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在高层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中,施工安全管理占有重要作用,关系着高层房屋建筑项目质量的好坏,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如今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问题,不利于工程进行顺利施工。相关人员要认识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1 高层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特点
高层房屋建筑层数通常在十层以上,房屋高度超过二十四米。在对高层房屋进行建造时,需要注意地基的建造环节,施工人员要对地下空间进行挖掘,做好必要的支护措施,可通过设置支护结构来完成支护功能,在建造过程中遇到管线等建筑物时要对支护结构的轻度、变形等因素进行控制,还要注意对地下水进行治理,总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具有较复杂的施工工序,施工技术也具有较高的难度。高层房屋建筑结构通常使用现浇、预制混凝土结构,其施工难度较高,建筑项目具有较大的工作量,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这些都为房屋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高层房屋建筑项目还包括高空施工环节,并且其工作量较多,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容易发生危险,如出现高空坠落等问题,在高空进行施工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不利于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措施,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2 高层房屋建筑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施工安全意识不足
高层房屋建筑项目管理者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缺乏,即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在高层房屋的施工所在地,施工人员多进行高空作业,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会较容易发生高空坠落等事故。另外由于相关人员安全意识缺乏的原因,施工现场也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与警告说明,现场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施工材料摆放混乱,管理人员也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些施工单位则仅将安全培训流于表面形式,施工人员没有得到充分地安全训练,难以对突发事故进行预防与处理。
2.2 高空坠物问题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项目需常进行高空作业,在高空进行施工时就要通过相关设备将施工人员、材料等运送到高空,在施工过程中若施工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高空坠物问题。高空坠物有多种情况,但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一定的生命财产损失。下面对几种情况进行介绍。第一,施工人员若不合理管理高空施工材料或设备,其则容易出现坠落问题,掉到建筑工程下面易砸到相关人员或者施工设备,不仅延缓施工进度,还会易发生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等问题。第二,在使用运输设备如塔吊等将施工材料或人员输送到指定施工位置的过程中,若操作人员出现操作不当问题,施工材料及人员会发生坠落,从而对工程下面的施工人员造成危险,施工现场地面工作人员或机械设备可能会被高空坠物砸到,甚至造成死亡等后果。第三,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其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操作人员在对这些设备进行使用时设备本身的零件容易出现掉落现象,易造成人员损伤。
2.3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仍存在不完善问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缺乏,难以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执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也没有对施工安全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看到违规现象也没有对其进行治理,容易对施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产生不良影。施工单位通常会较重视大型施工环节的施工安全管理,对于一些小型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则认识不到位,这种情况极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易造成安全隐患。
2.4 机械设备问题
施工机械设备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有重要作用,机械设备的性能也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设备较陈旧,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配置也不完全,施工人员也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同时,施工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没有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易发生安全事故。
3 高层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对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施工单位要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在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要为施工人员准备全套的安全设备,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进行佩戴,在施工现场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要进行,明确标示,提醒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注意。施工现场应专门准备一条安全通道,通道上不可放置障碍物,以免阻碍施工人员顺利通行,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邀请专家讲授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组织相应的事故演练活动,以便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的资格证进行检查,确保相应施工人员具有高空工作的资格。同时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掌握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便于做出恰当的施工安排。总之,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展。
3.2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并将其落实,将安全管理制度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相关法规,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创建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并成立专门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注意与建筑监理部门进行有效配合,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监督部门要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监测,确保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符合操作规范,若出现违规操作行为,要对违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对施工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防范。
3.3 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施工单位要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对施工设备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安装和拆卸环节中要对安装和拆卸流程进行明确,机械设备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在使用前要检查设备性能,确保机械设备可以安全使用。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养护,如起重机,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做好防护措施
施工单位要做好相关施工防护工作,对于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施工单位要对其进行检验,查看机械设备及材料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防止在高空作业时出现坠落现象。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尤其是电气电路,避免出现触电问题,对于架子平台、防爆等要进行精细化检查,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4 结语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施工单位要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深入落实,做好相应的施工防护措施,积极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霍文棋.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166.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安全;设备调配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大发展。在建筑业大发展的前提下,建筑企业则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建筑企业的建筑施工中,随着现代机械的运用,机械施工在整个建筑施工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施工速度、施工质量、施工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为了抢速度、抢效益造成建筑施工质量低下,建筑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频发,建筑机械调配不合理[1]。面对这种情况,要想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施工速度、施工质量、施工效益之间的平衡就需要做好建筑企业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工作。
1、建筑机械施工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造成建筑机械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安全责任制,致使建筑机械随机使用,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出现建筑机械私有化倾向,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又要求建筑企业承担责任。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造成建筑机械施工的乱象,造成建筑机械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1.2建筑机械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现阶段建筑机械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及时甄别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大多数建筑机械操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而且缺乏严格的培训,造成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一般来说,建筑机械操作人员是整个建筑机械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建筑机械操作人员分工不同,外加工期的时间限制,这就造成很难对建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所以建筑机械操作人员在实际的建筑机械施工中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正是由于建筑机械的违规操作,造成建筑机械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
2、建筑机械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保障建筑机械的施工安全,必须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建筑机械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建立建筑机械故障维修体现,一旦发现建筑机械存在故障,保证第一时间进行抢修,避免建筑机械的危险作业;建立建筑机械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建筑机械进行检查,如电气设备、操作系统等;建立建筑机械操作人员操作制度,保证操作人员在最佳身体状态下进行机械操作,防止带病上岗,造成安全事故;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再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抢救伤员,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2.2提高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为全面提高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对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筑机械的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建筑机械的操作。在建筑机械施工前,要对建筑机械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故障[2]。充分了解建筑机械的性能,即使出现安全事故也能即使进行排查,缩短事故排除时间,不能耽误建筑施工工期。在购进新的建筑机械时,要按照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购进设备,避免盲目购进机械设备,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因为建筑机械不能满足实际建筑施工的需求而造成建筑机械施工的安全事故。随着建筑机械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可以降低建筑机械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3、建筑机械的设备调配
3.1建筑机械设备调配的目的
建筑机械的设备调配是对建筑机械作业过程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管理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机械施工的顺利开展,保证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要想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对建筑机械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按照建筑机械施工的实际施工要求合理配置建筑机械,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机械施工的需要,提高建筑机械的协同作业能力,保证建筑机械施工各项指标的实现,从而实现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指标。在整个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中,还要注意降低建筑机械的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机械施工性能,降低建筑机械的投资成本,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建筑机械施工的需要。
3.2建筑机械设备调配的基本原则
尽管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建筑机械施工目标,但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可能会耽误建筑机械施工进度,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还会起到阻止作用。因此,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必须符合建筑机械施工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机械的使用率,提高建筑机械的机械化水平;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符合建筑机械施工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具有一定的弹性,多设计几条调配方案,使得建筑机械的调配能够根据建筑机械的施工环境而不断调整;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要符合分散-集中的原则,这种调配原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建筑机械的使用率,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建筑机械施工的多变性[3]。
以上是建筑机械调配的基本原则,此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建筑机械施工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建筑机械调配必须符合给定的工程施工标准,按照简单的调配方案进行调配;建筑机械施工应该以重型机械为主,同时保证建筑机械的具有良好的性能。
3.3.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方法
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方法分为几个步骤,即分析建筑机械施工中存在问题,确定建筑机械设备调配的目标,拟定调配方案,分析选择调配方案,实施调配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分析选择调配方案是重要的一环,调配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如下因素:建筑机械的施工指标;调配方案能否适应建筑机械施工的需要;调配方案能否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建筑机械之间的最大协同作业。以上因素既有稳定的因素,又有不稳定的因素。在建筑机械不同的施工环境中,又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选择建筑机械设备调配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机械设备调配方案的作用。
总结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机械施工在整个建筑施工中的比重会逐渐增大,而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建筑机械的合理调配则是建筑施工的前提条件。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建筑机械的合理调配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机械的利用率,加快建筑施工速度,保证建筑施工按时竣工。因此在今后建筑施工中,我们必须做好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建筑机械的合理调配,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施工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邴业盛.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与设备调配在施工生产中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61-63.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机械施工设备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安全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公路施工企业而言机械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公路建、管、养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设备安全管理力度也应增大[1] 。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机械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机械事故也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已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机械施工中设备安全管理的概念
工程机械从规划、设计、制造、销售到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直至更新、报废、再制造经历了一个寿命周期,安全管理贯穿寿命周期全过程。在寿命周期的前一阶段,即规划、设计、制造、销售阶段,是生产型企业制造机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安全管理,称为机械安全认证,它是产品质量认证的一种,是对工程机械实物水平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认证;工程机械寿命周期后一阶段,即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报废、再制造阶段,是施工型企业使用机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安全管理,称为作业安全管理[2] 。
显然,机械安全认证与机械作业安全管理是工程机械寿命周期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不同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安全的机械,作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作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反馈,又有助于改善、提高机械的安全性设计。
本文所指的设备安全管理,即为作业安全管理,它的范围包括作业人员、作业机械及作业环境等。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关注的是获得安全产品的前提下,如何安全的使用它。提倡“安全第一、生命至上” 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无小事、安全从我做起” 的全员工安全意识,是促进设备安全管理迈向新高度的推动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潜在的机械设备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笔者长期工作在施工现场的第一线上,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当熟悉,也亲眼目睹了不同原因造成的设备安全事故,所以在这里,笔者总结了设备工作中影响安全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且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作业人员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与预防,“人”的因素是主要的,而“物”和“环境” 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可以认识客观因素而加以改变。
操作者以及组织、指挥、管理、调度维修保养等人员造成的机械安全事故均属于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事故责任者对所操作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产生误操作,忽视安全和警告;私自拆除安全装置,使用不安全设备;由于经验不足,在紧急情况下缺乏应急能力;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完全无知等等。例如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清理旋转中的部件,在吊物下行走、停留等。
对此我们要加强安全基础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 加强对事故的预见、防范和应急能力。未经培训者不准上岗,特种作业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乱动机械。
2.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统计资料表明,越是危险性大的场合越不容易出事故,而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的场合反而容易出事故。这是因为危险性大人们思想高度重视。如酒后作业,违章操作,带电作业,不停机维护,不带防护用品等,并不一定每次都发生事故,使人的警惕性放松。相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不但人的行为受到约束,还增加了一些麻烦,于是经常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一次得逞,胆子越来越大,终至酿成机械安全事故。
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力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劳动纪律,经常进行安全培训,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
3.人们主观预见能力的局限性。人们对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一般常规的机械设备及作业项目都有详尽的操作规程,这对防止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事实表明,人们如何周密地事先预测筹划,人们的主观预见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等到某一机械安全事故发生后才会发现原来恰恰在没有预想到的地方发生了事故,有的事故甚至在事故发生以后都一时找不出原因来。我们要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多进行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经验,逐步修订、补充、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类似的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4.人的精神状况可能出现的疏漏。从生理上讲,即使在安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神经机能也不可能持久地保持高度的集中,很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现某些疏漏。再加上有时的困倦、疲劳,健康状况不良,情绪低落、思想不集中、麻痹等原因,使人出现疏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高度快速节奏的现代工程机械作业中,这样的疏漏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对此我们要经常了解职工身体及精神状况,及时调整,让职工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另外增加安全设施,即使产生误操作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例如电器互锁和急停按钮的使用等。
5.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机械安全事故的其他主观原因还有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弛,对安全管理工作漠不关心,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心不强,设备检查不细致,相互之间配合不协调等。
(二)作业机械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一些单位的设备陈旧, 技术状况较差, 长期带病运转, 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另一方面, 各施工养护单位为节约资金, 自制了许多设备, 但受到技术水平、制造能力、装配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某些设备先天就存在不安全因素。现就作业机械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做以下分析:
1.设备设计上的不安全因素: 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 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采购或自制设备时要注意这一点。
2.设备配件质量不合格:一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成为事故的隐患 。
3.机械使用的材料不合格:由于材料本身不符合标准。如劣质油料就可以使机械遭受很大损坏;用不合格的翻修轮胎、不合格的钢丝绳起吊重物等,都可能引起事故。
4.设备配置不合理[3] :任何一种设备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具有一定的使用技术标准。如果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对每个项目机械配置时就要合理考虑使工程项目与机械的使用规范相匹配,做到既不浪费设备也不小马拉大车。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大小,在公司现有的机械中合理地选择符合当前需求的设备。
加大设备投资力度, 对于老旧设备, 能维修的进行全方位的维修, 确保它的技术状况良好对于不能维修的或没有维修价值的则要进行淘汰、更新。对于各单位的自制设备, 性能优良的予以保留, 技术陈旧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予以淘汰。选择技术熟练的修理工进行的设备维修, 保证设备的维修质, 并委派专业人员购材料及琴部件, 确保所用材料及零部件均为原厂正品件。
(三)作业环境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机械的作业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可能造成事故。公路施工、养护都是常年在野外进行, 各种作业环境和气候条件都会碰到,松软或结冰的路面、危险的坡道、嘈杂的噪声、暗淡的照明、较高的温度等作业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设备停放场地的空间、平整度、卫生状况、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夜间的照明情况等条件不佳, 也会引发安全事故。特殊的气候条件或自然灾害也容易造成事故例如狂风、地震、暴雨、泥石流、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因此,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 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路面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作业环境的照明条件等等, 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预防工作。设备的停放场地要符合安全要求, 所需空间要足够大, 场地要坚实、平坦, 便于紧急情况下设备的疏散, 便于设备的加油和保修, 消防器材布里要合理, 要确保设备不受水灾和火灾的侵害, 要有专人看管, 防止设备被人为损坏[4] 。
三、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
随着公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单位取消了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 致使设备处于无人管理或失控状态。一些单位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 日常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实施,安全检查、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安全考核等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但许多单位恰恰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或者是制定的制度不合理、不科学, 可操作性不强。很多单位口头上强调重视安全,但实际上在安全方面不给予资金投入, 或投入的资金太少, 无法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笔者认为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必须要具体化与专业化,针对普遍的工程机械作业现场,应当使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而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如下的特点:
(一)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
(a)它要求施工企业不仅要有从操作手、维修工到项目经理甚至总经理之间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施工企业通过这样两个系统确保作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b)要求施工企业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避免管理行为的随意性,也避免了部门、岗位之间的管理矛盾。
(c)要求施工单位不仅要制定和执行作业安全管理目标方针,还要有一系列的管理程序,以使该方针在管理活动中得到落实,保证管理、操作和维护按照已制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从而符合强制性规定和规则。这些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一个文件系统。
(二)具有先进性。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作业安全管理的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先进性体现在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确定影响作业安全所包含的要素,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基础上。对每个要素规定具体要求并建立和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只要坚持“写到的,就要做到”的原则,就能保证该体系的有效性。
(三)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系统,它是施工企业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坚持持续改进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它的核心所在,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作业安全的全过程控制。可对作业各工序实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体系策划,形成作业文件,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对各种潜在事故制定应急程序,使损失最小化。
四、结语
机械设备安全事故预防并不是一件在技术上特别复杂困难的工作,但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对机械安全事故的预防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重点在在人员安全教育及安全设施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并且从制度上规范,抓好落实,才能提高我们的整体管理水平。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保持清醒的安全防范意识, 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就一定能杜绝重大机械事故的发生, 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齐江. 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安全与健康. 2007: 46-47.
[2] 王小锋.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探讨. 发展. 2007: 94-95.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化工机械 事故分析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45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62501
工业化工机械是指为将原料加工成成品、半成品而在原料预处理、反应产物分离、精制等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化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不但与工作运行状况、工作环境有关,还取决于人员对故障的处理与诊断。作为一类常见的事故,化工机械事故危害性较大,伤害的形式也各种各样,人体受伤甚至可遍及全身各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伤口感染、难以愈合。控制化工机械事故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一、控制化工机械事故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的工业规模越来越大,各行业的生产规模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使用的化工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多。各种化工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能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化工机械本身的特殊性,所使用的各种原料、生产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工机械事故近年来也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危害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制约企业生产的重要问题,加强对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刻不容缓。
二、化工机械事故的产生原因
1.化工机械设备处在不安全状态
化工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机械设备设计不当,设备结构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使得机械设备本身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设计缺陷通常是设计材料选择不合理、设备强度不符合要求、设备外观不安全等。其次,化工机械设备的制造与安装使用不符合要求,一般是设备的制造未能严格根据图纸要求来进行,使得设计工艺不合理,或是在加工设备时对加工工艺精度要求不严格,使得设备间存在缝隙,带来安全隐患,或是在安装中装配不合理,将安装工具遗留在设备内,漏装零件造成安全隐患等。
2.操作人员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首先,不少操作者未能接受充分的培训教育,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安全防护知识,自我安全防护能力不高,操作设备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其次,作业过程中因指挥人员的不当指挥而发生安全事故;第三,管理松懈,我国经济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化工企业还在以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也未得到严格执行,操作者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在使用设备前未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未能消除安全隐患,引起化工机械安全事故。
3.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
不少使用化工机械生产的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化工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很多化工企业仍在沿用家族式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始终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更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一些安全管理规划,执行时也很难落实到位,使得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控制化工机械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安全生产,埋下事故隐患。
4.生产环境缺乏安全保障
上文已经讲过,国内有不少化工企业还在以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而这种生产模式很难达到安全生产环境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化工企业的机械设置不够合理,操作人员的操作也不规范,不注意佩戴防护用品,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
5.缺乏应急应对措施
预防措施再完善,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事故的影响讲到最低,控制其波及范围,十分有必要。然而,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机制,发生事故后,很难快速做出反应,使得事故持续扩大,造成更多的损失。
三、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策略
1.保证机械设施的安全
要想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保证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设备的设计、建造、生产都处于安全状态。在保障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状态,除需要考虑经济与技术两个方面的因素外,还应着重考虑安全问题。在制造设备时,应严格依据设计要求,使设计结果满足预期运行环境、预期使用时间、预期使用材料与频率的要求。设计出的机械设备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度。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腐蚀性强的材料,在制造时一应依据国家安全标准制作,保证制造工艺的科学合理,定期进行机械维护与安全监测,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状态。
2.遵守操作要求,保证安全生产
在操作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作业时,相关企业要保证所有操作人员都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生产中注意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安全检修,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企业也应制定安检计划,避免使机械设备带病运行。一旦发现有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则要及时进行事故预防和设备维护。降低化工机械事故的出现概率,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严格落实
相关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生产安全。安全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到实际生产中,保证企业的安全、平稳运行。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只有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真正贯彻落实,才能减少机械设备安全事故。
4.普及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任何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都离不开操作人员的操作,因此,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实现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普及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认识到机械事故可能引起的危害,是操作人员养成自我保护的观念,重视自我防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化工生产的有序进行,达到减少化工安全事故的目的。
5.坚持预防为主
企业应贯彻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有资料显示,在已发生的化工机械安全事故中,有98%的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防止其发生的,有88%的安全事故是由操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引起的,有10%的安全事故是由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因此,因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整改与治理,力争将安全隐患灭杀在萌芽状态。
6.制定紧急预案
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治理,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制定好紧急预案。相关企业应科学、系统的认清危险的源头,对于危害性较大的隐患,一定要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控制事故的影响,遏制其影响范围,减少事故损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对化工机械事故的有效控制,必须从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着手,只有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只有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管理者还需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对人员安全的保障,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毛世强.浅谈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1(10)
[2] 潘平盛.浅议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与分析[J].机电信息,2011(12)
[3] 刘军.化工机械设备状态的诊断与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4] 姚辉波.化工机械密封的故障原因与解决措施[J].制造业自动化,2010(06)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
先进的养护技术可以尽量降低一线养护人员在路面的暴露时长,尽可能压缩养护时间,有效减少养护事故的发生。例如通过在养护工艺上实施改进,采用先进的快速养护法,利用高效率、高技术的大型机械设备实施公路养护。还有,在公路养护维修施工中使用沥青路面热再生机械和稀浆封层车,可以大幅度提升路面维修速度和质量,将一线施工人员数量降至最低,不但提升了公路养护的效率和安全,而且能有效提升公路养护的经济效益。公路养护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做好大型养护机械的保养工作,强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教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养护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养护施工规范化是养护工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根据不同养护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确定合理的安全作业机制,通过制度来严格管理养护作业。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及时纠正养护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完善相关的安全操作机制。对于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来进行严厉惩处,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三是要建立起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度,对养护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养护安全培训,提高养护员工的安全意识。四是要建立养护作业安全责任制。公路管理部门负有养护作业安全管理的首要管理责任,完善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对养护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奖惩。五是要建立日常巡查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巡查是发现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及时排除道路通行障碍的重要手段。在日常巡查中,要规范巡查车辆的停放,避免对其他通行车辆造成影响,同时要安装警示标志牌,提醒其它车辆驾驶人员注意行车速度,及时避让。
(三)完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标志与设施,规范放置安全标志
养护工作中使用的安全作业标志主要有:1)临时固定安全标志。在养护作业区放置安全标志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施工预告、提示以及疏导车辆通行。临时固定安全标志主要分为:前方施工标志。在距离养护作业区域前方1000米至300米的公路路肩设置;车辆缓行标志,指示车辆行驶注意,对车速提出缓行要求;局部封闭标志。提示车辆施工具体区域,车辆应该绕道通行;车辆行驶引导标志。通过箭头指示车辆安全行驶。2)移动养护施工标志。在进行路面机械清扫、路面绿化浇水以及机械除雪施工时,一般要使用到移动性的安全标志。例如:车牌式警示标志。用于警告后方车辆驾驶人员,前方道路养护施工,车辆请减速慢性,主动避让;车载式黄色闪光警示灯。安装在作业车上部,对通行车辆进行警示;专门作业警示车辆。在进行大型养护机械施工时,要配置安装有警示灯或话筒的专门警示车辆跟随在作业车后,提醒旁边通行注意安全;作业标志服及装备。路面一线作业人员在进行养护施工时必须穿着作业标志服以及佩戴安全帽。在公路养护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交通部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规范放置和摆放安全标志。特别是小修养护施工,更要注意安全管理。小修养护施工工程量小时,作业人员容易产生怠慢心理,标志放置往往很随意,甚至不摆放,形成安全隐患;而工程量较大时,由于摆放的标志范围较大,如果放置的不合理、规范,就会对车辆通行形成障碍,出现超车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养护设备的安全管理
公路养护工作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养护单位的养护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格资质证书,熟悉机械造作技能。养护施工车辆必须严格遵循施工管理规定,不准随意掉头或逆向行驶。养护单位要建立起机械设备养护制度,定期保养维护,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
(五)公路突发安全事故处理
公路紧急突发事故处理是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公路紧急灾害事件主要包括:1)自然灾害。例如洪水灾害、地质灾害、恶劣气候灾害等;2)事故灾难。主要指的是各类交通事故、养护施工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以及公共设施、设备事故等。在养护工作的日常安全管理培训中,要注意加强对突发紧急事故处理的培训,例如伤员的紧急抢救、报警处理、现场保护、制止事故扩大等。
结束语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基本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大型公用建筑和成片民用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自升式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大型施工机械,因其起升高度大(独立式起升高度27-30m;附着式起升高度可达120-200m)、施工面广、操作灵活、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承担主要建筑材料的运输任务。然而,由于施工起重机械的安装和使用危险因素较大,偶然性、突发性的情况较多,机构复杂,载荷多变、运行空间广、危险性大,造成施工起重机械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因此,如何避免施工中起重机械设备事故发生,充分发挥起重机械设备应有效能,这是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建筑起重机械的日常安全监察管理就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了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谈论自己的一些可看法。
一、建设和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检查制度、强化落实企业责任
首先应依据《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如安装单位资质许可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拆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审制度、拆装工程验收制度、拆装工程旁站监理制度、日常维护保养、报废制度等。充分结合我市设备安全管理特点建立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强的相关监督检查制度,并将相关制度责任进行科学划分,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以制度管人,依制度行事”。
其次强化工程参建各单位的安全责任。一是建设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检查,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监理、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履行对自己建设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二是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省住建厅《关于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分施工工艺和设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切实落实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规定。三是监理单位要落实安全监理巡查责任,提升安全监理水平,认真履行对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的督促整改和报告制度。
二、加强对设备安全监管工作
1.加强设备备案及使用登记管理工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 2008 76号)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实行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注销等各种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对不符合条件的起重机械,不予备案或登记。
2.加强对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管。起重机械设备必须在设备明显处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合格准用牌”、“安全操作规程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牌”和操作人员姓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抽查施工企业记录,随时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机组人员每天必须做好“日检”及交接班工作,并认真真实填写好“日检记录”、交接班记录和运转记录并存档)。
3.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安装单位的管理,督促建筑起重机械专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安装单位在拆装起重机械设备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由企业设备管理部(处、科)进行审核、审批。设备拆装时必须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交底必须要每个被交底人清楚明白安拆步骤、过程和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起重机械每完成一个拆装项目后,必须按照“安装验收记录”所列逐条验收,并由安装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租赁单位起重机械管理人员、安全员、操作司机、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共同检查验收,每完成一道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工作。
4.加速设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建筑起重机械重大危险源信息平台,根据建筑起重机械重大危险的信息,可适时了解掌握每台设备从安装至拆卸全过程的机械自身质量、安装质量、运行等情况。督促企业健全起重机械设备统计报表制度,按规定编报各项统计报表,并定期组织统计分析,提出改进起重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维修的分析报告。
5.完善和强化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 2008 75号)规定,加强对监理人员、企业安全人员、项目经理的培训考核,努力提高其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扩大安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将更多的从业人员(重点是特种作业人员)纳入安全教育培训范围。充分发挥农民工业余学校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监理人员、企业安全人员、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建设规模不断的加大,一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专业业务知识,熟悉施工安全生产法规、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的研究,以胜任本职工作,跟上时代步伐。
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对危及施工安全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
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结合不同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治理检查,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督促企业经常性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每季度至少安排对每个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施工单位对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检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态,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设备立即给予封停,禁止其使用。
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结合日常的监督巡查工作,对起重设备重点跟踪加节验收、自由端高度、防坠安全器的有效期、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使用单位的定期检查情况等进行检查。一是严格执行住建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省住建厅《关于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部分施工工艺和设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切实落实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规定,严厉查处违规使用行为;二是认真检查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突出物料提升机防坠装置和限载装置检验合格证的检查,督促设备租赁单位担负起安全职责;三是经常性地开展对建筑起重机械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情况和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起重机械司机、指挥、司索工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取得省建设厅颁发的“资格证书”),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证书有效率。
对特殊项目(省、市、区重点工程、超高层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及多台且集中使用起重机械的项目)的起重机械进行重点监控。这些项目往往是投资的效益对政府、对社会、对市场直接影响大,也是政府、社会、民生最关心的敏感工程,因此对这些项目的起重机械应每月定期进行跟踪检查,确保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