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宫雪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宫雪景范文1
一、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映,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想科学设置作业,就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从而为科学的设置作业奠定基础。作业就是为教学服务的,作业没有针对性,没有层次性,就等于教学就是盲目的,可见科学设置作业是初中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学生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并加以强化从而使其成为自己的能力,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并将学生的不足之处查找出来,也只有这样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良好地学习氛围
良好地学习氛围,应该由教师科学的引导并设置。数学是一门偏理性思维的学科,这一思维特质,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或具备,这就是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正视这一差异,尊重这一差异,是教师也是所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认识,具备了这一认识之后,学生之间才会更坦诚的相处,才不会有歧视的心里产生,教师也通过适当的举例或者提示等方法辅导学生,或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这种理念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贯彻。教师的评价机制也要调整,这一世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鼓励性的评语语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个别面批。这样学生会觉得很受重视。为了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挑战性培养出来,要把作业中独特的、捷径的方法大力推广。不要对后进学生有所偏见,要一视同仁,帮助他们弥补学生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三、精简作业,突出重点,减轻课业负担
把学生的作业负担降到最低,作业忌讳量大而不精,一方面,简单重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再一个也收不到精讲精练的效果,学生心理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那这些作业肯定会被消极怠工的支应。课下作业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哪一部分是重点难点,就需要在作业中重点突出,避免重复,这样,在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也得到提升。
四、突出层次性,避免一刀切
根据课堂学情的准确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作业设置上,依据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应的作业,这就避免了数学作业的盲目性和机械性,学生做符合自己能力的数学题时,自信心逐渐增强,当相应能力逐渐提高后,可以给每一组设置挑战题目,不是硬性的要求,而是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自我突破意识及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对进步快的成员给予高度表扬,对学习困难的小组成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到师爱的温暖,用这种温暖感召他,激励他,比如,在作业的设计时,可以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础题,是针对一部分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设计的,这部分习题浅显易懂,紧扣当天学习的新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新知识;B类为拔高题,这种题目相对于基础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解题方法;C类是拓展题,这种题目的难度相对于拔高题又高了一个层次,主要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这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多样性解题的能力。灵活的方式给学生学习拓展了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学生针对设置的课程,可以自由的选择一种题目,也可以选几种,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帮助。
五、灵活设置,体现趣味性
故宫雪景范文2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公元1406年),最初由蔡信、阮安等设计,荆祥、陆祥等施工造。[1]故宫又称紫禁城,在古代皇宫建筑群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构架宫殿。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故宫宏大的规模、辉煌的建筑、独特的风格、华丽的陈设都是极为少见的。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史册中,拥有古代文明光辉的紫禁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 建筑构思
在建筑构思方面,紫禁城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2]古代的中国人将其看作是世界本原,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胜的关系。紫禁城在建筑色彩上很讲究五行的配合。宫墙和殿柱采用属火的红色,象征光明正大,而屋顶大多采用属土的黄色,象征皇帝居于国之正中。天安门到端门不栽植树木,因为南方属火,增加树木不利于木结构的防灾。
除了五行学说外,故宫还体现了极为讲究的阴阳之序。在古代,偶数代表阴,奇数代表阳。在故宫中前廷部分属阳,后寝部分属阴,因此前廷的建筑用奇数来表达阳刚之气,如三朝五门制度、三大殿等;后寝部分则用偶数如六寝六宫来彰显阴柔之美。另外,将代表阳中之阴的五凤楼和阴中之阳的?x清宫分别置于前廷和内寝中,形成了阴阳互补的格局。
二、空间布局
从整体上看,故宫沿中轴线呈对称性,南面和北面分别是“前朝”部分和“后寝”部分。从局部上看故宫的建筑群又是由许多单体建筑沿着中轴线排列结合配置组群而成的,形成了一条迭起、抑扬顿挫的艺术序列。从大清门进入宫殿的前区,漫长的御街以及御街两边的千步廊形成了具有引导性的透视线。当到天安门前,空阔的广场忽然映入眼帘让人感觉豁然开朗。再往里走到气势收敛的端门前庭,御街两旁平淡的朝房为午门的到来作了铺垫。午门三面合围、呈凸形,红色城墙单调而高俊,接近时,让人感到难以忍受的封闭和紧张。进入午门,一个广阔敞亮的广场呈现在眼前连接着无边的天际。院中的内金水河蜿蜒向南成弓形横卧在庭院之中,金水河上洁白的五座石桥隔河仰望着太和门。这样的布局设计漫长且豪放,收敛又高昂,形成一系列的空间变换,使人感觉既神秘又严肃,从而充分彰显了皇帝的威严。这种布局也正符合了儒家“君权神授,皇帝为万民之主”的思想。[3]
三、建筑材料与结构
木材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材料,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木构框架式建筑结构。在故宫建筑中,木构架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处处木柱林立。木构架建筑的外观轮廓都是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承托着整座房屋的阶基;阶基上面的是屋身,骨架由木制柱额制成,中间安装门窗和隔扇;上面的屋顶是由木结构屋架做成的,屋面做成曲线状,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4]
四、建筑装饰与色彩
故宫整座建筑群和谐统一,色彩基调以黄色和红色为主,在京城湛蓝的天空映衬下绽放出神异的色彩。在五色中,黄色属于至高无上的颜色,代表着神圣和光辉,给人崇高的心理感受;红色从古至今都是代表喜庆之色,给人热情和兴奋的心理感受。屋顶下的玺彩画以冷色为主,与黄、红暖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汉白玉石基座,产生了强大的视觉色彩感染力。总体来看故宫的色彩既和谐又有强烈的对比,在美学上达到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完美结合。
故宫内部的装饰内容和程度常常因伦理规范过多而受到制约,用色以黄色为最显贵,其下为赤、绿。为此,故宫的色调非常一致。装饰图案用龙和凤来体现皇权至上的文化心态。
故宫雪景范文3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师叔叔,让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大文豪苏格特,我好熟悉!
喜欢文学,对他的着作当然多有涉读,他的一生创作了小说四十七册,诗集廿一册,历史传记三十册,着作等身,丰硕质精,不仅对英国小说史有划时代的影响,对当时的俄国、法国、美国文坛也激发的新动力。
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
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
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执业律师。
故宫雪景范文4
摘要: 翻译学是一门关系繁多的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它需要利用诸如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建立自己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本文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几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分析,试图通过功能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解释翻译中的一些诸如“对等”的现象。
关键词: 翻译 功能语言学 经验纯理功能 古诗
关于古诗的翻译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翻译的标准没有一致的看法。威尔斯・巴斯通(BarStone,1994)曾说过:避开任何规定的方法,因为译诗这种行为令人愉快的不变因素就在于自由(freedom),就在于方法的多样化[1]。任何方法都行,只要能产生好诗。许渊冲曾提出译诗的标准“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7]。黄忠廉(2000)指出: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于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后者要求做到意似是主要的,而形似只是尽力而为之;前者则要求在意似的基础上讲究形似,力求使二者达到高度的统一,取得风格的“似”[2]。
系统功能翻译观认为:“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与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是意义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中起作用的单位。因此,翻译的对等单位应该建立在语篇上,即翻译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况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①(胡壮麟,1989)
黄国文(200l)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个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因为“它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本文从韩礼德(Halliday1994)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三种英译义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试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描述和解释,并探讨翻译中的“相似”或“对等”
一、经验纯理功能语法回顾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包括三大纯理论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经验功能是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它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或情形。
及物性(transitivity)是英语中表现经验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过程:(l)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5)言语过程 (Verbal process)和(6) 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有一个参与者(即“动作者”)(Actor),也可能涉及到另一个参与者(即“目标”)(Goal),还可能涉及到“环境成分”(Circumstance)。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 反应”(Reaction)和“认知” (cognition) ,“情感”(Affec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加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 感觉者”(sense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
关系过程指的是一个物体(人、物、情形、事件等)与另一个物体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或指一个物体的性质特征、情形等。关系过程可分为两类,即“修饰型”(Attributive)关系过程和“认同型”(identifying)关系过程。修饰型中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认同型中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被认同者”(identified)和“认同者”(identifier)。
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Behavior),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言语过程是指人们通过讲话进行交流的过程。它涉及的参与者是“讲话人” (sayer),“听话人”(Receiver)和讲话内容“(verbiage)。
存在过程指的是某物(人)的存在情况。这个过程只涉及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Existent)。
二、《静夜思》原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看,《静夜思》一诗共有四个过程组成,即:
(1)存在过程:“床前明月光,”
(2)心理过程:“疑是地上霜。”
(3)物质过程:“举头望明月,”
(4)心理过程:“低头思故乡。”
就语篇功能分析而言,在进行及物性分析上,一旦确定了过程类型,就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同时确定环境成分。
在《静夜思》一诗中,共有四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存在过程,参与者是“明月光”,环境成分是“床前”。第二个过程是心理过程,参与者是诗人本人,在诗句中是被省略了的,另一个参与者是“地上霜”,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是“疑”。第三个过程是物质过程,动作者是诗人本人,在诗中也是被省略了的,另一个参与者即目标是“明月”,环境成分是“举头”,作方式状语。第四个过程是心理过程。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是“思”,其中一个参与者诗人本人,另一个参与者即“故乡”,“低头”是方式,作环境成分。
三、《静夜思》三种译文经验功分析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三种译文,译文1是徐忠杰所译(见徐忠杰译1990:86)[6],译文2是许渊冲所译,(见许渊冲译 2000)[7]译文3是Bynner所译。(见The Jade Mountain: A Chinese Anthology 1929)
译文1: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A Tranquil Night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I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下面我们逐句分析这三种不同译文的过程类型。
(一)“床前明月光”
译文1中该句的过程类型为心理过程,由“descry”体现,参与者有两个,其中一个是“I”,另一个是“bright moonlight”,环境成分是“in front of my bed”。译文2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参与者即动作者是“I”,另一个参与者即目标是“a silver light”,环境成分是“Abed”。译文3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存在过程。存在物即是“a gleam”。
从过程意义的体现角度看,我们认为译文3的过程类型与原诗吻合,原诗该句就是描述一下环境成分,一个地点,一种现象,译文3的翻译在这些方面都与原诗表现一致。译文1和译文2都把隐藏的参与者“I”给翻译出来,环境成分翻译得都还与原诗一致,但是过程类型与原诗没有相似之处。
(二)“疑是地上霜”
译文1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由“suspect”体现,参与者有两个,一个是“I”,另一个就是“ hoary frost”环境成分是“on the floor”。译文2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两个参与者分别是“I” 和“frost” ,“wonder” 是体现心理过程上的动词。 环境成分是“aground”。译文3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存在过程。存在物既是“frost”,环境成分是 “there”。
从过程意义的体现情况来看,译文1和译文2都与原诗的过程类型一致。但是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译文1显得与原诗更贴近些,“suspect”作“怀疑”讲,是指“对...有所察觉”,知道并不是霜,而译文2中“ wonder”作“想知道”的意思,原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是把月光比喻为霜。从意义一致的表达角度看,译文3更贴近,更与原诗一致些。
(三)“举头望明月”
译文1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由“ watch”体现,有两个参与者,分别是“I”和“the bright moon” ,环境成分是“as I tilt back my head”。译文2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由“find”来体现,参与者是“I”,被感知的现象是“the moon bright”,环境成分是“Looking up”。译文3中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心理过程,“find”,其中一个参与者是“I”,另一个参与者是“moonlight”,环境成分是“Lifting my head to look”。
从上述过程分析看,译文1与原诗的过程类型是一致的 ,意义的表达也更接近,传神一些。译文2和译文3与原文的意境不是那么的契合。
从上述情况分析看,译文1和译文3的过程类型与原诗一致,但译文3的措辞更能原诗的语境相一致。一位在外漂泊的游子,在寂静的夜晚,孤身一人睡不着,仰望着明月,突然心底一股思乡之情燃上心头,译文的“suddenly”用的很传神,猛然间意境与原诗是那么的和谐。
四、结 语
原诗是五言绝句,描写真实,平铺直叙,措词朴直,一目了然,就原诗的内容意境来说,三种译文译得尚可,(l)译文1和译文2都押韵了。译文3虽然没有押韵,但是他的意境与原诗很契合,从意义的表达方面来说,很准确,译文也非常的美。而且从过程类型角度来看,也还是原诗保持的较一致的。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三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在译诗的时候力求做到意似、形似和风格似,或者力求使译文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与原文在原语读者心目中大体一样的心理感受,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一个难度较高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故宫雪景范文5
关键词: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思明;血热证;清热固经汤;中西医结合
medicine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导致出现无排卵的不规则子宫出血[1],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常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导致贫血、休克,危害青春期少女的身心健康。青春期功血属于中医妇科的"崩漏"范畴,常见病因为血热、肾虚、血瘀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治疗的血热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128例,均符合《妇产科学》[1]青春期功血的诊断标准,同时按《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2]辨证分型为血热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个组,试验组62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4.8±4.45)岁;病程1.5~6月,平均病程(3.30±2.45)月;血红蛋白67~105g/L,平均(93.13±7.45g/L)。对照组66例,年龄13~19岁,平均年龄(15.20±4.03)岁;病程1.0~7.0月,平均病程(3.59±2.09)月;血红蛋白64~97g/L,平均(89.90±6.64)g/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血红蛋白值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优思明(生产企业:Bayer Vital Gmb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85)进行止血调经治疗。第1周期初始剂量为每12h 1次、1片/次,出血停止3d后改为1次/d、1片/次,服用至出血停止后21d。停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5d开始进行第2周期治疗,剂量为优思明1次/d、1片/次,连用21d。第2周期停药后月经来潮第5d开始进行第3周期治疗,剂量为优思明1次/d、1片/次,连用21d。3个周期为1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热固经汤随证加减治疗。清热固经汤方药为;黄芩9g、焦栀9g、生地9g、地骨皮9g、阿胶9g地榆9g、生藕节30g、陈棕炭15g、龟板15g、牡蛎粉15g、生甘草6g。每副药用600ml水文火煎至300ml,温服3次/d、100ml/次。
1.3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治疗1周期后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检查观察血红蛋白指标。1个疗程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入组患者的月经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控制出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持续时间、血量表现为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自觉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00g/L以上,恢复排卵。显效:控制出血后,月经周期、血量基本正常,但月经持续时间仍较长(7~10d),自觉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00g/L以上。有效: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及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量减少,血红蛋白80g/L以上。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无改善者。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各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62例,治愈35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9%。对照组66例患者,治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9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有效患者止血时间差异 试验组患者62例,止血时间7d 1例。对照组66例患者,止血时间7d 4例。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比较,见表3。
3讨论
正常月经的发生是基于排卵后黄体生命期结束,雌、孕激素撤退,使子宫内膜功能层皱缩坏死而脱落出血。正常月经的周期、持续时间和血量,表现为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4]。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垂体促性腺激素FSH与LH的比例尚不协调而不能排卵,因此容易出现无排卵的不规则子宫出血[1]。无排卵性功血由于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且无孕酮对抗而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青春期功血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是一种低剂量高效复合口服避孕药,通过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宫内膜的作用及限制子宫内膜过度生长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由于其主要通过限制子宫内膜生长,使宫内膜萎缩而止血,但还需从根本上调节和平衡,改善贫血。中医认为,青春期功血属"崩漏"范畴。崩漏是血症、急症、难愈之证。中医治疗崩漏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血热之证出血量多、势急,属于"急"证,当以"塞流"之法先治其标,但青春期功血患者还应重视固肾益冲任不可过度清凉伤及本元。运用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清热固经汤随证加减,本方由凉药构成,能清能滋,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养阴生血,适用于血热内盛之崩漏。若出血日久而量不多者,可加蒲黄、五灵脂以增化瘀止血之效;若已有头晕耳鸣肾虚之征可加枸杞、熟地益肾滋阴。现代医学认为黄芩含有黄芩甙元、黄芩新素,有光谱抗菌作用,其煎剂有解热降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功效[5]。生地含地黄素、生物碱等其提取物能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出血时间[5]。
总之,优思明联合清热固经汤治疗血热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及在恢复患者血红蛋白方面均较单独使用优思明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306.
[2]吴克明,张庆文.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44-1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7.
故宫雪景范文6
关键词: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园林;设计竞赛
作者:夏春华,张雪莲.刘付东标(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00)
园林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4年最后1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这一现状急需改进。
1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检查考核松散教学单位缺乏具体的毕业设计工作规程、检查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或是检查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要求不规范、不具体,学生通常全都能通过毕业设计答辩。
1.2与毕业实习、择业冲突毕业设计工作真正完成的关键阶段是大四下半年,这时也是毕业实习、择业的关键期。而就业问题关乎学生毕业后的前途,学生就难免会对毕业设计工作产生敷衍的心态。
1.3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由于教师资源短缺,青年指导教师又缺乏工程设计背景和专业实践经验,且其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再加上课程任务繁忙,指导时间有限。
1.4选题片面教育部毕业设计有关文件原则规定要遵守“一人一题”,这类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场所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一人很难完成。而小型园林空间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充分体现专业的创新性。毕业设计选题多安排在大四上半年进行,与择业及考研时间冲突,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采取应付态度,导致选题水平参差不齐,理论性题目多,结合实践少;选题陈旧或范围过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或题目过大,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5毕业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性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以方案设计为主,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战经验,但通常是移植一些牵强附会的所谓概念、理念,独特性的设计内涵缺失。园林毕业设计成为工厂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忽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鲜有表现力强的创新性作品产生。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2.1构建信息化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新模式——网络化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毕业设计全程监控体系,加强过程化管理,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确保毕业设计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包括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分配、毕业设计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指导与评阅、教师网上答辩、答辩小组记录管理及毕业设计成绩登记等环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采取网上动态审核形式进行,可提高管理质量与时效,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模式。
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如QQ、微信及移动政务系统,组建包含教与学双方的即时通讯平台,及时毕业设计相关信息,学生能按时提供毕业设计材料,方便导师与管理监督人员评阅、审核,有利于师生交流,修改毕业设计方案与完善相关材料。毕业设计监督小组应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督导和检查,并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的具体措施[1]。
2.2强化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
2.2.1选题。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要素之一,良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毕业设计选题建议早安排,毕业设计监督小组审核题目是否符合园林专业教学大纲对毕业设计的要求。选题的创新性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条件,能体现设计者思维的独特之处,设计竞赛的主题能为毕业提供极富灵感来源的基石。
指导教师可针对专业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专题研究。学生可结合毕业实习项目来考虑工程实践类的毕业设计题目,根据其不同的客观环境条件及设计深度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对于景观设计中空间类型、比例尺度、材料质感等实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2]。
2.2.2入学导师制——选题提前的前提。由有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扩大导师制内涵,从新生入学时按照随机原则确定指导教师,在大学4年中给予学生充分全面的指导,有利于早启动毕业设计工作,这是毕业设计选题提前的前提条件,能使毕业生有更多时间投入毕业设计中,符合毕业设计过程所特有的“调研—分析—实践—解决”的专业特点,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也因此提前。确定导师的时间提前,可以使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调研和案例分析,准备和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使学生较早进入角色。
2.2.3动态开题,统一汇报。在课外调研中,学生结合自己毕业设计选题,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成功的设计案例,通过网络管理,撰写并提交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制订毕业设计内容及进度安排,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可通过网络及时进行动态审查,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安排适当时间由学生统一汇报。
2.2.4期中“五一”定期检查。学生逐一介绍设计构思及成果,教师肯定其方案优点,明确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学生突破固有的模式与惯性思维,使方案体现出创新性。在方案特色、实用性等方面,对设计竞赛或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小结与评价,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
2.2.5毕业设计“二次答辩”是高质量毕业设计成果的保障。园林专业设计答辩过程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采取“二次答辩”方式,能保证毕业设计成果评价的客观、科学合理。第1次答辩按指导教师小组组织进行,参加答辩的小组学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地介绍毕业设计选题价值,方案概况、现状分析、设计思路、理念及方案可行性、创新性。答辩小组成员当场点评,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3],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方案。针对各小组所推荐的优秀与及格或不及格学生进行第2次专业性答辨,再加上从小组其他学生中随机抽取的若干名学生,组织专业性集体答辩。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的重点是考察学生调查与分析客观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园林毕业设计答辩的评分原则应体现在实用性和创新性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方面,方案设计内容具有可实施性。创新性最能体现园林设计方案价值,只有设计出新颖的设计作品才能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设计[4]。
3创建团队化的毕业设计平台——以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为引领
以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为引领,搭建一个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团队化的毕业设计平台,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兼顾设计竞赛与工程实践内涵。
3.1组织“校园杯”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的主题涉及的热门领域不断扩大,规划设计要求也不断提高,已不是过去注重艺术美感的阶段,已提高到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延伸到生态、环境、人文等诸多领域。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的题目只确定大方向,参赛学生必须在理解内涵的前提下选择典型的实际场地,构思方案并寻找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措施。竞赛本身体现出了更强的思想概念性和理论研究性创新性。
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只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竞赛,在方案分析、讨论、协调中吸取队友的思想,找到项目实践问题所在,形成清晰的设计解决思路。
3.2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价值
3.2.1构建活跃的竞赛指导小组。根据现有的导师队伍组建“二人导师组”,打破早期固化的指导小组形式,以差异化组合带动活跃的竞赛氛围。学生在多位导师的思想碰撞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激发设计的灵感,使毕业设计成果展现出更鲜明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3.2.2借鉴毕业设计竞赛的主题。由参与指导毕业设计“2人导师组”的教师研讨,根据相关设计竞赛需求确定3~4个有实践价值和创新预期内容作为本届毕业设计的主题。由2位导师所带学生混合搭配确定3~4名学生为1个毕业设计竞赛小组,围绕所选毕业设计竞赛主题的内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必须理解毕业设计竞赛主题内涵后,再查阅大量资料,对选题进行论证[5]。
3.2.3突出毕业设计竞赛作品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作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参赛内容,极其重视设计的过程思考,强调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坚持概论与理论的创新,使毕业设计成果体现新方法与新思维,兼顾实用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