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鉴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范文1

中药显微图像是鉴别中药真伪品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用显微镜进行镜下观察,然而这种方式对于同一图像的科研鉴定、集体讨论、集中教学多有不便,写作论文经过反复的调试,我们把计算机程序软件(华硕ASUSLIVE3000)应用于中药显微鉴定图像上,并收到很好的观察效果。下面我们就什么是多媒体及本软件在实验当中的应用过程做一介绍。

l多媒体的概念和现状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它能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像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多媒体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它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多个学科领域的进展,同时它将会更广泛更深人的迅速波及到各个领域,使各门学科依赖于多媒体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中医药学即是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肥沃土壤,医药学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中医药方面的研究人员对多媒体及相关技术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中医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3u)教学不仅使学校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还可以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体验到计算机的应用,培养学生更科学的学习方式。

2中药显微图像的应用现状

目前中药显微图像主要是在教学中应用,经镜下鉴别后,再徒手绘制出来。集中教学主要是靠制做幻灯片,但是由于人的视觉误差,色彩误差,幻灯片由于它的亮度和投影面积、色彩等的限制镜下鉴别很难获得较为理想的演示效果。如何统一镜下标准,提高集体化教学效果?将中药显微图像移植到计算机上,也可以移植到计算机网络上,利用交互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探讨的。

3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显微图像的处理、显示和交互方式上。主要工作如下:

采用立式显微镜、计算机、常规视频输出的实物

展台和彩色喷墨打印机各一台,计算机要求具有640×480以上分辨率,真彩l6色VGA模式并具有视频采集的功能。在开始菜单中点击程序项,在随后出现的菜单中选取ASUSLIVE项,然后点击LIVE30000运行这个软件。软件运行后会出现一个控制面板和一个图形显示窗口。将连接好的实物展台对准已调节好的显微镜并调好实物展台的放大倍数,使实物展台将显微镜下观测到的图像转换成模拟信号,图形显示窗口中会出现清晰的显微图像。然后用视频采集卡将收集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码信号并在LIVE3000控制面板中点击“抓取模式”按钮进入抓取状态。其次点击“设置抓取画面之储存档名”按钮,设置存盘路径和文件名,最后点击“抓取单张静态画面”按钮,把图像抓取并保存了下来。这种方式在图像显示上即可以用投影仪直接在大屏幕上投影,也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后供教学、科研、集体讨论之用,更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随时查看,方便而快捷。

4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4.1LIVE3000软件兼容于微软的VideoForWindows标准规格,可以抓取352×24O大小的视频画面到系统中存储起来。有各种操作指示,所有操作均用鼠标进行。

4.2方便灵活的使用方式本软件有清晰、真实的显示能力,单击“显示/隐藏视频来源设置”按钮,可以设置视频画面显示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选项。

中药鉴定范文2

【关键词】 中药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法;综述

近年来,许多新学科理论和试验技术不断渗透到中药鉴定领域,中药鉴定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按照对象的定性或定量特征进行分组归类的一种现代统计方法。选取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数或长短距离计算公式,将一批样品或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的动态聚类图,从数图上即可分类、鉴定和评价药材质量。经李慧珍等[1]对马勃等18种真菌显微特征聚类分析、苏薇薇[2]以砂仁及其伪品的紫外光谱为量化特征在计算机上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实践,证明该法的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吻合,显示了该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广阔前景。常璇等[3]利用此法对宁夏中宁县、平罗县两地枸杞中铜、锌、锰、锗、硒、砷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比较研究不同产地之间的枸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在整体水平上可区分不同产地枸杞中6种元素含量,误判率为0。提示经过更多的验证之后,在不同省区枸杞之间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研究,可为枸杞道地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张水寒等[4]应用系统聚类法,对20批关黄柏样品的HPLCFP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分析。聚类结果显示16、17、18、19、20号样品为道地药材样品,质量均较好,且以湖南的道地药材样品为好。此方法可用于中药的鉴别,方法较为简便,且样品处理较简单,这将对中药质量的规范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5]是指某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几种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即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和UV等),对特定的对象(如中药材、提取物、饮片、注射液等)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目前使用最多的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HPLC法[6],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需要。

3 免疫法

不同的动植物药材含有不同的特异蛋白,免疫鉴别即利用该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待检品中的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技术适用于动物药材的鉴别,尤其是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间的鉴别[7]。国内学者[8]采用免疫电泳法及琼脂免疫扩散法准确鉴定了虎、豹等多种动物的骨骼,还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为雪豹、石豹或金钱豹,说明免疫鉴别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鉴别法。

4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诊断技术,是基于研究DNA分子由于缺失、插入、易位、倒置、重排或由于存在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等机制而产生的多态性的检测技术[1]。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中药材(不含矿物药)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由于DNA分子标记直接分析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现型,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原品、粉状或片状)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可为中药品种鉴别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如: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序技术;随机引物PCR技术(RAPD); DNA序列标记技术等。

综上所述,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包括聚类分析、基因组成特征、指纹图谱法、等多层面的中药鉴定学科体系,同时通过这种学科体系建设,为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可靠的指导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慧珍,李水福,胡清宇,等.马勃类18种真菌显微特征的聚类分析[J].基层中药杂志,1996,10(3): 8.

[2]苏薇薇.聚类分析法在砂仁及其伪品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 (2): 158.

[3]常璇,胡奇林.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宁夏中宁县和平罗县枸杞中6种元素综合指标的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 (3): 248.

[4]张水寒,郭伟伟,蔡光先.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法对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分析研究[J].科技导报,2006,24(9): 53.

[5]王睿,徐伟,方翼,等.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4,7(10):764767.

[6]路飚,彭咏梅.HPLC法测定心脑健滴丸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7878,83.

中药鉴定范文3

关键词:中药沉香;品种;鉴定;鉴别;方法

中药沉香本身属于双子叶类的一种植物,为药瑞香科型乔木植物,在中医学中具备“暖肾纳气”、“降气温中”等功效,主要用作“男子精冷”、“小便气淋”、“气逆喘息”、“大肠虚秘”、“呕吐呃逆”、“腰膝虚冷”以及“脘腹胀痛”等病症的临床治疗中[1]。沉香的形成时间非常长久,通常要数十年左右才能形成,而树脂含量相对偏高的沉香则需数百年才能够形成,所以中药沉香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量。而为了总结中药沉香的品种鉴定及鉴别方法,笔者合理分析及利用紫外线吸收图谱数据、薄层色谱数据,旨在寻找能够提升沉香鉴别效率的最佳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如下详细报道。

1.仪器

1.1仪器选择

本院所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日本岛津公司所生产的,其型号是UV-2550;所用试剂包括丙酮、乙醇、香草醛以及盐酸等,分析纯试剂是硫酸以及苯。

2.方法与结果

2.1鉴别方法

本次实验所用鉴别方法包括两种,即紫外线吸收图谱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方法。(1)紫外线吸收图谱方法。选取0.5g粉末状沉香,加入10ml酒精95%,再于超声下予以提取十五分钟,对其进行过滤,确保其剩余计量在25ml左右。同时,测量200纳米-300纳米范围之内的样品吸收光度,在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分析。

(2)薄层色谱方法。①选取1.0g粉末状沉香,加入20ml酒精95%,予以加热之后,使之回流一个小时,将滤液进行过滤处理之后,再对其进行蒸干,并将丙酮2ml加入至残渣内使之充分溶解。②选取1.0g粉末状沉香作为对照药物,以同样方案制作待测溶液,再以薄层色谱方法分别吸取5μl溶液,将其滴放于硅胶G薄层板表面,展开剂选用苯丙酮,其比例是9:1。于紫外线光下对蓝色的荧光进行观察。③将香草醛浓硫酸溶液5%喷洒于薄层板表面,使之以粉红斑点状呈现出来。

2.2鉴别的结果

本次研究活动通过测量200纳米-300纳米范围之内的吸收光度后发现,如果所测中药沉香是正品,则该中药沉香在紫外线吸收图谱数据的最高吸收峰值高达223+纳米左右,中药沉香的品种鉴定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以药典法为基本标准,通过给予中药沉香理化鉴别,可发现掺加试剂之后样品会以樱红色呈现出来,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有所改变。在对其浸出物进行观察与测试后发现,赝品类中药沉香的含量相对偏高,仔细检查后才发现这类沉香已经被松香直接浸泡,因此该中药沉香整体含量则相对偏低,因此大部分中药沉香均未达到药典要求。由此可见,若仅以理化鉴别为唯一方案,极易出现误判以及误导等情况,以紫外线吸收图谱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方法予以鉴别,具有较高精准性,使用价值极高。薄层色谱图见图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基本生活水平随之得到提升,对于日常保健、健康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以至于中药沉香的整体需求量不断增大。然而受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中药沉香数量呈骤减趋势,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人工培育类中药沉香,难以寻找到野生中药沉香。通常情况之下,人工培育类中药沉香的生产周期为10年-20年,并且树脂总含量非常低,甚至部分沉香内部不含树脂,不具使用价值[2]。尽管如此,供不应求的现状致使许多不良商贩以劣质沉香冒充正品,因此优化中药沉香的品种鉴定及鉴别方法显得尤其关键。基于中药沉香的品种鉴定及鉴别来说,传统方案是对沉香横切面进行观察,或者是采取理化鉴别方案,但是这两种鉴别方案均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如果在油状的提取物中掺加盐酸,就会使之以红色呈现出来,而加入一定剂量乙醇之后,部分红色会直接消失,也有部分红色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鉴别程序方面存在着难度[2]。

基于中药沉香的品种检定及鉴别方法来说,较为普遍使用的有如下几种。(1)理化鉴别。选择醇溶性质的沉香浸出物,使之蒸干之后,通过微量升华即可获取一定剂量油状物,且以黄褐色状呈现出来,于油状物表面掺加一定剂量盐酸、香草醛颗粒以及酒精以后,样品会以紫堇色或者是樱红色呈现出来[3]。本次研究程序发现,若以药典法为基本标准给予中药沉香理化鉴别,可发现掺加试剂之后样品会以樱红色呈现出来,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有所改变。对其浸出物进行观察与测试后发现,非正品类中药沉香的含量相对偏高,仔细检查后才发现这类沉香已经被松香直接浸泡,因此该中药沉香整体含量则相对偏低,并未达到药典要求。因此,理化鉴别往往会出现误判以及误导等情况。

(2)显微鉴定方案。粉末状的正品沉香通常以深棕色状呈现出来,不仅质韧和纤维偏细,而且其直径通常处于16μm-40μm之间,存在着缘纹孔,其导管直径往往有150μm。同时,正品沉香木射线约有两个细胞宽度,其高度则约五个细胞宽度,其柱晶的长度在80μm左右。对样品沉香进行加工制作后,使之以斜刨状或者是纵刨状菲薄片呈现出来,于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纵刨状菲薄片的表面存在着部分淡棕色的细胞组织,斜刨状菲薄片的表面则存在着部分斑纹,以棕黑色状呈现出来[3]。在实际操作环节,由于样品规格存在差异,加之药材大多经过干燥处理,以至于切片程序存在加大难度,因此通常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辨别以及观察。

(3)紫外线吸收图谱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方法。本次研究程序中,在对紫外线吸收图谱数据、薄层色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量200纳米-300纳米范围之内的吸收光度后发现,若所测中药沉香是正品,则该中药沉香在紫外线吸收图谱数据的最高吸收峰值在高达223+纳米左右。可见,若以紫外线吸收图谱方法、薄层色谱方法为主要方案,在准确性、操作程序以及实践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优势,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其鉴别效率,因此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梁食,梅全喜,吴惠妃,冯淑霞,刘特津,林焕泽.沉香资源质量的研究现状与等级划分的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7):1735-1737.

中药鉴定范文4

【关键词】显微鉴定法 理论教学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46-01

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及理化鉴定法等。显微鉴定法是一门专门技术,中药材伪品在显微上是最难造假的,所以显微鉴定法是中药质量检验的法定方法,在中药的真伪鉴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鉴别方法。显微鉴定法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矿物的光学特性和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或某些品种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等,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中国药典》中收录的中药、中药成方制剂大多数都是用此方法鉴定。

1.显微鉴定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1.1单纯进行灌输式教学,对着书本讲解。目前理论课上缺少互动性,在理论课上,老师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来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别特点,学生则是不停的做笔记,而不是通过实物显微观察来学习药材的鉴别要点,这种“注入式”、缺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是存在一些弊端的。

1.2理论课与实验课分离,巩固率较差。大部分医药院校在显微鉴定这部分知识时,通常都是理论和实验分开教学,理论课在先,实验课在后。课堂上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细,学生当时感觉也学会了,一上实验课,学生就出现操作生涩艰难、不会操作、药材的显微鉴别要点找不到等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3中药实物和图片较少,对药材鉴别特点难以把握。显微鉴别通常都是在微观下对中药材进行鉴别,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来辅助显微鉴别。药材常常受到分布和季节性等特点带来的影响,标本收集困难、药材保存易变质、经费短缺无法购置贵重药材等影响教学质量。常用的挂图、投影虽然较为客观, 但仍然比较失真和抽象; 幻灯片、蜡叶标本依然与实际药材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容易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动手能力差,对老师依赖性强,教师负担重压力大等许多不利因素。学生也为死记硬背书本的术语而倍感枯燥。

2.显微鉴定理论教学改革建议

2.1利用多媒体进行显微鉴定理论教学,展示显微实物图片。教材因印刷排版,许多图被缩小、压扁,造成比例失调,甚至模糊不清。实验课上学生对切片的理解也是建立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所以书上的图或教师的手绘图将直接决定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条件下的显微投影镜头,可以清晰地把真实切片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讲解效果是显著的。对于没有现成切片的情况或是参考书上有更清楚明了的照片,我们扫描后加入课件效果亦佳。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条件的限制, 而且给教师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增加教学风格体现的手段, 因此不但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也能提高教学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入三维动画表现花粉、孢子的形态等, 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2.2理论联系实践,理实一体化,将理论课程教学转移到实验室进行。中药显微鉴定是中药鉴定学教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性极强。因此要求教师在传授显微鉴定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操作鉴定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把显微鉴定这个部分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而碎,易学易忘的部分知识点先细致讲解,学生当场就进行中药材实物显微观察,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而且印象深刻,容易掌握。

2.3将药材微观下三维立体实图放入教材。随着现代科技的逐步发展,拍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微观成像在中药显微鉴别上的中药作用也日益凸显,如植物中的腺毛、非腺毛、花粉粒等,过去都是二维平面形态图,现增加电镜下的三维立体实图(见图),形态更加直观,教材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中药鉴定范文5

关键词:中药鉴定;新技术;发展

中药作为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种类繁多,品种各异。外形相差不大的药物,疗效会有很大的不同。同一种药材又受该地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疗效;不同药材在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处理方式下也会呈现不同的疗效。所以,中药材的管理和分辨的复杂性给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创造了条件,使得一部分劣质中药流入市场。通过对过去中药鉴定方法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中药鉴定要求的提高,使得传统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局限性。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给中药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资料与方法

1.1 DNA分子诊断技术 DNA分子诊断技术又称DNA分子标记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对DNA分子进行研究,根据碱基的缺失、易位、插入、重排、倒置等而特征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中药材的种类繁多,呈现多样性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中药材基因多态性造成,基因作为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物种的表现型受基因的控制,通过DNA分子标记进行的分析,不受物种生长环境和物种形态的影响,分析鉴定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1.2引物PCR(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引物PCR技术(RAPD)主要是用于中药材的分类鉴定,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待测物质的DNA,以核苷酸为引物,由于模板和随机引物的结合位点不同,扩增后可以得到一组长度和数目不同的DN段。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得到电泳图谱,进一步得出DNA多态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中药材的DNA序列并没有具体的分析数据,在DNA序列数据不清楚的情况下,引物PCR技术相比其他新技术来说,更具有优势。

1.3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通过DNA探针阵列与样品进行杂交,然后检测杂交信息对中药材进行快速高效的鉴别。生物芯片技术需要获取中药材的特征基因序列即基因分型,利用不同物种的基因分型作为基因芯根据碱基互补原理进行检测。由于目前大多数中药材的基因序列都处于未知的状态,使得生物芯片在中药材鉴定中具有局限性。

1.4细胞生物学技术 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种的染色体来对物种的果实和种子进行分类鉴别的技术。通过对需鉴定的中药材进行培养,取根尖部分进行处理观察,根据染色体排列绘制成核型模式图,计算染色体臂长、着丝点等,进行分析确定核型,与已知标本的染色体核型比对,进行鉴别。

1.5差热分析(DTA)法 DTA法的原理是通过将待测物质与同等条件下物理和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物质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对比。由于待测物质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反应时,会产生热量变化,外部表现为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绘制待测物质的热谱图,根据热谱图中的峰、位置、面积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对不同中药材的分析鉴定。

2结果

通过对以上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发现,DNA分子诊断技术、引物PCR(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差热分析(DTA)法等技术在对中药材进行分析鉴定方面各有优势,为种类繁多和形状各异的中药材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快速化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中药材用药带来了依据。

3结论

随着中药材鉴别技术的发展。在中药材鉴别技术上引进现代化的技术使得中药材鉴别诊断技术更加标准化、快速化和科学化。但是,在中药材鉴定新技术日新月异飞快发展的今天,仍然要对我们传统的中药材鉴定技术进行传承和发展,促进中药材鉴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成熟[1-5]。

参考文献:

[1]张婷.药用植物束花石斛、流苏石斛及其相似种的PCR-RFLP鉴别研究[J].药学学报,2005,40(8):728.

[2]彭锐,李泉森,李隆云.石斛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RAPD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4):437.

[3]刘文生,朱建明,何斌,等.中药材厚朴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04,27(3):164.

中药鉴定范文6

[关键词] 天麻;鉴定研究;概述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013-02

中药天麻(rhizoma gastrodiae)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中国药典》各版列为收载品种,性平,味甘,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1],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眩晕、破伤风、癫痫、神经痛、偏瘫,以及其他神经性疼痛和神经疾病,为临床常用贵重药之一。

天麻,原名赤剑,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记载与现代所用天麻相符[2]。近年来由于天麻野生药源紧缺,栽培天麻逐渐上市。于是药材市场上出现伪品、野生天麻、栽培天麻,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药材,笔者对天麻的鉴定研究进行综述。

1 理化鉴定

1.1 光谱鉴定

刘刚等[3]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天麻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天麻的红外光谱图谱;余艳等[4]用红外光谱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发现能很好地区分天麻及其伪品。高夏红等[5]用X衍射法测定天麻的X射线指纹图谱,并利用图谱及其相似度分析法鉴别野生和栽培天麻非常有效。Budzikiewicz等[6]利用紫外光谱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发现在190~500 nm范围内能很好地区分天麻及其伪品。袁卫梅等[7]采用FI-NMR波谱仪分别测定了8个不同来源天麻特征总提取物(CGE)的1H-NMR指纹图,从天麻特征总提取物中分得对羟基苯甲醇和天麻苷,经光谱解析及与文献数据比较,鉴定了其结构,从而实现了天麻的1H-NMR指纹图的解析[7-9]。

秦海林等[10]在NMR波谱仪上测定天麻的1H-NMR指纹图,建立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植物中药的理论和方法,作为鉴别植物中药的参照及其相对标准图谱。

梁惠玲等[11]利用EI-MS法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鉴别,发现真品的主要成分对羟基苯甲醇的衍生物的甲醇提取物指纹特征性强,存在(m/z124)基峰及其进一步的裂解碎片峰(m/z107和m/z95)。此法为天麻真伪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1.2 色谱鉴定

石上梅等[12]对天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天麻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定天麻药材很灵活有效。袁敏等[13]采用裂解高分辨气相色谱法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每种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均有不同的裂解色谱图,可用于鉴别。

2 生物鉴定

2.1 蛋白质电泳鉴定

张晓勤等[14]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天麻不同部位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对新生球茎中表达量明显增加的5个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并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王德先等[15]利用毛细管电泳法鉴别天麻及其4种常见伪品,电泳分离条件为24 mmol/L硼酸盐(pH=9.4),运行电压为16 kVF,结果很容易鉴别,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以作为中药天麻的质量控制方法。

2.2 DNA鉴定

李长福[16]、关萍[17]、王晓玲[18]分别对天麻DNA进行了提取,为天麻生物学鉴定奠定基础;王德信等[19]建立了天麻PCR反应体系,为天麻在DNA方面的鉴定作出了贡献。陈祖云等[20]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区分纯合子及杂合子,从而使其能够在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栽培天麻。陶钧等[21]应用改进的RAPD方法测定了名贵中药材天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用于天麻的真伪鉴别。

3 其他

3.1 性状鉴别

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略弯曲,长4~12 cm,宽2~6 cm,厚1~3 cm。一端有红棕色干枯牙苞,习称“鹦哥嘴”,有的为开花后残留的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瘢痕,习称“肚脐眼”。外皮剥落后部分残存,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数圈点状的退化须根痕组成的横纹、麻点皱纹和轮节。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有光泽,嚼之发脆有黏性。概括为“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瘢痕似脐圆”。邓恒青等[22]通过对天麻环节纹的观察,记录天麻野生品、家种品1代、家种品3代环节的数目、节距(节间长度)以及节上点数(节上潜伏芽的数目),应用Excel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天麻药材品质、规格、等级鉴别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研究方法[22]。

3.2 显微鉴别

横切面最外层有浅棕色的后生表皮组织,下皮面2~3列由栓化细胞组成,细胞呈切向排列。皮层为十数列多角形细胞,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不具内皮层。中柱大,散在韧皮部维管束,周韧型或外韧型。每束导管两至数个环纹或螺纹非木化。薄壁细胞含多糖类块状物,遇碘液显暗棕色,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柬。髓部细胞类圆形。鹦哥嘴、环节纹、肚脐痕是天麻药材性状鉴别的三大要点。邓恒青等[23]针对这三个要点的显微鉴别特征做了补充性研究,为天麻的显微鉴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栽培天麻、野生天麻、伪品在理化鉴定和生物鉴定方面的研究使天麻的鉴定较为容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天麻的鉴定技术也将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78-479.

[2]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22-223.

[3]刘刚,董勤,俞帆,等.天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光谱与光谱分析,2004,24(3):308-310.

[4]余艳,刘刚,董勤.天麻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60-62.

[5]高夏红,郭灵虹,李晖.X衍射指纹图谱及其相似度分析用于鉴别野生和栽培天麻[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1):58-60.

[6]Budzikiewicz H, Djerassi C, Williams DH,et al. Mass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M].San Francisco:Hoiden-Day Inc,1967:121.

[7]袁卫梅,秦海林.天麻、肉桂和牡丹皮的1H-NMR指纹图解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4):9-11.

[8]方涛,朱开贤.用紫外光谱鉴别天麻真伪[J].山西中医,1991,7(1):28-29.

[9]秦海林,赵天增,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法鉴定天麻及其伪品[J].中药材,1994,17(6):23-24.

[10]秦海林,赵天增.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9,34(1): 58-62.

[11]梁惠玲,吴玉,易元芬,等.EI-MS法鉴定中药天麻的真伪[J].中草药,1996,27(6):367-369.

[12]石上梅,孙婕,杜庆鹏,等.天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140(10):739-741.

[13]袁敏,张铬光,曾志.裂解色谱法测定中药指纹科谱[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6-70.

[14]张晓勤,胡金勇,曾英,等.天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肽质量指纹谱分析与鉴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1):89-95.

[15]王德先,杨更亮,刘海光,等.天麻及其伪品的毛细管电泳鉴别及天麻素的测定[J].中草药,2001,32(4):351-352.

[16]李长福,葛正龙,黄燮南,等.天麻DNA的快速提取方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226-227.

[17]关萍.兰种植物天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生物学报,2004,(5):422-425.

[18]王晓玲.天麻总DNA提取物的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2005,7(2):110-111.

[19]王德信,段承俐,文国松,等.天麻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14-517.

[20]陈祖云,王晓丽,宋聚先.贵州天麻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鉴定[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1):12-14.

[21]陶钧,傅铁祥,罗志勇,等.天麻特异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天麻鉴定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4):587-591.

[22]邓恒青,周汉华,童红,等.天麻环节纹的观察比较及数理统计分析[J].中国民间民族医药,2009,18(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