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测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现象测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1

摘 要:针对硕士生普遍提前工作的现象,提出就业压力动因,运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硕士生知识积累的探讨,给出了硕士生是否应提前工作的建议,并指出高校和用人单位应有所作为。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提供了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参考性意见,值得进一步深入,为教育管理方法和决策的理论与应用提供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硕士生;就业;博弈论;上策均衡;知识积累

1 提前工作的动因

高校毕业生包括本专科毕业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应届博士毕业生。自本科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xx年金融危机开始后更是成为热点问题。新闻报道20xx年中国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70%,部分地区甚至传出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低于应届大学生就业率的信息,社会惊呼“皇帝的女儿也愁嫁”。而20xx年,正如前一年年底主席在辽宁考察时对大学生求职者表示的那样,“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将有超过700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伴随着全球性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益恶化,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减少与高校扩招政策综合作用,形成了一个非良性的流程。

如图1所示:大学生就业困难,于是转向升学,升学需求的增加迫使硕士扩招。硕士毕业生的增加使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挤占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造成自身就业水平的下降,因而出现了所谓“1500应届硕士竞聘卖猪肉”、“十万年薪聘请大学生掏粪”的新闻现象。并且,由于预计2010年博士学位的年授予人数将达到突破历史性的5万,已经开始有学者开始担心博士培养质量的下降,质量下降的博士毕业生以后还要去培养硕士生和本专科学生,势必进一步造成硕士毕业生和本专科毕业生质量的下降,从而更加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令他们倾向于尽早适应市场,做出提前工作地选择。

本研究仅以硕士生为对象进行探讨。硕士生是高级科研人才的后备军,而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对硕士生的培养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若硕士生提前工作则有可能令实际培养时间不足,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对其今后的就业也将产生影响。所以,于国于己,硕士生的选择都值得商榷了。

2 博弈理论概述

博弈论也叫对策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

一个博弈论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局中人,方案集和局势。局中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有权决定自己行动策略的参加者,一般要求一个博弈中至少要有两个局中人。策略集是指可供局中人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策略的集合,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个策略。局势是指一个博弈中各局中人所选定的策略形成的策略组。当局势出现后,博弈的结果也就确定了。

本研究采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理论。上策是指这样一种策略,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这种策略都是最优的。博弈论中的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结果,当这种结果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局中人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因此,所谓上策均衡即指一种局中人选择的都是上策时的博弈均衡状态。

3 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的博弈

3.1 博弈模型的建立

3.1.1 三要素设定

出于能够更明确地表现分析结果的原因,本研究使用两两博弈的方式。局中人包括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其中硕士生按照意愿倾向还可分为两类,因此实际的博弈模型一共有五个,以报酬矩阵形式表现。

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都包括两个策略。高校可以选择允许或者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接收还是不接收在读硕士生,两类持不同意愿倾向的硕士生都可以选择提前工作或者毕业后工作。

每个局势包括模型中各局中人可选择的一个策略,每个模型产生四个局势,通过分析可得出其中满足上策均衡的局势。

3.1.2 度量方式设定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每个局中人对各种选择所产生结果,假设这种结果可以用满意或不满意两个属性值来度量。

一般来说,高校希望硕士生能够静下心来搞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硕士生的目标就是使硕士生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果没有科研和论文的培养则有失这个目标的要求,如果硕士生提前进入找工作阶段则科研的最佳时期――研二和研三――就没有发挥作用。从上述角度来看,可以说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才能保证满意的结果;若做出允许的选择则总会有一部分硕士生提前工作,高校的培养结果达不到效用最大化,可以认为是不满意的。

而作为用人单位,也有出自短期利益的考虑,他们要求自己员工的综合素质越高越好,独立行为能力越强越好,因此硕士生能否提前来单位实习决定了要不要在硕士生毕业正式上岗后付出一笔培养成本――工作上手前支付的工资和其它费用。可以认为,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是令自己满意的,而选择不接收的结果则是不满意的。

最后,按照硕士生的意愿倾向可以把硕士生分为倾向提前工作,倾向毕业后工作两类。对于第一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对于第二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提前工作影响学业完成的质量,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

为了便于分析,设满意的值为1,不满意的值为-1,以此量化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

3.2 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

根据上文对高校和用人单位选择结果的假设,本研究可以构建如表1所示的报酬矩阵,矩阵的每一个局势设为(E,S)。

当高校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时,若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高校则因此不满意(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则必定不满意,而因为在读硕士生即便找工作也没有接收单位,所以高校最终得到满意的局势(-1,1)。当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时,硕士生受到纪律限制,则高校不管怎样都将得到满意的结果,而用人单位无论做何种选择都接收不到在读硕士生,结果必定是不满意(-1,1)。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达到一个上策均衡,即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却接收在读硕士生。两方的最优决策是相冲突的,而这恰恰解释了现状,即本研究前面说的高校要实现培养目标,而用人单位要追求用人成本的最低化。后面的分析中,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这种冲突将不断得到体现。

3.3 两类意愿倾向的硕士生与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博弈

3.3.1 倾向提前工作

如表2和表3所示,本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S),把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E)。

先来分析硕士生与高校的博弈,现实中总存在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当硕士生选择提前工作时,若高校也允许提前找工作,则前者与后者形成的一个局势是(1,-1),若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则前者受到纪律约束的局势为(-1,1)。当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时,则高校的选择不再重要并总会获得满意的局势(-1,1)。由此本研究又得到了一个上策均衡,即硕士生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

再来分析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当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面对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时,结果自然是“双赢”(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则结果自然是“双输”(-1,-1)。当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时,用人单位的选择也不再重要,结果总是双方都不满意(-1,-1)。这里的上策均衡是“双赢”。

在这两个博弈中,硕士生面对的最优决策总是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由它们之间的博弈得出的上策均衡相同,互相冲突,这就解释了倾向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们为何会采取各种手段“欺骗”高校,出去寻找工作。

3.3.2 倾向毕业后工作

如表4和表5所示,本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S),把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E)。

迫于经济压力以及别的原因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的硕士生只要高校允许,就会达成(-1,-1)的局势,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则硕士生和高校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当硕士生不存在经济困难或自己另想办法克服了困难时,必然会坚持好好完成学业,毕业后工作的选择,这种情况中高校与硕士生总是“双赢”。所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和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是这一博弈中的双方最优决策。

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必定与硕士生的意愿“合拍”,局势总是(1,-1)。当用人单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只有选择了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会让其实现满意的局势(-1,1)。这里的上策均衡却是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

高校最喜欢的自然是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就如同用人单位最喜欢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然而这并不是说无论持何种意愿倾向,只要选择了提前工作,用人单位都无差别的一视同仁。本研究在前面就已经探讨过,用人单位希望聘用的员工综合素质越高越好,而硕士生的科研水平无疑是衡量其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认为只有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才最有可能主动静下心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从而达到令高校和用人单位都满意的科研水平,很遗憾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恰恰不可能接收到其最满意的对象。也就是说,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其最满意的硕士生的最优决策相冲突,再换句话说,用人单位的成本最低化目标与对员工素质的期望相悖。

本研究的博弈分析就进行到这里,此时的问题是,硕士生是否应该提前工作以及高校、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有所作为。本研究在最后就此进行一个探索性地讨论。

4 关于硕士生是否应提前工作的讨论

4.1 硕士生是否应该选择提前工作

让硕士生们产生不同意愿倾向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未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对此本研究认为可以从知识的可积累性给出探讨。

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不同,“知识溢出足以抵消固定生产要素存在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因此知识积累过程不会中断。”社会知识就在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得以延续和更新,而个人知识积累得益于社会知识的积累沉淀,同样不断增长。这种知识积累是质和量双方面的,在当今的经济形态下,已成为整个经济的基础。在校学习可看做知识积累的最稳定途径之一,因此硕士生花在在校学习与科研方面的时间越长,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其创造价值的潜力越大,可以预期较大的未来收益。若提前工作,放弃的学习时间不谈,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多少也是不确定的。

事实上人们选择读硕士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和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两个,这两个目的的实现都要求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因为前面已经分析过用人单位也希望能招聘到科研水平最高的硕士生。如果硕士生都能明白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影响,认真完成学业,在毕业后凭借优异的知识积累接受社会的选拔应该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

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应该为促成硕士生做出这种选择而有所作为。

4.2 对高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建议

(1) 高校安排好硕士生的日常生活。在推广自费制的同时,设置更多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项目,提高物质激励的比重以降低硕士生的总成本,解决高校与持提前工作意愿的硕士生的冲突,并保障完成对硕士生的培养目标。

(2) 用人单位要把目光放长远,对接收在读硕士生工作的决策应当有所限制。应当看到一个科研功底扎实的硕士在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为单位创造的价值将远远大于一个水平一般,仅仅多半年或一年工作经验的硕士,足以弥补用人单位短期的成本损失。

(3) 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冲突的化解之法,除了提高各自的认识外,最好能够更多地进行“产学研”合作。用人单位欢迎高校前来调研和利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科研项目,设置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如此,一方面硕士生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把科研和实践联合起来,必能提高其知识掌握水平,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为高校协助解决的问题支付的费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硕士生的经济状况。

(4) 整个社会应当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不要宣传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并为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努力发展经济。

5 结论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2

关键词:能听懂课 不会做题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是课后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家长说:孩子初中数学成绩好,到了高中不知为什么退步这样大?也有学生说:自己平时数学学得不错,就是成绩上不去。带着以上三种现象的成因和对策的探究,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深刻的反思,对我校数学老师的授课进行了分析,认为:我们数学教师没有搞好初高中衔接,没有引导学生做好从初中学习中突出的“练”字到高中学习突显一个“悟”字的转变是导致以上三种现象的根源,只有切实做好“练”到“悟”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 成因分析

缺乏初高中衔接,没做到“练”到“悟”的学法转变是成因之一。初中,由于教学内容相对少,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让学生做相当数量的练习题;课堂上安排学生板演的机会多,重复练习的时间足,重点题反复做过多次;而一进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多,每节课几乎都在赶进度,让学生板演和重复练习的机会少的可怜,课堂上强调的是数学思想,注重的是举一反三,而不是重复练习。初中数学突出的是一个“练”字,高中数学需要突显一个“悟”字。过早地瞄上了高考,教学的起点过高是成因之二。为了高考成绩,每位教师从高一就瞄准了高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了对高考试题的讲解及解题方法的训练,采用的《配练》上的练习题,大都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从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都给本不适应高中学习的学生过早的加重了负担。没做到先复习,再作业是成因之。根据遗忘规律,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遗忘知识最快的时候,因此,每节课后做作业之前,应当对照课堂笔记,复习巩固当堂内容,之后再做作业,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害怕,好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般。不懂装懂,不求甚解是成因之。部分学生所谓的“听懂了”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对于自己没想到的地方是在老师的诱导下懂得的,并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不是同学间相互探究的结果,这样的懂不是真“懂”。部分学生因为虚荣,课内外从不主动的提问题,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跟不上趟,学习兴趣也慢慢淡化,到后来怕上数学课,作业不是自己做的,是抄来的。作业缺反思纠错是成因之五。由于学生在整体或局部知识的掌握不全、不牢固,作业出错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我们师生是否对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必要地分析,错误结果给予了纠正? 如果我们忽略了对作业的反思纠错环节,作业中的错误将会影响我们的进一步学习。不会听课、缺乏合作交流是成因之六。刚进入高中的初中生,大都上课能专心听讲,能尽力完成作业,然而,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既是记了笔记,也停留在抄写板书内容的层次上,没有对解题分析和数学思想引起重视;课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不是积极的去互相交流探索,习惯于等待老师来讲解,殊不知高中的数学题,同学之间不交流探索,靠老师的讲是讲不完的。

2 对策与建议

2.1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

高一学年,教学进度不可过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教学进度,确定适当地期望值,教学要贴近学生,不能过早的以高三复习时要达到的水平要求学生,不要从高一就用高考试题训练学生,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和交流时尽量照顾弱势群体,讲解问题要尽量降低难度和起点。

2.2 全员参与教学活动,有效防止“懂而不会”的现象

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讲的内容和题目让学生先讲,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些题目”让学生讲出“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再通过师生共同的矫正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会更好。有些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引出多种思路或解法,再由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共同优化思路,寻找出最佳解法,并给予拓展或延伸,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每节课上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不能是学生所想,也不能是对“学生讲解”的重复,要争取做到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有新的题目、新的问题生成,通过对新颖问题的思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堂训练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当堂训练要有时间的限制,要求学生做到限时思考、限时解答,要培养学生限时解题的能力。如果平时的训练没有时间的限制,考场上的你肯定是时间不够用的。

2.3 正确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从已经习惯了的简单重复练习转变为每解决完一个问题都要给予必要地反思,反思解法的对错、反思解法的多样性、反思解法的灵活性,从中“悟”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悟性,不会思考、不会反思、不会去“悟”,怎么会解题呢?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会学生解题;讲解时不要因为节约时间忽略对“为什么这样去做”的分析,学生只听懂 “因为……,所以……”是不会解题的,模仿 “因为……,所以……”也只能做一些“练习”层次的题目,反思这个“因为……,所以……”才会有所“悟”。

2.4 改进学法,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但不会解题”的问题

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方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的问题。需要强调的两个学习环节是:(1)先复习,再作业。在作业前及时复习当天所学教材,熟记定理、定律,熟悉讲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你听懂了,认为自己会了,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会出现懂而不会的现象。另外,做作业时,要如同参加考试时一样,自己独立完成,切忌照着例题做习题,照葫芦画瓢,否则,就像“葫芦”没了,你照样画不出“瓢” 来一样,考试的时候你还是解不出题目的。(2)勤学好问,加强合作交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往往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学习上是很机械的,只求会解,不求甚解,既是没搞懂问题的本质,也不请教老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应该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是很容易,但你不懂就要问,经常提问还可使自己从怕问变为想问,从不会问变为善于问,问老师,问同学,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有一份成就感,为学习数学种下了兴趣的种子。

2.5 让学生养成认真订正作业的习惯

把作业上、试卷上错误的解法加以修正,这是扎扎实实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思维的反复性和有效性角度来说,通过订正获取到的知识的印象比一次性思维获得的知识的印象要更深刻,更牢固,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对布置的作业重视二次批阅,即批阅后学生更正,更正后再次批阅,决不让学生一错再错,同一个地方摔两个跟头。

参考文献

[1] 刘得斗.谈谈听课和评(说)课[J].甘肃教育,2001(Z2).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3

关键词:图像处理;学生体质参数;测量系统;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84-04

一、引言

学生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也是体质强壮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升,各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快速、简洁、准确的测量学生的体质参数具有现实意义。常用的传统接触式体质参数测量方式费时费力,并且由于人为原因容易造成误差,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测量简单、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一套高效、便捷、自动化的学生体质参数测量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准确获取学生体质参数,为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质参数测量方法及必要性分析

1.测量的概念及分类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的方法研究人体体格特征的科学,是指通过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来确定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差别,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人体测量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成为服装数字化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在30多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由手工测量向计算机辅助测量、由接触式测量向非接触式测量、由二维测量向三维测量的方式转变,并向自动测量以及利用计算机执行测量、处理和分析操作的方向发展[1]。人体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工具是否与人体接触可以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2]。

(1)接触式测量

接触式测量即传统的测量方法,也称手工测量,主要测量工具有软尺、测高计、测距计、角度计等。该方法优点是简单、直观,可以直接获取到精确有效的人体参数,目前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测试者的经验不同,被测数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二是当测量范围较大或样本容量较大时,会出现测量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

(2)非接触式人体测量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是现代化人体测量技术的主要特征。它弥补了传统接触式人体测量方法的不足,使测量更加方便、快捷。三维人体自动测量是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方向。三维人体自动测量作为现代图像测量技术的一个分支,以现代光学为基础,融合光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学、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科学技术为一体[3]。

非接触式测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非接触测量。主动式非接触测量方法主要是通过发射光线、接受反射光成像的方式来进行测量。测量的数据信息完整、精确,但该类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严格,且成本相对较高,对测量人员也有专业的要求,并且向被测者发射光线,极可能引起被测者的心理反感,影响测量结果。而被动式非接触测量对设备以及测量人员的要求都相对偏低,也不会引起被测者的心理反感。非接触式人体测量又包括很多方法,如表1所示。

2.学生体质参数测量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当代学生体质出现一系列问题,通过测量有助于避免这些问题,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基于图像处理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且相对于其它测量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开发成本比较低,对设备的要求低,不需要专门的专业设备。②操作简单、方便,对测量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③可以实现离线化、自动化处理,处理效率高。

三、系统设计

1.测量指标的选取

身体形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能够反映一定的身体机能。由于当今校园里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坐姿不正以及长期保持坐立等引起的背部发生畸变的问题,因此,根据学生青春期发育特点,选取身高、臂展、头围、坐高等指标作为测量指标。

2.测量的原理

本研究是基于图像处理的技术实现人体测量,实现原理基于被动式双目视觉原理。所需设备主要有两个数码相机和一个标定尺,两个数码相机用以获取被测者的正面图像和侧面图像,标定尺用以标定单位距离在图像中的映射长度,为还原真实长度提供参考依据。所得图像按照图像预处理(灰度处理、二值化处理)、图像轮廓提取、特征点识别和标定等步骤进行处理,最后根据标定的比例关系还原真实长度,实现人体参数的自动化获取。

3.系统的数据流程

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两个已经定标好的数码相机同时对被测者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被测者的正面和侧面图像;然后分别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灰度化、图像二值化、图像边缘检测及轮廓提取,根据预处理图像结合人体形态特征进行人体特征点的标定,最后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将图像中的坐标点转化为实际人体物理坐标,最后根据物理坐标计算人体各项测量指标的真实数据。

4.相关技术

(1)图像灰度化

图像灰度化即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的过程。彩色图像中每个像素的颜色由R、G、B三个分量决定,而每个分量有255个值,则每个像素点的取值为0~255*255*255。而灰度图像是R、G、B三个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彩色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值为0~255。由于尺寸的提取与照片的色彩没有关系,为了提高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可以将彩色图像经过灰度处理转化为灰度图像,灰度转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浮点算法:Gray=R*0.3+G*0.59+B*0.11

整数方法:Gray=(R*30+G*0.59+B*11)/100

移位方法:Gray=(R*76+G*151+B*28)>>8

平均值法:Gray=(R+G+B)/3

仅取绿色:Gray=G

通过上述任一方法得到Gray后,将原来RGB(R,G,B)中的R,G,B统一用Gray替换,形成新的RGB(Gray,Gray,Gray),即完成了图像的灰度变换。对比分析表明,第5种方法可以将人体与背景有效的分离,有利于后期操作,故采用仅取绿色的方法进行灰度处理。

(2)图像二值化

二值化是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任何图像处理基本离不开二值化。为了使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视觉效果,将图像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常用的方法是设定一个阈值T,用T将图像的数据分成两部分:

g(x,y)=0 (灰度值小于阈值(T))

255(灰度值大于阈值(T))

经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本研究选取阈值为100可以得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3)图像边缘检测及轮廓提取

边缘存在于目标与背景、目标与目标、区域与区域之间,图像的边缘是局部特征不连续出现的部分,也就是图像局部亮度变化最显著的部分,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大部分信息都蕴含于图像边缘处,是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图像配准和模式识别所依赖的重要特征。图像边缘检测的基本步骤为滤波、增强、检测和定位。轮廓提取的基本方法就是边缘检测法,即借助于空域微分子进行,通过将模本与图像卷积完成。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有梯度算子、Sobel算子、Roberts算子、Canny算子等。

(4)特征点的标定及提取

标定尺的标定作用是建立一个真实物理坐标和图像像素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一种相对简单的二维平面标定方法,即标定尺选为一条长为100cm的尺子,根据其在图像中映射长度,计算真实距离与图像距离的比例关系,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可以还原人体各个指标参数的真实数据。

①身高的确定,主要包括头顶点和足底点的标定。从图像左上角即图像第一个像素点(0,0)处开始,从左向右自顶向下进行逐点扫描,当遇到第一个白点即像素值为255,停止扫描,并记录该点的坐标(x1,y1),那么y=y1这条线就是头顶线;利用同样的方法从图像的左下角从左向右从下向上逐点进行扫描,遇到第一个白点记录坐标(x2,y2),那么y=y2即为足底线。人体实际身高在图像上的映射长度为:y(身高)=y2-y1。

②坐高的确定方法同上。

③臂展的确定,主要包括臂展两端的标定。臂展左端点坐标点确定方法与身高确定方法类似,从图像左上角坐标(0,0)处开始,但扫描方向不同,先进行自上而下再从左向右进行逐点扫描,遇到第一个像素值为255的点停止扫描,记录坐标(x3,y3);右端点坐标采取同样的方法,从图像的右上方坐标(imag.width,0)自上而下,由右向左进行扫描,遇到第一个像素值为255的点停止并记录坐标(x4,y4),那么实际臂展在图像上的映射长度为y(臂展)=x4-x3。

④头围的测量。要进行头围的测量,必须对头围进行建模。本研究以椭圆模型对头围进行数学建模,将测量结果与真实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函数拟合得到头围,把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首先根据椭圆公式:+=1(a>b>0)(2a为椭圆的长轴,2b为椭圆的短轴,焦点在x轴上),确定a和b的值,运用椭圆周长近似公式L=2πb+4(a-b)求出椭圆周长。从眉间点为起点,经枕后点再至眉间点的围长,两侧部位为两耳上方略高的位置,因此以两耳位置上方2个像素处为椭圆短轴的两个端点,进行头围测量。首先在头部区域上下扫描,找出两耳的高度,即脸部最宽的部分为两耳所在位置,从而找到头围所在的高度y5;然后在此高度位置,分别从左右两测进行扫描,遇到像素值为255的记录下来,得到两个坐标点(x左,y5)和(x右,y5),从而得到椭圆模型的短轴长度。同样的方法,在侧面图像的同一高度进行扫描,亦会得到椭圆模型的长轴长度。根据公式进行转换得到头围的长度。

5.单位转换

以上方法中得到的坐标或者长度均是采用像素为单位,要得到实际的人体参数,就必须将图像中的像素转化为实际的物理长度。在进行人体图像处理之前,须进行一个实际物理坐标在图像中的映射转化,即将一个单位长度(100cm)的标准尺寸的标尺放在拍摄地点即被测者的位置进行拍照,通过图像处理得到它在图像中的像素长度L(标尺),从而得出图像像素到物理坐标的映射长度,即L(实际)=L(像素)*(100/L(标尺))cm。

四、系统的实现

1.系统的编制

运用Labview2013进行语言编写,在Windows7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开发。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又称“G”语言。包含前面板和程序框图两个部分,具备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使用这种语言编程时,代码量相对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图,在进行程序调试的时候,能够清楚看到数据流的执行情况,使编程简单直观。

2.程序界面设计

将每个功能模块的处理情况直观的体现出来,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功能模块的处理效果,方便发现问题并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修改。界面有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两个选择图像的对话框提供图像的输入功能,分别为正面图像和侧面图像;二是数据保存位置的选择框,用以选择人体参数的输出位置,本系统是将数据存储在excel表中;三是下侧两个按钮分别用以执行和终止,当点击“执行”按钮时,开始图像的处理,图像执行完毕后,按下“终止”按钮退出程序;四是右上方的数据显示区域,每处理完一组数据,会自动显示在显示区域。

3.测量结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济南市某小学二年级8岁左右的40名小学生为测量对象,通过传统接触式测量和使用基于图像处理的系统测量分别得出数据(见图3),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发现,利用本系统提取的数据与传统接触式测量方式所得数据相比,精度更高,并且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泛用性,误差基本控制在0.5cm之内,能够符合人体尺寸信息提取的要求。该部分将再适当扩充。

五、结束语

(1)通过人体正面和侧面两张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对人体参数的测量,建立三维人体模型。

(2)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法易于操作、方便快捷、省时高效、具有离线化处理等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获取的信息仅仅来自两张图片,不能很好的进行三维的计算,信息量有限,对结果提取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和误差。

(3)针对学生群体选取的指标相对较少,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只能获取学生形态方面的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学生的体质出现的问题,且只能横向反映某个阶段学生群体出现的体质问题,没有定期跟踪对学生进行测量,不能正确反映学生体质长期纵向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勇,付小莉,尚会超.三维人体测量方法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1(4):261-263.

[2]罗仕鉴,朱上上,孙守迁.人体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人类工效学,2002,8(2):31-34.

[3]张颖,邹奉元.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20(4):310-314.

[4]Meadows D.M..Generation of surface contour by moirc patterns[J].Applied Optics,1990,9(9):1467-1478.

[5]李勇,付小莉.基于红外的三维人体自动测量系统[J].纺织学报,2003,24(1):69-71.

[6]丛杉,张渭源.数字技术在服装定制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1):125-130.

[7]Roger Y,Tsai.Aversatile camera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hign-accuracy 3D machine vision metrology using off-the-shelf TV cameras and lenses[J].IEEE Journal of Robotic and Automation,1987,3(4):323-342.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4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招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体育教育专业,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男女就业不平等的现状,分析男女差距,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男女不平等的就业误区,目的在于使女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自信心,明确就业方向。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通过访谈了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去向,就业困难,就业方式,从而获知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现状。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男女大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推断出来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就业的方式。

4.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及特点

1.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2]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体育教育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2]。

(二)体育教育专业男女生的比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在思维品质,科研实践能力极其显著的优于女生;女生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的好于男生,在情绪调节能力上也较男生更好[3]。

在发展目标上,女生比男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积累,而男生则更加倾向于获得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男女在职业定位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

(三)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有关研究发现,一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但是有一定的压力,70%以上属于正常[4]。研究表明从2008到2010年就业率呈不同程度的递减。

2.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体育教师就业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从事教师行业的更是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从事教师专业的比例却明显要偏低[5]。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大环境下,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是大学生寻找就业出路一项明智的选择。

(四)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因素

1.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即是指男女生面对就业共同遇到的因素,它包括供需矛盾突出,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不畅通[6],体育专业受到偏见,毕业学校知名度的影响,及毕业生个人因素等。

2.特殊因素

特殊因素即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不公平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对男女性别的偏见[7],男女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8],用人单位考虑的现实原因及用人误区等。

三、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一般对策

个人主观准备方面:根据社会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良好的个人能力是成功人生的开始。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事业生涯始终。增强就业选择的机会就要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入手。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有利于克服择业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客观条件方面:提高培养价值观的效能,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二)特殊对策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除了需要一般对策以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女生更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灰心气馁,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女生就业的竞争力,社会各界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正确看待男女性别问题,摒弃社会遗留对女生的歧视,企事业单位要更加注重能力,选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5

Li Tiejun;Cai Feng; Ding Bangqin; He Xiaochun

(南通职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南通 226007)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Nantong 226007,China)

摘要: 本文以南通职业大学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个层面初步提出了提高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 practice were analyzed, taking specialty of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as exampl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of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 生物技术及应用 顶岗实习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pos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54-01

0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最终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就业。

1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已有的工科或文科类顶岗实习模式也很难适应该专业“工文兼容”的顶岗实习特色。

2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2.1 实习单位难找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经营项目和科技含量差距较大,与高新科技的生物技术产业相比较,一些以经营土特产或保健品为业务的公司亦冠名为生物技术公司,因此,真正符合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顶岗实习单位数量相当有限。

2.2 实习岗位单一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大批既熟悉生物科技知识,又熟悉产业化诸多环节的复合型“双料人才”。因此,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顶岗实习应是面向生物技术产业的职业岗位群,而不是某一单独岗位。然而,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可能让大批量的学生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进行交叉顶岗实习,很多情况是安排实习学生长期做一个岗位,很少有轮岗的机会,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至少不能产生亏损。

2.3 课程体系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不强据调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以行业需要为主线构建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非所用的情况比较明显。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3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影响因素

3.1政府政策层面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性文件,但是多数地方政府并未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订具体实施条例,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利益保护。

3.2 学校层面就学校层面而言,与理论课的学习和校内职业培训相比,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资金和专业教师的投入严重不足。以南通职业大学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环节同步进行。期间,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除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外,还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日常指导及管理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然而,每位老师指导每个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劳动报酬是每生补偿6~10个课时,报酬远远低于在校内讲授专业课和校内进行职业培训,顶岗实习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挫伤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3 企业层面生物技术产业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发展不大,效益不高,与学校间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许多企业与学校都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理念。

3.4 学生层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物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对于生物技术的相关操作技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因此在顶岗实习时对于自己可以从事和能够胜任的工作十分迷茫,缺乏自信,部分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些许波折,就频繁要求换岗调岗,拒绝正常的工作任务甚至要求中断实习,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4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顶岗实习对策

4.1 立法鼓励企业接纳实习生针对企业对顶岗实习不欢迎的现状,地方政府应尽快立法,把接纳学生实习作为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制定鼓励政策,通过经费资助、减免税收和奖励,建立有利于学生实习的统筹与管理机制。以南通职业大学为例,从2008年起,南通职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与海门临江开发区管委会就“政府参与”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政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的沟通平台,确保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4.2 改革学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首先,建立“校企双赢”运行模式,学校应该让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在合作中获利。其次,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一定要根据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配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实用型应用人才。此外,学校还应增加顶岗实习资金的投入,提高指导教师的劳动报酬,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制度。

4.3 生物技术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战略现代生物技术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要认识到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资也是生产性投资,要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责任,积极主动地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不要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实习生实行人性化管理,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4.4 学生要认真对待顶岗实习实践机会学生只有在顶岗实习实践时把自己当作实习单位的员工,认真对待顶岗实习实践的机会,全身心地进入工作状态,才能真正的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6

1.1课程建设框架

BB平台有四个独立的模块,分别为课程内容、在线交流、考核管理和系统管理。课程内容部分为BB平台建设的重点。根据课程实际需求分析,利用BB平台“控制面板”中的“管理课程菜单”设置课程导航菜单,主要包括:

(1)通知,学生进入课程平台后,第一时间了解课程的最新信息,如教师的作业布置、章节测试、假期调课、互动区的讨论话题等。

(2)课程信息,主要涉及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进度,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参考书目。

(3)职员信息,简单介绍任课教师的学历、职称、成果和联系方式。

(4)课程文挡,这是课程导航菜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本课程每个实验项目的PPT课件、flas,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

(5)讨论板,教师不定时上传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供学生在线案例交流,并反馈学生实验心得。

(6)外部链接,提供兄弟院校相关精品课程链接。

(7)章节测试,这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定时上传试题库测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在线完成测试,系统自动统计成绩。

(8)拓展阅读,主要介绍与实验有关的文献资料、生活中的化学、中外化学家成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课程导航菜单的8个栏目,构成BB平台的主要框架,课程文挡和试题库建设是BB平台的核心。

1.2课程文挡和试题库建设

1.2.1紧扣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文挡建设课程文挡内容较丰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分别上传了12个和9个实验课件,另有7个flas。课件的制作需集中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年青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优势,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为目标,丰富网络课程的内容,达到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不断完善。每个课件格式基本统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聚、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思考题等。课件文挡力求:

(1)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如实验步聚不能是实验讲义的复述,必须简单扼要。

(2)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形象直观,通过动画、文字、声音、图表、照片等,将枯燥的实验理论、实验操作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有机化学实验,每个实验项目均有实验主要装置的照片。

(3)体现自主性学习,学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可提前对理论课中没讲到或感兴趣的知识在网上反复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便于学生课前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4)适度拓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提升的能力,设置的思考题,需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解答,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1.2.2以教材为基础构建BB平台试题库我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面向医学和药学专业学生,课时数一再压缩,开设的实验项目较少,大多是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少数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因此,要设计出有较多数量同时保证一定质量,且有利于学生巩固实验知识,取得良好测试效果,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章节测试题题库有较大难度。课程组从三个方面构建题库,一是从本课程使用的实验教材中命题,且是主要的:二是从课程文挡列出的包括相关理论教材在内的参考书中找题目:再是从网络上查找与实验相关的资料组织题材。这样的试题库构建方式,实现了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联系,学生不仅需学好教材知识,更要掌握书本外的知识。在智能化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普遍较强,参考书出题和网络出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在试题库题型方面,以是非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配有参考答案。题目数量:《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共13套156题,《有机化学实验》共9套164题。应用BB平台的“题库管理器”,课程组可将所有题目及参考答案上传贮存于管理系统中,并复制到每个平行教学班。每项实验结束后,实验带教教师可及时快速地将每套测试题向学生网上布置,并规定学生完成做题的时间。学生在网上完成测试题目后,第一时间知道实际得分和正确答案。实验带教教师可从“成绩中心”掌握学生成绩信息,对学生易错题、失分题动态了解,并进行数据统计,以便在实验课堂上作教学调整。学期结束后,“成绩中心”自动显示学生的测试总成绩。“章节测试”的应用,虽然教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命题工作,但后期BB平台系统的自动评分,减轻了教师大量批阅题目的时间,填补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知识的测试环节,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最终成绩的评定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2BB平台建设效果与存在问题

2.1BB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1.1BB平台直观生动,大大提高实验演示效果开展二门化学实验课程的BB平台教学以来,学生可以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上网使用BB平台,方便地从平台上获取课程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感受实验操作的演示效果。《有机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搭建,是有机实验的重要操作技能。教师在授课时临时示范搭建,往往需耗去较多时间。BB平台建立后,将大多数的有机化学实验装置以照片形式展示,重要的实验装置如水蒸汽蒸馏装置,BB平台以动画形式按顺序依次搭建,学生从中较好地掌握有机实验装置搭建过程中基本要点。《无机及分析实验》中的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先后应用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终点颜色难于判断。在BB平台上,HCl标准溶液的滴加、第一终点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第二终点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橙色等都形象生动地得到展示,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混合碱滴定中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更好地理解滴定过程中的体积关系。

2.1.2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通过BB平台互动板块,教师根据实验情况讨论话题,学生参与讨论。对实验课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难点学生可随时提出,教师定期解惑。通过一轮的实施,从BB平台根踪的数据显示,包括章节测试在内学生人均课程访问量:《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均达200多次。在互动板块,教师在课后在线布置讨论题目,每门课程讨论题均达20多个,如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操作要点、配位化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测定的原理、水蒸气蒸馏的实验条件、有机化合物折光率或旋光度测定的注意事项、索氏提取器的萃取原理、甲基橙制备实验中的低温控制技术等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复习教材、查阅资料,自主完成答题。教师及时审阅学生答题情况,并给予回复。从实施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结合理论课程学习,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认真完成答题。说明化学实验BB平台已经在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弥补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2.1.3完善学生过程学习评价体系化学实验我校为考查课程,以往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实验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按一定比例计分。但由于实验课程教学班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保证掌握每位同学的操作情况,难于确保每位同学有课堂参与讨论的机会,实验报告也存在个别抄袭现象,因此对每位同学进行过程学习评价相对困难,重定性难定量。开展BB网络教学后,在传统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增设了章节测试和互动板块,计10分,占总成绩20%。虽然比例不高,但对总成绩影响较大。如《有机化学实验》共12周8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按5分制计分,满分40分,但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等难有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差异性相对不大,教师对每位学生每项实验难于较准确客观地进行5分制评价。增设章节测试和互动板块较客观的BB平台分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实验过程的同时,将学生网络章节测试的完成次数、测试成绩、在线讨论等给予综合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2.2BB平台建设的不足和对策

2.2.1教师建设BB平台的差异性我校以BB平台辅助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仅进行一轮,尚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青年教师对BB平台接受能力强,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对年长的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应用、课件的制作、测试题的上传、讨论板块的参与、成绩的统计反馈等方面有一个学习适应过程。在课件制作、题库建设等教学资源的准备上,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课程组充分发挥教师特长,青年教师侧重于课件制作和系统维护,年长教师主要承担擅长的题库建设,二者相得益彰。同时我校多次开展BB平台操作技能培训与交流,共同分享BB平台应用经验,提高了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2.2.2对大多数学生而言,BB平台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共享教学资源的条件。但对少部分学习有惰性的学生,存在如下的不足。

(1)实验报告照抄课件。教学课件内容完整,实验步骤等简明扼要,因此,部分学生预习报告或实验报告大部分内容雷同。

(2)智能化手机能方便地下载教学课件,实验过程中学生看着手机做实验不是个别,这有违于学校所倡导的“课堂中不能使用手机”的课堂规范。

(3)部分学生注册上网后,请人代做章节测试题,“成绩中心”没有体现学生实际学习状况。

(4)讨论互动板块学生参与度不一,有的学生一学期发帖数达到几十次,广泛且有深度地参与课外讨论,少数学生完不成教师要求的有效发帖量。对学生应用BB平台中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不能因噎废食。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诚信学习,教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在后一轮的化学实验BB平台建设中,将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实教学资源,完善题库建设,使BB平台辅助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