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问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龙井问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龙井问茶范文1

龙井茶生长在杭州西湖美丽的山区里,因为那里气候湿润、林木葱郁、地势为北高南低日照丰富,所以有着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另外那里土地肥沃、还有茶区上空长年凝聚有一片云雾、这都有利于茶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等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了这些自然因素才产出了好喝的龙井茶。

龙井茶的叶子扁平光滑,挺秀尖俏、色泽嫩绿呈定光色、香味馥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甘醇鲜爽,有着生津止渴、抗菌、抗突然变异的功能。

据说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无人能医。乾隆皇帝便让人从杭州西湖捎来一些上好的龙井茶为母亲冲泡,母亲喝后顿时心情舒畅、面色红润。于是龙井茶便在一时间闻名天下。从此以后乾隆皇帝和母亲天天都坚持和龙井茶,母亲再也没有生病,乾隆皇帝也长寿到86岁,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这也许是他坚持喝龙井茶的原因吧!

五年级:杨璐

龙井问茶范文2

龙井茶的功效与作用 龙井茶是一种绿茶,龙井茶性苦、甘凉,归心,肺,胃经,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效作用。龙井茶可以用于头晕头昏,头痛,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疾,痢疾等病证的预防保健调理。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龙井茶含有茶碱以及茶色素类物质,可以降血脂和兴奋脑神经。此外,龙井茶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对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菌等功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喝龙井茶对于精神疲惫,特别是坐在办公室和电脑前的脑力劳动者,都可以通过龙井茶的咖啡因,增强神经中枢的兴奋,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增加工作的效率。

龙井的营养价值 龙井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多酚、咖啡碱、脂肪酸,以及钾、锌、镁、铁、锰、钴、硒、氟等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很多成分虽然其他茶叶都含有,但有些成分的数量及组成比例是优于其他茶的,因此,在某些方面,龙井茶的营养保健作用也就更为突出。龙井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丰富。特级龙井鲜叶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1%以上,制成干茶后, 100克干茶中维生素C还保留有100~300毫克。维生素C在增强抵抗力、美容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龙井中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100克干茶中维生素B1(硫胺素)约含0.5毫克,维生素B2(核黄素)约含1.5毫克,维生素B3(泛酸)约含1.8毫克,维生素B5(尼克酸)约含6.5毫克,维生素B11(叶酸)约含0.07毫克,此外还有生物素约含0.75毫克,肌醇约含1毫克。维生素B族对预防皮炎、脱发、腹泻等疾病有很好的作用。龙井茶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100克干茶中约含35毫克。具有提高免疫、抗癌、抗衰老的作用。

龙井茶多少钱一斤 通常情况下,西湖龙井茶一斤需200元到8000元不等,极品的西湖龙井茶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万元一斤。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名茶之首,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西湖龙井茶的价格跟生长区域、茶树品种、生产批次、采摘季节、炒茶技艺都有关系。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西湖区的龙坞、留下、转塘等地。实际上,我们日常所说的正宗西湖龙井茶,一般是指来自西湖龙井一级产区的五大核心产区,但按照国家划定,西湖龙井一级产区不过6800多亩,春茶产量最多不过八九十吨。西湖龙井的黄金区域很小,产量少,然而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使得西湖龙井茶叶价格自然不菲。

龙井问茶范文3

我这人寻茶,喜欢从源头寻起,总觉得就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似的。这茶吧,虽然外形看上去都装扮得差不多,但是本质一定是有差异化的。你说这不同的水、不同的环境能出来同样的东西吗?

其实茶这门道,实在是让人发晕,这水越深,越觉得自己无知,这茶越喝,越觉得自己无味。可不管怎么无知无味还得寻,还得喝,还得学,还得爱。

西湖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依山傍湖,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土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

西湖龙井茶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处之地闻名。仔细看西湖龙井,叶节间短,扁体宽,糙米色,无毫球;汤色浅绿明亮,回味醇厚,兰香持久。但近年来,这浙江龙井充斥进来,非但打了价格战,更是让真假掺杂,一团混乱。

“浙江龙井”是产自富阳等地的钱塘龙井和产自绍兴等地的越州龙井,这些茶叶节间较长,扁体较窄,色绿油润,芽锋显毫,汤色较浑,香气较清淡,一般以产地命名或标明,也有另取茶名的,是近几年才形成的“后起之秀”。这些产区的龙井茶,少数产品的品质风格类似西湖龙井,但多数在外形的扁平度、香味的风格上略逊于西湖龙井。

其实有时也真是难为消费者,乍一看真的很难分辨。我自己有时都会犯糊涂,因为有时喝的茶是把西湖龙井拼配在浙江龙井中。那该怎么叫呢?所以,简单化,就叫龙井罢了。

龙井问茶范文4

新昌,是这次江南访茶行中最重要的一站。去年朋友茶痴送了我一些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对比下来,那款大佛龙井香味更浓郁醇厚些,但不及西湖龙井悠长。为了一探究竟,便把龙井茶的探访地定在了新昌。时间也是计算好的,清明前七天。正是明前龙井的采制期。

到达新昌,雨已停,气温升高不少,路边的油菜花长得很喜人。新昌是个小山城,随处可见绿树青山。这感觉让我自在——在乡下呆久了,对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有种莫名的恐惧感。

满城尽透新茗香

新昌县城的西郊,便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茶市占地面积相当大,有200多亩,分三期建设。一期二期已启用,三期还在建设中。一期是全国龙井茶集散中心,每个铺面和摊位上,都摆放着今春的龙井头采新茶,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

明前龙井贵如金,茶市里的茶商们都忙着抢在这个黄金时节制茶售卖。清晨,天刚亮,就有茶农从各自山上背来鲜叶,一番热闹的交易后,茶农茶商各有收获。鲜叶交易散市,茶商们开始制茶。可惜,茶市里全是机制茶,不见手工制茶的。家家户户使用的,都是全自动旋转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将摊晾过的鲜叶放在上方的茶叶盘里,设定好程序,机器便自动完成了茶叶的杀青、理条、压扁、炒干等过程,之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再入辉锅机辉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干燥易折,出锅,这便是成品毛茶了。分筛后,检出。装在竹编的大簸箕或竹篓里,等待全国各地的茶商来收购。因为是在龙井茶集散地,出锅后的龙井茶基本都会马上被收购走,所以除了茶商家里留点喝的。其他茶都不再做归堆、收灰,就这么堆放着售卖了。

整个茶市上茶香扑鼻。先捧一撮摊放的鲜叶,一芽一两叶。芽头细长,叶片细嫩,翠绿可人。嗅一口,香气直沁肺脾。第一次知道,原来这龙井茶的鲜叶,竟是带着脂粉味儿的啊!那种清香之后的脂粉气息是如此浓艳。再抓一把制好的龙井茶,扁平光滑,绿中带黄。绿如柳叶,黄如糙米,脆脆薄薄,未至鼻端,已有香味,香气清纯,特有的炒香味儿,如炒豆,似炒米,咦,还有股炒河虾的味道!

炒制好的龙井茶,有的茶叶绿多黄少,有的茶叶黄多绿少。开始还以为是品种不同的缘故,经商家解释,才知道这是大佛龙井的一个特点:大佛龙井有二种不同风格的茶品,按当地土话叫绿版、黄版。与品种无关,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不同的炒制工艺,以达到色泽和香气的不同个性。绿版在杀青充分的前提下,尽量使茶叶保持碧绿青翠的色泽,强调的是清香持久,果香显著,工艺要求“绿无青气”;而黄版的炒制温度略高,以达到香高扬,味浓郁。栗香突出的风味,工艺强调“黄无焦味”。据说黄版要传统的手工制茶才更得其味,然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商业常识,未能得以一窥,甚憾!

直到茶市收市,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抓过新茶的手,还留有淡淡余香。

玉杯沏就一堂芳

茶市里铺面的门头上、装茶的簸箕里,都写着“乌牛早”、“龙井43”、“安山茶”、“回山茶”等等,这些就是大佛龙井的主要品种和产地了,看来不仅是普洱茶讲究山头,龙井茶也有“一山一滋味”的特点。不过看看西湖龙井,也有“狮虎龙云梅”,这既是西湖龙井的品级字号,也是五个主要产区的简称,带有各自的“山头气息”。

新昌多山,天台、四明、会稽等山脉环绕,是宁绍平原上的丘陵地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地表环境多样,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得此天时地利,生长于斯的大佛龙井,具备了高品质茶的特性。新昌自古就是名茶产区,产茶有1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茶产区位于土地肥沃、海拔高度400米以上的高山之上,属于高山茶。

茶痴在茶市里有个小茶馆。先在这里品了两款今春头采的大佛龙井,都是出在大佛龙井最好的茶区之一的安山。一款是安山当地土茶,原生品种做的绿版。茶形尖削,色泽绿翠,用玻璃杯冲泡开来,半屋飘香。茶叶慢慢在水中如花绽放,汤色绿艳,清香雅致,鲜爽甜润。确是好茶!另一款是从温州引种来的乌牛早品种,因前几天浙江大范围降温,这茶出现冻伤。是黄版,与安山土茶相比,芽叶稍肥壮,汤色较淡,香气却更浓郁些,相较之下。还是安山土茶更鲜、润、甜。也许是此茶受到冻伤的缘故吧。

一个人在茶市里转,不起眼的店里有一对中年夫妇在制茶,看模样像茶山上的人。见他们炒制的茶,也是龙井43,便问有没有更好的。男人从楼上的房里拿下来一包茶,说是去年剩下的,留着自己喝的,是自家茶山的茶。打开一看,虽是陈茶,却色泽翠绿匀润,嗅之香气馥郁。惊喜之下,便和夫妇俩攀谈起来。原来他们是来自镜岭镇外婆坑村,那里出产的外婆坑龙井芽叶细嫩,香味浓郁,口感独特,品质极高,因山高,茶叶生长速度较慢,明前的采摘周期短,更显珍贵,是大佛龙井中的极品。外婆坑是新昌海拔最高的村屯,茶出得比铰晚,这次我是等不到了,便约好出茶时,留一点给我。夫妇俩很朴实,走时,一定要送点那外婆坑龙井陈茶。盛意难却,便取了一泡,回去泡来一品,汤清色明,香纯韵长,唯因陈茶,香不鲜爽,醇厚欠之。

茶市里家家制茶,人人都能把龙井茶说道个一二。但是茶痴告诉我,在茶市里,真正堪称龙井大师级人物的只有—位,据说他能喝一口龙井茶,便能马上道出此茶出自哪个茶区、什么品种、何时采摘,甚至此茶生长之处是背阴还是向阳!有如此道行的茶人,岂能不上门拜访?

我们来到徐国铨老师的店面时,他正在一张八仙桌旁和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喝茶聊茶。徐老师便是茶痴说的龙井大师,约莫六十岁上下,剃着光头,国字脸,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穿着一件制茶专用的绿色工作袍,气定神闲地端坐饮茶说话。一番介绍寒暄后。落座喝茶。徐老师是天姥山人,做过农民,当过兵,教过书,现经商,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他还授技著书,在新昌茶界被视为传奇人物。

徐老师专事天姥山茶。天姥山位于新昌东南延绵不断的群山之中,本是座普通山脉,却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的寻访留诗。成为一座文化名山。“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一首千古绝唱《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天姥山上升为古今文人向往的神奇仙境。天姥山层峦叠嶂、雾霞飘渺。如此胜地。必出佳茗。徐老师拿出今春头采的天姥峰茶制成的龙井茶,这是天姥山土茶,芽瘦而尖削,叶薄而绿翠。开汤,香幽而雅,味清而醇,鲜爽可口,回味悠长。端的是一款好茶!徐老师说,天姥峰茶可品饮五道,有一香、二鲜、三苦、四麻、五滑、六甜之不同品味,常饮之可修心健体。见货架上摆放写着“天姥山野茶”的盒子,便向徐老师求品此茶。徐老师说那茶生长海拔比较高,要晚近十日方能采摘,现在还没有。茶遇有缘人,既没有,那便是给我留点下次再来的借口。

溯源大佛茶故乡

大佛龙井,因新昌城中的大佛寺而得名。传说这龙井茶的起源还和大佛寺有关呢——很久以前,一位住在大佛寺旁村子里的妇女,夜入大佛寺祀梦,忽见大佛起身出殿,摘了几颗树芽泡饮,芳香扑鼻。妇人醒来后,找到这些茶树,依法采制泡饮,果然香高味醇,遂称此茶为“大佛茶”。

大佛寺景区位于新昌城中,寺建在“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永和年间,多位高僧在此研法传法,是当时的“全国佛教研究基地”,并以此为发端,将中国的佛教研究成果传播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新昌大佛寺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圣地。大佛寺历千年而成规模,是古代石窟造像艺术建筑的巅峰之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大佛寺饱经沧桑,多次修葺重建,幸而很多珍贵的禅院和石窟佛像得以保留,今人方得游览观瞻。

进入石城城门,便是大佛寺景区,是由多个石窟造像与寺院殿堂组成的佛教建筑群。未曾想占地如此之大,其间山水园林。庙堂殿宇,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彩泥雕塑,精美绝伦,简直就是个南传佛教博物馆。寺内的造像艺术之精美,建筑与环境关系之和谐,令人叹为观止。大佛寺规模不小,但各殿各院都有序地散建在山谷之中,幽静肃穆,游览于其中,完全感觉不到它是位于繁华闹市中。出了城门便是城市的喧嚣,与寺内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其实佛家修行也讲究如此境界——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茶禅一味之说似已成为当下茶界流行的时尚,然剖析个中缘由,则更多的是打着“佛、禅”之名,行谋名利之实。在大佛寺内,未见用大佛寺与大佛龙井之因缘去大势打造所谓“佛茶、禅茶”的现象,所以,虽未能在寺中品一道大佛龙井,却也甚为欣慰。

茶本清净物,奈何染尘埃。一盏茶汤,有的人眼中是树叶泡水;有的人看来是聚天地灵气的甘露;还有的人认为内中蕴含万物大道……茶还是茶,赋予它各种意义的是各种人。

后记:

之后去了朋友的小茶山,位于城郊,茶园不大,二十多亩。上山路上,花开遍地,绿树婆娑,山脚下却是两条高速路。朋友说,新昌的茶山大抵如此,有山便有茶,每家的茶山都是这么小块小块的。

龙井问茶范文5

春分之后,即是清明。气清景明,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这个节气的透亮劲儿,春意盎然和勃勃生机更是无处不在。俗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熟悉农事的人们常说,清明之后气温升高,正适合“种瓜点豆”。你若是在临近此时节时到江南地区一游茶园,会遇见惊蛰、春分之后萌出的茶叶嫩芽,初露的叶柔软纤细,饱含着水分的浅绿色,隐约带着繁茂的姿态,只待采摘。

关于茶叶的采制,唐朝的陆羽在《茶经》里描述了采茶的时机,“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明清之后的现如今,采制茶叶的时间被更具体化,“明前茶”已然成了鲜嫩的代名词。

嫩为佳 早为贵

陆羽说,“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

茶叶采摘不仅关系到茶叶品质的好坏、产量的高低,还关系到茶树生长的盛衰。明前茶中,杭州西湖山区以西湖龙井最为出名,西湖山区各地所出的龙井茶,由于生长条件不同,自然质量和炒制技巧略有差异,形成不同的质量风格,以狮峰龙井质量最佳。此外,还有信阳毛尖、黄山毛峰、黄山云雾、洞庭碧螺春、云南普洱、峨眉竹叶青等广为人知的明前茶。不同地区的不同茶采摘时有各自的特点。

古时从开始使用茶叶起,就用手工方法采摘茶叶,这种古老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目前茶叶的采摘已由手工发展到了机械,但是,包括西湖龙井茶在内的许多名茶,仍然沿用人工采摘,这种自古而来的方法不但可以保证采摘的标准和质量,更是品质和声誉。

西湖龙井茶历来以采摘细嫩而著称,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梅,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以及梅家坞,鲜叶嫩匀度是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西湖龙井以采摘茶叶的嫩度不同分为“莲心”“旗枪”“雀舌”。清明节前后是采特、高级茶的原料,鲜叶为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间夹角小,芽叶长度为2~3厘米。

俗语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老龙井御茶园的工作人员介绍,采制茶叶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宜早不宜迟。西湖茶区通常以清明前后采的龙井茶品质最好。

江浙一带在清明前后正是烟雨朦胧的时候,雾气环绕,而这种小叶种的茶能经风霜、耐寒冻,却经不起雾。故明前采摘,得以保留它最鲜嫩的芽叶。为保证明前龙井茶的优异品质,通常都是偏早嫩采,一般春茶在3月下旬茶叶刚吐露几个嫩尖时开采,早发早采,迟发迟采。明代的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也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

巧法采之

西湖龙井以狮峰为首。狮峰山在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葱茏,片片茶园碧绿苍翠,九溪十八涧蜿蜒其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土层深厚,气候温和。杭州老龙井御茶园就在狮峰山麓,“十八棵御茶”使其名远播。每年清明节之前,这里最先采制的是“龙井43号”。

相较于老龙井来说,“龙井43号”熟得比较早,先采摘、先上市,通常采制完了“龙井43号”,园内才开始采制老龙井。每年,他们都会请专门的采茶工人,保证产量。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概4斤3两左右的青叶才能制出1斤干茶。

俗话说,“采定级、炒定分。”陆羽在《茶经》里面写,采茶时的器具用“Y(音盈,《汉书》所谓‘黄金满Y,不如一经。’颜师古云:‘Y,竹器也,容四升耳。’):一曰篮,一曰笼,一曰_。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芯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采茶技艺也相当考究,采摘龙井茶务须细心嫩采。

龙井茶区历来推行提手采摘法,选取茶枝上之鲜嫩芽叶,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叶上的嫩茎,轻轻向上一提芽叶就采下了。采下的芽叶成朵,大小一致,匀度好,不带老梗、老叶和夹蒂,既不会伤害芽叶,又不会扭伤茎干。同时,想要茶丛采净,顺序从下采到上,从内采到外,不漏采,不养大,不采小,应采的才能全部采净。

这个过程中,最忌用指甲刻掐,以免断部水分榨出,内部组织受损,损及色味。而且,有经验的人说,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都去不掉。同时,也忌将茶叶握在手中,以免受热萎凋。

目前,采茶工人多用双手提手采法,这样就克服了采茶能力不足带来的矛盾。

双手提手采法即双手交错进行,好似小鸡啄米,采一朵随手丢入茶篓,大大提高了采茶工效。这个过程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心静、手灵、眼准、脚勤,眼、手、脚要密切配合。

长期以来,西湖龙井形成的及时分批采摘制度已经代代相传,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由于茶树营养芽着生部位不同,获得养分的机会也不同。根据茶树生长具有“顶端优势”和“早采早发”的特点,龙井茶区推行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可不断促使腋芽生长和潜伏芽的萌发,增加芽叶数,提高产量。

采茶人

龙井茶区的茶农有本地人也有外乡人。每到龙井茶采摘季节,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工人,身挎茶篓,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采回的鲜叶需进行摊放,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摊放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

据说,古时给皇上进贡的茶叶是采茶姑娘用双唇采下来的。在许多人眼里,采茶这个词往往与姑娘相搭配,提起采茶人大多会被联想成为采茶姑娘。明前茶的娇嫩更是让那些从没到过茶园的人遐思,以为采茶人都该是茶香满身的女子,细白的双手摘下柔嫩的茶叶,搭成绝妙的场景。

等你到了茶园会发现,茶树初露芽叶的风景如想象般似画,但采茶人却大多是年长且有经验的工人。老龙井御茶园每年都会请采茶工人来采制茶叶,里面却少有年轻的采茶姑娘,“虽然不是姑娘,但是采茶的也多是女人,因为就采茶和炒茶两个活儿来说,还是女工更灵巧适合采茶,而男工多是负责炒制。”

依照口口相传的说法,杭州老龙井御茶园曾经有过比较独特的“采茶男”,虽然不知道他的技法是否熟练,姿态是否优美,但他的“一采”,却让18棵御茶树因此而得名,这位“采茶工”就是乾隆皇帝。

这“十八棵御茶”说法的起点是在清乾隆年间。据说当时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以乾隆皇帝的个性,应该是不爱坐守宫中,而是好周游天下。有一次,乾隆来到了杭州,饱览湖光山色之后,就起了兴致,想去看看平时爱喝的茶叶。这一来可忙坏了地方大小官员,也忙坏了当时胡公庙的老和尚,因为根据安排,乾隆要在庙里休憩喝茶。

按照行程规划,第二天,乾隆带领大小随从巡幸狮峰山。一路上,只见狮峰高耸,泉水清澈,茶园碧绿,处处鸟语花香。村姑们肩背茶篓,穿梭于园间忙着采茶。等到了胡公庙,老和尚奉上最好的香茗,乾隆细看只见汤色碧绿,芽芽直立,栩栩如生,极是好看。啜饮一口,清香阵阵,回味甘甜,齿颊留芳,便问老和尚此茶何名。接着乾隆观看了茶叶的采制情况,深为龙井茶采制之辛劳、技巧之纯熟所感动,遂作茶歌赞曰:“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等乾隆看完龙井茶采制情况返回时,见胡公庙前的十多棵茶树芽梢齐发,雀舌初展,遂心中一乐也挽起袖子学着村姑的样子采起茶来。谁知正逢他乐享此趣时,忽有太监来报皇太后有病。乾隆一听,立即下令返京,随手把采下的茶芽放在了自己的袖袋里。几日之后,乾隆回到皇宫,赶忙去向太后请安。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如此清香从何而来。乾隆用手一摸才想起是自己采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茶叶已经干了。于是他一边取出茶叶,一边答话说是他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

龙井问茶范文6

今年的天气比往常好,龙井的品质更甚以往,采摘时间也提前了,但是价格不升反降,无疑对于爱好龙井的老茶客们是一个福音。龙井在茶市场的这一变化,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茶叶价格的回归和茶叶本身的品质没有关系。随着公款消费、请客送礼之风有所收敛,是西湖龙井作为一种农产品回归到了正常经济秩序中的主要原因。

奢侈品化的天价茶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这句话放到如今,有些时候实在是应该把“茶”剔除。一些茶叶已脱离了日常消费品的范畴。有时候,完全可以买辆小汽车的价钱,却只能买一斤茶叶,作为日常生活最普通的茶,正走在奢侈品化的道路上。

去年信阳毛尖春茶开采启动仪式上,就有茶叶企业宣称一要将一款信阳毛尖打造成面向公务消费市场的新的“茶奢侈品”,售价每斤13万元;所谓“熊猫茶”应该是目前世界上价格最贵的茶叶,在某春茶网络竞拍上,四川一种用熊猫粪便培育的茶叶以每斤219865元的天价被拍走,折算下来每克售价约440元,价格远超黄金,成为笑话;2012年春天,未到采摘时期,还在枝头的西湖龙井头拨茶就被拍出了18万元一斤的天价。冲泡一杯明前西湖龙井,放5克的茶叶,这样算下来一杯茶就要100到500元左右,喝一口都要好几十块。

“明前茶被称为极品,价格贵,是因为明前茶产量较少”。这句话是杭州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每年接受记者采访都要反复重复的一番话。但今年说来似乎更显其真意:“如果将明前茶当作礼品,那自然越稀缺、价格越贵越好。所以前些年,有的茶商为了迎合这种社会风气,也用拍卖等方式人为炒高明前茶的价格,一斤明前西湖龙井茶被炒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最高的甚至上百万。这其中,‘买的从不喝,喝的买不起’,公款消费、奢靡消费、请客送礼之风是最重要的推手。今年送礼少了,价格自然下来了。”

公费推手下的面子茶

这些奢侈的茶叶当然不可能是自己喝的,春茶这些年的涨价底气十足,如今十年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说明此前不少高档茶品都成为送领导、疏通关系的利器,若不是公款消费,普通人哪里舍得买?在公费撑腰下,奢侈的龙井绝对能够成全所谓物质利益、精神趣味、人际关系、政治潜规等等爱面子的中国人的强烈欲望,成为顶着奢侈品帽子下的面子茶。

虽然不乏真正爱好龙井的茶人茶客,但是相对于公费消费群体相比,所占比例实在不大。更多来定明前茶的大多为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这样的消费行为明显逾越了简单市场消费的行为,已经与公共事业相挂钩,这就滋生了腐败。政府官员用“三公消费”买天价龙井,这就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天价龙井价格攀升的速度。

虽然划范围采摘茶叶,成本增长,还有不可避免的倒春寒,都是促成龙井价格高涨不下的重要因素,但公费仍然是天价龙井的幕后主要推手。这样庞大的固定消费群体的存在,使得明前春茶的价格屡创新高。在爱好龙井茶的消费者面前,销售人员的解释无非就是所谓高端产品成本高,数量稀少,市场的需求又大等等,用此证明高价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公款消费“笼头”被扼住后,一些“天价”商品原形毕露,因所谓的“稀缺”“珍贵”等借口推高的价格,顷刻坍塌。“因稀缺而高价”的幌子不攻自破。

再来看看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公费这个问题。2013年前两个月餐饮收入4030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1278亿元,同比下降了3.3‰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上海、宁波分别下降了35%、20%和30%左右。专家认为,这些数据,表面看是出现了消费低迷,但其实说明公款吃喝下来了,社会风气在逐渐好转。

让茶叶回归本质

一切都在变,惟有变化不变。茶,作为国饮,是一种健康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应当是恒久不变的事实。10年的时间,当我们经历过龙井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的进程,当作为饮品的茶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末尾序列中凸显出来,让人看到茶叶已经已经脱离自己作为日常生活必备品的本质,被附加了太多,幻化成为了这个物质世界,人们贪婪与过度欲望的产物。

这显然与茶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古时的茶叶因能解毒而被发现,因能静心养性而在宗教中被崇尚,可惜解不了物欲横流的内心之毒。这让我想起了普洱茶价格起伏的那段过去。被狠狠地捧到天上,又重重地跌下来。不论任何一件普通的物品超越理性,被神平其神地披上唬人的外衣时,就已经失去真实的本质,走上被妖魔化的道路。社会各界应当及时作出反思,积极对其进行引导,让“已然扭曲的”都回归本来面目,回归到理性的本质上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