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自主知识构建 化学反应速率 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研究中非常注重的研究内容,其概念包含极其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教学的“有效”其根本在于“课堂”教学,由此,联想到了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学生总是“课堂上一听都懂,课后一做(题)就不会”?为什么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感觉现在的高考化学试题越来越难做?为什么“老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老师和学生能不能都少做些无用功?……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在课堂上下足工夫,做好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做扎实,也许“活力”或“有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有了。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流程一般都是这样设计的:备课前先做课后作业题集(或历届高考题)中的习题,然后,根据习题集(或历届高考题)中反映的知识内容和难度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再行选择教学流程……而对于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甚至这个环节也基本省略了,几乎完全是依赖教学经验在设计教学。这种依据教学经验和考试题进行教学设计的现象,恐怕也是许多老师备课时比较普遍的现象。
以下是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学习内容的课堂教学与反思,本节课例是基于对“有效课堂”的认识而实施的教学实践案例,其设计理念核心思想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1.教学设计思想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建立及相关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对于学生来讲,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并不难。基于“自主知识构建”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侧重于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围绕科学探究要素,重视过程与方法,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2.教学目标
2.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2能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能利用速率计算公式正确分析实验数据;
2.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3.教学设计片断
[教师活动]讲解:刚才大家计算的是在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当时间间隔Δt非常小时,可求得化学反应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瞬时速率也可以由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数学方法得到。
[教师活动]转引:对于同一反应来讲,反应速率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表示,又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那么,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在完成课本第33页“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教师活动]请完成学案上的课堂巩固练习(练习题略)。
[教师活动]讲解:要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测定某一时刻物质的浓度,但物质的浓度并不易测定,一般要通过间接手段才能测定。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相关内容并完成“活动与探究”,学习测定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
[学生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学习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变化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教师活动]总结:除了通过测定气体的变化测定化学反应速率之外,通过比色法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色分析一般在分光光度计中进行。
还有一些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列举两种其他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传统的教学流程主要是强化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注意事项的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当数量的典型习题重点训练学生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实践证明,就考试要求本身及知识点的完成和“落实”而言,这种教学设计更加简洁、更直接,操作上也更便捷,学生课后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类习题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的。然而这个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缺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积极参与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忽视了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觉“没意思”,对概念的理解及对知识的掌握基本都是通过反复的习题强化训练实现的。
基于对新教材及课改精神的理解,依据本节课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记录”知识。例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是该化学反应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内,化学反应的速率可能不同”及“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化学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理解,并不是知识的直接呈现,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实验及数据的数学分析获得的。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效地掌握了这些重要知识,而且体验了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快慢的定量分析过程,并学习了对实验数据的数学分析方法。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知识构建”才是“有效课堂”的核心精神。
参考文献: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望大家喜欢。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一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二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就我本人的这节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信息-----验证预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最后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情况,新的平衡状态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的,这样为部分学生将来在研究有些题目中提到的等效平衡建立基础。最后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就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本节课更加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预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在课的结束时通过合理设计习题,既巩固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三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这节内容也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探究相结合的,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经验。
一、在教学方法上,同样采取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在这里为了理解和巩固知识,结合图像教学,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图像。强化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二、在内容的处理上。
1、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不足的地方,如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这节内容处理上,先以一个实验作案例分析指导,在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效果比上次好多了。
2、学生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两个知识点上容易混淆。
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既有联系性又有独立性,在教学处理上,既要分开又要有机结合。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速率都会加快,但学生会错误理解为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减小。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 高中 化学 教学
1、网络对于高中化学预设的作用
在网络环境里,安全的资源共享与多媒体视频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化学课的趣味性。根据教学要求,利用网页开发工作进行超文本与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展示,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其教学内容都是基于化学实验的观察与规律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操作能力需要很长的积累才能达到要求。但是对于化学的学习要求不能停滞,此时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预设就很好地解决了动手实验与思考总结间的差距。
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化学实验与化学规律进行情景预设。如放缓化学反应过程,对化学反应中的各种原子变化进行动画演示等等。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件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创设出虚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发现,进而可以培养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安全背景下可以把化学原理在生活与自然现象中的案例作为化学教学的习题让学生去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一个问题点出发,利用多种搜索工具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进而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知识储量,促进学科交叉,激发学生灵感的目标。当然,在网络安全背景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的融合。一改过去学生仅凭书面题目理解化学原理的情况,在网络情境里把化学课本上的原理与规律,结合感性而直观地认识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基于网络安全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预设的探讨
2.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当下的网络背景下,老师与学生得到资源的效率非常高。由于网络资源海量便捷的特点,老师可以很轻易得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与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在高中化学教学预设时,就容易出现一个极端:大量的堆砌。常见的就是一个化学课件里大量的文字说明,从化学史说到化学应用;大量的图片与视频内容,从化学反应分子式到化学反应的动画;大量的音效和装饰,如化学反应中的各种声音等。这样的信息量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里产生很大的干扰。所以,应以学生学习目标为原则,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
2.2化繁为简的预设意识
一定要排除掉无关信息后再来进行设计教学,其教学的内容应精炼,引用的多媒体资料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符合学生当下的化学学习水平。特别是在网络化学教学预设时,应重点抓住教学的总纲,从一个点延伸开去,重视展示的逻辑性与引导性。不要把信息堆砌与叠加视作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过于繁杂的信息反而会模糊教学主题,让学生看得多,记得少;看得花,记得乱。如有老师为了一展自己良好的网络课程制作技巧,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软件制作,甚至把板书内容也放了进去。这样反而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因为学生看了一遍能看懂,但是看了一遍不可能真的懂得其中的原理。“看花容易绣花难”,网络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来说非常有用,但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与知识,就必须一步一步进行板书,一点一点带领学生推论。特别是对于化学的电子式这方面,纯理论性的知识本身已经很简练,老师如果仅是在课件中展示一次就让学生进入习题模式,那就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到简单表达式之后的理论背景。对于这种理解细节上错误率高的化学知识点,应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3适当的引入与铺垫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网络安全背景下的教学预设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力来进行适当的引入与铺垫。在网络资源里,可以利用动态的化学模型进行化学演示实验,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化学物品性质,形状,颜色等,就可以引用网络图片与视频来全方位地展现,从而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其特点。再如具有冲击力的化学实验与化学现象,如雷雨时的臭氧现象等,这些都可以引入视频让学生直观而真实地感受到化学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如在学习离子晶体的结构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此时都是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来引入课堂,再应用教学动画来展示其内部结构,从二维到三维的变化,也就带领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角度全面地理解了此知识点。
另外,在所有的引入与铺垫过程中,都应保证化学知识的严肃性,一定要坚持科学真理。不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而简化教学,忽视教学原理的推导,甚至把知识歪曲。以网络安全为背景,强化高中化学教育预设的客观性。不论教学条件如何变化,网络资源如何改变高中化学的教学形式,都应从科学真理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安全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预设一方面应全面考虑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网络资源的选用与利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化学知识与网络资源间的整合度,一切的网络资源都是为了教学而服务的,脱离了教学目标的网络资源不应出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当然,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来综合利用教学条件与资源,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而应发散思维,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肖真刚.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能.[J].科技信息.2012(0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现阶段高中化学的备考复习课程中,大多采用问学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提出问题给出目标,学生根据课本和教材来解答,这种指哪打哪完成任务式的被动学习,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条理,建立宏观的知识体系框架,做到心中有数。化学备考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在教学和备考中,师生互动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老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听课的状态,留意是持续保持积极高涨,还是越来越心不在焉丧失兴趣。课堂体验持续吸引着学生,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差异,学习耐久性也不同。有的学生缺乏克服问题的信心和意志,遇到复杂费脑筋的题目就打了退堂鼓。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加强理解和变通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现阶段高考化学试题总体来说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全面,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考察,需要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的复习备考应依照课本大纲进行,理清知识的脉络。培优补差,帮助优等生解决易出错的问题,强化困难生知识基础,加强学习信心,通过导学案和多种类型题的集中训练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检验和鉴别、计算物质的量、电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基础知识每年必考,大纲范围内涉及到教材的边边角角,都有可能成为出题的知识点。零散细碎的知识点识记容易出现疏漏,学生探索其中的相关联系,串接成一条知识链,就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化学实验题的训练中,经常可以看到因题而设的新奇仪器和装置,这种非常规仪器装置的组合可以实现实验功能的综合拓展。在实验备考中,应重视对仪器装置的名称、类别、用途、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掌握。
(二)构建完整的理论结构
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梳理总结,发现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综合梳理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处理问题时就能快速精准地检索到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备考效率。如在进行化学元素学习时,可以这样来设置导学案:①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②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常温下状态、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溶沸点)③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单质反应、和常见金属、和水、和酸碱、和特殊化合物反应)④元素氧化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⑤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新元素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掌握总结的规律,探索并发现课本编写框架中存在的关联,初步模仿构建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模仿下图绘制含碳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图,把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串联成模块化的知识网络,直观形象地整合了繁琐细碎的知识点,考试重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课本学精学薄。
(三)注重实验总结
化学的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近年高考化学命题可以看出,化学实验不断深入考察,考察方式也越发新颖创新,强调发挥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教师备考时应引导学生多做总结,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化学原理。因此在复习备考时,首先是让学生加强对实验的认知基础,结合生活经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合作探究。经常考察的实验有酸碱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萃取、蒸馏、重结晶、沉淀溶解平衡、乙烯的制备、酯化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不同的效果。定量的化学实验通过学生的时间,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综合性实验考察了多种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跳出课本框架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题:从你最熟悉的酸、碱、盐中,任意选出四种物质,使其符合下图中的关系,途中连线的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讲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三、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诸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较为突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该模式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在此指导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使之走向动态的、开放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的初步尝试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效果,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发现式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由老师首先提出实验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再共同探讨研究方案,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验证化学规律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还强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因此,发现式实验更加新颖、先进。并充分体现创新的原则,以自主创造性的思维来理解新知识,满足学生的认知结构,从简单到深奥,一步一步加深知识点的难度。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公开的,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试验的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发现式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案例
高一化学课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
为此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发现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
教师不能用单纯的讲解或课件代替实验。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教学设计方案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1)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注意:每个小组由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按平时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这样分在一个小组内就容易建立起A层次的学生教B层次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教C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学习关系。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成绩差的同学没有明显的压力感和自卑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2)讲清规则和注意事项
①讲解各实验品的使用方法:CaO、Zn粉、NaOH溶液、稀HCl、CuSO4溶液、蒸馏水试管、药匙、温度计、洗瓶、废液缸
②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
③总结实验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3)讨论
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燃料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新能源的展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况;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发现式教学的意义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一、明确任务
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序综合,梳理知识细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按照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准确性。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二、具体建议
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练题的同时注意归纳总结,比如有机推断专题,钢铁的腐蚀、离子反应等专题。同时,训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多整理易错点、失分点,并进行强化练习。信息题则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专题训练、归纳总结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以北京高考题为例,7道选择题中,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或者金属的防护和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实验题是常考题目,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专题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2、限时训练、综合训练
(1)限时训练
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北京卷7道,考试时10-15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建议学生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劳,做题效率下降。
(2)综合训练
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45分钟时间虽然紧张,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阅读、审题能力;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3、跳出题海、突出方法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突出主干知识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注意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考和通读课本。
解题时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高三化学备考指导及建议1.增加熟练度
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度要增加对知识点的熟练度。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08年到12年的北京高考真题,每套试题做三遍以上。每次记录完成时间,并且准备错题本,从而加强对高考化学的熟练度。而对高考化学主客观题的分数设置与做题时间安排来看,我们需要将化学的选择题准确而迅速地做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高考化学的得分率。
2.掌握解题技巧
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将题目做出,这就需要同学们要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而这一技巧的掌握则需要同学们在新东方课堂里关注老师们的解题方法,通过简单的方法串联起主要的知识点。例如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维度的网状记忆进行记忆,可以从现象、置换、还原性、氧化剂等多个角度对方程式进行记忆。
高三化学必须注意的四大招数招数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招数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招数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招数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