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影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楚门的世界影评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1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英文影视;听说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8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电影被引进国门,极大地影响和丰富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英文电影赏析课程,通过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当学生在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电影、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了解到了异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1]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外语影片有利于了解西方文化,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一直以来,听、说、读、写都是语言学习的几个重点方向,听说技能一直是中国大学生的薄弱环节。

很多高等院校针对这一现象,加大了听说方面的培养,开设听力和口语课堂,让学生多听多说。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集中思想,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的非语言手段进行思考、假设、猜测意义、预测情节的发展,从而理解说话者语言表达的意义,并吸收信息。通过情景来帮助理解和判断,口语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2]

一些院校筹资建立自主学习语音教室,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区别地进行自主学习,以加快听说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开设《影视赏析》选修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国外名片,将语言知识和真实的语言环境结合在一起。

英文电影这一丰富生动的资源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欧玲认为,影视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提供英语听说练习素材,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3]解学花认为,影视欣赏可以满足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的需要。[4]陈炎奇认为,影视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师琳等提出,影视欣赏对英语学习有三个作用:形象传递、语言模仿和文化渲染。[6]

在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经典台词“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成为大学生的流行语;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最后送给阿甘的一句“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在电影《罗马假日》“Rome Holiday” 中公主有一句经典的台词:“will cherish the time we spent together as long as I live”,无比深入人心。背诵是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能准确流畅地背诵一批电影的精彩对白,他在英语交流时就会得心应手。通过模仿背诵经典台词,可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和说话能力,也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教学媒介,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单调,让人们在故事里面学习语言。电影《楚门的世界》中,Truman(真人)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这里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Truman的身上折射出了每个人的影子。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由、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存在的是自己被禁锢的灵魂。影片中的“有时候世界虽然是假的,但并不缺少真心对待我们的人”以其哲理深入人心。影片中对话说到“I have given Truman the chance to lead a normal life.The world,the place you live in,is the sick place”“For God's sake,Chris!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We can't let him die in front of a live audience!”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个深刻的道理;一部伟大的电影。[7]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被广大学生所喜爱,它描述了六个个性鲜明的美国青年Ross Geller、Joey Tribbiani、Rachel Green、Monica Geller、Phoebe Buffay、Chandler Bing,从相识到后来一起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介绍了当代美国年轻人的友谊观、爱情观和人生观。此外,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老友记》中就展示了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还有美剧《绝望主妇》,话题设置在郊区的住宅区,有几个主要人物轮换成为话题的中心,形成全体的故事。而《越狱》,则反映了美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英文影视赏析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局限性,应该大量引入大学课堂。在电影带来的真实语言氛围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促进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观看的过程中,可将精看与泛看相结合,对一些经典影片要选取学生喜欢的几部反复观看,彻底弄清电影背后的文化,对其精彩部分可进行模仿,甚至可以以话剧的形式演示出来;同时,泛看不同题材、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影片,例如动作冒险片、科幻片、喜剧片、动画片,等等,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看电影中学习英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彬,郭红梅.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冀,王建永.英文影视赏析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欧玲.影片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3,(06).

[4]解学花.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J].电影评介,2008,(12).

[5]陆炎奇.英语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教学的促进研究[J].电影评介,2010,(11).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2

[关键词] 《岁月神偷》 怀旧 孩童视角

作为一名香港导演,罗启锐的《岁月神偷》为式微多年的港台地区本土电影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它不仅勇夺新生代单元最佳影片水晶熊大奖,更被媒体与影评人誉为“近年来最感人的地道港片”。同时,该片引发了港人的集体怀旧,使得面临拆迁的古董级建筑永利街被政府批准保留。《岁月神偷》的巨大成功令人深思:它究竟蕴含怎样的魔力,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影片《岁月神偷》根据罗启锐自身童年经历创作,带有浓重的自叙传色彩。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制鞋为生的罗氏一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和生命的无常,又怎样始终以乐观的心态笑对一切的感人故事。父亲的扮演者任达华和母亲的扮演者吴君如均是演技老道的著名演员,能将心中的万语千言籍由一个个细微的动作、神态最自然不过地表达出来;新人李治廷出演哥哥,将属于其年龄的青春勃发展露无遗;弟弟的扮演者钟绍图更是憨态可掬,用小主人公的童言童语唤起观众的喜悦与伤感。可以这么说,《岁月神偷》是一部低成本(耗资1000万港元)却带来无穷效应的怀旧影片,它的深刻意义不仅仅止于回忆过去,而是以怀旧的元素迫使我们审慎思考其与当下社会之间存在的显著不同,并认可它在当下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与价值。

一、温情脉脉的人际交流

“我清楚记得一个恬静安详的旧香港,为我淡墨样的童年,赋予了水一般的颜色。”这是罗启锐在散文《两毛钱往事》中的回忆。不得不承认,《岁月神偷》的一大看点是还原了旧香港的老建筑。拍摄的主要地点永利街,即包含了罗氏一家人及其邻里的居所。古色古香的弄巷,被岁月打磨得圆润的石阶,蹦蹦跳跳的孩童,黄昏时分星星点点聚在树下吃饭的邻里,老旧稀少的电话……隔着几十年的薄纱望去,显得格外温馨和感动。那是上世纪60年代的深水涉,人们穷困但不穷志。罗进一和罗进二的白色校服泛着黄,与别人的雪白相比是那么突兀,但进一学习出类拔萃,跨栏比赛也总是个中佼佼。进二活泼开朗,挂在口边的“长大要当太空人”和他时常戴在头上的玻璃鱼缸,总会不经意地勾起观众的笑容;小主人公进二的大伯与进二的父亲,一个开理发店,一个开皮鞋店,兄弟俩一头一尾经营自己的小天地,但在遇到困难时总会一同商讨,互相鼓励,正确演绎着“分享”的哲学;大榕树下,每日的最后一餐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我家做了鱼头汤,分你家一半;他家做了鸡蛋羹,你家小孩过来蹭蹭……如此热闹的场景,或许在昔日的北京四合院曾存在过,但在现如今林立的灰色石头森林里,高科技电器逐渐占据家中的每一平方米,新颖实用的生活用品便捷了生活。可是当我们走出家门,关起家家户户都有的高大森严的防盗门,来往只见冷漠的人群,你与你的邻居街头偶遇,相逢却不相识。就如同《重庆森林》所呈现的那般,“都市里,一面是物化了的人,另一面是拟人化的物。连香皂、毛巾、玩具、衣服甚至房子都有了感情,有了生命,但人却失去了个性。”①物质匮乏的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起码是富足的,而在物质水平大大提高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趋于贫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感慨。

二、独特的孩童视角

《岁月神偷》的又一特色则是使用孩童视角,为观众展示出一幅幅纯真图景。这一手法与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极为相似。

在《城南旧事》中,吴贻弓以小主人公英子的视角描绘着二十年代老北京的城南故事。虽然整部影片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但由于采用了孩童视角,使得一些原本残酷的事情减弱了对观众的心理冲击。譬如小偷因为英子无意中透露了他的藏身之处而被抓走,英子的表现为发呆、眼含泪水;陪伴自己多年的宋妈离去,英子也只能含泪注视宋妈骑着驴慢慢消失在视野的尽头。与此相同,在《岁月神偷》中,小主人公罗进二的主观视角也占据着影片的很大部分:看父亲修鞋,看母亲卖鞋,看哥哥比赛,看周围的人们在生活的泥淖中挣扎……并通过大量中景、近景和特写来呈现,在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同时有力地塑造出片中人物各异的性格特点,展现其内心的情感波澜。此外,比《城南旧事》创新的一点在于进二头戴的玻璃鱼缸。玻璃鱼缸使得进二眼中的一切形成了扭曲变形,同时也意味着一种隔绝,一种屏蔽:隔绝了家人因维持家计而流露的苦楚无奈,屏蔽了底层阶级的水深火热和人情的冷漠。有人说这是“一隔着鱼缸玻璃观看的香港,是那样不实在,徒具外表,仿佛观众头上也给罩了个玻璃鱼缸,看到的无疑是又一虚幻的‘玻璃之城’”②,笔者却认为这是为进二也是为曾经经历过那一年代的人们所戴的玻璃鱼缸,在鱼缸里,我们记录的只是往昔的快乐、满足和温馨,甚至可以说是美化后了的回忆,而那些痛苦辛酸便被摈弃在外。何必让这些伤痕烙刻在心中呢?就如同临近影片结尾,进二将自己偷来的东西都扔进海里,只为求与哥哥重逢的那一幕。夜光杯、孙悟空瓷像、英国国旗、玻璃鱼缸,这些属于进二的宝贝都随水流向远方,仿佛暗喻着进二奶奶口中的“苦海无边”。然而换个角度观来,便是古老神话“精卫填海”寓意的延伸。生已是沉重,为何要徒增伤悲呢?就宛若鲁迅《坟》的结尾所插上的鲜花,张爱玲《半生缘》幕落“光荣灯”的响起,沈从文《边城》里翠翠的等待,总要有什么为生活注入一线光芒,照亮阴暗的角落,哪怕只有一秒。

三、潜藏其中的岁月流逝

作为一部怀旧电影,《岁月神偷》在对“岁月流逝”的刻画方面做得十分到位。

第一,从表现手法看,《岁月神偷》注重利用“重复”来营造诗般的氛围,形成一种淡淡的流逝感。进二放学回家父亲的问话、哥哥进一的跨栏比赛、进二在漫长迂回的台阶步步行走、进二把脑袋凑近鱼缸观察鱼、进一接听女友芳菲的电话、进二凝望哥哥的表情……这些都在看似不经意地重复着,实则为罗启锐的精心构思。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由一些事情不断重复组成的,直接搬到银幕未免太过枯燥,《岁月神偷》却是依据标准的传统叙事手法讲述故事,但在故事中将这种重复融入了起承转合里,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并且,在叙述故事时,一些东西在慢慢转变。比如进二父亲每日都问他“今天教了什么”,刚开始,进二的回答是“中文和英文”,中文教“中文”,英文教“英文”,渐渐调皮心起,就改口为中文教“英文”,英文教“中文”。哥哥生病住院以后,进二也开始懂事,竟会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man,a pan”这样的书本内容;电影开头的一幕就是进二趁老板不注意偷拿乌龟和鱼缸的情景,等到经历变故后,进二看到一只小鱼被漏泼到地上,还会主动告诉老板;哥哥进一原本是跨栏比赛的冠军,生病之后力不从心,终是只得了一枚银牌,也预示着生命的由盛转衰。

第二,从表现技巧看,《岁月神偷》采用了场景的叠化和慢动作特效,辅以悠扬舒缓的音乐,勾起人们对于逝去岁月的缅怀和追忆。

场景的叠化属于连贯性剪辑中较为明显和风格化的方法,它在老电影中经常使用。“我们很少会有意识地注意剪辑,因为我们习惯和享受古典电影中的连贯性剪辑(continuity editing)。这种剪辑风格可称为流畅的剪辑(invisible eding),因为导演不希望观众因剪辑而分散了注意力,因此会避免两个画面间非常明显的剪接或转换”。③在《岁月神偷》中,新的镜头简短地叠印在逐渐消失的原镜头上,它暗示着时间在变化,而观众的眼球能够十分自然地接受这种“变化”,但又可以下意识地感受到故事的推进和其中岁月的流逝。

其次,慢动作特效在《岁月神偷》中起到了强调和表意抒情的作用。譬如进二在大伯理发店当“试验田”而遭到玩伴的嘲笑和挑衅时,以慢动作放映出他掀开理、起身、手从裤兜里掏出弹弓、对准玩伴方向射击的一连串动作,让观众们记忆深刻。这并不是为了延长影片长度,而是具有深刻的表现内涵。小孩子活泼俏皮的神情和童稚可爱的动作被缓慢放映,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即对于童年童趣的美好回忆。此外还有哥哥进一的女友芳菲在比赛过后找进一,以进二的视角看见的芳菲的一系列慢动作。芳菲是进二对于哥哥进一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处将她的一颦一笑加上慢动作效果,不难令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芳菲在哥哥进一甚至是小主人公进二心中是怎样美丽纯洁的存在,更为影片后续的悲剧(芳菲出国,进一病重)产生做了情绪上的铺垫。

最后,《岁月神偷》中音乐的使用为整部电影的怀旧基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全片配乐由香港配乐大师黎允文担纲,悠扬动听,与情节丝丝入扣,可说是“寓乐于景”,“乐景交融”。片中插曲采用60年代经典英文歌曲,使得整个电影的抒情段落都相当的优雅曼妙。其中60年代流行摇滚乐队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几度响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际飞翔的青鸟……”十分符合哥哥进一所特有的青葱岁月和年少轻狂。而进一每次去找女友芳菲后回家的配乐《Pussywillows, Cat-Tails》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低沉而富磁性的男声呼应着进一路途中闪闪烁烁的万家灯火,繁华而落寞。那是最黑暗的年代,所有的动乱灾祸层层搅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那是最光明的年代,平凡但和睦的罗氏一家人胼手胝足地在生活的波澜中前行,共享那份平凡的温馨。这便是平凡人在岁月远走后所收获的最有意义的财富,即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金色回忆。

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看,《岁月神偷》也不乏励志片中勉励和鼓舞人们奋斗的精神。用罗太太的话说,罗氏皮鞋店的“鞋”的招牌拆开看便是“一步难、一步佳”;用罗先生的话说,做人和房屋一样,最要紧便是“顾着个顶。只要保住这个顶,就不怕大雨淋,太阳晒。”靠着这样那样的百姓格言,他们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冲击生活的巨浪,即使哥哥进一早夭了,父亲在哥哥离去后不久也去世了,但顽皮的进二终于长大了,也终于牵着母亲的手坚强地站立,笑看那雨后的彩虹。影片始终有一股流淌不息的感动,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之情?是笑对人生的乐观心态?是清纯美丽的懵懂初恋?抑或是,将这些都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那份撼动人心的力量。滴水成海,聚沙成塔,我们的人生,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建构而成,少了任何一样都不行。现下轰动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让许多人乍舌也让许多人困惑。真的如其中的某些女嘉宾所说的一样,人们必须要有钱有车有房才可以和另一半共组家庭?如果这些都有了,却缺少一份心心相印的默契,一种不畏困苦乐观向上的心态,一种遇到困难共同合作我为人人的精神,一个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的信念……人生何以为人生?

当怀旧照进现实,有谁擦亮了心中默默坚持的那个梦想;当怀旧照进现实,有谁被那温暖的光线刺痛了双眼。《岁月神偷》带给我们的是一份静静的感动和久久的思考。

注释

①陈宇锴,王志敏:《大学美育 电影鉴赏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172页。

②原载于《明报》星期日生活,2010年2月28日。

③(美)蒂莫西•J•科里根:《如何写影评》,宋美凤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64页。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3

近期电影界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答日:奖项满天飞。美国送走了奥斯卡,香港迎来金紫荆,而中国则出了个“排行榜”。新年伊始,借着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机会,我国电影管理部门又隆重献上一份贺寿礼:中国电影排行榜。从此,我国电影奖项是金鸡、百花、华表和排行榜四国演义,同台竞技。与传统电影奖项不同,中国电影排行榜设置的15项奖是以票房和观众为基础,旨在昭示市场状况,代表观众心声。虽然只是多了一个不同名目的评奖,然而新老奖项在评选原则、操作方法上的诸多不同表明,电影评奖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一种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影发展观念正在被人们所重视。

曾几何时,金鸡奖、百花奖是中国人文化生活中最光彩的一页。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思想尚不活跃的年代里,电影起着教育引人们的作用,金鸡奖、百花奖评选的影片,也倾向于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而今,时代已经变了,在广大观众把看电影作为消遣和娱乐方式的今天,推出一个新的奖项合乎时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排行榜的出台也是时势使然吧。

如果说在电影奖项中,华表奖是政府奖,金鸡奖是学术奖,百花奖是群众奖,那么中国电影排行榜则是市场奖。在我们力推动电影产业化发展的今天,设一些奖项来褒奖为我国电影票房做出贡献的电影创作人员,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单位及个人,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既是对个人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有利于刺激和带动我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和振兴。相对于商业片大行其道的美国和香港,我国有影响力的商业电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而为了保证选票结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主办单位从评委会成员组成到评选方法更是大胆革新,通过观众票选、专家评定和票房统计,对年度电影市场“三方会审”。其中票房评定是重头戏,尽量弱化专家味,以票房和观众为核心,通过技术过关和部门公证杜绝“黑票”,杜绝“双黄蛋”现象发生,一些人为的、外在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被清除门外。

相对于传统的电影奖项,中国电影排行榜无疑是一种创新之举。如果事情能够按照设定的章程执行下去,相信将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生机,榜出一个中国电影的新时代。

八卦与传奇 李荣涛

在我的概念中,演艺界与娱乐圈颇为不同。前者是艺术的殿堂,后者则八卦横行、是非不断。我不知道别人是否也这样认为,反正“演艺界”这个词充满了神圣与严肃,它饱含着我们对老艺术家们的尊敬与对年轻演艺人员的期望,在感情倾向上它是褒义的;而“娱乐圈”总是与“丧志”相毗连,不说是贬义,至少也是中性词汇,要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于演艺界的相关事迹,我们通常会用传奇或者轶事来称呼,它的主体常被我们亲切地冠上“艺术家”的名号。我们怀着某种崇敬或者看伟人传记的心态去瞻仰,以为能启迪我们的思想照亮我们的人生;而对于娱乐圈的八卦新闻,我们则以局外人的身份,或者戏谑或者玩世不恭,就像谈论报纸上的“人咬狗”的新闻一样看热闹,它的主体也被我们貌似客观地称为“艺人”。而且“演艺界”这三个字多出现在正式场合,比如有关部门举办的电影工作会议,“娱乐圈”则见诸街头巷尾,张口即来闭口即去,到了泛滥的地步。实际上,它们指示的对象在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

“演艺界”与“娱乐圈”这两个词为什么会给人们造成错觉?这不得不归功于传媒。我们的时代确实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媒介的不间断传播,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任何事情不出家门即可全盘皆知。一方面,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得到增加,另一方面,信息的有限使传媒之间的竞争也相应加大。为了生存和利益,它们不得不想尽办法玩尽花样吸引眼球。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和劣根性似乎成为了媒体间血拼之战的最好卖点。于是,我们知道某某明星私生活不检点、某某明星喜欢耍大牌、某某明星整过容,再于是,这些东东也就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八卦和绯闻。

八卦的东西确实无聊,它把演艺人员的辛勤工作都抛之脑后,对他们的生活琐事却大肆宣扬,简直是本末倒置!然而,它又毫不掩饰地满足了人类偷窥的欲望,特别是对于成功人士在舞台和银幕下的私生活的偷窥。然而,这个世界真还少不了长舌妇。从哲学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是不可交流的,人注定了孤独和苦闷:然而人又渴望与别人交流,这是非常令人悲哀的事情。长舌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这一悲哀。“她”四处传播谣言,满足了人与人渴望了解的需要,而孤独的人们又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展开交流。现在的一些传媒就像是长舌妇。然则长舌妇注定了不是什么好名声,所以由传媒带出的“娱乐圈”也注定了是个大染缸,所谓“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毋庸置疑,传媒与明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媒体越炒明星越红,明星越红媒体越炒,这样下来,娱乐圈越难以清静,演艺界则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只想奉劝媒体:少一点八卦,也许会多一部传奇!

别把结婚当回事 赵文哲

都说去年是个暖冬,可上海下了10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把我冻得半死。伴随着2004年的这场瑞雪,几个好友纷纷“婚”倒,壮烈牺牲我人民币若干。好在听说2005年是寡年,那些没赶上末班车的朋友们,是想“婚”也不敢“婚”了。可春天刚一露头,就有一大龄女友按捺不住,准备在阳春三月让冬季恋歌春暖花开。心疼之余,仍包了一大红包赠她,以表彰她破除迷信的勇士作风。女友笑靥如花地接过红包说:别把结婚当回事,你没看那么多明星们都敢结婚,我怕什么啊。

看来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向谈“婚”色变的娱乐明星们,却都在200 5年的春光里集体发了“婚”。先是美女主播和钻石王子的盛大婚礼,接着便是王菲和李亚鹏反反复复的婚讯,然后周迅和李大齐秘密结婚又没有结婚的消息登上头条。在这股“明星结婚热潮”的影响下,女主播谢娜宜称时刻准备与刘烨结婚!就连刘晓庆和阿峰在去年领了结婚证的消息也被挖出当作新闻。贾静雯身怀六甲,任贤齐女友怀孕。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派喜气洋洋。

可除了李主播的豪华婚礼外,其余的都像是个谜。但正是这个谜,成了媒体的卖点,观众的看点。为了“卖点”和“看点”,奋斗在第一线的娱记们各显其能。真真假假,无中生有,一天一个头条。就拿鹏菲恋来说,光婚礼的地点就有几个版本,更别提装修、婚纱、怀孕等传闻。就连王菲婚后减产多少,都有人帮她算得一清二楚。更有甚者,搬出周迅和李大齐说事,俨然一幅逼婚的架势。不过,不知道是项庄舞剑,还是周瑜打黄盖。明星依然高深莫测,媒体依然八卦到底,看客依然趋之若鹜。

其实这一个个若有若无的结婚传言,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真实的娱乐盛宴。明星们的婚礼已经不单单是对两个人爱情的总结。它们是明星和媒体,媒体和看客,看客和明星之间的一场争斗。明星们从中赚足了人气,失去了自由。媒体虽然背上了恶名,却收获了一桶桶金。看似无辜的是看客,为了得到了一时的谈资和娱乐,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口舌。

当然,如果大家都心怀善话,明星们肯定乐于和大家夕自己的幸福,媒体也乐于给明星宣传造势,观众们自然愿意在娱乐的同时送上祝福。可偏偏有这么一些明星,和媒体心照不宣,互为狼狈;偏偏有这么一群娱记,心怀叵测的挑唆搬弄是非偏偏有这么一群看客,在享受完明星们带来的影视大餐后,还要品尝这些红男绿女真实的恩怨情仇。于是“只顾新人笑,哪管旧人哭”,成了明星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于是獐头鼠辈、狗仔扒粪成了娱记们的代名词,于是八卦无聊者继续八卦着无聊着。谁又把结婚真正当回事呢?

最爱“周星星” 王 圣

我们人前说“你看盗版啊,我呸”,人后把口袋中打算买一打方便面 (一周的口粮呀)的钢崩,“咣啷”一声投入周星星一亿五千万的洪流中时,似乎证明了自己后现代的品质,把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帽子狠狠的甩到了嘲笑者的面前。就如同当年李小龙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仪式,在众人无语面对之时,总要走出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因此,我们同样紧随英雄,并用半截票根证明自己借此成为最为坚贞的理想主义者,最为苛求的电影观赏者。你要是看不懂,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得赶紧回家闭门重修所有粤语国语的周星星影史。周星星以往的片子已经不好意思拿出来跟人家共赏说道,早已盖棺定论,现在成为台词课的现成教材,谁会跟人家说我在欣赏语文书的美文呢?

周星星是另一个极端,遥遥的对应着欧洲艺术电影。我们欣喜地发现,谈周星星的商业电影,特有面子。商业电影也是一种文化身份,周星星就是汉语文化的后现代。地壳不运动就不行,我们也最爱进行造山运动,北大、人大就跳出来给周星星名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己不给自己面子呢?我们似乎最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出路,把自己在文化上的落魄找出解释的根据。周星星始终给这种解释以醉人的回答。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4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市场;娱乐;艺术坚持

中图分类号:J90-02文献标识码:A

一、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现代生长机遇

当创意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迅猛跃进的中国社会前行的重要观念时,对于逾百年历史的电影的认知有了更为积极的论定,国家更为重视电影文化的价值,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电影事业发展和强化电影产业跃升。电影不因电视更为大众性而自惭形秽,也不因为网络的无障碍盛行而担心失去影响力。相反,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越来越成为在市场上得意、在国家代表形象上高扬、在文化内涵表现上凸显魅力的文明标牌。电影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到来。电影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形象代表,不仅因为好莱坞成功宣扬着美国文化的得计而得到了印证,还因为电影文化的确满足着文化软实力的诸多要素,包括:社会影响力、文化大众渗透性、观察社会变迁的透射对象、传达意识形态和思想形态的文化媒介公信力、传扬精神情感感召性的无形影响、传播接受的最小阻碍和最大影响文化产品,以及作为国家文化实质投射和社会体制构成折射等诸多因素的汇聚。

首先,电影的社会影响力自其诞生以来就基本确定,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更为显现。无论是西方世界对于电影影响社会的诸多事实,还是列宁对于电影的重要性的论述――列宁在与卢那察尔斯基谈话中,明确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①,以及文化名人如鲁迅对于电影影响力的认知――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指出:“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②这些都强调了电影所形象表现的社会影像和认知社会的价值,也都说明其社会影响力不可忽视,而其要也就是文化性质支撑。其次,文化大众渗透性在电影中既是其本性――大众文化产品所决定,也是电影作为形象展示的艺术创作对于大众趣味的认同是第一要务,由此,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电影对于大众文化的认同、表现大众文化的受众要求也日渐明显。其三,电影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透射对象,在不同时期,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传达意识形态和思想形态的对象,电影所折射的社会是从衣着、人们生活趣味、居住环境到工作任务、人际纠葛、社会阶级争斗情态等多重角度显现的。而政权和意识形态要求在影像中逼真地呈现出来。其四,文化媒介公信力使得电影在大众心目中依然具有文化符号的含义,对于电影逼真的影像奇观的惊讶并没有因为电视的盛行而减弱,反而因为3D影像的到来而格外增加。对于电影传媒的看重,不仅是大众,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倚重也同样明显。其五,传扬精神情感感召性的无形影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宽阔银幕上巨大影像的感染力对于世界各国的观众都有极大诱惑,其投射出的衣着穿戴、生活方式、探险奇遇、情感表现等等,都可能影响一代人。其六,电影作为传播接受的最小阻碍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都喜欢接受的无障碍优势,在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文化传播中,电影语言的共通性使之受众无需更多知识层次的限制而能接受。于是,第七,电影无疑也是具有最大影响的文化产品,在传播国家电影文化,与作为国家文化实质投射和社会体制构成折射等诸多因素的汇聚,电影对于异域的文化传播具有其他形态难以达到的效果。

上述阐释意在说明,把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来对待,就会在文化影响力上产生实际上的效应。中国电影曾经在以往许多时候造就了文化精品,中国电影经典无论是20世纪30-40年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还是80年代第五代的民族影像美学创作,都作为文化符号为世界所重视,在文化传播上取得独特的影响力,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文化为旗帜的中国电影无论在国际电影节还是文化评论界,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也得到高峰式的赞誉。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体现应该是得到了实现。

二、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体现的现实图景

中国电影的文化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研究其文化软实力也不能忽略这些背景对于电影的影响作用。

首先是网络社会的电影发展。谈论电影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突破4亿大关,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更是达到2.77亿之多。较2009年底增加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整体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也都进一步提高。网络下载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对于电影观看和感受的认知,对于电影创作的微妙影响不可忽视。但尽管网络越来越具有大众性喧嚣驰骋的场域,电影在21世纪依旧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虽然中国电影在中国GDP上所占份额不大,但是从今后的发展来说,或者以美国作为参照,或者以电影被世人所公认的这样一种文化领头羊的样式来说,电影都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在国家经济开始发达的时候,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会日益为国家所重视。但电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化背景上,马诺、伪娘刘著、小沈阳的走红,我们可以对当下的文化现状作出这样的判断:是一个没有英雄、草根崛起的时代;是一个淡化审美、娱乐盛行的时代;是一个艺术退位、庸碌弥漫的时代。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引导失常、专业推诿”的出现,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学术界和专家的公信力在百姓心中不断降低。一个更突出的事实是,《阿凡达》之前《无极》之类大片的盛行,体现了当下时代的另一个特质:技术理性盛行,艺术认知模糊。在此背景下,电影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减弱,却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含量,在传播中依旧充满着特殊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下的电影发展。中国经济对电影的发展促发作用显而易见。近几年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都和经济发展的动因有相关关系。在经济背景上,2009年北京人均GDP已达68788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070美元,突破一万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目前北京属于中等富裕的城市;中国在2010年底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但人均GDP仍在世界排名百位之后,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中低收入;以美元计价的中国人均GDP跨越速度惊人,2006年超过2000美元,2008年超过3000美元。有一个预测,按照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在2030年世界GDP的前四位为: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简言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是当下社会背景最不能忽略的事实。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个大背景。

由此,电影文化产业依存于文化产业的发展,2010-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的报告研究》显示:2009年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经济增长点的态势愈加明显,动漫产业、电影电视、演出市场、新闻出版等亮点频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数字印刷等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二。而电影行业是其中的一个金矿。

在以上背景中,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黄金机遇期、大国梦怀想预测、技术追逐潮流和人文忧虑的阶段。在最近几年,电影的产值在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发展。中央政府也相应地提出了要成为电影强国的口号,而中国电影大国抑或强国的提法是国家对于电影文化重视的体现。由于《阿凡达》的走红,创纪录造就了世界票房17亿美元、中国市场收益13亿以上人民币票房,在国内业界掀起了一个3D技术的追逐潮流,外在的技术追逐显得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来判断技术对文化产品的影响?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电影在整体概观上的确喜人:2010年中国电影进入了值得骄傲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而但凡转折的时期都有无限的期待,2009年的确是中国电影的跃进年,产量达到456部的新高,位居全球第三位,票房已超62亿同比上扬42%。而在2010年一月份,一个月的票房就突破10亿,于是2010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显示出国家层面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态势。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票房总额超过48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预测,2010年全国影片产量有望达到500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全国新增银幕将突破1000块。”观察既往的电影发展,创作数量新高、市场反响猛增、观影热情高涨、主流走向市场(如《建国大业》)、大片占据主导、档期主宰江山(比如贺岁档与暑期档)、国家支持凸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等等都是明显的事实。

可以确定,中国电影的基本景观已经是:已经超常规发展跃动非常;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大众感兴趣的文化娱乐对象;已经具有产业确立的规模。

三、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实现条件

于是,我们的确遇到了如何增强本土电影大发展的判断和方向确认的关口,如何认知中国电影发展方略的基础。主观上期望中国电影成为强国梦幻的实现落脚地固然鼓舞人心,但正确判断却需要扎实的现实依据。

中国电影发展迅猛,但就综合指标而言,电影“强国”还有些差强人意。产业的步伐和正确的措施使得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在产量上位居全球第三,值得称赞。但就其强国电影指标而言还有:票房排名、人均观赏片量、影院与银幕数、创作质量与特色以及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就票房排名而言,以美元计算,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位列全球第十二位,难以成为大国。比较而言,当年印度电影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票房总数却是我们的三倍,及至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名进入前十名。再拿世界电影票房来比较,2009年全球票房排名第一名的《阿凡达》票房,是中国全年票房的3倍,全球第四名的《变形金刚2》票房等于中国2009全年456部电影的票房总和。在人均观影量上,2008年美国人均观影4.46次,英国2.67次,日本1.3次,而中国人均观影次数仅为0.28次。在影院和银幕数上,在2009年全年主流市场新增影院626个,影院多达1680多座。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数已经超过5000,平均每天增长1.7块。与之同步发展的则是电影放映数字化的全面提升,在2009年新建的电影院中,数字影厅达500多个,约占新增影厅的80%。另一个事实是,中国人均银幕数极低,2008年,中国平均100万城镇人口享有6.75块银幕,而美国平均100万人享有131.56块银幕。横向比较,就2002年而论,美国拥有6050家影院,有35280块银幕,法国有2167家电影院,5280块银幕,印度有9000多家影院,是世界上最多影院的国家。截至2010年4月底,内地银幕数总计5105块,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今年有望超过法国(5280块),成为世界第二。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则说:“从全国整体市场看,国内影院数量依然存在很大缺口。按城市人口测算,我国约每13.5万人才有一块银幕,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电影市场的人均银幕数量。”③2010在年初《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1.3和2K数字电影放映的市场服务和技术监管系统要得到加强(美国3K的普及和向4K的迈进则警示我们要看到其中的差距)。

但借助《阿凡达》所激发的3D发展,中国电影业开始了新的3D建设热潮。2007年9月,中国引进第一部好莱坞3D电影即《地心历险记》,此时,国内只有83块3D银幕。2009年底,为了迎接《阿凡达》,在12月31日之前,国内3D银幕已有600多块,而当时全亚洲的3D银幕数才1000多块。截至到2009年底,全球3D银幕总数在7000多块左右,美国有2000多块,占全世界三分之二;中国现有970块,占全球七分之一。相比起来,中国的银幕总数还不足,大约只占美国(40000块)的1/8,全世界(1.4百万多块)的1/30。中国目前970多块3D银幕,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但它却占据了全亚洲(目前大约有1500块3D银幕)的2/3。据业内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的3D银幕总数将达到1300块左右,进一步逼近美国。

总之,如何实现电影强国梦的意义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建设的责任驱使,简单确立产业目标也许容易实现,而根源于国家文化意识的建设,才能既突进产业规模又从根本上建设精神文化高端,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目标。从某种意义上看,后者是更为迫切的任务,在电影大国梦的后面,显然不能忽略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我们需要确立的电影强国意识,还包括本土大国气度和大国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感召力。

四、中国电影软实力培育发展的必要举措:艺术内涵和产业建设双轨互进

中国电影遭遇的难题是产业发展的强悍动机和艺术内容薄弱环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关于电影艺术的质量问题。日本丰田汽车因为失去质量而出现全球大规模召回事件,而电影产业更有对质量的要求,何况电影还是文化产品,必须把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文化软实力包含了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等等,站在这一基点,显然不能只是谈论产业规模如何,而需要同时把握艺术创作的质量如何。

回到电影大国强国概念上,更需要明确这里的微妙区别:1、大国是数量,强国是质量,数量跃进自然需要努力也相对容易达到,但质量提高却不是简单的数据可以实现的。2、中国制造可以为大国,中国创造才谈得上强国,我们已经在仿效大片和娱乐制造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创作却委实不够,创造属于我们本土文化优长的电影文化既是给予强大的国家确立文化自信心,也是为世界电影增添色彩的必要。电影强国就应当是文化软实力强悍的强国,考量2009-2010年的电影总体而言,数量庞大似乎归入大国行列,但质量勉强,又难以具有强盛气度。中国电影的文化建设热度值得欣喜,但提高本土创作的艺术质量却成为凸显的难题。近年来创作中呈现的下述问题日渐明显:娱乐文化消减了艺术追求,技术炫耀淡漠了本土特色,媚俗大张旗鼓而人文内涵遭到淡漠。无需列举太多实例,只在《三枪拍案惊奇》中,我们就足以看到一个大导演如何在仿效国外类型却追随时尚娱乐潮上,如何获得了市场追捧却丧失了文化意义的标志。单纯以市场得宠为追求方向的电影文化不能算错,但一个没有文化意味的电影却绝对有误!

站在中国电影强国梦如何实现的基础上,自应当到了考虑关乎文化建设的本源问题,包括:1、中国电影本土特色如何坚持?2、对于现实关怀怎样得到体现?3、电影中的人文情感如何得到强化?4、电影的艺术精神怎样凸显?问题的提出意味着这些要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当下中国电影的缺憾,为了中国电影的强国梦真正实现,需要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思辨。在娱乐大潮的催促下,曾经具有本土鲜明特色而获得世界电影影响的重要导演,近年却难以抵挡屈就市场获取票房的诱惑,而制造出市场得利却普遍显露文化低能的问题,制造的作品缺乏意义自然谈不上创造。反观冯小刚导演,从《天下无贼》、《集结号》以及到最近上映的《唐山大地震》,都显出这位导演独特而令人称赞的艺术创作路径。双向反差实在说明:注重市场也不能失却意味;注意内容创造同样可以获得有回报的市场欢迎。而在文化的有益影响上,显然电影需要饱满内涵和票房支持的双向确认。我们应该看到,在大众文化盛行,大片获取市场的同时,艺术探索和创作作品的生存可能会成为问题,而多样生存才是强国电影的正常状态。中国电影需要改变被票房诱惑、被功利驱使、被市场左右而导致的创作单一趋向――这不利于长远的电影文化进步。

进一步说,电影强国的基础是对于人文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而其创作体现应当是艺术文化把持和大众对于艺术感知的普及性,在汹汹来潮的娱乐浪潮中,不断跌落的艺术追求显然难以令人满意。强国电影的创造性将凸显为一个问题。面对《阿凡达》为标志的3D影像,我们不能既在技术上望洋兴叹又在创造性上也失去信心,可以肯定的是,技术可以借鉴乃至跃进,但创造性更需要自我寻找,而人文坚持却更不可淡漠。中国电影不应该媚俗,而应该尽量引导市场。艺术实践不应取巧,而应当积累和思考。从绝对意义上看,如果没有对于人类问题的思考、缺乏意味和情感的创造、不顾本土文化的优长、放弃对于艺术的坚持,商业也罢受众也好,都难能长久。其实就以高票房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遭遇为例证还能说明更为深入的问题:在奥斯卡奖上谁笑到最后?几乎没有收回成本的《拆弹部队》横扫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等六项重要大奖;而《阿凡达》仅仅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以及最佳艺术指导等三项大奖。票房较低的《拆弹部队》打败了全球票房冠军《阿凡达》说明:1、技术自有天地,但人文还占上风。比起3D高技术所创造的瑰丽景象来,《拆弹部队》朴实严酷,更显露了人文情感的意味。2、关注切近远比关注辽远更有优势。《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尽管也包含人类的问题,但毕竟是远在天边的虚幻世界,而在《拆弹部队》的风沙弹雨中,却满是美国子弟兵的生死残酷生活,切近的世界和切近的人伦故事自然更符合美国人的情感律动。3、温情设计不抵残酷表现。在《阿凡达》中,主线包含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牵扯,而潘多拉星球更多美丽景色以及人们和美的生活,相比起来,《拆弹部队》的严酷环境和残酷战斗,却反而具有真切的现实感受,在情感判断天平上自然超过了温情表现。

他方借鉴似乎提醒我们,从艺术表现上看,中国电影在许多时候还无颜抗衡二者:无论是幻梦的温厚蕴藉还是残酷的人生揭示。幻梦的温厚蕴藉在中国电影中逐渐失落,玩闹的娱乐不能给人美好的慰藉,对于现实问题的轻描淡写也失却了电影表现的思想深度。而中国电影不可能像美国电影那样可以随意嘲弄政治、调侃总统,我们需要端正的电影表现,需要树立理想目标。但另一方面,中国电影更多充满苦情,而如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的悲喜剧风格的完善艺术却表现稀少。关键还在于观念形态上。就此而言,《阿凡达》其实可以正向启示我们的地方在于:构想力和现实感知。《阿凡达》充满了对地球的忧虑,对人类贪婪本性的表现。尽管表现的是遥远的潘多拉星球,但其实这些表现依旧是我们身边的邪恶争夺、利益巧取、对于生命的蔑视以及对于情感的期待等。其借助了一个叫“阿凡达”的寓意来伸展对人类境遇的深刻关切。这与那些国产无聊的小品电影、娱乐无极限电影等,有何等大之差别?《阿凡达》构想在于将一个神性的哲学思考变成了我们可以触及的远端臆想,而超越了现实却依然是可以想象可以感知的世界。这一点和蝇营狗苟的娱乐电影有天壤之别。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如果不能实现如何有想象力,但至少不要丢弃现实感,不能丢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这一本土电影兴盛期的成功经验。看看《阿凡达》其实就能联想到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小国的批判,乃至于有人会看到一种强权对于弱小的本土性强制拆迁问题。

建立电影强国、增强软实力不能没有借鉴比照,以近几年在内地获得观众拥戴的外国电影为参照,我们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比如说看了《变形金刚2》觉得匪夷所思,知道技术绝非目前我们所长;看了《功夫熊猫》知道技术后面还有我们忽略的宝贵遗产的观念把握;看了《2012》知道除了大制作外其实还在于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于人情世故的技术表现;看了《阿凡达》才知道一切“技术”的后端都是对于人的精神情感无限感怀的突破。与此比照,中国的导演应该突破狭隘的境界而真正强化市场意识和文化优势缺一不可的认识。与美国电影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技术差距,更有在艺术追求和人文视野上的差别。有强烈的艺术追求才有技术的推动,正如卡梅隆要用自己研制的摄像技术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我们的导演能不能超越市场功利潜心创作自己艺术理想的作品进而确立文化影响力?《阿凡达》的出现标志着电影进入了3D电影时代,我们无需效仿技术,因为观看普通电影并不意味着就是味同嚼蜡。关键是创作出电影艺术作品没有对人类问题的思考,习惯于缺乏意味和情感的创作,哪怕是8D的技术水平也枉然。

这就是强调要超越技术主义实现人文愿景,而实现大众喜欢。看看票房数据展示:2010年统计,仅仅在2010年的贺岁档,中国电影就已狂收30亿,但《阿凡达》和《2012》就占了20亿。从2010年上半年票房的百分比来看,上半年进口片票房为26亿元,占了59%,国产片票房为18亿元,占了41%。除了《叶问2》、《越光宝盒》之外,再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片拿过上半年周票房冠军。实际上,我们本土创作的基础还需要夯实。据报道,由于按照世贸组织的裁决,2011年初,我们将要更大规模地放开电影、音像业的大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进入势不可挡,中国电影艺术的本土创作应该有更为出色的作品来增强自身的市场影响力。

但如拿破仑所说: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世界将会震荡。这也许预示了中国强大的威力。中国电影一旦强盛,也将影响文化传播,而这是建立在艺术内涵的丰满上的。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2010年代到来的时候,中国电影必须做到:本土特色寻求;现实关怀加强;人文情感鼓励;艺术精神提升。当我们走出影院,一切感官的刺激离开,难以遗忘的依然是那些美好的情感和人物,艺术文化给予人们的不是惊讶而是情感魅力。正如哲人所说:“我们活着只是为了发现美,其它一切都是为了等待。”中国电影文化的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但肯定会是美好灿烂,正如总理吟咏的诗歌《仰望星空》所描绘的,关键是需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是什么,是站在大地上追逐梦想和真理――这也是人们期待中国电影发展所给予的魅力。(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常青《列宁和电影――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电影评介》,1984年第1期。

② 《享受与幸福》,转引自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 刘阳《高速发展中的冷思考:上半年中国电影业的透视》,《人民日报》,2010年7月9日。

The Background, Mo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Achievement in Culture Soft Power

ZHOU Xing

(School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上一篇甲供材料

下一篇情人节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