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鹭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白鹭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白鹭的诗范文1

【白露时令节气的谚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白露时节的植物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

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地耕得深,根扎得深,小麦能打千八斤。

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精耕细作,打得麦子无处搁。

湿耕早,干耕迟,花脸耕地最适宜。

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犁地不到路,必定荒三步。

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

犁耢一起拿,耕后就耢下。

光耕不耢,不如睡觉。

耕后耢下,减少蒸发。

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耢下才家转。

下午收工前,耢下保墒全。

宁可晚回家,把地全耢下。

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

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铧。

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种麦不要怕,全靠一盘耙。

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坷垃耙不破,麦子受折磨。

土块不打光,麦子土里伤。

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用上拖拉机,耕得深又细。

耕得深,耙得细,后面还有合墒器。

用上小麦播种机,行距大小任调剂,下种均匀又节省,深浅一致出苗齐。

白露节,枣红截。

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摘花椒。

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枣子摘下来,还得好天晒。

晒枣连阴天,很难不霉烂。

青贮饲料营养好,马牛驴骡好上膘。

秸秆青贮营养高,适口性强消化好,

马牛猪羊都爱吃,还可节省精饲料,

一年四季都能用,原料充足容易搞。

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青贮技术五要点,切记“青碎实满严”。

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关于白鹭的诗范文2

2014年是铁路企业改制后进入市场自主经营的实质性一年。机务部门作为铁路企业的“火车头”,虽然不能像车务部门那样直接面对市场,千方百计组织开发客流和货源,把企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但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机务人越来越深深地认识到,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转变安全好就是机务经营管理好的片面观点,在不断稳固安全基础的前提下强化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基层机务部门在运输企业进入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摆布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发挥其主体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安全与效益关系的现状

2013年,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给全路200多万干部职工传递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铁路计划经济“寿终正寝”,进入市场已成必然。几十年来,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多地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而对经营效益的关注度不高,因为安全上出了事故会丢“乌纱帽”,经营上出了问题则影响不会很大。安全与效益关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教育方面,宣传安全多、宣传经营少

每名铁路职工特别是机务部门的职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安全教育从进铁路开始就始终伴随着我们,诸如“安全第一”、“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等口号,已经在我们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树立起了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为铁路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营管理教育方面,只有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主管科室人员认识程度较高,而大多数车间、科室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受到的经营管理特别是经济效益方面的教育却很少,反映在职工身上的经营效益,只是体现在节油、节煤、节约材料费等奖罚上,而工资则属于“旱涝保收”。

2.在企业管理方面,重视安全管理、轻视经营管理

在安全管理方面,参与的车间、部门多,投入的精力大,而且花样翻新。一是围绕安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安全基础建设、安全大检查、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不断,对安全管理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新型机车、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为安全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技规》、《行规》、《操规》等部、局规章的修订,相应及时研究完善了机务段的《段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安全控制措施》、《旅客列车安全控制措施》等。在经营管理方面,参与的部门少,而且一些车间、部门重视不够。如:燃油支出是经营成本控制的大项,占成本支出的55%以上,而怎样通过乘务员合理操纵、经济操纵来节约成本,各运用部门没有像研究安全工作那样来研究成本控制措施,也没有下大气力跟踪分析解决影响经营成本的相关因素。

3.在教育培训方面,对安全培训抓得紧,对经营培训重视不够

这种情况在运用部门反映的更加突出。年度、月度教育计划均为涉及安全的规章制度、监控操作、标准化等内容,而有关科学操纵、经济操纵、合理打温及机车运用管理等涉及经营效益方面的培训内容则较少。比如日常培训考试,特别是提职司机考试,涉及安全的规章、制动机知识,考试分数必须达到80分为及格,而且必须单项合格,其他科目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涉及燃油单耗的问题,如司机操纵不规范(冒黑烟、空转)、不能充分利用动能闯坡、调速过低等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培训的比较少,而且没有像安全知识培训那样形成系统规范的培训资料。

4.在现场作业方面,安全控制面大,经营控制相对弱化

在现场安全控制方面,结合机务部门特点力求做到全方位控制。一是突出行车安全控制。围绕t望、调车、客车、非正常(施工、救援、机故)及季节性安全问题,落实安全控制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二是做好劳动安全控制。结合运用、检修、整备及设备维修等工作实际,以及季节、环境变化等情况,完善劳动安全控制措施,并狠抓落实。三是强化有关各项安全控制。在突出行车安全、人身安全控制的同时,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均强化了控制。通过现场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兑现考核、强化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在现场经营控制方面,对乘务员操纵节油、机车运用管理、机车质量控制等分别制定了控制措施,但抓落实的力度没有抓安全的力度大,致使乘务员随意操纵、机车使用浪费、机车检修返工修、临修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的经营成本损失大。

在安全、经营问题的考核上,涉及安全的突出问题纳入“红线”管理,对触犯者将受到待岗处理和行政处分,而涉及经营方面的问题多数是对违犯者给予A类信息考核。只有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造成数额较大的经济损失时,才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和行政处分。

二、安全与效益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重安全、轻效益。一是使用蒸汽机车时期保证安全难度大。路内人员都清楚,机务部门是铁路安全风险较高的部门,俗话说“大轱辘一转,事故就不断”。特别是历史上机务部门使用蒸汽机车的年代长,工作条件及环境极其恶劣,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隐患非常突出,为此抓安全是第一要务,而抓效益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二是历史上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业的主体,竞争压力小,不愁客流和货源。作为机务部门有车拉有活干,无需动脑筋想办法考虑效益的问题,抓好安全就什么都有了。

2.社会影响

安全上出了事故,特别是旅客列车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多,且性质严重的事故能够震惊中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说抓安全是机务部门主要管理者的“乌纱帽”工程。而货物列车发生较严重的事故,死伤人数少,虽然损失货物多,但社会影响相对较小。所以说客车安全是铁路机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社会影响就必须全力抓好机务安全工作。而抓效益则成了比重很小的“附属物”。

3.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固定工作思路

中国铁路是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而发展壮大的。铁路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因为铁路承担着社会的职能,而且票价、货运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不能实现自主经营,经营效益不是铁路自己能够左右的,所以效益指标完成不好考核处罚较小。而安全是“一票否决”,机务段年度安全目标为“消灭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按规定对责任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对相关责任管理者、作业者进行处罚,甚至对全员进行联挂,考核力度大。

三、在市场条件下实现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对策

铁路进入市场后,与国家管理铁路模式彻底脱钩,需按照公司制模式自主经营,通过“开源节流”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机务部门作为铁路企业的“火车头”,工作中所涉及的“开源”事宜较少,但通过“节流”来控制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既要保证安全稳定,又要确保经营效益最大化。

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俗话说:“安全是碗,效益是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铁路机务部门过多关注的是安全,只要安全稳定,手中的铁饭碗就更“结实”,而饭不需过多地考虑,自然不会少的。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笔者认为需通过转变“三个观念”来确保安全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一是转变唯安全重要的思想,重点解决安全管理就等同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二是转变大家大业经营管理粗放的思想,重点解决经营环节失控、大手大脚过日子的观念;三是转变安全与效益对立的思想,重点解决不会“弹钢琴”、单摆浮搁、安全与效益在管理上相脱节的观念。

2.面向市场,健全完善适应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

要实现铁路市场化经营,作为机务部门要围绕运输生产实际,在定位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完善适应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进而实现铁路经营达到理想的效果。

⑴找准安全与效益的结合点。重点解决过去在制定安全制度、措施、标准时不考虑或较少考虑效益的问题。如:《技规》规定调车作业空线牵引运行速度不超过40km/h,机务段规定为30km/h;经过调车信号和道岔侧向运行速度机务段规定为15km/h。上述问题降低了调车作业效率,影响了大局整体效率和效益。所以,对上级规章制度必须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确需机务段建立规章制度时,要找准安全与效益的结合点,坚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⑵认真清理“土规定”。对机务段、车间现有的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土规定”进行全面的清理,特别是对影响效益的“土规定”必须认真清理,该清除的必须清除,确实实用的“规定”需由机务段安委会组织研究进行优化,纳入段管理机制之中,确保安全、效益两兼顾。

⑶努力做到“抓重点、保一般”。机务部门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机车的运用和检修,必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细化完善安全和效益控制措施。机车运用工作主要体现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科学合理的费用完成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移;机车检修工作主要体现的是:在机车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移。“保一般”就是围绕机车运用、检修做好整备、各种设备、设施等安全、效益控制措施的优化工作。

3.结合实际,统筹抓好安全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⑴安全基础地位不能动摇。通过抓安全基础建设、安全专项整治、管理人员作用发挥、职工作业标准落实,不断稳固安全工作基础,达到“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目标。否则,安全上出了事故,既影响企业效益,又使企业员工的经济收入“缩水”。所以说,保证了安全也就保住了效益。

⑵通过改善生产方式来提高经营效益。围绕运输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安全、增效益攻关。如:将补机区段机车前部补机改变为后部补机,减少补机空走公里,改列车站内停车摘解补机为列车通过摘解,既能节省列车站停所需的时间,又减少了列车停车、起车所需的燃料消耗,以及补机折返的空走公里。

⑶通过增加设备设施投入来降低燃油成本支出。如:结合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的实际,增加暖库存车面积,使长备、短备机车能够长时间无动力存放,减少燃油打温支出。

⑷避免机车过度检修。要重新梳理完善机车中修、小辅修工艺标准,对与行车安全关系不紧密的部件降低检修标准,减少机车维修成本支出。如:对机车车体“花皮车”的处理,本着“哪坏补哪”的原则,不再进行全面喷漆处理。

⑸做好部件修旧利废工作。一是将待报废机车的良好部件进行拆解,继续使用;二是对段管内使用的有关设备、设施,能通过修修补补继续使用,而且能够保证安全的,不允许购置新品。

⑹加强机车燃油单耗管理。机务段要充分发挥燃油单耗分析组的作用,对机车燃油消耗情况进行统一管理。一是针对燃油消耗情况合理制定各部门之间燃油交接办法,使每个作业环节的燃油实际消耗情况得到准确无误的体现。二是针对每个作业环节燃油消耗情况,给定科学合理的燃油省费标准。三是科学合理制定乘务员燃油省费标准,细化到线别、车种、车体等具体事项,本着激励乘务员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燃油省费单价,做到奖罚分明。

关于白鹭的诗范文3

林庚先生曾对李后主《浪淘沙》中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与《颜氏家训》中的“别易会难,古今所重。”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前者的优胜处。从此两句所表达的概念义理来说,二者几乎相同,均表示离别乃家常之事,相遇相处是很难得的情形。但就艺术的角度来讲,“别时容易见时难”比“别易会难”虽只多了三个字,在表现的感受更丰富了,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因而产生了言已尽意却无穷的效果。又一例: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两句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李嘉佑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相比,那一句更好呢?林庚先生是这么分析的:“这两句多了‘漠漠’和‘阴阴’四个字,为什么就会好呢?水田当然是‘漠漠’的,夏木当然是‘阴阴’的,这不是多了一点废话吗?其实不然。因为‘水田飞白鹭’与‘夏木啭黄鹂’是平行地写了两个景致,黄鹂在树上叫黄鹂的,白鹭在水田飞白鹭的,各不相干,这里并没有飞跃的力量。多了‘漠漠’和‘阴阴’,就把他们连城一片。阴阴让夏木有了一片浓阴之感,漠漠使水田蒙上了一片渺茫的色调,岸上的一片浓阴与水田的一片渺茫起着画面烘托的作用,这就是情景中水分的作用。从浓阴的深处到渺茫的水田,到鲜艳的白鹭,越发衬托出白鹭之白与茫茫中飞动的形象,使得整个气氛鲜明活跃,潜在的感性因素如鱼得水地浮现出来,这才不是干巴巴的,而李嘉佑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则难免有些干巴,因为它缺少那应有的水分。”[2]运用比较对照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鲜明而丰富的形象,引导他们学会精确地品析语言的精妙所在,从而促进他们鉴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看到,上两例林庚先生通过比较分析,既让我们明了了名句的好处之所在,又很好地阐明了诗歌的语言可以是精炼的,也可以是像“水分”那样的丰腴,只要能很好地调动读者的感受,给读者感性新鲜活泼的感觉的就是好的诗句。

文艺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也可引入教学。我们来看孙绍振先生关于“一枝红杏出墙头”与“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比较。“《游园不值》这首诗写得很精彩,其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了千古名句。但,美中不足,这个句子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从陆游的《马上作》中抄来的。陆游的原作如下:平桥小陌雨初放,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但是,比之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要逊色一些。因为,第一,叶绍翁是在耐心地叩门,却久扣不开的情况下,突然发现红杏一枝,充满了惊异,为春色之美而激动,和前面的宁静,专注与叩门,构成了一种张力,或者叫做对比。第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外部世界景物的美好,而且是内心突然和自我发现。在陆游的诗中,以杨柳为背景,衬托出一枝红杏,是很有表现力的,特别是‘遮’字,调动想象,好像杨柳是有意志的,但是不管杨柳多么茂密,也遮挡不住‘一枝红杏’。叶绍翁同样利用了陆游的‘一枝’,一点红色为由头,先把‘遮’字改为‘关’字,这个‘关’字很有讲究,一是来得自然,上承久扣不开的柴门;再是联想的过渡自然顺畅,下启超越性的想象。柴扉只能‘关’人,而诗中的‘关’所暗示的不是人,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春色’。

这是想象的飞跃,也是语义的双关。下面与这相对应的是‘出’字,和陆游一样,但是,由于上面承接‘关’字,同样一个‘出’字,就有更强的感觉冲击力,为静态的红杏带来了动势。这其实已经不是在描绘或者单纯地欣赏风景,而是通过更加主动的想象,抒发诗人心目中对春色之美的感叹。春色不是像在陆游的诗里那样遮挡不住的,而是封闭不住,压抑不住的。叶绍翁用了‘满园’,一方面,紧扣柴扉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以‘一枝’之微,与‘满园’之盛,形成对比。最后,在陆游那里,杨柳和红杏所显示的春色,是诗人的视觉直接接触到的,而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却完全是想象,是诗人带动读者在想象。对于读者来说,光有直接感知的外部世界的美好,还是比较表面的,只有激活内心世界的想象,才更能受到诗情的感染和享受。”[3]象孙教授这样紧扣文字做细微的品析,从文本的背景、人物的感觉、读者的感受、写作表达方法等方面对文本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读,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名句的好之所在,既调动了读者的感性觉知,又理性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中学生的接受心理,所以,在课堂上要掌握好分寸,朱自清的话:“不过讲解不该逐句讲解,更不该信口开河,得切实计划,细心启发,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才能有合乎课程标准的效率。”是值得我们参考的。[4]

参考文献

[1] 王栋生.文言文改革的当务之急,载于《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页

[2] 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诗的国度与诗的语言,胡道静主编.国学大师论国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第89-90页

关于白鹭的诗范文4

一朵朵白云堆积在山顶,给山戴上了一顶帽子。一股浓郁的清香压了过来。

要下雨了……

渐渐地,山顶的白云疏了,依稀可见山的轮廓。白云淡了下来,又隐约地看到了稀疏的袅娜的房屋的倩影了。终于,白云全部散去了。周围泛起了朦胧的白雾,大地也笼罩着轻纱似的梦。

雨烟轻轻飘下。没有雷声,没有闪电。一切皆如此静谧。鲤城的冬雨来临了。雨点儿像一根根细长的毫针,在微风中悠悠地摇曳,画出了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凉爽的风拂过脸庞,我顿时神清气爽。雨雾像一张网,密密地张开了。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米酒般醇香,蜂蜜般甘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雨点轻快地跳动在屋檐上,击打在瓦楞上,汇成了一滴滴雨珠。雨珠调皮地翻滚、聚集、蹦跳、流淌,落在水沟中,发出清脆的滴嗒声。雨点飞溅在竹叶上,顷刻飞珠滚雨般向四周迸射。竹林中清脆的沙沙声,传向在空旷的广场中。再向远处望去,房屋也披上了一层纱,朦朦胧胧,影影绰绰,视线也随之变得模糊,但我还愿意欣赏这雨的杰作。那房屋好像是位羞涩的姑娘戴上了面纱,反而让人增强了欲望,一心要看清她的面孔。我静静地站在溪边,看着溪水不顾岩石的阻挡,肆无忌惮地向前涌去。雨点洒在流淌的溪水中,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泡,浮在水面上,宛若天上坠落的明珠。回旋的波涛,荡涤着跳动的白点,构成了一幅变幻莫测的画卷。这些水泡随着波浪向前游去,逐渐膨胀、鼓起,最后爆裂开来,在水面上留下了一圈圈小圆晕。一片孤舟漂来,船上一个中年人,披着一件斗笠,手把一杠钓竿。船上有个精致的竹编钓篓。

“嗬!”那位中年人的一声大喊吸引了我。我凑上去一看,一条鲜活的鲫鱼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铁青色的脊梁,银白色的肚皮,光滑的鳞片闪着淡淡的蓝光,在篓里活蹦乱跳着。这场景不禁让我想起“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了。

雨渐渐的变小,变小。

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久违的太阳。竹叶上挂着点点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辉煌夺目的光芒,璀璨的像一颗颗宝石。泥地上,坑坑洼洼已经被雨水填成许多小凹凼,倒映着那湛蓝的天空和幽幽的白云。孤帆已经驶远,留下了泛着涟漪的水面。水中的鱼儿拖着长长的波纹奋力地向着远方游去。一群鸟飞过,发出扑扑的拍打着翅膀的响声。一只白鹭栖息在河漫滩上,懒懒地梳理着羽毛,舔着脚掌。这不禁让我想起关于雨的古诗来:“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关于白鹭的诗范文5

关键词:滨水城市;城市文化特色;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具有亲水近水的天性,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也因此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同时,也因为有了“水”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使得城市景观更为生动迷人,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水城威尼斯,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塞纳河畔的巴黎,江城武汉,泉城济南等,“水”构成了这些城市的主要景观标志。正是有了这些风光秀丽的水体资源,才使得城市景观更为丰富、更具有个性。

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灵魂,更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滨水城市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且是滨水城市一直所追求的一大目标。

塑造滨水特色的要求

城市滨水景观的打造一直以来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亮点。思南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享有“黔之首郡”的荣耀,这些均是以乌江航运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乌江可谓之哺育了思南的母亲河。思南的乌江之滨也沉积了众多的城与水的故事和记忆,保护与重置这种记忆既是对城市文脉的尊重,也是营造滨水特色的要求。

乌江思南段还有近6km的新城滨水段,如何在此凸显城市的时代风貌,并与老城河段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守相携、相得益彰,也是凸现滨水特色的重要内涵。秉着营造特色滨水的思维与库区护岸的水利设施结合的指导理念,使水利工程在功利社会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与艺术特点成为本文的重要思考内涵。

城市文化的积淀

2.1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鹭洲“上元沙洲文化节”

白鹭洲位于思唐镇城郊,地处乌江江心的一个大型沙洲,由江中的泥沙堆积而成,面积近3万多平方米。江水到此成两边散开,绕着沙洲旋回而下,沙洲形如巨贝,古时芳草萋萋,鹭鸟成群在此栖息,故取名“白鹭洲”,历代文人均有题咏,古以“鹭洲泛月”誉为思南八景之一。

思南人正月十五游鹭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沙洲节是当地最盛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五日,无论阴晴雨雪,城乡人均扶老携幼,都要穿着节日盛装,乘船过渡,相约洲上。但这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水库建设而永久性淹没,这会带给思南人民无尽的遗憾。因此在景观规划时,充分考虑沙洲活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它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文化特色,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念想。

2.2特色河街

当地特有的沿河而建的架空式房屋,具有当地土家特有的建筑特色。具有一定的亲水性。

2.3乌江航运文化

2.3.1码头文化

思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直是贵州文明进程中的领头羊。繁忙的船只商运往来,形成了乌江两岸典型的航运和码头文化,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家盐号就是因它而生的,它还产生了盐商旅文化,由此形成的与外界的各种商业往来、人员往来、文化交往等都在以码头为核心的点发散开来。在现今的生活中,乌江的码头依旧还在思南人们生活中扮演寄于新的希望,开启美好未来的重要角色。

2.3.2水文化

悠悠乌江水,孕育了思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思南发展历史中,乌江诞生了诸多与水紧密联系的文化:

(1)生命与审美的双向张力——歪尾船

应对乌江险滩激流及特殊的拉纤要求,聪明的思南人民制造出了乌江上独有的歪屁股船只,从而产生了充满智慧的造船文化,目前思南也是整个贵州省最大的造船厂所在地。

(2)惊涛骇浪间的生命呐喊——绝壁纤道与拉纤人

位于邵家桥镇两江口悬崖绝壁之上的古纤道长达2km,绝壁纤道上拉纤人那与惊涛骇浪搏击,至今仿佛还回荡在青山之间,这是一种生存的呐喊,生命的呐喊,人类力量与大自然力抗衡、不屈的口号, 从而也因此诞生了定格在历史深处的苍凉绝唱——乌江船号。在众多的劳动号子中,思南乌江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是船工用辛酸血泪,甚至生命创造出的号子。它可以有效的鼓舞士气,提高劳动效率,长久下来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原生态歌唱形式。这种呼喊,历代相传,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直至今日仍在乌江船工中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城市特色文化的实践应用

整合上述思南城市文化与乌江航运文化的可用素材,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项目中。使得乌江两岸滨水带结合思南的民族底蕴和人们与生俱来的趋水热情而设计,形成了欲展翅飞翔的凤凰般的绚丽滨水景观。

3.1鹭洲文化再现——沙洲文化区

在原白鹭洲紧邻的岸边设置系列景点和场所,纪念思南千百年来大家熟悉的一个民间习俗——沙洲文化节。景点包含白鹭双亭、沙洲纪念诗廊、老港情怀三个景点。

3.1.1 白鹭双亭

为纪念因水被淹的白鹭沙洲,就近在沙洲原址旁边建造白鹭双亭,白鹭双亭主体为套双亭,即亭身采用两个方亭相互叠套,两亭同构,可以满足各个视点的观赏要求。从沿江的滨水步道往建筑入口的踏步,逐步登高,依次经过二层、三层展厅,绕到北面平台上踏步,通过四层观景平台,直至五层白鹭双亭。踏步顺滨水梯道蜿蜒而上,步移景异。登高远眺立于亭内,如同穿越千年光阴,感怀白鹭洲千年沉浮的意境。

同时,以高大的台基烘托建筑的体量,渲染亭阁的高耸与壮丽。重点追求空灵飘逸的形象特点,“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屋顶白鹭雕塑的灵动、翼角的张扬上翘、干栏结构的古朴集于一身,突显巴域浪漫飘逸的地域特点。

3.1.2沙洲纪念诗墙

沙洲纪念诗墙紧临白鹭洲双亭设置3组关于沙洲的诗词题刻,让人们一边研读沙洲的古诗歌赋,感受沙洲的人文历史,同时还可以欣赏中国书法的潇洒灵动之艺术美。

3.1.3老港情怀

老港情怀景点在现在的思南港位置兴建,设置展示思南悠久的码头文化,通过一组浮雕壁画来描述码头人来船往的场景。该景点依然行使原来的码头运输功能,透过历史信息的流露和折射,可以让人们阅读码头的沧桑和变迁。

3.2河街拾取——滨水商业街

河街改造设计思想旨在增加沿江亲水性;提供沿街河岸的功能多样化,建设具有土家特色的商业空间并恢复“赶集市场”商业功能;带动沿河路两岸的商业功能。

河街拾趣景点是结合已经建好的500m的3层防洪堤,利用拆除第三层屋顶,达到防洪377m高程的安全高度的前提下,搭建观江平台的工程措施来营建。充分考虑与河街旁边的建筑立面的衔接,借鉴土家族的过街楼形式,跨过街道与河街防洪堤大广场相连通,并在沿安化街立面也利用构架结构建立沿街风雨走廊,在结点处设置景观亭和上下楼梯通道,形成一个有效的立体网络商业购物、观景的通道。

河街商业街按照1:1.2的比例设置赶集土家人、土家背篓、乌江蓑笠、羊肉粉等圆雕雕塑,用青铜雕刻,生动的展示一组思南人民生活、生产劳动的场景。

3.3乌江航运文化——乌江史韵

乌江史韵景点位于卢家码头防洪堤段北面,以乌江的航运文化为主题,采用蓝色马赛克为材质的铺地形成一条蓝色的乌江长河,步道两岸堆砌礁石,散落布置一组能充分体现生命与审美双向张力的歪尾船以及古纤道及纤夫的圆雕,让人仿佛置身于乌江长河之中,听见惊涛骇浪间的生命呐喊。在高于该景观台级3.4m的临江台级上布置高约3m的乌江航运文化墙同时兼做防洪挡墙,旨在这段景观墙的画面中尽展乌江历史长河的绝唱史韵。

结束语

滨水区是城市特色集中表现的荟萃点,人们可以从它的景观表达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此开发建设好城市的滨水景观,充分利用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对塑造城市的新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注:本景观规划的参与者还有:殷丽华、海洋、袁倩、韩依纹)

【参考文献】

[1]日本土木学会.滨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关于白鹭的诗范文6

参加吟诗会的人有很多,最先出场的是台灯台历二兄弟。他们两个你一句我一句:

台灯说:“莫厌指桑又骂槐,”

台历说:“自古不遇辜怀才。”

台灯又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台历又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瞬时,震耳欲聋的掌声响起来了,大家都对这首充满“拿来主义”的古体诗赞口不绝。这一下子让台家兄弟高兴了不少,蹦蹦跳跳地下场了。

紧接着,矿泉水瓶闪亮登场,由于她的折射,使桌子上的灯光更加绚丽多彩了。大家情绪高涨,手舞足蹈,欢呼道:“欢迎吟诗,出绝唱!”

矿泉水瓶不紧不慢,转了一个角度,折射出了更强的一束光,说:“献词一首,望大家多多指教!”说毕开始了。

“独立书桌角,目放十米半径;心藏九霄外,怀拢万倾碧波。看天问地,欲上九天珠穆朗玛揽月,敢下五洋马里亚纳捉鳖。思前想后,感叹不绝。鹰击长空不越鸟笼,鱼翔浅底难逃水库。万类霜天竞自由,君子好俅,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好象雨过天晴,得到好评连连,令大家进入了疯狂状态。矿泉水瓶满意地下场了。

第三首诗的创作者是眼镜盒与他的儿子眼镜布,他们的作品很有特点:一首古体诗,一首现代诗,都表现了极强的知识性。眼睛盒开始吟唱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四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十六雪,门泊二五六里船。”

大家听了还没有反应过来,眼镜布就开始了,洪亮的声音让人陶醉。

“一天,我早早起床,

发现了一枚蛋在门旁。

它,大如西瓜,色如泥浆,”

众人听了面露惊诧之状,眼镜布接着说。

“闭目猜想,它来自何方?

此刻,可能为恐龙蛋化石,

明年,又没准是鸵鸟之误失。

待到十年后,

难保不为猫之子,鼠之后,

蚂蚁所爱,草履虫之走狗?”

这两首诗略微难懂,可也有听明白的,那就是学识渊博的字典先生。他一语道破天机,点评道:“第一首解释了乘方的奥秘,第二首揭示了生物进化论的玄机。”众人恍然大悟,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张成绩单见以上四首诗都很受欢迎,心中也跃跃欲试,抢上舞台后,大声说道:“我作为学生成绩的见证人,也是有话说的!在此对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做一下总结!”

成绩单的诗是一首七绝:

千里排名脸色红,分似圆月叉如星。

少年屡识愁滋味,只缘名在最底层。

大家哈哈大笑,说:“形象极了!具体极了!生动极了!明确极了!”

成绩单前脚刚迈下舞台,考试卷就蹦上来了,他说:“我听了成绩单的诗后,深有感触,现在,做学生难,做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更难了,看我的诗作。”

考试卷用着低沉的语气,慢慢地说:

“清清眼中泪,试卷待重批。

减负布德泽,万题红叉辉。

常恐考节至,昏黄白卷衰。

百川东到海,永远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下可好了,两首关于校园生活的诗的问世,激发了所有人的诗兴,大家都对校园生活产生了兴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研究起来。场面出现了无数个“诗社”,个个成了诗人,七嘴八舌,唧唧喳喳。

在所有人商讨了十多分钟后,众人推出了两首“极品”,都是和校园生活有关的。一个带有迷宫的玩具尺子摇了摇头,哗啦啦的响声成了伴奏。她在伴奏声中说道:“现在,我代表大家朗诵书桌组合推出的第一首诗:沁园春 玩!”大家带着愉快的目光。

“沁园春 玩

下课风光,千里人疯,万里喧闹。望班级内外,笑声茫茫;操场上下,玩闹套套。班舞气球,手持卡片,欲与校长试比高。须假日,看淘装笑裹,分外妖娆。同学如此多挑,引无数玩具竞折腰。惜魔术宝盒,略输文采;宠物精灵,稍逊;一代玩骄,方圆卡片,只识翻个摔摔跤。惊展望,数风流玩具,还待制造。”迷宫尺子一首朗诵完毕,大家带着更加愉快的目光。

第二首由众人创造的“极品”是一个八字令,朗诵者是笔筒。

“字字字,万字印书上。书书书,书上全是题。题题题,题题难至极。考考考,把人烤糊了。”笔筒带着激昂的语气朗诵道。

大家非常高兴,特别快乐,实在兴奋,十分开心……

好诗一首接一首。

压轴的佳作出现了,创作者是一个本夹子,诗名为“问雪”。他的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直接描写的规律,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雪之无知喻雪之纯洁。

本夹子上场了!

“问雪于北风,俗乃何许物?不解反问吾,何许物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