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的散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歌颂祖国的散文

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1

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一是考试不考课内阅读而忽略课文的学习;二是认为课外阅读无边无际,练习意义不大,考试时再认真点凭运气发挥就行了。三是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对散文阅读分析作业不能很投入地去做,往往应付了事,简单读了随便写上,然后等老师讲答案。四是上课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忽略分析过程而忙于记录答案。这几点,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尤其严重。上课不听过程,只记结论的学生其实不是少数。五是归根结底,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忽略的是非常有用的和必要的。总之,这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学习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分析,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心理突破,收到效果。

一、使学生认识到散文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课内经典散文回顾入手实现知识迁移。无论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还是叙事散文,其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看法――这就是散文的主旨。看明白散文的主旨是阅读散文最起码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是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前提。散文主旨的得出也是有章可循的。一是由物的特征联想到人的精神,比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茅盾的《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二是由写景色的美好而抒发赞美热爱之情,如《春》是通过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描写,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写出了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鼎湖山听泉》中作者描绘自己在鼎湖山所观之景和听泉时的感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是从叙事的表象可以概括出人内在的思想、情感或性格,如《背影》通过记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的事件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一片深情。《藤野先生》一文,作者通过记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严格教诲的事件赞扬了他的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博怀,抒发了怀念之情。四是从一个点的表现要拓展到一个面的认识,如贾平凹的《月迹》中,月的美丽的足迹代表着一切美好事物,文章通过追寻月的足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如描写“故乡的桥”的散文,一般也是要表达对故乡的感情。文言文中也有《愚公移山》的主旨是从愚公到古代劳动人民,《口技》的主旨是从一个表演者想到古代民间艺人,以上所举的例子简单归结就是:散文主旨归纳一般规律是――从物到人;从景到情;从事件到情感品格;从点到面。这个基本规律的认识是贯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的开始,可以有效指导我们读懂课外散文。

二、使学生认识到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是有限的

可以总体分为四类26种。

概括类: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中心或主旨、所写人物的特点、层次结构。

文体常识认知类:人称、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顺序、语言特点、线索、表现手法等。

分析类:词语[能否删除、作用或好处、意义、代词的指代内容、过渡与照应];句子[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表达作用类];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类]。

开放类:感悟启示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想象)题。

这样的归纳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主要意义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题型是有限的,课外阅读题目经常在重复出现这些类型。二是我们经过认真训练,熟悉的能够准确回答的越来越多,我们不会的失分的自然越来越少,这就让学生看到一个训练的面,从而更加关注自己练习的覆盖率,增强复习的目的性与信心。这是认真做好训练过程的意义所在。

三、使学生认识到训练过程是有用的,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学习行为的意义能够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我的做法:一是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认识到过程重要。二是从效果着眼使学生信服过程的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老师进行阅读分析题目讲解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答案,曾经再去背诵过吗?没有。我们做过的篇目和题目原样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会很大吗?不会。那么我们平时做题目的时候不认真做,上课时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只注重记录答案是对的吗?不对。好了,应该这样看:独立做阅读分析题的时候要如同做数学、物理题目一样深入分析思考,组织语言,完成题目。在听老师讲解分析的时候要要像听数学、物理例题一样紧跟思路,弄清由头,再把答案的表达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反馈,发现不足、汲取经验。做题和听讲的过程是进行阅读分析思维训练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途径,比记录答案的结果更重要。

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2

暑假里,理所当然应该放松一下,但也少不了学习。所以我利用暑假的时间看完了一本《冰心儿童文学全集》。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是由冰心女士创作的。她原名谢婉莹,是一位当代著名女作家。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那篇《寄小读者》了。冰心女士通过日记的形式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和祖国。把自己“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写得婉约典雅、轻灵隽秀、凝炼流畅。有人说《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恩慈,或是姐弟的情谊,还是大自然的美妙,无不反映出她鲜明的自我形象。

在创作《寄小读者》时,冰心曾说过:“在这一次通讯中间,我又以活跃的童心,走了大段充满了色、光、热的生命的旅途,……这二十年虽没有什么巨惊大险,极痛狂欢,而在我小小的心灵里,也有过晓晴般的怡悦,暮烟般的怅惘,中宵梵唱般的感悟,清晨鼓角般的奋兴。”另外,张天翼、沈从文、巴金、舒乙等名人也曾评价过冰心女士的文章。是啊!任何一位读过冰心文章的人,哪怕只读过几篇;任何一位和她谈过话的人,哪怕只谈过几分钟,都会被她的心深深感动。

我想告诉天下所有小朋友都去读一读冰心的文章,一同感受她的怡悦、怅惘、感悟和兴奋吧!

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3

虽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教室内的布置却极具文化韵味,南北墙壁的空白处对称地贴着几张竖版的励志条幅,让人看着心里格外舒服。最吸引我的是后墙上的一块新更换的黑板报,本期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与季节和时令正好契合。但见黑板报的中央处,用漂亮的黄色笔写着一首歌颂祖国的散文诗,十几行韵脚规整的长短句里,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黑板报的左侧设置了一块“知识窗”栏目,里面介绍了一些动物过冬方面的小常识,让人看了很受启发;右上方的“教师寄语”栏目里,则用红色笔写了一句很贴心的话:孩子,你们都是老师的小苹果,我怎么爱你们都不嫌多!句子简短,却道尽了为师者的似水柔情。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板报右下角的“生活絮语”栏目,那里面用端正的蓝色笔写下如下的几行楷体字:

“人生两种状态:谋生,乐生;人生两道坎:情与钱;人生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人生两件事:学会生活,学会思考。”

显然,这是一组警醒世人智慧生存的句子,字里行间带有深深的禅意,却让我心中顿生迷茫。要知道,这是该校三年(一)班的教室,班内孩子的平均年龄应在十岁左右,以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根本不能晓得“谋生”、“乐生”、“情与钱”、“潇洒点”这些词汇的表面意思,也无法弄清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至于里面所暗含的“糊涂做人”思想和“弹性生存”智慧,更是让年幼的孩子在心灵上无法抵达那种高度。

正当我胡思乱想之际,孩子们出操的时间结束了,师生们鱼贯般走进教室来上课。我选在角落处的一个空位上坐下,认真地听起课来。说实话,正在授课的小王老师的语文课讲得很精彩,生字新词处理得当,课文分析有条有理,小组合作有序得法。然而,整堂课中我的精神却始终无法集中,在我的头脑里反复出现的,一直都是后面黑板报上的那四句“生活絮语”,我实在弄不懂撰写这几个句子的潜在用意。

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4

关键词: 张承志 母性书写 母亲形象

“母性”几乎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学作品公认的母题之一。何谓“母性”?通常情况下,它被定义为一种女人的天性,意味着授予、牺牲、抚爱、温柔的美德。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种崇高美好的母性并不是母亲所独有的,大多数女性生来就有慈爱、伟大、勤劳、富于奚精神等优良品质。

作家张承志曾说:“对于母性及其含量的理解程度是区别人的标志之一。”①因此,在他的文学之路上,对于母性浓烈的感激崇敬之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故以下笔者将从母性形象在作者文本中的具体表现、作者笔下的母性形象的引申意义及作者执著于此主题的原因初探这三个角度谈谈张承志小说创作中的母性书写。

一、具体表现

(一)真正的母亲。在早期张承志的创作中,额吉大多是宽厚、博爱、容忍的光辉圣母形象的化身。这在张承志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中有很好的体现。

故事中的主人公铁木儿是一位牧区插队的知识青年。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他拥有了一位蒙古族干娘,铁木儿亲切地唤她为额吉。一个春寒的风雪夜,额吉焦急地找到了迷了路的铁木儿,并脱下了自己的哈达给铁木儿御寒。而她自己呢?只剩下一件薄薄的羔皮袍,最终额吉下肢瘫痪。铁木儿自责而又难过,可额吉却很快地又恢复了生活,乐观而自信地活着。是啊,这就是草原上的人。他们从来就不会把伤疾看成是残废。当然,额吉不仅疼爱铁木儿,她对所有知识青年也一样心疼。不可否认,这是一位善良而又豁达的伟大母亲。

难怪铁木儿在文中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以母亲为主题的蒙古民歌,似乎拥有着神奇的能量。母亲,多么神圣而温暖的词汇,吉格木德爷爷也曾在古歌中婉转地歌唱母亲、感恩母亲。值得玩味的是,这段民歌曲调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处分别出现了一次,足以证明铁木儿对额吉深深的依恋与爱意。故事最终以铁木儿一头扎在看病归来的额吉怀里为结局,或许此刻的铁木儿才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

《北方的河》中的母亲亦是崇高的。在主人公看来,他的母亲是高于一切的,是上帝给予他的最好的礼物,连女英雄之流也比不上她。丈夫的抛弃并没有使她丧失生活的勇气,她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们长大,即使受伤也选择隐忍不让孩子们担心。在狂风暴雨面前,她张开自己的翅膀,毫无畏惧地为孩子挡风避雨,即使自己已经被折磨得千疮百孔。这位默默忍受一切、无私奉献的母亲的确值得歌颂。

当然,有时张承志笔下的母亲在善良、朴实的同时,成了力量的象征,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她们不仅能及时地给予孩子们温暖的庇护港湾,还总能将勇气赋予孩子,使他们能够冲出重重困境。《金牧场》中的额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样一个无父的家庭中,她不仅拥有一副只有男人才有的马鞍,而且在凶恶的查家族大汉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成了最终的精神胜者。相比之下,“我”当时的慌张恐惧与手足无措就显得滑稽可笑了。在艰难的迁徙之路上,额吉坚韧而又执著,正是额吉的这种精神力量支撑指引着主人公最终走向了神秘的金牧场。

(二)母亲的化身。《黑骏马》中的“我”曾经反问自己:九年的时光到底使自己得到了什么呢?是事业上的建树,还是人生的真谛?可这一切似乎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是无比地怀念白发奶奶和的索米娅。善良慈祥的白发奶奶,含辛茹苦地抚养“我”长大,可爱美好的索米娅,总是如母亲般安慰失落的“我”。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这两位女性代替了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可现在呢?物是人非,奶奶已经死了,索米娅也没有摆脱自己的命运,嫁到了白音乌拉,成了白发奶奶生命的延续与拓展。而在文本中作为“我”的象征的黑骏马,在九年后看到索米娅的那一瞬间,如婴孩般将自己投入了她温暖的怀中,这或许就是“我”想做而却未能做的。最后索米娅恳请“我”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她来抚养,她说自己不能没有婴儿抱着,没有婴儿的日子她简直活不下去。多么令人震惊的自白。此刻的索米娅,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朝霞般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了,生活将她脱胎换骨,她真正成长为草原上一个成熟的女人,一位伟大的母亲。

《绿夜》中的小天使奥云娜也是这样。即使生活无比艰难,她都勇敢面对,坚强乐观。命运无情地撕扯着她,她却报之以微笑。就是这样一位爱的化身,拥抱安慰着“我”不断前进。

二、张承志小说中母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在作者张承志笔下,母性一般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母亲,而且是所有美的女性形象的总称。无论她们的身份是奶奶、恋人还是妹妹等,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如母亲般心灵美好,给人以安全感。她们在草原上周而复始着旺盛而又张扬的生命力,白发奶奶是这样,索米娅是这样,小奥云娜也是这样。只有在她们那儿,作者才能在精神上返回子宫,追寻到一份安全感。

当然,张承志小说创作中表达出的对母性形象的深深眷恋与依赖,总能在最后得到升华,从它本身的意义中超越出来,散发出虚幻迷人的光芒,与祖国、土地、草原、人民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张承志这位男性作家对于母性的独到理解。

纵观张承志的小说创作,“额吉”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作者刻画了一系列草原母性形象。她们经历着相同的不幸遭遇,但作者所强调与歌颂的,却是这些女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不屈与坚韧。在歌唱母性的主旋律下,作者同时也融入了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黑骏马》中,作者感叹道:“故乡――我默念着这个词。故乡,我的摇篮,我的爱情,我的母亲!”②在这里,作者将故乡与母亲等同。的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作为每个人生命的开始,总会在冥冥之中如母亲般牵系着子女。

但是不可否认,在作家张承志笔下,母亲的更深层内涵是人民。在《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最后,张承志曾经这样说道:“在‘额吉――母亲’这个普通的单词中,含有那么动人的、深邃的意义。母亲――人民,这是我们生命中的永恒主题!”③他亦在《老桥》的后记中说:“我守护神般的人民母亲!我谨请你们为我祝福,让我得到闪光的认识,新鲜的语言和神奇的灵性吧!”④在这里,张承志将母亲与人民联系在一起,通过母亲描写平凡又普通的人民。伟大的人民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与动力。他在人民这个抽象的词语中注入无数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表现他们的悲欢离合、美好纯真,展示了无数普通人的原始生命状态。

三、原因初探

(一)传统的文化观念。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有一个截然不同的观念,即中国会把许多神圣、美好的事物比作母亲,比如祖国母亲、大地母亲等,却很少比作父亲,西方则更倾向于把父亲作为崇高事物的象征,如天父、教父等。即使是在男尊女卑的父权社会,也有鲜明的母性崇拜意识。如东汉的大学问家许慎曾说:“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⑤许慎是一位大学问家,在他看来,母亲是神圣的,甚至是在天子之上的。为什么在那样的男权社会里还会有这样鲜明的母性意识呢?我认为,母性的生殖繁衍本能奠定了她在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

《黑骏马》中的索米娅被混蛋黄毛希拉玩弄导致怀孕,此时,相较于愤怒的白音宝力格,白发奶奶显得格外平静,甚至阻止白音宝力格去报复。在她看来,孕育生命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里的白发奶奶,超越了道德评判的局限,拥有了宽广博大的胸怀。这是一种野蛮文化,但也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原始情结。

仪策平曾说:“在男权社会的背后,在它极力追觅的本源处,在它伦理生命意识的极深处,始终有一位至尊至圣至慈至爱的母亲形象。这仿佛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文化的‘原型’和‘情结’。”⑥在中国,母性崇拜意识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显而易见的是,张承志的创作也受到了这种传统意识的影响,他极力地塑造美好的母性形象,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她们的无限赞美之词。

(二)独特的生活经历。韦勒克曾在著作《文学原理》中指出,一个作家的创作将无法避免流露出“他的生活经验”和“他对生活总的经验”⑦。因此,张承志的创作也受其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

在散文《北方女人的印象》中,张承志认为是否遇见了一位如母亲般的女性决定了一个知青的青春与回忆。自幼丧父的张承志对于母亲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据他说,小时候,他母亲一人要用一个月辛苦挣来的五十元人民币养活一个六口之家。母亲那善良而又疲倦的眼神深烙在他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在“”这场时代洪流中,20岁清华附中毕业生张承志与唐建安一起写血书,要求去内蒙古草原插队。而这一段独特的乌珠穆沁旗插队的经历,为张承志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草原对于少不谙事的张承志来说,犹如一场“成人仪式”,就是在这里,他笔下的草原与母亲达成了完美的融合。

异乡的生活是无比孤独的,此时此刻对他而言,额吉的怀抱是他最温暖的港湾,只有在她的怀抱中,作者才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归属感。而张承志离开内蒙古后的早期创作也多以这位额吉为原型。

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与他小说中的的母性书写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草原文明与蒙古传统。在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生命被放置在极高的地位。他们宽容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任何生命在他们眼中都是平等的,无论种族贵贱。如在《狗的雕像》一文中,额吉悉心呵护那只丧失能力的老狗,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客人朝狗抡起的棒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生命延续载体的母性自然为他们所重视与赞颂。在草原上,歌颂母爱的古调数不胜数。在我看来,这种歌颂的背后,蕴含了男性对于身为母亲的女性的感激之情。张承志曾在那段特殊岁月里长期生活在蒙古,自然而然会受这种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命运的安排和时代的齿轮使张承志度过了一段看似艰辛的底层生活,可他却将苦难盛开成鲜花,体会到一种难得的美感,然后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和迸发的情感描写了一位又一位鲜活的母性形象――善良而又坚韧。我认为这就是张承志小说创作中母性书写的价值意义所在。

注释:

①张承志.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散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158.

②张承志.张承志中篇小说选[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8.

③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161.

④张承志.老桥[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277.

⑤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258.

⑥仪策平.论中国母性崇拜文化[J].民俗研究,1993(1).

⑦f勒克,沃伦.文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4:93.

参考文献:

[1]艾尔乌德.社会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

[2]陈国恩.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文学评论,1995(5).

[3]陈思和.从回民文化到对张承志的研究――读《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回族研究,2002(3).

[4]海鹏飞.张承志走不出乌托邦.南方人物周刊,2014(22).

[5]旷新年.张承志:鲁迅之后的一位作家.读书,2006(11).

[6]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

[7]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8]仪策平.论中国母性崇拜文化.民俗研究,1993(1).

[9]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10]张承志.张承志中篇小说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11]张承志.老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

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5

关键词: 朗读 初中语文 具体运用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特别强调朗读。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段话,既说明了朗读必须注意的方法,又证明了朗读的作用。

其实,朗读是一种对作品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帮助读者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起到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学的殿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朗读,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确实,采用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陶醉于语文天地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让学生在朗读中“得他滋味”,从而将静态的、无生命的语言变为动态的、有生命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读之法,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语言烙印,获得一种阅读启示。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加以背诵,更能巩固所学内容,将他人之物慢慢转化为自己之物。

二、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发现更多适合学生的朗读指导方法,用来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然后,教师可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使它们日益趋向完美,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使情感、智慧、能力三者和谐统一,让学生到达语文学习的高境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古诗词教学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可用朗读将诗歌中的意境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学生陶醉在古典文学深邃的意境中。如教北朝民歌《敕勒歌》时,教师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将诗歌中那种壮丽的画面表达出来,让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民歌大意。教师配乐朗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后产生身历其境之感,心胸为之豁然开朗。让学生仿佛看到阴山下辽阔无垠的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领略到北国草原的苍茫景象,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美,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情境之美,学生在朗读中很自然地将民歌背诵出来。又如教师在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先朗读,之后相互点评。然后教师范读,营造诗歌气氛,再让学生正音、掌握诗歌节奏,让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通过朗读,学生明确诗中的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成果;劳作的艰辛;田园之乐。最后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背诵全诗。

2.现代诗教学

教师在教授现代诗时,可以用朗读营造诗歌氛围,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教师在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可让学生知道《乡愁》作为“乡愁诗”的经典之作,不仅意象独特、内涵丰富,而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这首诗在悠悠乡情中表现了希望两岸沟通、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静静感受。然后学生齐声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再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轻重音。最后学生个别朗读《乡愁》,教师在这基础上明确诗歌的主题是思念家乡,所以感情基调应是忧郁深沉的,语速应是稍慢而又舒缓的,诗中四节的节奏是一致的。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其中的轻重音要处理好,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要强调,轻读和重读一样强调,如轻读“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更能衬托出乡愁的厚重,再加以配乐诗朗诵或开展朗读竞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象和内涵,学生会逐渐明确诗人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是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思念,是爱情;而用“海峡”表达对祖国的眷恋,是爱国之情。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这首诗由这几组意象构成了乡愁的内涵,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都能当堂背诵,达到教学目的。

3.现代散文教学

优美的现代散文,大多写得像诗一般,有情感、有意境,音节和谐,语言精练,不读,就不能出韵味;不读,不能见精神。所以,教师在教授现代散文时,可用朗读将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意境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融入其中。如教朱自清的《春》时,首先明确《春》为我们描绘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动人景象,其中五幅春景图令人耳目一新。教师可用范读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通过范读,让学生看到小草的调皮、可爱、生命力顽强,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繁花似锦、姹紫嫣红、蜂蝶争春的美丽画面,把学生的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景色之中,体悟、感受文中的一幅幅画面。当学生被老师的范读感染时,教学效果就会得以优化,然后让学生依次读来,教师步步订正。教师边读边讲,以读带讲,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要让学生知道整篇散文的基调应该是舒缓的。喜迎万物苏醒,描绘大自然吐露的生机,以及歌颂“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景色,都充满了联想和想象,所以声调不宜太高,音量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文章开头的四个短句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朗读时声调要低一点,音量要轻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而文章的结尾:“……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这是作者对春天的颂歌。由盼春到绘春再到颂春,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感情步步升温,诵读自然应相应提高、加大、增快,这样诵读,就读出了文章起落有致的音乐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我背诵每一幅画面,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能想象春天的美景,能感受春风拂面、细雨沾衣的气息。通过朗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能领悟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憧憬。

4.文言散文教学

就文言散文来说,其更不可忽视朗读。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教师要让学生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懂得“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精神;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从《〈孟子〉二章》中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自强不息精神。文言文中的民族精魂是浓缩在语言文字中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悟,才能记在脑里、刻在心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记忆力强、理解力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朗读、多背诵、多积累。朗读、背诵文言文的名篇名句,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的需要。

教师在范读文言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停顿),读准思想感情。如《孟子・舜发于畎亩章》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这是一段说明事理的先秦散文,第一分句提出论题,引起注意,所以诵读时声调宜高,音量宜强,速度宜慢。其节奏变化: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中的“故、降、于、人”四字读重音。第二分句陈述“大任”(重任)由来的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表示停顿,“・”表示重音),其中“先”表示强调事理的先后,“苦、劳、饿、空乏、行、乱”表示磨炼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艰苦锻炼,而后可以担负重任。第三分句得出结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两字一顿,语语铿锵,读时声调较重,音量较强,速度宜慢。有的文言文中的大句子一般由几个小句子组成,小句子与小句子之间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联系十分密切的地方要连读,联系不十分紧密的地方要停顿,如教《出师表》时,有一个长句:“①诚宜开张圣听,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恢弘志士之气,④不宜妄自菲薄,⑤引喻失义,⑥以塞忠谏之路也。”教师先要范读,让学生明确句中的停顿,体会到“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是开张圣听的目的,而“塞忠谏之路”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结果,分别用一个“以”字将上下句连接起来,所以①②③应连读,④⑤⑥应当连读。“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两个大分句的关系是并列的,因而③④之间可以停顿。教师在范读时要传递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中,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朗读,也可用默读让学生静静体会文言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有时,默读更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默读之后,最终学生就能流畅地背诵出来了。

5.小说教学

教师在教授小说时,更要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获得一种思想的顿悟、永恒的回味。如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小说的部分是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咽了,他说不下去了。教师在范读时,要尽量体现韩麦尔先生当时的心情,用心读好这一句话,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一定会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韩麦尔先生的心灵世界,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最精美的语句,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等,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体味,再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段落第11段,一方面加深印象,积累语言,另一方面培养语感。教师通过朗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语言描绘的情景之中。烈日和暴风雨同样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而然地同情起祥子悲惨的命运,憎恨坐车人的冷漠无情……

三、结语

朗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加强记忆,并有益于健康。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会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的教学,还是文言文的教学,朗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辨别语言的感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融入学生最真切的感受,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素质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6

磕磕绊绊的一年多了,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不是白马王子,却总是妄想给你最大的快乐,事实是你想要的浪漫我给不了,也没有机会给,这就是缘份,命中注定我们只能做普通的朋友.每次听你说别人给你买衣服买鞋子,我甚是自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你却说我小气,污蔑我,你知道我那个时候是不缺钱的,我有那么小气么?平时我只是对自己苛刻,你穿得漂漂亮亮的那也是给我长脸,我可不想我最爱的人不修边幅.

七夕那天下午,厂长让我在他办公室打杂,你发的图片我都即时看到了,那些玫瑰花是别人向你表达爱意,我什么都明白,我想了一个下午.晚上谈谈话时我们都很尴尬,让我放手对你的爱,这也是你所想的.当聊扣时,你说"你妈妈看好我,希望你跟我好",我们之间的感情还需要你妈妈来维持?那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也不是你想的幸福,我也不允许我最爱的人的幸福毁在我手里.不能因为我的爱而束缚了你,那样不是真爱.我不能再去干扰你的爱情,回想周云事件,周云也很爱你,我打压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现在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我也感觉到你有点讨厌我了,我有时给你打电话你不接,发了那么多的短信你一条也不回,其实每天你只要回了一条都给我带来最大的安慰.有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让你自由地去接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我只能选择退出,你的幸福需要我来成全,放手也是对你的另一种爱.

你要走,我留也留不住,即使因为你家人的干扰留住你的人,得不到你的心,那也只是一个木头人,不是我想要的,那不是真爱.8月11日下午我给你七夕点了歌<我只在乎你>,这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因为相爱的人也可以分开,现在只要你开开心心地开始新的生活,是我最大的期盼。

每次看到你空间那些忧伤的文字,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悲伤,我祈祷那不会是我们的结局,没想到却变成了现实.我们之间分分合合,心已经痛过了无数次,在这场爱情的长跑中,心已经很累了.心累了,我们之间的爱变得淡化了,打电话时就总想回避某些话题,我不敢云直面那些差距,转移话题,避重就轻,导致你认为我听不懂人话,抓不住重点,你不明白那是我在装疯卖傻.因为我想,继续这段感情.我做不到适应 ,那就只好回避,现在连回避也做不到 ,就只有放手.

有些事不愿发生,却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可失去,却不得不放手。有些东西,注定与我无缘,我再强求,最终都会离我而去;我,或许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我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不属于我的,那就放弃吧,大千世界,莽莽苍苍,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无止尽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与幸福。既然你已经遇到了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就让我在你生命中的那一页翻过去吧(或许那一页早就翻过去了),让我对你的爱成为永恒,祝福你们白头偕老,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李火焰曾经跟我说过他很爱你,真没想到他变心那么快,现在爱上了卫小梦(经管院的一个女孩子,我认识),我对他很失望.你现在的男朋友我不知道是谁,人品怎样,我也不打听了,不希望你被坏男人玩弄了,别让突如其来的爱情把你变成了傻子,一切事情自己好好斟酌.

自从4月20日我们大吵,我哭了许久,伤心欲绝过之后,你就变成了我生命中的烫手的山芋,我就意识到爱上了一个不好对付的刺头,你想到的很多事,我都想不到.6月28日那次虽然只吵了几句,后来那次见面你的温柔又让我欲罢还休.我身边的哥们恋爱远比我过得薄酒,我情商太低,不知道怎样好地去爱你.现在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可以交给别人,我们不争不吵,让彼此成为永恒.从心里来说还是没有放下,甚至期盼日后能够重逢,但难以想象该有多么尴尬.我想这辈子只为一个女人奋斗,若突然有了缘份,人生何处不相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