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国主义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国主义故事

爱国主义故事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材;古诗文;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精神没有那么多血与火式的壮烈牺牲作载体,这种精神似乎在慢慢被大家遗忘。当今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中充满浮躁的心态,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导致部分国人道德出现急剧滑坡的现象。

我国文学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爱国文人像灿烂群星,众多的体裁、风格和流派又如群芳斗艳,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反映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资源。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辽阔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这首语言朴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述无比壮阔雄浑的自然风光,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面貌,同时表现了对游牧生活的赞美之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描绘碣石山下深秋时节雄伟的海景,这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下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边塞地区的雄奇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读此句诗,使人仿佛虽置身于冰天雪地,但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通过这种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抒发忧国忧民爱国情怀,表达报国之志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掷地有声的警句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在的这块土地上一直战火不断,也留下了无数或慷慨激昂或忧国忧民的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离骚》可谓脍炙人口。战国时代,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甘茂、公孙衍等,或合纵,或连横,往来奔走于七雄之间,以谋取卿相之位,更是朝秦暮楚,成为时尚。但屈原却至死也不肯离开其故国。当楚国灭亡之际,屈原自沉汨罗江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悲歌。屈原希望怀王能够以史为鉴,任人唯贤,以政为德,并表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他的感情是真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就在被放逐之际,依然苦心规劝怀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寥寥数语道出了诗人的用心良苦。时光易逝,草木零落,迟暮将至。屈原担心君王如不及时修德任贤,治理美政,则年华老大,无所成就。屈原在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纳,而自己处境又极为险恶的情况下,依然惦念着祖国和人民,他“怨灵休之好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与怀才不遇,遭人嫉妒的屈原相比,《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可谓幸运。先主刘备能三顾茅庐,后主刘禅在世时,又“皆取决于丞相”。不过面对强敌,其“出师未捷身先死”也让人唏嘘不已。《出师表》前部是出师北伐之际,给后主的奏章,处处表明了对国家的报效之心。表首先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后又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可惜生前其最后马革裹尸,也没能看到结束战争、兴复汉室的那一天。

三、描写优秀的文化、科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这在语文教材里都有体现。只要适当引导,就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简明体现了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窥一斑而见全豹,可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认识。《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在告诫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不可骄奢逸。孔孟思想不仅对我国,对整个东方文明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爱国主义故事范文2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 中小学音乐教育 渗透 思考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和基本素质外,还要学生掌握优秀音乐中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与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同,学生不是在教师的侃侃而谈中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主动地接受音乐对思想上的教育。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这思想教育的核心。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经过千年积淀逐渐形成的,它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一种精神支柱和道德力量,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体现爱国精神的民族英雄,如苏武、戚继光等。同时也有数不尽的爱国事迹,尤其是近代我国遭受列强入侵的时候,一批批的民族英雄不断涌现,肩负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表达了对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热爱,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而这一切也被载入音乐中,经过千万人的传唱,烙上了爱国主义的印记。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健康心智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方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音乐对于人智慧的激发和灵感的迸发意义重大。许多大科学家、发明家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都从音乐中寻找灵感。如我国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他在钢琴方面就有着过人的天赋,贝多芬的钢琴曲子,如《月光》等都是他非常喜爱的。此外,居里夫人、李四光等都在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修养,同时音乐也帮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和苦恼。因此,在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对于一个人思维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方法

“艺术没有国界,但是艺术家有国界”,艺术家们的作品里无不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怀,音乐也是一样。音乐家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所创作的曲子里都蕴含了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都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在音乐中,无论是音乐本身高昂的旋律所传达出的精神,还是音乐家感人的爱国故事,对学生的心灵都有一定的震撼作用。学生在学习聂耳、这两位爱国音乐家的《毕业歌》时,会被那表达永不言败精神的歌词和热血沸腾的旋律深深震撼,同时教师对两位音乐家的爱国故事的讲述也会使学生感动。还有冼星海,他拒绝法国的优越待遇,毅然回国,用《黄河大合唱》为反抗侵略的民族斗争摇旗呐喊。这些歌曲和故事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更激起了他们为民族大义奉献一切的精神。

学生在这些朗朗上口、慷慨激昂的音乐中,在音乐家放弃安逸,投身民族事业的故事中,所感受到的爱国精神远比教师耳提面命的教育要深刻,也更愿意为此付出行动,培养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

此外,我国优良的古典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怀,历经千年的洗礼,逐渐成为经典,如《春江花月夜》《苏武牧羊》等,经过一代代地创新、传唱,赋予了其新的时代使命,其中表达出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中国人民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精神,都是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因此,音乐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强化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置于音乐的教学中,是音乐教育的重大任务,需要教师在音乐的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加以关注。

首先,教师所选择的音乐要有艺术性,能够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艺术性始终都是音乐的首要特点,然后才能赋予它别的使命。从古至今,能够流传下来的音乐无不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如《广陵散》《霓裳羽衣曲》等,他们能够流传至今,且受到世代推崇,首先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其次,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朗朗上口的音乐最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在选择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时,不要选择那些晦涩的,如同书本的理论知识一样枯燥的乐曲,而应该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音乐。如《苏武牧羊》,歌词朗朗上口,旋律简单有节奏,学生听几遍就能够传唱,从歌词和旋律中,学生很容易便领会“苏武留胡节不辱”所传达出来的民族精神。

此外,教师选定歌曲后,要从歌曲的内容、涵义以及创作者等方面,全方面挖掘歌曲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如《春江花月夜》看似只是描述山川夜景的曲子,但它所表现的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壮阔的祖国河山,使学生深刻领会我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起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结语

音乐对于振奋精神、培育人才、传达爱国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塑造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音乐中,树立起崇高的爱国精神,则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音乐的喜好,在音乐中实现对学生爱国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

爱国主义故事范文3

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萌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我们国家已经传承数千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要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他们一颗赤诚的爱心和爱祖国的情感。我将爱国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切入口,以渗透教育为主渠道,采取形象、直观、可感知的各种情景在生活中、游戏中、节日活动中让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我们把幼儿爱国启蒙教育目标的重点定为:培养幼儿初步具有爱父母、爱老师、爱油田、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德,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一、目标可行性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幼儿从小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和情感,是奠定幼儿树立伟大崇高理想的基础。我园历来特别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深厚的基础,丰富的经验,幼儿园教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本身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广大教师不负使命,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这部分内容的挖掘和运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我们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经常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氛围,用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去感染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逐步萌发爱国情感和行为,我预定的目标是完全能实现的。

二、具体实施

(一)创设、利用节日环境资源,促进幼儿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1.我积极利用节日的环境资源,以师生共同参与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亲子的动手布置中感受节日来临的喜悦,了解节日特有的氛围。

2.在活动区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班级中设立与此主题相关的区域活动,如“爱祖国、爱家乡主题展示区”可提供具有本土气息的活动材料及图片,让幼儿认识祖国及家乡的风土人情,设立“民族照相馆”“民族餐厅”了解祖国家乡的民风民情及特产小吃。

(二)开发挖掘节日的传统资源,优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的品质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到,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对幼儿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每一个节日中也有许多相关的庆祝活动与学习教育活动,同时它们也指向不同的情感品质。

(三)开发挖掘各种媒体资源,优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的品质

1.2008年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亚运会等等事情都是我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活动中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看得懂的图片、录像等,让幼儿观看,并结合教师的讲解、教育,使幼儿慢慢地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我扩充了一些拓展生成性资源利用多媒体观看――革命英雄故事。生动的故事让幼儿感动得都哭了。通过活动,确实促进了幼儿情感品质的形成与提升。

(四)利用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1.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形象、直观、可感知的各种情景,让幼儿亲处其境。精心设计升旗仪式的程序。

2.结合节日的主题设计活动,让幼儿从小萌发爱国主义情感。

3.我利用一些比较重要的、充满民族气息的节日,专门组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庆祝或纪念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4.我们将“祖国知识”这一内容进行了扩充,不仅进行了集体学习,还进行了资料的收集。

5.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外出参观,使幼儿了解家乡,了解人们的劳动与付出。

6.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经常性地、随行性地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受到熏陶。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园配合,深化幼儿爱国情感的培养

我在抓好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将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发挥家长、社会各界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整个空间。

我在家长、幼儿园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专题,向家长讲清我开展爱国启蒙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与要求,经常向家长通报幼儿园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的宣传资料,使家园教育同步,从而使爱国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爱国主义故事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116―01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中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决心,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可为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作准备。

未成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人的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可塑性极强,这也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一、从实践出发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掘分散在课文中的祖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唤醒受教育者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民族的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1.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渗透在具体授课之中,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又不“空喊口号”,在教学实践中,灵活穿插,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的放矢,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爱国主义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祖国歌》产生于20世纪,古老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上,反帝反封建的滔滔洪流正在孕育之中,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启蒙”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主旋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乐坛“千年一变”,吹起了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阵流行风――学堂乐歌,黄浦江畔,一群风华正茂的爱国青年,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华,推出一大批优美清新的学堂乐歌。《祖国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学堂乐歌从学生到群众,从学校到社会,广泛流行,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发祥和序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祖国歌》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热爱祖国的情感,倾注到求知若渴、勤学苦练的探索中。

2.利用导课环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如,在教唱《祖国歌》时,可首先向学生提出:你为何而读书?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待学生们回答后,老师给同学们讲少年时期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一个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后深情地朗诵导语:“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用歌声表达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和深深的爱。”这样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又达到了激发学生们发愤图强的雄心壮志和为祖国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从生活出发

提起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空洞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当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破旧的三尺讲台;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爱国主义故事范文5

关键词:历史教学 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历史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历史课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的历史课教学应立足于史,着眼于今,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自然渗透到历史课教学中,制定历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践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不应只是让学生单纯认识历史,而应是以史为鉴,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特别是民族融合、反侵略历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更好地迎接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因而我们在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迹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感,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了解我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历史环境;利用网络主动搜集、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例如,最近的和黄岩岛事件,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新闻资料,课堂上对和黄岩岛的历史做简单介绍,再动员学生进行讨论,从讨论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也适时地开展国家忧患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具实际操作性。

二、贴近生活,从地方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教育教学不太重视地方史的教育,其实地方史是国家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的历史素材。教育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像法国的学校十分注重本地、本校历史的整理和相关历史精神的宣扬,校内的领导及学生都可以侃侃而谈本地或本社区内有哪些名人及其为国家、为地区所做的贡献,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等,言谈之中尽显对社区、家乡的自豪和热爱之情。实际上,学生爱国应该从爱家乡、爱家庭开始,不爱小家,何来爱国?而且本土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黔西南历史耀眼的浪花:安龙“十八学士墓”见证大明朝的兴衰史;“贵州龙”化石是中国考古科学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是黔西南这块土地对地球生命史的一个重要贡献;古老的先民在南、北盘江环抱的万峰丛中栖息、繁衍,共同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普安县铜鼓山遗址是古代冶炼技术在黔西南发展的例证;兴义市万屯汉墓和兴仁县交乐汉墓蕴藏的精美文物令世人震惊;刘氏庄园、何应钦故居等是黔西南州的名胜古迹,引人入胜,别具一格……从而造就了“金州十八景”,造就了“水墨金州”的黔西南。历史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从家乡的历史看到祖国历史上的成就,从祖国的历史知道家乡的过去在祖国历史上的地位,从而进行亲切生动、贴近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既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也可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教学创新,在创新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爱国教育绝大多数还是在课堂中依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期间偶尔组织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考,其实爱国主义的教学方式也应改革创新,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讲授课方式或是教室中。在美国的历史教育中,老师非常喜欢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历史上的某个重要人物,学生就会把自己完全置于那个人的历史环境,并在“经历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他人的情感,察觉到人类联系中的难题,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也是对教师提供观察学生行为的极好机会。在角色扮演结束后,可以及时讨论下列问题:你认为表演的那个人是什么感觉,如果你处在那个历史年代你会怎么做。在“经历”和讨论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还可以举办讲述地方或国家历史故事的盛会;把历史作为背景,创作戏剧活动;和父母一起搜集并展览表明社区历史的老照片;这些学习活动不仅有趣、富有意义,也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搭起通向过去的桥梁。

四、主动爱国,巧妙利用传统节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常会采取单调封闭的讲授灌输的教育手段。这种灌输式教育或许会有短暂的效果,但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靠灌输得到的价值观不会有定性,而且也很难使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产生亲近感。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美国注重利用各种节假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国庆”、“建党”等革命节日,、等重大历史事件,端午、中秋、清明等民间传统节日等,而不是等到相关课程的时候再对这些事件、节日进行历史教育。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园地建立一个“历史上的今天”的宣传栏,张贴历史上的当天我国发生过什么事情或是节日传统介绍等,每日更换,让学生接受经常性的历史教育。学生也会对自己生日当天的历史事件特别感兴趣,主动了解历史,主动接受历史教育,这时再进行引导性的爱国教育,有了前期长期的知识铺垫教育,会使学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只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爱国主义故事范文6

一、通过课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耳聋学生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局限了他们语言交流和广泛阅读书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适合耳聋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让他们了解、掌握中国的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我校曾经组织全体师生到驻军某部参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通过观看当年纪实的照片和注解,使耳聋学生了解了中国人民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队伍到形成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奋斗过程。从而使他们感到:残疾儿童今天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因此,要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品质,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进而去拥抱祖国美好的明天。

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不同教育内容确定主题,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表演,再现当年的真实生活,从而激发耳聋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我曾经先后组织召开了“树理想从小做起”“‘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我爱少先队”“‘四大发明’扬国威”等主题班队会,引导耳聋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使他们在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中受到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另外,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面对全体耳聋学生,尤其是要通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一些耳聋学生由于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认为自己什么方面也赶不上别人,于是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逐渐成了“后进生”。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后进生”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增强他们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责任感,这是对“后进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具体来说,转变“后进生”要抓住有利时机,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多挑重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光与热。这样,他们就会昂起头、挺起胸,与同学共前进、同提高。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利用学科教学向耳聋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耳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限于表面,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