有困难。

4.士气受挫:讨论了这么久没有什么定论,大家情绪都受影响。虽然说创业初期比这更艰难的局面也有过,也都应付过去了。可这几年过惯了真不知道,现在这样的局势下,大家还能不能团结在一起,像初创业的时候那样不计得失,齐心协力?怎么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