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1
有时,回忆起来便会哈哈大笑。
有时,回忆起来便会热泪盈眶。
远远地望着另一个我自己,她头发短短的,很矮,中等的身材,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她轻轻的告诉我,原来我长大后是你这个样子啊。我笑着,她说:
我很快乐,我是你美好的童年时代,我爱哭,爱笑,喜欢蹦蹦跳跳,每当走过一条条小路时,总会摘下一片片草叶,一朵朵小花,随走随玩,无忧无虑。我可以踢起路上的小石子,还可以吹着口哨,那是我自由的童年时代。她还说:
我想笑,可以大声的笑,想哭的时候也可以哭,不用佯装坚强。享受着那一份简单而单纯的快乐。
听完她的诉说,我不再笑了,眼里泛起了泪光,我多么想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一小段时光,那最快乐的时光,如今已经挥着翅膀唱着《光阴的故事》和我告别,多少次。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甜美的糖果,它是童话里最亮丽的彩虹,它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它是刻在记忆中的粉色剪影,它是绽放在水面上的露珠,它是时光呼啸而过洒下的玫瑰花瓣,它是再也回不到的过去,它是独特的存在,当它再不可能重来时,我们必须铭记,铭记所有的快乐和爱,铭记所有的疼痛和成长。再见,童年。
再见,童年。
来便会哈哈大笑。
有时,回忆起来便会热泪盈眶。
远远地望着另一个我自己,她头发短短的,很矮,中等的身材,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她轻轻的告诉我,原来我长大后是你这个样子啊。我笑着,她说:
我很快乐,我是你美好的童年时代,我爱哭,爱笑,喜欢蹦蹦跳跳,每当走过一条条小路时,总会摘下一片片草叶,一朵朵小花,随走随玩,无忧无虑。我可以踢起路上的小石子,还可以吹着口哨,那是我自由的童年时代。她还说:
我想笑,可以大声的笑,想哭的时候也可以哭,不用佯装坚强。享受着那一份简单而单纯的快乐。
听完她的诉说,我不再笑了,眼里泛起了泪光,我多么想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一小段时光,那最快乐的时光,如今已经挥着翅膀唱着《光阴的故事》和我告别,多少次。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甜美的糖果,它是童话里最亮丽的彩虹,它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它是刻在记忆中的粉色剪影,它是绽放在水面上的露珠,它是时光呼啸而过洒下的玫瑰花瓣,它是再也回不到的过去,它是独特的存在,当它再不可能重来时,我们必须铭记,铭记所有的快乐和爱,铭记所有的疼痛和成长。再见,童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2
我们慢慢的,慢慢的步入了青春,或许无奈,或许欣喜,这一切都不重要,青春和童年不是一样的么?该留就留,他不想留,我们就该放手,任由自己飞翔。
青春易逝。我们每天都在抱着书读着,听爸爸妈妈念着,听老师说着,把作业写着…有时候真的有一种冲动,厌了,烦了,多想一个人静一静,一个人放松,不管世事,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任由自己畅想,可现实不允许,我们是青少年,我们每天要为以后的生活奋斗,每天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们,有一大堆的唠叨等着我们去听,学校里有考试,大家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烦,多想自己能够每天不为考试,学习而烦恼。
青春哪,如此多情。我们有一大堆的事要做,我们的思想多么不单纯,想的事有多么多,不管长得多么大,我们都是青春期,青春真的没有彩排,过去了就罢,不要去怀恋,曾经我们拥有过,我们都是孩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初一:钟洁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3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公交车又不好看,为什么还会有公交迷?男人可能对机械都比较喜欢,像我们这批70后,成长的路上最先接触的机械就是公交车,我们小时候私家车非常少,公交车就成了我们对机械爱好的一个释放点。其实每个人心里,对公交都有一个情结,只不过表达这种情结的方式不同罢了。——援引自本期栏目主人公田建。
田建的公交情结贯彻地很彻底,因为现在他的工作就是一名公交司机。这名普通的公交驾驶员前一阵子却成为了汽车媒体竞相采访的“红人”,因为他与几位公交车迷成功地复原了一辆老公交,1972年出厂的BK640B。BK640B一度是北京公交的主力,当年十里长街送别时总理所用灵车正是这一车型。
复原的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当时公交迷论坛上网友迪迪在四季青一带发现了一辆破旧的BK640B,车主是位修车店老板,640B被他当做储存工具的仓库在使用。闻听消息,公交迷论坛上群情振奋,由于0B的珍惜程度,田建等人商议后决定出价收购。修车店老板见有人主动收车,坐地起价张口要30万,这对都不富裕的公交迷们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这时,640B复原路上最大的一位贵人出现了,他就是老爷车博物馆馆长雒文有。起初手头也不宽裕的老雒对640B兴趣不大,因为他个人主要收购具有历史意义的老款轿车。但当老雒得知640B对纪念北京城变迁的重要意义之后,决定帮帮这些追梦人。在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斡旋后,修车店老板最终答应5万元把车卖给老雒。(下期人物我们就来聊聊老雒的故事,敬请关注。)
车收回来后,公交迷们正式开始了640B的涅槃之路。非常幸运,BK640B的机械结构保留得相对完整,这让五人修复小组颇感欣慰。修复小组分工科学明确:公交司机田建负责修复机械部分,双层公交电工王晨负责电器设备的购买调试,汽车媒体人吴戈和彭天龙负责在网上淘车辆零件,家住门头沟的张帅负责大家的后勤保障工作。“当时640B的翻修地点在怀柔,我住在沙河,我们中最远的住在门头沟,可大家对南辕北辙风餐露宿毫无怨言,从早8点干到晚8点1修复老公交我们不仅没有一分钱报酬,大家光采买零件儿自掏腰包就5万多。但我们就是高兴,看着两个月后老家伙可以点火发动了,后来慢慢地座椅、铭牌、车辆编号都修复的和原来一样了,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回忆起峥嵘岁月,田建依旧感慨良多,他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论坛创办人宁轩给自己的那些电话卡和油卡,一辈子也忘不了张帅从门头沟一路带来已经冷掉的包子和炸鸡的味道。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4
且以作品论英雄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本就是作者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作者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作者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作者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作者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作者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作者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作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作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
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作者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作者,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
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5
《宫锁珠帘》中的“苏公公”,《画壁》中的小书童“后夏”,《四大名捕》中的“大狼”,《幸福速递》中的小丑快递员,《决战刹马镇》中的“绿毛裤”,《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老张”……
这几个角色的扮演者,正是被人们誉为“特别会演小人物”的新生代实力派演员包贝尔。
而眼前这个笑眯眯的阳光大男孩,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坏小孩”。
我就是那个比较“二”的朋友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喜欢看你戏中独有的包式幽默,你在微博里写的东西跳跃搞怪,轻松好玩,给人留下的是一个思维很活跃、率真开心的大男孩形象,你从小就这么没心没肺,擅长搞笑吗?
包贝尔(以下简称包):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我小时候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不幸的,因为我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我母亲包锋现在是中国顶尖的皮影戏大师,但当年她和我父亲离异后就独自去了日本,因为她觉得去那里能挣更多的钱,可以让我以后生活得更好。而我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出差,从我七八岁开始,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家里雇的一位保姆和患有小脑萎缩症的奶奶。在这种环境下,我最需要的就是朋友,我也确实有很多朋友。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扮演的大多是搞怪、调皮,比较“二”的那种角色。不是有句话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比较‘二’的朋友”么,我就是那个比较“二”的朋友。因为这样大家会更愿意跟我玩,愿意接纳我,我才会快乐,所以我就越来越“二”,变成了今天这样的性格。
记:你都干过哪些比较“二”的事?
包:调皮捣蛋的事太多了,各种“二”。比方说,东北冬天的暖气特别热,有个同学甚至把手上的皮都烫掉了,我发现了这个现象以后,就把鸡蛋拿到学校,打在暖气上,它就变成摊鸡蛋了。第二天哥们几个就带来了酱油啊盐啊,一边上课一边偷偷地摊鸡蛋吃……
记:听说你上学时曾经有段时间每天天不亮就去送牛奶挣钱,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包:初中。我初中上了两所学校,一开始是一所公立学校,那个学校乱,经常有人打群架,家里人就把我送到了一所很好的私立中学。这个决定其实是错误的,因为那所学校学费特别高,同学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但我不是。那段时候我学习没上去,反而学会了一样东西:攀比。当时像佐丹奴这种品牌的服装他们已经看不上了,他们穿的球鞋都是1000多元一双的。而我连零花钱都没有,就想着自己去赚钱。那时,我正好看到自家奶箱上贴着招工广告,就跑去应聘,于是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开始给人送牛奶,平均每天要跑200层楼,后来我又兼了一份送报纸的活儿,加起来一个月能赚到两三百元钱。送完牛奶和报纸以后去学校,那就基本不可能上课,而是补觉了。那时候也没觉得读书有多重要,初中毕业以后上了职高,学的是“旅游英语”专业,其实什么都没学,时间都花在了打工、泡妞、打游戏这些事情上。
记:听上去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野孩子”的故事……这样的生活过得开心吗?
包:当然很开心,但也有很多难过和压抑的时候。其实有件对我来说很痛苦的事,就是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都不来,记得在那所私立中学时,我学习特别不好,一次开家长会家长又来不了,老师急了,跟我说了一句特别难听的话:“包贝尔,这次你爸妈必须来,就算他们死了,你也得从坟里给我挖出来!”我当面就把他的备课本撕成了碎片,甩下一句“去”,扭头就走了,从此再没跟他说过任何一句话。很多时候我内心都会羡慕人家有父母在身边,而我只有一个保姆,只会问我“今儿吃啥”……我还特别受不了别人看我的那种眼光,很多家长都禁止孩子跟我玩,甚至包括我的亲人,比如我的大姨就对我的表妹三令五申:不许和你哥在一起,跟他在一起你就要学坏!有时候有些明明不是的坏事,也会被安在我头上……这样的生活也导致我特别没有安全感,比如我从小到大打的那些架,只有两三次是为自己,而绝大多数都是为别人,因为我害怕失去那些朋友,一直到现在,我都害怕一个人呆着,也特别害怕得罪别人,没安全感。
情理之中的意外
记:那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包:有啊,高中毕业后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网吧的网管,因为第一可以免费上网玩游戏,第二还能轻而易举地瞄到漂亮女孩的QQ号……就在这个时候,我母亲出手了,她叫我去日本看看她。我去了以后,发现她的生活跟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样。因为我知道她的工资是普通中国人的10倍,以为她肯定生活得特别好,实际上她住的地方只有10平方米。我到的那天,她说去买点菜做点好菜给我吃,但领我去了超市以后就逛啊逛啊一直不买,直到超市快要打烊了,鱼啊菜啊都开始打折,她才去买。她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挣钱供我读书。我再没心肝也不由得受到了触动。她坚持要我去上大学,认为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虽然我百般抗拒,但她最终还是给我联系了东京某所大学的校长。校长跟我一见面,发现我什么都不会,就说像你这样的孩子只能去学表演(笑)。但他建议,一个中国人要学表演的话最好还是回中国去。母亲觉得有道理,就安排我回国去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我三心二意地到了北京,还想瞅机会逃回东北,结果到了报考现场一看,嚯,美女如云啊,于是我决定,不走了(笑)。
记:北京电影学院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吧?
包:很难,所以我的考取有那么点鬼使神差的意思。但仔细想想,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演得跟别人不一样。比如考“公交车站”,别人都演看手表啊,张望啊,我就和一女生扮演一对情侣,她给我挠痒痒;考“拜佛”,别人都是怎么虔诚啊,怎么痛哭流涕啊,我演的却是烧香不小心把裤脚烧着了,然后一个劲地灭火……我理解的表演,更多地就是要给观众“情理之中的意外”。另外就是,我很早接触社会,看过人生百态,所以能演出人生百态,比如演“喝酒”,有人演得假,有人只能演一种,但我能演出几十种,因为我以前在夜场做服务员,每天看各种人喝酒,大款、穷人,情侣、失恋的人,都是不一样的,这可能是那些本本分分一路读书读上来的人很难凭空想象的。就这样,算上文化分,我最终被大专班录取了。
记:你在电影学院里算是个好学生吗?
包:一开始不是。第一学期的时候不好好学,出去蹦迪、喝酒,还跟人打架,劣性难改。到了学期末,我们的导师对我说,以你为首的这几个男生如果不给我交作业,我就开除你们。当时我们急了,跟高年级的同学借了个喜剧剧本,叫《鬼子来了》,赶紧排练起来。最后考试时,我们演完之后全班都沸腾了,笑爆了。结果,我们这个作品被选出来在学院里公开演出。我们特别意外,因为我们也认定自己是“差生”,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都高兴得不得了,非常努力地去排练。我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也从日本飞回来看我的表演。那天表演完、谢完幕之后,我就偷偷地看坐在第一排的母亲是什么反应。这部戏是个特别逗的喜剧,但我发现母亲在哭,她拉着老师的手,一个劲地流眼泪。那一瞬间,我心里五味杂陈,赶紧跑下去问她怎么了。她说,她自打生下我,就期望我成为一个有才华的好孩子,而我上了学以后,她的这个梦想就破灭了,但今天,她终于可以说,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我的母亲因为我演戏而喜极而泣,这件事特别深地触动了我,促使我开始认真学习,努力排戏,成了一个好学生,还当上了我们班的班长。
愿意为它去磨砺、等待和煎熬吗?
记:从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到接拍很多影视剧,这个过程顺利吗?是不是说,只要上了电影学院表演系,自然就会有很多剧组来找?
包:你要知道,从我上大学那会儿开始,平均每年中国各大院校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有2万人,也就是说每一年中国都至少会增加2万名科班演员,人家为什么要用你?你又没有票房价值。要推销自己,最原始的方法就是“跑组”,就是自己四处打听哪个剧组驻在哪个饭店,然后带着个人资料去敲门,顶峰的时候我一天跑了20多个剧组,低三下四地去找人家,只要给钱,只要有台词,只要能锻炼,我就演。我们学校一些同学不屑于这种方式,还挑,角色不好不演,钱少不演……结果很多人毕业8年了一部戏都没演,或者只演了一两部,而我已经演了几十部戏。你首先要跨入这个圈,一步一步地积累经验,让更多的人认识你、认可你,才会有剧组来找你,才有机会演到主要角色。好多人只看到贼吃肉了,没看到贼挨揍。
记: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片子找到你,请你出演各种各样的“小人物”?
包:首先当然是形象,我不是高富帅,也不是浓眉大眼,就算我很想演一个“天下第一大帅哥”,导演也不相信你有这么大的塑造能力。其次,我本来就不是个大人物,我所了解的生活全来自身边的小人物。其实你说,谁是大人物?就算是雷锋、关羽,人前做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人后也有疲惫和苦恼,有平凡的、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所以,从小人物的视角去讲故事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我是这么以为的。
记:那你不担心,总演小人物会把自己的戏路限制死了?
包:其实在我看来,大英雄也好,大反派也好,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必定是有原因的,这往往就是他们“小人物”的一面,如果没有这一面,让观众觉得你扮演的角色在生活中看不到,他们就会觉得你演的要么是个神,要么是个精神病人。这是我要思考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说,努力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如果不能理解,我的表演就找不到支点。再有一点,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不管演什么角色,我都希望我演的这个角色身上能有一些幽默的、能够让人发笑的东西存在,因为我从小就是这样一个人,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会主动逗大家笑,我觉得大家开心我就开心,可能大家开心的时候都会把我忘记,但是不开心的时候一定会想到我,像纸巾一样,用不到的时候非常不起眼,但关键时候就成了必需品。所以我特别希望把戏中的幽默元素放大,因为观众已经活得很累,压力很大了,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放松一点,快乐一点,不是让更多的人难过。而把喜剧性表现出来很需要技巧,你一个古装戏里掏出一个棒棒糖来吧唧吧唧地舔,这是喜剧吗?我觉得不是。真正的喜剧是让观众发笑之后觉得不俗,是很有挑战性的。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戏路,也是我小小的梦想。
记:你演了这么多影视作品,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角色?
包:每个角色都有喜欢的地方,也都有遗憾的地方。其实我最最喜欢的,还是舞台剧。一个演员最大的乐趣,是别人只能活一辈子,演员却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不同的人生。但是拍电影电视剧,我们不是像大家看到的那样从第一场拍到最后一场,第一天拍的可能是最后一场,中间导演还会不断地喊停,编剧会说你没按剧本说台词……观众看到的是已经组装好的一个完整的人生,但你在演的时候是零碎的。在话剧舞台上就完全不一样,上了台,你就化身为“那个人”,自如地去演绎他的生活、他的故事,这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记:有很多中学生也很向往演艺圈,梦想成为演员,你给他们的建议是什么?
包:我感觉很多孩子其实不是想做演员,而是想当明星。就是我说的,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揍。不过这也没问题。我想跟中学生说的是:你真的想进演艺圈吗?如果真的想进,首先起床的时候对着镜子仔细看看自己,对比一下大明星的照片,你觉得你真的比他们帅,比他们美吗?如果真的如此,我觉得你可以做演员,因为你形象条件那么好,是有可能被剧组看中的,至于能不能成为明星那是后话;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不如照片上这个人,那么你问问自己,你真的热爱表演吗,愿意为它付出代价,为它去磨砺、等待和煎熬吗?比如王宝强,他在成为明星之前,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蹲在北影厂门口,蹲了好几年,常常是一天30元钱都挣不到,住的是地下室……他现在红了,但当年和他一起蹲的那几百人,到现在还在那儿蹲着呢。如果你确定你能受得了,那你就来。一辈子很短暂,有梦干嘛不去追?如果最后碰了壁,证明这个梦想不适合你,那再去走别的路。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不要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因为当你演戏演到一定的程度,就像陈道明和陈宝国,都是“老戏骨”,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以前不喜欢读书,现在读书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有时候和兄弟们聚会,大家在喝酒聊天,我在一边读书,因为我欠下太多东西,需要恶补。阅读会给我的表演带来很多很多的启发。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6
丹增(藏族)
我推崇文化。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是什么?不是别的,只有文化。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曾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取向。一个国家或民族,什么能使她真正的强盛?或者说她用什么能够打败别人?是经济发展么?是科技进步么?有可能的,但最终能够打败别人的只有文化。文化,曾使我们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所以,十七大提出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那不是随便提的,因为只有中华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才能真正振兴中国。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文化人而感到骄傲和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研究文化,可能会写一本相关的书,来记录我对于文化的思考。
伟大的新起点
晓雪(白族)
2007年12月31日,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传来了嫦娥一号的特殊语音:“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雪域,让我们同声歌唱美好生活。”
2008年元旦的夜晚,我仰望星空,感到整个天宇是那么宁静、和谐。我的耳边又响起另一个豪迈、洪亮而又难忘的声音: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
2008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布署的第一年,是“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这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各条战线、各项事业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国少数民族作家的队伍空前壮大,文学作品的数量也比30年前有数倍甚至更多的增长,但在我们繁荣兴旺的出版物中,看过就扔的文字快餐还相当多,思想上有深度、艺术上有创新的精品力作还太少,对改革开放30年突飞猛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还远不够精彩。我想,在这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这些从事写作的人,应当更好地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更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深刻内涵,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中写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高质量的好作品。精神产品,质量第一!
怎么无愧于2008年,无愧于这伟大的新起点,这是我们应当考虑的。
向着阳光走去
冯艺(壮族)
一阵阴冷过后,2008年的春天有了阳光。年年岁岁,人们都在总结逝去的日子,向往新鲜的日子。2007是我向生活问学的一年,我倍感充实。面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寻找一种精神,就像长期行走在山野,看到那些无名小草,宁静而坚韧。我喜欢明净,喜欢在阳光和清净中,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 ,我出版了散文集《红土黑衣》,试图以自己的生命体验,揭示壮族地区的文化底蕴,展示壮民族淳朴、本真的状态,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成因与世道人心。踏足于岭南大地,就是这笔珍贵的自然、人文遗产的享有者,无视这些资源,终将使我无地自容。
文学与世俗、与功利无关,文学需要我们直面困境的勇气和沉静写作的韧性。2008年的春天来了,我将继续致力于本土文化的挖掘,将出版一部反映长期被压抑和被遮蔽的边地文化的散文长卷,把那些像深藏的地下水一样滋养一方百姓的边缘文化与生活,鲜活地表现出来。我想,只要坚持下去,把自己的脚印踩得正直而沉实,就很不错了。
2008年的春天来了,我只想永远向着阳光走去。
盛世,青春和热血
白涛(蒙古族)
这是怎样的年代,
我们唱出了怎样的歌声?
2007年过去了,尚可的是前一年漫游北疆时受到的激发,计有《遥远又遥远的唐努乌梁海啊》(长篇散文)、《一支草笛的乡愁》(散文)、《阿尔泰随想曲》(抒情长诗),以及已持续多年的对膝下故土心上故乡的深情抒写。散文《遥》对自古属于中国的北方唐努乌梁海地区及其土著民图瓦人的历史际遇作了梳理,而对吾土吾民的深情抒写则有散文《漫漫风沙落,渐远赫连台》和抒情长诗《萨拉乌素源流》。
想起30年前的隆冬时节,我刚20岁出头,考入了本地一所师范学校,报到那天恰逢党的《公报》发表,草原钢城漫天飞雪,天空中回响着又一次“解放”的春天的消息,那一刻的心潮澎湃怎能忘记!而这30年,也正是我习作新诗所走过的苦乐酸涩的心路历程……
30年来,诗歌伴我走过青春步入了中年。欣逢盛世,三生有幸。作为一个写作者自有着个人的担当,他的文字当中自然会有着时代的信息,把自己最真实自然的感受、把自己的血流和体温交给时代和读者,便是我今后惟一的渴望。
把自己独有的歌声唱出来吧!
苏美尔与2008
叶梅(土家族)
岁末的一天,从电视上看到了苏美尔。古老的苏美尔文明,与同样古老的中国文明并驾其驱。可现在,在我们眼前,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的,只是一些残缺的跟太阳光泽一样金黄的沙墙和一根黑色的石柱。神秘的两河流域曾有过的至高无上的君主以及那些惊天动地的战争,都一一灰飞烟灭,只有这些刻在沙墙和石柱上的文字,无言地叙述着曾有过的辉煌。
于是想到,时光的荡涤真的是所向披靡。
金黄色的沙墙仿佛还透着新鲜,古人抚摸的掌印清晰得就像是昨天。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就不能不想到明天。
明天,两千年以后,人们会怎样看待今天――比如2008呢?中国的古老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有的甚至嚼都嚼不烂,反倒不怎么去嚼它了,我们或许应该去里面寻找像苏美尔那根黑色石柱上的刻划,那些经历了时光的摧毁而终能留存的,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吧。就如因为地球的变暖,人们不得不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现原来我们制造了那么多的垃圾。文学的生产似乎也同样如此。虽然时光可以将那些垃圾冲刷掉,但毕竟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2008。
诗歌犹如果子一样结在树上
倮伍拉且(彝族)
2007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八月炎热的日子里,去了凉爽的青海省西宁市,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那些凉爽的日子里,有青稞酒,有手抓肉,浓浓的诗情、诗意与美丽纯净的青海湖一起荡漾。
于是我写了诗歌,也写了《诗歌犹如果子一样结在树上》这篇文章。我想表达的是我和大凉山以及大凉山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很像一棵树,树上结满了芬芳的果子,果子的名字就叫诗歌。
在大凉山,在我和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日常生活中,诗歌无处不在,如同阳光,照耀着我们;如同空气、水和食物,滋润我们、养育我们。这些比喻毫无变形和夸张。因为大凉山浩如烟海的彝文典籍,都使用诗体语言进行叙述。诗体语言不由分说地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天文、地理、医学染上了文学的色彩,使之拥有道不尽的诗意。面对大凉山彝文典籍,首先面对的是诗歌,然后才是其他。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诗歌也终日陪伴着人们。一个人在山上行走,要唱着歌;两个人在两座山上放羊,也唱着歌交流;一群人在田间地头劳动,歌声就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了。葬礼、婚礼、火把节等日子里,人们聚集在一起,诗歌就汇成了海洋。在大凉山,诗歌之树常绿,诗歌犹如芬芳的果子一样结在树上。
2008年,我的家乡大凉山也会有许多焦点、亮点、热点,我深情而诗意地等待着。
丁亥感言
李传锋(土家族)
丁亥年可圈可点,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奥运准备、嫦娥一号、社会改革等等,过去的一年,将以各种印记深深地铭刻于人们的心底。
岁中,我从“岗位”上退了下来。60年真如白驹之过隙,前20年,在困苦中以学习为业;中40年,先,后改革开放,四海翻腾,夜以继日,工作为主。呜拉!从今往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了。
古人曰三生有幸,我一生有三幸:一幸结缘文艺界,在《长江文艺》任上,见证了湖北文艺事业从的浩劫中重生,亲历了湖北省文联的百废重兴。而在数十年的编辑工作,更有幸在碧野、姚雪垠、徐迟等大家身边工作,结识了省内外众多的作者和艺术家,播种了真诚,收获了友谊。二幸事业有成,在《今古传奇》主编任上,我们创办出了一份真正大众的文学期刊,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内知名的期刊集团!三幸官当得清廉,在一个好党组的帮助下,文联机关有了团结向上的气象,工作更得到了充分肯定。
命运是公正的,赐予我三幸,也赐我以大憾,数十年一直陷我于从文还是从政的矛盾之中。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中,也算一个出道较早之人,几次都有从事专业创作的可能,但我未能及时决断。在当官的诱惑面前,好友曾说,培养一个文官易,培养一个作家难。今日始悟。
金猪已过,银鼠大吉,2008年铁定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年代,除了“看奥运”这件大事,再一件大事,我将重新拾起我的小说,重新认识曾经熟悉的农村,为我的小说寻找素材。还有一个梦想般的任务,我要去写一下我的土家族,我想用较长的篇幅去审视一下土家族曾经辉煌的历史。
我的写作将是个人的,远离喧嚣,悠然自得。
春在枝头已十分
高深(回族)
2007年,装载着365个沉甸甸的日子走进了史册。
这一年,有些词汇的使用频率极高,如“十七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反腐倡廉”等等。与之比较,这一年的文学倒是相对冷静,不知是文学持重了呢,还是作家更沉得住气了?
当然,这一年的文坛仍然好戏连台:鲁迅文学奖、儿童文学奖;从省市到京城,力作层出不穷,作品研讨会接二连三;“青创会”检阅了文坛新军,显示了蓬蓬勃勃的文坛明天。值得一提的是《文艺报》每月增出一期“少数民族文学专刊”,开辟了发表园地、开阔了作家视野,也体现出中国作协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视。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2008年肯定是中国文学大有作为的一年,我不大担心作家们写不出“五环”佳绩,倒是有一些其他想法。今年的奥运盛会上,每个中国运动健儿都想在运动场上一显身手。我奉劝国人,从现在开始,就给教练员、运动员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以一种平常心、像对待历届奥运会那样对待这一届奥运会。不要把“奥林匹克精神”世俗化,不要以得金牌的数量作为衡量主办奥运会的成败。
回头盘点自己的2007年,我大约在各大报刊发表了十几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及杂文随笔。2008年,当百尺竿头,躬身执犁,耕耘收获。
祝愿与憧憬
关纪新(满族)
辞旧纳新之际,人人都在感慨时光如梭!这应当说是件好事,大家日子普遍好过了,方才有了过不够的感觉,希望韶华常驻。年轻的朋友可能不信,人的一生也不总是有把时光留下的欲望,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差不多都曾有过度日如年的体验。
辞旧纳新的日子口儿,该做的,是或公开、或默默地表述一两件心愿。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研究者,也想在这样的时刻释放两句心间的念想:
一呢,祝愿各个兄弟民族的父老乡亲吉祥幸福――祝他们不但物质生活日益阔绰,更祝他们的精神生活富足圆满;期望我们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族群,都能享受到自身优秀文化带给他们的光荣,推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开创多元一体的新辉煌。二呢,是期盼着我们的学界朋友,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站到时代的高度上,不断地将自我文化观念科学化。也许,当我们普遍建立起来一种完美的中华多民族文化史观之际,我们的学术研究还会取得更大更新的进展。
我是个“共和国的同龄人”,按照老年间的说法,2008年当为“六十初度”。身为一个少数民族学人,希望我的祝愿、我的憧憬,不光是对这新的一年而言的。
不可忘怀的30年
向本贵(苗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30年只是匆匆的一瞬间。但在中国,她却让人们不可忘怀。从1978年到2008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中国变得富裕了、强大了。中国的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到如今的百花齐放、满园春色、斑斓多彩、万紫千红。中国作家满怀激情,书写我们伟大的祖国,书写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我曾在农村生活20多年,我的心一直没有离开农村、离开农民。我的作品大都是写农村的、写农民的。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群众,我就觉得如鱼得水,觉得有灵感、有冲动。新年的脚步款款走来,提示我又该有新的打算、新的起点。但有一条是不变的,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我将牢牢记着,为农民群众而写,写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写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写他们与我们共和国步伐一致地走向美好的光明与未来。
好好接着写吧
飞鸣镝(仡佬族)
第七届青年作家高研班的日子眨眼间就过去了。起初,我们没把时间这个东西放在眼里。我们办沙龙、搞晚会、打乒乓球、大杯喝酒、大声唱歌……我甚至在同学们的蛊惑下起了个笔名,叫飞鸣镝,打算从此不叫王华了。
总之,我们只顾着乐了。乐完了回到自己那间小屋,打算静静地写一会儿。但脑子仍顽固地惦记着和同学在一起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