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范文1

关键词:批改数学作业批语

本学期我们高二(2)组数学互研组对数学作业的布置、批改、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以前我们对作业的批改方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对数学作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传统的批改数学作业的方法,只是对学生所做的作业作出正误判断,打上分值,或者是批上优、良、中、下。我们互研组认为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作业写上批语,不仅能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且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我就对我们互研组对于作业常用的批改形式,以及自己的一些方法作一总结。

一、肯定成绩,给予赞扬

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比较聪明的学生答题经常不循常规、另辟蹊径,很简捷地得出结论,对这样的作业可写下肯定性的评语,如“解法新颖,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不落俗套”、“我很欣赏你的解法”等短短的批语,简洁明了,充满爱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赞扬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学生看过批语后倍受鼓舞,产生出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能增强攀登新高峰的信心,激发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二、循循善诱,适当启发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做法都是教师批个“x”,有些学生如若在同一错误多次出现时,甚至狠很地批个大大的“x”,其实这样做不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长期下去,很容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畏惧、甚至厌烦心理。我认为可先将这些错误之处给予圈出,然后写上提示语“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请你再审题意,看一看能否找出捷径”、“老师相信你能找出错误之处”、“参照课本第多少页的内容”,学生重新审题后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印象深刻,作业批语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明显效果。

三、树立信心,及时鼓励

给作业下评语是教师表扬自己对学生期望的一块重要园地,而教师的期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进步。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作业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以热情鼓励。例如,对一向马虎的学生,只要有一次认真就应写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则“树立信心,战胜自我”等,这些批语能解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达到自我的境界。

四、防止骄傲,警钟长鸣

数学作业范文2

中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筹划。有的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时机安排上不合理,只注重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中的作业设计;有的作业内涵和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大题量和高难度的练习,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注重“做”而忽视“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练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安排作业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致使作业练习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练习失去动力和目标,产生了形如抄袭、重复写、应付完成数 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教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练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严重学习障碍,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

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把握数学作业的量,指导学生科学地完成作业,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后,课外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就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学习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的量。

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缩短学生掌握学习所需时间为目标,精选作业,避免重复,为学生提供有效作业资源,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为学生减负。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整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还是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与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介绍清楚各种方法所适应的条件,其中直接开平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形如(x+m)?=n(n ≥ 0)的方程;配方法是这一节的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步骤,适用于解一般形式的方程,这种方法如没有特殊要求不用,但方法必须会;公式法是比较重要的方法,适用于一切方程;因式分解法仅适用于方程右边是0,左边可分解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这四种方法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这四种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作业中加强锻炼学生这方面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所留作业具体分析如下:

①方程x2-3x+2=0,此题先让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方程左边可分解,右边是0,因此可用因式分解法解,这样就不用去考虑其它方法了。

②方程x2-3x-2=0,此题用直接开平方和因式分解都不行,这样就要考虑用公式法了,代入求根公式,从而求出方程的根。

在布置作业时这样去引导学生,即把握了作业的量,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真正体现作业的必要,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2、数学作业要有层次性。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

3、运用全新的作业的批改思维,作业批改形式多样。

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这样的一个误区,学生的作业交上来教师就是评委,正确还是错误教师说了算,如果教师带着怀疑审判的眼光去进行批改,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也许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教训与指责,其实这就是作业批改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的一种表现。学生的作业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把作业当成与学生交流知识与情感的平台,学生做对固然可喜,但学生做错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应该倡导一种师生交流对话的批改方式。我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经常会叫几位学生当面进行批改,发现做错时不会一拍砖地将其否定掉,而是会故意顺着学生的解题思路下去,并说:“咦,这道题目你是怎么想的呢?这做到这一步可以吗?根据什么得出来的呢?是不有疏漏的地方呢?可以从其它角度去思考吗?”通过这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与学生一起将问题解决。这种师生平等交流对话的批改方式,就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作业范文3

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整理性作业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才是我们

真正要实现的目的。那么怎样实现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从整理知识结构和错题作业做起。

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忘记。因此,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整理知识的作业。在整理知识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成一片,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

如,在学习“圆”之后,我让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采用知识树、表格等形式,重温了圆的特征、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更好地掌握了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的方法。

在不断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在平日的数学课上和课后作业中,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每周我会让学生把当天出现错误的数学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长此下去,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错误本是查漏补缺的最佳手段,也为日后的复习做准备。

二、设计一题多解的作业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的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作业中适当地加入一题多解的题,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如,在六年级复习学过的单位,弄明白单位间的进率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数学作业题:谁能在括号中添上单位名称,使这道不可能的算式转化成一道可能的算式?400( )+600( )=1( )。老师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检查作业,我惊奇地发现学困生出现一两种答案,中等生出现三四种,而优等生竟然出现七种答案。①400克+600克=1千克;②400千克+600千克=1吨;③400米+600米=1千米;④400毫米+600毫米=1米;⑤400毫升+600毫升=1升;⑥400立方分米+600立方分米=1立方米;⑦400立方厘米+6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一题多解,既巩固了旧知,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与探索,才能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真正地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三、设计差异性作业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要求学生毫无选择地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会导致部分学生应付完成作业。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

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作业: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①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半径1.5米,高1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易)

②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周长9.42米,直径是高的3倍,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中)

③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周长9.42米,如果沿底面直径切下去,表面积增加了9平方米,这根圆柱体木头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数学作业范文4

关键词:作业设计;幅度;层次教学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绝对是一门艺术,首先不能太难,以免吓倒学生;其次又不能太简单,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还需要一定量的发散学生思维的作业,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注意不要过于繁难。

一、作业设计应遵守“法度”

“法度”即为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等。教师只有以此为准则,对此了然于心,才能在作业设计中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设计出高效、高质的作业。同时教师应该避免重复题目的出现――浪费时间还知识点重复。尽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因此,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出偏题、怪题和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

二、作业设计要控制“坡度”

数学作业的布置,教师一定要讲究一个坡度问题。一开始是针对学生的概念掌握进行训练,慢慢引申到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不会被吓倒,积极性才不会受挫。笔者做过这样一次试验:讲过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判断后,在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布置了一道题。结果,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甲班大部分学生都未能给出证明。问其原因:试图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没能获证,其他证明思路又不易想到。而乙班学生在第一个问题求得证明的基础上,80%的学生给出了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适当增加“台阶”,降低“坡度”,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进而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作业设计要区分“层次”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做到分层次布置作业。这样更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尽量避免作业的统一性,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而不是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实际出发,设计有弹性的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四、作业设计要提高“幅度”

这里的“幅度”,是指作业中所容纳的知识点的多少。教师设计作业时,不能只针对当天所讲的知识,应该针对该知识点联系以往知识点出一些相关题目,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后,可设计一个题组,用于归纳小结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四种常用方法。

五、作业设计要变换“角度”

设计作业要防止学生做作业时思维的模式化,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应变能力,要注重多角度的变换训练(包括图形变换、题型变换、结构变换、解题方法的变换等),要特别重视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讲授分式的运算后,我根据课堂上一道例题:(x+■)・(x2+■)・(x3+■)。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

计算:(x+■)・(x2+■)…(x8+■)・(x2-1)。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变换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六、作业设计要保持“热度”

“热度”是指题型的潮流和趋势,作业不能一味是陈题、旧题,要有新意,要与时代合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密切关注教学动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从近几年的中考和教学竞赛题的特点看,市场应用型和探索型的题目是一股新的潮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

数学作业范文5

数学作业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通过解题时的积极思维,更深刻地理解进而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更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通常会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选配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这种与授课内容有紧密联系的习题,若称之为“题内题”的话,那么,与授课内容“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或“完全无关”的一些非正统题,则可称之为“题外题”.

教师选题时,必须从练习的目的、内容、形式、分量、学生接受能力等诸方面去考虑,才能充分发挥练习的效率.“题内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形成技能技巧.但由于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学生某些能力的训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选择某些“题外题”,这对于活跃课内外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智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一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课内知识的“题外题”.

例 设,.在不计算出

()()()xa x bxa b xab++=+++,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这个公式的特点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是为引进新课而有意设置的“题外题”.

对数概念是学好对数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对数的积极性,我在上对数新课的前一课时,布置了下面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

例 如果有一张非常宽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张,问要对折几次,才能使它的厚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

上新课时,我向学生宣布:“用对数很容易算出,只要对折27次就行了.”学生愕然,不相信,也急于想获得解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新识,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三是发展智力的“题外题”.

智力是人的各种心理能力或知识能力的总和,一般说来,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适当引用某些能发展学生智力的“题外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例 有一个立方体,它的表面涂满了红色.在它的每个面上切两刀,可得27个小正方体,而且凡是切面都是白色的.问:小立方体中三面红的有几块?两面红的呢?一面红的呢?各面都是白色的呢?如果每面切三刀,情况又怎样呢?每面切n刀呢?如果要得到各面都是白色的小立方体100个,至少每面要切几刀?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多少数学知识,但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思考,既增强了学习几何的兴趣,又使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发展.

四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题外题”.

几乎所有的“题外题”都是很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起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形成智力的契机,学生一旦将单纯的兴趣和崇高的理想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不断促进学生去努力学习,为将来钻研科学技术打下牢固的智慧基础.

最后要指出的是,“题外题”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此题只能让学生游戏,有些题是让学生思考,也有些题可以让学生当作必交作业完成.布置作业(包括某些思考题、游戏题)应当面对全体学生,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以外的内容.但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特点,适当布置些“题外题”,常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学起来就会兴趣盎然.

回顾

我上完数学课后,总喜欢挑一、两道趣味数学题让学生“玩味”.

刚开始时,学生很好奇觉得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很“另类”.久而久之,学生对趣味数学题兴趣盎然.有时我备课紧张,一时没出“趣题”,学生会不依不饶地呼唤我出“趣题”,我常以“一会让数学课代表补上”而微笑回答.

我班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很高,一见“趣题”,学生个个眼睛放光,那是好奇之光,那是探索之光,更是智慧之光.

尤其是一些平时数学考试不见得优秀的学生,甚至是相对数学学得稍差的学生,一旦做出“趣题”被我表扬时的哪种兴奋劲,可以持续一个星期,甚至影响一辈子.

如果说我的数学课让学生流连忘返的话,我觉得这里面离不开“趣题”所起的作用.

凝思

什么是良好的数学教育?我给不出标准答案.但我期盼我们的数学教育,是融知识之传播、思维之碰撞、兴趣之激发、文化之渗透为一体的数学教育.

“题内题”是必须的,而且是要精心考虑的.但不知作业不能太“功利”,“题外题”的作用不可小觑.

“题外题”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望

即使是课改轰轰烈烈的今天,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没有“题外题”意识.

“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练什么”,是数学教育的普遍现象.这里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也有短视的一面.

数学作业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弊端解决办法

布置课外作业,是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课的继续。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尝试的途径,是检查教学效益的重要窗口,是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据。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所以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就是当前重要而迫切的一项工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布置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认识。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弊端

1.课外作业量多质差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普遍现象。

由于应试教育“阴魂不散”,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迫使学生将精力花费在机械的重复上,导致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某校一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法),每天让学生练习20道方程组,这样适得其反,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让学生失去了从做数学中享受快乐的机会。质量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就随便找几条题目给学生去做,根本毫无有效性可言。

2.布置作业缺乏针对性、层次性。

目前的作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不论是学习能力强的,还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作业内容都是一样的,而且基本上是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能力较强的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失去了作业实践性的意义;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只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卑感,抹杀他们学习的热情。

3.作业形式单调,绝大多数是计算题。

学生被教师视为解题机器,一味让学生拼命地做题,从来没有或者极少有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就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可能。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结果。

二、解决办法

1.课外作业要少而精。

教师要达到使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简单地增加作业量是不科学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每一题都要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练到点子上,不机械重复,而应当尽量布置那些概括性强,覆盖面广的作业,做到作业少而精。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小节,教师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程组让学生练习。

2.实行课外作业的分层布置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以适合不同思维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与课堂所学知识点密切相连的题目作为作业,同时要有所扩展和拓宽;也可据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分为两组或三组,分组布置作业;还可布置适量的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教师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因此而降低教学标准。

3.实行家庭作业类型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