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称赞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

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规划和组织,是对课堂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以及如何评价的一种设计。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从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索、总结与提炼。

一、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它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活动应为目标服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一)研读课标,准确定位。《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明确描述,它既有总目标,又有各学段的分目标。仔细研读你会发现期间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渐进的,螺旋上升的。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什么”和评价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制定课时目标,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吃透教材,明确重点。教材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文本突出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语言现象,确定重点,选择内容。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称赞》一课,讲述了小獾和小刺猬相互赞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童话故事。学习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还要尝试学习真诚地称赞别人。所以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相关目标是:学习默契,能够划出描写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对方的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对话,体会称赞的真诚;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尝试结合课文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了解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原因,在阅读理解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中积累语言,尝试称赞。这样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高得多。

(三)了解学情,选准基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的目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要求。丁炜博士使用了五个“已知”生动地告诉我们如何做:孩子们已经知道什么?(已经知道的课上不用教);未知: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不知道是老师要教的内容);想知: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教学的重点);如何知:孩子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不知道的东西?(方法的问题是教师要充分考虑的);能知:根据儿童在这个阶段,他能知道到什么程度?(在这里把握教的问题,不要拔高,更不能低估,要恰到好处)。如果一个老师每节课都能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学习目标,必然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讲究策略,规范写实。课时目标要成为教师教学效能的尺度,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那么应该如何陈述课时目标呢?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呢?一是目标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二是课时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

二、有效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更是创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石,因此,有效的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并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一)紧扣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相容性,选择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反映目标,富有启发性和和文化价值。一些内容虽然好,但如果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就应该做出合理地取舍。

(二)紧扣典型语段,依据单元导读,精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导读”提出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而“点”通常是隐含的,教师要根据文章,准确抓住教学内容,深化重点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紧扣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努力实现基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落花生》一文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设计一个“实话实说的”栏目,让同学们讨论是否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从学生的辩论中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是否深刻,向我们展示着理想的自我形象,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清新,充满活力。

三、有效教学方法的设计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相互互动的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一)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语文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那么各种演讲、写作,阅读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阅读、角色体验就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称赞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语文教学;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88-01

学校为丰富校园文化,决定让师生发挥特长进行创作,我欣然接受了贡献两幅中国画的“任务”。当作品挂到走廊的墙上,我不仅回味起近一个月的创作历程,又意外地发现了绘画与我从事的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一、构思与教材分析

中国画的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也就是说在创作一副作品之前,画什么,怎么画,要先在头脑中进行成熟的构思。就像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课堂上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对教材进行反反复复的解读,在充分理性地分析教材之后,进行合理构思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头脑中有了明确、具体的设想,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们教师在构思前要以读者、学生、教师、编者等多种身份在教材中潜泳,在反复品味解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好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要善于创造性的处理教材,要根据课标要求,学段和学情科学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

二、构图与教学设计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开合争让、疏密聚散等都要根据表现的主题而灵活运用,以求达到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境界。

而教学设计就是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和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设计只是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骨架结构,不可能将课堂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都进行预设。要追求创新而又浑然天成,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完美统一。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出现,要靠备课时准备充分,靠平时的知识积累,靠实事求是地真诚对待,不能按预设好的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应像中国画的构图那样依据所要表现的“主题”灵活对待,切忌“统一化、模式化”。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用笔用墨与教学方法

中国画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用墨要浓谈相生相融,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用笔用墨讲究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基础、思维特点的基础上,作为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课合理恰当地选用能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体验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当然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就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请记住教学方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力求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

中国画创作强调运用空白,对空白经营很用心,把它当作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什么要留下一些空白呢?这好比戏剧、电影中人物的潜台词,如果把话都说尽了,没留下一点潜台词,这叫做平铺直叙。画面上展现一片空间,我们会感到画家的思想在这段空间里驰骋。留白这种技法的运用让我想到在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上等,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不要片面的追求那种表面上的“华丽”,或许在那短短的几秒、几分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会收获到更多的精彩。在这里还要提到在作画的时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败笔,作为画者要从败笔处出发,将“它”为“我”所用,就会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它是多维开放灵活生动的。课堂中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有时候“错误”也精彩。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一些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教师要机智多变,利用好这些“意外”生成,相信我们会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享受动态生成的课堂魅力。

四、审视与教后反思

画创作完后要挂起来一再审视,由整体到局部。在整体上审察其气势,构图;局部要观察其用笔用墨,审视其笔墨情趣。其实,审视的目的就是总结反思。只有知其作品的足与不足的画家,他的创作水平才会不断的上升。作为教师,我们理应重视教后反思,在不断地反思中才会有进步,一个不善于反思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常谈老调”,“停止不前”的,这样毫无改进和创新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边学习边思考,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理应站在对生命负责的高度,不断的加强学习,实践,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 瑞.对当下关于中国画创新的一些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称赞教学设计范文3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准备阶段。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前提。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做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7、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信心不足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层次,保证各有所得

1、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教师备课时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基础课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

2、课后练习分层次。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留必做题外,还适当加一至两个提高教学大纲要求的题作为选做题。

3、考试内容分层次。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都加以区分,一般基础内容占80%,提高内容占20%。这样便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我认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之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

1、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

2、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

3、对差生(包括单差生和双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1、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课堂 的可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勤学好问的学生总能掌握学习的主动,在我们高中这也是大多数学习较好学生的“法宝”,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很重要。

1、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人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只有实践才有所得。

2、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直接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学会“协作”学习。

3、及时问老师

在同学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手中要准备好一本错题集,能做到随时问积累起来会有很大收获。

五、测试试卷的分层设计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高考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我们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都表明:

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2、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3、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4、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称赞教学设计范文4

教师在备课时,对自己设置的问题都准备了正确的答案,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与教案教材教参里的答案不相同时,教师应怎样对待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先看一个案例:在教《爱莲说》这课时,我问学生受到的启示与教育是什么,有一学生回答:作者对牡丹的比喻是不恰当的,我认为牡丹花非常漂亮,大家都喜欢这种雍容华贵的花,况且现在她还是我国的国花呢!真没想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可我的教案里写着,牡丹是金钱富贵的象征,是我们大家所鄙视的,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兰花等,象征鄙视名利的人。看到还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下课的时间又快到了,我便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让学生用笔记下,课后,我反复思考,似乎觉得这样处理不妥。还有一个案例,在讲授《长城谣》时,师生都在歌颂长城的伟大,称赞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长城阻碍了民族的进步,阻碍了相互的沟通,我和大家的观点不一样。”此语一出,我没有马上反驳,而是肯定了她的说法,辩证地分析了长城的作用,在课后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这些案例,引发了我对课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同时对课程标准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这个层面来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灌输的容器,或者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而应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

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其思维过程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

其次,从教学相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来探讨,学生说出独特的与教案不同的理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文化积淀无疑是一个挑战和促进。按着教参讲,照着教案读,自然省心省力,一旦“开放”,一个头脑怎能应对60个头脑?这也是对教师专业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学机智的考验。它唤起了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教师们沿用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受到了冲击。所以我们必须继续读书,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充实、提高自己。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挑战,如何成功应对这种挑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从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复杂性、合理性及实用性等角度看,教师要摒弃备课设计上的拿来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习惯定式和慵懒意识。教学上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束缚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一个缺乏创新思想和精神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学设计上慵懒的拿来主义更使教师丧失了不断进取不断拓展和积极创新的勇气和信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辛勤的创新设计中。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如果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老师就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和他们交朋友,做平等的伙伴,只有这样,他们有话才敢说,才能大胆地与老师一起去探讨。

3、从教学方式看,类似引发思考启迪智慧的教学内容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可以采取研究型学习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智慧火花。

称赞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教学技能;编写教案;编制课件;小试讲;微格教学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也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笔者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十多年的教学中,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在本科班大三第一学期开设,54学时,每周一次3节连排课,上18教学周。到2006级历史本科班时,根据学院的规定,教学理论部分和教学技能成绩各占50%,理论部分期末时出卷考试。教学技能培养部分由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小试讲组成,分别占教学技能总成绩的30%、30%和40%。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活动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开出,关键点有三:一是在第4周讲完教学设计一章后,随即布置编写教案作业;二是在第6周讲完第八章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手段后,布置编制课件作业。第9周籽课件与教案一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课代表的电子邮箱;三是10-1 8周进行小试讲。

一、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师范生在中学历史课程最新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和体验教学设计理论的过程。具体说,编写教案的过程涉及教学理念的实施、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钻研、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安排、教学讲授过程中的导入、概念讲授、提问、补充材料、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时间的分配等数个环节的安排落实。教案是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文字作品,也能锻炼师范生文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如下:

以新版人教社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Ⅰ、Ⅱ、Ⅲ为依据,每人编写1课时的教案。三册教材共87课91学时,如果不够全班分配,没有安排的师范生可以再按照学号顺序再从必修I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按课次顺序连续排定,也可以按照学号和课次顺序任选一课。这样,全班师范生全部演练完毕时,每位师范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感知最新版本的三册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形成一条完整的教科书

教案格式不拘一格。既可以是通篇文字的文稿样式,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等。无论何种格式的教案,都要包含下列要素:标题、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板书、教学过程(导入、系列概念的讲解设计、系列讨论题的拟订、重要知识点处材料的补充、小结、作业)等。

教案字数不少于3000字。即要求师范生写详细教案,写清在教学中遇到的所有教学问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或环节。

提倡师范生参照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案。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案是师范生编写教案的过程中的优质资源,提倡师范生博采优秀中学历史教案和教师教学参考书等材料的长处,使师范生充分感受优秀教案的设计技巧。可以说参照编写的过程就是模仿学习的过程,就是师范生内化加工,消化吸收和形成自己的教案的过程。也是他们快速成长进步的过程。编写教案为师范生编制课件和小试讲奠定了基础。

二、编制课件

编制课件是当代师范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在唐山师范学院的历史专业师范生的课程体系中,有计算机理论和上机课,但师范生没有编制过中学历史课件,他们对编制一个适用的中学历史课件有较强的神秘感和强烈的渴望。最初,师范生并没有提出学习编制课件的要求,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中也没有将这部分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要求,但教学中我们设置了让师范生学会编制课件的任务。我们认为让师范生学会制作课件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每位师范生依据自己所写的教案编制一个PPT课件。

2002级历史本科班以前带师范生编制课件的做法是:在每位师范生撰写好一个完整教案的基础上,通过对小试讲的演练对自己所写教案的教学重难点、板书、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有了较成熟的把握,加上对带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见习课的观摩,师范生对自己所备的那节课,如何以课件的形式体现出来心里也就有了数。接着就是教师讲解制作课件的程序,带领他们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准备素材,最后一个环节是上机操作,每位师范生编制一个普通的PPT课件。

2004级历史本科班时,教师只讲解了编制课件的基本步骤,由师范生自己完成编制,结果全班55个人,都独立编制了课件,不少师范生编制课件的水平比教师还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提倡师范生到互联网上搜集参照优秀的课件作品。这种做法使师范生大开眼界,看到了全国各地水平很高的中学历史教师的课件作品,实现与中学历史教学前沿的结合,也使得编制课件活动本身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编制课件的活动中我们强调要将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课件为我所用,消化吸收。

三、小试讲

之所以叫“小试讲”,理由有三:其一,演练是在大学校园内的尝试,而不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真实讲解,故为“试讲”。其二,从时间上看,每个师范生每次进行试讲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左右,故称“小”。其三,从内容上看,小试讲强调要讲授一个教案(即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小试讲讲出来就是一个以教案核心内容为核心的“小麻雀”。

设计小试讲的目的就是锻炼师范生在着眼全局、抓住一节课核心的能力,锻炼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一节课的教学核心讲述出来的能力,培养其将来在讲一节课时找教学核心或重点的意识,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讲解的意识。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的是教学技能本身,更锻炼他们教学设计时找准每一课内容的中心,锻炼他们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和讲求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实际上,在现实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找准一节课教学核心的意识和能力。

对每位师范生在小试讲中的具体要求是(每项10分):

评好小试讲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和理论认识水平的关键,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要鼓励。教师要千方百计找师范生的长处,比如,有的师范生口齿伶俐,有的幽默,有的讲解流畅、逻辑性强,有的板书字体清秀,有的板书快速形象等等。这些长处教师应该适时地挖掘出来,公之于众,使试讲生增强自信。同时教师应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合理赞赏。例如师范生讲解的何处符合什么教学原则、重难点内容处理得如何好,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运用得怎样合理等。这样,使师范生的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要纠错。在称赞的同时,教师又要切实指出师范生的不足之处,使师范生在纠错中成长。中肯地指出师范生在小试讲中的缺陷,对进行小试讲的师范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对于经受着同样过程的其他的师范生来说也会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的借鉴作用。

三要抓好师范生之间的相互评课。让尽量多的师范生有发表评价的机会,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对别的同学的看法。这是锻炼他们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和锻炼胆量的又一个好途径。

四是利用好微格教室。将小试讲引入微格教室,目的就是把微格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功能发挥出来。在微格教室的小试讲,电脑录像后,师生到讲评教室讲评交流,教师及时到位的点评会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帮助,师范生再修正准备,到下一次时就会有很大提高。

四、反思

反思是改进教学的良药。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每届师范生都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各届师范生的建议,有下列感受:

历届师范生都迫切希望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中学到教学技能。从1998级的专科班到2001级历史本科班的连续多届师范生,到第4周时都要主动提出上讲台演练的要求。2002级历史本科班及以后的各届,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讲清教学技能演练活动的具体安排。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同步进行值得提倡。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演练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论指导则不能很好地上升到教学理论和规律的高度,不能迅速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理论的讲述如果不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演练活动相结合,则不能实现迅速提高他们教学技能,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述也很难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结合。在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演练活动中,讲好教学理论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是围绕教学技能培养完善教学理论的挑战。

师范生喜欢多放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实践表明,教师结合录像讲解理论的形式是师范生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培养以及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良好途径。

规划好占课程50%的小试讲时间。持续9周的小试讲,隔周演练一次,演练后的第二周讲评,下周再小试讲。每届每位师范生的小试讲有4、5次,每次每人3-5分钟,有的师范生提出:“多次小试讲,时间再长一些,3分钟什么也讲不出来。”其实,小试讲占课程总时间的多大比例不是教师随意决定的,而是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教学论这类实践性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多为50%,折合成教学时间的话就是最多占课程总时间的50%,即9周。还有,3-5分钟说清某一课时的核心内容是可能的,关键在于师范生在课下对自己所讲那节课内容的重点和核心要把握清楚,否则就可能什么也说不出来。经验显示,教师只有事先科学规划并组织好每次小试讲,并督促好师范生在课下高质量完成教案和课件作业,才能实现多次小试讲,才能为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扎实的教学技能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微格教室的作用。将小试讲放在微格教室进行,有利于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录像设备的优势,对于迅速纠正师范生的神态、语言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再就是能让每位师范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演练。学院有9个微格教室,如果每次小试讲在9个微格教室同时进行,那么,每位师范生进行演练的平均时间就比在一个教室中多9倍的时间,师范生在小组中的发言机会也成倍增加,能最大限度地给师范生提供演练机会。然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师范生对在一个题目下演练4、5次感到厌倦,教师可以让他们演练不同的题目。

称赞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堂 响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发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学习继续学习的基石。因此激发兴趣的技巧是教学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怎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是自我展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观点简介,想法和奇思妙想。在展示的过程中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呢?这要求做到“读”、“析”、“展”、“联”、“结”。

“读”:要求展示的学生对展示的题及答案清晰的读一遍,其目的在于使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即将要展示的题目上来,理清展示题的含义。

“析”:要求展示的学生一定要说明你获取这一答案的理由及依据。说明解这一题的思路、方法、技巧与规律。“展”:是指导学生利用“演、唱、画、描、舞、算”等表现形式把抽象的文本概念转变为直观的、具体实物感知。“联”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二个方面进行“联”。一是学科内部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二是跨学科间的联系。学科内的联系我们的学生大都能够做得较好,但跨学科间的联系由于学科本位思想和考试试卷制定缺陷的影响。“结”:是要求学生对所展示的内容作出小结,力求明了,清晰。

二、充分得当的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使老师讲课轻松,挥洒自如,也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进来。所以要想使课堂响亮起来,这一环节必须重视起来。如何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呢,应从三个方面做到。

(一)导入的设计

一个好的开头,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应该使用创设情景法来导入,比如《将进酒》,讲这一课时,因为诗歌讲的是饮酒赋诗,所以我用酒与诗的关系来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杜甫有诗赞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诗》)”。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主要,让他们很快进入状态。还可以使用音乐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音乐的美最能打动同学们的心。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音乐中的美来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听”是了解音乐的最佳途径。因为,我们只要听到一段音乐,无论是悲还是喜,总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音乐的直觉。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往往能把人带到特定的情景中去。所以,作为音乐老师,要善于在课前设置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来营造氛围,烘托气氛。这样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音乐就会自然的把学生带到学习情景中去。比如,音乐的美有多种:优美、壮美、凄美;崇高美、欢乐美;喜剧美、悲剧美、……根据美的不同类型,我们可以选择诸如《茉莉花》、《红旗颂》《枉凝眉》;《精忠报国》《步步高》;《真是乐死人》、《铁蹄下的歌女》……等与之相对应。做成鲜明的主题音乐在课间播放。让学生在课前就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去感受音乐的美。

(二)问题的设置

发问是一种引发他人产生心理活动并要作出相应回答的语言刺激。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很重要,如果太难,起不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如果太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注意每一环节的环环相扣。讲《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假如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那你愿意做其中哪个人?当学生说到奴才时,我表扬了学生,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并思考:鲁迅为什么称傻子为傻子?傻子到底傻吗?从课文中的奴才和聪明人和傻子的对话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看似简短,但是它结合了课本的主要内容,与主旨有关,并且环环相扣,所以学生会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三)因材设计教学环节

课文性质不同,设计思路也要不用。将一些小说的话,需要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来让学生感知文章,深刻体会文章人物的性格;而学习一些优美散文的话,要设计一些赛读的环节,让学生都动起来:一些课文需要按部就班的讲,但有些需要突出重点,先把重点拿出来讲,其他的靠后。

三、教师活动多样化

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身体活动的方式,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有变化和新鲜有趣,有助于高昂学习兴趣的维持。这就要要求教师必须去探究,去挖掘。

(1)使用多媒体教学

语文讲究美的意境,而很多意境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出来的,需要借助多媒体,让它通过声音,图像来展示语文美的意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习《春江花月夜》一文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放着花、月、江、思妇等美丽的图片,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伴着悦耳的朗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享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

(2)采用小组合作

在学习《死海不死》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死海为什么不死呢?这期间的奥秘是什么呢?课文为什么以《死海不死》为题目?一石激动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并且我也早准备好了证明“死海不死”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又通过小组合作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3)多用奖励少用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