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转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范文1

关键词:小企业;周转材料;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要求小企业于2013年1月1日起在执行,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研读《小企业会计准则》,发现准则中对周转材料的会计核算做出的具体规定与以前会计标准有一定差距。为便于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笔者在此拟对小企业周转材料的会计核算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周转材料概念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小企业的周转材料是小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且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各类材料。小企业的周转材料主要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小建筑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二、周转材料核算涉及的科目

(一)“周转材料”科目

1.用途:“周转材料”科目核算小企业库存的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小企业(建筑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企业持有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1412包装物”、“1413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如果包装物数量不多,则不必设置本科目,而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2.明细科目:周转材料应按照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3.性质:属于资产类科目。

4.结构:借方登记小企业周转材料成本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小企业周转材料成本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反映小企业在库、出租、出借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1.用途:“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小企业采用周转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2.明细科目:小企业也可以在“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

3.性质:属于资产类科目。

4.结构:借方登记小企业验收入库材料发生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和出库周转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登记及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和验收入库材料发生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异。

如果为借方余额,则反映小企业库存周转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反之,则为贷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库存周转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三、周转材料的会计核算

小企业周转材料的会计核算分为一般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

(一)一般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

一般纳税人周转材料的核算涉及“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账户。购进周转材料需要将入库周转材料的增值税计入“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出售周转材料时,应将销售单独计价周转材料收到的增值税计入“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周转材料增加的会计处理。

周转材料增加是指小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周转材料。其会计处理方法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例1】某小企业2012年9月2日购入A周转材料一批,价款40000元,增值税6800元,保险费200元。价税款以支票付讫,周转材料验收入库。

借:周转材料402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贷:银行存款47000

上述购进周转材料如果以银行汇票付讫、商业汇票付讫或暂欠,则应贷记“其他货币资金”账户、“应付票据”账户或“应付账款”账户。同时,上述周转材料如果按计划成本核算应先按实际成本通过“物资采购”账户核算,入库时再按计划成本计入“周转材料”账户。

2.周转材料出库的会计处理。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小企业生产、施工领用周转材料,通常采用一次转销法,按照其成本,分别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的借方,以及“周转材料”科目的贷方。销售过程中,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借方,以及“周转材料”账户的贷方。

【例2】某月末,某小企业归集本月发出周转材料情况如下:

生产成本甲产品领用周转材料实际成本为40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周转材料实际成本为30000元。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做会计分录如下:

上述周转材料如果按计划成本核算,月末还要计算周转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按周转材料计划成本分摊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账户。

【例3】某月末,某小建筑企业归集本月发出周转材料情况如下:

某建筑工程项目领用周转材料实际成本为30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周转材料实际成本为10000元。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做会计分录如下:

另外,销售过程中,销售单独计价的周转材料,应按照其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和“周转材料”账户。

【例4】某日,某小企业销售周转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40000元,销售价款50000元,增值税8500元,价税款存入银行账户。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周转材料数额较大,小企业可以采用分次摊销法进行会计处理,领用时应按照其成本,计入“周转材料”账户(在用)的借方,并同时计入“周转材料”账户(在库)的贷方;同时,小企业应按照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摊销时,应按照摊销额,分别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工程施工”等账户的借方,计入“周转材料”账户(摊销)的贷方即可。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

小规模纳税人周转材料的核算一般不涉及“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账户的明细账户,如“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或“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小企业也设置这些账户。只有在销售周转材料时,收取的增值税计入“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账户即可。而购进周转材料的增值税,则计入周转材料成本。

1.周转材料入库的会计处理。

【例5】某小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2年9月12日购入B周转材料一批,价款40000元,增值税6800元,保险费200元。价税款以支票付讫,周转材料验收入库。

借:周转材料47000

贷:银行存款47000

上述购进周转材料如果先按发票金额付款后入库,周转材料应先计入“在途物资”账户,待验收入库时再转入“周转材料”账户。

2.周转材料出库的会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周转材料出库的会计处理与一般纳税人周转材料出库的核算基本相同。但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周转材料的会计处理不通过“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而通过“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账户核算。

【例6】某日,某小企业销售周转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40000元,销售价款51500元,货款存入银行账户。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周转材料范文2

关键词:周转材料 施工企业 控制管理

引言

周转材料是建筑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需使用的、独具特色的辅助生产材料品种。其特点是投入产品数量多,投资价值大,多次周转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通过周转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分摊到成本中去。因此,应加强和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周转材料管理, 只有通过改变周转材料在使用中的管理方式,才能提高周转材料有效利用率, 降低周转材料损耗,增加周转次数,,降低产品使用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1 周转材料具有以下特征

1.1 周转性,指在工程施工中能多次周转使用的辅助材料。

1.2 完整性,指在工程施工中要基本保持周转材料的形状和使用性能的完整,被严重分割和损坏的材料只能作为损耗和易耗品一次性摊销。

1.3 通用性,周转材料一般都要安装后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未安装时形同材料,为避免混淆,一般应设专库保管。 此外,周转材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价值较低,使用期短,收发频繁,易于损耗,经常需要补充和更换,因此将其列入流动资产进行管理。

2 周转材料包括的范围

周转材料包括木枋、模板等周转木材,钢管、扣件、快拆头、山型卡等周转料具以及斗车等工具。

3 目前周转材料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权限不明确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后经营权下放,有的项目负责人不考虑整个公司的周转材料管理模式和库存状态,自行采购,这样既占用大量资金又使使用后过多周转材料闲置和积压,不能创造效益。

3.2 管理和使用相脱节。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队签订包工不包料的清包工协议,负责租赁周转材料而后交付使用,损失和责任由施工企业来负担,这样使用者只管使用,管理和保护观念差。二是重使用轻管理。施工企业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由于没有明确的奖惩标准,使得使用者无责任心,人为损坏严重,并且使用中无保养,使用后无维修。三是基础管理工作不健全。表现在:(1)使用计划不准确。有的规格与建筑结构不匹配,有的计划需用时间与实际进度相差太大而又不调整,造成进货不是提前就是仓促。(2)材料出入库移交手续不完整。有的不能及时交接使用混乱,有的没有明确负责人签字出入库随便,这样无法准确责任鉴定。

4 对以上周转材料控制管理的建议和做法

4.1 对周转材料实行集中统一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企业设置实体性的周转材料租赁站,负责全企业周转材料的供应和调度。对于偏远地区施工的项目部可允许就地租赁或者自行采购,但必须报公司审批以权衡利弊,对就地租赁周转材料的规格和数量报公司备案,对自行采购的部分开具发票后交公司验收结算而后由公司向项目部办理移交手续。

4.2 利用微机系统对周转材料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信息网平台及时准确地捕捉各项目部周转材料的使用状况和库存动态,项目部也可及时地上报,以便公司根据各工程使用情况和库存量来调剂,提高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使单位价值的产品创造更高的效益。

4.3项目部与劳务队签订周转材料内部承包使用协议,交接手续完整,明确施工中毁损、丢失的赔偿标准。

通过协议的形式把项目部的管理要求和指标推进到施工队的使用层面上,增强施工队对使用材料的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只有把项目部的管理效益与施工队的切身利益挂钩才能提高使用者的责任心,来共同管理,共同保护。

4.4 加强材料人员的业务培训,健全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材料人员经过培训,可以更多掌握业务理论知识,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拓展思路,更新管理观念。健全完善基础资料,从工作环节上堵塞漏洞,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5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的控制管理,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管理方法和执行方式

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能否执行到位?是个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加大周转材料的管理力度,真正把周转材料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下是对周转材料的管理办法。

5.1 选择合理的取得方式

一般情况下根据工程的施工期长短以及所需材料的规格和资金使用情况或所需的材料,在项目暂时不使用时的堆放材料场地等因素决定周转材料的购置与租赁。使用上以自己的周转材料为主,特殊结构工程才选择临时租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定,便于合理利用周转材料。

5.2 周转材料的过程控制

对于自己购买的周转材料的管理:

(1)钢管、扣件、U型卡等周转材料要分规格、型号摆放整齐,并且在上次使用后要及时对其除锈、上油等维护工作,扣件还要检查上面的螺丝是否还能使用,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更换螺丝以不影响下次的使用。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要在使用后按其大小、长短堆放整齐成型,从而便于统计数量。

(2)在施的工程周转材料管理应做到限额领用,使用材料承包,对主要周转材料实行定额发放领用,以工程量任务书下达材料用量或施工班组包死用量的形式以及分部、分项费用承包形式予以控制使用。在使用时,相关的负责人要认真盘点数量,保管员办理相应的出库手续,并由施工班组负责人在出库手续上签字确认。

已经办理出库手续的周转材料由相应的作业班组负责管理,项目部人员不再负责这些材料的管理。当工程结算后,应要求作业班组把周转材料堆放整齐便于统计数量。然后施工班组领取数量减去合理的定额损耗后(具体损耗标准由公司管理者根据具体施工内容参照定额及以往施工经验确定)与其归还数量相比较,如果归还数量小于前者应归还数量,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其违反规定或浪费材料的施工班组或有关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真正做到材料节约从基础抓起,点滴抓起,降低物耗。

5.3 对周转材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内部设置了周转材料调度、存放总库,负责公司各项目周转材料的供应和调度,不允许各项目自行购置,并测算出周转材料最佳使用与库存量,以利各工程进度的顺利搭接,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减少存量资本。

周转材料过程管理上需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化、档案化,为周转材料的管理创新、成本盈利、物尽其用,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5.4 对周转材料实行动态管理

每月要求材料员、保管员根据生产计划测算出下月所需的周转材料使用量,并报送相关部门。根据各工程的使用情况和库存量来调剂。如果对某项周转材料的使用量超过了的正常储备量,而需要采购时,尽可能做到不采购,而是与生产计划部门进行协商,调整生产进度,避免某项材料出现使用高峰值,使材料储备量保持正常值,减少积压,加速材料使用的周转率。

5.5 项目在工程完成部位施工后,应及时对分部分项的材料耗用及节超进行核算分析,对物料亏损及材料费用超支,书面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对材料亏损的状态予以控制及改观

对周转材料在使用前应做好预测预控。项目技术部门应制订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最大限度的做到节约物料及降低材料费用的支出。材料管理人员按合理的施工组织技术方案以及项目预算部门提供的周转材料,分析控制材料的支出,及时掌握了解工程洽商变更的增减信息,及时调整、对比、核算材料的实际用量,为工程成本的核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周转材料范文3

关键词:周转材料业务;准则;小企业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开始偏向于中小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加,这就从侧面反映出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必须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让小企业的经济更好的发展,避免偏离的情况发生。对于小企业而言,周转材料业务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阶段的周转材料业务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工作,是为让小企业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实现较好的经济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周转材料概念

对于周转材料业务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工作来说,要想在实际的工作中获得一个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对周转材料的概念了解的较为清晰,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小企业的周转材料是小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且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各类材料。小企业的周转材料主要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小建筑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由此可见,周转材料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业务方式,提供给小企业较大的利润,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较低。

二、周转材料核算涉及的科目

(一)“周转材料”的科目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周转材料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必用物品,而小企业为了能够在周转材料上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不断的增加着周转材料的科目,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周转材料的科目主要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小企业(建筑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需要注意的是,小企业持有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1412包装物”、“1413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如果包装物数量不多,则不必设置本科目,而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对于周转材料而言,在理论上,“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用来核算小企业采用周转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由此可见,“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对于“周转材料”业务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本文中,主要对材料成本差异项目的结构进行一定的阐述,简单来说,所谓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指的就是借方登记小企业验收入库材料发生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和出库周转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三、周转材料的会计核算

(一) 周转材料出库的会计处理

在进行周转材料会计处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准则,首要的准则就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周转材料业务而言,现阶段的一些方式方法并不是特别的规范,而且没有达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这就在客观上对小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小企业生产、施工领用周转材料,通常采用一次转销法,按照其成本,分别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的借方,以及“周转材料”科目的贷方。销售过程中,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借方,以及“周转材料”账户的贷方。周转材料出库的时候,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从主观上来说,会计处理只是一个名头,最重要的将实际的工作做好,比方说成本、管理费用、周转材料的科目等等,这些才是会计处理工作的重点。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要精细化的进行。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

对于周转材料业务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工作而言,小规模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小规模纳税人的周转材料核算与一般的核算工作有一定的不同,虽然同样要遵守《小企业会计准则》,但在具体的工作层面,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比方说,小规模纳税人周转材料的核算在一般的情况下,并不会涉及所谓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的明细账户,因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周转材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与一般的周转材料业务有一定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小企业会设置一些账户,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样不仅便于核算,同时能够将工作较好的进行。还有一个工作是没有办法忽略的,那就是购进周转材料的增值税,需要计入周转材料成本,这种方式对于今后的工作而言,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四、周转材料业务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在周转材料业务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工作中,必须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比方说,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允许增值税抵扣,与税法保持一致。从上述的这些特点来看,《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周转材料业务进行了良好的磨合,能够从多方面保证小企业的利益。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税法规定,需要合理确定资产使用寿命和净残值、折旧方法。不再计提各种减值准备,也是与税法保持一致的体现。

总结:本文对周转材料业务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周转材料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企业也因为这项业务获得了较大的改变。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而言,也越来越完善,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相关工作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司晓红,续小红.新旧会计准则下对子公司超额亏损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J].财会研究,2007(08).

周转材料范文4

【关键词】周转材料;周转次数;成本控制

周转材料的定义:周转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能够多次使用的材料,并且能够转移其价值,顺利进行施工生产,降低成本,并且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司周转材料的管理现状

(一)大型的部件很难实现通用,无法实现其价值

在项目工程中,会出现很多特殊的工程项目,需要用到大型的材料,例如修建隧道时需要用到的衬砌台车、架桥机等。这些材料相比其他的材料而言,造价高,而且因为设计方案不同,施工的工艺不同,这些材料的通用性不强,很难进行多次使用,有些材料的承重、部件多,并且繁琐。建筑公司缺少专业的人员对这些材料进行管理和组装。

(二)现场积压的周材多,经济效益低下

许多工地上都会有这种现象,工地上常常闲置着大量的钢材、模板。长时间没有作用于建筑工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材料过早的进入到工厂内,进场数量过多,导致短时间的积压;二是一次性采集的数量过多,导致长时间的积压;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施工工艺的加强,使得原来的设备不能应用到当前的工程当中,慢慢的有些材料被迫淘汰,同时也增加了材料的管理难度,使工程成本也增加不少。

(三)材料的浪费,损坏,导致无法进行再使用或归还

我们经常随处可见工地上有许多变形的钢管,扣件随处乱放,有些钢板桩钢轨被改制它用,或者囤积,无法做到重复使用,无法降低工程成本,给公司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工程在竣工时才发现结构件的某些东西缺失了,平时这些小细节也许不会被发现,但殊不知,到最后,却是巨额的差距。

二、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力度

对于每个公司而言,周转材料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公司应结合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特性,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并且在实施管理中,严格要求条例执行,发挥出周材的潜力,协调资源调剂,保证资源在公司中能够进行有序的流动。

(一)优选施工方案

周转材料的用量,实际取决于施工方案,因为工程所需的主体材料是由设计图纸计算所得,所以在设计施工方案的时候,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如何最省的使用周转材料。企业应该尽量选用现有的材料,减少新材料的添置,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应该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材料的闲置。

(二)做好备料计划

工程人员必须实时了解工程进度,物资情况,深入到施工现场,做好备料计划,并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当租用,当现有工程比较大,材料不足时,除非一些必要的材料,其他的应该采取租用材料的方式,适当的减少工程款的压力。二是发挥协调作用。为了避免工地上的材料闲置,工程人员应该合理的调配好各个工地所需的材料,使现有的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适当的代用。当设计所需的材料与我们现有的材料有所偏差,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应该考虑代用,既节省了资金也保证了施工的进行。

(三)加强周材的保管

对于周转材料,不论新旧,在使用时,必须进出入库登记,领取和归还以小票为凭证,不论周材的数量大小,都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章程进行存放,存放的类别可以按品种、规格堆放。对于一些特殊的周材,例如金属、木材等。应该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比如:除锈、涂油、通风、喷防虫药等。从而降低了周材的损耗。对于一些损坏严重的材料,应该进行及时的修理,如果修理不及时,材料就会因此报废,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修复小组,使工程下来的材料得到及时的修复,使之可以利用到下一次的工程中,也减轻了工程款的压力。

(四)加强周材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有些施工人员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工程进度上,而没有加强对周材的管理上。在周材的使用中,往往出现了大材小用、乱扔乱丢、拆卸时乱发、用力蛮干等严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同时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三、关于周材管理的建议

(一)采购权限回收,机构统一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周转材料的管理需要统一的管理模式,需要对周转材料进行资源的整合,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周材资源中枢才能使周转材料的管理效益得到提高。

(二)选择实力强的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

通过实现统一的招标采购,从市场中挑选出综合实力强、口碑好的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加强供应商环节的管理,让供应商互相之间进行比价,竞争。通常在这个时候,企业都能够获取比普通采购价格更低的优势,从而减少工程款的压力,也降低了周转材料所需的成本。

(三)实行有偿租赁模式,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

为了避免盲目的使用资源配置,应该加强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在工程任务进行的同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调整设计方案。当周转材料使用不足时,企业不应马上投入资金去购买新的周转材料,而是应该采取租赁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企业享有周材的所有权,项目实行对周材有租赁使用权,在施工完成时,企业对周材进行回收。

(四)做好周转材料的维修使用工作

对于周转材料的回收,企业可以租赁专门的场地进行维修管理。对于周转材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周材的状况完好,并且在之后的工程中能够利用到,企业应保存好周材的完整性,严格的进行维修管理。二是周材状况良好,但是企业在短时间无法找到足够大的租赁场地,或者场地的租赁费用较高,这个时候,企业可以联系相关的厂家进行回收,或者联系其他正在施工的企业,看是否需要周转材料。三是周材状况较差,使用率低,无维修价值的,可以就地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应该请企业的管理层和周材使用的管理部门对材料进行评估,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来处理。

(五)加强对周转材料的资金控制

公司的上级应该严格把控周转材料的采购以及租赁。采购前,应该先核对库存数量,适当进行采购;对于租赁的周材,应该严格审查材料的完好度和进场的时间,并做好详细的登记,使用完后及时归还,加快材料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使用成本。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应该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居安思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物资公司推出了多种竞争手段,如:“微笑服务”、“零抱怨制度”、“24小时服务”等进行竞争,企业应制定自己的问题化体系制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不断的激励员工,让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向“强公司”的方向迈进。

结束语

周转材料数量大,周转中经手的人员多而杂,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公司的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其特性制定管理办法,在工程中严格执行,用心管理,提高周材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在公司内部,可以实行奖惩制度,物资部门对周材的使用进行统计后,制定出合理的损耗率,在总队对工地进行经济考核时,可以将此作为一项审核指标,节约的奖励,超过的则进行处罚。实践表明,合理的运用周转材料的合理运用,使得周转材料的损耗率大大降低,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从而也使工程款的压力大大减少,企业的资金同样得到节约。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配置资源,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周转材料经营氛围,周转材料的合理管理将会为公司的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有利于公司更好的发展,为公司的壮大打下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瑞.浅谈施工周转材料管理[J].建筑施工,2009(12)

[2]刘利坚.建筑施工中的周转材料管理拙论[J].施工技巧,2007(11)

[3]沈永康.于公司层面看周转材料管理[J].混凝土科技,2005(12)

周转材料范文5

(一)为了统一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1.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耐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

2.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本办法对其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损失准备通过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增设“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核算。

3.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拨付所属资金”、“上级拨入资金”和“内部往来”等科目。

(二)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233周转材料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周转材料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

二、本科目应设置“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可以不设置以上三个明细科目。

三、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施工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周转材料、非货币易取得的周转材料等,以及周转材料的清查盘点,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四、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分期摊销、分次摊销或者定额摊销的方法。

(一)一次转销法。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二)分期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三)分次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摊入成本、费用。

(四)定额摊销法。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确认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五、领用、摊销和退回周转材料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按其全部价值,借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贷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摊销时,按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退库时,按其全部价值,借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贷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

六、周转材料报废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将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周转材料转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等科目。

(二)采用其他摊销法的,将补提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将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周转材料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同时,将已提摊销额,借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贷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

七、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施工企业,月度终了,应结转当月领用周转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记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八、在用周转材料,以及使用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应当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九、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1281存货跌价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在本科目下设置“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核算工程施工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

三、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

合同完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费用时,应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按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同时,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四、“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应按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损失准备。

1506临时设施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

二、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

三、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不需用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通过“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核算,按临时设施账面价值,借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按已提摊销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临时设施清理后,如为清理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如为清理净收益,借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临时设施种类和使用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期末临时设施的账面原价。

1507临时设施摊销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各种临时设施的累计摊销额。

二、施工企业的各种临时设施应当在工程建设期间内按月进行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工作量法,也可以采用工期法。当月增加的临时设施,当月不摊销,从下月起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临时设施,当月继续摊销,从下月起停止摊销。摊销时,按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临时设施的累计摊销额,可以根据临时设施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临时设施的原价、摊销率和实际使用年限等资料进行计算。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临时设施累计摊销额。

1702临时设施清理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因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临时设施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二、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不需用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按临时设施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摊销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临时设施”科目。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临时设施清理后,如为清理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清理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临时设施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临时设施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收入(清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

2123工程结算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二、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按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已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4104工程施工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实际发生的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两个明细科目:

(一)合同成本

本科目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该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其他直接费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用、临时设施摊销费用、水电费等。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

其中,属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可先在本科目(合同成本)下设置“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月份终了,再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工程成本。

(二)合同毛利

本科目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确认的合同毛利。

三、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应付工资”、“原材料”等科目。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合同毛利)科目。

四、合同完工结清“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账户时,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4110机械作业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包括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施工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台班费定额支付的机械租赁费,直接记入“工程施工”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设置“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并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三、施工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以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的种类确定。

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机械作业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四、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

(一)施工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为本单位承包的工程进行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的成本,应转入承包工程的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对外单位、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以及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在月份终了时,一般应无余额。

5101主营业务收入

5401主营业务成本

一、这两个科目分别核算施工企业的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

二、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区别情况处理: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工程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工程合同费用;若合同成本不能够收回的,不能收回的金额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工程合同费用,不确认收入。

三、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合同完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费用时,应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减去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后的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实际合同总收入减去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后的余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同时,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四、这两个科目应按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期末,应将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

三、补充报表项目及编制说明

(一)“周转材料”科目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

(二)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下,增加“其中:已完工尚未结算款”项目,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合同已完工部分但尚未办理结算的价款。本项目根据有关在建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减“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在建施工合同累计已发生的成本、累计已确认的毛利以及累计已结算的价款。

(三)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临时设施”项目,反映临时设施的摊余价值、尚未清理完毕临时设施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收入。本项目根据“临时设施”和“临时设施清理”科目余额之和减“临时设施摊销"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临时设施的摊销方法、临时设施的原价、累计摊销额以及清理情况。

(四)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下,增加“其中: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项目,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合同未完工部分已办理了结算的价款。本项目根据有关在建施工合同的“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减“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在建施工合同已结算的价款、累计已发生的成本和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周转材料范文6

一、传统现金周期指标局限性

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最初是由诸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单一分析指标构成, 而这些单一分析指标往往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 而且各指标之间通常存在冲突和矛盾(如放宽信用政策虽然有利于存货销售, 但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 , 所以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周转及其变化对营运资金的具体影响程度, 难以判断营运资金策略变化或调整对某一比率的改善能否抵销对其他比率的恶化。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Cycle) 指标,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

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存货周转期- 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期指标反映了企业购买生产性资源的实际现金支出与来自产品销售的最终现金收回之间的净时间间隔, 即将一定量的现金支出转换为来自企业正常经营过程的现金流入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应收账款回收期是企业平均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天数, 这一时间长度受企业信用政策的直接影响; 存货周转期描绘了企业将其累积的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完工产品占用资金转换成产品销售收入的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期反映了企业推迟支付应付账款以维持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平均期间。应收账款回收期和存货周转期之和通常被称为经营周期。经营周期的增长反映了流动资产投资的增加占用, 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增长则反映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的自发营运资金的增加积累。

应收账款回收期=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净销售收入)×360

存货周转期= (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成本)×360

应付账款周转期= (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净销售收入)×360

但是, 现金周期指标仍然存在缺陷。因为现金周期只是不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简单加减, 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例如存货项目从原材料购进到在产品加工, 再到产成品生成, 不同形态的流动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简单的天数加总难以说明这种数量上的差异。这一问题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的计算方面也同样存在。可以说, 传统的现金周期指标仅仅考虑了时间因素, 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一种静态反映, 难以准确反映实际状况。

二、加权现金周期指标计算方法

加权现金周期指标正是针对传统现金周期指标的上述缺陷,引入动态数量权重指标, 将存货加权周转天数细分到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完工产品项目上, 分别按不同时间点占用营运资金数量重新计算应收账款、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综合考虑时间与数量因素的加权现金周期。显然,加权现金周期比传统现金周期要短。计算加权现金周期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各个周转期的权重大小。鉴于此, 其计算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要确定加权应收账款回收期、加权原材料周转期、加权在产品周转期以及加权完工产品周转期; 第二阶段则是从上述四个加权周期构成的加权经营周期中减去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 即得到加权现金周期。

为正确计算周转期, 首先应确定一定时期内各项目的周转额,通常可根据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增加额减去期末余额获得。一定时期内各项目的平均数则可用期初数与期末数之和的二分之一表示。周转期就等于各项目的平均数除以其每天的周转额。例如, 某企业第一季度(90 天) 的期初原材料为15 万元, 季度内采购原材料200 万元, 期末原材料为35 万元, 则该企业本季度原材料项目的周转额为180 万元(15+200- 35) , 平均每天的周转额为2 万元(180÷90) , 原材料平均数为25 万元[(15+35) ÷2], 原材料周转期为12.5 天(25÷2) 。同理可计算得到在产品、完工产品、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数值。原材料周转期、在产品周转期、完工产品周转期及应收账款回收期反映了经营周期四个组成部分中每一部分占用资金的持续期间, 这四部分之和构成了经营周期。原材料、在产品、完工产品以及应收账款的权数是各部分占用的资金数与采购、生产、销售及资金回收整个过程中占用资金总数的百分比, 上述四个权数之和等于1。应付账款权数反映供应商在筹集原材料中所起的作用, 是由应付账款所筹集部分在产品最终价值中的百分比。应付账款权数越大, 推迟向供应商支付的期限越长, 加权经营周期的减少就越大; 反之亦然。

原材料、在产品、完工产品和应收账款周转期与各自的权数乘积之和构成了加权经营周期, 从中减去应付账款加权天数即可计算得到加权现金周期。应付账款加权天数等于应付账款权数乘以推迟向供应商支付的天数, 即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假设某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期为10 天, 原材料周转期25 天, 在产品周转期15天, 完工产品周转期10 天, 应付账款周转期为10 天。采购、生产、销售及资金回收过程占用的资金数共100 万元,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30 万元, 原材料占用20 万元, 在产品占用15 万元, 完工产品占用35 万元, 则相应的权数分别为0.30、0.20、0.15、0.35。由此可得加权经营周期(WOCt) 为:

WOCt=0.20×(25+15+10+10) +0.15×(15+10+10)+0.35×(10+10) +0.30×10=27.25(天)

假设每天的应付账款成本等于每天消耗的原材料。因为20万元的原材料将在25 天内消耗尽, 每天消耗的原材料就是8000元(200000÷25) 。此外, 假设原材料的购买金额等于应付金额, 故应付账款占用资金为80000 元(8000×10) , 应付账款的权数为0.08(8000÷1000000) 。因此, 加权现金周期(WCCCt) 为:WCCCt=27.25- 0.08×10=26.45(天)

上例中, 如果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及完工产品占用的资金数分别为10 万元、60 万元、20 万元、10 万元, 则相应的权数为0.10、0.60、0.20、0.10, 所得的加权经营周期为46 天。此时, 由于60万元的原材料在25 天内消耗尽, 则每天消耗的原材料为2.4 万元, 应付账款占用资金为24 万元, 应付账款权数为0.24。由此可

得加权现金周期43.6 天。同理, 如果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及完工产品占用的资金数分别为60 万元、10 万元、10 万元、20 万元, 则加权经营周期为19.5 天, 加权现金周期为19.46 天。

当应付账款周转期发生变化时, 加权现金周期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假设供应商将应付账款周转期扩大到15 天, 并于到期时支付, 上例中的其他关系保持不变。由于信用期间改变引起支付行为改变, 使得应付账款增加到120000 元(8000×15) , 应付账款权数为0.12(120000÷1000000) 。此时加权现金周期为:WCCCt=27.25- 0.12×15=25.45(天)

如果供应商将应付账款周转期延长到35 天, 而其他关系保持不变。由于向供应商支付的信用期间延长, 应付账款将增加到280000 元(8000×35) , 应付账款权数为0.28(280000÷1000000) 。此时加权现金周期为:WCCCt=27.25- 0.28×35=17.45(天)

三、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计算方法比较

现金周期的加权计算方法与传统现金周期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数量因素的影响作用, 该数量因素使得加权现金周期较传统现金周期要短。在上例中, 采用传统现金周期计算, 应收账款回收期为10 天, 存货的周转期为50 天, 应付账款周转期为10天, 其中50 天的存货周转期可进一步分解为原材料周转期25天, 在产品周转期15 天, 完工产品周转期10 天。因此, 无论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及完工产品占用的资金数是多少, 60 天的经营周期减去10 天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都会得到50 天的现金周期。而加权现金周期则将数量因素考虑在具体计算中, 上述各项目的权数不同, 所得到的加权经营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也不同。在不同的权数下, 上例中传统经营周期分别比加权经营周期长32.75 天(60- 27.25) 、14 天(60- 46) 、40.5 天(60- 19.5) , 传统现金周期分别比加权现金周期长23.55 天(50- 26.45) 、6.4 天(50-43.6) 、30.54 天(50- 19.46) 。尽管加权现金周期均短于传统现金周期, 但不同权数却反映了加权现金周期的不同变动趋势。上述差异说明, 数量因素在现金周期计算中具有重要作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 传统经营周期假设与采购、生产、销售及资金回收相关的所有成本在周期的第一天发生, 并在产品的最终价值中具有相同的量, 而加权经营周期将成本因素引入分析之中, 并以其权数进行调整; 传统的现金周期假设经营周期减少整个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数值, 而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

应付账款权数对加权现金周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上例中, 对于15 天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传统的现金周期为45 天(60-15) , 与加权现金周期相差19.55 天(45- 25.45) 。由于推迟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使原材料占用资金部分减少, 使得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的差额减少了4 天(23.55- 19.55) 。对于35 天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传统现金周期为25 天(60- 35) , 与加权现金周期相差7.55 天(25- 17.45) 。应付账款权数的增加引起了加权现金周期时间与数量上的同时减少。这说明交易信用期越长, 加权现金周期越短。此外, 由于应付账款权数总小于1, 加权经营周期的减少将比整个应付账款周转期小。然而, 对于传统的现金周期, 经营周期将减少整个应付账款周转期。因此, 用来调整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权数导致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的差异。

加权经营周期为短期筹资管理提供了一个总流动资产的概括量, 原材料、在产品、完工产品以及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越大, 加权经营周期越长, 传统经营周期与加权经营周期的差额越小。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则将加权经营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相连接。如果给定加权经营周期, 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越大, 加权现金周期就越短。从上述分析还可以得出, 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的差额对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变动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越大, 加权经营周期的减少就越大, 加权现金周期与传统现金周期的差额就越小。因此, 与传统现金周期相比, 加权计算方法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更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研究》1995年第1 期。

[2] 杨雄胜、缪艳娟、刘彩霞:《改进周转率指标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0 年第4 期。

[3] James A.Gentry,R.Vaidyanathan and Hei Wai Lee. “AWeigh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