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课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法制课教案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1

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效率,如何吸引学生,是我们所有政治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兴趣的培养是增效的治本之策。我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抓住学生。我们要学会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从学生入手、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呢?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案例。

一、案例要有“趣味性”

政治课教材本身的空洞乏味,加上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生活,从学生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感兴趣了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所以案例选择要有趣味性。学生不喜欢《政治生活》,甚至认为很假,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有关政府的知识枯燥无味,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中,我通过漫画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有了参与的兴趣。我以漫画官―好官―官的责任―启示为教学主线,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案例要有“新颖性”

即所用案例必须鲜活,而非过时。说的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东西,学生就没有兴趣了;只有将最近发生的、贴近学生的、贴近生活的新知识、新信息引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相反,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如,《国家与国际组织》纯粹是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很远,学生不了解、不关心,教学难度很大。在选修《国际组织》美国三权分立的教学中,我选取了最新美国政府关门的有关新闻片段作为案例情景,学生没想到政府也能关门,于是积极探究。有的学生知识面广,已经了解相关新闻,我趁机让他们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就这样,一个离学生生活很远的知识瞬间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案例要有“针对性”

跟其他学科一样,政治课教学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有效地实现目标,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这是我们选取情境案例必须考虑的问题。案例的选择既要源于生活,来自身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又要高于生活,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绝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中,针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这一知识点,我播放了一个关于任长霞的视频,同时又提前要求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任长霞的做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任长霞感动了中国,当然也能感动我的学生。提前做工作又避免了学生只图热闹的可能,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悟道理。

四、案例要有“综合性”

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案例的选择既要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还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带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研究。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在教学中利用的案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宜综则综,关键在综合恰当。例如,在《政府的职能》的职能教学中,我结合经济生活中市场局限性和宏观调控的知识,我告诉学生在文化生活中促进文化创新也与之有关,又告诉学生以后学了哲学还能用得着。

五、案例要有“贴近性”

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应该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中,我选择了大衣哥――朱之文作为材料,朱之文是学生熟悉的草根明星,学生了解、羡慕、敬佩。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是:走出农村地、回报农村情、历经万苦方出头几个情景。然后让学生探究讨论,得出下面几个知识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呢?我们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在班级、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无形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2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89-0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优缺点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的。即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1]

1.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都是来源现实生活的真实例子,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还有鲜活的例子。例如,把法律规定比喻成一个人的骨骼,那么案例则是他的血肉,法律只有存在于真实的案例中才是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在记起某个法律规定时,人们想起的也许不是那个法律名词,却是某个生动的案例。笔者至今仍然记得大学学习《民法》的所有权规定时,教师举出的生动例子:一大群野兔在面前跑过,大家的反映是什么?每个人都会去追并试图逮到;邻居的兔子在大家前面跑过,却没有人去追。为什么?因为后者名分已定。大家不由哈哈大笑,但由此也深刻地记住了物权法的根本目的是定分止争。

(3)理论联系实际,利于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学习理论知识只是手段,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妥善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才是最终目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模拟教学,设计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去考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实战演习一般。

2.案例教学法内在的缺陷和局限性

(1)案例教学法耗时较多。一个案例从展示、学生分析讨论到教师总结,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案例教学只能精选知识点进行,重在对那些难点、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知识点进行案例教学。

(2)案例教学法小班教学效果好,人数多则不易实施。高职院校的很多法律课程是合班上课,每次上课学生多达百人以上,案例教学法中进行分组讨论或学生发表意见就难以兼顾。

二、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围绕目标去实施,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2]

高职法律课程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法律人才,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而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法律课程,比如房地产营销专业的《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等,则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该专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比较前者,教师应该适当提高教授的知识专业性和深度。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高职法律课程,采取案例教学法都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首先,高职学生往往更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于法律课程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如果高职法律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单纯采取讲授法,往往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听完就忘。采取案例教学法,其具体形式包括讲课中评析案例、专门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到法院旁听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

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于他们成长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三个阶段:案例准备阶段,小组集中讨论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案例。

案例准备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对于在教授过程中插入的一般性小案例分析,由教师准备。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经典性。无数案例都可以和一个法律规定有关联,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予以甄别选择,选择和该法律规定联系最紧密的案例。二是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无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时效性,原则上是新案例优于旧案例,热门案例好于冷僻案例。因为,高职学生对当前社会的热点案例是很关注的,他们知道是什么,恰恰不知道为什么。而这种案例拿出来讨论,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最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专门的案例评析课的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准备,明确告诉学生要查找的案例的内容。如讲到合同解除时,要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告诉学生查找有关于合同解除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询,甚至他们可以从身边看到、听到的真实案例中找到案例素材。

2.小组集中讨论案例。

案例选择好以后,可以视频案例、书面案例以邮箱或纸质方式课前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加以思考。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任何案例本身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同一情况的案件在全国各地法院也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决结果。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应将结论部分隐去,把讨论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看到案例并思考后,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形成每组占多数意见的观点,然后每组选派代表陈述己方观点。

3.总结阶段。

教师必须先吃透案例精髓,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可指出其不妥之处。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

以上案例教学的三个阶段主要适合于课堂案例讨论的方式。除此以外,案例教学法也可灵活采用模拟法庭或到法院旁听的案例教学方式进行。

(1)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他们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由于学生对于实际的司法环境是陌生的,所以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指导,搜集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熟悉相关法律条文、诉讼程序等。如笔者在诉讼法章节中曾经尝试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学生反映很好。在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制度中,当属民事诉讼与普通公民联系最紧密。因此,可让学生模拟一个民事案件的法庭审判。首先,教师提供的案例应是真实案例:原告李某在某时间某地点,先后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并被一辆小汽车碾压。原告重伤住院花去医药费5万元。原告应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然后,学生主动要求分别担任原告、原告人、被告、被告人、法官、书记员;教师分别指导学生了解法律程序,写状、答辩状、判决书等。上课时模拟法庭审判,其他同学做旁听者。结束后,学生积极地对该案的审理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评。如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庭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等。

(2)观摩审判的案例教学方式。这种形式较模拟法庭容易组织,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司法环境中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权利和义务等。法院旁听更可以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司法环境感受法律和理解法律。观摩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谈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理解、认识、分析的能力。[3]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可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更能提高学生运用经济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EB/OL].wiki.省略/wiki/%E9%A6%96%E9%A1%B5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5-01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成为使用最普遍、最常规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建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反复修改,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地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中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如何设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是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下面我就如何设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及教法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仍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课时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很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与传递等等,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传递信息。

教学课程方面主要如下安排实行: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鼠标、键盘操作,逐渐深入学习office,学会一般的文字排版技术,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提高了中文输入的能力和继续学习windows的操作。

在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步使用论坛,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型学习,能进行利用网络交流问题,与别人进行交流。掌握利用网络解决课外知识的问题,扩展自身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国教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新世纪课程网。并且学习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修养,体会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技巧和乐趣(qq、email、google等工具)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新世纪课程网。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在上课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将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知识模块这些应用性较强、且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安排在前期。而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穿插于其中。通过调整教材表现出以下优点:1、有利于与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他们可以用网络来交流信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

2、即学即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3、以用促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师 课堂案例 思考

案例

在一节语文课中,有位老师在进行公开课《司马光砸缸》教学时,课上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讨论当别的孩子看到有人掉进缸里后的表现。老师:“小组讨论这些孩子看到小伙伴掉进缸里后,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讨论了几分钟后,这位老师随便叫了一位学生起来回答,这位学生站起来后,愣在那里,什么也没说,瞬间,班级里很安静,那位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这位老师见状很自然的一边请他坐下一边说:“看来××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缸里后,吓得都愣住了是吧?先请坐下,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评价与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会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然而能够迅速、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和处理,从而保持上课的氛围是很不容易的。

这位老师课堂上的一句“看来你在当时都吓得愣住了是吧?”既维护了那位学生的面子,又很好的体现了他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当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老师问题时已经很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了,这时候老师能够评论没有回答也是一种面临同伴遇险候的表现进而让学生坐下,这位老师这样机智的表现虽然闪光于一时,但它的产生肯定离不开平时大量经验的积累。

从学生的角度讲,他站起来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他没有听清楚老师问的问题以致他不知道该回答什么;二是已经听清楚了老师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思考好;三是自己没有举手突然被老师叫起后一时间想不起来。不管是上面的哪种原因,他肯定希望老师能够先让他坐下来再好好的想一想。那么,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怎样能够既让学生坐下又让课堂保持平衡是很关键的。当这一教育情境出现时,这位老师十分的敏感,直觉告诉他必须要迅速的做出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现场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需要时能够快速应对。

案例中这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意外的情况迅速并且正确地做出判断,进而用自然的语言缓解学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而表现出来的紧张,这就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则需要教师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如职业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

思考

从这个课堂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机智的恰当运用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只是在课堂上,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事先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在平时注意培养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具备这种能力的背后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发现面临这种意外时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也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一次次的进步,积累更多的经验。

通过实践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能让我们获得最真实的体会,但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等资料也是一个好渠道,可以让我们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来处理我们日后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在《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的这本书中提到的,成人身上所有的品行最核心的都是在儿童时期种下的,而这种“种下”往往是一身最难以改变的。这个时期,你对儿童施加的所有过失,或者所有错误可能在他长大以后都很难忘记。一位苏联音乐家说,七十几岁的时候还记得,童年的时候老师是怎么惩罚他的,甚至老师惩罚他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眼神是怎么样的。这多么可怕啊,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就像在这个课堂上,那位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如果不能够机智巧妙的对他做出评价,或者你无意间说了一句伤害性的话语,那么也许他整节课的心情都不可能平静下来,严重的话或许他以后长大了也会记忆深刻。童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的源泉,很多遭遇你会忘记,但童年的遭遇你不会忘记,他所刻下的印是你终身难以磨平、难以泯灭的,有时候甚至是难以改变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心理出发,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能够机智巧妙的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或者是生活中学生的过失,避免其受到人格上的挫伤,因为这种挫折有时候是终身难忘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学会去了解每一位学生,进而学会去爱学生,用爱来带动学生,用爱来激发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探求未知的精神,但是这种探求精神在很多的时候是潜在的、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巧妙的点拨指导,使他们得以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马联芳. 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董小玉,巫正鸿.教育机智浅谈[J].中国教育学刊,1995 (1).

[4]闫景秋.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5]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做什么?[J].教师之友,2004(11).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法而言,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的案例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一个体验、讨论、质疑、点评案例的过程,最终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从而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目标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运用这种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就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存在顾虑。有的认为理论课教学加入太多的案例会使正常的理论讲解陷入表面化;有的担心学生对一些案例的理解过于偏激而使课堂教学的局面难以控制;有的认为在案例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二是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教师案例选择太过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且用的多了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有的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机掌握不好,不能使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有的教师不能很好的协调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使案例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展示。三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阻碍。例如,目前高校扩招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变得相对紧张,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要开展案例式教学存在很大的限制。学生众多,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参与讨论互动的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这样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有时又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应用该方法的积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来看,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其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是在教育手段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对象上都是暴露的,主要以“灌输”教育为主,教师充当“权威”角色,以直接的课堂讲授为方法,以固定的书本知识为内容,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而有效的互动,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生动活泼的有效教学。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这种抵抗情绪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就会在思想上造成一种混乱甚至迷茫状态,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而案例教学法为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增添了活力,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找到了突破口。

其次,从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来看,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学材料不同。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单一的教科书配以相应的板书,信息量小而陈旧,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精心选择的案例以及相关的媒体资料。另一方面,授课理念和方式不同。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讲授。教师上课讲概念、原理、准则等, 都是理论对理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很差。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认真思考,寻找答案。因此,它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

最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共同讨论和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学生通过实际的讨论、参与,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此外,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明显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案例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实现教学要求的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要求其教学案例不仅要包含、融合学科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还要蕴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引导大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和讨论,不仅系统掌握理论,还要培育能力与素质,并将知识、能力内化,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外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则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有关联性。所谓关联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能够与所教授知识的内容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案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其难易程度,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理解视角来甄选案例题材,再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去设计案例,这样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案例的简洁性。教师需要对平时收集的案例进行加工,去除和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次要信息,对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关注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要予以精细加工,使其简单明了而又不失准确性与针对性。只要能很好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合所学知识点,案例越简洁越好。如果所选案例让学生花费很长时间来阅读、理解和分析,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完全调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也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三是案例的扩展性。所谓案例的扩展性,就是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有所超越。对于案例的讨论不追求统一性,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扩展视角、丰富知识、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四是案例的正面性。所谓案例的正面性,就是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取正面的、积极的、客观的题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开设,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认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反面的案例可能会起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造成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扰。

其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案例是由教育者挑选出来的,从案例选择的一开始就蕴含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目的逐渐实现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发表对所选案例的看法,教育者无法完全预见学生对于案例本身的所有见解,所以在实际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有可能偏离案例本身,甚至出现与教学目的完全背离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引导、调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紧随案例和教育者的目的。同时,还要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整理,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这里面我们要自觉避免几种错误倾向,一方面,我们要避免案例使用的越多就越好的思想。案例运用的多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可能会偏离案例教学法的宗旨,同时会使课堂的时间变得紧张,学生也会变得茫然,使案例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不是万能的,要注意在实际教学中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主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之,成功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以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钟铭佑,周世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2]李义新.如何提高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功效[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1.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6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各个领域,包括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对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熟练的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能培养更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也能熟练的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的的一个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我校是一所地处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学生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由来自本城市的学生,也有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拥有计算机,或是学生在初中就学习过计算机,以至于有些学生在上中职之前就对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方面掌握的相当的好。但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系统的教育,对计算机操作方面就有所欠缺。

2.教学内容上。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都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测试内容,以至于计算机专业与非专业都学习同样的知识内容。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素质相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标不明确。

针对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锻炼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信息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真实的案例,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对案例的一步步分析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对难易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解,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寻求实现解决该案例的方法,在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况下,学生更易吸收与消化新知识,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实践性比较强,是教师精心设计与策划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案例包含了课堂上所要学习的所有新内容或是以前所学习过的内容。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2)通过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课本原有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来自人们生活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4)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系统、Of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内容。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1.word案例:制作个人求职信。个人求职信是每个学生在毕业后求职所必须要制作的,它可以让面试者一见便能对你有个初步的了解。本案例所要涉及的知识点为:设置字体和字号、艺术字的制作、插入文本框和图片、设置段落格式、表格的使用。通过本案例的制作,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制作个求职信的基本知识和方面,训练或培养学生运用WORD完成字体排版,艺术字制作,文本框和图片设置及表格应用的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与应用奠定基础。

2.word案例:宣传小报的艺术排版。在学习生活中,学校里要举行什么课外活动,可以通过WORD制作宣传小报加以张贴,从而来宣传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加。本案例所要涉及的知识点为:艺术字的制作、图片及艺术字的组合、图文混排、文本框的插入、页面边框的设置。通过本案例的制作,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制作宣传小报的基本知识和方面,训练或培养学生运用WORD完成文本框、艺术字、图文混排等的综合应用的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与应用奠定基础。

3.Excel案例:制作个人财务收支情况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Excel来制作个人每个月财务收支情况统计表,这样可以统计每个月自己的收支情况,以便更好地支配自己的收入与消费。本案例所要涉及的知识点为:Excel的基本操作、Excel表格的格式化、Excel常用公式的运用、Excel图表的制作。通过本案例的制作,使学生了解制作个人财务收支情况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训练或培养学生运用Excel完成文字格式化、公式运用、图表制作等综合应用的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与应用奠定基础。

4.Excel案例:商品销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公司或是销售店里,人们经常会利用Excel来统计与分析商品销售数据,从中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利润最大化。本案例所要涉及的知识点为:Excel的基本操作、Excel表格的格式化、Excel公式、函数(SUM、VLOOKUP)的运用、Excel排序与分类汇总、Excel透视表。通过本案例的制作,使学生了解制作商品销售数据统计表,并对表进行统计、分析,训练或培养学生运用Excel完成文字格式化,公式运用,排序、分类汇总等的综合应用的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与应用奠定基础。

5.PowerPoint案例:公司会议PPT的制作。在公司中,上到企业高管,下到公司员工,都喜欢用PPT来制作会议讲稿,因为PPT在很多时候能做出动画效果,加上一些音质效果,让人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公司的一些文化等。本案例所要涉及的知识点为:母版的设计、文本占位符的格式化操作、背景图片的使用。通过本案例的制作,使学生了解制作PPT演示文稿的方法,并完成个人求职简历的演示,培养学生运用PPT演示文稿模块母版设计、文本占位符的格式化操作、背景图片的使用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与应用奠定基础。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同时也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技巧,甚至对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一些高级操作都理解得很透彻,在期末测验中,学生的理论与上机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强制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新知识、新内容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与激情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把课堂知识学习好的情况下,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利用案例化教学法教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利用案例化教学法的手段,对教师的要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94-407.

[3]马乐.计算机文化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航天电子

下一篇细胞因子