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1
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资料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图书资料馆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追求高效优质服务效果的最高目标。
要达到这个 “最高 I+I标”,必由之路就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所谓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将古代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中文的和外文的;正式出版的和非正式出版的等各种纸质图书资料包括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社会影响以及在同类作品中所占的地位等等基本情况用文字符号反映在电脑上,使附着于纸质上的知识变成为无纸化的电脑知识:第二步是通过电子网络、电子邮箱等载体把无纸化的电脑上的知识输送给读者,让读者能最快捷、最方便地进行阅读、研究和采取。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最鲜明的目的性 :为各行各业读者现实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服务。实践证明,它所提供的知识经过读者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顺利达到其服务目的。因为这些知识具备达到其目的的鲜明特点:(1)这些图书资料所传播 的知识是客观存在 的,不是杜撰的,不是虚幻的;(2)这些客观存在的知识在时问和空间上是变化的,不是停滞的、僵死的;(3)这些变化的知识是最新的,不是陈旧的;(4)这些最新知识对读者工作是切切实实有用的,不是 “插花”摆相的。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及其传播的知识的特点说明: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纵视大量长期沉淀的知识并激发其 “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大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在一般情况下,三大实践的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如同其它的生命物质一样,知识也有它发挥作用的 “季节性”和周期性。历史上的许多知识在彼时彼地发挥作用后,有可能在一定的时空里被隐去,以至挟裹在故纸堆中长期 “冬眠”。 “冬眠”的生命一到春天就会振奋起来,成为春天最有活力的一种因素。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把各种长期沉淀的图书资料变成活跃的 “历史证据”以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在国际方面,挖掘一个长期 “冬眠”的历史文件可以很快解决某些国家相互毫不退让的争端。在历史方面,在故纸或地下文物中发现一条沉淀了很久很久的记载可以纠正人们某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在科学技术方面,启开了被泥土封闭深埋的某个实验可以使现代还在摸索的某项技术茅塞顿开,大受启迪。在思想认识方面,找到历史上的某个经验或教训可以使人的头脑豁然开朗,得到宝贵的借鉴。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则能尽可能地把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贯穿一线,让它们在各自的时间空间傲然矗立,熠熠发光,充分显示其历史地位 ,也彰显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激发其“古为今用”生命活力。
2、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
大干世界,思维多元,姿态万千。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各种图书资料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大干世界及其知识的某些状态。但某一个图书资料馆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这种狭窄的视角难以对整个世界知识作扫描。要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个方面丰富而复杂的知识,就应该打破各自为馆的拘囿局面 ,尽可能地联合多家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料馆对其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过去有的省市高校图书馆发放过通用图书借阅卡,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读者查找稀缺资料难的问题。但它毕竟是比较原始的落后方法,耗费时间多,效率低下,注定它会自然停止。“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才能承担。
还可以把世界随时随地出现的最新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成 “动态信息”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扩大其系统的容量,增强其系统的鲜活生命力。这样一种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网罗、统揽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形态的知识。读者面对这个信息网罗系统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可以宏观大干世界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知识形态,可以包罗万象于胸中。
3、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2
关键词: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知识资源服务方式借阅图书积极主动传播知识
中图分类号: TB825 文献标识码: A
当代社会是信息带动政治、经济、科研发展的时代,信息量的增加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传统纸质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具有诸如共享性、信息更新快、检索功能强大等多种优越性。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资料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图书资料馆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追求高效优质服务效果的最高目标。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最鲜明的目的性 :为各行各业读者现实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服务。实践证明,它所提供的知识经过读者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顺利达到其服务目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及其传播的知识的特点说明: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纵视大量长期沉淀的知识并激发其 “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大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在一般情况下,三大实践的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如同其它的生命物质一样,知识也有它发挥作用的 “季节性”和周期性。历史上的许多知识在彼时彼地发挥作用后,有可能在一定的时空里被隐去,以至挟裹在故纸堆中长期 “冬眠”。 “冬眠”的生命一到春天就会振奋起来,成为春天最有活力的一种因素。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把各种长期沉淀的图书资料变成活跃的 “历史证据”以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在国际方面,挖掘一个长期 “冬眠”的历史文件可以很快解决某些国家相互毫不退让的争端。在历史方面,在故纸或地下文物中发现一条沉淀了很久很久的记载可以纠正人们某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在科学技术方面,启开了被泥土封闭深埋的某个实验可以使现代还在摸索的某项技术茅塞顿开,大受启迪。在思想认识方面,找到历史上的某个经验或教训可以使人的头脑豁然开朗,得到宝贵的借鉴。这里所说的 “挖掘”、 “发现 ”、“启开”、 “找到”等都是人们各 自为战、大海捞针,耗时费力,速度慢,效力低,与时展的迅猛速度不相适应。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则能尽可能地把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贯穿一线,让它们在各自的时间空间傲然矗立,熠熠发光,充分显示其历史地位 ,也彰显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激发其“古为今用”生命活力。
任何科研创新都必须对相关文献作出充分的研究,通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人们可以更为快捷的找到着手研究的相关文献。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认真吸取 “值得注意”的 “历史经验”以为当今的现代化服务。
二、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
大干世界,思维多元,姿态万千。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各种图书资料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大干世界及其知识的某些状态。但某一个图书资料馆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这种狭窄的视角难以对整个世界知识作扫描。要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个方面丰富而复杂的知识,就应该打破各自为馆的拘囿局面 ,尽可能地联合多家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料馆对其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过去有的省市高校图书馆发放过通用图书借阅卡,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读者查找稀缺资料难的问题。但它毕竟是比较原始的落后方法,耗费时间多,效率低下,注定它会自然停止。“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才能承担。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即电子信息系统把各个图书资料馆沉淀的、片断的、零碎的各种不同学科的图书资料知识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的现代信息。还可以把世界随时随地出现的最新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成 “动态信息”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扩大其系统的容量,增强其系统的鲜活生命力。这样一种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网罗、统揽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形态的知识。读者面对这个信息网罗系统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可以宏观大干世界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知识形态,可以包罗万象于胸中。因而可以说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在帮助读者增强统揽全局的意识、启迪创造性思维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纵向 (历史)的和横向 (现实世界)的知识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变幻莫测。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种层次的。从知识结构上,可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从作用上,可分为巨大的、一般的、暂时无用的;从紧急程度上,可分为急需的、待用的、暂缓的,等等。实践证明,某些知识只有在特定时空和特定事件中才能发挥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那些在某个领域站得最高、发挥作用最大的知识。如何发现这些知识?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望远镜的作用。它可以站到社会发展的最高点位高瞻远瞩,视通古往今来,纵览五湖四海,准确发现在某个领域出现的最新的、使用价值最大的知识。人类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特别是人类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等都是在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或改革而发展起来的。这种 “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是无法用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和精髓就是创新,就是帮助读者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仅源于读者对大量丰富知识的掌握、理解、消化,更源于他们对这一过程的体验、孕育、萌发、结晶和升华。大量成功者的创造思维都是被某个领域占据最高点位的新思维燃烧起来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向读者展示占据点位最高的知识,因而它可以引领读者站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点位以进行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1]赵映诚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65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3
确定世界卫生日的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并动员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世界卫生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庆祝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从1950年开始,每年的世界卫生日活动都确定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特别的主题。
关于开展2012年世界卫生日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一条主要街道设置宣传点,同时开展多种健康、环保、卫生和节能减排等知识的宣传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各乡镇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落实工作任务,保证世界卫生日宣传扎实有效地开展。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4
关键词:舞蹈编排;艺术构思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美的艺术。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创作者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只有经过精致的艺术构思,才能将鲜活的素材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变成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唤起人们的美感,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激发起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
一、什么是舞蹈编排构思
舞蹈编排中的艺术构思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是创作者根据自己深厚的人生阅历,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土壤中攫取的,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从题材的选择和提炼,到主题的确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整个舞蹈结构的布置,如何才能实现艺术表达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需要创作者耗费大量的心血才能能够完成。艺术构思是舞蹈的创作基础,一个舞蹈最终会以何种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能否充分调动起观众的热情,引发其共鸣,都与艺术构思有着直接的关联。
二、如何进行舞蹈编排构思
1.以生活为中心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每个舞蹈的题材、人物、故事情节等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从生活中提炼的。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洞察社会发展动向,体味世间生活百态,才可能会塑造出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个性化人物,编排出富于浓郁生活气息和感彩的艺术作品。即使有一些魔幻类作品,也是对现实生活曲折的反映,不能完全主观臆造。脱离了鲜活生活的舞蹈作品注定是苍白、虚假,没有生命力的。
2.主题与结构
对任何一个舞蹈作品而言,首要工作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创作者想要明确展示给观众的思想内涵。也就是说,是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个初步设想。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吸引观众,舞蹈创作的主题一定要力求新颖、尽可能选择新的舞蹈题材;同时,要尽可能采用精巧的艺术构思,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远的艺术境界。
主题确定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安排整部作品的结构,也就是从头到尾,故事如何展开的问题。一个好的舞蹈结构,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展开的。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因有果的。作为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再现的舞蹈形式来说,其结构同样存在着起、承、转、合的过程。在深入生活之后,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创作者首先要根据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处置,决定哪些要丰富,哪些要删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哪个该详,哪个该略,如何更好地将作品的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链条。要首尾兼顾,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尽量做到有新意,讲究的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人物形象
人物是叙事类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为了做好这一步工作,编导要深入体验生活,在繁杂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人物,运用自己深厚的舞蹈文化积累,以高度精炼的手法,将现实真实转化为舞台真实。与现实生活不同,舞蹈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不善叙事,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要抓住人物性格中最鲜活、最凝练、最优美的思想感情,运用艺术手段进行加工、改造,塑造出丰富的舞台形象。舞蹈艺术在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只要肯深入生活,敢于表现,使舞蹈作品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就一定可以塑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
4.编导自身素质问题
舞蹈作品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在从现实生活转换到舞蹈艺术的过程中,编导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其视野是否广阔,思想是否有深度,眼光是否独特等,决定了一部舞蹈作品最终的艺术价值。一个优秀的编导,一定要知识渊博,并广泛涉猎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修养。国外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编导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灵感,如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作品都被搬上了芭蕾舞台。舞蹈和音乐之间也是这样,如独舞《春江花月夜》,双人舞《再见吧,妈妈》,芭蕾舞《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至于美术和舞蹈之间,更是有着天然的亲缘联系,当代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经过舞蹈家们受到美术作品中的起发,经过再创造形成的。这就要求编导必须要深入生活,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1]孟桂月.在舞蹈编排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成才之路》,2008年23期
[2]王亚聪.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刍议.《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3]许晓云.浅谈舞蹈创编法.《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8期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内在要求;教学保障;实践策略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为此,在转变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实践中,笔者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就实施生活化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内在要求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显然,如果我们的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一味地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那么就会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而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因此,让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焕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载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及化,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现在计算机已到普及化程度,大多数高中学校已经做到每位教师拥有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教学设施。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容量大,但限于篇幅以纲要为主,往往蜻蜓点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怎样去展开,怎样把理性的知识让学生感性地接受。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大众化为我们政治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教师发挥的空间,生活中已离不开网络,同样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我们政治教师要对现代化教学设施加以充分利用完全可以使政治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也会调动得更好。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切合地方实际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教材于新意,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
1.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为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我们必须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2.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影视资料。教材所涉及到的史实,只要有心,都能从影视中寻找到我们政治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学生也会感觉到我们的政治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是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不再是超越时空的,课堂中未能详尽的史实,学生也会有兴趣自我去搜集相关资料。
3.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乡土教材既可以单独教学,也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因为存在于学生的身边,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熟悉,学之可亲。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教学语言要生活化。央视“百家讲坛”的一些讲座很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易中天教授的语言艺术就很值得我们中学政治教师的学习,时代信息很强,生活化的大众化的语言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生动、表述诙谐且贴近生活语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决定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适当构建活动课,促进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高中政治新课程增加了不少学生活动的内容,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6
首先、语文教师的观念要改变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一味“授业解惑”的观念。教师为学生创设语文知识学习的空间,认真完成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腾出时间,让生活走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揣摩、体味生活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拥有知识方面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势,学校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成为学科专家,还要使自己成为教学专家,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语文教师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要改变
语文教学应该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充分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课堂与生活互为补充,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再次、语文教学的课堂要改变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利用课堂开展读、写、听、说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不断拓展课堂空间,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进社区、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语文新课标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全新的课程理念,语文教师应全力使语文教学由课堂走向生活。要引领学生关注自然,关注国内外重要事件,把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把握时代脉搏。语文学习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课堂,我们要让语文教学由以前单纯的课堂教学变为生活的再现,让语文课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