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后反思范文1

一、问一问文本处理是否正确

文本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情感体验的载体,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和内涵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对文本的处理,教师应该问一问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正确理解了文本的主旨。

一定要在准确把握训练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和创建性的教学设计。有时在教学设计预设上,教师的想法很多,追求形式,追求课堂的外显效果。教后反思时,才发现原来那些都不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纯粹是为图个“热闹”而已。

因此,教后反思时,务必要审视教学要点和重点是否准确掌握并落实到了教学中去;学生理解中的偏差是否得到有效纠正;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得到有效的引导。此外,还要审视教学环节是否围绕着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展开,务必认真审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确定环节的设计。

二、问一问情境创设的是否合适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与融合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因此,教师要对情境创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情境应该合适,否则适得其反。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时,应该着力反思教学情境是否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学习热情;是否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了问题意识而积极地参与了学习活动等等。

三、问一问环节安排是否科学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何时指导,何时参与,何时小结,学生如何分组学习,怎样讨论,汇报采用什么形式等都应做出具体安排。教学环节的安排应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把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教师的“导学”应努力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之中,真正起到启发、点拨、调控的作用。

因此,教后反思时,应着力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课堂上,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哪些知识是教师讲解的,哪些知识是教师指导的,学生学得怎样,课堂气氛如何,以及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否科学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安排了如下环节:读题――自由读文――教师提问――再读文――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教后感觉教学环节不严谨,收效也不理想。于是反思后,重新设置教学环节为: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朗读课文――深化理解;阅读链接――拓展阅读。从而使教学环节设置趋于合理,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四、问一问合作学习是否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一起研究、一起建构、一起创生的目标。

如教学《太阳》一课时,一学生质疑:“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离不开太阳?”教师马上表扬了他会思考,爱提问题。然后教师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离不开太阳?”可是,小组合作学习却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在读书,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一起谈笑风生。

一些教师错误地把小组学习视为语文课堂的必备环节,于是千方百计地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把本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强加于学生,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离不开太阳?”这一问题太浅显,学生不感兴趣。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大大地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该做点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教师需不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了合作?是不是需要了解合作的进展情况?是不是需要及时了解个别有代表性的意见?是否需要以平等的伙伴身份参与其中?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后进行一番反思。

五、问一问课堂评价是否恰当

教师的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决定着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

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小结后,教师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打算做什么样的人。一学生说:“我要做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老师情不自禁地评价道:“啊!非常正确。你真是太聪明了,居然和老师想得一模一样。其他同学呢?”

听老师这么一说,本来很多同学举手希望发言,突然间都不见了。后经过反思发现,教师对这样一个会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了终结性的评价,一下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发言过早地下结论。教师要用变化的眼光从不同角度灵活地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地放飞,从而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六、问一问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等。

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在教生字“贵”时,找了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的。一学生站起来说:“贵,上面是虫……”老师急忙止住,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贵’字上面是‘虫’字吗?”同学们说不是“虫”字。老师告诉大家:“‘贵’,‘中一贝’。大家记住没有?”学生只好附和着说:“记住了!”其实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刚才话还没有说完,于是他坐下后小声嘀咕道:“‘贵’,就是‘虫’字去掉一点下面加个‘贝’字嘛”。显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挫伤。

教后反思范文2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朗读感悟,体会人格魅力。

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善良、人物心灵深处的美,让学生受到人格魅力的熏陶。在介绍贝多芬这一人物时我让学生读课文资料袋中对贝多芬的介绍,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月光曲》创作过程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同情穷人、关心人民的精神,这是他创作的源泉。穷兄妹俩他们生活很穷苦,但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也打动了读者。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依为命的亲情美。

二、朗读优美的语句感受意境美。

《月光曲》的意境是非常美妙的,文中的句子的描写也是非常优美的。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朗读,以引导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朗读,读出句子所描绘的韵味来,并启发学生想象:这些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通过朗读优美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优美的旋律。

教后反思范文3

一、揭示学习目标

指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的,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法: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

反思:在揭示某一个学习目标时,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有时定得不够准确、到位,需要继续探索。

二、出示指导自学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压力,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做法:(1)自学(自主学习)。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多关注这些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学(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互助学习、学生教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认为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环节,表面上是学生在自学和老师关系不大,但我认为,这一环节是一节课最核心的地方。因为这一个环节是学生能否真的通过自学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要充满兴趣和好奇地学习的关键,所以,这一环节自学问题的设计是最重要的,也是备课时最难得、最费时间的、最需要教师下工夫的地方。这一环节设计好了,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多半了。同时我也发现,交流探讨有时用时很长,显得有点仓促。说明问题的设计还不到位,还需要从新设计。

三、后教

后教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做法:(1)在学生自学和互学中发现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若自己无法解决,可通过优生来解决或者在教师的提示下解决。

(2)学后自测。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问题设计的题型或者问题,学生可能会感觉通过自学自己已经完成学习目标了,也没什么问题了。教师就是要通过设计的学后自测达到以下目的: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进生(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②再次发现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③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和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后反思范文4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成为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拟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反思例题解题规律

在例题教学后应反思解题规律。如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选用的证明思路有:(1)当它们在同一个三角形时,可优先考虑用等角对等边;(2)当它们分别在两个三角形时,可优先考虑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又如求面积,无论是用直接求法还是间接求法,对于不规则的图形都要用割补的方法,把它转化为规则的、常规的几何图形。再比如,在工程应用题教学后,引导学生根据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进行反思,学生容易发现工程、相遇、注水等问题有着相似的数量关系及解法。

二、反思解题方法

每道例题教学后,应引导学生反思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比较哪种解法较为简捷,进一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例如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教完例题后,笔者提问学生想一想,本题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通过添画适当的辅助线得出另两种证法:

证法一:延长BC到D,过点C作CE∥AB,则∠A=∠ACE,∠B=∠ECD

∠A+∠B+∠ACB=∠ACE+∠ECD+∠ACB=180°

证法二:在BC边上任意取一点P,作PD∥AB交AC于点D,

作PE∥AC交AB于点E,

PD∥AB

∠DPC=∠B,∠CDP=∠A

又 PE∥AC

∠EPB=∠C,∠PDC=∠EPD

∠A+∠B+∠C=∠EPD+∠DPC+∠EPB=180°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不同解法,可以让学生避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三、反思一题多变

某些例题在教学后,还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变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某类应用题结构和特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形一: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是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形二: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与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形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形四: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周长为14,求腰长x的取值范围。

变形五: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教后反思范文5

一、目标确立的误区

目标确立的误区主要体现在目标不明确,目标无层次,或者是照搬了资料上的目标,而和本节课或者自己的学生状况不匹配。实际上这里所指的目标是学生的自学目标,它是结合教材内容的目标,再加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设计的目标,它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算是完成了任务,此目标的最大特点是有层次、有弹性,适合于不同学生,针对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提出的不同的目标。

二、自学指导的误区

此误区主要体现在:“指导过详”和“指导过略”两个方面。

指导过详,学生就按部按班的学完学习任务,像这样的学法指导,学生虽然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但学习过后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锻炼,这样的指导违背了教育学的规律,学生也不能从中提炼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指导过略,虽然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但没有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或是指导不到位、不得力,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根本不会自学,这样下去,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而使学生渐渐对自学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后教的误区

“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重点体现多次先学后教,教师的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自学后仍存在理解困难问题进行后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最易走入的误区是“全教、抢教、乱教”。

全教的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自学效果,不相信学生,不辞劳苦的全部重教,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抢教主要是教师一旦发现问题后急于讲解,没有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其实学生教也是学习的升华,讲解的学生收获更大。

乱教主要体现在教师发现学生自学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便如获至宝似的重点去解决,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典型性和普遍性,这样的后教是无效的、乏味的。

教后反思范文6

关键词:例题教学;解后反思;数学活动

在例题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埋怨:练习题做了很多,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及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此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在解题方法与解题规律上的反思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思考问题时,可教给学生如下步骤:(1)问题的本质是什么?(2)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处着手分析?(3)解决这个问题常用哪些基本方法?(4)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5)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捷可行?(6)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它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如何?(7)还有哪些问题可进一步研究?(8)问题的解决给你哪些启发?悟出哪些道理?学生按照这种思路去思维,就有章可循,对数学问题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变式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变式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共用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变式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5: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余下的乙单独做,那么乙还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6: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此工作的■。现在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做2小时后,甲因故离开,余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完成,那么共用多少小时可以完成此项工作?

这一变式改变已知的几个条件中的某些条件,或改变结论中的某些部分的形式,从而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层面,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这组“多题一解”变式训练,既可巩固强化解题思想方法,又让学生通过多题一解,抓住本质,触一通类,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发展智力,激活思维,收到举一反三、少而胜多的效果。

二、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总之,解后的反思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反思使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学会了倾听、交流、合作、分享,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交往的快慰,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