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员稿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员稿件范文1
赛场上的旋律,如旋风般急速,如号角般激扬,如激流般奔腾不息。
创新!突破!超越!永远是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旋律。
致运动会春暖花开彩旗飘,运动健儿逞英豪。
千呼万喊齐加,场上场下都骄傲。
今日练出好身体,志为莱钢立功劳。
德智体美齐发展,型钢明日更美好。
掌声响起来这里需要激情,这里需要呐喊,这里同样需要掌声。
当你乘胜而归,我们为你鼓掌,为你祝贺,当你失败而来,我们同样为你鼓掌,为你骄傲。
当掌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你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朋友,向前冲!我们在为你鼓掌。
艳阳下的歌朝阳的金色洗亮了跑道,青春的旋律谱成了这首歌,充满激情的心是这首歌的音符,热情的青年火热的心,永远的真诚不变的心,你的身影是跑道上的风景,矫健的步伐迈出你的自信,听,我们都在为你喝彩,"加油",不能表达我们的激动。
飞吧!胜利在向你微笑。
长跑运动员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今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致跳高运动员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
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为拚搏喝彩在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
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
努力拚搏,顽强奋斗,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败者的心声悄悄的,我退居一旁,避开所有的掌声和目光,远离胜利者的灿烂和辉煌。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竞争,我参与,也把滋味品尝。
那么,让我也抬起头,甩掉心中的压抑,下次运动会我仍会与你较量!天和地的融合是什么力量,让你在百米上飞翔是什么力量,让你用力量点燃着希望的操场在绿茵的操场上,天地赋予你力量,让你无忧无虑挥洒梦想和希望。
阳光灿烂的日子运动场上,有着健儿们奋勇拚搏的身影;观众席上,响着拉拉队员摇旗助威的呐喊。
这呐喊,弥漫友谊的芬芳;这身影,凝聚着责任的力量。
但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欢笑与泪水,我们永远铭记,这充满奋斗的日子。
致长跑运动员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拚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
运动员稿件范文2
关键词:排球;运动智能;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2-0054-03
本文试图在理论上进一步廓清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为排球运动员实施科学化选材与训练提供宏观理论支持。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先后到潍坊学院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60余篇,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文献40余篇,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了问卷。
2.问卷调查法
第一,问卷设计及专家选择。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等级量表模式,共设计两轮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问卷解决体系指标问题,第二轮问卷解决体系结构问题。第一轮问卷被选答案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统计过程依据重要程度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每一项指标的分值只有达到比较重要等级时(Mean,Median的分值都在3分以上),才能通过。第一轮问卷调查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大,它能够满足本研究的两个需求:筛选指标、确定权重。第二轮问卷中的每级分类指标所要征求专家的意见也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赋值方法同第一轮,每一分类指标所得分值只有达到满意等级(Mean,Median的分值都在4分以上),才能被确认通过。
专家的选择:本研究在选取专家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具有10年以上的排球训练工作经历,专业职称在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级别,对本专业领域的认识有较深的造诣者。
第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一轮问卷总共发放43份,回收42份,回收率97.7%。第二轮问卷共发放问卷27份,回收26份,回收率96.2%。
第三,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第一轮问卷共有39个被调查指标,经专家评判、筛选后保留37个,认定率为94.87%,说明问卷调查的内容有效。效度检验采用了不要求两个分半测验变异性相等的费拉南根公式r=2(1-(Sa2+Sb2)/St2),算得一致性系数r=0.97。因此,可以判定第一轮问卷折半信度较高。第二轮问卷各项分类指标的均值以及中位数都在4分以上,说明专家对指标体系表示认同,其综合认同度占满分(非常满意)的百分比为:90.53%,根据专家判断法,说明结构有效。根据费拉南根公式,算得内部一致性系数r=0.96,表明第二轮问卷的折半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分析。
二、研究程序
本研究由运动智能界定、建立备用指标集、筛选指标(第一轮问卷)、初拟指标体系、验证指标体系(通过第二轮问卷验证)、确定指标体系、确定体系指标权重,七部分构成(详见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结果
第一,运动智能的界定。本研究认为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有意识的支配本体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备用指标集的建立。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六所高校173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39项运动智能指标体系指标进行研究的调查问卷。
第三,初选指标的确定。第一轮问卷共设计了39个被选指标,根据预先确定的等级内涵,通过统计学分析,其中有2项指标没有达到预设的标准。这2项指标分别是掌握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的能力(Mean=2.6857,Median=3),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Mean=2.3978,Median=3),其余37项符合条件的指标作为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在37项指标中,由于部分指标所表达的内涵具有较大的相近性,本研究对此作了相应的合并,最后确定27项指标作为第二轮问卷(构建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四,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权重的确定。通过对第二轮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专家对一级分类是非常满意的。其中对运动技能指标满意度集中趋向于非常满意等级(Mean=4.6000 Median=5);对心智技能指标的满意度也集中趋于非常满意等级(Mean=4.5333 Median=5)。专家对二级分类的满意度集中趋向于满意等级。从问卷调查结果总体而言,专家的满意程度都在满意等级和非常满意等级。
权重的计算:本研究按照社会学综合评价方法的思想设计了体系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即依据第一轮问卷筛选结果,计算每一项有效指标所得总分与满分的百分比,从而获得同一标准下可以相互比较的数值,进而确定指标权重。为了在计算权重过程中不受指标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又对指标进行了平行处理,从而使三级分类指标能够在同一标准中进行直观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运动智能由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构成,分别占54.36%和45.64%;在运动技能下属的三个二级指标体系中,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相比其它两项指标权重最大,占18.45%;在心智技能下属的三个二级指标中,一般心智能力权重比值最大,占16.19%;在第三级分类指标中,战术意识权重最大,占运动智能的6.56%(详见表2)。
2.分析
通过对两个一级指标权重比较发现,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占54.36%、心智技能占45.64%,说明高水平排球竞赛不仅是运动技战术能力的较量,心智水平也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运动智能体系二级分类指标观察发现,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指标,占运动智能的18.45%,进一步说明高水平排球运动的本质依然是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比拼,着重体现技战术的临场变化。在心智技能中,一般心智能力在三个指标中最为重要,它占运动智能的16.19%,从侧面反映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智能与通常所说的运动员的聪明程度具有较大的关系。
运动智能的三级分类指标权重,可以比较清晰、具体的反映可操作指标在运动智能中的贡献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战术意识,占运动智能的6.56%,属于二级最重要的指标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这个结果反映出排球运动着重体现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技战术运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员的发挥乃至比赛的成败,而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保证技战术发挥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三级指标中,权重值超过6分的指标分别是排球串联技术的能力(6.46%)、基本战术的掌握能力(6.22%)、战术意图的领悟能力(6.01%)、运用技术时的瞬间决断能力(6.08%),反映出排球运动是以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为主要竞技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注重技术运用的灵活度,在战术运用的过程中,注重贯彻战术意图。三级指标中还有四项指标接近6分,即对球的感觉(5.86%)、贯彻战术意图的能力(5.81%)、时空感觉(5.89%)、信念与意志品质(5.84%)。对球的感觉和贯彻战术意图能力在排球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对球的感觉的提高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时间积累的过程则是信念坚定与意志品质磨练体现的过程,尤其对于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而言,长期的艰苦训练更需要信念与意志品质的支持,这与调查结果中对球的感觉与信念与意志品质权重均较高相一致。在心智技能下属的三级指标中,除了信念与意志品质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之外,高级认知能力(5.73%)与掌握竞赛规则的能力(5.71%)也占有重要地位,高级认知能力反映了运动员头脑的灵活程度,而把握竞赛规则可以指导运动员更为有效、合理的进行训练。信念与意志品质、高级认知能力、掌握竞赛规则的能力,这三项指标的结合主导了心智技能在运动智能中的地位。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由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两部分构成,其中运动技能包括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能力、掌握排球基本战术的能力、排球技战术运用能力;心智技能包括一般心智能力、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三级指标中,居于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的贡献程度第一梯队的指标是战术意识、排球串联技术的能力、基本战术的掌握能力、战术意图的领悟能力、运用技术时的瞬间决断能力;居于贡献程度第二梯队的指标是对球的感觉、贯彻战术意图的能力、时空感觉、信念与意志品质。
第三,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应对运动员的心智能力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它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构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是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综合能力系统,在这个能力系统中,各项指标需要协调配合才能产生显著性的效果。
2.建议
首先,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中,除对权重值较高的指标给与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对权重值较小的指标给予足够关注,以此来确保运动员最佳能力的发挥。
其次,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在加强运动员技战术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运动员心智技能的培养;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应引入对运动员一般智力水平的测试,以求得最佳的选材成效。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第2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金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运动员选材工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84-86.
[7]刘强,颜秉峰.对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J].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7(2).
运动员稿件范文3
论文关键词:运动员;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
一、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因素
(一)竞技健美操项目的特点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快节奏、动作变化多的新型比赛项目,其内容丰富,动作新颖独特,难度高,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是由技巧的规定动作创编动作和跑跳结合的单人、双人、三人、六人的徒手操。它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的技能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交替中进行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流畅地完成各种托举、支撑配合等动作,因此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身体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旦这种压力作用于身体某一薄弱环节,在快速变化中完成的动作时稍有疏忽就易导致损伤。通过对62名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及损伤种类和受伤部位构成比的调查,从事健美操运动员都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部位大多属于急性损伤,慢性损伤,造成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突击难度动作和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如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肌肉拉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由此可见健美操运动项目是一个易发生损伤的运动项目之一。
(二)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变化国际竞赛健美操规则演变很快,难度动作的系数越来越大,就2005年版的竞赛规则来说,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规则中对4类难度动作做了相应的改变。A类:俯卧撑、旋腿与分切、开普和直升飞机;B类:支撑与水平;C类:跳与跃;D类:平衡与柔韧。其中,A、B类的动作主要是以手臂支撑动作为主;C类的动作多以跳跃成俯撑或转体成俯撑为主,运动员手腕部位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腕关节受损伤的机会加大;D类难度的纵劈腿、横劈腿必须达到180,垂直劈腿、依柳辛等柔韧类难度必须达到170°的开度,否则将被视为动作未完成,因而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研究发现:A、C、D类难度动作引起的损伤在种类上多为韧带拉伤,在调查中发现小腿和大腿中韧带拉伤中各占6.34%、8.29%的,在损伤病程上多为急性损伤,所以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之中得到较高的难度得分,在平时必须进行强化训练,但是高难度、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B类难度动作引起的损伤多为腱鞘炎,在损伤病程上多为慢性损伤。2001年以前的规则之中从来没出现过单个难度动作为1.0的分值,2005年版新规则中则出现了8个单个难度动作分值为1.0的难度动作,并且首次出现了联合难度动作,对于圆满完成的难度动作可以给予0.1的加分,这也直接刺激了运动员选择更高难的难度动作,高难动作的完成需要运动员具有超强的身体素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员来说在完成高难动作时导致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竞技健美操不象竞技体操的发展那么成熟,包括训练经验、恢复保障手段等,导致了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所以,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导向对运动员的损伤存在着潜在的影响。
二、桂林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直接因素
(一)运动疲劳
竞技健美操要求运动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幅度、高频率、高强度、精确地完成每一个动作,由于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训练时间有限,因此体能储备不足,使得运动员在完成后半套动作时体力不支,完成动作的质量下降,失误率增多,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担负着学业和训练的双重任务,训练时间不足,由于训练时间短,又有获得好的成绩渴望,所以赛前多次重复练习某些不易掌握的动作,势必会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的局部负担过重,使身体的局部部位产生疲劳,肌肉的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损伤;调查得知有19.51%的运动员认为疲劳是导致损伤的原因,占损伤因素的第一位。
(二)技术因素
竞技健美操还是一个年轻的竞技项目,训练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完善,技术动作还不够规范的现象突出,尤其是在高校。根据调查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损伤的占大学生运动员受伤率的15.61%。一名优秀运动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精确地完成成套动作的能力,这种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得运动员的身体稳固性增强了,同时也减少了运动员受伤的机率,因此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场地因素
竞技健美操运动动作内容比较丰富,多以各种跳、转、支撑等动作为主,因此训练和比赛中场地过滑、过硬等,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从而造成损伤,例如在过硬的场地做以俯撑姿态落地的动作,在衔接不好的场地上做大跳等等。据调查有16.1%的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认为场地不适是引起损伤的因素。
(四)准备活动不充分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神经系统和其它运动器官的功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还没有达到适宜的状态,就进系状态,这样,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五)其它原因
由调查可知由其它原因造成运动员引起的损伤约占0.92%左右。造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力不集中:运动员思想上的大意轻敌,在练习时精力不够集中,急于求成,而引起各种性质的急性损伤,如挫伤、脱位、骨折、脑震荡等;2、违反规则: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或动作幅度过大,都会造成自己或其他运动员的损伤。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身体素质训练要全面,注意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能力训练
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于人体机能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增强,重视身体素质全面训练,提高运动能力,注意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能力训练也是预防损伤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高度发展的身体运动素质和机体的工作能力,才能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的运动技术,承受超负荷的训练并能防止运动损伤。依据竞技健美操的特点,应重点发展下肢爆发力、耐力、柔韧性,上肢支撑力量及腰、腹力量。此外,还应加强易受伤部位和薄弱环节的能力训练,有目的地增强有关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从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以提高机体抗损伤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增加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
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订训练计划、训练目标和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长短。对于制订训练计划、训练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对动作的选择、套路的编排,不要过于求难、求高,音乐的速度不要过于求快,一定要从队员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能好高鹜远。对于专项训练时间长短也有合理的安排,在时间训练上短期的强化训练虽有一定成效,但极易因操之过急而造成运动员损伤。因此,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增加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坚持平时训练,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重要措施。
(三)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注重难度动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
竞技健美操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时间不长,其教学和训练的方法、手段还处在探索阶段,训练内容及负荷的安排,应符合训练者的实际能力和接受能力、注意循序渐进。内容和量的安排要有针对性且目的明确。要特别重视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应该要更加充分。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防止局部负担过重,特别注意在疲劳状态下不要多做高强度、大负荷的动作,因为此时运动能力下降、防护应变能力减弱、注意力分散,超量的大负荷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在一些新的难度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当技术要领不清楚、动作不对、出现错误、违反身体结构与机能特点及运动力学原理时,就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深入研究动作的技术特点与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不仅能提高动作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损伤的发生。
(四)加强医务监督,注意消除疲劳、加强营养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训运动量大、负荷重、能量消耗高,因此要特别注意疲劳的消除和能量的补充。每次训练以后不可忽视放松运动,要注意休息,改善膳食,加强营养,这样不仅可以预防损伤,而且可以为后面的训练提供保障。
(五)改善训练的场地与设施,提高保护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竞技健美操具有高速度、大强度的特点,在训练中稍有闪失就易发生损伤,训练场地不平整、地面过硬、训练着装不符合要求、训练时懒散等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损伤的原因,消除这些隐患是降低运动损伤、保证运动训练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所以运动员应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保护水平,在训练中做好自我监督,注意自己的主观感觉,当有不良反应时,应做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这样既可以降低损伤的概率,又能使运动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完成动作提高动作水平。
运动员稿件范文4
关键词:普通高校;健美操;选材
健美操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到我国。1984年,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健美操研究组,由他们编排并推出的“青年韵律操”传遍全国各大专院校,并且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无数青年学生投入了学习“青年韵律操”的热潮,使健美操迅速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得到普及。与此同时,表演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也开始在学校中出现,而高校良好的师资和场馆条件又为竞技健美操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每年不少高校都组队参加各种形式的全国健美操比赛,如今,高等院校已成为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重要基地。时至今日,中国青少年体质普遍较弱,普通高校运动队的年龄偏大,普遍已经16~20岁,他们身体素质不均衡,运动年限短,训练时间少,组队前的选材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以往教练员对健美操的选材多凭经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使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成为了困扰普通高校教练员的一大难题。健美操的选材涉及的因素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所以科学的选材方法尤为重要。
一、选材时所选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现已证明,人类一系列优秀的运动能力是先天的,受遗传基因控制。健美操选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智能、运动技术等。
1 身体形态与五官(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和五官)
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选择,要考虑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一般以中等身材和体重相对较轻的为宜,在竞技健美操中完成难度动作需要克服自身重力,体重较轻则动作相对省力。体型宜选择身体强壮,肌肉轮廓明显,肌纤维呈条状,身体匀称,上下肢较长者。从素质特点看应选踝、腕关节较细,跟腱长且清晰,足弓深者。五官易选择五官端正者,面部无明显疤痕。
2 遗传机能与生理机能
在选材判断工作中,对被选者的家系进行调查和了解,运用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观察其运动能力的发展趋势受家系影响的大小,提高判断和预测的准确性。
3 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
由于竞技健美操中有静力性和动力性动作,运动员除要有以上五项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外更要具备良好的弹跳力、平衡能力、协调性、乐感等素质。
二、选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健美操选材过程可分为初选、复选、试训精选三个阶段通过综合评定、观察各项指标以及运动损伤情况,挑选出运动才能卓越、成绩拔尖者。
1 初选阶段
观察身体形态,初步了解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情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新生入学军训时,观察身体形态适合竞技体育运动的学生。
(2)在高校内张贴通知或海报,并注明招生条件、着装、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3)体育工作者或教练员可以观察院团委、校舞蹈队、学校各体育类社团,询问体育教师来发掘身体素质优异的学生。
(4)在学校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演出、晚会时观察发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优异的学生。
2 复选阶段
测试所选对象遗传机能与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智能。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遗传机能与生理机能测试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对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功能、尿常规、个人病史等进行初步检查,了解被选者健康状况,看有无影响运动能力发展的各类疾病和身体缺陷,如条件限制只测血压和脉搏等,采用仪器是血压仪和秒表。
(2)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方法:速度以30m或60m跑;力量以上肢肌力、腿力、腹肌力、背力;爆发力以击掌俯卧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耐力根据专项可以测400m、800m或1500m(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灵敏以立卧撑或十字变向折返跑等;柔韧以劈纵叉和体前屈等,并且还要问是否接受过专门训练。专项身体素质可以设计一些健美操的操化动作和简单的难度动作,观察被选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完成能力。
3 精选阶段
运动员稿件范文5
充足的经费投入和专业的场馆设施是促进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下,经费投入和场馆建设是困扰高校篮球竞技运动的两大难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费不足的情况非常明显。高校经费来源渠道非常单一,基本都是靠相关部门的财政拨款。因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需求,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多,再加上竞技体育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导致很多高校对组建竞技篮球队望而却步。即使有的高校建立了篮球专业队,但用于球队管理和比赛的资金也是捉襟见肘。再者,当下篮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竞技项目。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专业的篮球训练和比赛场馆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纵观全国篮球场馆建设,即使在职业篮球俱乐部,场馆的建设也远远落后于篮球运动发达国家,场馆的硬件设施也难以满足现代篮球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综合分析,要促进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然后在相关政策的范围内,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场馆建设,以此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
2.明细训练计划,夯实基础技术
篮球的基础技术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贯穿整个比赛过程。运动员扎实的篮球基础技术,是领悟和贯彻教练员战术意图的基础,是临场竞技水平发挥的保证,也是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
据了解,受现阶段教育体制和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影响,很多运动员在高中接受篮球训练时,对基础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加上升学和比赛的压力,对基础技术的训练不够深入,导致很多球员在比赛中很多动作变形,影响到其竞技能力的形成,难以满足比赛的需要。而进入大学之后,很多教练员认为球员属于成熟性人才,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忽略对球员基础技术的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运动员粗糙的基础技术,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这是高校篮球比赛不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制订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做到准确地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1]。
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要使得运动员技术全面发展,适应比赛节奏,就必须在训练计划中增加基础技术的训练时间和内容,增强运动员的篮球基本功。
3.完善训练制度,储备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竞技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运动训练的本质是对人体施加一定的生理负荷刺激,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有规律的反应与良好的适应,实现预期的训练目标,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2]。
完善的训练制度包括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两大部分。详细的训练内容应包括具体的关于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根据球队建设和比赛的要求,完整的训练计划应包含多年(长远)、短期及课时等各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计划。根据不同周期的训练需求,训练内容在各种训练计划中的具体程度是不同的。相比而言,课时训练计划中的训练内容应非常具体。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体能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物质基础[3]。没有体能的支撑,球员很难发挥出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更不会将运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通过参加竞赛转化为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效果的最终体现。完善的训练制度是遵循训练规律,确定有针对性、计划性、具体量化的训练内容,是运动员储备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根本保证。
4.改善训练手段,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能力在现代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运动员心理能力是运动员的大脑对于其运动行为的把握与控制的能力,包括运动员训练与竞赛行为的动员能力、控制能力、意志能力等。
心理技能的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科学化训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一样,对促进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篮球运动员普遍都比较年轻,心理成熟度还不高。加上高校篮球比赛有限,经验积累较少,所以在重大比赛中,很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等心理波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多种手段和措施。目前国际上运用较多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是虚拟现实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将未来篮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比赛场景,提前运用高科技设备在电脑屏幕上虚拟出来,让球员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球员的预见能力和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心理技能训练法和意志品质训练法,例如目标设置训练法、想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注意集中训练法等。
心理技能训练影响和制约运动员其他竞技能力的提高。加强心理技能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促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改善训练手段,加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
5.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教练水平
篮球队是教练员团队和专业运动员在同一行为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所组成的正式社会组织。而教练员是这个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人物,是指导和带领球队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者,同时也是组织调动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及实现成功目标的决策者和实施者。
教练员作为运动团队的领导者,是团队中所充当的一个重要角色,而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则是一种职能,是教练员在训练、比赛中带领运动员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心理和行为关系的体现[4]。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对球队训练和比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练员的引导能力对球队实现预期训练和比赛目标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凝聚力或低凝聚力的群体是怎样被引导的。
但在我国高校篮球联赛中,因为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无法聘请篮球理念先进、执教经验丰富的外籍交流,所以球队的教练员基本都是高校从事篮球教学的老师。据调查,目前,CUBA的教练员基本上是由高校从事篮球课程教学的老师担任的,绝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正规的、专业化的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缺乏高水平的执教经历。
高校教师作为篮球教练,在篮球理论功底和对先进篮球理念的接受速度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高水平比赛的经验,也会限制其捕捉赛场关键时刻的能力,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引导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练员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丰富经验,提高其领导艺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球队成绩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改进后勤保障,建立奖励制度
现阶段,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后勤保障措施不完备和奖励机制不完善是影响球员积极性和球队成绩的重要因素。营养补充不科学,力量练习和疲劳放松无场馆,取得优异成绩无奖励等现象,非常普遍,增加了球队的管理难度。
科学的营养补充,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力量的增加和疲劳的恢复,是运动员提升竞技能力的根本保障。营养的及时补充是现代训练理论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恢复,而且能为迎接更大负荷的训练和比赛奠定基础。专项性的力量练习,会促进运动员保持竞技能力的连续性。疲劳的有效恢复,会使得运动员获得更多的超量恢复,继而促使其运动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或场馆等后勤服务的保障。
为提升球员竞技水平,提高球队的成绩,建立奖励制度是必要的。经济学假定,努力工作会给团队成员带来负效用,作为理性人的团队成员只有在预期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提升个人福利、满足个人效用的前提下,才会努力配合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团队生产[5]。由于每位运动员从事竞技运动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其运动动机和成就动机也不尽相同,那么对他们的奖励措施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作为大学生篮球运动队,队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因此高校在设立奖励的内容时,可以对运动员的动机进行深入了解,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奖励对象的特殊性,然后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奖励措施。总的来讲,优质的后勤保障,会消除球员的后顾之忧,使得球员对训练和比赛更为专注;而完善的奖励制度,是调动球员积极性,促进其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
7.结语
普通高校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又一重要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对篮球竞技运动的投入,进而影响专业场馆的建设和后勤服务的水平。而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球队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都是促进高校篮球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提高的因素。所以,学校的重视和保障不仅能提升球员的竞技能力,提高球队的竞技水平,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7.
运动员稿件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 动态生成性资源 高效课堂
一、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认识和造成其流失的原因分析
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指资源生成的过程不是预先设计的,也不是计划好的,而是动态生成的产物。生成性资源作用的结果是有生命力的,是课堂教学中能够转化为教学资源因素的来源,有利于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课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历史教学具有潜在教育意义的事件,这些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小事件,往往具有可利用性和可挖掘性。常见的有学生对教材的某些内容提出的质疑;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在讲课中出现的失误等。可见,这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就存在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是这些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和应把握住的教学契机。如果这些具有潜在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可以拓展课程资源的领域,也可使拓展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明确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正确运用的前提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生活情景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包含在鲜活的教学事件、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甚至是意外情况、偶发事件之中,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活情景性。
2.潜伏性。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在形成前教师很难去设想和预料,但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却时时闪现,教师若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或意识不到则会瞬间消失,所以它往往处于潜伏的状态中。
3.瞬间存在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而变化,与静态的课程资源不同,它是流动的、瞬间的,其存在也是短暂的。
三、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创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生成性资源观,拓宽教学视野。
教师具有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观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对课程资源运用的敏感度,也影响着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深度和效果。因此,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关系到教师能否在教学中更好的捕捉、激活和运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但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片面化和简单化的认识,使老师对课程资源的载体或形式的理解比较局限。一般的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材、参考书、辅导资料等印刷体形式的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认为这些资源是现成的、静态的,与教科书配套的,但对其他载体或形式的资源不了解。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不能真正地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从而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2.重视生成和创造生成性资源条件的意识,及时捕捉住生成性资源。
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和生成性条件稍纵即逝,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这决定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能被预先设定好的和固定不变的程式所禁锢,预设的教学计划、学案、甚至教学目标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的教学经验中,弹性灵活地进行处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时刻警惕和准备着根据教学的进展和动态,把握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从而更好地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精神层面的互动交流,交流是随时可变化的和以师生双方交流为基础的,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性过程的新观念。“教学的艺术光亮是注意”,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理论都要求我们不仅要树立“重视生成和创造生成的意识”,即具有关注生成的注意力,而且还要能捕捉住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3.锤炼动态生成性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效运用生成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