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史玉柱自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史玉柱自述范文1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文言文注释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特别是先秦两汉文言文中存在为数不少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常常会陷入文字的“迷魂阵”,不能进入文字书写所承载的语义情境,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7~9年级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包括:“诵读古代诗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笔者阅读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时发现,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释用语界限模糊不清,学生在阅读中不知所措,也给教师教学带来困惑。本文以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为例,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术语混乱现象进行分析指正。
一、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定义及注释术语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未能把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导致文言文教学中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认识不清。笔者在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定义及其注释术语阐述如下:
(一)古今字的定义及注释术语。汉字从古至今并非一成不变,“为了适应时展新字不断产生,而每个时代消亡的字会被保存在典籍与字典中,使得汉字数量不断增加。上古汉字多有‘兼职’现象,后代又不断分化,由此出现了古今字”[2]170。例如“昏”在上古汉语里既表示“黄昏”之义,又表示“婚姻”之义,是兼职;后造出“婚”字专门书写“婚姻”之义,在表示“婚姻”之义时,“昏”与“婚”是一对古今字。
古今字即“古体字”和“今体字”。“古”与“今”相对而言,一个词在文献中较早的书写符号是古字,后来为区别而造的字叫今字。今字的产生大多是为了减少上古汉字“兼职过多”的现象,它往往只承担古字中的某个义项。“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思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一对‘古今字’”[3]。
注释古今字应该使用的术语是:“某,今字为某。”
(二)通假字的定义及注释术语。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用字现象。“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意义没有联系,只有在语音上的关联”[4]。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两字的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此“蚤”不能训释为跳蚤,而应理解为早晚之“早”。故该句中“蚤”是通假字,本字为“早”。
通假字,指古书中音同或音近而借用的字,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无关联,二者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通假字和本字同时并存。
注释通假字应该使用的术语是:“某,通某。”
(三)异体字的定义及注释术语。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互换的字,二者音义相同。如《段于鄢》“佗邑唯命”中的“佗”与“他”是异体字,两者音义相同,都可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可相互替换。
异体字是因所用造字法不同或选取了不同的造字素材,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如“泪”与“I”,前者是会意字,后者是形声字,是造字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u”与“a”都是形声字,声符同为“奚”,形符“隹”与“鸟”都表示“鸟”的意思,“u”与“a”是造字素材(形符)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异体字是人们“为语言中同一个词造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这些字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5]。
注释异体字应该使用的术语是:“某,同某。”
二、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术语混乱现象质疑
(一)混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同。古今字是以时间为标准,先产生的为古字,后因古字的义项过多而另造今字。通假字则是同时存在本字与借字,因各种原因弃本字而用借字。语文教材文言注释显然没有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注释术语使用混乱,“对文言文教学和学生了解汉字历时和共时的复杂现象以及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带来了很大影响”[6]。
1.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
教材注:“知,通‘智’,智慧。”[7]171
按:知与智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通某”,是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知”的本义是知道。“智”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日从知,本义指聪明、智力强,是“知”的后起字。《释名》:“智,知也,无所不知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知”与“智”词义上有引申关系,应是古今字。注释术语应为:“知,今字为‘智’,智慧。”
2.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8课《木兰辞》:“出门看火伴。”
教材注:“火,通‘伙’。古兵制十人为火,同火的人互称火伴。”[7]191
按:火与伙是古今字,教材注释术语为“某,通某”,是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火”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火焰。“伙”是形声字,从人从火,火亦声。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同“火”而食的士兵即“火伴”,故“火”引申指同灶而食的军中伙伴,“‘火伴’的‘火’后来写作‘伙’”[8]。后“伙”又引申而泛指“同伴、朋友”。“火”与“伙”有词义引申关系,两字是古今字。注释术语应为:“火,今字为‘伙’,伙伴。”
3.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2课《精卫填海》:“文首。”
教材注:“文,通‘纹’。”[7]169
按:文与纹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通某”,是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文”的本义是远古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象形字。“文”引申指花纹、文理。后加意符“糸”,造出“纹”字。“纹”本义指织品上的花纹。故“文”与“纹”是古今字。注释术语应为:“文,今字为‘纹’,花纹。”
(二)混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异体字与古今字不同,“古今字是一种积极的语言现象,它减轻了古字负担,也使表意越来越明确;而异体字主要是一种消极现象,是不规范的”[9]。
1.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教材注:“见,同‘现’,出现。”[7]197
按:见与现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古今字。“见”本义指用眼睛看。《说文》:“见,视也。从儿从目。”[10]730表示以目相视含义的字,多用“见”作形旁。“见”引申为出现、显露,即“现”之含义。上古无“现”字,凡“出现”之义皆写作“见”。后世造出“现”字专门书写“出现、显露”之义。故“见”与“现”是古今字关系,注释术语应为:“见,今字为‘现’,出现。”
2.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5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材注:“尊,同‘樽’,酒杯。”[11]36
按:尊与樽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古今字。
《说文》:“尊,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10]1314引申指“地位或辈分高”。《说文》无“樽”。“樽”表示“古代盛酒的器具”,承载了“尊”作为“酒器”的语义。两者为古今字,注释术语为:“尊,今字为‘樽’,酒杯。”
3.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4课《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教材注:“莫,同‘暮’。”[11]15
按:莫与暮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古今字。“莫”是会意字,表示日落于草莽中,本义为“昏暮”,引申表示“迟晚”。后“莫”被假借为否定词,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不要”之义。为区别“莫”的不同语义,后添加形旁“日”,造新字“暮”,表“傍晚”、“迟晚”之义。故两者为古今字关系,注释术语应为:“莫,今字为‘暮’,傍晚。”
(三)混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解释通假字。异体字与通假字不同。异体字是为一个词造出不同的汉字,它们形体不同但音义完全相同;通假字与本字只是音同或音近而各自原本的字义不同。
1.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畔主背亲。”
教材注:“畔,同‘叛’。”[11]63
按:畔与叛是通假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通假字。“畔”本义是“田界”。《说文》:“畔,田界也。从田半声。”[10]1219“叛”本义为“背叛”,“古多假畔为叛”[10]1219,二者是通假关系。注释术语当为:“畔,通‘叛’,背叛。”
2.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
教材注:“亡,同‘无’。”[11]63
按:亡与无是通假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通假字。“亡”本义是战败的士兵举盾甲逃命。“无”是否定词。《说文》:“无,亡也。从亡,无声。”[10]1115“‘亡’和‘无’相通,但并不是所有用‘无’的地方都可以换成‘亡’”[2]175,故两者是通假关系。注释术语当为:“亡,通‘无’,没有。”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术语界限模糊不清,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陷入困境,学生也茫然不知所从。本文借鉴汉字学理论和相关知识,在界定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概念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注释术语,并对教材文言文注释术语使用中的混乱现象进行举例分析与纠错,希望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为语文教学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3]张世禄,严修.古代汉语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3.
[4]卢烈红.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J].语文知识,2007(3):45.
[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5:185.
[6]马立春.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辩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38.
[7]初中语文教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8]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商务印书馆,2005:161.
[9]马新英.浅析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定义及区分[J].语文学刊,2005(9):141.
[10]许慎,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史玉柱自述范文2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再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二、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于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须臾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史玉柱自述范文3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一方面用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因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也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现实意义,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热情。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时,当时正在进行第四届女足世界杯比赛,其赛况成了学生课间的热门话题。在教学中,我便选用中国女子足球队在小组赛中与加纳队、澳大利亚队、俄罗斯队以及在半决赛中德国队与美国队和在决赛中德国队与瑞典队、加拿大队与澳大利亚队共六场比赛的场景,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六场比赛(分上半场、下半场)的净得分情况,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让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给学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初中至济宁市教育局公路长65千米,一天早上学校接到电话,要求校长必须在上午9:00准时赶到市教育局参加紧急会议,接通知后,校长准备骑摩托车到市教育局开会,假若他骑摩托车的最大时速为60千米,问校长最迟在什么时间出发,才能准时参会?这一问题既紧扣了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于是迅速开始分析、讨论。
三、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
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要求活动设计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活动内容应尽可能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我这样设计:首先,屏幕展示枫叶、蝴蝶、窗花、加拿大国旗的图片,请学生边欣赏边说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进一步问:你能设计出具备这种特征的图案吗?请试一试。学生选择了扎眼、印墨迹、折叠、剪纸、画图等多种办法完成了自己的创意。活动中每个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宣传委员提议这周的板报以学生的优秀作品做镶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不仅仅指课上活动,还包括课外活动。如学完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亲自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学校的旗杆有多高;学完函数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帮父母算算哪种手机缴费业务更省钱,等等。“生活化”的 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充分体会到了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还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创新意识。
四、日常生活“数学化”
史玉柱自述范文4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数字插画
近30年来,随着数字娱乐产业的成熟与发展,游戏、影视概念艺术设计师极其作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数字插画师营造引人入胜的场景和风格各异的角色,通过游戏、电影、电子读物等娱乐产品深刻影响大众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衍生出各种流行文化现象,“设定”已成为这个时代视觉文化产品最核心的价值。
回顾历史,每一个时代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背后,都伴随人类价值取向变化和思想观念的革新,正如我们可以追溯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发展阶段背后的时代精神内核,当我们审视全世界范围内数字插画创作繁荣的现象时,如何理解这一潮流背后的文化根基?对于数字插画在商业和文化上的成功,推动其发展的精神原力究竟为何?
任何艺术现象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从历史的角度看,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视觉艺术共同塑造了今天数字插画的基本形态。
1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数字插画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大致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思想影响到之后的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晚期,商品生产极度泛滥下人类社会的种种精神状态。
就艺术领域而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术创作观念的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价值多元化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所述“后现代视域下,中心化的文化与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非中心化成为主要趋势,总体性被局部决定化所代替,价值也必然呈现相对主义面貌”。
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鼓励价值多元,鼓励创作形式的多样化,拼贴、嫁接、戏谑成为常用的创作手段,“蒸汽朋克”“太空歌剧”“哥特文化”等当代流行文化中的艺术风格就带有鲜明的剪切和嫁接特征。
1.2 文本空心化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放弃文化理想的精神超越,如巴尔特(Roland barthes 1915 ~ 1980年)认为:“文本之外,别无一物”,艺术只是一种文本,文本背后没有任何终极神旨和崇高追求。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普遍放弃意指与表征的价值表达,注重文本本身的价值,这种价值更倾向于商业价值,如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年)在《从A到B再返回,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所述,“善于经营商业是最美的一种艺术-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好的商业是最好的艺术。”
1.3 审美泛化
流行文化与纯艺术之间的边界在后现代社会趋于模糊,艺术审美与对商品的崇拜高度融合,雷德里克詹 姆逊(Fredric R.Jameson)认为,在后现代社会,随着商品侵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文化在被商品化同时,也被取消了它以往作为高雅文化对世俗文化的优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到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
2 视觉艺术之于数字插画
视觉艺术,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应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以物质材料为手段的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本文讨论的视觉艺术,特指在经历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冲刷之后,与装置、行为等“观念性”艺术分道扬镳的各类大众艺术,例如街头涂鸦、动漫艺术、时尚设计等,它们共同构成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中最活跃的艺术形式。
当代视觉艺术上承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下接20世纪80年代的“新绘画”运动,糅合了当代科技、工艺美术以及绘画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是艺术与商业、艺术与科技、绘画与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结合,自新世纪初以来,伴随数字艺术家(概念设计师)这个群体的成长,影响力逐渐扩大,是当代创意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
如前文所述,当代视觉艺术观念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素材和视觉风格多元化,国内的数字插画师作品,既有唯美宁谧的风格的画家如刘远、莫娜等人,带有 “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阿尔丰斯・穆夏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人某些视觉风格;也有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融入当代插画创作的画家,如吴洋、张旺等,善于利用古典形象符号完成当代的视觉解构,将古典绘画意趣与ACG文化共冶一炉。
由于摈弃了语义表达,数字插画更追求视觉效果表现,观众的审美体验发生变化,个人审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数字插画审美过程中不占主要因素,更倾向于引导观众走向审美体验的疏离,热衷于营造视觉奇观。这也寓示着当代流行文化中经典欣赏习惯的消亡和快餐式审美方式的兴起。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中的数字插画形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创作观念上追求外在视觉元素的表达,创作手段呈现零散性、拼贴性、解构化。如数字插画师在创作中对古典主义绘画技法和视觉语言的借鉴,对中外传统纹饰和民族风格的吸收,却意在创造一个与古典文化精神毫不相干的新的视觉符号。
第二,传播上的特点:数字插画的传播,很少体现出传统绘画中画家与作品那样的关联性,画家的知名度对画作的艺术价值影响有限,数字插画在伴随产品的传播中实现其审美价值,跨平台、饱和传播成为作品与欣赏者建立联系的方式,由于模糊了原创者这个概念,数字插画在传播过程中极易被盗版、借用或再创作,由此产生一系列版权纠纷和著作权纠纷等问题。
第三,对视觉奇观的极致追求,推动了数字视觉艺术创作对人类一切审美图式营养的吸收,这种基于图像消费为动力的创作动机,也的确正在推动数字插画创作从商品走向真正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形式。
3 总结,作为文化现象的数字插画
到目前为止,数字插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都是依附性的,这种依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插画作为一种工具性绘画,其价值往往依附于服务对象,一定程度上功能性大于艺术性。
第二,文化内核的依附性,依附于西方商业流行文化,创作主题和风格高度套路化,全球创作主题的高度雷同。
第三,依附于商业社会和数字娱乐产业的土壤,文化的原生能力和动力不足,限制了当前数字插画师艺术潜力的发挥和个人艺术修养的提高。
数字插画诞生且成长于20世纪,其文化价值在这个视觉爆炸的时代,仍处于探索中。如同电影之于20世纪,从杂耍走向“第七艺术”电影的艺术风格需要电影工作者在探索与实践中发掘与完善,以历史的尺度来丈量当今的数字插画热潮,我们有理由对其文化艺术潜力保持乐观与信心。
参考文献:
[1] 尼葛洛庞帝(美).数字化生存[M].胡冰,范海燕,译.三亚:海南出版社,2002.
史玉柱自述范文5
关键词:茄子;病害;识别;综合防治
在茄子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枯萎病、绵疫病、病毒病、黄萎病、立枯病、菌核病、青枯病等。这些病害的共性有很多,它们中如茄子黄萎病不仅危害茄科,还危害葫芦科、十字花科等多种蔬菜,如灰霉病、菌核病、青枯病等均属国内外较难防治的病害,因此做到科学识别诊断,开展病害综合防治,对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农业植保科研与推广工作多年,现结合生产实践将几种主要茄子病害的危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做一简要介绍,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1 病害危害特点
1.1 灰霉病
茄子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直径5~10 mm,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枯。茎秆、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状灰色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
1.2 枯萎病
多发生在成株期,在温度达25~28 ℃,土壤潮湿时,极利于发病,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正常。病害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横切病茎部、病部维管束呈黑褐色。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区别是:前者叶脉变黄,镰刀菌侵染所致;后者叶脉间黄,轮枝菌侵染所致。
1.3 褐纹病
从苗期至果实成熟均可发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大体可分为幼苗立枯,枝干溃疡,叶斑、果实腐烂等多种症状。其中以枝干溃疡和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最大。幼苗受害,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变色、凹陷、腐烂、病部产生许多黑点,以后猝倒死亡。成株期叶片受害后,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以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上生许多黑点,最后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易被大风吹断;有时病斑环绕茎部,致使大部枯死。果实受害后,表面初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稍下陷,后扩大到整个果实。病部的轮纹由许多黑点组成,后期病果软腐脱落,或干腐成僵果仍挂在植株上。
1.4 绵疫病
主要危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实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烂;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病部缢缩,其上部枝叶萎垂,湿度大时上产生稀疏白霉;叶片被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幼苗被害引起猝倒。
1.5 黄萎病
苗期发病少,成株多在坐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多由植株下、中部开始出现症状而后向上或从一边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褪绿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片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最后干枯脱落。劈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黑褐色。
1.6 病毒病
常见有3种类型,花叶型:整株发病,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老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纹,新叶稍显黄色;坏死斑点型:病株上位叶片出现局部侵染性紫褐色坏死斑,大小0.5~1 mm,有时呈轮点状坏死,叶面皱缩,呈高低不平萎缩状;大型轮点型:叶片产生由黄色小点组成的轮状斑点,有时轮点也坏死。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栽培防病措施
2.1.1 选用抗、耐病品种
褐纹病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可选用北京线茄、天津二抿、罗兰紫茄、长茄104等;但对绵疫病圆茄品种比长茄品种抗病,如北京九叶茄、天津大抿。耐病品种,如济南早小长茄、鲁茄1号等。
2.1.2 种子处理
防治褐纹病和黄萎病均须从无病地块采种。若怀疑种子带菌,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 h;或用种子量0.2%的80%福美双拌种;或温汤浸种,55 ℃温水浸种15 min,再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2.1.3 加强栽培管理
2.1.3.1 实行轮作。防止褐纹病发生不连作即可;防止绵疫病发生应避免与茄科蔬菜连作;防止黄萎病发生避免同以上蔬菜连作。一般实行3~5年轮作,病重地块不能重茬,靠近重病地块四周及下水流地块不宜种植。另外,病果污染的粪肥、秸秆肥不能作茄子基肥。茄子的前茬最好是葱蒜类和豆麦类等茬口。
2.1.3.2 茄子生长期间或收获后均应及时摘除田间病叶、烂果等,减少侵染源,加强通风透光。另外,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使用,培肥地力,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完后应立即拔秧清理,携出田外晒干后烧毁。土地深翻后灌大水,铺地膜以提高地温,消灭或减少菌源。
2.2 药剂防治
2.2.1 绵疫病
发病初期,应特别注意大雨过后及时喷药,7~10 d喷1次,连续2~3次。有效药剂有1∶1∶200等量式波尔多液、85%疫霜灵6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58%瑞毒锰锌6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等。
2.2.2 黄萎病
一是种子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l00倍液浸种15 min后取出洗净;二是土壤消毒,苗床每平方米用8~10 g多菌灵与土掺匀,栽培时每667 m2撒50%多菌灵粉剂2.5~3 kg土壤消毒;三是灌根,目前较好的防治方法为:在茄子黄萎病未发现或个别株表现症状时,用40%杜邦福星8 000倍液或40%福星10 000倍与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混用进行灌根,10~15 d灌1遍,连续灌3~4遍。
2.2.3 褐纹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特别是雨季前喷药保护,一般5~7 d喷1次,连续2~3次。常用保护性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6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或其替代品(绿得宝、灭菌铜、绿乳铜等);内吸治疗剂有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40%百菌净800~1 000倍液。
2.2.4 灰霉病
春茬茄子门茄和对茄用生长素蘸花时,每千克药液加1 g速克灵,或扑海因,或农利灵。发病初期可用速克灵烟剂或百菌清粉尘剂。还可用50%速克灵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1 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视天气和病情隔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史玉柱自述范文6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因此,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主体,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自主探究性体育学习 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前提,以主动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习方式。《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因此,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主体,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来解决体育技术问题。
一、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依照大纲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很少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我需要、体育基础和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学生“身顺而心违”地成为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机器,其个性发展受到严重抑制。虽然有许多教师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S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所造成的,它要么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么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混乱无序,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体育课本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却因为教学方式失当,致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抗拒心理。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本原则。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的自主学练和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突出特点:(一)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三)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发展;(四)其教学程序是问题情境、探究学练、反馈交流、迁移应用;(五)其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场地器材、价值、人际关系;(六)评价方式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用它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其必要,而且尤为迫切。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自主探究性学习,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在就以教学“足球的脚背踢弧线球技术”为例,探讨一下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带有明显倾向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在上课的初始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性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可盼的境界,在头脑中形成各种疑问,从而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如教学“足球的脚背踢弧线球技术”,在授课前先放映普拉蒂尼、贝克汉姆等任意球大师的经典回放录像,使学生在惊奇和感叹中产生一系列疑问:球能神奇绕过“人墙”拐弯进入球门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踢出的球会在空中产生形似香蕉的弧线?教师在上课时再进行自我表演展示,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对弧线球技术的浓厚兴趣以及强烈的寻求解答心中疑问的求知欲望,进入到尝试性学练中去。
(二)体验实践,自主探究
体验实践,自主探究,这是自主探究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体育是一种活动,活动首先要进行实践,离开了实践,任何猜想和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只有通过充分体验实践,才能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展示其思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教学目标和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学练,主动探索,去发现规律,寻找答案。
如教学“足球的脚背踢弧线球技术”,在学生对弧线球技术感到好奇并渴望找到答案的情况下,有序地安排学生对着设有障碍物的球门进行射门练习,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受,摸索。学生在不断地练习、思考、再练习的过程当中,就能够体会到踢弧线球同脚背触球的部位、击球的力度以及摩擦情况有关,从而发现弧线球的奥秘,并逐渐找到踢弧线球的方法。
(三)反馈交流,解疑释难
反馈交流,解疑释难,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人际互动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这种人际互动通过影响课堂气氛以及课堂中的交流、反馈,从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鼓励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反馈交流活动。可以采取提问、讨论、演示和检测等多种信息反馈方式,检查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练的情况。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显示其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讲解示范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解决那些学生在学练中尚悬而未决的问题,达到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四)总结巩固,拓展迁移
总结巩固,拓展迁移,这是强调该模式的整体效果的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学练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应用,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功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曦.浅谈体育课自主学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