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1

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以来,当雄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抓好各项本职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当雄县总户数10172户,总人数50474人,其中牧业总户数9919户,总人数49683人。截止第三季度各类牲畜存栏53.853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32.0156万头、绵羊15.7742万只、山羊5.6147万只、马4586匹;牲畜出栏3323(头/只),其中,牦牛2394头、绵羊798只、山羊131只;幼畜出生74818(头/只/匹);幼畜成活74257(头/只/匹),成活率99.25%;牲畜死亡8214(头/只/匹),死亡率1.73%;奶产量6789.20(吨);肉产量365.96(吨);山羊绒产量4.55(吨);皮张3761(张)。第二季度当雄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5元,增速为10.1%(国家统计局拉萨市调查队反馈数据)。

二、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截止2020年6月,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登记的各类农牧民专合作组织共有179家,注册资金共计19.65亿元,成员人数1806人,带动农户3473人,带动贫困1358人。2017年至2019年当雄县共计10家合作社被授予“拉萨市级示范社”称号,获得奖励资金为50万元。2019年10家合作社被评为“2018年度拉萨市两创百家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奖励资金为50万元;1家合作社获得绩效奖励资金10万元;6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自营产品销售实体店扶持资金14.8万元。2020年,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已申报8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申报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2020年度市级示范社”目前正在审核中。

2、改革步伐扎实迈进。截至目前,一是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各乡(镇)在2017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现处于报表填报阶段并于5月14日下发《当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当政发〔2020〕29号文件,为按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奠定基础。二是全面开展草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当曲卡镇当曲、曲登村已解决草场纠纷问题;宁中乡曲才与当曲卡镇曲登村因草场纠纷问题目前正在协调中。三是扎实推进郭庆村牧业改革试点工作。郭庆村通过牦牛入股、草场流转和借资保底形式加入到净土牧场,加快牦牛养殖业发展。截止目前,当雄县郭庆村全村共有牧户274户,其中无畜户和卖断户共计36户,牲畜已入股净土牧场的有158户,入股家庭劳动力共计339人(161人留守放牧,98人外出打工,4人受聘于净土公司,闲置劳动力76人),入股牲畜为1804头,尚未入股的有80户。已实现户均增收66182元,人均增收4135元。郭庆村共流转13万亩草场给净土牧场,每亩以2元标准,年底实现返利26万元。

3、安全监管扎实强化。 一是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由局检疫站牵头,组织相关部门、6乡2镇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45余人(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店、饮食摊点、食品生产厂家、小作坊130家(次),排点产品 400 余批次。在检查同时,对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督促经营者做好索证、索票的管理和规范进货台账。二是推进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推进当雄县“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由检疫站赴净土牧场和家庭牧场进行“三品一标”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引导我县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加强检疫电子出证监管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共289张,其中动物A证3证、产品A证204张、动物B证49张、产品B证33张。四是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检疫站联合羊八井公安一级民警设卡检查,严防严控,切实承担起内防外堵的职责,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对过往运载畜禽及产品车辆的监督检查及消毒工作。出动执法人员57人次,共检查过往车辆1289车次,检查动物 541847万头(只、匹):其中生猪0头、牛1235头、羊26349只、活鸡514263只;冻猪肉8823.4吨、猪副产品684.09吨、冻牛肉8892.03吨、鸡鸭肉378.51吨、鸡鸭副产品595.81吨、羊肉90.96吨,共计消毒运载车辆1289车台。

4、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全县春季已完成免疫注射牲畜481421头(只),其中牦牛291708头、黄牛8385头(含社会牲畜)、绵羊129365只、山羊51963只。二是包虫病犬类投药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当雄县已完成犬驱虫投药8轮,共计投4.0750万犬只,犬粪无害化处理共61125斤。三是开展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完善工作。当雄县兽医站储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98万,下发给乡(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60万。四是兽医站已兑现到第三季度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工资372.2430万元。

5、坚决落实涉农民生是工程项目、资金。一是不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在建及续建项目共计5个,项目总投2068.56万元。其中,当雄县牧繁农育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639.5万元(下达资金874.56万元);当雄县3个村级兽医室,投资75万元;当雄县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170万元;当雄县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500万元;当雄县2018年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449万元。截至目前,3个村级兽医室、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牧繁农育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二是积极落实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草补)。截止目前,已完成2020年度平衡户、超载户、存栏、出栏、全县基本情况,待上级验收通过后兑现2020年度草补资金。正在开展县级初验及信息录入工作。三是积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前,群众正在自主择机中。

6、扎实做好畜牧业防抗灾工作。一是截至目前,我县乡(镇)及易灾村(居)库存剩余691吨抗灾饲料;县级库存剩余572.52吨抗灾饲料。2020年我局计划分配给8个乡(镇)810吨饲料(先从库存572.52吨饲料里调拨,剩余的从2020年专项抗灾物资资金150万元资金购买饲料后补充)。二是我局科技人员积极开展15场余次的进乡村及学校送科普活动,并于9月1日起利用9天的时间踏遍了当雄各个乡(镇),据统计,本次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向学生和牧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余份,受益牧民群众400余人,学生7530余人。

二、扶贫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当雄县“十三五”期间2016年-2019年共精准扶贫产业项目30个,共计投资13.35亿元,开工率为100%。截至目前,在建项目5个,已完工项目25个,其中项目运营较好10个,运营一般7个、运营不佳的5个、未运营1个、入股项目2个。按照《当雄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县“十三五”已运营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分红1380.67万元,共计带动建档立卡群众13590人次,年人均增收700元;累计实现就业464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6人,建档立卡群众159人,平均月工资达3500元以上;2020年计划实施4个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4个,其中唐纳石膏项目已在格尔木藏青园投产运营。。

2、产业项目运营情况。截至目前,10个运营较好项目为:当雄县民营砂石场整合项目、当雄县时代建筑施工专业合作社商砼站建设项目、羊八井镇鲁登罗桑搅拌站、当雄县布珠农牧民服装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岗嘎卓姆民族服装缝纫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西藏当雄县宁中乡牧场特色产品专业合作社民族服装加工扩建项目、宁中乡糌粑加工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游然朵民族特色酒店建设项目、龙仁乡搅拌站、西藏国际地热大本营;7个运营一般项目为:净土牧场郭庆点、康玛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纳木措圣水厂房建设项目、高原蓝牦牛产业加工厂建设项目、甲多昂汪温泉开发项目、羊八井镇桑巴萨娱乐中心扩建项目、牦牛主题餐厅建设项目;5个运营不佳项目为:当雄县高原畜产品经销合作社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于6月13日已签订项目转型协议,现全部变更手续及移交工作已完成,于7月15日已运营)、乌玛塘乡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反馈意见中该项目12间门面房闲置,此问题已整改完毕)、天湖四季牧歌(此剧场正在打造升级中,营销工作也正在稳步宣推阶段,观看剧目游客较少)、恰玛利民洗衣店项目(多渠道宣传,吸引顾客)、行者黑帐篷拉多点(多渠道宣传,吸引游客);1个未运营项目为:当雄县羌塘牧人汽车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个入股项目为:蓝色天国资产收益型项目及羌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5个在建项目为:生物水开发项目、姆蓝雪山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7100模具设备提升改造项目、购置7100苏打水系列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廓琼岗日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3、收益分配情况。一是按照《当雄县产业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产业项目实施单位将分红资金存入县产业组临时账户,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根据全县实际情况统筹使用。根据目前我县产业资金拨付情况、各产业项目投入运行情况,2017年、2018年、2019年上缴分红1380.74万元。

2017年13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了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由于8个乡(镇)产业项目分布不均匀,同时为了鼓励积极申报项目的乡(镇),将上缴的分红资金430.49万元(其中包括2015年县级扶持的12家专业合作社的帮扶资金72万元)的8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剩余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并按照我县户均不低于3000元、人均不低于700元的原则,共计发放了分红资金430.49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3308人、间接带动边缘户3303人实现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民营企业项目1个,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64.8万元。其中7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395.36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12.96万元;预留10%作为扶贫基金共计50.78万元,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同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337户(6082人)、边缘户468户(2263人)兑现产业分红资金514.02万元(395.36万元为建档立卡户产业分红资金、112.96万元为产业项目所在乡镇分红资金)。

2019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短、平、快”产业项目11个、大型产业项目3个,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45.29万元,其中5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272.645万元;10%根据《拉萨市关于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拉脱贫指[2019]26号)文件要求,分配至已就业的贫困人口,共计54.529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09.0578万元;预留20%作为扶贫基金,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共计109.0578万元。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003户(4200人)、低收入群体267户(1180人)、就业1203户(1972人)兑现分红资金共计436.231万元。

三、牦牛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优质品系牦牛细管冻精生产、推广工作。当雄县牦牛冻精站从1月份开始加强种公牛饲养管理(进行补饲和驯化),为下一步冻精生产工作做准备。为了防止重大疾病的发生,保证细管冻精质量安全,对45头种牦牛进行春季免疫注射,免疫率达到了100%。5月开始生产牦牛细管冻精,生产优良品系牦牛(四个品系:斯布、嘉黎娘亚、帕里、当雄)优良细管冻精共4818支。8月在我站龙仁乡夏季牧场选择了20头体格高大、膘情良好、无生殖疾患的应繁母牦牛,经过药物诱导和同期处理,使牦牛集中时间,将后的20头牦牛分成AB两组(A组和B组平均各10头牦牛),A组使用传统的直肠把握法输精,B组使用先进的可视化输精枪进行输精,通过使用不同的输精方式对牦牛受胎率和产犊率的影响,对比选择出最佳的输精方法,进一步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技术。

2、扎实做好牦牛育肥工作。2020年我县牦牛短期育肥任务是6700头,分别由净土牧场、19个家庭牧场和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和高原蓝完成(其中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5户898人)。截止8月底已完成育肥出栏1436头(分别是净土牧场1015头、19个家庭牧场242头、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完成179头),惠及群众981户3100余人,实现总收入1306.1万元,实现户均收入6780元,实现人均收入1350元。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局各类工作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乡村振兴工作。一是部分领导侧重于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有所忽视,部分工作人员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配合方面有所欠缺。二是基层乡村振兴专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于乡村振兴不了解。三是乡村振兴工作所需的人才匮乏。2、产业项目。一是大型产业项目因周期长,见效慢,二是因当地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受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胜任更多的岗位。三是受疫情影响文化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前置手续办理中耗费时间长,加之我县海拔高工期短存在当年无法完成。二是前置手续完成的项目,资金落实慢,存在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工程质量。三是项目实施完成后交接给当地乡镇村组,存在后续管理不到位现象。四是个别项目原材料及设备无法在区内完成采购,加之生产工艺复杂,种类较多,数量较少等客观原因致使采购进度较慢,影响了建设工期。4、动物检疫工作。我县检疫站担负着北大门及羊八井镇检疫点的农畜产品检疫工作。因在检疫点没有齐全的检疫设备、检疫执法车、业务用房等硬件设施,为检疫工作带了不少困难,同时目前县检疫站没有编制,望上级领导部门予以帮助解决。5、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各乡(镇)兽防所专技人员分配比例严重失衡。例如:纳木湖乡牲畜较多,防疫工作任务重,而纳木湖乡兽防所目前只有2名工作人员。二是针对专技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太少、经验不足、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治疗当中。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水平不够,面对突发牲畜疫病均处置不到位。四是县兽医站人员编制缺少。6、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牧民合作组织的运作规范化程度低。全县的绝大多数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经济利益不明显,多属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二是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出资额度小,出现量高质低、实力偏弱,甚至部分合作社成为徒有虚名的“空壳合作社”。三是农牧民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多数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制度不落实,内部控制机直薄弱,“内部控权”问题严重,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

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乡村振兴。一是持续推进当雄县“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制定“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方案并下发至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定稿。已完成桑巴萨居委会、郭庆村、巴嘎村3个示范村(居)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正在讨论研究阶段,计划充分结合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内容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二是尽快完成《当雄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实施方案(2018-2022)》(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评审工作。目前,当雄县委农办正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对接,计划9月底完成《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工作。2、产业项目。一是已起草《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资产运营和收益分配长效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草案)》,经当雄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2020年第4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与各项目单位从“十四五”开始签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目标责任书。二是计划当雄县2020年涉农统筹整合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项目建设。一是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文化旅游纪念品手工编制建设项目,总投资440万元;目前基建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开展产品研发及生产及技能培训。计划9月份全部完工。二是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施工进场,计划2021年6月份全部完工。三是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数字牧区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1383.13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目前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待评审。四是当雄县防抗灾物资储备库4个(地点:当雄县纳木湖乡达布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当雄县纳木湖乡纳木措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乌玛塘乡巴嘎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格达乡羊易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涉及资金:691.18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五是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项目4个(乌玛塘乡郝如村、纳木湖乡恰嘎村、羊八井镇桑巴萨村、格达乡羊易村),涉及资金:16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六是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项目3个(当雄县县级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羊八井镇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涉及资金8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4、畜产品的抗灾保供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把关及屠宰场的监管工作;二是开展九种疫病监测采样及小反刍兽疫苗注射、秋防疫苗注射工作。三是积极落实第四批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并录入群众实际购买机具的信息,及时兑现购机补贴资金;加快招投标购买抗灾饲草料进度,发放到易灾乡镇及村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及选聘工作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四是建设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抓紧抓实2020年牦牛育肥出栏工作,实现牧民增收,加大牲畜出栏力度,为应对疫情保证市场牛肉的有效供给,净土公司今年囤1000头牦牛、125吨牦牛肉。争取牲畜出栏量增加至牦牛5500头、羊9650只,按时兑现出栏补贴资金267.48万元(区级补贴资金60%指标文件已下发)待市级补贴资金40%指标下达后立即执行。5、农牧民增收工作。一是抓好示范村和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样板点的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工作。二是抓好畜产品流通、打造畜产品品牌工作,促进畜产品销售实现农牧民增收。三是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营造农牧民增收氛围。重点宣传“三农”政策和我县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典型,为农牧民增收营造良好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1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灵武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精神,在“放”字上抓突破,在“管”字上加力度,在“服”字上提效能,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努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宣传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安排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和政府常务会上对《条例》《宁夏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试行)》《银川市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打造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学习,并提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意见建议。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及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条例》及相关政策文件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日常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宣传《条例》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迅速掀起了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热潮。并在政府门户网站、“美丽灵武”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宣传专栏,及时相关政策文件及解读、惠企政策、动态信息等;制作宣传海报200份、宣传折页3000份,在各类办事大厅、服务大厅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级政务大厅设置营商环境(“六稳六保”)政策宣传咨询窗口,电子屏滚动播放营商环境宣传标语口号,切实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二)任务贯彻落实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对指挥部进行了优化调整,将9个专项行动组调整为7个;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印发《灵武市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灵党办〔2020〕59号),确定了15个方面工作、46项具体措施;举办灵武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业务培训会,印制发放400本《优化营商环境材料汇编》;市政协开展关于“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视察暨“政府开放日”活动;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议,组织相关单位顺利完成了自治区2020年宁夏营商环境模拟评价和银川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

2.聚焦释放活力,各个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电子证照入库率达98%,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率达30.5%,企业开办银行代办点投入试运行,一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086户,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审批、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窗综合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下放乡镇就近受理,工艺简单、环境影响小项目环评专家函审制,征占地面较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实行承诺制管理;施工许可办理材料精简至8项,政府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1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75个工作日;环评、水保等“多评合一”事项调整至施工许可取得前办理,水、电、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制定《灵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搭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灵武+园区”区域评部分评价事项已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或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并全面推广运用评审结果。三是优化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企业用水报装由原来的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精简环节50%,申请材料由7项压缩至2项,精简材料30%以上;燃气报装实现供气企业全程代办,无外线工程企业接入时间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压缩时限60%以上。四是不断简化财产登记流程。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窗口“一窗受理、并行服务”,新开办企业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复杂登记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异议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实现即时办结。五是推进纳税服务便利化。深入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推行“发票免费邮寄服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投入运营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着力打造“蓝精灵”纳税服务品牌,开展线上“纳税人学堂”和“税务局长走进直播间”活动;率先在全区使用微信扫码支付方式,省去纳税人携带现金、银行卡等繁琐流程;设置简事快办、繁事专办窗口,平均缩减纳税人等待时间近20%;推行“税务UKEY”,缩减开票成本;充分利用“银税互动”平台,形成“银税抬轿”的工作合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止目前,共计减免税费2.27亿元,自助办税服务厅“非接触式”办税近8960笔,微信扫码支付近5000笔,74户(次)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纳税信用贷款4582.6万元。六是持续降低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成立灵武市中小微企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浙江网商银行签订普惠金融县域合作协议,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月活动,简化担保流程,担保费率降低到1%以内,羊绒、养殖企业担保费由1.0%降低为0.8%,免除企业10%存单质押。1-9月,新增担保贷款余额1819笔4.7亿元,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争取贷款1.24亿元,累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3.9亿元。七是持续方便企业退出,依法强化合同执行。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纳入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累计办理企业简易注销501户;对3家企业进行了破产审查,推动无清偿能力但仍有营业价值的“僵尸企业”实现破产重组;截止9月底,共受理合同类案件3639件,结案3046件,结案率83.7%。八是加强就业服务与劳动力市场监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各项任务,印发《灵武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具体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后补助、融资担保及创业贷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补助236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742个,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54人;为企业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4263万元,受益企业680家,受益涉及人次56775人;简化创业贷款办理流程,精简手续,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7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息28.58万元。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对31个在建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下发《劳动监察建议书》12份,办理劳动合同招收备案10388人,解除备案2395人,对19家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年审,督促企业与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印发《灵武市政府投资类新开工建设项目实施部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管理暂行办法》,共追偿农民工工资1100万元,排查政府类投资项目及国有企业欠薪案件3件,社会类投资项目欠薪案件7件,提前完成“两清零”目标。九是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公平性。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运用统一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政府采购事项线上办理,降低采购交易成本,政务采购信息全面公开。十是依法保障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全面实现电子化招投标,严格落实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黑名单制度,公开透明开展招投标活动,公开招标率达100%。截止目前,招标投标公告238个(工程项目161个,采购项目77个),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共开标505个(工程项目303个,政府采购项目202个),开具无挂靠、无串标、无围标承诺书1437件。精简招投标行政办事环节,按照“不见面、网上办”原则,清理工程招投标备案事前事项,精简规范流程,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合同备案、投标报名审核等环节,推行“文件电子化、标书在线传、保证金线上缴、开标不见面、专家在线评、交易结果网上查”的“不见面”交易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截至目前,房建、市政实行电子标“不见面”开标共8个项目,2020年7月1日起,交通工程项目全部实行电子标。十一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制定《灵武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划转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第二批8个部门36大项行政职权(事项)划转,“一枚印章管审批”扩大到16个部门253个事项,累计办件30337件;全市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1467项,统一按照国务院“四级四同”标准部署上线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进厅事项1195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1133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马上办”,385项事项实现就近办,524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1115项事项可不见面办理,435项事项可“掌上办”;认真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完成24个部门340项事项精减,累计减少环节274个、申报材料482份、办理时限1623个工作日,清理各类无谓证明112项;推行“出生一件事”等2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合受理率提高到72.6%;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设立无人警局、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网上办理率达到91.1%;推行“好差评”二维码评价,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9.5%;12345等便企热线接转受工单7247件,已办结7085件,正在办理162件,办结率97.8%。十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实施方案》,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起,罚没款2.53万元;截止8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54件,万人拥有量5.2件/万人。十三是建立公正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推进网上监管体系建设,同步建立完善审管协同机制,将审批事项办理结果及时推送到监管部门,加强审批与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在餐饮、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产品质量等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持续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公示行政许可信息7420条,行政处罚信息562条;加强重点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对3802户纳税人、12家粮食储备企业、41家环保重点企业、28家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动态管理,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自然人1287人次,法人139人次,限制高消费1387人次,采取司法拘留10人,联合惩戒失信企业22家,帮助18个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制定《灵武市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多方举措、全力推进清偿工作。2020年我市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金额1654.65万元,清偿率为100%。十四是加快建设包容普惠创新环境。出台《灵武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修订)》《灵武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0修订)》《灵武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灵武市备案科技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设立50万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目前已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7家,指导企业科学归集研发费用入库2.8亿左右,推荐申报各类科技项目90余项,柔性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推进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完成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乡村大舞台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三馆七站”免费开放,上半年共接待群众13.2万人次,其中24小时智慧书屋流通6千余人次。推进“互联网+教育”,全市100%的班级使用触控一体机或智慧黑板,建设在线互动课堂、教室70间,建成与教育厅互联互动的县区级平台,5所学校被确定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7条措施,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共请进来蒙牛集团、伊赛集团、正威国际集团等区外企业70批348人次,签约招商引资框架协议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36.2亿元。向300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兑现产业政策奖补及重点工作考核奖励资金10511.5688万元。

3.加强督查检查,提升服务满意度。

由市营商办、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电话调查、随机暗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对营商环境指挥部7个专项行动组、各成员单位《条例》及自治区、银川市及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尤其是将窗口单位、行业服务部门作为督查检点,促进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扎实推行“好差评”制度,切实提高营商环境服务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积极做了一些工作,也付出了一些努力,但与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政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要求,与企业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协同推进合力不够;二是简政放权力度还不大,主动服务的主动性还不强;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监管、联合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新型监管方式未常态化展开,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执法交叉、重复检查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法治环境优化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3

1、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围绕应确权农户颁证率达90%并完成区级验收的市改革任务落实,积极创新农经体制机制,部门各项工作定目标,督促各乡镇、各测绘单位上足人头、倒排工期、保证质量,定期组织督查,及时通报情况。严格按照法规政策办事,规范操作,重点把好农户签字确认和公示审核关,同时完善档案资料,及时调处好矛盾纠纷。同时加快确权颁证成果运用,积极试点经营权抵押融资,目前正在与江苏汇隆担保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一是推进全区壮村工程。根据全区实际,结合市目标要求,制订全区壮村工程共性目标并及时分解到各乡镇、区直帮扶单位。同时,对2011年以来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市扶持村级创业点项目进行回头看。二是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土地耕作服务社项目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及土地耕作服务社建设、标准厂房、生猪养殖等多种发展形式,积极争取财政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督促指导乡镇做好项目包装,完成全区试点项目方案上报及评审答辩工作。经过努力,5月份我区获批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区,获得国家财政资金3200万元的无偿支持,是全市唯一一家。为做好项目实施,牵头草拟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力争项目早实施、实施好。

3、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根据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乡镇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强化督查考核产权交易乡镇二级平台建设,要求各乡镇按照“六有”(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台帐、有信息服务平台、有档案)标准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目前乡镇的二级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并配备了区乡两级交易市场必备的办公设施,在5月份组织召开了乡镇操作员业务培训。同时督促乡镇扩大交易品种和交易额,要求各乡镇对相关农村交易的项目应进则进。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是发展壮大土地耕作服务社。完成2015年度市财政扶持服务社项目招投标及农机交接,即将拨付资金。着力提升耕作服务社发展水平,邀请省、市专家就现代农业技术对全区耕作服务社理事长进行全覆盖式培训。同时,结合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服务社能力提升试点对象,努力做好试点项目实施。二是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创新发展。围绕“规范、创新、提升”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实行动态管理,完成合作社2015年度财务年报工作,按流程公开遴选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开展示范社动态监测,完善省、市示范合作社评定标准,初步遴选国家、省、市示范合作社培育创建主体,并组织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2016年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三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完成2015年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项目验收、拨款工作,督促乡镇加大培育力度。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是组织开展全区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印发《__区农村集体“三资”处置专项整治活动暨“挂图作战”复查工作方案》,并就如何开展好复查工作进行细化培训,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在工作中,突出集中民主理财和审计,积极排查问题线索,在认真组织村级自查的基础上,督促乡镇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审计,对发现的问题限期纠正,并及时组织人员对26个村财务区级会审,以便找准问题。同时,围绕专项治理的内容和要求,加大指导推进和督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工作进度周报制,适时到乡督查,及时谈话提醒,搜集上报问题线索,力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二是认真谋划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确定__镇__村、__镇__村、__乡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5个村为试点村。

6、农业农村保障服务。一是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政策。认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完成全区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工作,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部署安排2016年度财政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及追加道路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及施工等各项工作,抓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维护好农民权益。二是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按时间要求做好有关险种承保工作,小麦、内塘螃蟹水文指数等险种承保规模及保费收入均超去年水平。做好农险理赔,督促承办保险公司与各乡镇农经站、乡镇协保员及时沟通,组织8组查勘队伍,对全区小麦受灾情况进行全天候查勘定损,目前理赔工作正在进行中。对养殖业较大金额赔案,会同财政、农业及市区两级保险公司共同查勘。督促承办保险公司积极争取建设三农保险服务站,目前__镇服务站在建中。

7、市农业农村考评工作。5月下旬市《2016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考评办法》下发后,我部作为区牵头部门,立即认真分析市考评内容,分解细化考核目标,起草我区考评办法,拟将考评结果纳入区级大目标,以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考评管理,并积极提请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保证任务早落实、责任早下压。

1、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跟踪督查,在确权颁证微信群每日通报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每月底进行书面通报。提请区领导在区相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性,对各乡镇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按月完成序时进度,年底前全区90%以上的村完成任务。同时

,进一步与金融部门探讨合作,研究抵押评估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极大发挥农村产权效益。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督查推进壮村工作。做好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经营机制落实,完善出台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研究项目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收益分配办法,明确序时进度和推进措施,力争把项目做好,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典型。协同扶贫办,财政局做好银河湾门面房招租管理工作。

3、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全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明确区乡两级各自的权限、职责,明确交易程序,规范合同签订。要求所有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都应纳入交易平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有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地运转。延伸农村产权交易内容。逐步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数目的办公用品集中购置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广泛收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项目,进一步摸清资产、资源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信息渠道,不断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户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在农民合作社工作上,围绕《中国农民合作社法》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组织参加省、市农民合作社专题培训班,举办一期全区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使用培训班;跟踪督查推进2015、2016年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合作社动态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试运行;开展市财政扶持合作社发展项目资金项目的立项申报和跟踪推进。在家庭农场培育上,加大培育力度,确保全年新培育180家,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9万亩。同时突出__片区家庭农场发展集中区域,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综合效益较好、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性家庭农场,规划家庭农场集聚区,促进家庭农场抱团集聚联合发展。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在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上再发力、再推进,加大排查督查力度,努力实现查问题、排隐患、堵漏洞和促进“三资”处置规范化的预期效果。进一步强化审计,重点审计审核2013-2015年各村集体“三资”使用、分配、承包和租赁等情况,深挖细排问题线索,对重点村重点关注、重点审计。进一步强化督查,对各乡镇农经站工作进度、效果、存在问题及其纠正情况和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进行区级督查。进一步强化整改,排查风险源点,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及时梳理上报,做到不遗漏、不拖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打好工作主动仗。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排出试点时间表,将试点计划和责任落实到村,督促试点村制订完善具体政策规定和操作方案并予以实施,确保试点的5个村年底通过市级验收。

6、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对各乡镇实施的2016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抽查复验,部署2017年度一事一议项目立项建库。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文明创建和幸福村落建设为抓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大力开展清洁乡村建设,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培养全民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突出城(集)镇、村庄、重点流域、乡村道路和旅游干线等重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实现“六无”(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排乱倒、乱耕乱种)“五好”(建设一批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村环卫好设施、找到一个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好办法、形成一个环卫保洁的好机制、打造一个城乡好环境、养成一个健康好习惯)目标,建设“生态”、“美丽”和“幸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整治任务分解如下:

(一)农村分散住户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管线乱牵”的现象,开展以家庭为责任主体的分户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1.垃圾分类处理。在倡导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尽量减少垃圾源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家家户户设置简易垃圾桶和垃圾填埋坑(集中村落可联合开挖垃圾填埋坑),建筑垃圾用于铺路、砌碚填方;可回田垃圾回田改土;可回收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对有害垃圾进行填埋,改变农村乱倒垃圾的习惯。

2.庭院美化。倡导村民清洁屋内屋外卫生,整理或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和乱牵乱挂的管线,清理好房前屋后的散水沟,结合庭院经济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

3.五改三建。大力实施以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动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化粪池)、建高效经济园、建现代文明家庭。对所有阴沟、下水道及时疏通改造,农户灶间、畜禽圈舍的污水要有专门排放管道与沼气池(化粪池)封闭连通,严禁任意流淌,实现雨污分流。推广以“猪—沼—粮(菜、林、果)”为主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变废为宝,实现家居清洁净化、庭院资源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

(二)村庄(村落和集中居民点)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

1.整治生活垃圾。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强化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村庄,在散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可回收、不可回田的垃圾采取“户集中——村庄收集——村庄填埋”模式处理;对人口较集中、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采取“户集中、村收集、城(镇)处理”模式处理。要做到路边、河沟边、桥边、墙边和村委会等公共地段见不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村中心河道、水塘、水沟的漂浮物及时打捞。村落和集中居民点可购置具有分类收集功能的垃圾箱(每5-10户设置1个的标准),也可分户设置简易分类垃圾桶。因地制宜修建垃圾池或填埋坑,有条件的村可设置垃圾房,购买垃圾转运人力车或机运车。村庄垃圾桶箱(房)数量、位置设置要合理,颜色和外形要与村庄风貌协调。

2.整治生活污水。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社区)和新建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要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行雨污分流。根据地形地势和区位条件,合理选择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靠近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应优先考虑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离城镇较远,规模较大、居住集中的村庄,生活污水应采用工艺可靠、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资源节约的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进行相对集中处理。要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

3.整治“六乱”现象。全面清除露天粪坑,整治畜禽散养,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整治村庄周围的无序耕种,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水管等线路、杆线排列整齐规范。

4.提升绿化水平。建设村庄绿化系统,对水塘、沟、渠等适当整治,加以利用。村庄绿化植物配置以乔木树种为主,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与庭院经济相结合,达到绿化、净化、美化、实用的效果。

5.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按照宜居村庄、幸福村落创建要求,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结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结合地域空间和居民点进行村庄亮化布局,按“节约能源、方便可行、灵活设置、统一管理”的要求,以“交通干线”作为纽带,以“居民点”作为节点,使“一线多点”亮化工程在夜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重点流域整治的主要任务

重点整治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也称良斗河)、泄滩河流域,整治主要内容为:

1.全面清理河面及排入沿河沟渠的有害水生植物、垃圾和漂浮物,达到河岸无杂物垃圾、河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要求。

2.疏通河道沟渠,拆除障碍物,完善涵、闸、泵站等配套工程,达到河道沟渠畅通,提高河道的引排能力和自净能力。

3.进一步加强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沿线各村镇要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处理,生活污水必须经处理后排放。规模养殖业的生产废水严禁外排,养殖粪便要规范处理,变废为宝。加强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环境。

4.加强河道沟渠整治和保护。加强河堤沟渠建设,禁止在河床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保持河道清洁、顺畅、美观。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将河坡沟渠空地闲地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在桥梁两侧、交叉节点等河段两岸适当种植亲水型植物,使河道成为城乡发展的生态景观,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展现人水和谐的城乡新气象。

(四)重点主干线和乡村道路整治的主要任务

1.主干道路沿线的整治

县域范围内的省道、县道和乡(镇)主干道沿线,围绕“六无”目标针对“六乱”现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原则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内容与责任分工参照秭政办发〔2012〕127号文执行。

2.乡村道路沿线的整治

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对行政村中较大自然村及村庄内损坏的道路和断头路进行整修或兴建,实现村庄道路通达通畅。乡村内主干道逐年完成硬化,并合理配套节能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道路两边水沟、绿化配套到位,“六乱”整治到位,长效管护、保障机制和办法落实到位。

(五)县城和集镇整治的主要任务

1.县城整治的主要任务

以“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全面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内容为:

(1)加快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推进等改造工程,建成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2)加快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在城市绿化中,要见缝插绿、立体布绿,加强城区现有绿地保护,开展绿化带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尤其要加大对破产企业和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的庭院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使这些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城市亮化上,要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尽快在城区形成路灯照明为基础、商业门店亮化为主体、高层建筑亮化精品为点缀、广告亮化为补充的亮化效果。对城市居民集中的小街小巷和背街背巷也要实施亮化工程。

(3)完善居民生活设施建设。重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九里工业园区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特别是要把居民小区生活设施的完善、生活环境的改善、小街小路的修缮作为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居民生活的方便舒适创造条件。要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修缮城区垃圾房站,补充主要街道果皮箱。要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好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缺乏和综合性室外宣传栏不足等问题,适当设立群众读报栏。

(4)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预防和遏制重大恶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控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为市民营造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抓好市容环境整治。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确保责任书签订率100%。重拳整治城市“牛皮癣”,收缴器具,端掉窝点,处罚违章人员。规范城区经营秩序,严禁在城区主次干道上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乱设广告牌和标语,对沿街出店经营和市场外溢现象进行治理整顿。对流动摊贩实行定点、定人、定经营面积、定经营范围、定经营时间、定卫生保洁,统一经营设施规格,严禁拦路设摊、沿途叫卖。

(6)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完善城区交通标识,合理规划布局临时停车点;加强号牌管理,坚决取缔非法营运的面的、出租车;所有车辆要按指定线路和指定地点行驶、停靠,坚决制止和依法处罚乱停乱靠现象。

(7)突出城市个性,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一是要弘扬屈原文化。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屈原文化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大放异彩。二是要挖掘历史文化。三是要弘扬移民文化。四是要培育地方文化。

2.集镇整治的主要任务

以全县中心集镇为重点,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乡镇根据集镇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环境整治。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整治,注重旅游等窗口地带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经营服务场所等空间环境与村庄环境同步整治,整体塑造自然协调的空间形态和乡土生态的独特风貌。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和集镇环境管理水平,主要内容为:

(1)加强环卫工作。加强环卫人员的管理,健全环卫保洁制度,实行环卫工作日清扫、分段包干管理的工作责任制。科学合理规范设置垃圾投放点,在主干道两侧每100米设立垃圾投放点,对于集中居民点每50米设立垃圾箱,对于主要地区设立垃圾池,并及时清运垃圾。搞好集镇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维护。

(2)加强对集镇车辆的管理整治。规范集镇主干道车辆的管理停放,设置临时停放点,划定车辆停车线,进一步加大对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公交车辆集中定点停靠。对社会车辆进行规范管理,要求定点停靠。

(3)加强对出店经营及流动摊点整治。对街道两侧的出店经营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流动摊点实行归行入市。

(4)加强对房屋建筑市场的管理整治。对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临街建房户要做到建筑材料堆放整洁、美观,无污水横流,沙石、钢筋等建筑材料不挤占街道路面。依法处理未经批准的违章建筑。

(5)加强沟渠和河道清理。定期对集镇范围及其周边沟渠和河道进行清理,重点清理有色垃圾和淤积物。沟渠和河道两旁设置垃圾池,做到垃圾不入沟、污水不横流。

(6)加强街道硬化美化。对主街道进行绿化和硬化改造,街道两侧设置花坛、围栏,统一规格,统一模式。对道路两侧的杆、线、管和经营户门头牌、广告牌进行统一规范,对公共亮化设施进行完善。

三、处理模式

(一)垃圾的处理模式

1.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1)可还田的垃圾。包括厨房余物、烂果子、果皮、菜叶、渣草、畜禽粪便、煤灰、渣土等,可投入沼气池内进行发酵,也可以自行堆肥处置,或者直接还田还林。

(2)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废纸、废旧农膜、废弃包装物、废金属等,由户分选后,由废品回收人员收购,进行再利用。

(3)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砖瓦、水泥块等,可用于铺平道路、禾场、填方等。

(4)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玻璃瓶渣、农药瓶袋、皮鞋、胶鞋以及废弃衣物等,由农户、村落、村委会因地制宜进行填埋,县城、集镇周边村应尽可能将垃圾收集后送县城或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可燃烧垃圾可送到有焚烧炉灶的工厂焚烧利用,在安全前提下也可就地焚烧后填埋。电子、电池和医疗垃圾由户分类、村收集,县镇两级集中妥善处理。

2.简易垃圾填埋坑的选址、建设与管理

(1)选址

垃圾填埋坑选址应符合村庄规划,远离农业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集中区、交通主干道两侧、两边、坡区和居民区上风口地段。

(2)建设

垃圾填埋坑应建设简易的防洪沟、截污沟,四周挡墙和维护结构。户用填埋坑每个不低于2立方米容积,村落公共填埋坑每个不低于20立方米容积。

(3)管理

垃圾填埋坑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原则进行管理维护。垃圾填埋坑应定期进行杀毒、灭蚊、灭鼠、覆土碾压。填满后,应覆土50cm,植树种草绿化。先前的垃圾填埋坑填满后再建新的填埋坑。村落、村公共垃圾填埋坑分别由村落理事会、村委会负责建设与管理。

(二)污水的处理模式

为净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参照《中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1.散户污水处理模式

散户居民分养殖户和非养殖户。养殖户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8-10m3沼气池进行处理,非养殖户宜采用5-8m3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化粪池废水应还田还林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经庭院湿地处理后外排。每户湿地面积宜控制在8-15m2,植物尽量选用美人蕉、香根草、芦苇等乡土品种,雨水与污水严格分开,严禁雨水进入化粪池或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由散户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

2.村庄污水处理模式

村庄是指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或村落。一般住户在10户以上,污水应经雨污分流后,集中处理。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选用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和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设施由村落理事会或村委会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设计处理规模按照250升/人·天计算,选址应选在村庄的下风向,排污口应远离饮用水源地。在城乡结合部宜铺设污水截留管网将污水收集到就近城集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是指农村养殖大户或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应远离农村集中居民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地500米以上,养殖废物实行干湿分离后,废水采用大型沼气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应全部进入农田回用。对位于居民点和水源保护地附近的现有畜禽养殖,要出台政策,逐步进行改造或关闭、搬迁。

4.工矿企业废水处理

工矿企业废水应严格按照项目环评和环境管理部门要求,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严禁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污染环境。

四、原则措施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全面覆盖、普遍受益。努力实现活动两个“全覆盖”,即所有行政村和农户全覆盖、环境卫生整治城乡全覆盖,让居民群众普遍受益。

2.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提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围绕农民群众所关心的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兴办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实事,严防增加农民负担和新增村级债务,要长期坚持、分年分类分阶段解决问题。

3.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乡(镇)、村委会是实施“三万”活动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民群众是清洁家园的建设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投身到活动中来,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镇)、村基础条件和区位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实施项目和垃圾、污水处理运行模式。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作有基础的,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拓展;经济条件较差的,要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项目。要因地制宜创建保洁管护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

1.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充分发挥县城、集镇、村庄的窗口与引领示范作用。县城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抓手,搞好县城、重点流域、主要干道和旅游线路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乡镇要把集镇及其周边村庄、主干道、水源保护区以及规模养殖区纳入重点综合整治区域。

2.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努力实现户户有整治效果,组组(社区、村落)有示范户,村村(居委会)有示范点(村落、社区、路街),乡镇有示范村,县里有示范片。县里的示范片沿“五线”展开,即从庙咀至三峡竹海风景区建东大道公路沿线(含建东大道主干道至三峡翻坝高速茅坪出口处、长岭隧道口的接线段)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牵头;从茅坪曲溪至九畹溪漂流风景区(含风茅路主干道至九畹溪漂流终点段)主干道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交运局牵头;从聚集坊到文化村的334省道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住建局牵头;境内香溪河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环保局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和相关乡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依法依规治理”的原则,积极支持配合牵头单位的工作。

3.整合资金、统筹建设。此次活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大,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广泛筹措资金。以县、乡(镇)为主体,在不改变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将各方面筹措的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

4.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工作分级负责、资金分级筹措的要求,加大组织发动、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的力度。要对活动开展全过程和实际成效加强检查督办,严格结账兑现。

5.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三万”活动与“幸福村落”创建、以“卫生星”为基础星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有机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与冬季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互相促进。

6.健全机制,长效治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击整治、注重长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明确县、乡(镇)、村、户的责任区,建立分级负担、各负其责、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村垃圾与污水收集、清运、处理模式和体系,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幸福村落”建设,形成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制度,不断创新、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五、实施步骤

全县环境卫生综合突击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宣传发动,筹措资金。

1.县、乡(镇)、村通过分别召开“三万”活动暨全面推进幸福村落建设动员部署会,使全县干部群众掌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工作任务、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

2.各工作组迅速进村入户,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党员干部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政策,充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动员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3.各工作组会同乡(镇)、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整治项目,搞好规划设计,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指导农户整治美化庭院环境卫生。各乡镇要在各村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镇的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4.积极组织开展“支农惠民行动”。动员机关干部、企业、民间组织以及农村回归创业人员等开展捐赠活动,广泛筹集村庄环境整治资金。

(二)组织群众,开展整治。

1.按照全县总体部署和乡(镇)、村环境整治规划,充分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组织实施整治项目,全面启动农户庭院环境卫生整治美化活动。县城和乡镇集镇的环卫整治和文明创建工作同步推进。

2.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适合分散住户、集中村落、城郊村、边远村等不同区域的污水、垃圾收集、贮运、处理办法与运行机制。

(三)检查验收,总结表彰。(2013年2月22日至3月5日)

1.做好建设项目的验收兑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乡镇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各项目主管单位采取联合验收的方式对各地“三万”活动中完成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兑现奖励补助资金。

2.分级开展“四个一批”的评比表彰和授牌活动。在活动结束时,由各村委会按5%左右的比例评比表彰一批清洁文明户、评比授牌一至两个清洁文明社区或村落;乡镇按10%左右的比例评比表彰一批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县按一定比例评比表彰一批“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工作队员和先进乡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层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要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集中投入,形成合力,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发挥资金利用最大效益。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在用地、信贷、规费减免等方面支持村庄整治工作。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保障村庄建设整治用地需求。研究有关生态补偿、农村废弃物能源化以及有机肥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优惠补助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农民群众进行村庄整治的积极性。三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取村集体积累补助、城乡结对帮促、村企结对挂钩、社会募集、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三)提供技术保障。抽调县环保局、住建局等部门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全县村庄环境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全县“三万”活动及村庄环境整治项目验收办法》等技术文件,会审各乡镇上报的实施方案和建设项目,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杜甫春望

下一篇五一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