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习作;三年级;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写作文,会感到困难、吃力、束手无策,教师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传授恰当的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可见有了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小学生比较喜爱、熟悉小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一次习作,讲清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有重点地观察这种动物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到作文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的兴趣瞬间就能提起来……老师对学生习作里用得好词好句、好段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一丁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例如: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者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及时让学生练习。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教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学生脑海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如果要将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极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三言两句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要细心观察缩写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特征;再看颜色、枝叶及生长环境。接着,安排好写作顺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四、拓展阅读,教学生学会积累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教师怎样教学生读书积累呢?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书目给学生读,如《格林童话》、《中国成语故事》、《伊索语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优秀作文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直到把它读懂。学生阅读时需要在书中画出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并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来,丰富他们的词句库,胸中有积蓄,以便在习作中能随手拈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读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让他们想清楚,理清楚,再写下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谈点体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书读多了,积累的多了,练笔多了,作文才能写得好。
五、结语
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2
谋篇;思路;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73—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和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文为范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开展随文小练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经验,介绍几种指导学生课内外练笔的方法。
一、品重点词句,练习遣词造句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否则,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陷入“黔驴技穷”的困境。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理解词句和短语,积累好词佳句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推敲词语、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评精彩句段,迁移句式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句段,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评玩味,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仿写。如,《难忘的泼水节》第四自然段:“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课文中,作者对的衣着、神态和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品评作者是怎样描写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的,怎么描写的动作的。然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对周边的人物进行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三、 析篇章结构,体悟布局谋篇
崔峦老师说:“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要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练写,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前三段,很多句子都以祈使句开头,反问句结尾,情真意切,把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鱼水深情写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后三段一咏三叹,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教师要在学生感情诵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章结构,总结写法,使学生领悟此类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继而鼓励学生练写类似的文章。
四、悟表达方法,揣摩写作思路
要想写好作文,写作方法十分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模仿、借鉴,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揣摩写作思路。如,课文《火烧云》《山雨》等,是按时间顺序写景的,课文《颐和园》是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或游览顺序写景、写游记。对于《乌塔》等记叙文,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一般的记叙文。
五、 抓精心设计,激发创新灵感
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3
尤芳:抓住水果的特点来写。世界上的水果有成千上万,每种水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西瓜圆又大、樱桃红又小、葡萄甜透了心、杏子酸倒了牙……写水果时,我们首先要把握它最基本的特点。
小楠:抓住特点后,写的时候要尽量具体。事物的特点总是从具体内容反映出来,水果的特点当然是通过形状、颜色、结构、味道、营养等表现出来,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写。
尤芳:还可以写写“吃法”。水果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我们在写它的外观特点,介绍吃法等时,总会融进我们的喜爱之情。我觉得,还应该用几句简洁的语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特别是在写吃法的时候,是可以表现这些的。
郭老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啊。想写出特点的关键是――许多同学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在我们观察之后,对某种蔬菜或水果我们有了全面的认识,怎样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文章呢?
首先是要讲究“有顺序地写”。就是描写水果或者其他物体,我们采用的顺序一般有:按生长过程写,如按生长、开花、结果、果子没成熟、果子熟透了各个过程写;按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结构顺序写,如先写水果的整体形状、颜色、大小等,再写它的果皮、果肉、果汁、果核。
小楠:水果在不同时间表现的特点不一样。
郭老师:抓住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特点具体地写。对水果或者其他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滋味、吃法、营养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后,要将它们这些方面的特点写清楚,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生长时期要作为重点进行描写。如:水蜜桃小的时候大小怎样?是什么颜色?快成熟的时候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又有什么变化?我们要仔细看,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现它。
小楠:这样一来,我们再亲口尝尝这些水果,仔细辨别出它的味道特点。此时此刻,我们再按一定顺序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果肉的质地、厚薄、色泽等,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或按时间顺序)依次观察它的不同特点。
尤芳:当然,有时几种办法可交替进行,但顺序不能乱套,一乱就写不清,别人也看不明白了。
郭老师:想想看,各式各样、口味各异的水果;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树木;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卉,以其色彩、情态、形状、功能,装点着大自然,也装点着咱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多姿的环境,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不可缺少的资源保障。这些都成了作文的丰富题材。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大家对“与郭老师聊作文”的支持,希望大家积极踊跃给我们投稿,记得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噢!
来稿请寄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家教世界》杂志
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4
什么是过渡呢?过渡就是文章中用一定的词句或段落提示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比如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与段之间有两个不同的事例、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场面等,巧妙地使用过渡,可使文章条理清楚、意思连贯。
一、五种常用的过渡方法
1.时间过渡。有些文章时间跨度比较大,需要按时间顺序来记述。我们可以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把内容衔接起来。
2.空间过渡。有些文章地点变化比较频繁,可以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表示地点的词句放在各段之间,用来衔接上下文。
3.转折过渡。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要在内容和意思上有较大的转折,这就需要使用转折式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4.递进过渡。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文章同时记述了两件事,但为了突出后者,常用前者来陪衬,这就需要进行递进过渡。
5.总分过渡。当所写的内容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时候,需要运用过渡使思路顺利展开或自然收拢。
二、如何巧妙过渡
1.加强审题训练。从三年级开始,写话内容一般只提供具体要求,很少提供写话内容和题目。这时的写话训练就要靠学生根据要求自拟题目,自己选材进行片断和写作联系了。如果不重视审题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重点不突出,或者出现跑题现象,内容无法连贯,在过渡时,也就抓不住关联点,无法有效地连接上下文了。
加强审题训练巧妙过渡,一是要指导学生弄懂要求,抓住关键词,深刻理解;二是要注意题目中对时间、空间、数量、体裁、人物等方面的限制; 三是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审题指导。
2.加强学生参与评改的训练。一二年级学生写出的短文以教师批改为主,从三年级起,学生的作文篇幅便逐渐展开,教师的批改量也随之增加,批改作文成了教师一项繁重的任务。然而作文本一发,有的学生甚至不看一眼就装在书包里,这岂不是徒劳无功吗?因此,作文批改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互评互改,共同提高。在批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概括不同内容是如何巧妙过渡的,可总结出几种有效的过渡句式。
采取学生参评的办法,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5
先找学生“号脉”探寻不会写景的原因,再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大致总结出三个原因:
1.学生不会赏景。
2.学生不懂描法或不懂怎样可以把景描写得更好。
3.学生对景物描写没有兴趣。
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后,就要找“药”了,根据以上的三个问题,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案。
一、寻找时机,课内课外齐赏景
最初我认为赏景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技巧,后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得知,很多学生眼中,赏景就是用眼看,评价景物就是好与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课内课外齐动手,先帮学生建立起自信。
首先,我不和学生谈论写作一类的事,而是告诉大家我来上课的途中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比如早晨卫生区地面上清白色的扫帚印迹,操场旁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梧桐树以及提到古代诗文中的不同秋意。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开始主动观察景物了,开始只用眼看,接着用耳听、用鼻嗅、用手触摸……由最初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用心体味。我欣喜地看着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
其次,从书本上印证赏景的方法。如果课外只是感性的感知,那么课内就是理性的总结。以散文佳作《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为例,我先夸赞这两篇文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出赏景时的一些技巧。大致分以下几项:
1.注意赏景的顺序。如是定点观赏还是移步换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等等。
2.观察时要确立重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3.观察时要调动五官并用心去体味。这样写出的景物才会多层次、多侧面、多状态。
4.要观察出此景物与其它景物的不同之处,各自的特点。
明确方法后可以选择常见景物让学生试着去观察,去体味,为后来的正式练兵打下基础。
二、切合时机,感知写作技巧
学会了赏还不够,毕竟怎样把“胸中竹”化为“手中竹”才是最终的目的。写景不能只是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这就涉及到写作技巧。就目前情况看,存在的问题大致是:
1.学生不懂哪些技巧可以使描写更美。
2.学生不知道自己已用的某种技巧。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从课内赏析和课后批阅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第一、抓住课本,让学生明确文学大家常用哪些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不仅赏景要有顺序,写景也要按顺序。写景可按照赏的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思路清晰。
2.修辞让景物活起来。比喻让景物更加形象,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的描写,拟人可以让景物更有情态,夸张让情感更浓烈……
3.写景要有重点、要有层次感,要调动各种感官去积极感受。如《荷塘月色》中视觉――荷叶、荷花,嗅觉――荷香,感觉――《故都的秋》中秋的凉意等等。
4.写景的一切手法的运用必须要符合情感的表达需求。
第二、让学生在周记上小练笔,批阅时要多指出学生已用的描写技巧。这样既让学生对这些手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也可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巧抓时机,小试牛刀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后,我没有立即布置作文,否则目的性太强,刚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容易受挫。
天公作美,一次我正在讲析诗歌时外面忽然下起了雪,同学们脸上掩不住的好奇与喜悦。我灵机一动,知道应该把他们的兴趣从“赏”引到“写”上来。于是我问大家:“雪花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并引导道“东晋大学问家,也是后来的宰相谢安也曾问过他的子侄们这个问题,当时其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其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同学们跃跃欲试,我再趁热打铁:“它有声音吗?有气味吗?有性情吗?……”部分同学这时已相互争论了起来,我便停止讲课,要求大家写一写心中的雪。并在黑板上写出要求:
1.必须用比喻、拟人或其他修辞手法。
2.要写出雪的姿态、颜色、声音以及大家见到雪时的心情。
3.尽可能做到情景交融。
作文收上来,发现大部分同学写的还不错,如:
它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丝毫不顾及人们那讶异的目光,你挤我一下,我撞你一下,发出OO@@的私语声。
它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它的到来总不允许其它东西的存在,它用自己的身体装饰着万物,天地间纯白一片,它用这纯白为自己来到人间接风,偶尔几个倔强的,也被它拉弯了身躯,摧断了脊梁,经过一番打击后,只能低头服输了。
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眼中的景物动起来、活起来了,他们笔下的景物有形、有情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他们赏景与写景的决心与努力。
四、把握时机,撞好尾钟
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怎样给这次教学实验画上句号也很重要。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批与评上。
首先,在批阅时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把好的段落、句子甚至某个字在学生的本子上划出来。既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写的比较好,又知道了老师很认真欣赏了他的作文。这样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其次,上课时特意拿出时间来评。把写的不错的作文摘抄在我的备课本子上,以备上课评读时用,把写得好的文段在班上朗读,并告诉学生为何写得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能对学生进行较实用的作文指导。
按时间顺序写的作文范文6
一、写--读--写相结合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同的景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方法写类似的景物。
这样在写--读--写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吸收来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例如:我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前,要求学生写家乡自己喜欢的水果;尽管他们没有比课文写得好,但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采用了哪些好方法;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水果,布置学生动手写一写。此时学生就会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写作有了明显提高。
二、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着重引导他们观察家人、老师和同学。有一回布置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在学生的笔下母亲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母亲写得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问学生是否拥有同一个母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知道因为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自己的家人外貌也不大清楚。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又如:老师因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为此要求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总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作文。
三、教给方法,尝试作文
人类口头语言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作文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要让孩子们先随意说出重要的内容,再进行评议,然后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中心具体说。再过渡到书面语言,在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给学生习作的构段,布局谋篇和一些写作特点、方法,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往往自由发挥的文章更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潇洒自身,不拘一格。
四、多练,练出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