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数控机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轴数控机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轴数控机床

五轴数控机床范文1

关键词:五轴加工;叶轮;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TG6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874(2015)06-0045-03

0引言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由X、Y、Z三个方向的移动与非正交的B轴摆头及C轴转台组合而成。C轴转台既可作为工件转台,也可作为机床主轴。B轴转动180°后,可实现加工中心的立卧转换。因此,该机床具备车铣复合的功能,我国实施“高档数控机床重大专项”中,重点攻关此类机床,成功研制出CX110100、CX1075等型号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并进行了相关的现场切削实验和工艺研究。五轴机床的现场切削考核常采用整体叶轮作为切削对象。在叶片的精加工环节,需要五个坐标轴联动,并且B轴的摆动角度范围较大。叶轮毛坯的加工过程,需要车削毛坯外圆,同样可以考验机床的车削能力。因此,整体叶轮是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现场试切较为理想的加工对象[1]。采用非正交结构机床数控加工整体叶轮,编程较为复杂,易产生碰撞及断刀等加工意外。本文以CX110100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为平台,以UGNX+VeriCUT为编程校验环境,展开整体叶轮的切削实验研究,从而验证机床的整体性能及设计指标。

1加工工艺分析

CX110100机床结构如1图所示,其中B轴摆动的范围在-30°到180°,C轴作为转台时转动范围0°~360°,转换为主轴时最大转速500r/min,数控系统采用Siemens840D。拟加工叶轮,最大外径140mm,叶片数量8个,叶轮外边缘近似为圆弧。因此,先在B轴摆头上装夹外圆车刀,以C轴转台为主轴加工出叶轮外轮缘。整体叶轮铣削采用粗精分开的加工艺。可在将B轴和C轴锁死一定角度条件下,利用三轴方式粗铣出叶轮的大致轮廓。在精铣加工重点是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这时机床的两个转轴均参与联动,称为“3+2”加工方式。在具体加工时,根据叶片间距,采用10mm硬质合金球头刀进行铣削加工,主轴转速3000r/min。[2]

2加工编程

2.1车削编程

车削将圆柱状坯料加工成叶片的外轮廓。编程原点定位在圆柱顶面的圆心。数控加工程序采用手工编程的方式。

2.2铣削编程

采用UGNX的软件环境进行铣削编程。在UGNX中带有叶轮加工模块,因此可简化叶轮的编程过程,编程流程如图3所示。需要指出的是,UGNX中的叶轮模块,现阶段不支持“3+2”编程,其中刀轴控制策略均为五轴方式。因此需要采用间接的方式,先利用型腔铣的三轴加工功能,手工指定加工范围与刀轴矢量,生成粗加工刀轨。然后利用叶轮模块的轮毂和叶片加工功能,生成用于精加工的五轴刀轨[3,4]。

2.3后置

编程生成的刀位信息是以(XYZIJK)形式表示,与机床具体结构形式无关。当程序需要输入数控机床时,需要将程序进行后置处理,生成适合机床结构的(XYZBC)形式的刀位点,同时增加合适的程序开头和结尾。因此,编制满足机床结构及数控系统要求的后处理器,是数控编程的重要环节。UGNX自带后处理生成器,可以对已有后处理进行修改和编译。同时,UG自带的后处理器也比较全面,其中sim09_millturn_5ax_sinumerik_mm的后处理器与本机床结构比较吻合。通过后处理生成器,对该后处理进行适当修改,将C轴的转动范围改为0°~360°,B轴的转动范围改为0°~180°,同时修改X、Y、Z轴的行程,保存后就可以进行程序后置,生成精加工程序[6]。

3程序仿真

在数控程序生成后,为了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并保证机床的安全,有必要对程序进行上机前的检查和验证。后置生成的叶轮加工程序容量较大,除了常规的程序开头和结尾,中间是大量的点位坐标,这些坐标点仅靠人工检查非常困难。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仿真程序进行校验。[7]VeriCUT是一款常用的数控程序校验仿真软件,它的特点是不能生成程序代码,但可以对已有的G代码程进行模拟,并能进行机床加工仿真、碰撞检查以及切削模型尺寸分析。此外,该软件与UG之间带有专用接口,在UG中可直接调用该软件进行仿真。经过验证,粗加工三轴程序以及精加工五轴程序能够正常运行,未发现有碰撞及过切情况,可以输入机床进行加工。

4现场加工

经过后处理和仿真验证的程序,输入到CX110100数控系统中进行程序的蜡模试切。总切削时间为15h[10]。经过现场试切,程序能够满足叶轮加工的要求。

5结语

通过五轴机床整体叶轮的加编程及实验验证,可得到如下结论:

1)整体叶轮采用先车后铣的加工方式,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机床利用率。叶轮的铣削采用先粗后精的加式方式,有利于编程,并能够充分利用机床。

2)叶轮铣削采用“3+2”的加工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工策略,既能提高机床的刚性,避免摆头力矩电机在最大负荷条件下的切削,又能充分利用机床的五轴功能,提高加工精度。

3)UGNX中叶轮模块,虽然能够简化编程,但对于“3+2”方式的仍未完全支持,可以采用其他加工策略相组合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后续的研究中,也可以考虑采用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处理。

4)对于复杂的五轴加工的后置程序,建议采用专用的软件进行校验,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机床碰撞风险,还能直观地进行程序验证和调整。

参考文献:

[1]曾志迎.复杂曲面的五坐标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2]王春松.整体叶轮五轴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1.

[3]张剑.整体叶轮五轴数控铣削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云玲.三元整体叶轮的几何造型与五坐标数控加工[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5]XuRufeng,ChenZhitong,ChenWuyi,etal.DualDriveCurveToolPathPlanningMethodfor5-axisNCMachiningofSculpturedSurfaces[J].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2010,234:486-494.

[6]葛卫京.复杂曲面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3.

[7]ZhixiangShao,RuifengGuo,JieLi,etal.AccurateModelingMethodforGeneralizedToolSweptVolumein5-axisNCMachi-ningSimulation[J].JournalofSoftware,2011,610:2056-2063.

[8]许剑.整体叶轮的五轴高速铣削加工与仿真[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五轴数控机床范文2

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的推动下,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航空航天、船舶等高端制造业作为用户企业,在促进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紧密结合用户企业的未来需求成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及批量应用的重要保障。

制造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核心装备,其发展一直受到国家和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床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系列规格都有了很大提升,而国民经济发展中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已有所改善[1]。

受累于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机床行业从2011年下半年进入下行状态[2,3],在国产数控机床行业总产值及利润纷纷下滑的情况下,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却稳步上升[2,3],成为我国机床行业当前发展的一大亮点,高档数控机床也成为我国机床行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的推动下,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航空航天、船舶等高端制造业作为用户企业,其在促进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紧密结合用户企业的未来需求成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及批量应用的重要保障。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产业规模、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等都有了长足进步,而在04专项的支持下,通过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及机床用户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高档数控机床也有了较大发展,已在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等高端制造业得到初步应用。

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产业规模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金切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23.6%,2010年达1306亿元人民币,并在2011年达到1542.9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最高点,其中数控机床的发展速度更快,数控机床产量占金切机床总产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13.2%提高到2010年的29.6%,国产数控机床产值市场占有率也在2010年达到56.7%[1]。

在高档数控机床方面,随着04专项的深入实施,一大批数控机床关键制造技术得到突破,多种构型的国产五轴联动及复合加工机床实现了在用户生产现场的小批量应用,广泛用机结构件、大型水轮机叶片等多种复杂零件的加工,加工材料涵盖了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材料等。以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的应用为例,成飞公司现装备6台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故障率比国外同型机床稍高,但已基本满足飞机结构件批量加工。

五坐标数控龙门机床方面,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XKV27系列龙门移动式五轴联动镗铣床(图1),配备大扭矩机械式A/C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工作台面宽度可达5m,长度可达40m,已在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应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G52560ABJ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配备A/B摆角式机械主轴头,适用于钛合金、合金钢等复杂飞机结构件加工,目前已在中航工业成飞等多家飞机制造企业应用。

五坐标立式加工中心方面,以沈阳中捷的VMC25100U(图2)、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V51030ABJ为代表的国产五坐标立式低速加工中心(A/B摆角)已在中航工业成飞用机钛合金零件加工,除部分指标及整机可靠性略低外,这两款机床的零件加工能力与Rambaudi公司的1201机床接近,基本满足钛合金航空结构件的五轴加工需求。

五坐标桥式机床方面,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B52580E桥式五坐标高速数控龙门铣床工作台尺寸为2.5m×8m,主轴转速达到24000r/min,已有多台在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应用。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XHSV25系列机床配备大功率、高转速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工作台面最大宽度可达5m,长度最大可达30m,已在航天二院二八三厂应用。车铣复合机床方面,北一机床的XKA28105X300超重型数控龙门车铣复合机床已在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投入使用。

数控系统方面,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取得明显进展,部分国产数控系统已配套五轴联动数控机床。04专项通过设立国产数控系统成套装置研制课题,已初步解决了高档数控系统的多通道、多轴联动、绕刀具中心旋转、静态误差补偿等技术难题,开发了与数控系统配套的伺服驱动及电机等硬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典型如华中8型、广数GSK25i、沈阳高精GJ400数控系统等,上述数控系统已配套多台04专项支持的中高档数控机床,部分已投入实际现场应用。

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部件,部分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04专项支持下,国产功能部件已突破高速主轴、高速滚珠丝杠、重载直线导轨、数控转台、刀库与机械手、A/C双摆角数控铣头等研制。尤其是作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双摆角铣头,如济南第二机床集团研发的A/C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图3),可配备机械主轴和电主轴,其中机械主轴扭矩达2200N·m,转速1600r/min,电主轴扭矩73.8N·m,转速24000r/min,这两类铣头已配备多种构型的数控机床。

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发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已基本解决高端产品的有无问题,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仍面临主机大而不强,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发展滞后,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国内机床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中低端产品的产能扩充为主,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我国机床行业存在主机大而不强的问题,这也是近两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大部分机床企业产值、利润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推进高档数控机床的产业化,提高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国家重点行业的占有率,是我国机床行业摆脱当前困境,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关键,为此,我国机床企业在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的过程中需解决以下问题:

(1)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较差。目前已投入实际生产应用的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一般采用国外进口的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在加工性能方面与进口机床没有太大差距,但机床辅助部件故障率较高,直接推高了整机的故障率。此外,由于部件装配和调试技术水平不足,国产机床的精度、动态特性等比国外机床稍差,且上述性能在应用过程中的下降速度要高于国外机床。

(2)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等主机配套产品还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内数控系统厂以西门子、法拉克等国外高档数控系统为对标,在多轴联动加工、绕刀具中心旋转(RTCP)、误差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功能开发,但仍与国外高档数控系统存在差距,体现为机床的加工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功能部件方面,以高速主轴、A/C双摆角数控铣头为代表的关键功能部件已实现研发突破,但仍停留在小批生产阶段,还缺乏在生产现场的批量应用。

(3)针对用户加工工艺需求的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国外数控机床企业很早就针对用户的具体加工对象,提供包括机床、典型工艺方案及切削参数等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由于用户采购高档数控机床一般针对实际零件加工需求,这种围绕产品加工需求的全套解决方案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这也是国外高档数控机床在国内热销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机床企业由于缺乏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的了解,目前还无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提供的技术服务也只针对机床本身,影响了国产机床在用户现场的应用效果。

航空制造业未来发展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往往由被加工对象的加工工艺及用户生产需求拉动,飞机结构件作为飞机的主承力部件,具有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材料利用率低等特点,需要五轴联动加工,一直是高档数控机床研制和应用的主要落地对象。随着现代飞机性能的不断提升,飞机零件正朝着整体化、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度、新材料大量应用等方向发展,同时,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航空制造企业应用逐步深入,产品加工需求及用户企业的技术发展对数控机床提出了新需求:

(1)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及五轴联动卧式加工机床。当前,部分大型飞机结构件的长度已接近20m,零件表面精度达到Ra1.6,促使加工设备向着大型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德国DST公司的FOGS系列高精度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基于西门子840Dsl系统开发了用于机床空间误差的自动检测及补偿的KMS(KinematicManagementSystem)系统,并对机床工作区域恒温控制,使机床在2.5m×9m×1.5m的工作空间内定位精度达到1.6μm/m3。此外,飞机结构件加工的材料去除率达95%以上,立式加工时,高速切削产生的大量切屑极易堆积在零件表面,造成零件的二次切削,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卧式机床以其排屑性好、具备FMC(柔性制造单元)功能等特点,在飞机结构件加工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未来飞机结构件加工中卧式机床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钛合金高效及复合材料加工机床。目前,钛合金和以碳纤维为代表的复合材料在现代飞机中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如A350、波音787的复合材料比例已经超过50%。在铝合金高速加工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钛合金、复合材料加工将成为未来航空制造企业的主要任务。由于切削性能差,钛合金的切削效率一直很低,如何实现钛合金的高效加工是当前航空制造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需要在高效加工设备、刀具、工艺方案等多方面入手,而高效加工设备是基础。复合材料加工主要需解决污染问题,与金属材料不同,复合材料(如碳纤维、蜂窝等)在高速切削时会产生大量粉尘,对人体及机床造成伤害,因此,航空制造企业适于复合材料加工、防护性能良好的数控加工设备有着迫切的需求。

(3)自动化生产系统以及满足数字化制造需求的设备新功能。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零件加工质量风险,包含运输、加工、清洗、烘干及测量等功能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已出现。目前国外航空制造企业已大量应用柔性生产线,国外部分航空制造企业在碳纤维蒙皮加工中已采用集成传输、加工、清洗、烘干及测量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大幅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保证了零件加工质量。此外,数字化制造需要实时监控机床状态,从机床实时采集零件加工及机床状态数据,这要求机床具备刀具自动测量、状态自动监控、零件在线测量等功能,并可与用户企业网络互联互通。

上述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机床企业和用户企业的密切合作,需要继续坚持04专项提倡的“产学研用”研发模式,尤其是示范应用的方式(图4)。通过梳理专项前期重点成果,根据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在重点用户建立“应用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用户的数控加工工艺技术优势以及设备应用经验,弥补我国机床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以在用户实际生产现场“应用”的方式验证并开发适应于用户需求的新功能,最终达到完善专项成果,推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国家重点行业批量应用,提高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五轴数控机床范文3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换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

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这种单元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那什么是车床呢?据资料所载,所谓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

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车床依用途和功能区分为多种类型。

普通车床的加工对象广,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能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端面和内外螺纹。这种车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转塔车床和回转车床具有能装多把刀具的转塔刀架或回轮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种工序,适用于成批生产。

自动车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动上下料,重复加工一批同样的工件,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多刀半自动车床有单轴、多轴、卧式和立式之分。单轴卧式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相似,但两组刀架分别装在主轴的前后或上下,用于加工盘、环和轴类工件,其生产率比普通车床提高3~5倍。

仿形车床能仿照样板或样件的形状尺寸,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产,生产率比普通车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轴、卡盘式、立式等类型

立式车床的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装夹在水平的回转工作台上,刀架在横粱或立柱上移动。适用于加工较大、较重、难于在普通车床上安装的工件,一般分为单柱和双柱两大类。

铲齿车床在车削的同时,刀架周期地作径向往复运动,用于铲车铣刀、滚刀等的成形齿面。通常带有铲磨附件,由单独电动机驱动的小砂轮铲磨齿面。

专门车床是用于加工某类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车床,如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车轮车床、车轴车床、轧辊车床和钢锭车床等。联合车床主要用于车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后,还可进行镗、铣、钻、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适用于工程车、船舶或移动修理站

看机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属切削机床,其他机床技术和复杂性不高,就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电加工机床,也只是方法的改变,没什么复杂性和科技含量。

我国的数控磨床水平不错,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因为它简单,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

金属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属形状。去除材料,主要靠车和铣,车床发展为数控车床,铣床发展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机床,可以让复杂零件在精度和形状上一次到位,例如,飞机上的一个复杂零件,以前由很多种工人:车工、铣工、磨床工、画线工、热处理工用好几个月干,其中还有报废的,最新的复合数控机床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设计的还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可靠性好。

由普通发展到数控,一个人顶原来的十个,在精度上,更是没法说,适应性上,零件变了,换个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为最低,以前在工厂,谁要时会车涡轮、蜗杆,没个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谁掌握了,那牛得很。现在用数控设备,只要你会编程,把参数输进去就可以了,很简单,刚毕业的技校学生都会,而且批量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

自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时代,中国在六十年代也搞出了第一代数控机床,但后来中国进入了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等8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的数控机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实奋起直追还有希望,但国营工厂不思进取,到了9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中国改革开放前走的是苏联的路子,什么叫苏联的路子,举个例子来讲:比如,生产一根轴,苏联的方式是建一个专用生产线,用多台专用机床,好处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这根轴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这条线就报废了,生产人员也就没事做了。在1960-1980年代,国营工厂一个产品生产几十年不变样。到了1980年代后,当时搞商品经济,这些厂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营就困难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产,大量职工下岗。现代的生产也有大批量生产,但主要是单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种,只要你的设备是数控的,适应起来就快。专业机床的路子已经到头了,;西方走的路和前苏联不一样,当年的“东芝”事件,就是日本东芝卖给苏联了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床,让苏联在潜艇的推进螺旋桨上的制造,上了一个档次,让美国的声纳听不到潜艇声音了,所以美国要惩处东芝公司。由此也可见,前苏联的机床制造业也落后了,他们落后,我们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美国搞出了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数控机床的发展,还是要数德国。德国本来在机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无非就是搞机电一体化,机械方面德国已没问题,剩下的就是电子系统方面,德国的电子系统工业本来就强大,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执机床界的牛耳了。

但日本人的强项就是仿造,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大量从德国引进技术,消化后大量仿造,经过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数控机床生产国,直到现在还是。他们在机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机床复合(一机多种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的核心就在数控系统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统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发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统用步进电机,我们现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电机。现在的数控系统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电机和系统内的逻辑控制软件,交流伺服电机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谁能制造,这是一个光学、机械、电子的综合体。逻辑控制软件就是控制机床的各轴运动,而这些轴是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般的系统能同时控制3轴,高级系统能控制五轴,能控5轴的,五轴以上也没问题。我们国家也由有5轴系统,但“做秀”的成份多,还没实用化。我们的工厂用的五轴和五轴以上机床,100%进口。

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数控系统。我们目前不要说系统,就是国内造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数控机床,所用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轴承都是进口的,主要是买日本的,我们自产的滚珠丝杠、轴承在精度、寿命方面都有问题。目前国内的各大机床厂,数控系统100%外购,各厂家一般都买日本发那科、三菱的系统,占80%以上,也有德国西门子的系统,但比较少。德国西门子系统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国系统不太能适合我们的电网,我们的电网稳定性不够,西门子系统的电子伺服模块容易烧坏。日本就不同了,他们的系统就烧不坏。近来西门子系统改进了不少,价格方面还是略高。德国人很不重视中国,所以他们的系统汉语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汉语化版的。

就国产高级数控机床而言,其利润的主体是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只是挣了一个辛苦钱。美国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数控机床制造大国呢?这个和他们当时制定产业政策的人有关,再加上当时美国的劳动力贵,买比制造划算。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底的产业,而且需要技术积累。不太附和美国情况。但后来美国发现,机床属于战略物资,没有它,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制造都有问题,所以他们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机床厂,规定了一些单位只能买国产设备,就是贵也得买,这就为美国保留了一些数控机床行业。美国机床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欧洲的机床,除德国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说超高精密机床,瑞士的相当好,但价格也是天价。一般用户用不起。意大利、英国、法国属于二流,中国很少买他们的机床。西班牙为了让中国进口他们的机床,不惜贷款给中国,但买的人也很少??借钱总是要还的。

韩国、台湾的数控机床制造能力比大陆地区略强,不过水平差不多。他们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发展的。韩国应该好一点,它有自己制造的、已经商业化了的数控系统,但进口到中国的机床,应我们的要求,也换成了日本系统。我们对他们的系统信不过。韩国数控机床主要有两家:大宇和现代。大宇目前在我国设有合资企业。台湾机床和我们大体一样,自己造机械部分,系统采购日本的。但他们的机床质量差,寿命短,目前在大陆影响很坏。其实他们比我们国产的要好一点。但我们自己的差,我们还能容忍,台湾的机床是用美金买来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台湾最主要的几家机床厂已打算把工厂迁往大陆,大部分都在上海。这些厂目前在国内的竞争中,也打着“国产”的旗号。

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机床厂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马扎克”在中国银川设立了一家数控机床合资厂,据说制造水平相当高,号称“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和世界同步。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机床厂大隈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一家能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的控股公司,德国的一家很有名的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工厂。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我国的数控机床目前能满足中低档产品的订货。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1.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於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2.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3.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4.我国的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2003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目前正在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1999年,我们国家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华率是5-8%,目前预计是15-20%之间。一、什么是数控机床车、铣、刨、磨、镗、钻、电火花、剪板、折弯、激光切割等等都是机械加工方法,所谓机械加工,就是把金属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包含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两个方面。能完成以上功能的设备都称为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普通机床上发展过来的,数控的意思就是数字控制。给机床装上数控系统后,机床就成了数控机床。当然,普通机床发展到数控机床不只是加装系统这么简单,例如:从铣床发展到加工中心,机床结构发生变化,最主要的是加了刀库,大幅度提高了精度。加工中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铣、镗、钻的功能。我们一般所说的数控设备,主要是指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我国目前各种门类的数控机床都能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世界水平,有的比国外落后10-15年,但如果国家支持,追赶起来也不是什么问题,例如:去年,沈阳机床集团收购了德国西思机床公司,意义很大,如果大力消化技术,可以缩短不少差距。大连机床公司也从德国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上海一家企业购买日本著名的机床制造商池贝。,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欧洲不少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如马毫、斯滨纳等。日本经济不景气,有不少在80年代很出名的机床制造商倒闭,例如:新泻铁工所。二、数控设备的发展方向六个方面:智能化、网络化、高速、高精度、符合、环保。目前德国和瑞士的机床精度最高,综合起来,德国的水平最高,日本的产值最大。美国的机床业一般。中国大陆、韩国。台湾属于同一水平。但就门类、种类多少而言,我们应该能进世界前4名。三、数控系统 由显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构成。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厂商是:日本发那客、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其余还有法国扭姆、西班牙凡高等。国内由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国内的数控系统刚刚开始产业化、水平质量一般。高档次的系统全都是进口。华中数控这几年发展迅速,软件水平相当不错,但差就差在电器硬件上,故障率比较高。华中数控也有意向数控机床业进军,但机床的硬件方面不行,质量精度一般。目前国内一些大厂还没有采用华中数控的。广州机床厂的简易数控系统也不错。我们国家机床业最薄弱的环节在数控系统。

四、机床精度1、机械加工机床精度分静精度、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5种。2、机床精度体系:目前我们国家内承认的大致是四种体系:德国VDI标准、日本JIS标准、国际标准ISO标准、国标GB,国标和国际标准差不多。3、看一台机床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重复定位精度,一台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如果能达到0.005mm(ISO标准.、统计法),就是一台高精度机床,在0.005mm(ISO标准.、统计法)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机床,高精度的机床,要有最好的轴承、丝杠。;4、加工出高精度零件,不只要求机床精度高,还要有好的工艺方法、好的夹具、好的刀具。五、目前世界著名机床厂商在我国的投资情况1、2000年,世界最大的专业机床制造商马扎克(MAZAK)在宁夏银川投资建了名为“宁夏小巨人机床公司”的机床公司,生产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和车铣复合中心。机床质量不错,目前效益良好,年产600台,目前正在建2期工程,建成后可以年产1200台。2、2003年,德国著名的机床制造商德马吉在上海投资建厂,目前年组装生产数控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120台左右。3、2002年,日本著名的机床生产商大隈公司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合资建厂,年生产能力为1000台,生产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4、韩国大宇在山东青岛投资建厂,目前生产能力不知。5、台湾省的著名机床制造商友嘉在浙江萧山投资建厂,年生产能力800台。5、民营企业进入机床行业情况1、浙江日发公司,2000年投产,生产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年生产能力300台。2.2004年,浙江宁波著名的铸塑机厂商海天公司投资生产机床,主要是从日本引进技术,目前刚开始,起点比较高。3.2002年,西安北村投产,名字象日本的,其实老板是中国人,采用日本技术。生产小型仪表数控车床,水平相当不错。六、军工企业技改情况军工企业得到国家拨款开始于当年“大使馆被炸”,后来台湾上台后,大规模技改开始了,军工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技改高峰,我们很多军工企业开始停止购买普通设备。尤其是近3年来,我们的军工企业从欧洲和日本买了大批量的先进数控机床。也从国内机床厂哪里采购了大批普通数控机床,国内机床厂商为了迎接这次大技改,也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争取军工企业的高端订单。听在军工企业的朋友讲,如果再能“顶”三年,我们的整体水平会上一个台阶。 其实,总书记掌权以来,已经把国防事业提到了和经济发展一样的高度上,他说,我们要建立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防能力,相信再过10年,随着我国国防工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家会诞生世界水平的机床制造商,也将会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大国。

参考文献:

1.《机床与液压》20041No171995-2005TsinghuaTongfang 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2.参考资料:/f?kz=211006537

3.参考网址:/question/79231131.html?fr=qrl&fr2=query

4.《机床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黄勇陈子辰浙江大学

5.《中国机械工程》

6.《数控机床及应用》作者:李佳

7.《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年第30卷第1期

8《机电新产品导报》2005年第12期

9.《瞭望》2007年第37期

五轴数控机床范文4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镗加工工艺;数控机床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02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10

1 机床结构

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数控机床,该机床基本系统由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排屑及冷却过滤系统、夹具系统、刀库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整体机床采用三坐标结构。X轴传动、Y轴传动、Z轴传动分别由主轴箱、立柱、托板、主床身实现,加上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排屑及冷却过滤系统构成一台专用数控机床,其总体平布布局如图1所示:

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数控机床包含X轴、Y轴、Z轴、A轴以及TM轴(刀库伺服运转)五个数控轴(如图2所示)。

X轴平行于地面并与Y轴和Z轴垂直,X轴是使立柱移动的数控直线轴,以实现工件左右方向不同位置的加工,Y轴垂直于地面并垂直于Z轴和X轴,Y轴是使主轴箱上下移动的数控直线轴,以实现工件上下不同位置的加工,Z轴平行于地面并与X轴和Y轴垂直,Z轴是使托板移动的数控直线轴,以实现工件前后方向不同位置的加工,A轴为数控回转轴,其回转轴线平行于X轴,使工件沿平行于X轴方向回转,以实现工件不同角度的加工,夹具系统固定在平行于地面的A轴上,绕A轴旋转,A轴分度夹具是X轴、Y轴、Z轴三个数控轴的方位参照基准轴。主轴箱包含两个互相平行的电主轴,它们被安装在主轴箱上同时运动,可以同时加工两个工件。夹具固定在A轴上,夹具系统分两个工位:加工位和装载位,每个工位可同时安装两个工件。

该机床将高精度A轴分度夹具与机床三坐标结构通过一套电气控制、液压、排屑及冷却过滤系统、刀库系统、夹具系统组合为一体,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同时完成两个工件的径向和轴向不同角度和位置的钻削和镗铣加工。

2 机床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数控机床(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操作面板1、外防护2、主机3、电气控制系统4、冷却过滤系统5、主轴冷却机6、排屑系统7、油冷机8及液压系统9,从图中的机床坐标轴侧图可见主机由主床身10、X轴滑鞍11、立柱12、主轴箱13、主轴14、刀库15、刀库支架16、A轴转台17、转台尾座18、A轴基座19、夹具系统组成。三坐标单元包括主床身10、X轴滑鞍11、立柱12、主轴箱13、主轴14。夹具所固定的A轴系统包括A轴转台17、转台尾座18、A轴基座19。由图2可见三坐标单元与A轴系统之间的关系,三坐标单元由其特征在于主床身10、X轴滑鞍11、立柱12、主轴箱13、主轴14组成;TM轴为刀库运转伺服轴独立安装在床身之上,可以极大地利用机床空间布局;A轴系统包由其特征在于A轴转台17、转台尾座18、A轴基座19组成;三坐标单元与A轴系统是各自独立的装置,三坐标单元位于A轴系统的正后面,三坐标单元加上A轴系统,再加上刀库、刀库支架、夹具系统,通过一套电气控制系统4、操作面板1、外防护2、冷却过滤系统5、主轴冷却机6、排屑系统7、油冷机8及液压系统9,见图1和图2,将所有装置构成一整的专用数控机床;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数控机床,有X轴、Y轴、Z轴、A轴四个数控轴,平行于地面的A轴系统是X轴、Y轴、Z轴三个数控轴的方位参照基准轴。

Z轴与地面保持水平、沿刀具轴线方向移动的数控直线轴,其中Z轴主要完成钻削和铣削的进给。X轴平行于地面并与Y轴和Z轴垂直,X轴是使三坐标单元沿床身宽度方向移动的数控直线轴,以实现对A轴夹具上工件不同位置的加工。Y轴垂直于地面并垂直于Z轴和X轴,Y轴是使Z轴上下移动的数控直线轴,以实现工件上下不同位置的加工。A轴为数控回转轴,其回转轴线平行于X轴,以实现双工位工件的加工。

液压系统、排屑及冷却过滤系统按机床行业常规技术要求配置,通过管路连接到达各执行元件。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采用数字控制系统用于各加工轴的位置控制,液压系统主要用于各旋转数控轴的到位锁紧,排屑及冷却过滤系统的设计满足深孔加工刀具的使用要求。

机床共有轴向及径向2个加工单元,2个动力主轴,5个伺服轴,M代码控制油缸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实现油缸运动,G代码为系统基本功能指令,控制伺服电机及X、Y、Z、A轴伺服电机和动力主轴电机,控制伺服轴移动与差补。

3 连杆精镗加工工艺

以被加工零件A150连杆为例,其加工精度要求

如下:

加工后精度是:加工工件大孔直径公差-0.016mm/0mm;小孔公差+0.008mm/+0.015mm,大头孔圆柱度≤0.007mm,小头孔圆柱度≤0.005mm;大小孔中心距公差

生产线能力Cmk值≥1.67;设备利用率≥85%。

该机床对A150连杆大头孔半精镗、精镗采用复合刀形式进行加工,一次成型保证加工精度,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已经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鉴定完全符合用户要求,同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4 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数控机床(SUC200H2)的优势及市场展望

该机床对孔系零件的加工具有较强的优势,其对称机构的设计使机床多主轴的布置变得更为合理,同时机床的加工区与上料区互补干涉以及加工零件时采用复合刀具,可以极大地缩短零件的加工节拍,提高加工

效率。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十分迅猛,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加工逐渐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发动机裂解式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数控机床是将数控技术、智能技术、可靠性设等结合起来研发的一种新型高档数控机床,可以极大地提高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连杆的大、小头孔精加工的效率,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该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上通过可靠性设计研发三主轴及四主轴结构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填补国内机床行业空白。

参考文献

[1] 李洪.实用机床设计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9.

[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常用资料和设计

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现代设计方法及

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五轴数控机床范文5

为了夯实我国的工业之基,缩小我国数控机床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年多来,专项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增产值约706亿元,我国高端数控机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国产制造装备生产制造支撑强劲有力,高档数控机床实现了国产化突围。

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对进口量大、市场需求面广的数控车床进行研发,我国机床企业拥有了可以与进口设备比肩的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在一台机床上,X轴的运动可以加工线条,加上Y轴可以加工面,有了Z轴可以加工一个立体的东西,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王德成告诉笔者,“工业上往往要加工更为复杂的曲面,舰艇、飞机、火箭、卫星、飞船中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传统加工方法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

王德成所说的多轴联动是数控机床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实现在一台机床的多个坐标轴上同时运动,刀具或工件可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同时协调运动,从而完成复杂形状的加工。虽然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这样的高档数控机床缺乏,导致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受制于人。

“以前我国做不了五轴联动机床,所使用的数控系统也是国外制造的。曾经为了制造大型船只上的一个设备,许多厂商争先恐后抢着使用仅有的一台进口机床。而对于航空航天企业而言,国外高档数控机床不仅对我们限制进口,即使进口了,其数控系统也留有信息后门,对于国防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说。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能源电力、国防军工、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大型、重型、复合、高精度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急剧增加。改变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掣肘的现状迫在眉睫。

对此,“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对进口量大、市场需求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的研发进行了部署。机床企业开发出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龙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制造技术趋于成熟,重型锻压装备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至“十二五”时期末,我国机床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和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我国终于拥有了可以与进口设备比肩的自主研发的产品,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和万吨级铝板张力拉伸机等重型锻压及数控冲压设备的成功研制,填a了国内航空领域大型整体成形技术空白;大型贮箱成套焊接装备成功应用于五号等新一代火箭研制,在航天领域建立了首条采用国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削中心的生产示范线,已应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对接机构、探月工程差动机构等100余种、10000余件关键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控锻压成形设备的产业化成效显著,其中汽车覆盖件冲压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有力推动国产汽车装备自主化,并向美国成功出口9条汽车生产线。

技术标准逐步完善

我国机床行业形成一大批技术标准和规范,部分技术标准被列入国际标准,行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对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卢秉恒介绍,我国研制的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等30多类重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5米数控立柱移动立式铣车床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急需、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其技术参数、技术等级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机床规格、承载重量世界最大,代表了国家高档数控重型机床最高水平。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机床行业的自主创新和可靠性水平提升显著,标准和技术规范逐步完善。通过专项实施,推动国内机床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用户进行开发,积极组织数控机床可靠性评定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并在机床行业内推广应用。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专项实施前的400~500小时已普遍提升至1200小时左右,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的2000小时。

卢秉恒介绍,专项成果形成一大批技术标准和规范,部分技术标准受到国际同行重视,并被列入国际标准,行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对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也对国家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

2016年底,我国自主提出的用于检测五轴联动机床精度的S形试件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委会审定,成为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设计、检测领域的首项标准,实现了“零”的突破。

此外,专项实施8年多来,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在行业研究机构、重点企业建设了18项创新能力平台、部署了70个示范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5500余人。

国产“大脑”补齐短板

数控系统实现了从模拟式、脉冲式到全数字总线的跨越,初步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突破了制约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

数控系统是机床装备的“大脑”,是决定数控机床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价格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而基础薄弱、“缺心少脑”一直是中国制造的短板。

专家表示,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等是制造装备最重要的关键基础部件。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形成“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数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的创新。

为了补齐短板,“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实行全产业链布局,国产数控系统实现部分技术的原创超越。企业掌握了数控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与批量生产技术,在多通道、多轴联动、高速插补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技术水平。

通过专项的支持,我国数控系统实现了从模拟式、脉冲式到全数字总线的跨越,已初步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高档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与主机产品配套研发,初步实现与高档数控机床的批量配套。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介绍,2016年,数控机床专项支持研发的高档数控系统已累计销售1000余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启动前的不足1%提高到了5%左右。

目前,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已与10多类600多台高档数控机床配套,开始在航空航天重点企业示范应用。“功能部件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品种系列不断完善,滚动功能部件检测装备从无到有,静刚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和测试设备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截至目前,滚动功能部件在中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达20%,较2009年专项实施前提升4倍,品种满足度为80%。”罗俊杰说。

五轴数控机床范文6

关键字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机床维修;数控电子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181-02

0 引言

随着电子行业的日益更新,当今数控理论的调整发展,使得数控技术也在不断地跟着进步,数控系统的结构因此变得更加地复杂,智能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数控技术在生产中的实践运用,维护等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对于数控机床的控制和维修,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体系,是大多数控技术人员的期望。希望借助这个理论体系,让控制和维修人员,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数控的操作和维护技术。

1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

1.1 概念

数据机床控制是指通过数控程序,对数控机床下达工作指令,让数控机床按照预定的工作程序,对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自动化操作的过程。其操作前,需要先确定零件在机床的安装位置,刀具与零件之间在进行工作时的尺寸参数。机器操作的路线,切削规格等参数等。掌握这些参数之后,才由程序员编制加工的数控操作程序单。然后让电脑按照制定的程序,进行规范的操作的一种深加工过程。

1.2 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

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主要由电流、位置、速度三个控制环利用串联的原理组成的。

1)电流环的功能是为伺服电机,提供其所需要的转矩电路。通常情况下,其与电动机之间的匹配调节,是事先就由制造者配备了相应的匹配参数。其反馈信号也在制造时,已经在伺服系统内联接好了。因此不需要事后进行接线与调整;

2)速度环的功能是控制电机的转速,也就是坐标轴在工作时的运行速度的电路。速度调节器其P、I调整值,都是根据骚动坐标轴负载量,或者是机械转动的刚度与间隙等特性来决定的。一旦这些特性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对机械的传动系统进行检查和修复,然后再正确调整数控设备速度环的PI调节器;

3)位置环是对各坐标轴按照程序设备的指令进行工作,用于精确定位它位置的控制环节。位置环的正确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坐标轴的工作精度。位置环的工作包括两部分。

其一,位置环是测量元件的精度是否与CNC系统脉冲当量匹配。测量元件每次移动的距离,外部倍频电路是否与系统庙宇的分辨率相符。测量元件与分辨率肪冲比必须达到100倍频方,才算合格。比如,位置测量时,元件脉冲次数10/mm,那么系统的分辨率应为0.001mm才算匹配。

其二,对位置环KV值的设定和调节。KV值一般是被当作机床数据进行设置的,数控系统中,对KV值的数值单位和设置地位都进行指定。速度环在进行最佳化调节后。KV值则是鉴定机床性能好坏,工作精度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KV值体现了机床运动坐标,运动时性能的优势程度。关于KV值的设置,需要参考和符合以下公式:

KV=V/其中KV即位置环增益系数 V即坐标运行速度,m/min 即跟踪误差,mm 注意不同的单位,数据参数代表的涵义也不一样。

2 数控机床维修方法

2.1 故障检查

首先要对进行进行检查,查找机床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先可对机器的使用人员进行询问,再进行目测,触摸机器的各个线路是否完好,检查是否短路。再通电进行检测,如果不行,再利用进行检查,对机器的信号与报警装置,接口状态,参数调整等各种方法,直到查出机床的问题为止。故障检查这一步就算结束了。它是机床维修前的基础工作。只有正确地发现其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修理。

2.2 维修方法

故障排查出来之后,再进行机床的维修,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床障维修方法。

1)电源:电源是整个机床是否能够顺利工作的能量来源,它的损坏轻则会导致程序数据丢失,产生停机现象。重者可能毁坏整个系统。在我国,由于电力系统不是很充沛,所以经常导致电源的损坏,电源损坏应及时维修。然而做好提前的准备,才是预防电源损坏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设计机床的供电系统时,就尽量为它提供单独的配电箱,在电网供电质量不良的地方,三相交流稳压装置,也是必须事先配备的。接入数控机订的电源中线与接地线一定要分开,并且使用三相五线制等;

2)位置环故障:首先,位置环报警可能产生的原因是位置测量回路开路、测量元件已经损坏、接口信号损坏等。其次,坐标轴在脱离指令下运动,可是造成的原因是漂移可能过大;位置环或速度环接成正反馈;元件损坏等;

3)机床坐标查找不到零点。可能造成的原因是零方向与零点远离;编码器损坏光栅零点标、回零差事开关失灵等;

4)机床动态性差:其中原因可能是机械传动系统磨损严重,或者间隙过大造成的。或者是导轨工作做得不充分。对于电气控制系统,造成这样的问题可能原因是速度、位置环和相关参数,已经不处于最佳匹配状态。应在故障排除后,及时进行调整,使得达到最佳效果。

诸如此类等等问题,故障在查出之后,立即根据相关的维修方案进行正确地修理,对各种电路,参数,控制系统,电源等问题,进行仔细确认,然后针对性地调整维护方案,并且把每次维修的记录地都记载下来,以便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好迅速地作出处理。

3 结论

根据以上依据,我们可以得知,数控机床的控制与维修技术,在我国虽然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摸索排查,利用自己和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记载下来,对我国未来制定完整的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和机床维修技术,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生.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基础.[M].2版,科学养鱼,2009,1.

[2]潘耀佳.数控机床维修技术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3]范宋兵,罗四红.伺服控制示意图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12).

[4]何荣誉. 以“说课”形式谈高职《数控机床控制技术》课程教学[J].职业时空,2012(8).

[5]李周平.基于直线电机的数控机床驱动控制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2(3).

[6]王侃夫主编.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日记

下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