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开发范文1
一、审查范围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600公顷以上(含600公顷)从事种植业、林业(不含专门营造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以及沙化土地的治理活动)、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用地。
二、审查原则
(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依据规划,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三)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
(四)依照规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审查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专项规划。
四、审查内容
(一)土地开发用地是否在需报国务院批准的范围之内。
(二)土地开发用地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科学论证和评估。
(三)土地开发用地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四)土地开发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专项规划。
(五)土地开发用地权属是否清楚、有无争议,地类是否正确,面积是否准确。
(六)土地开发用地是否涉及农(牧、渔)业、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问题;如涉及,是否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意见。
(七)土地开发措施是否可行。
(八)土地开发后有关土地使用政策是否明确并符合有关规定。
五、审查程序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土地开发用地请示,并附对土地开发用地申请单位提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书面审查意见,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将土地开发用地请示呈报国务院,同时抄报国土资源部(抄报时附资料二套、图件一套,涉及农(牧、渔)业、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问题的,应增报有关资料和图件)。
(二)国土资源部收到国务院转来的省级人民政府的土地开发用地请示转办单后,对报批资料、图件进行初审。如土地开发用地涉及农(牧、渔)业、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问题,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自收到征求意见函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意见书面反馈国土资源部。逾期未反馈意见又未说明情况的,按无意见处理。如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不同意见,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协调。
(三)在综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采用会审办法,对土地开发用地提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建议。对建议批准的,形成审查报告,呈报国务院审批;对不予批准的,由国土资源部行文将土地开发用地请示退回报文的省级人民政府,并报国务院备案。
(四)土地开发用地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办理土地开发用地批复文件,批复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文件中注明“经国务院批准”字样。
六、其他事项
(一)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开发用地报批资料、图件进行初审时,认为资料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通知其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并不能说明原因的,可以将土地开发用地请示退回报文的省级人民政府。
(二)土地开发必须依法进行。凡未经批准开发用地的,必须依法查处。查处后方可依法办理土地开发用地手续。
(三)经国务院批准的土地开发用地,凡不违反保密规定的,由国土资源部通过报刊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公告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按照有关规定须经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涉及土地开发用地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批前,项目建设单位应报国土资源部预审。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开发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准后,按本规定办理土地开发用地审批手续。
土地开发范文2
关键词: 土地测绘;开发管理;重要性
土地开发管理直接影响这人民的生活与国家的稳定,因此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方放在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上面。简单的来说,土地测绘能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持, 同时也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主导地位。
1 土地测绘和土地开发管理的重要性
1.1 土地测绘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并且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详查、耕地动态跟踪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等领域。甚至可以说土地测绘是一切土地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2 土地开发管理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土地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实现土地再利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管理,节省土地资源,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质量,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土地的开发管理,不仅对优化土地的利用结构、增强土地的集约利用方面有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对土地的开发管理,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城市的外延扩张,最终达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的目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开发管理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土地开发管理规划能够节省土地资源, 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
(2)从根本上控制城市外延扩张, 减少耕地占用率, 进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促进可持续发展;
(3)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
2 土地测绘和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
在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加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是关键。在这个工作上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的基础以及技术的支持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了。测绘技术可以对土地的现状以及开发潜力的角度上,对整体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实现可靠、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以及技术支持。土地的测绘技术与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概括来说具有以下几点。
2.1土地测绘以及测绘的土地资源状况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上,选址是首要的任务。选址需要根据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在对总规划上的城市、村庄以及城镇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实现发展目标。而在选址的工序上对地籍以及地形等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需要依靠土地测绘技术,依靠测绘的数据资料进行各类规划。因此土地的开发管理离不开土地测绘,土地测绘是其基础。
2.2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土地测绘技术可以说是其最大的支持,贯穿了整个工作过程。从土地开发的项目批报至项目编制需要的勘测以及耕地占用补平衡的划地勘测,以至最后的批后监管竣工的复测、违法占用地的测量等都需要到土地的测绘技术,土地测绘技术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3.1 土地测绘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农村集体土地的开发管理涉及土地测绘范畴较大, 因而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应用土地测绘正射影像技术可以轻松地实现对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进行科学、精确地勘测、划定,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中。
3.2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使用监管部门中的应用
在土地规划的审批上,土地测绘技术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土地规划审批需要进行土地测绘的工作开展,从测绘中得出的各种资料是完成土地规划审批的需要。在土地规划的审批上,利用现时的土地测绘与不同时期的测绘成果分别与国家、地方的规划图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地分析土地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帮助对土地开发设计方案的判断,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开发管理科学性。土地测绘中的卫星影像技术和数字正射影像技术能够实现对违法占地用地等行为的监测, 为土地开发使用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并掌握违法占地用地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占用面积等信息, 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非法使用土地的行为提供有力的证据。
3.3 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检测与调查中的应用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国土资源丰富,国土资源的调查和检测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土地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技术,经过快速的发展,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不断涌现,在资源调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土地概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4 土地测绘在土地规划审批中的应用
土地测绘成果能够为土地规划审批工作提供所需资料和数据, 并通过与地方、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比照, 对土地开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土地利用是否按照规划进行等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判断, 从而促进规划的合理性和修编的科学进行。通过不同时期的土地测绘资料, 能够掌握城镇的扩建速度和规模, 并依据扩建状况对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能够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的土地开发规划方案, 实现土地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3.5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及信息系统建立中的应用
土地测绘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土地管理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数据库系统。土地管理系统主要侧重对土地进行调查、登记和统计, 为地籍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城乡土地管理领域, 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等等,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加强城乡土地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6 GPS 技术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为土地开发管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高精度、快速的对各级控制点的坐标、GPS 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进行测量,无需点间通视就能够高精度的对各要素进行高质量的控制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还可以对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等方面,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采集的数据具有高精确性,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持。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供求矛盾的日益增加,必然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为土地开发管理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土地开发管理必须秉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这样才能真正的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志明.探讨土地开发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2]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3).
土地开发范文3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耕地面积 耕地质量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命线。而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使得建设用地需求量逐步攀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建设用地不断新增的条件下,保护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呢?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开发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或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有效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和具体解释。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和粮食产量提高的重要问题,而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耕地面积,而且可以产生增量的建设用地,使占补平衡,这样不仅满足了建设用地的增长需求,也保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满足了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从而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任务
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科学预测耕地供求关系,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合理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域,形成集约、高效、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条件下,提高土地利用率,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耕地有效面积
这一任务将是现阶段和一较长时间段内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任务,主要是深度挖掘现有土地的利用潜力,要充分利用土地开发整理的各种手段与方法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要变废为宝,不仅要将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压占、塌陷及污染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再利用,也要将在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及风沙等自然灾害中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还要将滩涂、盐碱地、荒草地及裸土地等贫瘠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如此,以弥补建设用地对耕地的挤占,维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促进城乡一体化
土地开发整理与城乡现代化建设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城乡现代化要求土地开发整理进行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而土地开发整理又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广阔土地资源。土地开发整理要以建制镇为单位,结合小城镇建设,按计划、循步骤地使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耕地向集约化集中,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推进城乡一体化。
3、改善人地对应关系
为适应社会生产力要求,以土地开发整理为手段,调整并改善土地利用过程中,人与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并随着经济与市场的不断发展,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和人地关系,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人地关系的微调,可以集约利用各类利用率低下及零星废弃的土地,为土地开发的合理布局及重大工程提供实际依据。
4、增强土地生产能力
采用先进的土地利用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来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及生态状况,保持和增强土地的再生产能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持续提供所需产品。
5、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并协调短期利益、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先决条件,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重,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并重的体现,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原则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确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落实执行,是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在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做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同时,要做好土地后备资源调查,尤其是土地整理和复垦潜力的调查。在制定和落实规划时,要结合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转型进行综合考量。
2、坚持补充耕地主要从土地整理复垦中获得的原则
根据我国土地利用及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分析,我国宜耕后备资源主要来自于受生产建设破坏的待修复土地和利用率低下的已利用土地,要深度挖掘这些宜耕后备资源的潜力,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对耕地进行补充。
3、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管护相统一的原则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会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而且生态环境与耕地质量和数量共同决定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水平,所以要统一协调并提高生态环境与耕地质量和数量,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4、坚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疏导,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原则
在现今市场经济规律条件下,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体制、机制与运作方式,特别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要充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投标、工程监理与项目法人等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坚决杜绝政企不分现象的出现。不仅如此,土地开发整理要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并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及提高农民收入为工作重点,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措施
1、加大宣传工作
首先,土地管理部门要与农业、水利、城建及新闻宣传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加大对土地资源现状、耕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及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宣传,增加社会关注度,提高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和积极度,加强公众的监督意识;其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可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学习,增强领导干部的耕地保护与开发整理意识、生态意识及经济效益意识;再次,通过宣传,强化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土地开发整理列入议事日程,将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的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层层落实,使土地开发整理的各项工作得到严格执行;最后,大力宣传可以使群众积极参与到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来,提出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宝贵意见,以促进土地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实际性和科学性,使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工作更加合理、有效、易行。
2、完善规划及编制工作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时间跨度长而且系统庞杂的工程,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全面、长期的总体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以规范指导当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此外,还要制定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科学划分土地开发整治区段,科学整理、分类实施。
3、强化监督、管理及执法力度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时,要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坚持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的监管模式,防范资金挪用、违法违纪等事件的发生并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保质保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是政府行为,应在政府的领导管理下,有条不紊地确保各个阶段的工作实施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土地开发范文4
土地的价值就在于其具有强大的实用性,能够生产供人类生存的粮食。因此,在吉林省的土地开发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土地实用性的原则。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实际上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可以说是被浪费了,或者说没有用到有用的地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可用耕地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减少的,针对目前人均耕地不足的情况而言,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实用性,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除了土地的实用性外,在吉林省的土地开发整合工作中,科学合理性也是应该严格遵循的建设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当前的土地开发整合过程中,应该为以后的土地利用留写余地,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同时不能危机后代人的利用。
2合理进行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2.1根据吉林省土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开发策略
“因地制宜”方针是在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开发与整合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针。只有根吉林省具体的土地状况,才能采取与其相对应,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合的措施。对于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发展很难而言,还应该与我国整体的土地资源发展现状相结合。针对当前全国整体的土地资源而言,人均耕地存在严重的不足,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些耕地占用,用于发展城市工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耕地资源的减少。同样在吉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乱占耕地,用于民用住宅或者商用的其他用途,这些非法占用农耕地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的人均耕地不足的紧急状况。因此,在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应该认清这一问题,采取恰当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方针来进行土地的整合工作。
2.2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促进土地开发工作的整体布局与综合整治
当前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因此,在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开发整合中,应该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对于当下的土地开发而言,不能够仅仅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而是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发展的观念,促进社会整体的科学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也要求应该正确的使用我们的土地,应该用于耕地的土地不能够被非法占用,用作住宅或者工业用地,这也涉及到综合整治的问题,为了促进吉林省土地的更好开发与整合,应该对吉林省的土地采用综合整治的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整体布局。
2.3积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吉林省土地开发与整合工作
土地开发范文5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期,可以依靠原有的土地所属信息进行对土地的测量工作。在具体测量方面,可以借助专业的测量仪器在土地位置上进行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主要是测量土地的精确位置,土地形状,土地界线以及土地种类。在测量完毕这些信息后可以计算出土地具体面积,从而绘制出地籍图。在低级图的绘制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可以从大概位置以及形状进行绘制,然后再进行逐步精细地绘制。而地籍测量图应该包含“五要点”。具体包含了地籍的细部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面积汇总和面积总量,土地原图的绘制以及完成后的验收和检查。
2在城市管理中地籍测绘的作用
2.1目前城市建设进行的十分快速,许多务工人员,学生等都进入到城市中,也就使得城市中的人口在短时间内就膨胀到了一个十分巨大的程度。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城市中需要进行土地开发,建造更多的医院,学校,住房,写字楼等用以承担如此大的人口荷载。所以为了保证土地开发的有效和效率的执行,需要进行地籍测绘。城市中的土地面积很少,如果滥加开发会让城市土地面积迅速减小,从而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影响城市居民生存质量。
2.2城市内各区域的土地需要进行规划,要有计划的进行土地开发。例如城市内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绿化面积,以及需要在小区周围进行生活必需的建筑,例如医院等建筑。如果一味的进行营业性的开发会使得城市内的土地过度开发,医院等公益性建筑的不到土地,也就使得城市内土地的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不到提高。
3.3由于城市内土地的复杂性,也就导致了城市土地的所属权和使用权会有混淆,很多时候开发商进行土地开发时就会产生一些纠纷,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冲突。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要进行地籍测绘。通过地籍测绘可以明确城市土地的所属权和使用权,以及土地的面积和位置,使得城市土地在开发的过程中快速而准确。
3地籍测绘的主要方法
3.1传统的地籍测绘方法是使用传统测量器材,例如皮尺,测绘仪等。这种测量方法下的数据较为不准确,很多时候土地测量面积和准确面积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土地的具置和坐标也和实际数据有区别,这也就造成了在土地开发中会造成一些困难。而且这种测绘方法的效率较低花费时间很长,对土地开发也会造成一些困难。
3.2现代的土地测绘主要采用了GPS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施三维导航能力和定位能力。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可以使得地籍测绘更加准确,土地面积和土地坐标会很准确。而且在这种方法下的地籍测绘速度很快,能够更有效率的进行土地开发。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3.3现代地籍测绘还采用了计算机技术,这种技术计算准确而快速,避免了传统地籍测绘中计算周期长,时间慢的问题,也避免了传统地籍测绘中手动计算容易算错的问题。
4结语
土地开发范文6
【关键词】高校;土地;开发;BOT
一、高校周边土地开发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从90年代土地批租和房地产快速发展开始,许多高校就在探寻“高校如何开发建设周边土地”。部分高校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胆探索,积极、稳妥,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建设校园周边土地的尝试。进入新世纪,随着房地产市场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科技孵化器、学术交流中心等为载体的项目通过联合共建、BOT等方式的开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背景
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高校负债较高,还贷资金缺口较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不得不进一步整合校园资源,发挥资源的经济价值,运用资本营运手段筹措建设发展资金。在筹资的渠道上,校园周边土地开发也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土地联合开发,授予一定期限的特许权,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高等教育中来,缓解高校资金压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办学理念的更新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社会服务职能上,这些年高校一直在加强,使高校在校园规划和空间布局上更具社会化和开放化。这也突出体现在“社会校园结合部”的周边土地开发上,通过加强周边土地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科技产业、后勤服务、市场开发的发展。
(四)理论基础
高校周边土地开发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级差地价理论。级差地价理论是由于土地距离城市中心位置不同而导致土地利用纯收益的差异。这是由土地利用的空间经济关系而引起,亦即因存在距离和运费的空间差异,对于消费市场不同距离的土地,其利用方向和经营强度不同,其结果必然产生经济效果的空间差异。在城市中心和城市内部,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最高,地价和纯收益也最高。离城市愈远,土地经营愈粗放,地价也愈低。
二、高校周边土地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1.总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定位准确、兼顾效益。
2.服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周边市政规划建设项目相协调。
3.符合高校校园总体规划功能区划的要求。
4.避开学校生活和学习区域,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环境和气氛。对影响校园整洁宁静,有碍治安管理和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不应安排建设。
5.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学校从中获得现实和实际的经济利益。
6.招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社会招标。
7.为防范风险,校园周边土地招商引资开发中坚持保证金制度。
8.以BOT方式建设的项目,其产权应归高校所有,对方享有约定年限的使用权。
三、高校周边土地开发的形式
高校在开发建设校园周边土地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利用校园周边土地资源,破墙开店,发展围墙经济,建造商业小街。主要采用租赁形式租给校内外“三产”实体。
(2)BOT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是指高校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并准许其通过经营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学校。
(3)土地批租。这是国家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一种形式,即将若干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次出让给土地使用(经营)单位。土地批租的费用,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亦称土地价款,由用地单位一次交付。此外,每年使用者还要向土地出让人交纳使用金。土地出让的年限不等。出让土地到期后,国家有权将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一并无偿收归国有。在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等),早在90年代就已开始实行土地使用“批租制”,即将若干年(一般为50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次出让给土地使用(经营)单位。这种方式比较复杂,涉及国家土地政策,需要政府部门支持,调整土地规划用途,与目前高校推行土地置换类似,相当把校园周边土地交由储备或收购,并调整为开发用地。
四、高校周边土地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尚未取得共识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校利用自己周边的富余土地,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发建设,以改善办学条件,缓解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新老校区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这已经得到各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共识。然而,就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少数领导和同志疑虑:高校的土地资源为划拨教育用地,土地资源归国家所有,况且有些高校的土地本身就是紧缺不足的。这样做势必与教育的初衷不符,也势必影响教学用地;同时担心会影响高校的总体和城市建设规划;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等等。因此,按这种观点,宁可让学校周边土地荒芜和“晒太阳”,也不赞成学校利用周边土地进行开发。
(二)在实施上政策尚无明确规定
尽管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及省市政府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等已有诸多法律法规。但对高校利用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尚未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报建较为困难。另外,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和使用管理较为严格,如果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申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程序复杂,操作较为困难。
(三)立项规划报建困难较大
高校周边土地开发的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校周边的定位决定着开发的方向。如果要调整规划,程序也较为复杂。
(四)开发模式有限
高校周边土地的开发的模式主要是自己开发租赁经营或自营、BOT、土地批租。而在实践中,也主要是前两者。
(五)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1)投资商投资能力和履约能力风险;(2)连带责任风险。对于BOT项目,因经营期限较长,之中可能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如担保、租赁等,或者因经济法律纠纷致使高校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3)投资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转嫁。如在建设期中,该项目公司无法融到资金致使建设搁浅,或在经营期限中投资商经营困难和财务风险,而提出提前退出该项目运作并需要高校回购或处置给第三方。投资商这种转嫁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行为,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4)移交后的使用风险。如果移交后不能有效使用,就会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有的可能还要出资改造后才能使用;(5)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致使项目难以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五、高校周边土地开发的对策
(一)归口管理,合理规划
高校周边建设项目(特别是BOT项目)是整个校园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归口管理,合理规划。在规划或立项时,要组织充分研究,加强评估论证,做到决策科学合理,切忌急功近利,短期行为。
(二)以学校为主,招标开发
在校园周边土地开发中,应坚持“以学校为主,以边为主”的原则,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结合长远规划,以当前服从长远,不要轻易改变校园的合理规划,坚持“以空间为主,让空间不让地皮”的原则。要切实了解和熟悉BOT等的运作程序,公开竞争,招标开发,选择信誉高、实力强,对学校开发建设最为有利的对象进行合作。
(三)实行保证金制度
为检验投资商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诚信,规避恶意磋商或假借项目骗贷等风险,高校在校园周边土地开发中应引入保证金制度。实行保证金制度,这对作为发包方的高校有利,保证了在市场条件下高校的利益。同时,通过合同等形式,也确保了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投资商能按进度支付工程款并确保经营的顺利开展。
(四)掌握法规,依法行事
在校园周边土地开发中,遇到不少涉及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熟悉了解现行土地政策、国有资产使用及法律法规方面最新文件资料。因此,搜集、整理和学习这些政策法规显得十分重要,也有利于指导高校的校园周边土地开发工作。新晨
(五)制定政策,加强引导
鉴于目前有关高校利用周边土地开发建设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而部分高校在开发建设周边土地过程中又面临着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高校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关于高校开发建设校园周边土地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并能征得当地政府和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的批准认可,使这项新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议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周边土地开发,组织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调研相关政策和经验,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协调好当地政府、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关系,创造条件,使高校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工作早日发挥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