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亮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亮桥范文1
黄土、黄陵、黄河;秦俑、秦陵、秦岭……这些名词,当它出现在书本中、地图上,你永远无法体会它的内涵。这一次,当我真正走进陕西,走进陕北,内心不是激动,而是震憾。除夕,一人一车,沿渝遂高速,向着陕北独行。
秦岭,第一次听到这个响亮的地名是在中学的地理课上,知道它是横亘中国中部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那时就很纳闷:一座山怎么就成了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了?
车过汉中才从路标牌上看到,穿越秦岭巴山,连接关中平原、汉中平原的西汉高速竟有隧道136个,桥梁540座,而这其中绝大部分在秦岭。一直以为重庆的隧道已经很多,不想进入秦岭,桥连着桥,洞接着洞,好几个隧道都长达6公里多。从汉中到西安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洞中前行。每当出洞口,看到那山体的树木与四川境内的植被完全不同,四川境内都是阔叶林,而秦岭以北多为针叶林,这才体会到这延绵千里的秦岭,真的是能阻隔北方的寒流和南方的水气,它就像一堵“挡风墙”,既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又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秦岭南北,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也形成了南北农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习俗的明显不同。
穿行在长长的隧道中,恍如进入时光隧道,而隧道尽头,就是长安古都。
西安,历史浓缩在每块砖瓦中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各朝帝王在此建都最多的城市,这并不是偶然,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着重要关系。古城西安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渭河平原上,南有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秦岭山脉,北接黄土高原,东南出武关道通往楚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气候上说,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形成了这里肥沃的土地,物产丰富,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成功立业之地。
到达西安已是下午5点,在找住处的过程中路过大唐芙蓉园,顺便逛了逛这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园林大则大已,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无所不备,可惜所有建筑均是新建,完全找不到那种古老的感觉。虽然各处小园,不时有古装表演,但闹哄哄的场面并不适合我此刻的怀古情结,只能一个人站在结冰的小湖边,看那落日余晖染红冰面,想一想杨贵妃当初是否和唐明皇也曾这样坐在湖边看那日落。
初二一大早,天还没亮,7点钟我就溜出了门,想趁早去拍古城墙。穿过一条街,最先看到的是钟楼。这个建于明代的钟楼,是古时报时的设施。每到整点,钟楼的大钟就会敲响,在它不远处则是鼓楼。早晨敲钟,傍晚击鼓,所谓“暮鼓晨钟”盖由此来。钟楼的三层屋檐上,鎏金的宝顶,在城市灯光的照耀下庄严雄伟。如今的钟楼已经不再敲钟,鼓楼也不再击鼓,它们在晨曦中静静等待着城市的苏醒。
由钟楼向南500米,就是古城门。西安古城门有四座,分别是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和北安远门,而我现在看到的南永宁门是其中最古老的一个。厚重的城墙边,两棵光秃秃的老树,一左一右守护着城门,枯枝衬着老墙,和崭新的城市相比,它们是沧桑的老人,历史浓缩在那每一块砖中,每一片瓦中,每一道老树的皱纹中。
延安,浓浓的年味
去延安的路,也是全高速,也是一路阳光灿烂,不过沿途的景观已和西安大为不同,成片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荒凉而沧桑。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2000米,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关于它的形成,说法众多,现在普遍被世人所接受的说法是“北风送土”说,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西北内蒙一带的沙尘和粘土吹到这里,遇秦岭阻挡沉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沉积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由于这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边缘,季风很不稳定性,夏季降雨占了全年降雨量的三成,疏松的黄土经雨水冲刷,加上长期的过度开垦,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春节,延安不是旅游热线,一路车很少,路上偶尔碰到的“陕”字头车辆,多数都会在车的尾部挡风玻璃贴上一幅春联,有的贴在前面,有的则首尾都贴。而在重庆,从没见过汽车也贴春联。
出西安不久,一进铜川,迎面而来的就满是黄土。那大大小小的山丘上,稀稀拉拉有几棵枯树,路边的衰草在风中颤抖。而陕北最具特色的窑洞,也正是由此开始出现并渐渐增多。
车过镰刀湾,黄土地越加厚重。脚下沟壑纵横,顶上一马平川,黄土高原的顶部几成直线,一直延伸到天限。一提黄土高坡,首先想到的总是李娜《黄土高坡》所唱到的“大风从坡上刮过”。其次,也许会想到张艺谋电影中常见的陕北震天腰鼓。荒凉、粗犷、豪迈、悲情,已经成了这片黄土地的经典形象。是的,这些固然是黄土高坡的外在表现,但它现实中流淌的却是平实的生活,也有浪漫和温情。
晚间安顿下来,开了车沿冰封的延河水,驶过灯火辉煌的市区,驶过一段尘土飞扬的烂路,待尘烟散去,突然在远处黑暗中,出现点点灯火。停车驻足,那是几排窑洞微弱的灯光。站在路边,不知为什么,看着这点点灯火,任朔风拂面,竟忘却了寒冷。这点点灯火虽然遥远,却在漆黑的野外给人温馨。一个个窑洞就是一户户普通的家庭,我在想,里面必定有着温暖的炕,窗户贴着质朴的剪纸窗花,桌上堆着油炸馍馍……
窑洞这种最原始的穴居方式,为何会在这里代代相传,几千年来虽然窑洞的形式已经发展到多种,不都只是简单地在壁上挖洞,也有了不用靠壁的独立窑洞,内部设施也大为改善,也会用上各种电器,但它的质没有变。我想,除了它冬暖夏凉的实用性外,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这家的传统概念已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深植黄土,任他东南西北风,也不会房倾屋斜,把门关上,男女老少围坐一室,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方洞室,永远是最安全的,欢乐大家共享,伤悲齐来分担。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这一夜,我睡得很好,第二天一早醒来,窗外已是金灿灿的阳光。参观完居住过的枣园,按例杨家岭是必去的。刚到杨家岭,就见一队秧歌队,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戏服,在一处空地上敲锣打鼓开始了出发前的最后排练。
一辆三轮车上坐着鼓手、锣手,还有吹锁呐的,有头襄白帕的汉子,也有头戴棉帽的老者。车尾是20来个秧歌手,多数是中老年妇女。舞花伞的妇女,白羊肚、白衣服、白裤子,腰扎红绸;男子则白羊肚、白衣服、红裤子、黄背心,同样腰扎红绸;舞红扇的妇女则按红衣、绿衣分列站队。随着教练一声哨响,锣鼓声中,他们踏着整齐的舞步,红扇翩翩,花伞飞转……
统万古城,追逐夕阳
位于靖边陕蒙边界的统万古城,一个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地方,它的旁边是毛乌素大沙漠。初三赶到靖边县,已是下午4点过,统万城在我的GPS导航上无法查到,在县城中问了好几次,总算拐向了通往它的乡村公路。在最后一次问路时,捎上了一对提着大包小包年货的年轻人。
男子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毕业于西安科大,在中石化工作,平时少有回家,过年了,专门带上妻子返乡看望父母。他们家在40多公里外的红墩旗村毛家洼,到那里一天只有一班车,现在已经错过了班车。而我要去的统万古城离他的家只有20公里。
汽车出城不久,就看到路边的沙漠,几棵沙柳在艰难地抵抗着沙漠的侵袭。开出了约半小时,突然眼前一亮,道路两旁一望无垠的芦苇在风中摇弋。平直的公路在茂密的芦苇中延伸,两旁是整齐的小白杨。太阳正在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这片芦苇丛中,逆光下,冬季枯黄的芦苇镶上一道金边,更显凄美。小伙说,这个地方叫银则滩,夏天更漂亮。
太阳就快落了,我得赶去统万古城,时间不允许我多做停留,小伙答应带我去统万城后再送他们回家。
下午5点半,越野终于驶到一座小山丘前。“看,那就是统万城!”小伙的妻子说。前方,一座灰白的城堡,残缺的身影在远处坡上孤零零立着,桔红的太阳眼看就要下山了。我加速冲进沙丘,冲上坡去。汽车停在城堡前
块空地上,下得车来,眼前一片开朗。爬上最近的城堡,俯视大地,脚下的几棵枯树是那么渺小。极目四周,没有人迹,唯有荒漠。残缺的城堡上,晚霞映着零星的衰草,整个世界一片沉寂,只有阵阵风声。
统万城不是一个景区,没有任何附属房屋,它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谁能想象,近1600年前,这里就是大夏国的国都,一个有着20万人口的城市。沿城墙顶前行数十米,连着这片遗址中最高的一座城堡,约30多米高。说是城堡,实则已坍塌大半,只剩下绝壁般的残墙,高高矗立在荒漠中,遥望着北面的毛乌素大沙漠,在它的南边,是无声无息的无定河。这用泥土层层浇注的城堡,历经千年,已和大地溶为一体,坚如磐石。墙上先人开凿的孔洞,历历在目。
中学时,历史课上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而对这其中的“五胡十六国”只一笔轻轻带过。当我站在这曾经的“十六国”之首的大夏国废墟上,才知道这被一笔带过的历史,是那样的悲壮,那么的深沉。
公元413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来到这里,被这无定河边“临广泽而带清流”的草原美景所吸引,遂在此建筑都城。此时的他,横扫西北,攻城掠池,刚自立夏王不久,并成为“十六国”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国。他站在这里豪情地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国都遂取名统万城。
有了此城,匈奴结束了游牧的生活,赫连勃勃顺势大举南下,攻克长安。但这无定河边的美丽城市,已让赫连勃勃不能割舍,他留下太子驻守长安,自己又回到了这块福地。公元425年的一天,病重中的他再没能看到统万城的日出。在他死后,统万城很快即被北魏所破,大夏随之灭亡。
统万城后历经北魏、西魏、东魏、隋唐,都是西北重镇,直至北宋时,党项人常以此为据点侵扰,宋太宗在派兵攻陷城池后,干脆将城毁掉,匈奴人此时早已习惯了定居的生活,不能再回到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日子,遂或向南或向北迁移,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最终一个强悍的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匈奴”也成为只在史书诗词中才出现的一个名词。只拍了十几张照片,夕阳就最后消失在远处的大漠中。我失落地走下城堡,轻抚那城墙坚硬冰冷的泥土,顺着墙根,看见三个窑洞,兴许这是当初百姓的居所。室内不大,约十来平方米,有一个炕,炕面已经毁坏,留下烧火的通道,这是一间卧室。在左墙有一小门,连通另一窑洞。窑洞的主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离开了这里,这里是他们曾经温暖的家。
出了窑洞,脚踩软软的沙子,一种温存,一种忧伤涌上心头。不知这古城会不会如楼兰般湮没在浩翰的黄沙中,再也找不到她的踪影。
陕北,月亮和金星的约会
离开统万城,天已全黑,汽车在黑暗中前行,不经意一抬头,一弯新月高高挂在黛色的夜空中,在它淡淡的清晖中,在这寂静的荒野,我就像是在太空中行走,悄无声息。
一颗明亮的星星一闪一烁,特别耀眼。这是金星,前几天的夜晚我还见它离月亮较远,而今夜已向月亮靠近了许多。在天文上,金星的运行轨迹每27天就会与月亮相逢,专业术语叫“金星伴月”,大年初五,就将是它们离得最近的日子。在重庆,虽然头顶一样的月亮,可那城市的灯火早将月光掩盖,莫说新月,就是满月也难以看得如此清澈透明。而在这陕北,今夜的月亮是那么清晰,清晰得连那尖尖的月牙都仿佛会刺得手臂发痛。
月亮桥范文2
2、绝不攀比:要节约粮食,就不要有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吃山珍海味,自己心里也痒痒,点得很多,却吃不下,因为攀比,浪费不少,得不偿失。
3、不挑剔食物:要节约粮食,就要学会不挑食,什么食物都吃,不一直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营养均衡,而且还可实现节约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4、以身作则:节约粮食,绝不是一句空话,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以身作则,随时随地要求自己要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一米一粒都得珍惜。
5、劝诫亲人:要实现节约粮食的目标,不光要自己做好节约的实际行动,你还必须时刻劝诫周围的亲人也要节约,定量准备,不铺张浪费,不随意倾倒食物。一个人的行动变成一群人的行动,才能达到最美好的目标。
月亮桥范文3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心灵之约;桥梁;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52-02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设立是根据社会与时展的需要,旨在培养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其中课程安排了愉快、积极的生活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两部分的内容,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将来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家长冲动、愤怒的情绪可能主导了自己的行动,一味地向孩子发脾气,谩骂责怪孩子,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将问题复杂化,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以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到自己,忽视他人的感受,可以说是当代孩子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家庭子女少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很多孩子自私、自我的个性。捷尔斯基说:“孩子一不听话就处罚,那时只有疼痛和恐惧才是他的良心,这样他也就不会在生活中辨别善与恶。鞭打、过分的严厉以及盲目的管教,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只能教孩子们伪善、说假话。”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师除了让学生贴近生活、开放课堂、亲近自然等系列教学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家校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我校结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每学期开展“心灵之约”活动,聘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心灵对对碰。
(一)俯身与孩子说话,做孩子的朋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天天变得有主见、有个性、有思维,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当孩子的所作所为与家长要求不符时,有些家长难免会采取“镇压”的手段。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不像家长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如果着急处理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亲情沟通。我们创造家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就是要他们平等对话,让家长俯下身和孩子说话,做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如开展亲子对话、实话实说等活动。一些同学觉得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有时说话还不算数,甚至个别还存在打骂的现象;一些学生说父母总爱唠叨,不守信,甚至还会因为误解自己而感到特别委屈;还有的学生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不理解,例如想帮他们做点家务事,他们就是不让,总是让你吃你不喜欢吃的东西,你想要的东西又不让等等。亲子对话、实话实说活动就是要家长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各自的想法。教育学者董俊宇说:家长在孩子的生命里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做知己。他每天坚持用30分钟和孩子交流,不问学习,只问孩子今天过得快乐吗?与孩子交流沟通,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可以及时指导、疏导,给予孩子力量和智慧,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俯下身和孩子说说话,平等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要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的心灵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舒展。
(二)心结在倾听中化解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高高在上地指导孩子这样做那样做,由于家长的生活经历比孩子丰富,多数指导是正确的,但有些指导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是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而孩子又没有解释说话的权利,于是他们就常常以各种形式抗争。如何才能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呢?我们利用了“心灵之约”这一平台,让家长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倾诉,各自诉说自己的想法。
1.在倾听中与孩子建立共鸣。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就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倾听是最高的恭维和尊重,倾听具有净化作用,能沉淀和过滤孩子的烦恼。如果孩子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会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困难,孩子在家长这第一个启蒙老师面前没有了表达的机会,就会丧失与别人的沟通交往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只有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理解孩子的烦恼,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同时家长也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产生共鸣。
2.在倾听中欣赏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口号,误导了成千上万的家庭教育,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横挑竖捡地找自己孩子的毛病,其实不妨每天倾听孩子的诉说,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绩,指出不足,让孩子知道自己所努力的目标。美国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在每天的倾听中,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在倾听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欣赏便由然而生。
(三)心灵之约相伴孩子成长之路
月亮桥范文4
关键词:桥位选择;桥梁结构形式;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飞越大道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兴仁县县城以及兴仁县巴铃镇,是《贵州省兴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路网中重要的一条道路,建成后与惠兴高速功能互补,对于发挥路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是完善区域干线路网的需要。起点位于县城东南片区,沿线经龙潭寨、关地、胡广塘子、木桥乡及大普村后,经干田村、巴铃镇郊,终点至规划巴铃煤化工基地,路线全长约23.32km,道路红线宽50m,双向六车道, 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主线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全线共新建桥梁9座(总长约2720m),隧道3座(仙人山隧道左线610m、右线670m,干田隧道左线472m、右线475m,棒山隧道272m),过路通道涵4道,排水涵洞总共15道。
2、程地质概况
县境位于贵州省西部高原山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上游鸭池河的南源三岔河与北源六冲河交汇之三角地带。区内岭谷起伏,岩溶发育,沟谷与河床坡度较大,悬崖峭壁,属于丰富而具特色的典型岩溶(喀斯特)地貌。场地地处宽缓岩溶槽谷的中部,地形平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存在;场地内土层为粘性土类,不具地震液化特性;场地沿线无煤层可开采,未挖山取石,无地下水人工采空区存在;场地沿线基岩为可溶盐类岩石,具备岩溶洞隙发育的条件,但地面调查、访问当地农民和室内查看有关资料未发现有落水洞、竖井、天窗、溶蚀漏斗等存在,电法物探测试和岩质钻探未发现大规模溶洞、空洞等不良洞隙存在,地基岩石的整体性良好。
兴仁县气候属低纬度高原性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也很丰富。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抗震设防烈度Ⅵ度。
3、桥涵设计的基本原则
桥梁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中桥梁的建设对当地政治、经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桥梁应根据所在道路的作用、性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除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外,还应按照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桥梁布孔、桥型方案选择及桥长确定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河床特征、施工难易程度、运营及养护等多方面的要求,不宜一味追求大跨径,尽量做到标准化、系统化、便利施工,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同时注意上下部协调、造型美观,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桥梁设计要点
根据桥位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结合线位的总体布置,在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前提下,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本项目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及考虑的因素有:(1)内环跨线桥为跨越规划内环路而设,墩台不是很高(
4.1 桥型总体布置
(1)田湾大桥
本桥为跨越沟谷而设,分左、右两幅桥,根据地形情况,做成斜桥,左幅桥起点桩号K4+730.243,终点桩号K4+912.5,桥跨布置为5x35m斜交65°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182m。右幅桥桥梁起点桩号K4+696.278,终点桩号K4+877.5,桥跨布置为5×35m斜交65°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182m。两幅桥间隔5m,每幅桥面全宽17.75m,断面组成为:0.5m(防撞护栏)+12.0m(机动车道)+5.25m(人行道)=17.75m。
图1 田湾大桥立面布置图(单位:cm)
(2)牛儿田大桥
本桥为跨越沟谷而设,分左、右两幅桥,左幅桥起点桩号K5+208.500,终点桩号K5+425.500,桥跨布置为2-3×35m斜交65°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217m。右幅桥起点桩号K5+173.500,终点桩号K5+355.500,桥跨布置为5×35m斜交65°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182m。两幅桥间隔5m,每幅桥面全宽17.75m,断面组成为:0.5m(防撞护栏)+12.0m(机动车道)+5.25m(人行道)=17.75m。
图2 牛儿田大桥立面布置图(单位:cm)
(3)建设村大桥
本桥为跨越沟谷而设,分左、右两幅桥,左幅桥桥梁起点桩号K12+252.300,终点桩号K12+539.300,桥跨布置为2-4×35m正交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287m。右幅桥桥梁起点桩号K12+252.300,终点桩号K12+574.300,桥跨布置为4×35m+5x35m正交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322m。两幅桥间隔5m,每幅桥面全宽17.75m,断面组成为:0.5m(防撞护栏)+12.0m(机动车道)+5.25m(人行道)=17.75m。
图3 建设村大桥立面布置图(单位:cm)
4.2 上部结构
田湾大桥、牛儿田大桥、建设村大桥上部结构均采用3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横桥向由6片小箱梁组成,梁高1.8m。预制小箱梁及调平层采用C50混凝土。预制小箱梁之间的后浇带及现浇横梁均采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
4.3 下部结构
田湾大桥、牛儿田大桥、建设村大桥桥墩采用预应力盖梁+∅2.2(2.0、1.8)m柱+2.2(2)m承台+∅1.8(1.5)m桩基的双柱式桥墩;桥台除田湾大桥Z5桥台、牛儿田大桥Y5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外,其余均采用埋置式肋板台,下设承台和桩基,基础采用∅1.2m的桩基,对地下水位较低处采用人工挖孔桩,地下水位较高处采用钻孔桩,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
桥墩盖梁采用预应力盖梁,预应力钢束采用9-7∅5钢绞线,均采用两端张拉。
由于部分桥墩较高,为了减少地震对桥梁构造的不利影响,在桥梁设计中,系梁的作用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系梁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墩柱的稳定性,但在横向地震力作用下,系梁可使左右墩柱协调受力,当墩高H≥15m时,在墩中间设置一道系梁,墩高H≥22m时,设置两道系梁,墩高H≥30m时,设置三道系梁,系梁均按到盖梁顶整数米控制,相邻系梁尽可能采用统一高度,使系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桥墩美观。
图4 桥梁横断面图(单位:cm)
5、结束语
本条道路桥梁占路线比例较高,桥梁型式选择不仅关系到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工程经济的主要因素,大多数桥梁均采用预制小箱梁结构,小箱梁具有标准化、规模化,即可保证工程质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的优点,且结构布置较为灵活,可方便适应斜交方案。
参考文献:
[1] 黎立新 何智勇 高速公路山区桥梁选型及安全风险评估 公路,2011,(7)
[2] 张廷建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与实践 中国城市经济,2011,(21)
月亮桥范文5
论文关键词:约束法平差,桥梁,控制测量,GPS
即使如此,在公路施工测量中,公路路线控制测量的低精度与大型构筑物(桥梁、隧道)控制测量的高精度间的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大型构筑物GPS测量控制网所控制的轴线与路线控制网所控制的路线中线间正确合理的衔接,目前已成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满足大型构筑物轴线两端与其路线中线连接偏差最小的约束法对GPS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
1约束法平差的原理与方法
由于GPS施工控制网投影面与路线施工控制投影面的差异,以及两次观测精度的差异,为保证GPS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对GPS施工控制网进行边长约束和方位角约束平差,其目的在于使GPS控制网与路线施工控制网之间达到正确合理的连接。路线上的GPS桥梁施工控制网是一种“挂靠”在低等级路线测量控制网上的高精度网,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桥梁“刚体”结构施工的精度;另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地消除接线处小偏角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隐患存在的影响。在实际作业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存在着两种常见的带有一定局限性的方法。一则是为保证桥梁施工而将GPS施工控制网视为独立控制网,从而淡化了两轴线间的接线关系;另则是为保证两轴线间的接线而将桥梁两端的路线控制点作为GPS控制施工控制网的约束条件,从而导致了GPS控制网精度的畸变。因此,在GPS施工控制网中引入边长约束和方位约束,可以更好地保证路线的连续性和舒适光顺的设计效果。
2 工程实例
2.1 GPS平面施工控制测量
某高架桥地处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地势低洼、软土层厚达60m多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区,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布设GPS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点位置的选择考虑了桥梁施工的特点,一方面将点的位置于施工便道以外并适于GPS观测要求的位置,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相邻点间相互通视以及邻近线位控制点设站、长边定向的施工放样原则,GPS控制网构网时采取了“边连接”方式(图1)以增加控制网的图形强度。
图1 边连接方式
根据上述布网方案在施工现场共布设了21对GPS施工控制点,并采用4台WILD双频增强型Leica 350GPS接收机按快速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进行了观测。观测时,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大于4颗,截止高度角大于15°,由卫星星座和测站组成的图形几何强度(GDOP)小于5,整个观测在两天内完成,共获得336条基线。在对GPS观测基线的三维向量施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后,经粗差探测,整个观测值不存在粗差。在控制网先验中误差与后验中误差完全相等时,所得到的GPS基线向量的最大残差为9 mm,最弱点的坐标三维位置中误差分别为±3.工程类论文1、±4.3、±3.3 mm,这说明GPS观测基线具有很高的质量,完全可用于二维约束平差。
采用桥墩台平均高程投影面上的长度和桥轴线方位角作为约束条件,以桥轴线与路线两端连接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对GPS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后所得到的GPS施工控制网的坐标成果完全能够满足桥梁施工的精度要求。由于路、桥施工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不同,致使桥梁两端路线控制点坐标与桥梁控制点坐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偏差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偏差可知:在桥梁与路线的起始端的线位衔接差较小,两者基本一致,不会在接线处产生小偏角,因此也不会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带来影响。在桥梁的另一端,线位中线连接偏差较大,一方面影响到路线设计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有可能在线位衔接处产生小偏角,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线位偏差的存在,实质上可视为两套成果间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的差值的影响。在实际作业中,可采用限定路线控制点和桥梁施工控制点放样范围的方法,利用桥梁控制点向路线范围单向“渗透”放样以寻求最佳连接点来解决线位衔接问题。
2.2 GPS高程控制测量
GPS能以很高精度获取点间的大地高高差,在将其转化为适于工程测量的正常高(或正高)高差时必须顾及大地水准面的异常改正。这种转换因重力测量资料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多采用GPS水准法,即利用同名点上的正常高(或正高)与GPS大地高,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获取相互间的换算关系。在乐清湾高架桥GPS施工控制网中,采用三等水准连测了6个GPS控制点,连测点位均匀分布,根据顾及地形改正的曲面拟合法得内部拟合中误差为±8mm,外部符合精度为±7 mm,所有待插值点处于模型内插控制范围。将GPS水准法高程与四等水准相较,最大误差为-36 mm,误差均值为-2 mm,中误差为±9 mm,GPS水准法的高程精度已达到了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可应用于施工测量。
2.3 RTK-GPS桥位放样测量
将GPS参考站建立于桥梁控制网中间的控制点上,采用2台操动站放样,在控制器中调出桥位坐标,根据流动站事先设定的精度,通过控制器面板上的定位质量精度指标(CQ)和几何图标指示,可方便地将桥墩在实地精确地标定出来。为了进一步检查RTK-GPS放样的精度,首先将已放样桩位采用RTK-GPS技术对其位置进行测量,然后与桥位设计的理论坐标进行比较,放样的平面中误差为±19.4 mm,高程中误差为±10.4mm;对已放样好的点位采用GPS快速静态观测和水准测量,将两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平面误差和高程误差均在50 mm范围内(图2),检测后的平面中误差为±28.4 mm,高程中误差为±16.0 mm(表2)。
总之,RTK-GPS放样勿需手工记录,可与计算机及其它测量仪器实现数据共享;从节省人力资源、设备投入和放样效率等方面综合考察,其综合经济指标至少是传统放样测量方法的3倍。
3结语
(1)GPS作为一种高新测量手段,比传统测量方法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更高更均匀;方法更加方便灵活,效率更高。(2)对桥梁GPS施工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可实现大桥轴线与其两端路线中线间的正确合理衔接,并保证路线设计的视觉效果。(3)采取均匀合理的布点方案和适当的数学模型,GPS水准法的高程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施工控制测量的要求。(4)RTK-GPS放样桥梁桩位的三维位置,实践证明具有高效率和高精度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吕彩忠,李炜,廖小辉. GPS测量在公路控制网建设中的应用,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40(2),178-182.
月亮桥范文6
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两大教学主题,《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演唱和欣赏提出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如何调控课堂的“动与静”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歌曲演唱中的静与动
“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歌曲教唱过程里,参与进来的学生要么寥寥无几导致课堂沉闷,要么大喊大叫使全班乱成一团,致使师生有效音乐教学无从开展。这时,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歌曲教唱时的动与静,掌握分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指引学生静心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本节课所需要了解的音乐家的生平,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或者查找歌曲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介绍。交流时教师指引学生静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作适当的补充。比如在教唱《欢乐颂》时,我首先让同学讲述了贝多芬童年的小故事,然后又播放视频《欢乐颂与贝多芬》,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贝多芬在亲自指挥《欢乐颂》时已经两耳失聪,这位伟大音乐家将欢乐带给了全世界。大家都沉浸在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里,这为学生学唱歌曲在情感上造了势、铺了路。
2.要求学生注意聆听歌曲的范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范唱,能让整个歌曲教唱变得事半功倍。在聆听的过程中,往往有的学生一听到歌声就迫不及待地学唱起来,这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刚才你听的这首歌曲,它是以怎样的速度来演唱的?演唱的力度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一心在唱上的学生可能答不齐教师的所有疑问,但通过几次聆听和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们就逐一了解了听范唱的基本要领:除了旋律、歌词,更应该关注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唱顺序等,而要捕捉和感受到这些音乐要素,静心聆听是必要的前提。
3.引导学生参与歌曲演唱再创作的行动
歌曲的演唱也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比如,我在教唱《故乡的小路》时,多数学生起初都认为表达“思乡情”的歌曲在情绪上应较为忧愁、速度较缓慢,但有一个学生却提出:快速的演唱也能表达这种思乡之情。于是师生通过讨论、演唱,对比了快、中、慢三种不同唱速后的效果,发现快速演唱也能表达思乡之情,尤其是游子快回到家乡时的激动感。最后师生总结出:不同唱速可以表达不同的思乡之情,打破了“思乡曲只能慢唱”这种思维定势,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另外,笔者在多首歌曲的演唱中灵活嵌入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领唱、轮唱、合唱等,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多样的音乐技巧和无穷的音乐魅力,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4.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进行有效的律动
当一首歌曲唱熟以后,我经常会让学生编排简单的肢体动作,如在《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课中,除了加入拍手动作,师生还加入了打响指、跺脚、拍腿等,使学生在唱时觉得非常有新意,在欢快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唱得愉快,而且还感受到了彝族歌曲的节奏特点。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将打击乐器与歌曲的表演相结合,一来使各种复杂的节奏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一一掌握,二来也让从未学过乐器的同学过一下演奏瘾,激发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自觉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和律动中去。
二、音乐欣赏中的动与静
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愉悦和理性满足的一种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实际是多种心理因素综合运动的过程,包括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想象和联想、理解和判断等。听觉是欣赏、理解、感受、体验音乐美的主要途径,要欣赏音乐,首先要训练“音乐”的耳朵,静静地沉下心来欣赏音乐。当下的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于是,学生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静止的、被动的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之中并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更谈不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再创作。因此,音乐欣赏过程中要注意动与静的相辅相成,要讲究学生体态的律动和安静内心的触动的有机结合。
1.指导学生外在的、身体的律动
又如,在“唱一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让学生先唱一下作品主旋律,在优美的旋律中用心体会作品如何表达梁祝二人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演唱熟悉作品主题;在“答一答”环节,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进而分析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达到审美的要求;“演一演,奏一奏”《思乡曲》时,我请班上的几位学生情景再现了马思聪与外国大使的对话,并演奏了此曲,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从学生的表演中大家已经了解了作品创作的背景;在“想一想”环节,引导学生把对作品情感的体会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把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和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进而升华为切身感受,最终促使学生外在的、身体的律动,在情感体验上搭建起一座有效音乐教学的桥梁。
2.静待学生内在心灵的触动感产生
通常,学生体态的动也是心灵触动的外在表现。心灵的触动常激发想象力的翱翔、创造力的启动、对音乐的积极思考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实践证明,教师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静心欣赏,并鼓励学生大胆对作品进行描述、评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我让学生前后聆听三遍,每听一遍后都设计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手中有画笔,你会用什么样的颜色来描述你所听到的音乐色彩(也就是音乐情绪和气氛)?这是一幕喜剧还是悲剧?”第二问是:“音乐中出现了几个基本主题?每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第三问为:“这三个主题是如何排列的?请选择正确的曲式结构(1.A+B+C+D2.A+B+A+C+A+D)。”在这节课上,学生每欣赏一遍都能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去聆听、感受、想象、分析,教师作适当的总结归纳。
俗话说:课堂教学并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音乐课堂教学的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过程中,对“动与静”的协调与把握,应该是张弛有度,动静交融。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又掌控着“动与静”的尺度,教师如能灵活多变地把握好这个“度”,就能促使师生在无形中架设起有效音乐教学的桥梁,以人为本的、与时俱进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之花必将竞相开放!
参考书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