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宫雪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宫雪景范文1
一、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映,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想科学设置作业,就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从而为科学的设置作业奠定基础。作业就是为教学服务的,作业没有针对性,没有层次性,就等于教学就是盲目的,可见科学设置作业是初中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学生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并加以强化从而使其成为自己的能力,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并将学生的不足之处查找出来,也只有这样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良好地学习氛围
良好地学习氛围,应该由教师科学的引导并设置。数学是一门偏理性思维的学科,这一思维特质,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或具备,这就是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正视这一差异,尊重这一差异,是教师也是所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认识,具备了这一认识之后,学生之间才会更坦诚的相处,才不会有歧视的心里产生,教师也通过适当的举例或者提示等方法辅导学生,或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这种理念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贯彻。教师的评价机制也要调整,这一世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鼓励性的评语语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个别面批。这样学生会觉得很受重视。为了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挑战性培养出来,要把作业中独特的、捷径的方法大力推广。不要对后进学生有所偏见,要一视同仁,帮助他们弥补学生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三、精简作业,突出重点,减轻课业负担
把学生的作业负担降到最低,作业忌讳量大而不精,一方面,简单重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再一个也收不到精讲精练的效果,学生心理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那这些作业肯定会被消极怠工的支应。课下作业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哪一部分是重点难点,就需要在作业中重点突出,避免重复,这样,在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也得到提升。
四、突出层次性,避免一刀切
根据课堂学情的准确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作业设置上,依据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应的作业,这就避免了数学作业的盲目性和机械性,学生做符合自己能力的数学题时,自信心逐渐增强,当相应能力逐渐提高后,可以给每一组设置挑战题目,不是硬性的要求,而是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自我突破意识及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对进步快的成员给予高度表扬,对学习困难的小组成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到师爱的温暖,用这种温暖感召他,激励他,比如,在作业的设计时,可以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础题,是针对一部分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设计的,这部分习题浅显易懂,紧扣当天学习的新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新知识;B类为拔高题,这种题目相对于基础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解题方法;C类是拓展题,这种题目的难度相对于拔高题又高了一个层次,主要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这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多样性解题的能力。灵活的方式给学生学习拓展了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学生针对设置的课程,可以自由的选择一种题目,也可以选几种,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帮助。
五、灵活设置,体现趣味性
故宫雪景范文2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公元1406年),最初由蔡信、阮安等设计,荆祥、陆祥等施工造。[1]故宫又称紫禁城,在古代皇宫建筑群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构架宫殿。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故宫宏大的规模、辉煌的建筑、独特的风格、华丽的陈设都是极为少见的。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史册中,拥有古代文明光辉的紫禁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 建筑构思
在建筑构思方面,紫禁城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2]古代的中国人将其看作是世界本原,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胜的关系。紫禁城在建筑色彩上很讲究五行的配合。宫墙和殿柱采用属火的红色,象征光明正大,而屋顶大多采用属土的黄色,象征皇帝居于国之正中。天安门到端门不栽植树木,因为南方属火,增加树木不利于木结构的防灾。
除了五行学说外,故宫还体现了极为讲究的阴阳之序。在古代,偶数代表阴,奇数代表阳。在故宫中前廷部分属阳,后寝部分属阴,因此前廷的建筑用奇数来表达阳刚之气,如三朝五门制度、三大殿等;后寝部分则用偶数如六寝六宫来彰显阴柔之美。另外,将代表阳中之阴的五凤楼和阴中之阳的?x清宫分别置于前廷和内寝中,形成了阴阳互补的格局。
二、空间布局
从整体上看,故宫沿中轴线呈对称性,南面和北面分别是“前朝”部分和“后寝”部分。从局部上看故宫的建筑群又是由许多单体建筑沿着中轴线排列结合配置组群而成的,形成了一条迭起、抑扬顿挫的艺术序列。从大清门进入宫殿的前区,漫长的御街以及御街两边的千步廊形成了具有引导性的透视线。当到天安门前,空阔的广场忽然映入眼帘让人感觉豁然开朗。再往里走到气势收敛的端门前庭,御街两旁平淡的朝房为午门的到来作了铺垫。午门三面合围、呈凸形,红色城墙单调而高俊,接近时,让人感到难以忍受的封闭和紧张。进入午门,一个广阔敞亮的广场呈现在眼前连接着无边的天际。院中的内金水河蜿蜒向南成弓形横卧在庭院之中,金水河上洁白的五座石桥隔河仰望着太和门。这样的布局设计漫长且豪放,收敛又高昂,形成一系列的空间变换,使人感觉既神秘又严肃,从而充分彰显了皇帝的威严。这种布局也正符合了儒家“君权神授,皇帝为万民之主”的思想。[3]
三、建筑材料与结构
木材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材料,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木构框架式建筑结构。在故宫建筑中,木构架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处处木柱林立。木构架建筑的外观轮廓都是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承托着整座房屋的阶基;阶基上面的是屋身,骨架由木制柱额制成,中间安装门窗和隔扇;上面的屋顶是由木结构屋架做成的,屋面做成曲线状,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4]
四、建筑装饰与色彩
故宫整座建筑群和谐统一,色彩基调以黄色和红色为主,在京城湛蓝的天空映衬下绽放出神异的色彩。在五色中,黄色属于至高无上的颜色,代表着神圣和光辉,给人崇高的心理感受;红色从古至今都是代表喜庆之色,给人热情和兴奋的心理感受。屋顶下的玺彩画以冷色为主,与黄、红暖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汉白玉石基座,产生了强大的视觉色彩感染力。总体来看故宫的色彩既和谐又有强烈的对比,在美学上达到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完美结合。
故宫内部的装饰内容和程度常常因伦理规范过多而受到制约,用色以黄色为最显贵,其下为赤、绿。为此,故宫的色调非常一致。装饰图案用龙和凤来体现皇权至上的文化心态。
故宫雪景范文3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师叔叔,让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大文豪苏格特,我好熟悉!
喜欢文学,对他的着作当然多有涉读,他的一生创作了小说四十七册,诗集廿一册,历史传记三十册,着作等身,丰硕质精,不仅对英国小说史有划时代的影响,对当时的俄国、法国、美国文坛也激发的新动力。
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
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
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执业律师。
故宫雪景范文4
摘要: 翻译学是一门关系繁多的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它需要利用诸如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建立自己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本文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几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分析,试图通过功能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解释翻译中的一些诸如“对等”的现象。
关键词: 翻译 功能语言学 经验纯理功能 古诗
关于古诗的翻译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翻译的标准没有一致的看法。威尔斯・巴斯通(BarStone,1994)曾说过:避开任何规定的方法,因为译诗这种行为令人愉快的不变因素就在于自由(freedom),就在于方法的多样化[1]。任何方法都行,只要能产生好诗。许渊冲曾提出译诗的标准“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7]。黄忠廉(2000)指出: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于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后者要求做到意似是主要的,而形似只是尽力而为之;前者则要求在意似的基础上讲究形似,力求使二者达到高度的统一,取得风格的“似”[2]。
系统功能翻译观认为:“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与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是意义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中起作用的单位。因此,翻译的对等单位应该建立在语篇上,即翻译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况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①(胡壮麟,1989)
黄国文(200l)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个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因为“它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本文从韩礼德(Halliday1994)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三种英译义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试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描述和解释,并探讨翻译中的“相似”或“对等”
一、经验纯理功能语法回顾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包括三大纯理论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经验功能是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它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或情形。
及物性(transitivity)是英语中表现经验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过程:(l)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5)言语过程 (Verbal process)和(6) 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有一个参与者(即“动作者”)(Actor),也可能涉及到另一个参与者(即“目标”)(Goal),还可能涉及到“环境成分”(Circumstance)。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 反应”(Reaction)和“认知” (cognition) ,“情感”(Affec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加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 感觉者”(sense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
关系过程指的是一个物体(人、物、情形、事件等)与另一个物体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或指一个物体的性质特征、情形等。关系过程可分为两类,即“修饰型”(Attributive)关系过程和“认同型”(identifying)关系过程。修饰型中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认同型中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被认同者”(identified)和“认同者”(identifier)。
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Behavior),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言语过程是指人们通过讲话进行交流的过程。它涉及的参与者是“讲话人” (sayer),“听话人”(Receiver)和讲话内容“(verbiage)。
存在过程指的是某物(人)的存在情况。这个过程只涉及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Existent)。
二、《静夜思》原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看,《静夜思》一诗共有四个过程组成,即:
(1)存在过程:“床前明月光,”
(2)心理过程:“疑是地上霜。”
(3)物质过程:“举头望明月,”
(4)心理过程:“低头思故乡。”
就语篇功能分析而言,在进行及物性分析上,一旦确定了过程类型,就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同时确定环境成分。
在《静夜思》一诗中,共有四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存在过程,参与者是“明月光”,环境成分是“床前”。第二个过程是心理过程,参与者是诗人本人,在诗句中是被省略了的,另一个参与者是“地上霜”,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是“疑”。第三个过程是物质过程,动作者是诗人本人,在诗中也是被省略了的,另一个参与者即目标是“明月”,环境成分是“举头”,作方式状语。第四个过程是心理过程。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是“思”,其中一个参与者诗人本人,另一个参与者即“故乡”,“低头”是方式,作环境成分。
三、《静夜思》三种译文经验功分析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三种译文,译文1是徐忠杰所译(见徐忠杰译1990:86)[6],译文2是许渊冲所译,(见许渊冲译 2000)[7]译文3是Bynner所译。(见The Jade Mountain: A Chinese Anthology 1929)
译文1: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A Tranquil Night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I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下面我们逐句分析这三种不同译文的过程类型。
(一)“床前明月光”
译文1中该句的过程类型为心理过程,由“descry”体现,参与者有两个,其中一个是“I”,另一个是“bright moonlight”,环境成分是“in front of my bed”。译文2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参与者即动作者是“I”,另一个参与者即目标是“a silver light”,环境成分是“Abed”。译文3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存在过程。存在物即是“a gleam”。
从过程意义的体现角度看,我们认为译文3的过程类型与原诗吻合,原诗该句就是描述一下环境成分,一个地点,一种现象,译文3的翻译在这些方面都与原诗表现一致。译文1和译文2都把隐藏的参与者“I”给翻译出来,环境成分翻译得都还与原诗一致,但是过程类型与原诗没有相似之处。
(二)“疑是地上霜”
译文1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由“suspect”体现,参与者有两个,一个是“I”,另一个就是“ hoary frost”环境成分是“on the floor”。译文2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两个参与者分别是“I” 和“frost” ,“wonder” 是体现心理过程上的动词。 环境成分是“aground”。译文3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存在过程。存在物既是“frost”,环境成分是 “there”。
从过程意义的体现情况来看,译文1和译文2都与原诗的过程类型一致。但是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译文1显得与原诗更贴近些,“suspect”作“怀疑”讲,是指“对...有所察觉”,知道并不是霜,而译文2中“ wonder”作“想知道”的意思,原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是把月光比喻为霜。从意义一致的表达角度看,译文3更贴近,更与原诗一致些。
(三)“举头望明月”
译文1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由“ watch”体现,有两个参与者,分别是“I”和“the bright moon” ,环境成分是“as I tilt back my head”。译文2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由“find”来体现,参与者是“I”,被感知的现象是“the moon bright”,环境成分是“Looking up”。译文3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find”,其中一个参与者是“I”,另一个参与者是“moonlight”,环境成分是“Lifting my head to look”。
从上述过程分析看,译文1与原诗的过程类型是一致的 ,意义的表达也更接近,传神一些。译文2和译文3与原文的意境不是那么的契合。
从上述情况分析看,译文1和译文3的过程类型与原诗一致,但译文3的措辞更能原诗的语境相一致。一位在外漂泊的游子,在寂静的夜晚,孤身一人睡不着,仰望着明月,突然心底一股思乡之情燃上心头,译文的“suddenly”用的很传神,猛然间意境与原诗是那么的和谐。
四、结 语
原诗是五言绝句,描写真实,平铺直叙,措词朴直,一目了然,就原诗的内容意境来说,三种译文译得尚可,(l)译文1和译文2都押韵了。译文3虽然没有押韵,但是他的意境与原诗很契合,从意义的表达方面来说,很准确,译文也非常的美。而且从过程类型角度来看,也还是原诗保持的较一致的。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三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在译诗的时候力求做到意似、形似和风格似,或者力求使译文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与原文在原语读者心目中大体一样的心理感受,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一个难度较高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故宫雪景范文5
关键词: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思明;血热证;清热固经汤;中西医结合
medicine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导致出现无排卵的不规则子宫出血[1],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常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导致贫血、休克,危害青春期少女的身心健康。青春期功血属于中医妇科的"崩漏"范畴,常见病因为血热、肾虚、血瘀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治疗的血热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128例,均符合《妇产科学》[1]青春期功血的诊断标准,同时按《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2]辨证分型为血热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个组,试验组62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4.8±4.45)岁;病程1.5~6月,平均病程(3.30±2.45)月;血红蛋白67~105g/L,平均(93.13±7.45g/L)。对照组66例,年龄13~19岁,平均年龄(15.20±4.03)岁;病程1.0~7.0月,平均病程(3.59±2.09)月;血红蛋白64~97g/L,平均(89.90±6.64)g/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血红蛋白值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优思明(生产企业:Bayer Vital Gmb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85)进行止血调经治疗。第1周期初始剂量为每12h 1次、1片/次,出血停止3d后改为1次/d、1片/次,服用至出血停止后21d。停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5d开始进行第2周期治疗,剂量为优思明1次/d、1片/次,连用21d。第2周期停药后月经来潮第5d开始进行第3周期治疗,剂量为优思明1次/d、1片/次,连用21d。3个周期为1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热固经汤随证加减治疗。清热固经汤方药为;黄芩9g、焦栀9g、生地9g、地骨皮9g、阿胶9g地榆9g、生藕节30g、陈棕炭15g、龟板15g、牡蛎粉15g、生甘草6g。每副药用600ml水文火煎至300ml,温服3次/d、100ml/次。
1.3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治疗1周期后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检查观察血红蛋白指标。1个疗程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入组患者的月经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控制出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持续时间、血量表现为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自觉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00g/L以上,恢复排卵。显效:控制出血后,月经周期、血量基本正常,但月经持续时间仍较长(7~10d),自觉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00g/L以上。有效: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及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量减少,血红蛋白80g/L以上。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无改善者。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各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62例,治愈35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9%。对照组66例患者,治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9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有效患者止血时间差异 试验组患者62例,止血时间7d 1例。对照组66例患者,止血时间7d 4例。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比较,见表3。
3讨论
正常月经的发生是基于排卵后黄体生命期结束,雌、孕激素撤退,使子宫内膜功能层皱缩坏死而脱落出血。正常月经的周期、持续时间和血量,表现为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4]。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垂体促性腺激素FSH与LH的比例尚不协调而不能排卵,因此容易出现无排卵的不规则子宫出血[1]。无排卵性功血由于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且无孕酮对抗而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青春期功血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是一种低剂量高效复合口服避孕药,通过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宫内膜的作用及限制子宫内膜过度生长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由于其主要通过限制子宫内膜生长,使宫内膜萎缩而止血,但还需从根本上调节和平衡,改善贫血。中医认为,青春期功血属"崩漏"范畴。崩漏是血症、急症、难愈之证。中医治疗崩漏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血热之证出血量多、势急,属于"急"证,当以"塞流"之法先治其标,但青春期功血患者还应重视固肾益冲任不可过度清凉伤及本元。运用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清热固经汤随证加减,本方由凉药构成,能清能滋,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养阴生血,适用于血热内盛之崩漏。若出血日久而量不多者,可加蒲黄、五灵脂以增化瘀止血之效;若已有头晕耳鸣肾虚之征可加枸杞、熟地益肾滋阴。现代医学认为黄芩含有黄芩甙元、黄芩新素,有光谱抗菌作用,其煎剂有解热降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功效[5]。生地含地黄素、生物碱等其提取物能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出血时间[5]。
总之,优思明联合清热固经汤治疗血热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及在恢复患者血红蛋白方面均较单独使用优思明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306.
[2]吴克明,张庆文.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44-1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7.
故宫雪景范文6
[关键词]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0-0053-04
一、我国收入分配原则及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相对应,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原则的认识也开始不断深化,并逐步加深了对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关系的认识。
党的提出克服平均主义提高经济效率之后,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注重社会公平,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此后,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彻底克服平均主义的影响,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明确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继续坚持这种观点,进一步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在实践中,由于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效克服了传统平均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党的十六大在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同时,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力图通过注重社会公平的再分配过程,弥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的不足。但在实践中,这种“效率与公平”相分离的收入分配指导思想,并没有阻止我国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恶化。那么,如何才能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有效克服平均主义的影响,又能促进社会公平,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指导思想应运而生,并开始逐渐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理念过渡。首先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然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后,党的十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原则及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与演变表明,准确把握关于收入分配的原则,特别是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对于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效率与公平”内涵、关系及抉择的经济学分析
(一)收入分配中的“效率”
所谓效率,在经济学上一般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其实质是市场经济中的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如果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组合,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对利益分配的调节,充分调动各种经济要素的生产积极性,使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获得最多的经济成果。充分发挥经济效率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制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创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二)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公平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公平,指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当的收入。经济公平,强调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的对称性,是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判断标准。经济公平是经济效率的同义语,市场经济中按贡献分配经济公平原则,极大地刺激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社会公平,指在承认收入分配存在合理差距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平等地分配给社会成员,不因社会成员在素质、知识、能力、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使其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生活享受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或本质上的差异。
(三)收入分配中的“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是既相互对立、排斥,又相互依存、促进的矛盾统一体。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决定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必要性;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决定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可能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指,既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功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又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问题。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客观上要求,把效率和公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收入差距过低,影响经济效率时,适度拉大收入差距,促进经济效率提高;在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经济效率时,适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效率提高。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目的,是要在有效率的经济体中增进社会公平,在有社会公平保障的经济体中提高经济效率。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四)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收入分配中实行“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的根本要求。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彻底搞清楚效率与公平内在的对立统一逻辑关系。
我们在专著《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中,借鉴拉弗曲线,提出了弓背形效率——公平曲线,用以表示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均衡关系,这里我们用基尼系数表示公平,具体如图所示:
1.在一定条件下,收入差距的扩大,可以带来经济效率提高的结果。如在y2-C线(效率-公平最大均衡线)以下,公平与效率转换线从左下向右上倾斜,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收入差距为y1时,经济效率为x1,当收入差距上升到y2时,经济效率增加为x2。
2.超出一定范围,收入差距的扩大,则可能带来经济效率下降的结果。如在y2-C线(效率-公平最大均衡线)以上,公平与效率转换线向左上弯曲,表明经济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生逆转,转变为反比关系,这时当收入差距或不平等程度由y2扩大到y3,经济效率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从x2减少为x1。这时,如果社会要想提高效率,就要缩小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y3降低到y2,这样才能把经济效率从x1提高到x2。
3.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均衡区域,低于或高于最佳均衡区域,都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如图y2-C线所示,此时,收入差距适中,经济效率最高。我们提出的效率与公平最优契合点,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实践中可以参照基尼系数来确定效率与公平最佳契合度,如根据国际经验,基尼系数在0.3至0.4之间比较合理,超出这一范围,效率与公平就出现失衡。
上述分析可见,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矛盾的替代关系,即注重经济效率就可能防碍社会公平,注重社会公平就可能妨碍经济效率。但是,如果超出一定范围,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就是一种相互统一和促进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为了获得经济效率,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增进社会公平。这是因为从根本上看,效率和公平互为前提,有效率的分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是公平分配的前提;而公平的分配,能调动各种要素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也为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
因此,收入分配中能否做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不仅直接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和利益能否真正实现,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目标。
(五)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抉择
公平与效率的抉择,历来是各个国家政府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收入分配政策有两个目标,一是要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要增进社会公平的程度。由于这两个目标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使收入分配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选择,似乎成为永远都破解不了的“哥德巴赫”难题。由于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公平与效率政策的抉择上,一般有“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和“二者兼顾”三种选择方案。
效率优先是新自由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理论上强调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反对国家对经济运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因此,在收入分配政策上,主张把效率放到优先位置,反对国家利用再分配政策实现收入均等化,认为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损害。
公平优先一般是福利国家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这种收入分配政策,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调节经济的作用,在政府强有力的再分配政策干预下,推行社会福利事业,消除市场调节不良影响,把收入差距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公平与效率的协调,是不分先后次序,同等看待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政策,这种收入分配政策所采取的方法,是要在平等和效率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寻求一种最优的政策交替,即如何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
在三种选择方案中,我们认为,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佳的收入分配政策选择,这种选择既保留了市场调节收入分配的效率,又强调了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收入分配向“兼顾效率与公平”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局限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个提法就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这个提法把效率放在优先地位,忽视公平,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其次,这个提法对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的定位不全面,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遵守公平的原则,如果初次分配只注重效率而不注重公平,由此形成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仅靠再分配是难以解决的;再次,这个提法意味着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扮演全能型的政府角色,改革开放后还想扮演经济型的政府,以取代企业家和相关职业群体的位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一个经济型政府职能定位的明确表述,这是它的局限性。
(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局限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矫正。虽然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法对转变观念,消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最终形成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但从理论、实践和成效看,这种提法也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理论上存在片面性,否定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权衡性,认为二者不是原先人们设想的“trade off”关系,而是正反同向的交促互补关系,不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公平与效率内在的对立统一规律;二是实践上不好把握尺度。究竟怎样做才算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如果不加注解,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弄不好,会重走“回头路”,重新滑向平均主义的深渊;三是存在忽视效率的嫌疑。这是因为,这个提法中看不到效率,如果只强调更加注重公平,那么还注不注重效率?在这个提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四是对改革阻力估计不足,改革方案屡屡遭受抵制,改革成效不明显。这些都是它的局限性。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优越性
相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两种提法,“兼顾效率与公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在效率与公平内在矛盾统一关系基础之上,有利于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契合,在有效率的经济体中促进公平的实现;第二,兼顾效率与公平这种提法,把效率与公平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不偏不倚,既不偏重效率,也不偏重公平,在实践上非常清晰的明确了公平与效率的同等重要性,避免了实践中把握尺度偏差的可能性;第三,由于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在二者矛盾的方面就需要妥协,有利于达成一致,化阻力为动力,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四)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定量指标。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是处于比较严重的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危险状态。我们在前面提出的“弓背形弯曲的效率——公平曲线”也证明,效率与公平之间有一个最佳结合区域,低于或超出最佳结合点,对效率和公平都有不利的影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总体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上升趋势,1994年首次超过0.4临界点后,据国家统计局计算,不包括隐性收入,2008年已达到0.491,另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数据显示贫富差距的总体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改革开放前,我国平均主义盛行,经济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实行效率优先的政策,忽视公平,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经济加快发展,但其结果导致收入差距过大,难以有效启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按照党的十提出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改革思路,在有效率的经济体中促进社会公平,无疑是我国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8.
[2]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财政部网站,2013-2-6.
[3]周为民,卢中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J].经济研究,1986,(2).
[4]刘国光.到进一步重视公平的时候了[N].中国经济时报,2005-5-1.
[5]卫兴华,张宇.公平与效率的新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承恩富.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论[J].经济纵横,2005,(12).
[7]王奔洲译,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8]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EB/OL].财经网,20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