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1
百年奥运梦想,百年期待向往,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标志着中国人民正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阔步走向世界。通过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将进一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传播奥林匹克理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伟大握手,最大程度实现奥林匹克的崇高目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一)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彰显中国悠久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世界文化体系。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得以广泛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世界给我17天,我给世界5000年”。我们从奥林匹克精神中寻找补充中华文明的养料,并将悠久的中华文明注入到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去,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独具匠心的北京奥运徽宝以及欢乐可爱的福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共建北京人文奥运。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寻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针对奥林匹克的异化现象,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涵义,“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健康,更加尊重人的生命。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正是为了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文明与文明以及人的灵魂与人的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这既符合奥林匹克文化发展趋势,又对奥林匹克精神实质有所发展。
(三)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现代中华体育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祖国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敢为人梯的协作精神,挑战极限的英雄主义精神。当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海内外华人欢欣鼓舞,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当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赛场上赢得荣誉时,伟大的中华体育精神给举国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激励着各行各业全身心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内涵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格言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它与“更快、更高、更强”和“参与比获胜更重要,两句格言共同构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系,并由此形成了五项原则,即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
一是参与原则。奥林匹克运动历来主张“重在参与”。只有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才能实现奥林匹克理想、原则和宗旨。挑战者未必个个都有成功的把握,但其显现的挑战精神难能可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名次和奖牌。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进程中受伤,当他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艾哈瓦里说:“我的祖国送我来这里,不是派我来听发令枪声的,他们是要我来冲过终点的。”他的名字和这句话从此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经典。
二是竞争原则。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精神的体现。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竭尽全力奋力拼搏,一次次冲击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一次次改写世界纪录,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息。“更快,更高,更强”充分体现了人类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拼搏精神。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一举成名,2006年7月12日又打破了沉睡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其实,为了短短不足14秒的比赛过程,刘翔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没有“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是做不到的。
三是公正原则。奥林匹克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它保证了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这就是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是友谊原则。顾拜旦在其名篇《体育颂》中热情高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奥运会是国际上唯一的当某个国家国旗升起的时候不会引起他国强烈敌视的文明场合。奥林匹克的五环旗更是象征着全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大团结。
五是奋斗原则。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要有坚忍不拔、契而不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这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的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对亿万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尤为深远。
三、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路径选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承载着13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中国人民将通过举办奥运会这个纽带拉近与世人的距离,全面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一)充分展示中国体育健儿的崭新精神风貌。中国体育健儿北京奥运会的参赛目标不只在金牌,必须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一是鼓励运动员增强自信,顽强拼搏、奋力争先、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充分发挥应有的竞技水平,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二是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胜不骄,败不馁,在赛场上以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旺盛斗志,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以及吃苦耐劳、战胜自我的奉献精神,展示国家形象。三是虚心向各国、各地区代表团学习,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文明大度,公平竞争,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四是旗帜鲜明反对兴奋剂,维护体育道德。
(二)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目的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举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以奥运为契机,大力推进大众体育、全民体育、终身体育,不断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努力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进程。要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深入开展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活动,真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掀起体育健身的热潮。
(三)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运的氛围。深入组织创建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城市活动,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认真组织争做文明观众教育活动,共同营造和谐、热烈的赛场氛围。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奥运志愿服务,争当奥运会志愿者。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2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价值;传播途径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d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Olympic spirits on campus such as patriotism, enterprising spirit, fair-play spirit, the spirit tha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participate than to win. It definitude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Olympic spirit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proposed important route of spreading the Olympic spirit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Olympic spirit; educational value; spreading route
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文化的集中体现,旨在将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 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是其灵魂与核心。奥林匹克精神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巩固和促进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学校是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和发源地,所以, 加强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传播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
在学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将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灌输给青年学生, 必将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并促进学生积极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向上及注重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 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使学生处于健康的文化环境之中。因此,在学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1 培养热爱祖国与维护和平的精神
竞技体育, 尤其是高水平的国际性竞技体育, 它往往泛化为一种“国家行为”,并具有浓厚的“国家象征”之意味[1]。奥运会无疑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体育竞赛,参赛运动员的行为已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个人行为,他们代表的是国家。当国旗一次次在运动场上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时,它唤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思想教育力量。现代奥运会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 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 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全世界的运动员在这里可以和平、团结、友爱、公平地竞争, 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 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随着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扩大, 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友爱的理想越来越深入人心, 并最终为实现世界的和平、平等发挥巨大的作用。
1.2 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与奋力拼搏
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2]向世人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 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人生的奋斗如运动场上的追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这句名言指出了人应当具有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进取精神的教育, 能使学生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 在对“ 更高、更快、更强”目标的追求中, 在对目标不畏艰险的探索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从而养成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将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克服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1.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公平竞争精神
重在参与、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均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获胜而是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3]。正是由于“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所起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其意义才能大大超出竞技体育的范围,正是因为有众多得不到奖牌或名次的许多运动员的参加,才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成长和壮大。“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这句名言多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大型屏幕上,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的培养, 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 并在其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经历失败的磨炼, 从而使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个性心理品质变的日益坚强, 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畏惧困难, 以勇敢的精神接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平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 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 成为社会法则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 特别是公正、平等的竞争,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 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善于竞争是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公平原则精神的教育, 能培养他们尽快适应法制社会的素质, 让他们在参与中知不足, 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社会竞争中减少失范和越轨行为, 把提高参与社会竞争力的思路引导到挖掘自身潜力的正道上, 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
2 高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途径
2.1 开设奥林匹克教育课程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传统形式。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寓于奥林匹克知识体系之中, 通过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开设, 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了解奥林匹克的知识体系。伴随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体系的掌握, 对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及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将清楚明了, 认同感自然也会日益增强。据调查发现, 我国以课程形式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学校为数不多[4]。所以, 在学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采用我们最擅长的课堂教育形式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2 举办奥林匹克专题讲座和奥林匹克知识竞赛
专题讲座其实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形式, 但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而且, 通过专题讲座可扩大受教育群体, 有利于在学校大范围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最重要的还是, 通过举办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能随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段时期学生关于奥林匹克精神某些方面认识上的偏颇问题。
知识竞赛是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 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 贮备丰富的知识。通过举办奥林匹克知识竞赛,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了解奥林匹克的发展历程、运动体系、思想体系及奥林匹克与社会的关系, 从而促进他们深层次的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2.3 营造奥林匹克校园文化氛围
宣传具有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 能提供大量信息,它对学生多渠道掌握奥林匹克知识, 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有着直接的影响。充分利用媒体和校园文化网络, 如电视直播、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标语、建筑、雕塑、电台、校刊校报等, 以学生社团为主体,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奥运知识竞赛、奥运精神演讲、奥运沙龙、奥运宣传、奥运讲座、奥林匹克文化节、模拟奥运会等活动,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平等参与, 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充分利用每一渠道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将使学生从多层次、宽领域的环境中接受奥林匹克知识。
2.4 树立典型, 感召学生
诚如《奥林匹克》所言:要在学校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2]。在每届奥运会上, 均有许多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奥林匹克精神, 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引起人们的共鸣, 对心灵产生极强的感召力。就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而言, 这些优秀的运动员往往还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行为效仿的榜样。以在比赛中充分表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优秀运动员为典型, 将感人的体育事迹引入课堂,融入学生心灵,体育明星正是健康、阳光、青春、向上、进取、团结、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标志, 以他们的行为感召学生, 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良好精神面貌, 必然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鼓舞、教育和激励作用。
2.5 举办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动态性、直接参与性、身心合一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竞技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 如参赛运动员、志愿服务人员、啦啦队员、裁判员等, 既使学生学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知识, 也使他们能参与到奥林匹克中来, 认知各种角色的重要和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从而欣赏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接受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 实践奥林匹克精神。
2.6 培养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体教结合”已是我国发展体育竞技的重要途径。各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许多运动员来自学校。这为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奥林匹克运动员的可能, 有机会亲眼目睹运动员为了祖国刻苦训练的场景。这些场景无疑能给同学们以“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身边的事例最能感动人。如果有更多运动员来自学校, 必将会有更多的同学能不时目睹运动员刻苦训练的过程, 在平常就能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培养和提倡参与精神,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和提倡和平精神,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倡和发扬公平竞争精神和奋斗精神,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有平.我国竞技体育的牺牲精神及其道德价值[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5): 19.
[2]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M].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2001.126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3
说起锐珂可能大众都比较陌生,然而提起它的前身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这个品牌就一直是奥运会官方指定影像赞助合作伙伴,它就是柯达。
柯达公司也是惟一一家赞助了历届奥运会,与奥林匹克运动建立了独特、深厚历史渊源的企业。从柯达专门致力于医疗影像系统,以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分子成像系统和无损检测产品等方向的锐珂医疗(Carestream Health,Inc.),此次负责为北京奥运会以及残奥会提供医疗设备支持和相关服务,也沿袭了柯达品牌精神,其中包括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公平竞争、多元文化、以人为本等奥林匹克精神。
延续百年品牌力量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锐珂全球40% 的市场份额仍在北美,然而由于中国市场的逐步扩大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也给锐珂大中华区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此次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人数达到了历届奥运会之最,上万人的运动员队伍对奥运村综合诊所的服务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据锐珂有关人士介绍,这种要求跟大众服务消费品不同,它需要企业有更尖端的技术生产实力。这也决定了锐珂的市场营销策略并不以大众宣传、品牌广告及活动为主,锐珂看重的是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力量,因为这能使锐珂在专业领域迅速得到提升和认可。
“我们希望柯达之前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技术经验能够给我们推动力,我们也会继续用锐珂在专业领域的能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锐珂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滕俐女士说:“每个企业的领域不同,产品的性质不同,这就意味着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也要有着不同的定位。所以我们并不急于在外部形式上做太花哨的宣传,锐珂希望首先做好企业的根本,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实力。”
来自中国奥委会的首席医疗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国平肯定了这种策略:“锐珂在综合诊所工作非常出色,国家体委医院曾经购买过该公司的DR7100,非常好用,性能稳定。希望锐珂继续支持体育事业,为医疗行业提供越来越好的设备。”
特殊的体验式营销
锐珂以技术力量作为自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完全不在意市场推广手段和形式。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产品供应商来说,锐珂此次也在营销推广中将重心放在了服务体验和切实感受中,以口碑传播来推广品牌。
“综合诊所环境非常漂亮,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综合诊所,这里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4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教育
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胜利闭幕,但奥林匹克精神永不停止,它留给了我们奥运的精神、对奥运的热情、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等,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与高校体育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北京奥运的理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此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进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活力。
1.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教育功能,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
2008年奥运会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影响也是巨大和深刻的,具体表现为: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进优良品质形成、提高文化素质、提供参与舞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向大学生灌输奥林匹克精神。其一,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它不局限于竞技运动,能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快、更高、更强”正式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并以章程的形式写进《奥林匹克》时,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青少年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其二,奥林匹克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对青年进行身体、心智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竞技运动中,青年不仅能锻炼出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机敏的头脑,而且健全了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其三,奥林匹克强调尊重社会伦理,不懈奋斗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应成为大学生的认识追求。其四,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综合协调发展。总之,奥运会带给大学生的决不仅仅是在升国旗、奏国歌那一瞬间的民族自豪感,而是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敢于拼搏、夺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鼓励人们在各方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更新,永远保持蓬勃朝气的奋斗精神。奥运会的举办时间是短暂的,但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北京奥运会是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的源动力。
2.北京奥运会应成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契机
2.1奥林匹克的内涵和实质将长期促进我国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动力。奥林匹克是一种源于体育的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它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体育教学应积极倡导奥林匹克的这些内涵,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旨口号,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它是将奥林匹克主义这种人生哲学推向全民的契机。贯彻落实北京奥运会的主旨口号和三大理念,将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提供最生动的课堂和最沁人心田的教材。
2.2北京奥运会为健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提供了保障。
奥运会在我国举行,给了我们近距离感受奥林匹克魅力的机会。人们可以更多地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欣赏完美、体验成功、经历颠峰,同时又需要面对失败、接受出局、承担痛苦,一切都那么直接和彻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真实,这种体验将震撼每一位大学生的灵魂。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在新时代长大的,他们充满激情和抱负,但他们也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有的眼高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干平凡的工作;有的郁郁寡欢,自暴自弃,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漠不关心;有的过于谨慎多虑,稍有挫折就退缩;有的容易悲观、消沉、忧愁和苦闷;有的对生活失去兴趣和追求。这些都会消磨大学生的志气、阻碍他们成才。学校体育教学若能积极倡导以公平和平等为前提、追求真善美的奥林匹克精神,就可以鼓励当代大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并积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同学开展公平良性竞争,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自主、互动的活动能力,完善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最终达到健全大学生心理的目的。
2.3奥运火炬的传递凝聚了人心,极大地激励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激情。
在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过程中,“”分子频频冲击火炬接力队伍,部分西方媒体和西方政客对这种恶行包庇与纵容。全球华人爱国热情空前爆发,他们用五星红旗保卫圣火,反暴力反诬蔑的大游行同时展开。在英国伦敦,数千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在寒风冷雨中身穿白衣,胸带白花,手持玫瑰,以静默的方式表达对媒体不公正、片面报导中国的强烈不满;在法国巴黎,残疾人运动员金晶面对凶残的分子,用自己残弱的身躯,誓死捍卫神圣的火炬和祖国的尊严;在美国旧金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左手高举五星红旗,右手高举写有“祖国好”纸板,向奥运圣火致敬,向祖国致敬。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奥运火炬所到之处都是山呼海啸的国歌声,红旗漫卷的海洋,全球华人用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用信念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一幕幕让国人感动、震撼。体育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不仅能使大学生的体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能使大学生养成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格,这为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契机。
3.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措施
3.1在大学生中贯彻“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基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说:“我清楚地知道,要想以后为国家做出贡献,一定要有好的身体。”由此可知学校教育要以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增进他们的健康为本旨,要引导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坚忍与耐劳的习惯,养成进取、冒险、奋斗的精神和服务社会人群的精神,要使大学生明了个人对于国家、社会的健康责任,使大学生的体质和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3.2应继续以奥运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
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以“迎奥运”为主题各种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我与奥运――大学生演讲大赛暨社会巡讲”、“文明礼仪大赛暨奥运宣传社会实践”、“青春榜样评选大赛”等,这些活动广泛发动了大学生,实现了由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由大学生感染社会的活动目的,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展现青春风采和青春力量的舞台,提供了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广阔平台。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这不应是高校宣传奥运匹克的终点,而应是另一个起点。高校应通过广泛开展与奥运相关的活动,使大学生逐步培养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格,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3.3通过宏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奥运会后带来的体育产业体制变革将激发我国体育发展的活力,增强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实力及体育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功能会有更理性化的认识,对金牌含金量大的运动项目将越来越重视。2008年后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将走上一个新的时期,依靠学校办体育的思想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校竞技体育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逐步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因此高校体育应不断强化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承担起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欧阳柳青等.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大学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66-69.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5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她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教育是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永恒不变的思想内涵,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顾拜旦从他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以教育为主线。他认为,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他看来,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体育来进行教育。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任职宣言中所表述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独有的力量在于她在一代代年轻人中间传播一个梦想,奥林匹克冠军对他们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参加奥运会的梦想把青年们引导到体育世界,而体育作为一个教育工具将使他们获益良多,体育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灵的发育,体育教他们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体育带给他们社会经验和知识,体育还让他们证明自己,并获得快乐、骄傲和健康,国际奥委会的职责就是:让这个梦想永存。”[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教育计划的主题是“和谐、交流和发展”,重点是奥林匹克教育。北京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现,将是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普及的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实践。通过这一国际性的盛会,对加强中国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和谐社会、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国际视野和健康意识五个角度,阐述此项盛会的成功召开将会对中国青少年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有利于中国青少年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追求和谐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上,有其独特的意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它在加深中国青少年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方面有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人,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通过体育文化形态亲和人际关系,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崇尚公正性、正义性,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二者在价值追求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奥林匹克运动倡导通过体育运动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从她的活动内容到组织形式,从运行机制到具体管理等方面力图做到广泛适应。和谐社会需要健全的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奥林匹克运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支持;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也应该成为塑造和谐、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人文舞台。它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重视肢体训练的倾向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将使奥林匹克主义对身心关系的观点日渐深入人心,将使更多的人追求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思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次重要机遇,是我国推动和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次质的飞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青少年的教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中国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树立
奥林匹克教育是一项弘扬城市文明、树立中国形象的世界性的教育计划,它依靠奥运体育和奥林匹克教育相结合来改造青少年,实现中国的奥运理想。奥林匹克教育包括思想、理论、纲领、政策、组织等一系列、一整套综合体系,主要包括奥运思想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内容,对中国人民而言,是新鲜而又陌生的,对人的教育也是非常全面和深刻的[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教育活动,使奥林匹克理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要想举办一届具有绿色、人文和科技特点的奥运,我们应该把“新北京、新奥运”理念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中国青少年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北京奥运会前的实际行动则是确保“新北京、新奥运”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全国各级学校全力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精神,突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体育环保、体育人文和体育科技意识,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人文培训和科技攻关的奥运事业中去,让绿色走进生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高科技带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新的感受。[3]通过奥运理念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中国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有利于中国青少年对民族和时代精神的传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对国民积极价值观的导向、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改善社会风气,以及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具有引导的作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广大青少年学生尤为关注。申奥成功更是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奥运旗帜下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特点,赋予优良爱国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意着重抓住青少年对国家的“责任意识”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从而深化青少年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广大青少年在奥运的旗帜下,将以高度的爱国热情积极参与其中,思想得到熏陶,道德得以升华,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青少年的伦理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并在与世界各地人们的友好交往中,促使青少年形成更加宽广的胸怀,以一流的品质和业绩服务奥运,从而使青少年在思想上达到新境界,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新实效。
四、有利于中国青少年对国际社会的认识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以体育运动为主,长期的、持续的国际社会运动。她为民族间、国家间实现相互了解、理解与合作,提供了适宜的机会和氛围。奥运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大聚会,目前国际奥委会大家庭有成员国200多个,参加300多个项目的角逐。它不仅是国际间规模宏大的运动竞
赛,也是包容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于一体的国际交往。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工作人员、参观者、旅游者汇聚一堂。雅典奥运会约有45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初步预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6到10万名志愿者参与各项服务工作。悉尼奥运会期间,旅游与奥运紧密结合,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做得更好。比赛期间共接待国外旅游者达50万人次。还有世界各地的热心观众,都围绕着奥运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了解中国,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良好的国际外部环境,良好的国际外部环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奥林匹克运动是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中外来宾传递着友谊,传递着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通过体育交流的形式,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识世界,达到加强彼此交往、增进友谊、维护和平的目的,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青少年要充分利用这一盛会提高自己对世界的了解,用国际视野来观察这个多彩的世界。
五、有利于中国青少年健康意识的形成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人,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她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身心理的和谐发展,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从而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已呈现喜人的景象。在中国,已有适合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普通市民的各类奥林匹克知识读本。有针对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不同层次的奥林匹克课程,培养专门从事奥林匹克研究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中国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北京,以社区为切入点的对广大市民进行的奥林匹克教育也正在开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教育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奥林匹克理想的传播,将使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更加理解和热爱奥林匹克主义,将使奥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普及,并将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
注释:
[1]周立华.论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及其多元化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5(1).
[2]杨明,万晓红等.试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国际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周立华.由2004年雅典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引发的思考――兼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J]. 湖北体育科技,2005(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知识链接
2008北京奥运会教育计划
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终于在新世纪之初得以实现。如今,北京正在为2008年奥运会精心准备。为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北京奥组委将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传播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北京奥组委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原因就是强调教育的价值,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因此,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把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面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主义,推进奥林匹克理想。教育与传播计划将由以下部分组成。
广泛传播奥林匹克理想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在全国各电视台设立奥林匹克专栏,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电视系列专题片,出版奥林匹克读物,建立官方奥林匹克网站和虚拟奥林匹克博物馆,使奥林匹克主义在13亿中国人民心中生根开花。
在全国各级学校中普及奥林匹克教育 该计划将把中国4亿青少年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从2005――2008年间,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普遍开设奥林匹克讲座,推荐由国际奥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编写的《奥林匹克教育课本》为教学内容。同时,该计划还把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学校体育必修课和学校的运动会结合起来,使亿万青少年在参与奥林匹克实践中得到教益和快乐,使超越宗教、文化和国家差异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通过青少年的具体实践融入他们的心灵,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并成为未来美好世界的创造者。
举办以“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为主题的高层国际论坛,今后6年每年举办一次。邀请国际奥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著名奥林匹克专家学者、奥林匹克优秀选手来北京演讲。论坛内容将涉及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多元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未来等专题,在市民与学生中树立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崇高形象。
实施运动员教育计划 在中国运动员中开展奥林匹克宗旨和基本原则的教育与讨论,使奥林匹克主义所倡导的“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和“在努力中寻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成为全体运动员的共识和行为准则。教育计划还将用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其他国家的尊重来净化运动员的心灵,使他们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楷模。
举办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夏令营 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为期10天的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夏令营,加强各国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使奥林匹克主义在更大范围内普及。
举办国际体育记者讲习班 为使媒体更全面准确地传播奥林匹克主义,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国际体育记者讲习班。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6
1 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互通
1.1 重视道德养成与完善
奥林匹克精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这曾是一种非常神圣的祭神运动,要求在道德上没有污点的人才能参与,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体能上的,道德的要求同样重要[1]。顾拜旦正是从这一点看到了体育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1894年召开第一次体育大会时,顾拜旦就是抱着通过体育锻炼人的身体,最终塑造并教育人的目的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重视道德的养成,强调不自欺, 《孟子》中要求做到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修己慎独,自觉提升道德水平,孟子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儒家的 “我欲仁,斯仁至矣”,佛家的 “人人皆可成佛”等均为此意。明代大儒王阳明更是提出 “良知”概念,指出 “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传习录下》),这里的 “良知”是人道德追求的一种价值准则[2]。道德修养是人格确立和提升的前提,也是人文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1991年重新修订的 《奥林匹克》在运动员和裁判员誓言中提到 “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比赛和执行裁判工作。其实古希腊奥运会早就依靠的魅力,培养运动员良好的道德习惯,玩弄诡计、欺骗裁判员或对手、弄虚作假不仅要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是对神的不敬,迟早会受到神的惩罚[3]。在的基础上,人们通过长期的奥林匹克实践,在行为规范、道德观念、良心、义务感、自豪感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这就是奥林匹克道德。千百年来,人类无法回避自身道德与欲望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 “见利思义”(《论语• 宪问》)的原则[1]。义是行为评判的准则,利的取得要受义的制约。中国古代有一种道德至上的思想,如董仲舒提出的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儒家更是建构了一个堪称世界上最完美的道德体系,将最高道德称为 “仁”,还有忠、孝、悌、信、义、温、良、恭、俭、让等具体道德标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特别看重道德在协调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将道德上的进步与完善视为人精神世界的最高追求[4]。以上可见,重视道德的养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共通之处。
1.2 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去面对,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向人们提供了答案:勇敢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不怕竞争、不怕挑战,敢于超越自我,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萨马兰奇在给 《奥林匹克运动》做的序中说到: “体育运动应当有助于教育它的实践者培养运动员的品质,教育他们克服困难。”孔子同样认为人应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并 “发愤忘食”(《论语•述而》)。孟子对自暴自弃的行为批评道: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上》)。儒家倡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4]。曾子也说: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荀子说: “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可见,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中西体育文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3 崇尚和谐包容的胸怀
首先, “和”是儒学 “厚德载物”的开放宽容的胸怀,儒家认为真正的和谐不是无差别完全相同的同一,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各种因素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的含有多样性的和谐,即矛盾中求和谐,差别中求统一[4],即 “和而不同”。其次,“和”还指团结、人和,即孟子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包容和谐的精神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全世界人民相互交流的开放的盛会,它不依附于政治、经济、宗教,是全世界人民与运动员之间相互了解、交流的桥梁。全世界以奥林匹克为平台为多样性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奥林匹克以开放的胸怀兼容各国文化,可谓海纳百川。
“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精神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导,使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雍容、和平、宽柔的特质,这与 《奥林匹克》所提倡的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这一宗旨与以友谊、团结精神为特色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完全契合的[1]。奧林匹克运动体现的是健与美的和谐、灵与肉的和谐、世界多元化与文明的和谐。奥林匹克哲学就是要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们的体魄、心智、精神全面发展。孔子也很重视身心和谐发展,他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强调内外兼修,身心和谐发展,不可偏废,显示了他对人的发展的一种辩证的认识。
1.4 倡导公平竞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追求奥林匹克的正义与公平,费厄泼赖精神 (fair play)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和宗旨,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竞争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别,只有公平竞争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建立和谐氛围。中国体育文化也讲竞争,《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孔子说: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即在射箭比赛中讲求公平竞争,这种竞争遵守公正、公开的原则。
1.5 生命在于运动
奥林匹克主义提倡生命在于运动,儒家唯物主义同样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张载说: “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正蒙•太和》)强调大自然在运动中化生万物,万物在运动中复归自然。他还提出: “太和所谓道,中含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说明了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吕氏春秋》亦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还强调 “人休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神医华佗也说过:“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共赢
2.1 儒家义利观遏止奥林匹克的异化
虽然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作了最大的努力,试图以一种广泛的、人文的文化精神来规范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发展的方向[1],但在现代奥林匹克实践中,过度的政治化、商业化以及兴奋剂、黑幕等异化现象污染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认为,当道义的原则与功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应优先考虑道义原则;强调在对 “利”的追求中不能违背 “义”的道德准则[5]。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种自己要发展和成功,也要帮助别人发展成功的推己及人、关爱他人的心态,注入奥林匹克文化中,对所有奥林匹克运动参与者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抑制自己的行为,维护礼制,这种自我约束、自我校正地提升自身的观念,外输于奥林匹克文化中,可以更新奥林匹克主义,净化奥林匹克运动,使每个奥林匹克的参与者自觉抵制黑暗腐败现象,让奥林匹克运动朝健康阳光、公平公正的大道前进。
2.2 西方人本主义与中国传统群体主义的互学共赢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反映了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本主义文化精神,它强调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倡导对人的尊重,探求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最大潜能,但由于过分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反而造成了许多背离人本精神的文化社会后果[1]。儒家又太忽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其规范的 “礼”全是群体道德规范和群体共同利益的体现。儒家基于群体利益,将群体价值作为个体价值的参照系。当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张要以群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勇于牺牲个体利益[4],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认为将修己与安人、安百姓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即 “内圣”、 “外王”,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个人的价值、利益、发展,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不足之处,应向奥林匹克文化学习,发挥个人的潜能、创造性、积极性。群体是由每个个体组成,若每个个体均无幸福满足的成就感,群体何来发展与成功?不重视个体价值的群体也是不人道的。奥林匹克文化也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大局出发,重视群体利益,强调人对他人的孝、悌、忠、信、教,提高责任感,抵制弄虚作假、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拜金主义,建立一个平等、民主、消灭种种丑恶现象的奥林匹克制度;形成运动员奋力拼搏、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裁判员大公无私、严格执法的和谐奥林匹克风貌,达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共赢。
2.3 传统养生观与西方健身文化的互通互补
奥林匹克文化提倡多运动健身,提倡征服和自我超越,通过体育竞赛拼搏进取,奋进向上。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还保留着: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中国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往往以静为主,《老子•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 曰 复 命。复 命 曰 常,知 常 曰 明,不 知 常,妄 作,凶。”虽然也有提出动静结合的理念,但主要仍是以静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均属竞争对抗性不强、不激烈的运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可向奥林匹克运动学习,多加以对抗性强、有活力的运动,动静结合,增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力与进取性。然而也须看到,过度耗损会损伤肢体的健康,许多退役的运动员都伤病累累,这方面,奥林匹克运动可适当吸收中国传统养生、保健中静中含动的运动形式,助于身体健康,防止身体过度透支与耗损,违背了锻炼身体的初衷。通过动静结合,实现和谐发展。
在健身运动中,奥林匹克运动往往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肌肉的强化,忽视精神与身体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虽强调形神共养,但偏于养神。庄子的弟子文子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胃,闭嗜欲,养生之末也。”强调最重要是养神,其次养护身体。可见,两种文化需要互学才能完善自身,奥林匹克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肢体锻炼的倾向起修正作用[6],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奥林匹克运动身心共养,更能达到身体、意志、思想的统一与全面发展,获得双方共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