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凝聚力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凝聚力量

凝聚力量范文1

践行兵团精神,要从点滴做起

2014年2月,四十五团500余名来自全团各行各业干部职工集结成的民兵,迎着春寒料峭的寒风中进行徒步拉练。

几天的军营生活,每位参训学员都被训练基地严格的纪律、军人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对兵团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几天的训练,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维吾尔语、比唱红歌,让军营生活紧张而更富生趣,队列会操、徒步拉练既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又增强了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观、人生观。”来自教师行业的徐延玉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

“每个兵团人都是一个合格的‘兵’,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兵’的血液,必须练好军事技能,提升能力素质,才能保卫、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一连副连长杜风新说。

几天的随行训练,笔者不仅用镜头记录着四十五团干部职工群众“唱响兵团精神”训练活动的丰富内容,也通过与参训民兵交流,深刻感受着他们的思想变化及内心的激动。

强“兵”的意识,提升“兵”的素质

该团在举办此次活动时精心策划,通过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以贯彻十、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话精神、群众教育路线为主线,内容涉及到当前的形势,兵、师、团各项政策的解读学习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知识学习,同时该团首次把双语培训作为学习的重点。

在学习中,参训干部严守纪律,注重训练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训练中做到令行禁止,服从领导,增强维稳戍边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使兵团民兵在完成戍边守防、维稳处突、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十四连书记张进良在表态发言中这样说道:“每年的军事训练活动虽然活动时间短暂,但自己收获颇丰。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作为一名兵团团场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名兵团战士的荣誉和责任,为团场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使学员们全面系统了解兵团精神及其内涵,每期学员都要参观四十五团军垦历史陈列馆,生动的图片详实的史料让学员们无不对军垦前辈们肃然起敬。

2013年10月通过公务员考试参加工作的王惠丽动情地说:“我是首次参加唱响兵团精神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兵团精神,我们既是一名普通工作者,但也是一名兵团的‘兵’。老军垦的创业史让我非常感动。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我们更应该努力增强主人公意识,做好本职工作,为团场发展作贡献。”

用兵团精神凝聚人、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

“惟有唱响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干部职工群众才有敢于砥砺奋进的勇气和自信;惟有开展全员军事训练,树立“兵”的意识、牢记“兵”的使命、提升“兵”的能力,职工群众才能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前行。”四十五团党委书记、政委周建坤在谈到“唱响兵团精神”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作动员讲话时谈道。

连续四年四十五团都组织开展的唱响兵团精神教育培训活动,要求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准军事化管理,学员全部吃住在训练基地,为使训练活动丰富多彩,设置了文化课、军事训练课、讨论课、现场观摩学习课。四年来,共有25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的优秀代表。

“2013年,团党委对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和职工进行了为期3 天的‘唱响兵团精神’暨军事训练教育培训。期间,团场还组织我们参观了小城镇建设以及军垦陈列馆,我深受教育。”四十五团职工李毅说,培训回来“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我决心继承父辈们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好维稳戍边的尖兵。”

“我已连续四年参加了团里组织的唱响兵团精神军事训练,对兵团精神从一知半解到了解熟悉,到感动震撼,“兵团人骨子里流淌着‘兵’的血液,每个兵团人都是一个‘兵’,我为自己是一个兵团人而自豪。”刚刚从团部参加唱响兵团精神军事训练归来的该团二十三连副连长李东林激动地说。

“通过‘唱响兵团精神’活动,兵团各级干部职工形成了共识,充分认识到维稳戍边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成为凝聚、鼓舞和引领兵团人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永恒旗帜。”作为军垦二代子女的四十五团党委副书记、团长曹开军如是说。

凝聚力量范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爱不分民族 团结凝聚力量》。

连日的普降暴雨还是在我们的担心中制造了一场大灾难。2015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因连续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昔日祥和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舟曲告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第一时间里,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各族人民救援舟曲。

相似的场面似乎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国土上不断上演。温总理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多难兴邦,你们要记住这四个字!”

我常想,总理要我们记住的究竟是什么呢?

他是要我们记住,这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无数次的抗争,蕴育起我们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久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民族团结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的进取精神,在国家建设中焕发出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我们也要记住,这是一个多情的民族。

“多难兴邦”,我们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共进的优秀品质,凭的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义,凭的是牢不可破的民族凝聚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舟曲泥石流,不但让我们再次感受了这种亘古不变的民族感情,而且也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所有中国人义无反顾!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就因为我们“多情”。而之所以“多情”,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无比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和谐共处的民族大家庭!

我们更要记住,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无论什么样的挑战,无论什么样的灾难,从来没有让英雄的中国人民低过头,我们在谱写“与天斗、与地斗”的英雄史诗时,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锤炼成无比坚强的中国,这,只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才能够实现。历史是笔财富,是我们治国治史的经验积累。或许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天翻地覆,但民族团结永远都是最有力量的武器。让我们用智慧的臂膀,击碎敌人的武装,用强韧的阔斧,破开面前的险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不遗余力。

凝聚力量范文3

强化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葫芦岛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十项工作机制,使综合治理性别比升高工作有章可循,为促进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年初市政府都召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题会议,对打击两非专项活动进行部署,及时通报治理情况,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每年都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综合治理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人口计生,卫生、药监三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开展打击“两非”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每年都联合组织一次执法检查,各县(市)区每年也至少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形成了防,控、奖、罚“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健全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牵头,与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孕情检测与随访服务制度》《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超声波诊断仪使用管理制度》《出生婴儿统计、婴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出生人口分性别统计制度》《督导检查制度》《跨地区协作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群众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处罚制度》等十项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化管理。

抓整治,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十一五期间,市政府每年都召开部门协调会,各相关部门遵照标本兼治、依法治理、经常性工作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整治活动。整治的重点:一是督促相关管理与服务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擅自开展终止中期妊娠手术的违法行为:三是依法查处辖区内个体医疗机构擅自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违法行为,四是开展B超诊断仪的清理整顿工作,坚决取缔非法使用B超的单位和个人。

凝聚力量范文4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文化提升道路

1.问题的提出

企业文化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能够带动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需要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而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更何况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时代的精华,是先进理念和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企业文化的潜默移化、启发向上的作用,把当前进步的、积极的、未来可能发生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植入到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企业在发展中更新理念,在管理中创新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实现管理创新。

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对企业发展以来历史传承和文化现状做全面深刻地梳理和剖析,反复斟酌、不断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精髓。以“心怀感恩、敬业奉献、快乐工作”为主题的感恩实践活动,聚起了员工与家庭、与企业、与社会的责任之心,使“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安全承诺更加响亮,一步步地实践着“煤矿可以做到不伤人,一氧化碳超限就是事故,一切生产事故皆可防可控”的铮铮誓言,积极向着安全生产“零伤害”的目标进军,全面打造着本质安全型矿井。企业竞争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步从设备、技术、人才扩展到知识、精神和文化的竞争。打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经过不断的摸索、积累、梳理,提炼并形成了符合企业发展实际,能够代表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品牌慢慢形成,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深化企业文化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升级,为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企业文化凝聚奋斗发展力量分析

企业的发展既要遵循客观规律,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按照人的意志而转移,按照人的意愿而发展。不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建设模式、经营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是企业特色和个性的本质体现。传承美德、尽职履责、厚德载物,是企业要适时对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使之成为企业肩负的使命、行动的准则、团结和号召员工奋斗的旗帜。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深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尚德工程的核心,开设道德讲堂,传承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选树模范典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开展文明矿区、文明区队、文明班组、文明员工、文明家庭、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矿区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安全是天,安全是福,我们每个人要做到推进安全诚信建设,营造自主安全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我们不同层次的个人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形成“要我安全” 改变为“我要安全”,树立起超前、探索、预防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和建立起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今天,我们见证了煤炭企业的发展,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如今的煤炭行业体制更新、力量更强、舞台更大。我们如何在这个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呢?我们每个员工要珍惜机遇,迎接挑战,倾心工作,甘于奉献。才能在煤炭行业建设的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把个人发展目标同煤炭行业的发展愿景结合起来,做推动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做实践煤炭行业发展目标的排头兵。努力工作,锐意进取,成为思想远大、志存高远的新一代。有了这种认识,就会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所有工作和活动。

3.结束语

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年企业靠人,50年企业靠制度,100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一直是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文化特质决定了企业的地位,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是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核心竞争力。忠于企业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是对员工的根本性、长远性、核心性要求,是员工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处理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基本准则。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本管理。针对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文化要实现重在建设向重在管理转变,构建文化引领下的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企业文化引领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7出版).

[2]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清华大学.(2007-05出版).

[3]王中义.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北京大学.(2008-03出版).

[4]李建立.硬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的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6出版).

凝聚力量范文5

“有一种力量中国独有,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有一种力量期待喷发”。这几句话来自林文镜创办的融侨集团的内部刊物《侨声》,这里说的“有一种力量”是指“华侨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形容林文镜和他的融侨集团,也可以概括世界华商的爱国精神。

近20年来,爱国华侨林文镜用自己的过人智慧、心血汗水和超凡实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福清和祖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中,为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在过去创业的那些艰难岁月里,他能承受住鲜为人知的诸多困难、挫折、误会,忍辱负重,勇往直前,用他自己的话说,都因为自己心中有着对家乡和祖国的挚爱,而这种爱不但是与生俱来的,更是所有海外华侨华人爱乡、爱国之情的聚合和升华。

“水泥、面粉大王”的乡情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1928年,林文镜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县的溪头村,林文镜的父亲林洪宽在印度尼西亚做流动借贷生意。7岁时,林文镜随母亲到印度尼西亚,后跟随父亲做生意。17岁那年,父亲去世,给林文镜留了11个字的训言:“做个让人看得起的中国人”,也就是这11个字一直激励着林文镜。他开始肩负养家重任,跟随叔父林宝椿学做生意。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这让林文镜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在林文镜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华商在海外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一代海外华商的共性。

成功后的林文镜,一心想回报的是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1953年,首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东南亚华侨组团回国参赛。身材魁梧的林文镜时任华侨体育代表团排球队队长和羽毛球表演赛男双选手。然而这是一个始终没有完成使命的代表团。由于交通的缘故,当华侨代表团抵达北京时,运动会已经结束,这让林文镜非常地痛心。

然而,当林文镜首次回到家乡福清时,他更是惊讶地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乡:道路崎岖不平,自行车是最受珍爱同时最稀缺的交通工具,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设备,肮脏的小虫漂浮在村子里的饮用水中,地瓜总是一天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

林文镜痛心家乡和祖国的落后,直到现在,林文镜都坚信自己对家乡的付出是超越意识形态的。这位慈祥的老人回忆起当时却只有短短几个字,“当时,我觉得我必须让家乡富起来。”

70年代和80年代初,林文镜列出了一长串名字作为捐赠对象,从300元到10000元不等。捐赠持续了8年的时间。根据粗略地计算,在1987年前,林文镜总共向家乡捐出了超过1亿元的捐款。1987年,已位列巨富行列的林文镜率领一个东南亚工商考察团回到了福清。但是,当他亲眼看到曾经捐赠的钱并没有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时,他决定走得更远,他感觉:捐赠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让家乡彻底脱离贫困,要在家乡干点实业。

爱国华侨为家乡“造血”

“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1987年,林文镜先生开始回到大陆支持祖国建设,他许诺说:“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我要在福清办工业,5年内福清的工业产值将达到5亿美元。”

在林文镜先生刚回到大陆,准备支持祖国建设时,时任上海市的领导开出无偿划拨一平方公里土地、给予享受当地所有优惠政策的丰厚条件,吸引他来上海投资设厂。其间,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也开出了类似的优厚条件,面对发达地区如此的“厚爱”,

林先生也曾心动过,但是看过家乡福清落后的发展面貌之后,他毅然放弃了这些“诱人的商机”,选择了投身家乡建设中去,林先生说:“我来上海是锦上添花,我来福清却是雪中送炭”。

来到福清后,为了吸引台商投资福清,林文镜投资1000万美元,在福清建起了第一座星级酒店;还三顾茅庐赴台请来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庄炳耀,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如今,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捐巨资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自己的家乡立下诸多大手笔创举:他使自己的出生地――福清市阳下镇溪头村,从全市最穷最脏的村落,变成有“福建第一村”之称的现代化环保工业村;他创办中国第一个侨资经济开发区――融侨经济开发区、第一个侨资工业区――元洪投资区、第一个侨资中小企业集中区――洪宽工业小区;更使福州的多片沼泽地、垃圾地,成为地产商重金争购之地;他创造了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以侨引侨三大吸引外资新形式,在福建福清投资和引资创办了160多家工业企业。为了使福清经济在他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中达到500亿美元,林文镜更是冒着酷暑,沿着500里福清海岸线徒步考察,终于发现了可以建造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如今,江阴港正迈向世界级大港和中国东南沿海最大营运中心的目标。林文镜说:“对江阴港开发的脚步,我始终没有停过;对家乡经济建设,我更是没有一丝一毫停歇过,因为我深深爱着我的家乡。”

挺进西部,让全国共繁荣

“融侨集团,要立足福建,进军西部,为他们修建房子,使他们安居乐业也是我的分内之事。”

现在的福清在林文镜的努力下已经彻底走出贫困之乡的困境,成为福建地区的“明星”城市。在造福了家乡之后,家乡的人民记住了林文镜的名字。但林文镜觉得,他为祖国做得还远远不够。2001年,为积极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一直关心国家建设发展的林文镜决定抓住这一机遇,积几十年的财力和策略挺进西部,支持西部发展。

“立足福建,进军西部,辐射全国”,这是林文镜融侨集团的重要战略选择。从2001年挺进重庆,到2005年

进驻西安,林文镜旗下的融侨集团在产业报国愿望的支撑下,开始了挺进西部市场的历程。

林文镜说:“在西部的一些地方,有68%的中等收入家庭没有自己满意的住宅,有83%的低收入家庭需要改善居住条件。”林文镜看好西部。他认为,从大陆的楼市来看,西部比东部好。西部的房地产市场潜力很大,为了发掘潜力、升温经济,迎着竞争去开发是一种展示竞技的表示方法。有竞争的平台,融侨集团不但能显示本身的实力,还会在挺进西部的竞争中求得进步。

林文镜把投资西部看作是一种责任,发展西部是实现祖国的共同富裕。对此,他曾表示,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活条件的改善还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居住环境亟需改善。“为他们修建房子,使他们安居乐业也是我的分内之事”。赤子情怀,溢于言表。

在2001年,融侨集团进入重庆后,只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就集合约200亿的新侨资金,为重庆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林文镜引领新侨投资重庆获得成功后,全国各地有很多省市都希望他带着新侨去那里投资。林文镜表示:“引领新侨参与祖国建设,是于国于民于新侨都有好处的一件事。”

中国要发展,一定是全国共发展,经济共繁荣,这是林文镜的心愿。如今,已近80岁的林文镜仍没有倦意,依然踌躇满志。现在,林文镜要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城西安再树一个新的丰碑,让中国的西北地区也能实现经济的腾飞。

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

“我非常渴望祖国能高度关注新侨的力量,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如能实现这个愿望,我这一辈子就感到满足了!”

林文镜在很多场合都会提到新华侨余资的问题,他忧虑“老华侨投资或捐资祖国意愿在降低和新华侨力量被浪费、闲置“的问题。

林文镜说:“作为一名老华侨,我为新华侨的余资被浪费而痛心。更重要的是,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新侨失去了回来投资的机会和投资热心,祖国就会失去重要的几千万华侨的海外力量。”

对于华侨的力量,林文镜有自己的认识。他指出,未来海外华侨的主要力量在于新侨,我们要重视联结和发挥新侨的力量,这是一个深藏着的巨大的力量。那些在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由于在侨居国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他们多将异域打工辛苦所得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由于没有投资意识和办厂经验,往往将这笔侨资浪费了。

林文镜估计,每位新侨平均每年至少寄回家乡1万美元,福清有新侨30万人,福州有新侨100万人,福建有新侨300万人,福清的新侨平均每年寄回家乡的钱就高达30亿美元,福州新侨每年寄回家乡100亿美元,福建每年可收到新侨寄回家乡300亿美元。全国的新侨寄回国内的钱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目前世界上的华侨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如能把这笔巨大的游资吸引到祖国建设急需用钱的大项目上,让这些新侨们在造福祖国的过程中,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而他们与祖国的感情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紧密。他说:“这些华人余资,不在几年内抓住,它就飘走了;抓住了,不但1万亿多美元能参与祖国建设,而且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1万亿如期到来。因此,我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近些年来,林文镜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投资祖国。在他的引领下,已有300多亿新侨余资投入了江阴海港、西部开发和三峡水利建设中去。其中,融侨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华侨力量的凝聚体,在成立的十多年的时间里,5000万元的资金,不仅创造出5亿多元的经济价值,而且使得家乡和福州等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文镜先生的凝聚力和华侨的资金的力量创造了巨大的奇迹。

林文镜感慨地说:“作为一名侨领,我有责任为广大华侨的切身利益多考虑。因此,我非常渴望祖国政府能高度关注新侨数以万亿美元的余资,及这股巨大力量的问题,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如能实现这个愿望,我这一辈子就感到满足了!”

如今林文镜在利用新华侨余资、开发江阴半岛方面已经有了进展,但林文镜并不满足目前的成功,他有一个更好的打算和希望,他希望能办一个华侨银行或者是新侨银行。这样他们就可以合法广泛吸收新华侨的资金,利用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建设。到时候这个融资可能是一百亿,也有可能是一千亿美元,甚至是一万亿美元,这些都可以吸收进来作为一个股本,既可以解决祖国急需的建设资金,又可以使新侨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还能借助经济这条红线将新侨的心永远与祖国连在一起。

捐资助学,发展祖国教育

“我也不懂教学,我只是感觉这样可以为国家多培养点人才出点力。”

“功莫大于兴教,德莫高于育人。”林文镜在投资祖国建设,发展祖国经济的同时,更不忘振兴家乡和其他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他和许多成功的

华侨一样,在艰苦环境中创基立业,以争先气魄, 驰骋商界,在经济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兴学,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和雄伟事业,也为社会发展和家乡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福清缺学校,他就捐赠了幼儿园,又捐小学、中学,听说缺培养老师的学校,他又捐了一座师范学校,短短几年,仅仅在福清,林文镜就先后捐建了10多所学校;这种捐资助学,还延续到福州,在福州办起来第一座本科大学――闽江学院,并为学校捐出了1000万,学校说您捐了那么多钱,我们可以给你一个副董事长的位子。林文镜笑了笑,手一挥,说:“我也不懂教学,我只是感觉这样可以为国家多培养点人才出点力。这个副董事长我就不当了,以后需要什么再来找我。”城里的下岗工人多了,一些学生因家贫面临失学,福州市成立了扶贫助学基金,林文镜又成为捐款最多的爱心使者。他捐资助学的热情,还在重庆山城激荡,在重庆又连捐巨资,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他还为海协教育基金会一下就捐出100万。前不久,林文镜在西安考察时,又为陕西青少年围棋培训基地捐赠了价值百万元的教材和教学设备。

从第一次为家乡和祖国捐款到现在,林文镜捐出的钱不计其数,只要祖国需要,他从来都是义不容辞。林文镜对家乡、对祖国很慷慨,但他对自己却很“小气”,如果不是有非去不可的应酬,林文镜从来都是在家里吃饭,一碗米饭,一盘大葱炒回锅肉,一盘剁椒鱼头,一盘青菜,这是常出现在林文镜饭桌上的几道菜。当大家感慨亿万富翁太节约时,林文镜笑笑说:“一来是我习惯了,二来是我喜欢吃这些,三来我节约点,能省下更多的钱捐赠家乡。”朋友来了,林文镜也是让家人加两个菜,在家吃个便饭。

林文镜不仅自己节俭,还让孩子们向他学习,儿子们从海外回福州,林文镜不让他们到酒店大吃大喝,也不让他们住酒店,全部住到自己家里来,只为了省下更多的钱捐赠祖国。淡泊名利的林文镜不想上财富榜,不修故居,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捐赠的公益设施,他说:“个人财富只有用到社会上,才有作用。我帮助家乡,只是想让乡亲们过得好点,我帮助祖国,只因为我爱国,我想让祖国富强。”

编后语

林文镜 喊您一声“大哥”

凝聚力量范文6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人无精神不立,残疾人更是如此。对每一位饱受痛苦折磨的残疾人来说,精神就是他们心中的一轮太阳。当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阅读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艰辛文字的时候,当大声朗读他们发自心灵的诗篇的时候,当欣赏他们美仑美奂的无声“千手观音”的时候,当聆听发自他们心中充满激情的歌声的时候,我们无不为那超脱自我的坚强所感动,无不为文化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所动容。它能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新绿,它能让干涸的心灵得到“细雨无声”的滋养,它能让踽踽独行者走出黑暗,它能让无数并不完美的生命挺胸前行绽放光芒。“即使跌到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不仅是海迪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是所有自强者发自心灵的乐章。它穿透时空,聚积力量,承截精神,寄托希望,它能鼓舞残疾人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找到目标,看到希望。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优秀的残疾人文化不只是自我情怀的抒发、自娱自乐的依托,而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折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用多种艺术的形式展现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展示他们身上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残疾人文化事业反映着一个社会的体温,也体现一个民族人权的分量,同时也展示着这一群体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价值取向。海迪曾说,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这是何等胸怀,何等气概,何等的力量!

残疾人文化正是用这奇特的阅历、艰辛的探索和无私的奉献记载下这一群体奋斗的历史,弘扬着时代文明的永恒价值,展现着大爱无疆、不离不弃的社会本质。当以艰辛与执著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拼搏与自强并进的独特的精神元素汇入文化主流,当凝聚生命力量的强音发出感动天地感动心灵的声响,当这种时代精神让无数迷惘的人看到方向,有谁还能否认它的存在价值?境界高远、大美无形、内涵深邃所构成的残疾人文化,让文明的传统得以守望,让善意的人性得以壮丽,让人格的精神得以张扬,让社会的意义得以凸显,有谁还能怀疑它巨大的价值呢?欣赏它,就像我们听到《命运》雄壮的交响,听到荆棘鸟天堂的吟唱,听到生命欢乐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