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评估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评估系统

绩效评估系统范文1

【关键词】 现金流循环周期;ERP系统 ;绩效评估;评估指标

一、引言

ERP是由美国著名的电脑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于1993年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 其实质是在MRP 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并在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学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简称APICS)宣传和推动下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巨资实施ERP系统,ERP系统实施和运用效果应该如何进行评价是目前实业界和理论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ERP系统绩效评估就是某个组织根据一定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组织所确定的目标,对其已经实施完毕并投入实际运行的ERP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以识别它给组织带来的各种效益,并及时发现和消除那些阻碍ERP发挥作用的不利因素的活动过程(络维,2003)。ERP系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一旦实施便扮演着企业业务平台的重要角色。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对比,它们与企业日常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加广泛。所以,对ERP系统实施后绩效的评价绝不简单是对系统本身的评价,而是要重点考察ERP系统的实施可能给企业各方面带来的效益。下面拟在分析ERP系统绩效评估指标构建及其局限的基础上,探讨现金流循环周期在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二、Shang和Seddon的ERP系统效益结构表

Shang和Seddon的 ERP系统效益结构表描述了ERP系统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Shang和Seddon的 ERP系统效益结构表是Shari Shang 和Peter B.Seddon在实证调查基础上,根据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相关文献资料,于2000年研究总结提出的。具体见表1。

根据ERP系统效益结构表,企业可以从该表列举的五个层面全面评估ERP系统对企业产生的效益。在实际评估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施ERP的动机选择五个层面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标,再对其中的子层面进行分析,找出能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并选用其作为评估指标对系统效益进行评估。

三、现有ERP系统绩效评估指标局限性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实证调查资料的归类整理,我们发现,目前企业一般会设立下列八项基本指标对ERP系统绩效进行评估,具体见表2。

一号、二号指标主要考核采购部门工作效率,采购提前期越短、停工待料次数越少,采购部门工作效率越高;三号、四号指标用来评价企业存货资金变现的速度,库存周转天数越短、库存平均余额越小,企业存货变现的速度越高;五号、六号指标能够评估生产部门组织管理生产的能力,相同产品单位制造成本越低、延期交货发生次数越少,生产部门组织管理能力越强;七号、八号指标可以反应企业及时收回账款的管理水平,应收账周转天数越短、管理人员数量越少,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因此,上述指标考核结果基本可以反应ERP系统给企业各职能部门带来的绩效。

但是部门效益的提高,并不等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比如采购部门会为了减少停工待料情况的发生而采购尽可能多的物料,从而导致大量物料库存的增加,“停工待料”次数减少了,“库存平均余额”提升了;生产部门为了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希望通过生产批量最大化摊薄单位固定成本和人工费,大批量生产同时意味着大批量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增加,如果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准时交货变得很难实现,“单位制造成本”降低了,“库存平均余额”和“延期交货”次数却增加了;销售部门为提高销售业绩,会在不考虑对方的信誉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销售产品,随着销售业绩的提高,“应收账周转天数”和“ 延期交货”次数可能会增加。此消彼长,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也影响了对ERP系统绩效的正确评估。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化特点,形成了评估指标的固有缺陷。使用这些指标对ERP系统绩效进行评估,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整体绩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四、现金流循环周期在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基础

制造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的,就是以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为龙头,以企业内部的计划和生产管理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并对企业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图1描述了一家生产加工企业运作程序。企业根据需求信息,从供应市场采购材料,加工、装配生成完工产品后,再销售到需求市场。随着实物的流动,企业发生了供应、生产、销售业务。伴随着业务的发生、企业流出的资金又收回。当资金流入大于资金流出时,企业就实现了资本增值。从图1可以看出,资本是在营运周期中不断增值的。比如,资金周转一次增值3%,一年周转5次就有15%的资本回报率。因此,加快企业营运速度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途径。

营运资金反应企业维持日常营运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现金流循环周期反应企业营运资金从现金流出到现金流入循环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具体来讲,描述企业从采购材料付款,到生产完工销售收到款项所需的时间。“现金流循环周期”越短,说明企业营运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阶段占用时间越短,资本增值速度越快,企业效益越高。所以,对比ERP系统实施前后的“现金流循环周期”,可以为评估ERP系统给企业营运带来的整体效益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现金流循环周期在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会计上用公式“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存货+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计算反应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营运资金。营运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原材料、人力等到出售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现金流循环周期是指从购买原材料付款到出售产品获得现金所需要的总天数,营运周期和现金流循环周期在时间上会出现相互重叠。图2展示了制造企业现金流循环流程图。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营运循环各阶段持续时间不同,现金流循环流程随之也发生变化。存货运送时间的延迟、生产周期的延长、客户付款时间的托延、以及向供应商付款时间的缩短无一不会延长现金流循环周期。为此,从理论上讲,现金流循环周期可以按下面公式计算,即:

现金流循环周期=库存周转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应付账款付款期

计算企业现金流循环周期,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基本来源于企业ERP系统,这也进一步反映了ERP系统信息集成的作用和价值。考虑到企业特点不同和经营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现金流循环周期一般应以年度为期限,计算年度平均值。假设一年为365天,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周转期 =库存平均余额/平均每天销售成本=库存平均余额/年销售成本×365

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天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销售收入×365

应付账款付款期=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天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年销售成本×365

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平均余额可以由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和期末余额计算得来。其他数据可以即时从ERP系统其他账表中查询得到。

例如,某组织,一定期间内平均每天销售收入为340 000元,平均每天销售成本为204 000元,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分别是2 000 000元、4 000 000元、1 600 000元。那么,现金流循环周期=2 000 000/340 000+4 000 000/204 000

-1 600 000/204 000=5.88+19.6-7.84=17.64(天)

六、结论

独立地看待现金流循环周期计算结果,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如果能长期坚持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比较分析ERP系统启用前、启用后若干期间内的企业现金流循环周期的变动,现金流循环周期计算结果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根据它不仅可以评估ERP系统的绩效,还能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除非企业的营运活动发生重大变革,否则企业的现金流循环周期应该保持基本稳定(杨雄胜,2004)。对任何重大变化,都必须从整个营运循环中,找到可能影响现金流周转速度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缩短现金流循环周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而其对于企业效益的影响又可以通过现金流循环周期等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当然,“现金流循环周期”只是从现金周转速度的角度评估了ERP系统绩效,要对ERP系统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还必须结合使用其他方面的指标。ERP系统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E・沃尔曼等.制造计划与控制(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92-103.

[2] 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6-106.

绩效评估系统范文2

关键词:压力气瓶;事故统计;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69-02

气瓶是特种设备,也是高校实验室常用的储气装置。气瓶的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实验室乃至全校的安全,屡屡发生的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更为加强气瓶安全管理敲响警钟。对以往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事故风险性并找到致灾原因是建立气瓶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一、近十年全国气瓶事故统计分析

根据2006-2015年质检总局的统计资料,气瓶事故的起数及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在特种设备事故中居于首位[1]。历年特种设备事故和气瓶事故的起数如表1所示[2]。气瓶事故的特点,一是爆炸事故居多,且绝大多数为无缝气瓶爆炸事故;二是化学爆炸在气瓶所有事故类型中占比最大;三是气瓶事故多发生于充装和使用阶段,尤其是用氧气瓶和可燃气体气瓶进行焊割作业的过程中。气瓶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气瓶充装单位未落实相关安全规定,以致气瓶错装、混装而引发爆炸;二是气瓶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误操作,造成氧气瓶与可燃气体气瓶同时使用时,可燃气体窜入氧气瓶或回火而发生爆炸;三是非法燃气汽车改装点私自制造并安装质量不合格的车用气瓶,导致气瓶超压爆炸。

在特种设备事故中,气瓶事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从严重性上看,压力气瓶往往造成人员死亡和重伤。而相关数据表明,学校实验室的事故概率是生产车间的上百倍,因而高校实验室的气瓶安全问题尤为应该引起重视。

二、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统计分析

1.事故案例分析。统计资料显示,在2001-2014年实验室发生的100起事故中,因压力容器及其他设备引发的事故共20起,总计导致66人伤亡[3]。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由于其发生地点的特殊性和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屡屡成为舆论热点问题。其中,在发生于2015年底的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氢气瓶爆炸事故中,一名博士生丧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障实验室安全,有必要对气瓶这样的高危设备进行重点管理,首先就要通过以往的事故调查分析确定其风险度。

2.事故风险度统计。风险具有事故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结合的二重性特征,基于这两个特征,对过去20年中发生的52起实验室气瓶事故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事故类型上看,主要的气瓶事故类型是倾倒、泄漏和爆炸。其中,由气瓶倾倒造成的事故有2起,占比3.9%;泄漏事故5起,占比9.6%;爆炸事故45起,占比86.5%,且其中绝大多数为化学爆炸。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气瓶事故为爆炸事故,而不难发现爆炸事故在所有事故中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因而要从事故原因入手,分析致灾因子并制定管控方案,防患于未然。就事故后果而言,在52起事故中,只造成轻微经济损失的事故1起,造成人员轻伤或严重经济损失的事故7起,造成三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35起,造成三人以上人员死亡或10人以上人员重伤并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事故9起。统计结果表明,多数气瓶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导致人员死伤,虽不易造成群死群伤,但在实验室中气瓶会成为严重危害实验者人身安全、威胁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危险源。依照频率可推算实验室气瓶事故发生的概率,从事故类型上看,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最大,达到80%以上;其次是泄漏事故,约为10%;最后是倾倒事故,概率不足5%。从后果严重度上看,近70%的气瓶事故会造成三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的严重后果,还有约17%的气瓶事故由于连锁反应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只造成财产损失的气瓶事故不足15%。

三、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原因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知,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高发,常见的事故类型有倾倒、泄漏和爆炸,这些事故的原因可归结为人、机、环、管四个方面。

1.人员操作不当。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未受实验室专业培训而直接对气瓶进行操作[4]。不规范的操作轻则导致气体泄漏、向外溢散,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酿成严重事故。

2.气瓶状态不良。部分气瓶超限服役,超过或临近正常使用寿命的气瓶仍在使用;气瓶的瓶体出现裂纹、阀门损坏,危险气瓶未经检修而照常使用;气瓶自身的高压导致瓶内气体升温,增加了爆炸危险性;充装有腐蚀性气体的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瓶壁变薄,构成潜在安全隐患。

3.存放环境复杂。高校实验室中往往存放了大量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实验原料、实验仪器和设备,且常有人员出入。高压气瓶摆放其中,容易受光照或外界撞击发生物理爆炸,或因为实验室中其他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爆而导致化学爆炸。

4.设涔芾砘炻摇J笛槭移瓶的摆放位置不尽科学合理,气瓶间距离不足,多种气瓶混放;气瓶上缺乏明确标识,或标签腐蚀污损难以辨认,为取用和管理带来困难;未按时对气瓶检修维护,导致存在危险性的气瓶在实验室中继续使用。

四、结论

本文对典型的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做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高发,且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气瓶事故的原因可归结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气瓶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因素和管理的缺陷四方面。应对照事故原因,从人、机、环、管的角度采取措施,加强高校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奎建.2007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及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8,24(4):51-56.

[2]质检总局关于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R].

绩效评估系统范文3

关键词: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 效能评估; 层次分析法; 模糊理论

中图分类号:TN9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1-0044-03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uzzy Theory

QI Tao, YANG Hao, XU Yuan, ZHANG Yun-fei

(Chongqing Communi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35, China)

Abstract: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the effectiveness index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control system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fuzzy theory based on AHP. A complete range of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is advanced,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mmanders,decision in the war and optimize the resourc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control.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control syste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HP; fuzzy theory

0 引 言

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是由通信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预警探测系统、情报侦察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其飞速发展,呈现出性能日益先进,功能逐步强大的趋势,极大地提高了军事通信与指挥保障能力。如何对其系统效能进行科学评估,以优化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效能已成为广大通信和网络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

系统效能是预期一个系统能满足一组特定任务要求程度的度量,是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能力的函数,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达到规定的使用目标的能力\。系统完成特定使命的能力是通过系统的一系列功能来实现的,而这一系列功能是通过大量的性能、指标来保证的,这些功能、性能、指标按一定的层次机构与关联关系有机汇集,构成了系统完成特殊使命任务的评估方法。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由多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的每种能力涉及很多因素,各个能力之间又可能相关,因此只有建立科学、客观的关系模型和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流程,才能客观地评价该系统的综合效能。

1 效能评估的过程

鉴于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本身客体组成的复杂性及其作战运用中的诸多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照目前多种系统效能评价方法的特点,本文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进行综合评估。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思想是把待评价的事物按层次分析关系逐层分解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多个元素组成,构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元素集\。根据专家意见,对同一层次并属于同一个准则层的所有元素两两相互比较其重要性,再构造出判断矩阵,计算每一元素对上一层次各元素以及对总体目标的影响和贡献,求得与递阶层次结构相应的权重集,作为方案选择和决策的参考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直观性和简洁性,既有比较严格的数学原理和处理手段,又有比较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经验与理论的统一、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量化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在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

1.2 模糊理论

模糊理论(Fuzzy Theory)是为了解决真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而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分类的局部理论,特别适合处理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定义的模糊性问题\。

由于在评估中单项指标取值性质往往不同,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可比性差,加之战场环境极其复杂,对于不同的用户需求,同一指标即使在相同的数值范围内,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专家知识,借助模糊理论将评估指标进行度量统一。

人们对指标的评价往往采用是否达到满意来描述。这样,可以把指标的评价统一为满意程度的大小。为简便起见,并结合系统综合评价的实际情况,将满意度等级映射为性能指标等级,并定义为(很好、好、良、中、差)等模糊概念,其模糊向量定义为在合评估体系结构中存在着的不同性质指标。对不同性质的指标,应采取不同方法获取指标的模糊满意度。对于定量指标,首先需要确定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然后由相关专家根据单项指标的数据变化范围,计算出系统内每个指标的模糊向量。对于定性指标,很难对其给以定量化,通常采用专家模糊评价法进行处理。

1.3 评估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对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步骤(见图5)如下:

(1) 在深入研究用户对通信与指控系统的作战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2) 确立评估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建立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3)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首先构造指标层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指标的相对权重,最后进行多级评判计算各层指标的组合权重;

(4) 用模糊数学理论测度每一指标的隶属度和模糊向量;

(5) 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通信与指控系统的综合效能进行评估。

图1 效能评估步骤

2 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效能评估的方法

2.1 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系统效能综合评估体系\是指评估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本质属性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评估指标体系即评估的标准和内容,是评估目的的具体化,确定了具体的评估方向。它描述了通信装备作战能力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通信装备战术性能、质量和保障特性的综合权衡。评估体系结构是指系统综合效能与效能指标和能力指标的层次结构关系。系统效能指标主要用于度量装备或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实现其总体功能的程度,它是对装备或系统单项性能――可用性、可靠性与固有能力的综合\。

建立性能综合评估体系结构是对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性能进行评估的前提,针对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和系统性能综合评估的任务需求,可以建立如图2所示的性能指标综合评估体系结构。

品质因素(B1):指系统硬件的固有属性、系统硬件结构以及后续保障能力\。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3个指标。

战场生存能力(B2):指系统应对敌方强烈电子进攻和各种火力打击,维持正常工作的能力。包括抗干扰能力、抗毁生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机动反应能力、安全保密能力5个指标。

通信性能(B3):指系统保障作战地域内各级指挥中心以及各分系统快速、保密、可靠传输、交换、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时延、呼损率、误码率、网络容量、互联互通性和覆盖范围6个指标。

综合指挥控制能力(B4):指系统综合收集和处理本级雷达站、观察哨、阵地观察网等和上级或友邻预警探测系统传来的空中情报、技侦情报、气象情报等信息,指挥机关依据软件系统、指挥控制台和手工作业设备等辅助决策手段进行指挥决策的能力。包括预警探测、情报侦察、辅助决策和自动化作业等4个指标。

图2 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综合评估体系结构

2.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由于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指标性质不尽相同,单位也不同,很难直接进行评估,这里采用评分的办法比较它们在同一层次下的优劣程度,采用专家打分方式,将每层次的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为了减少个别专家评分的主观性,通常邀请多个专家独立地对评价元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判,最后取各个评价指标中权值的平均值。具体步骤如下:

(1) 向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此专家问卷采用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提出的标度\,如表1所示。

表1 标度的含义

1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外一个元素强烈重要

9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外一个元素极端重要

2,4,6,8为以上两两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所对应的标度值

倒数Bij=1/Bji Cij=1/Cji

用Pkij(1≤i,j≤18,1≤k≤N)表示第k个专家评定的第i个评价指标相对于第j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令pij=(∏Nk=1pkij)1/N,则pij表示专家组N个专家评定的第i个评价指标相对于第j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平均值\。这个过程能消除权重确定过程中人为的影响,保证指标权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A-B判断矩阵和B-C判断矩阵分别为:

X=(pij)4×4, Y=(pij)18×18

式中:i=1,2,3,4分别对应B层的4个指标。

(2) 由判断矩阵计算比较指标的相对权重。

利用Matlab软件分别计算A-B判断矩阵X=(pij)4×4和B-C判断矩阵Y=(pij)18×18的特征向量。记A-B判断矩阵X=(pij)4×4的特征向量为W1=(w1,w2,w3,w4),其中w1,w2,w3,w4分别为B层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记Bi(i=1,2,3,4)对应C层互重要程度矩阵的特征向量为wij(j=1,2,…,18;i=1,2,3,4),则可得由wij(j=1,2,…,18;i=1,2,3,4)构成的特征矩阵W2=(wij)4×18。

(3) 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用来判别比较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可以用一致性指标CI来衡量:

CI=λmax-nn-1

式中:λmax为比较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比较矩阵的阶数。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指标见表2\。当CR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

阶数123456789

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

(4) 计算各层指标的组合权重向量

在得到W1和W2以后,可计算出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WZ=W1•W2=(WZ1,WZ2,…,WZ18)

式中:WZi (i=1,2,…,18)分别对应最底层各元素的综合权重系数。

2.3 单因素评判矩阵

把满意度映射为性能指标等级并定义为:

E=(e1,e2,e3,e4,e5)=(很好,好,良,中,差),则可得到各元素指标属于哪一类的隶属度,设ril为专家组,对第i个指标给出第j种评判的比例(即元素指标属于el的隶属度,i=1,2,…,18;l=1,2,3,4,5),则有∑5l=1ril=1,(i=1,2,…,18;l=1,2,3,4,5)这样可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记为R,即R=(ril)18×5。

2.4 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经过上一步计算可得到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效能综合评价的18个指标中单因素评价矩阵R,又知权重向量WZ,则可以得到综合因素评判等级的加权向量,记为RZ=(RZ1,RZ2,RZ3,RZ4,RZ5),则有RZ=WZ•R。式中•表示模糊算子,在本文中采用(•,)模型,即先进行普通乘法运算,再进行环和运算\。

2.5 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效能综合评价

根据最大隶属度法则,选择备选集RZ中隶属度最大的一项,即对应于性能综合评价指标的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综合评价指标等级表

隶属度RZ1RZ2RZ3RZ4RZ5

性能指标等级很好好良中差

3 结 语

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将模糊理论应用于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效能的综合评估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客观、更确切地反映所研究的问题,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设计。虽然实际分析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各个指标进行专家打分时没有对网络拓朴结构、网络节点数量、网内用户数量、系统编组方式等对各项指标没有进行定量分析,但是此种评估的思路无疑是合理和科学的,同时也为其他通信系统的优化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和平.21世纪综合电子战系统\.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郭齐胜,罗晓明,董志明,等.装备作战仿真概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戴锋,邵金宏,王力.军事运筹学概论\.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2002.

[4]杨军.基于模糊理论的卫星导航系统综合效能评估研究\.宇航学报,2004,25(2):147-151,194.

[5]陈浩光,李云芝.武器系统效能评估与评估创新\.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8):1-3.

[6]赵超,文传源.作战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方法探索\.电光与控制,2001(1):63-65.

[7]王国玉,肖顺平,汪连栋.电子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估\.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8]何家琪,杨浩.军事通信装备学概论\.北京:出版社,2003.

绩效评估系统范文4

关键词:C4ISR通信网;模糊综合评判;效能评估;作战效能

中图分类号:TN91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295-01

C4ISR系统,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 }、算机(Computer )、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又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以网络为中心的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预警探测和信息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基于“网络中心战”的C4ISR系统起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平台中心战”相比,C4ISR系统“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分析和综合所给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的通信系统效能分析模型。为改进和增强系统效能提供科学方法。

1评估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构建C4ISR通信体系对一体化联合作战影响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一体化联合作战效能评估质量。因此制定评价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影响主要通过信息栅格中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和认知能力3个方面予以体现。

1.1评估模型体系的建立

C4ISR通信系统对一体化作战影响的效能评估模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即信息网络可靠性评估、战时通信能力评估和网络生存能力评估。

网络可靠性评估主要是用来评估信息网络中信息流动和处理过程中信息网络的复杂性、协作性以及中心性。

战时通信能力评估主要是用来评估通信系统内部部效能的发挥程度以及作战单元和体系在信息网络系统内部的协调运行能力。

网络生存能力评估主要是用来评估信息网络遭到敌火力打击和信息攻击的生存能力。

1.2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根据模型中建立的指标体系得出通C4ISR通信系统对作战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C4ISR通信系统效能指标

2模糊综合评判及算法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主要根据模糊问题的各个评估因素,评价标准以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再对各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例如,对C4ISR通信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就时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复杂评估过程,不能仅仅用高和低来评判,并且在评估过程中无法制定统一明确的考核标准。所以对C4ISR通信系统评估很适合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测评。其步骤归纳如下:

(1)求C4ISR通信系统作战效能影响在:非常重要,重要,一般,差四等级上的程度。

(2)将上式归一化得四个等级的分值,建立矩阵得出最后的评估值。

3C4ISR通信系统效能模糊综合评判法实例分析

对某C4ISR通信系统作战效能的战时通信能力进行满意度效能评估。通过在某通信仿真环境内对上述各方案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定量指标的数据:通过咨询专家得到定性指标部分的数据,本文以C4ISR通信系统对作战的影响评估为例,在此次评估中,由5位专家组成评估小组,以非常重要、重要、一般、差四级标准分别C4ISR通信系统作战效能进行评分。评估指标、权重值分配以及专家评审情况如表1。

表1评估指标、权重值分配以及专家评审情况

由表1可得:一级指标权值集为:A=(0.3,0.4,0.3)(1)

二级指标权值集为:

A1=(0.2,0.3,0.5)

A2=(0.4,0.3,0.3)

A4=(0.3,0.4,0.3)(2)

为了计算简单,其他运算度类似,本文只选择一级指标“战时通行能力”及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则二级模糊评判矩阵为:

R1=0.60.400

0.40.40.20

0.20.20.40(3)

运算可得二级评语模糊向量为:

B=A•R=(0.34,0.40,0.26,0)(4)

这一评估结果表明C4ISR通信系统作战效能的战时通信能力,34%的人认为是非常重要,40%的人认为是重要,26%的人认为是一般,没有人认为是差。

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每个等级与权重分数赋值V情况如表2。

表2 等级与权重值分数设定情况

等级非常重要重要一般差

权分数(V)100806040

从而可以求得C4ISR通信系统作战效能的战时通信能力能力为:

P=B•V=(0.34,0.40,0.26,0)•100806040=81.6(5)

据此分数,专家组可根据不同的评估标准给出C4ISR通信系统效能进行评估。

4结语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C4ISR通信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考虑的因素比较具体,科学地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计算结果客观全面。通过对具体实例分析可知,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模型切合实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建立合理的C4ISR通信系统效能评估体系对保持和恢复通信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和部队战斗力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WANG Yong,HOU Jun,PAN Qua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C4ISR System based on Game Theory[M].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 Vol. 31,No. 4 April,2006

[2]Georgiy M L,Feili Yu,Yuri L,et al. Pattipati Networks of Decision-Making and Communicating Agents:ANew MethodologyforDesignand Evalu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and Heterarchical Structures[A].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C].2004.

绩效评估系统范文5

摘 要 传统会计和传统激励措施相比,经济增加值有着不少创新和优势,在资本密集性的电力行业,经济增加值的固有局限以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的EVA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指标公式调整空间比较大。本文正对地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对EVA绩效评价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思路方式的探讨。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陕西地电 评价缺陷改进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EVA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EVA80年代开始盛行欧美,2000年引入中国并推广,近几年来中央国资委一直在积极地鼓励推广,2009年开始在个别央企试点EVA考核,2010年开始在央企正式推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于2011年开始对辖属的县级供电企业正式开始进行EVA考核。

一、EVA应用的基本理论

EVA的衡量指标,帮助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运用两条基本财务原则。第一条原则,任何公司的财务指标必须是最大程度地增加股东投资财富。第二条原则,一个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润是超出还是低于资本成本的预期程度。在不产生EVA的地方占用大量的资金是最不合算的。寻找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对EVA影响敏感的管理决策因素,使管理层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真正可以影响企业价值的经营行为中,是EVA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

1.财务管理理论中:

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资本成本率;

2.国资委在引进后,根据国内的会计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结合国外经验对EVA公式内容重新做了定义: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的资本成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平均资本成本国资委暂定为5.5%

3.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结合县级分公司会计核算指标,对EVA做了如下规定: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营业外收入)×(1-企业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税率按照25%计算。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无息流动负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流动负债”,即流动负债扣除其中带息部分。2011年资本成本率2.505%。同时对供电单元做了特殊调整:

供电单元调整后资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调整后资本=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流动负债总额-其中带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期末考核时,将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调整资本成本完成值。资本成本完成值=本年实际资本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目标值×100%

供电单元计算经济增加值时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营业外收入

二、地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在EVA绩效评价应用中的缺陷

就固定资产管理从EVA计算公式分析影响供电单元的关键指标,平均在建工程是EVA的增项,表面上看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在建工程越多,当期EVA越大,但在建工程最终要转化为固定资产,成为下期EVA的减项,可见在建工程是把双刃剑。不过,在建工程达到可使用状态(结转固定资产时点)时间点的不同,对EVA的期间分布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EVA的考核结果会产生大的差异。从主动性上,对达到预定可使状态的在建工程及时进行结转,反而降低EVA会对企业的考核造成不良影响。从被动性上,考核期间被考核县级供电企业为了提高EVA,往往采用延期结转在建工程增加固定资产。

EVA与传统会计和传统激励措施相比,有着不少创新和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性行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大,使EVA在集团公司供电单元的考核应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缺陷,其中有EVA自身的缺陷,也有电力行业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

具体表现如下:

1.从2009年集团公司开始了大的战略投资,先是完善工程,再者2010开始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从电源点建设和电网运行质量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总体的战略规划与县公司局部的实际生产需求有差异,笔者单位连续3年的投资规划中,集团公司为了电源点的战略布局,指令性的下达投资计划,虽然远期效益有待实现,但直接影响投资年度EVA考核指标的增长。

2.陕西电网国电、地电竞争体制现状,导致笔者单位投资的2个110kv变电站,已经完成投资,但无法接入上一层级电网,固定资产已经投资,但未能发挥应有效益,从而有利促进市场营销,增加企业收入,提高利润增长空间,提高EVA指标。

3.自2009年集团公司开始电网完善和2010年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以来,笔者单位累计投资达6000万元,资产更新配置后,账务上对更新改造工程拆除资产没有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程序上集团公司未能及时对拆除报废资产进行报废审批,账面潜亏资产比重大。2011年9月集团公司发出了《关于明确更新改造工程拆除资产处置程序及账务处理的通知》,对固定资产更新拆除做了财务规定,但未对处理程序进行具体流程规定,明确上级非财务主管部门在处理程序的职能和具体实施方案,处理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4.固定资产报废更新权限在上级公司,县公司急需影响生产运行、产生经营效益的资产更新,由于权限上移,无法及时更新,实行生产经营效益机遇性增长。

5.EVA绩效考核的通用局限性,也导致县公司对资本性支出不积极,管理层着眼于短期EVA考核指标,与集团公司长期战略目标不符。

三、地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在EVA绩效评价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面对EVA评价指标在供电单元县级供电企业不适的现状,可探究性的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集团公司在进行战略性投资时,要结合县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制定战略投资计划的具体实施项目,同时在测算EVA的考核指标时,应当考虑考核期项目投资对EVA的影响,适当降低战略投资期EVA考核指标,满足各级发展需要。

2.集团公司层面,从政策上积极协调国电企业和政府帮助,促成急需的电源点接入工作,使县级供电企业现有闲置供电设备得以利用,迅速提升资产经营效益,提高资产投资回报率。

3.进行业务单元清产核资,提出考核单位潜亏资产,摸清家底,确保账实相符,并建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4.固定资产报废更新权限应当适当下放,或者提高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的履行过程,或者根据县公司资产更新要求,每年下达固定资产投资的总指标,对急需更新资产加快审批程序,加快效能资产尽快投入运营。

5.EVA的历史局限性,导致基层县级管理层只关心任期内个年的EVA, 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对战略性投资、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及进行必要的研发项目投资缺乏积极性,而这些举措正是保证企业未来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评价县级公司管理者经营业绩及确定他们的报酬时,不但要考虑当前的EVA指标,还要考虑这些超前指标,下达项目投资额,并在计算EVA时予以考虑,这样才能激励县公司将自己的决策行为与集团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

四、结论

如上所述,采用EVA方法进行业绩评价相对于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但EVA方法在地电系统也存在很多不适与局限。从目前EVA指标在地电集团的应用情况来看,县级非法人核算的供电企业业绩评价的EVA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指标公式调整空间比较大。

绩效评估系统范文6

摘要:电力事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电力资源的生产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考核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事关我国电力企业能否顺应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要求,也是检验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完善科学的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这套系统在监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电力行业发展总体情况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了保持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尽快构建和完善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

关键词:电力经济;效果评估

电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衡量电力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一套完善科学的评估系统,这套系统不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能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晴雨表”[1]。

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现阶段正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内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模式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笔者认为,在逐步提高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同时,我们应当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有助于国内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是一个多领域和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电力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电力能源生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内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既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国内电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而且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转变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

对于许多大型的跨区域电力企业来说,在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数据进行精确系统地分析基础上,就能够对国内不同区域的电力资源供求状况、本地区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各行业对于电力资源消费潜在需求状况等等进行判断,进而及时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经营战略。

2.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投入行业,因此在行业运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风险也相对较高[2]。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潜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形势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和影响,电力资源的供求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过度依赖电力资源的高耗能行业会逐步淡出,这就极大地影响到国内电力企业的总体生产情况。二是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后会对电力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与境外大型电力企业相比,国内电力企业无论从资本总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国内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测出国内市场供需变化趋势,进而尽快将营销活动重点进行及时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测算出境外资本对于国内电力市场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3.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也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各级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过程中,势必要凭借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而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首先,政府可以根据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区产业布局,尽快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和陈旧的生产方式。其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挥电力资源配置的辅作用,通过大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立项和审批等方式,达到电力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化的目标。

二、如何有效地构建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还不够充分,国内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在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主体不明确、系统各部分之间联系不紧密、评估结果方式单一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的预期目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笔者认为,在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政府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断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国内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政府应当承担起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的职责,摒弃一切可能影响到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为国内电力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发挥资源配置的辅作用,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将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布局进行合理地引导和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2.完善效果评估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政府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系统内其他部分也要相应地保持密切地沟通和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专业的监测机构也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及时地各项监测数据信息。电力企业也要充分利用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根据机制反馈数据,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外部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策略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